一首诗的启示

时间:2021-11-10 15:19:57 400字

篇一:《一首诗的启示》

一首诗的启示

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七(2)班 潘玥

最近,我们新学了一首冰心奶奶的诗——《成功的花》: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于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这首诗短小而精悍,智慧而通俗。是啊,多少人只关注成功者背后的荣耀,却不曾想过它背后的努力;多少人只羡慕成功者的幸福,却不曾想过他背后的艰辛;多少人曾向往成为一名成功者,却不曾想过成功者需拥有多少付出。

还记得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次班长竞选。那天,刘老师突然告诉大家,要组织竞选活动,请大家踊跃报名。我,坐在位置上幻想着:以前,我为班级付出了许多,但是一直缺乏勇气参加竞选,如果这次我当上了该多好,统领整个班级,那是无数人的向往啊,我一定要试试。。。。。。正当我展开幻想的篇幅时,刘老师突然对我说:“你竞选班长吧,回去做好准备。”

听到这话,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我立即想到:刘老师其实已经认可了我,我一定要竞选成功,不辜负她的希望。

晚上,整个晚上,我都在精心制作着我的演讲稿,以达到第2天完美的效果。 第2天,下午,第二节课。刘老师先简单地介绍了竞选的规则,便请竞选者上台宣读。

到了台上,我的双腿不停地颤抖着,声音也顿时沙哑,“大家好。。。。。。今天我要竞选的职务是班长。。。。。。拿破仑曾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只要你给我一个希望,我将会还你一个惊喜!”当然,结果也如愿以偿。

林肯经历了挫败的一生,最终当上了美国总统;爱迪生经过无数个日夜,才发明出灯泡;爱因斯坦受到多少人的打击,仍然专注,坚持,才有了相对论;而我们呢?我们不需那样轰轰烈烈,只要做好自己,做好一朵成功的花,而又不会忘却背后的艰辛。

“我相信,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不会只向往成功的花的艳丽,不会只惊异成功者的伟大,我要做好我自己,相信我能越战越勇,开出一朵未来之花。

指导老师:吕月华

篇二:《一联名诗的启示》

一联名诗的启示

晚唐诗人温庭筠有一首诗叫《商山早行》,其中有一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即“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其意思是:报晓的雄鸡刚刚啼叫,用茅草搭盖的简陋的客店上空还挂着一勾残月,一个早行的客人就上路了;来到桥头时,他看到薄霜覆盖的木板桥上已留下了早行人的足迹。诗句所要表达的意思,无非是说客人为了赶路而起得很早。这与“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所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就表达效果来说,两者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为什么呢?因为后者太抽象,只是把一件事平实地叙述出来,不能引起读者的想象;而前者则不同,它不作抽象的叙述,而作形象的描绘,描绘了一幅明晰的“霜月早行图”。这幅图画不仅奉给读者一个美的画面,也能使读者更具体地了解到客人早行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在作品中,特别是在叙事作品中,形象的描绘比抽象的叙述更富有感染力。人们常把“生动形象”连在一起说是很有道理的,没有形象就生动不起来。

文学家的创作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朱自清的《春》是同学们都熟悉的,其主旨是说春天来了,到处都洋溢着春的气息。但作者没有作这样抽象的叙述,而是用工笔作了形象的描绘:田野上,是柔嫩的小草,孩子们在绿草如茵的草地上嬉戏耍闹;园子里,桃花像火,杏花似霞,梨花如雪,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穿去;细雨中,树叶更绿,小草更亮,撑花伞的姑娘在走路,披蓑衣的农民在劳作。读者置身于这种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之中,不待作者挑明,也就能强烈而具体地感受到浓烈的春天的气息了。

写人时,也可以作形象的描绘。果戈理的《死魂灵》中有个泼留希金,他本是个豪富之家的男主人,而给人的形象是:头戴一顶村妇戴的帽子,脖上围着一条不知是旧袜子还是破绷带的东西,衣服看不出是什么底子,袖子和领口非常龌龊,背后沾满了面粉,衫子当中一个大窟窿,还露出一团旧棉花,衣裾破成四条拖在后面。读到这里,读者自然知道这是一个没落腐朽、愚味懒惰的丑恶人物,没有必要再作抽象的概括。

篇三:《读古诗词对我的几点启发》

读古诗词对我的几点启发

一、诗人形象

读古诗词给我的第一点启发竟然是来自古诗人本身的,这和我们所受的现代主义教育传统背道而驰:以前我们总是冷静地提醒自己,要把诗人和诗分开,诗本身是一个自足的主体,而诗人几乎是无足轻重的。为什么古诗词令我迫近诗人本身?首先我想是因为在古诗中有一个强烈的诗人形象在突显着,它参与了诗歌本身,并成为了这首诗之所以能建立起来的一个重要力量。

需要廓清的是,诗人形象不是那种故作姿态的为了公众对诗的关注或者为了自我对诗的沉湎而塑造的,一个符号化的波希米亚人或学究式等等的生活形象,它非关实质的人类表现,而是围绕诗歌本身建构的人格表现。形象是立场,而不是姿态。在那些优秀的古代诗歌的字里行间我总是能感受到一个诗人──也许可以说是一个灵魂站了出来,向我说话,向我呈现他那个人的整体──他的人格、气质、风骨,这些就是我说的形象。

而这形象是走在诗之前引领、在诗之中结合并为下一首诗的充沛作着准备的,正所谓“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般自由完整地弥漫着。我明白了前人常说的“要写好诗,先作好人”其真正的意义,这并非简单的道德教诲,而是指你本身要是一个饱满的、对自己的生活和艺术有相当充分的自知和自信的人,这里的“好”更多是指“完好”的好,而不是“好坏”的好,因为坏人也能写出好诗,虽然好诗并不追{一首诗的启示}.

随坏人。在“好人”的基础上,一首好诗自然有一股强大的人格之力贯穿、支撑其中。

在古诗词中显现出独立自为的诗人形象的人太多了,以致好些诗一看就能看到诗人是谁,他的身影明明的在诗中站着──呈现他身影的不是技巧而已,而是个中的真气,且毋宁说,他的技巧就已是他形象的一部分。在现代诗中能说有强烈形象的首推鲁迅、穆旦,当代有多多、海子、柏桦、西川、肖开愚等,当然最完整的是不自觉的成立了自己的诗人形象的海子。反而另一些本应有强烈诗人形象的人,像郭沫若、冯至、何其芳、李金发以及后来的北岛,因其摇摆不定而使形象变得模糊起来了。

从诗人形象出发,我想到诗人对世界的态度问题。在那些优秀的古诗中,无论诗人当时的境遇有多厄困,他在诗中对其书写的世界总是从容自若的,写作者和被写作者并不存在“被”的关系,两者互不凌越与归属,而是互相统摄、交换彼此。就像李白说的“相看两不厌”的境界,诗人稍加援引、敞开,世界就自然流涌于诗中──其中最从容的当然是山水漫生的陶渊明和奔流回旋的李白,但磅礡坚韧的杜甫又是另一番酣畅的从容。从容来自勇敢,诗人无畏地面对他书写的世界和将要产生的诗,全面端详,然后直取核心。正如柏桦的话“诗人要勇敢、要有形象”所呈示,勇敢和形象是互相成就的。

拋开原本意义,我愿意这样理解那句“发愤以抒情”:此“愤”,可想作上述之勇敢。有了勇敢,方有抒发──方使抒发成为一种直接、从容、气酝深厚的抒发。就好象一个人他本来是在世上艰苦地跋涉着

的,但他勇敢地抒情──他边走边唱,面对世界、素材、艺术本身的纷纭骤变,他驻足审视、敞开接纳,然后,他神气地开腔,一个真正的世界就脱颖而出了。

其实这又关涉庞德所言准确的问题,准确向是诗艺的一个重要标准,而在古诗中又有一番新意义。像柏桦在一篇关于古诗的文章中指出的:好诗应该像许多古诗句一样,是你处在某一情境时,自然就想引用来抒情的诗句。这准确不只是炼句,更是诗人本身的大气驱使的他可以勇敢地去捕捉准确的词语、继而淋漓尽致地代替万物发言的力量。

李杜的诗,尤其是长诗组诗,无论从结构上还是情绪上来说,都给人一种左右逢源的感觉,就像一个人行走在一个大森林中,且行且停,每一驻足便是一个新的景观在你面前展开──彷佛章台走马,一夜看尽长安花。这也是我心目中理想的长诗状态,自由开放、强韧不绝,它与西方传统长诗的不同就像《比萨诗章》和《荒原》的不同──如果说庞德早期的意象主义诗歌是对中国诗歌(主要是绝句)的技巧、片断的理解,那么《比萨诗章》则从结构到精神上学习了中国古代长诗(包括散文)。

回到诗人形象的着重问题,我有趣地发现当代诗地理上有两个地方几乎是自然地看顾了形象在诗中互相建立的可能,那就是四川和江浙地带的诗人们,也许是因为他们清秀的山水和清秀的修养。但他们的形象竖立形式偏向弱的一方面,大概就像大历十才子、温庭筠、晏几道那样的建构,而缺乏像李杜那样的统摄能力,尤其是杜甫那种对顽劣{一首诗的启示}.

的、不可能的题材的处理能力。杜甫不但处理,而且承担──更甚者,他不只是承担,他体现:“他身上体现着一个时代的风物”(黄灿然语)。 从而想想,在那些伟大诗人面前,当我们想到他们的诗,出现在我们心中的是一个整体的“某某的诗”,而非单独的某一首诗。这也是伟大诗人和优秀诗人的不同:说到李白,我们说的就是“李白”,但说到贾岛,我们却完全可以用“僧推月下门”来替代,李白的每一首诗必然的只能出现在李白手上,“僧推月下门”却完全可以出现在另一个诗人手上。一个伟大诗人就是诗歌本身亦即是他那个时代。

二、情之所致,自然成诗

接下来我可以谈及诗歌了──当然这仍是和诗人紧密相关的诗歌。古诗词在它的生发、进行方式上都给我不少启示,或者说刚好呼应了我正在思考的一些问题。而诗歌的生发和进行,对我而言就是诗的全部、诗的整体结构,因为我心目中的好诗是不存在目的和结果的。 有一次一个朋友在听完一节诗歌写作课后问我:“诗歌要这么复杂吗?”我听出她的问题指的不只是诗的成品,更指向诗的动机。我几乎是马上答道:“无所谓简单和复杂,情之所致,自然成诗。”“ 情之所致,自然成诗。”不知道是否哪个古人说的话了,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一个成熟的诗人来说,诗已是生命的一部分,绝不需要在诗的生发之前和生发之际刻意营造之。黑山诗人罗伯特.邓肯深得

个中三味,所以他从容的说:“诗,自然而然的事”,诗,就是流水、鲑鱼、换角的麋鹿。

为什么我要强调是“一个成熟的诗人”,因为我在说的一直是动机,而非过程。纯正的动机,当然得在成熟的技术支持下,才能自然成诗。“诗三百,思无邪”,这个“思”指的就是动机,而非一直被议论纷纷的诗中的思想感情等等,“思无邪”是指在诗的生发过程中不能有不纯正的动机──不但指不能功利地在诗以外的角度利用诗、猜度诗,还更严格地要求你不能以写好诗的名义去制造诗、和诗作斗智较量。真正的诗你是不能骗它的,就像真正的爱情一样。

“情之所致”,也可称之为“灵感”,“灵感”不只是指某个在脑海跳出的意象、词句,甚至整体构思,它更正确的是指一首诗在诗人内心呼唤着要产生出来的强烈冲动。这个冲动一直酝酿着,已经和诗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到了适当时刻就顺利脱颖而出。在古诗中有个奇特的例子:就是大量的酬唱诗、应景诗,这种诗在今天我们强调诗歌存在意义的必要性看来,似乎是极不成立的──怎么可以为那么多只是属于社交、行状纪存等偶然场景写作诗歌呢?然而这就是我所说的奇特之处:恰恰在这些诗歌中出现了许多伟大作品(看看李白就知道了),每首诗看似是率意的──在某个场景而言,但又是必然的──当你把它臵于诗人的整个创作呈现空间中。只要一点触动──甚至几乎没有特定要求,诗人因为其积蓄、培育的诗人形象的饱满而自然流溢出诗歌来。

我想到两句外国人的诗,刚好可以说明在“生发”这一点上我们

篇四:《-------的启示 作文》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每当想起这首家喻户晓的古诗《惜时》,我就会提醒自己要珍惜时间,要抓住时间的尾巴。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了,有再开的时候„„可是时间过了,就不会再回来了。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青少年的大好时光,发奋学习,为人生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想想古时的神童方仲永的陨落就是因为没有好好珍惜自己的“盛年”,才会变成一个普通人,一生中一事无成。

记得小时候,懵懵懂懂的我以为孩子们都是时间的“富翁”,手里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于是,每日里我不是搬弄着各种各样的玩具,就是和小朋友们玩那玩了上千次的游戏;不是百无聊赖地看着动画片,就是望着天空发呆„„任凭时间伶伶俐俐地从我的身体跳过,向时间的海洋奔去。

对此,妈妈心急如焚,无数次地搬出一大堆的道理讲给我听。

表面上,我一副乖孩子在听的样子,其实,我从没把妈妈的话往心里去。直到有一次,妈妈对我说:“我来给你朗诵一首诗好吗?”我听了,心想:妈妈今天也要表演节目了,真是太好了!于是便拍着手快活地说:“热烈欢迎!”只见妈妈正襟危坐,拿起一本书读了起来:

“《惜时》,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妈妈朗诵完,亲切地问:“儿子,你知道这首诗的意思吗?”我摇摇头说不知道,妈妈便语重心长地向我解释起来:“大好年华过去了,就不会回来了。一天中也很难再到早晨。我们要及时勉励自己,因为

时间是不会停下来等你的。所以你要珍惜时间啊„„”妈妈没再说什么,而我却陷入了沉思„„

从此,每当有空闲的时间,我都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比如背古诗、看书、做运动等等;每当我想浪费时间时,脑海里都会浮现出《惜时》这首诗,它提醒我要好好珍惜时间。晚上睡觉前,我都会想一想自己今天有没有浪费时间,浪费了多少时间,然后再在心里默念一遍《惜时》,激励自己要努力学习,不浪费大好时光。

在人类短短的一生中,至多只有一百多年的时间,这些时间是容不得我们浪费的,因为“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我要牢记《惜时》这首诗给我的启示,不断追求,有所作为,把自己的脚印留在时间的沙滩上,做到“及时当勉励”,而不是暮年时“恨水东逝”,感叹“岁月不待人”! 一件小事的启示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对于这句话,我一直都不太明白,然而在一次小事中,我明白了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六,我早早地起了床,刷了牙,洗了脸。因为周末的作业较少,所以我星期五便把作业做完了。我高高兴兴地把我的作业给爸爸检查,语文,数学,英语的作业给爸爸检查完了,我便伸过头问爸爸:“爸爸,我的作业全部都做完了,可以玩会吗?”“当然可以。”在一旁的我笑得像朵花似的,“不过,等会我跟你妈妈出去的时候,你要写篇作文,四点时,

我会回来检查。”我干脆地回答到:“OK!小菜一碟,难不倒我的!”我显得自信满满。

等爸爸妈妈走后,我就是这个家的主人啦!我很惬意地躺在沙发上一边吃着零食,一边看着电视,一会看中央台,一会儿看少儿台,一会儿看连续剧。我发现是时候要写作文了,就看了看墙上的钟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了,我想了想,反正还有几个小时,这时,正好刚才吃了零食都消化了,只好拿一包方便面来充饥了。吃饱了,喝足了,又感觉有点困,就爬到床上,做起我的美梦了。睡到下午三点,直觉告诉我,现在再不写作文可就真来不及了,再过一个小时爸爸妈妈就要回来了,这可怎么办呢?我焦虑万分,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只好拿出一张纸,随随便便写了一篇作文,拿去交差。这时,正好爸爸妈妈回来了,爸爸一回来就立刻叫我把作文拿给他看,我慢吞吞地把作文拿出来,心里更加忐忑不安。只见爸爸微微地摇了摇头,接着严肃地对我说:“李洁,今天的作文你认真写了吗?你写出了你应有的水平了吗?”我跟爸爸一五一十地交待了今天所发生的事情,爸爸见我这样,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没关系,下次改正就好,要记住时间是很宝贵的。孩子,还记得吗?古人曾经说过“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你如果不努力,长大以后就来不及了,时间是不会留下来等你的。”我听了爸爸讲的这些话之后,我悔恨万分,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和时间赛跑,成为时间的主人!

这一件事虽然过了很久,但是那天我真正体会到了“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这句话的含义,那天爸爸说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一首诗的启示}.

一句名言给我的启示 作文

在成长的历程中,有一位伙伴一直伴随着我。在我失败时,它给了我信心;在我气馁时,它给了我勇气;在我伤心时,它给了我安慰……. 它就是一句名言 失败是成功之母!

当我因考试失误而气时馁,面对那鲜红的“x”,听着同学们的冷嘲热讽,看着父母失望的眼光,我哭了,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猛然间,我头脑中闪过了那句名言——失败是成功之母!我猛然醒悟:哪个人没有失败?摔倒了,再爬起来!于是,我又重新振作了起来,将泪水化着汗水,勤奋学习,不懂就问,终于在又一次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啊!名言,我感谢你!

当我努力去干一件事而屡遭失败时,我气极败坏,将自己关进了小房间里,不住地哭泣,我恨自己,恨自己不争气,恨自己不成才,甚至恨父母怎么生个这么笨的我。忽然,一盏明灯在我心头点亮——失败是成功之母!我茅塞顿开: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爬不过

的高山,没有闯不过的险滩!于是我擦干眼泪,又继续干了起来。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我成功了!啊!名言,我感谢你!

这位好伙伴已陪伴我走过了六个春夏秋冬,帮我闯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激流险滩。如今,我把它工整地抄下来,贴在书桌前。它将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一座不灭的灯塔,永远指引着我劈波斩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篇五:《一首诗的三种读法(赏析)》

一首诗的三种读法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一首诗的启示}.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鹿柴》 王维

这是王维的一首杰出的五绝,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闪烁着钻石的光泽。但以冰凉的钻石来比拟这样一首人与大自然的结晶,又似嫌庸实了些,因为它已别离了它的创造者,成了一种有生命的自在,是无价的,只要人类还存在生长一天,我们对它的观察就会不断有新的角度出现。现在,我们且从三个角度来鉴赏这首神奇的诗歌景观。

第一种读法:一幅空灵的山水画。王维是大诗人,同时亦是一流的画家,他作画时,是以诗人的笔触去涂抹,他写诗时,又以画家的目光来布局,《鹿柴》一诗,便是王维诗画姻缘的最好结晶。“空山不见人”,画面首先展开一片迷茫缈远的背景,似乎是被新雨刚刚清洗出的秋色,甚而能感到“空山”后面连绵地隐入青霭的峰峦线条。随后的一句“人语”的画外音,使画面微微颤动了一下,暗示这是一幅类似电影的时间画。这时,一片幽暗的深林,在空山的下方出现了,使画面引向神秘的纵深,并有了一种负重感,不至于担心风中的飘忽。突然,仿佛佛光的降临,一抹金色的夕晖从树隙洒落,燃亮了这片幽暗的色块中一斑期待已久的青苔——这最后聚焦的青苔,为画面的点晴之笔,顿使画面有了青绿色的灵魂。青苔是王维最喜爱的自然景物之一,它看似微不足道,但只要有潮湿的水气,就会在大地蔓延,包围我们的居所,改观我们的生活。然而,它本身却是如此的纯净,恬静,自在,与王维所追求的心境是如此的吻贴,“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便是这种沉迷的最好说明。全诗的画面由远而近,由幻而实,由散而焦,充分显示了王维作为大诗人和大画家的深湛功力,其境界已不是传统的水墨画所能包容,倒更似19世纪法国印象主义大画家莫奈的一幅精美的油画。当然,二者都不是,这幅画只能属于王维,是王维用自己的诗笔泼洒出的一幅没有框沿的山水。

第二种读法:大自然的一脉律动。如果王维仅仅是用语言构成了一幅有境界的山水,那他还不能称作伟大的山水诗人,王维的杰出还在于他从这幅山水中,用自己的心灵捕捉到了大自然的一脉律动。“空山不见人”,首句便用“不见人”把“空山”推的很远很远,远离人类的污染。空故纳万物,这里的“空山”,显然不是指某座具体的空山,而是大自然的一种象征,端坐于老子的“道”境。人类只能与之相亲,相近,最终相融。偶尔闯入的几声“人语”,不只是为了增添诗境的幽寂,更是迷茫的诗人向着“空山”发问,然而,“空山”静默着,以静默作为回答,诗人似乎领略了什么,亦随之静默了。于是,在这无边的静默之中,大自然开始呈现自己的律动。“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一片幽暗的深林在空山的下方出现了,它代表了大自然的另一面,神秘,莫测,并有着吞噬的暗示。然而,随着时间的无声流逝,{一首诗的启示}.{一首诗的启示}.

一缕夕晖突然透过林隙,洒落地面的青苔,使幽暗的深林的一角明艳起来,变的可视,可居,同时,亦使诗境起伏着呼吸起来。这里的“复”字很关键,是全诗的心脏脉动器,它暗示着在诗人来访之前的无数岁月,夕晖和青苔就这般循时对语着,以自己的语言,在这之后的无穷岁月,这样的对语还将继续下去。而幸运的诗人只是偶然地捕捉到了这大自然的一脉律动,从而为日益苍白的人类备用了一脉绿色的血液。王维的另一首杰出的五绝《辛夷坞》,亦与此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被人类遗忘的深山,辛夷花默默地开放,又默默地凋谢,再复等着明年的轮回„„明人胡应麟在读到王维的这些五绝时,“身世两忘,万念俱寂”,就取的是第二种读法,因为他已嗒然遗弃其身,与移动的夕晖,静穆的青苔,自开自谢的辛夷花们,一同呼吸着大自然的律动。

第三种读法:一幅人类命运的象征图,或宿命图。这种读法与第二种读法相反,不是要“身世两忘”,而是要更深刻地认识人类自己。“空山不见人”,这里的“空山”,代表着世界的本质,自在于人类的时间之外。在人类之前的鸿蒙时期,它就端坐在那里,在人类烟销云散后的岁月,它仍将端坐在那里。在他永恒的注视里,万物生生灭灭,人类的过程,与三叶虫,与恐龙,与朝生暮死的蜉蝣,正趋于着同一个点,曾在“空山”回响的几声“人语”,也并不比鸟鸣春涧优越,人类欲望所裹挟的一切,终将归于寂灭。“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青苔自绿,日月循环,一缕光线深林游移„„这幅古典意境的人类命运终结图,与英国大诗人艾略物的“世界就这样终结/一个叹息,没有响声”相比,显然更富有诗意和东方的特色。与第三种读法相参照的,还可引王维的另一首五言近体诗《送李太守赴上洛》中的“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一联,这是王维的被人遗忘的佳句,比著名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更有着开阔的时空穿透力:曾属于人类活动的古戍,如今,已被野花闲草们占领。一座“空林”,回响过人类脚步声的“空林”,复又归于长久沉寂——又不知将有什么生命现象,来古戍间徘徊,考证人类的足迹和化石,就象人类曾对恐龙们所做的那样。显然,佛学宿命轮回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王维,并使其时而不自觉的在诗中流露出对人类命运的叹息。 对于《鹿柴》一诗,还可以从禅宗,比较文学等角度作出阐述。无疑,有些阐述并非作者原衷,但一首诗一旦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对它的解释权就成了“公众的权力”了。对一首诗的各种解释,只要能促进我们的诗歌美学的敏感性,就是合法的。何况对于王维这样的大诗人,我们对他的阐述实在是太少了,许多还拘于古典的视角。我一直以为,如果在亚洲范围推举一位代表东方特色的大诗人,王维应是最合适的人选。他那青绿色的灵魂的背景上,所呈示出来的一行行简短的诗句,具有着某种东方启示录的特征。日本的古典徘句,如“小青蛙,跳入古池发清响”等代表作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实际上是以王维为指归的。王维精湛的佛学修养,又使他契入了印度古文化的背景,即使读今天的泰戈尔的诗歌时,亦不时能听到王维的某种神秘回响。

篇六:《一首歌的启示》

一首歌的启示

大庆市林甸县花园镇 庆花小学 六年一班 姓名:宋洪梅

“没有花儿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这首歌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不只如此。 小草的种子不论撒到哪里,只要有水有土,哪怕是石缝也能被小草的顽强生命力所折服,正如白居易所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诗形容了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都摧残不了它。野火也烧不尽它,无人行走的小路,无人居住的地方,都是他们的乐园。

它对人民的贡献也非常大。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它的身影。为人类美化环境。如果没有小草,大地上就没有了生机;如果没有了小草,大地上就会变得无聊的乏味;如果没有了小草,大地上就会没有了生命。

小草的绿更是让人心旷神怡,不同品种的绿也各不相同,各有千秋,有嫩绿、碧绿、翠绿„„。所以,一看到绿色的小草,就看到了希望,就有了崇高的理想 。那浓郁的春光都在我的心里浮动着。

虽然小草非常弱小。是啊,它的确是很不起眼,又柔弱又矮小。它没有五彩缤纷的鲜花那样娇嫩醒目,惹人喜爱;没有水仙那么娇媚,也没有参天大树那样的魁伟身躯,不能把双手伸向

天空,招人眼球;也没有玫瑰花沁人心脾的香。但它具有朴素的绿,纯朴的身姿,顽强的生命力。小草,你虽然弱小,但你永远那么坚强!你带给人们的,是惬意,是舒畅。我喜欢它! 这首歌给我的启示是:学习小草那种坚韧不拔 、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只要抱着“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信念,自强不息,永不倒下,就可以战胜困难;同时,我们更要好好学习,无论遇见什么困难,受到什么挫折,都要像小草那样勇敢坚强;学习小草的意志,无论干什么事都不放弃,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为社会奉献出自己的一片绿意!让我们一起在人生道路上携手并肩共创美好的未来!

指导教师:崔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