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节气

时间:2021-10-27 07:02:03 节日作文

篇一:《24节气中春季的六个节气》

24节气中春季的六个节气 次序 季节 节气 农历 公历 意义

春季1立春 正月节 2月4/5日 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2 雨水 正月中 2月19/20日 这时春风遍吹,天气渐暖,冰雪溶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3 惊蛰 二月节 3月5/6日 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过来及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

4 春分 二月中 3月20/21日 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5 清明 三月节 4月4/5日 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在门口插上杨柳条,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扫坟墓。

6 谷雨 三月中 4月20/21日 天气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种的好季节,因为有雨水滋润大地。

夏季7 立夏 四月节 5月5/6日 夏天开始,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工作日益繁忙。

8 小满 四月中 5月21/22日 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9 芒种 五月节 6月5/6日 芒种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宜开始秋播,如晚谷、黍、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黄梅季节,连绵阴雨。

10 夏至 五月中 6月21/22日 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万物生长最旺盛,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

11 小暑 六月节 7月7/8日 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很热但尚未酷热,忙于夏秋作物的工作。 12 大暑 六月中 7月23/24日 正值中伏前后,一年最炎热时期,喜温作物迅速生长;雨水甚多。

秋季13立秋 七月节 8月7/8日 秋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14 处暑 七月中 8月23/24日 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尽头。

15 白露 八月节 9月7/8日 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16 秋分 八月中 9月23/24日 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种。

17 寒露 九月节 10月8/9日 天气转凉,露水日多。

18 霜降 九月中 10月23/24日 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种。

冬季19立冬 十月节 11月7/8日 冬季开始,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

20 小雪 十月中 11月22/23日 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21 大雪 十一月节 12月7/8日 黄河流域一带渐有积雪;而北方已是万里冰封。

22 冬至 十一月中 12月21/22日 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23 小寒 十二月节 1月5/6日 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24 大寒 十二月中 1月20/21日 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大寒前后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篇二:《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

二十四节气的顺口溜: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节气

立春位居二十四节气之首,人们十分重视这个节气。

每年的公历2月4日左右为立春,此时太阳达到黄经315度,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表示春季开始,万物有了勃勃生机,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

雨水节气

雨水是24节[3]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惊蛰节气

传统上为春季,第三个节气。 “惊蛰”,是“立春”以后天 气转暖,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期,此时过冬的虫卵也将开始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然而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

春分节气

一年中第四个节气。这时昼夜平分,即视太阳 在黄经上自0°至15°的一段时间 (约15.2天),从每年3月20日(或21日)开始至4月4日

(或5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赤道移至5°57′N。狭义上指春分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0°与赤道交点(升交点)的时刻;即在3月20日(或21日)。因这个时刻处于春季的中点,这交点也称为春分点。春分点和秋分点,合称为二分点。

卷起的扬沙 、高空飘来的浮尘 ,特别是沙尘暴 对大气 造成的污染,每每都受到众人的关注,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

清明节气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踏着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

谷雨节气

进入公历四月的谷雨节气,跟早春二月时的雨水节气,虽同有一个“雨”字,但在涵义上有着很大的区别。雨水节气,不见雪花飞舞,静听春雨无声,意味着黄河中下游地区开始下雨。而谷雨节气的名称,来自古人的“雨生百谷”之说,表示这个时期的降水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重要。不过这谷雨的谷字不仅指谷子这一种庄稼,而是农作物的总称。

按照二十四节气,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处在暮春时节的谷雨,意味着春将尽,夏将至,冷空气大举南侵的情况比较少了,但影响北方的冷空气活动并不消停。

立夏节气

5月5日是农历的立夏。此时,“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

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立夏后,是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而且这时期雨水来临的迟早和雨量的多少,与日后收成关系密切。

小满节气

小满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这是说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节气

芒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六月六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75°时开始。《通纬·孝经援神契》:“小满后十五日,斗指丙,为芒种,五月节。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种开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为芒种。太阳到达黄经75°。《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意指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种子已经成熟,抢收十分急迫。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也正是播种最忙的季节,故又称“芒种”。春争日,夏争时,“争时”即指这个时节的收种农忙。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

夏至节气

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中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度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

小暑节气

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小暑节气,传统上为夏季第五个节气。即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105°至120°的一段时间,约15.7天。小暑前后,我省大部分地方雷暴天气增多,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短时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亦须注意预防。

大暑节气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这时正值“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秋节气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而秋季又是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处暑节气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处暑节气在每年八月二十三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0°。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意思是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了。虽然,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

日平均气温仍在摄氏二十二度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白露节气

白露(white dew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历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秋分节气

秋分(autumnal 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6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南方的气候由这一节气起才始入秋。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寒露节气

寒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7个节气。每年10月8日或9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95°时为寒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正月里的节气}.

霜降节气

霜降,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足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冬节气

“立冬”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古时民间习惯以立冬为冬季开始。我国幅员广大,除全年无冬的华南沿海和长冬无夏的青藏高原地区外,各地的冬季并不都是于立冬日同时开始的。立冬与立春、立夏、立秋合称四立,在古代社会中是个重要的节日,这一天皇帝会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在现在,人们在立冬之日,也要庆祝。

小雪节气

小雪节气,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0个节气。11月22或23日为小雪节气。我国广大地区东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

篇三:《2016年24节气表时间表》

2016年24节气表

节气 公 历 农 历 时 段

立春 2016年2月4日17:46:00 腊月(小) 廿六 星期四 2月4日 17:46 - 2月19日 13:33

雨水 2016年2月19日13:33:41 正月(大) 十二 星期五 2月19日 13:33 - 3月5日 11:43

惊蛰 2016年3月5日 11:43:30 正月(大) 廿七 星期六 3月5日 11:43 - 3月20日 12:30

春分 2016年3月20日 12:30:08 二月(小) 十二 星期日 3月20日 12:30 - 4月4日 16:27

清明 2016年4月4日 16:27:29 二月(小) 廿七 星期一 4月4日 16:27 - 4月19日 23:29

谷雨 2016年4月19日 23:29:23 三月(大) 十三 星期二 4月19日 23:29 - 5月5日 09:41

立夏 2016年5月5日 9:41:50 三月(大) 廿九 星期四 5月5日 09:41 - 5月20日 22:36

小满 2016年5月20日 22:36:26 四月(小) 十四 星期五 5月20日 22:36 - 6月5日 13:48

芒种 2016年6月5日 13:48:28 五月(小) 初一 星期日 6月5日 13:48 - 6月21日 06:34

夏至 2016年6月21日 6:34:09 五月(小) 十七 星期二 6月21日 06:34 - 7月7日 00:03

小暑 2016年7月7日 0:03:18 六月(大) 初四 星期四 7月7日 00:03 - 7月22日 17:30

大暑 2016年7月22日 17:30:10 六月(大) 十九 星期五 7月22日 17:30 - 8月7日 09:52

立秋 2016年8月7日 9:52:58 七月(小) 初五 星期日 8月7日 09:52 - 8月23日 00:38 处暑 2016年8月23日 0:38:26 七月(小) 廿一 星期二 8月23日 00:38 - 9月7日 12:51

白露 2016年9月7日 12:51:02 八月(大) 初七 星期三 9月7日 12:51 - 9月22日 22:21

秋分 2016年9月22日 22:21:05 八月(大) 廿二 星期四 9月22日 22:21 - 10月8日 04:33

寒露 2016年10月8日 4:33:20 九月(大) 初八 星期六 10月8日 04:33 - 10月23日 07:45

霜降 2016年10月23日 7:45:30 九月(大) 廿三 星期日 10月23日 07:45 - 11月7日 07:47

立冬 2016年11月7日 7:47:38 十月(小) 初八 星期一 11月7日 07:47 - 11月22日 05:22 小雪 2016年11月22日 5:22:20 十月(小) 廿三 星期二 11月22日 05:22 - 12月7日 00:41

大雪 2016年12月7日 0:41:05 冬月(大) 初九 星期三 12月7日 00:41 - 12月21日 18:44

冬至 2016年12月21日 18:44:07 冬月(大) 廿三 星期三 12月21日 18:44 - 2017年1月5日 11:55 小寒 2017年1月5日 11:55:42 腊月(大) 初八 星期四 2017年1月5日 11:55 - 2017年1月20日 05:23 大寒 2017年1月20日 5:23:33 腊月(大) 廿三 星期五 2017年1月20日 05:23 - 2017年2月3日 23:34

篇四:《24节气中的‘节’和‘气’》

24节气中的‘节’和‘气’

在二十四节气里,“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两个字合起来就是指一年当中某个阶段的天气变化。

然后详细说:

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由于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即根据太阳也根据月亮的运行制定的,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阳运行周期,但中国又是一个农业社会,农业需要严格了解太阳运行情况,农事完全根据太阳进行,所以在历法中又加入了单独反映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用作确定闰月的标准。中国正统二十四节气以河南为本。

起源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在商朝时只有四个节气,到了周朝时发展到了八个,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定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太史公自序》的“论六家要旨”中也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汉武帝时,落下闳将节气编入《太初历》之中,并规定无中气之月,定为上月的闰月。

二十四节气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又分为12个节气和12个中气,一一相间。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所以在公历中它们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上半年的节气在6日,中气在21日,下半年的节气在8日,中气在23日,二者前后不差1~2日。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 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 反应气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反应气候变化的有雨水、谷雨、小暑、大暑、处暑、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

现代人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准确地确定了二十四节气的具体时间:

春季

立春 太阳位于黄经315度,2月2-5日交节

雨水 太阳位于黄经330度,2月18-20日交节

惊蛰 太阳位于黄经345度,3月5-7日交节

春分 太阳位于黄经0度,3月20-22日交节{正月里的节气}.

清明 太阳位于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谷雨 太阳位于黄经30度,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 太阳位于黄经45度,5月5-7日交节

小满 太阳位于黄经60度,5月20-22日交节

芒种 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 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 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 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 太阳位于黄经135度,8月7-9日交节

处暑 太阳位于黄经150度,8月22-24日交节

白露 太阳位于黄经165度,9月7-9日交节

秋分 太阳位于黄经180度,9月22-24日交节

寒露 太阳位于黄经195度,10月8-9日交节

霜降 太阳位于黄经210度,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 太阳位于黄经225度,11月7-8日交节

小雪 太阳位于黄经240度,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 太阳位于黄经255度,12月6-8日交节

冬至 太阳位于黄经270度,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 太阳位于黄经285度,1月5-7日交节

大寒 太阳位于黄经300度,1月20-21日交节

节气与中气

二十四节气又分为十二节气(节)与十二中气(气),每月有一「节」与一「气」区分,「节」为月之始,「气」的最后一日为月之终。

月份 节气(节) 中气(气)

正月(寅) 立春 雨水

二月(卯) 惊蛰 春分

三月(辰) 清明 谷雨

四月(巳) 立夏 小满

五月(午) 芒种 夏至

六月(未) 小暑 大暑{正月里的节气}.

七月(申) 立秋 处暑

八月(酉) 白露 秋分

九月(戌) 寒露 霜降

十月(亥) 立冬 小雪

十一月(子) 大雪 冬至

十二月(丑) 小寒 大寒

24个中以顺序向后单为节双为气!

24节气天文示意图

立夏

北回归线+23°27" 北分季线+16°21"南 ——夏至—— 小暑 芒种 大暑 小满 立秋———————————————————

处暑 谷雨

白露 清明

赤道+00°00?" 秋分

———————————————————————春分

寒露 惊蛰

霜降 雨水

南分季线-16°21" 立冬———————————————————立春{正月里的节气}.

小雪 大寒 大雪 小寒

北回归线-23°27? ——冬至——

24节气黄经赤纬及近似日期表

近似日期 近似日期| 近似日期 近似日期

节气 黄经 赤纬 自然历 公历 | 节气 黄经 赤纬 自然历 公历

立春 315 -16°21" 01-01 02-04 | 立秋 135 +16°21" 07-01 08-08

雨水 330 -11°29" 01-16 02-19 | 处暑 150 +11°29" 07-16 08-23

惊蛰 345 -05°55" 02-01 03-06 | 白露 165 +05°55" 08-01 09-02{正月里的节气}.

春分 +00 +00°00" 02-16 03-21 | 秋分 180 -00°00" 08-16 08-22

清明 +15 +05°55" 03-01 04-05 | 寒露 195 -05°55" 09-01 10-03

谷雨 +30 +11°29" 03-16 04-20 | 霜降 210 -11°29" 09-16 10-22

立夏 +45 +16°21" 04-01 05-05 | 立冬 225 -16°21" 10-01 11-06

小满 +60 +20°10" 04-17 05-21 | 小雪 240 -20°10" 10-16 11-21

芒种 +75 +22°36" 05-03 06-06 | 大雪 255 -22°36" 11-01 12-06

夏至 +90 +23°27" 05-19 06-22 | 冬至 270 -23°27" 11-16 12-21

小暑 105 +22°36" 06-05 07-08 | 小寒 285 -22°36" 12-01 01-05

大暑 120 +20°10" 06-21 07-24 | 大寒 300 -20°10" 12-16 01-20

篇五:《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节气对人体的影响

节气是由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转规律产生而制定的,是季节变更的重要标志。由于太阳、地球、月亮以及其他星体的空间位置总是在不规则地连续变化,同时造成宇宙能量的不断变化,而这种变化在节气前后波动最大。医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有言:“二十四节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侯,气亦同,合有七十二侯,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也。”

《内经》中指出人体脏腑、气血,随着节气变化,出现周期性盛衰。如春温,夏热、长夏湿,秋凉,冬寒。一年中节气更迭,人体阳气中有升、浮、沉、降节律。脉搏有春浮,夏洪,秋弦,冬沉。人体形成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规律。我们应以人体随着节气变化而产生变化进行调治,才能更好防病和医疗。

《素问.藏气法时论》“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因此,人体脏腑功能活动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节律统一起来,形成五时应五脏,阴阳消长同步的有机整体。反映出人与天地同参,故五脏各以治时。如年节气受邪,产生相应的病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冬生咳嗽;春伤于风,春必温病;夏伤于暑,夏生积泄;秋伤于湿,秋必咳疟。”这就指出四时不同,各有其多发病及其病潜,且有节气规律,可及早预防。

节气灸的意义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有两个方面:

1、由于节气前后气候变化比较大,一个人如果有旧患或宿疾,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就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据医学统计: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因为当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2、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干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节气灸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的典范。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十四节气灸的作用

(一)、节气灸的作用

“节气灸”是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节气灸”为我国历代医家及百姓所喜闻乐见并沿用至今,在传统防病保健领域里占有特殊的地位。

1、 扶正祛邪:用以预防治疗感冒、体虚易感、慢性气管炎、过 敏性鼻炎、哮喘、荨麻疹等呼吸系统疾病及过敏性疾病

2、 助阳祛寒:用以治疗胃寒、胃胀、胃痛、腹胀、腹泻等脾胃 病及颈肩腰腿疼痛、畏寒、手脚寒凉、风湿、类风湿、骨性

关节病等;

3、 疏肝理气:用以治疗失眠、易怒、焦虑、抑郁等。

4、 扶阳固本,强身健体,调整五脏正气, 增强身体抗病能力。

(二)、 天有八纪节气灸{正月里的节气}.

《内经》有“天有八纪”之说。即春分,秋分,春至,夏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些八纪都是一年中节气阴阳,寒热交替的纽枢,而冬至和夏至是阴阳主气交接的节气,二至对疾病影响很大,俗语说,重病难过冬至,过了冬至可过年,此时用艾灸辩证取穴强壮身体,是最佳选择。

(三)、 三伏灸,三九灸

三伏天和三九天灸治,根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前者乃“冬病夏治”,后者乃“夏病冬治”之理。。

三伏灸在最热的季节,三九灸在最冷的季节;三伏灸在每年夏季最热的三伏天,顺应大自然阳热降伏收藏的力量,以艾灸的阳热之力补充人体阳气;三九灸在每年冬季最冷的三九天,顺应大自然阳热萌动上升的力量,以艾灸的阳热之力来补充人体阳根,帮助人体阳气源源不断的生化。

三九灸是三伏灸的延续和加强,三伏灸是三九灸的延续和加强;二者互为始终、相互加强、相互补充;二者都是扶助正气、调节人体免疫机能,达到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二者出发点基本相同,但灸养的目的不同,《内经》指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不可伤中下之阳,秋冬不可伤中上之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三九灸”与“三伏灸”相配合,能显著提高人体免疫力。

(四)节气灸的时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冬伤于寒,冬生咳嗽;春伤于风,春必温病;夏伤于暑,夏生积泄;秋伤于湿,秋必咳疟。” 这就指出四时不同,各有其多发病及其病潜,且有节气规律,可及早预防。

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节气前后三天,共七天都是节气灸的最佳时节。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能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二十四节气之六气

第一步气——风(大寒,立春,雨水,惊蛰) ,

第二步气——热(春分,清明,谷雨,立夏),

第三步气——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

第四步气——湿(大暑,立秋,处暑,白露),

第五步气——燥(秋分,寒露,霜降,立冬),

第六步气——寒(小雪,大雪,冬至,小寒)。

1、立春养生节气灸

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2月3-5日 督脉:大椎、命门、肺俞、肝俞、 任脉:关元、神阙、中脘、太冲

【养生原理】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春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冬天已经结束,温暖而充满生机的春季开始了。春季灸疗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

立春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艾灸养阳助生发,清热解毒。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肝的生理特点主疏泄,在志为怒,恶抑郁而喜调达。调肝养肝,助阳升发,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

宜食: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荠菜,豌豆苗,春笋,山药,藕,萝卜,荸荠,甘蔗,芋头等。

宜:多梳头,清热解毒,补阳气; 忌:吹风,刺激性食物

2、雨水培土节气灸

雨水(降水开始,雨量逐步增多)

2月18-20日 督脉:大椎、肾俞、肝俞 任脉:期门、关元、神阙

【养生原理】

篇六:《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上半年是六廿一, 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 最多只差一两天

其它节气歌

一月小寒接大寒,二月立春雨水连;

惊蛰春分在三月,清明谷雨四月天;

五月立夏和小满,六月芒种夏至连;

七月大暑和小暑,立秋处暑八月间;

九月白露接秋分,寒露霜降十月全;

立冬小雪十一月,大雪冬至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