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时间:2021-10-10 17:08:35 四年级作文

【篇一】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第一课时

教学案例及反思

《积的变化规律》是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章例3第4课时的内容,教育学生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观察、推理能力。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强调方法,及时给予指导、评价,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的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归纳积变化规律的过程。 2.理解积变化的规律,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归纳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前面我们认识了亿以上的数,下面老师写了两个十二位数,给大家几秒钟的时间,看你能很快地记住哪个数?

记住了哪个?(第一个)为什么这么多学生记住了第一个数?数学中有很多有规律的情况,今天我们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这样导入一下子将学生的心吸引到课堂上,以“游戏的方式”进入课堂,让学生兴致满满,并且能够很自然地进入课题。

(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体验,研究规律

1、举例1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0除外)

2、举例2研究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也除以几。 该步骤响应新课标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人人有事做,人人在思考,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三、总结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四、作业

1.打开教材,第51页,把括号和横线上补充完整。

2.再看教材第51页“做一做”1、2小题。

3.《课堂点睛》第25页。

五、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教后反思:我有一个教学习惯,那就是在课堂上非常非常重视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本堂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积的变化规律,我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可以拓宽他们的思维,也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学生们回答问题比较积极,我也总是用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评价的形式还算丰富灵活。一堂课下来,全班同学都参与了课堂发言或展示,学生的重难点知识掌握在我的引导下有了改变,积的变化规律也有巩固练习,我的教学目标基本达成。但是课堂上多多少少会有些遗憾。板书掉字,需要平时多注意,以后上课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首要的就是对于学生的一些知识的掌握,举一反三的能力,有时会心里没底,生怕自己上课学生理解不了,还缺乏一些教学自信;再是难点的教学总感觉只有我再说,学生没能及时的消化,还是没能达到高效课堂。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进步,继续思考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深刻研究。

渡水完小 符 婷

2016年11月

【篇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 曹学英

一、内容分析:

《积的变化规律》是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第三部分的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整数乘法的最后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通过这个过程的探索,不但让学生理解两数相乘时积的变化随其中一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体会事物间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例题的设计分为三个层次:

1、研究问题:教材设计了两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在观察、计算、对比的基础上自主发现因数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归纳规律:引导学生广泛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积的变化规律。

3、验证规律:引导学生再举倒,验证积的变化规律的正确性。

4、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学生已经有了乘法为前提,并且能够准确而熟练地计算。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四年级学生对于面积计算并不陌生,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出现的情况会很多,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思考。

4.在探索过程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一定要建立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5.我的思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堂课在设计时,至始至终体现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理念。课中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得出结论。以及如何将新知与旧知及相互之间如何转化,更是把学生推到了前台,让他们自己来推导出结果并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

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

3、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辨证思想。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

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教学中的规律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四.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一、引入

我们在数学中遇到过很多找规律的问题,并能运用找到的规律解决问题,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今天我们一起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

为响应学校的“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学生们捐出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购买一些图书和学习用品。

(二)出示问题

请你们帮忙算一算,一盒美术颜料6元,买2盒要花多少钱?20盒、200盒呢?

(三)研究问题,发现规律

1、列式计算

6 × 2=12

6 × 20=120

6 × 200=1200

2、非常好!同学们,请仔细观察上面每组算式,你能根据这组算式的特点接着再往下写2个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写出。

(四)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1、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己写的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先来汇报第一组)谁来介绍这组算式你接下去怎样写的?学生说出自己写的第一组算式,你们也是这么写的吗?你们写得这么正确,你一定发现了这组算式的规律,谁再来说一说我们发现的这组算式的特点?

教师引导:刚刚在这组算式里同学们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如果让你接着再往下写,你还能再写出来吗?

3、猜一猜,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5,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请同学们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验证一下。学生写出后汇报。

如果乘30呢?如果乘100呢?

4、你能试着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吗?

让我们一起把刚才的发现记录下来:(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5、利用发现的规律练习

(五)、继续探究,出示问题:

①大袋洗衣粉每袋 20 元, 4 袋一共多少元?

②中袋洗衣粉每袋 10 元, 4 袋一共多少元?

③小袋洗衣粉每袋 5元, 4 袋一共多少元?

学生口头列式并计算 :

20 × 4=80

10 × 4=40

5 × 4=20

(观察第二组算式)同学们都这么爱动脑思考,你一定也发现了第二组算式的特点?谁来说一说?

同学们,让我们再来看这组算式,我们已经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你能不能大胆的猜想,猜想一下这里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规律?

板书: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根据我们发现的规律, 如果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5,积会有怎样的变化?谁来出一组算式,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

(六)概括规律:

师:发现我们举了很多的例子,确实存在着刚才同学们讲到的规律,谁能把这个规律完整的表述?

同桌互说规律。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

四、应用规律做练习

【篇三】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案例

【篇四】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类典型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积的变化规律》第58页-第59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能够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并能在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简便计算。

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过程,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

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探究、创新的精神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总结并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会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创境激趣: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1、 完成两组口算题,请你快速算出得数。

6×2= 20×4=

6×20= 10×4=

6×200= 5×4=

问:“6×200= ”你是怎样口算的?

2、 观察这2组算式,你能发现些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1)第一组算式都有6,第2组算式都有4。

(2)2变成20、200.,20变成10、5。

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适时板书 变, 变。

师:通过2组算式的观察,我们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在变,积也在变。那么积的变化和因数的变化有联系吗?它们的变化有规律吗?(板书:?)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二、 自主探究:

(一)“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的变化规律。

1、仔细观察第一组算式,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怎样变化,积又在怎样变化? 6×2=

6×20=

6×200=

(1)学生独立观察并思考。

(2)请学生说说你所观察到的变化。

a.学生无序说观察到的变化。

师:为了方便比较,我们将题目编个号,谁能有序的比一比?

b.学生可能会说:1式和2式比 6不变,2×10= 20, 12×10=120 ,因数×10,积也×10。 2式和3式比 6不变,20×10= 200, 120×10=1200 ,因数×10,积也×10。 1式和3式比 6不变,2×100= 200, 12×100=1200 ,因数×100,积也×100

c.师引导学生回顾:在计算6×200 时,就是先将3式看成1式,先算6×2=12,因为2×100=200,所以

12×100=1200,得到3式的结果。口算时我们就是在利用乘法的这种变化规律在计算的。

2、归纳规律:

师通过观察和比较这一组乘法算式,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在变化,积也在变化。它们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吗?你能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一下吗?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同伴交流并反馈:

调整板书: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二)“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的变化规律。

1、刚才我们研究了第一组算式的变化规律,下面我们再来观察比较第二组算式:

20×4=

10×4=

5×4=

问:通过第二组的乘法算式,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完整的说一说吗?

(1)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将你发现的规律与你的同伴交流一下。

(2) 汇报: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板书)

(3) 你能上台来解释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学生根据算式解释规律,老师完善并对算式图示理解除以几的变化)

(4)师:经过大家的解释,我们发现第2组算式还真的存在这种变化规律。

2、归纳规律:

通过2组乘法算式的观察比较,我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你能将这2种变化规律用一句话完整地概括一下吗?(调整板书)

全班完整地读一读积的变化规律,有意识的记一记。

三、 举例验证:

1、 小结:通过观察比较这2组乘法算式,我们发现两个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积也乘几(或除以几)。是不是所有的乘法算式都有这样的变化规律呢?我们可以举

例来验证一下。

2、 老师举例:

3、你也能举例一组乘法算式来验证和说明积的变化规律吗?

四、 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列举了这么多的例子都验证了积的变化规律是成立的,看来积的变化规律是普遍存在的。那么我们就可以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1、 第58页做一做。

2、第59页第1题。货车在普通公路上以4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4小时可以行( )千米。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速度是货车地倍。小汽车用同样的时间可行( )千米。

3、第59页第2题。长方形绿地面积是560平方米,它的的宽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

《积的变化规律》课堂教学片断实录片断一:

在自主探究环节:

1、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大,积的变化情况。

6×2=16

6×20=120

6×200=1200

(1)我们刚才从上往下看,发现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积也不断变大,那究竟是怎样在变大呢?现在以第一道算式作为标准,用第二道算式与它进行比较,观察因数和积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6× 2 = 12

×10 ×10

6× 20 = 12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积也乘10;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上面的算式。)

师:还可以怎样比较呢?用第一道和第三道算式进行比较、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比较

6× 2 = 12

×100 ×100

6 × 200 = 1200

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100,积也乘100;

第二道算式和第三道算式比较(略)

(学生边说老师边板书上面的算式。)

提问:刚才分别用第二道算式、第三道算式、第一道算式两两进行了比较,你们发现了积的变化规律吗?谁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归纳之后,老师进行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研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小,积的变化情况。

20×4=80 10×4=40 5×4=20

(1)观察这三道算式,分别把第二道算式、第三道算式与第一道算式进行比较,看看因数和积又有怎样的变化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 全班汇报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3)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一下你的发现吗?

在学生归纳之后,老师仍然进行板书: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积的变化规律》课堂教学片断实录片断二:

在举例验证环节中:

【篇五】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的教学设计

忻城县实验小学 莫小英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观察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积的变化规律的活动,使学生获得探究规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理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并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电脑出示:为响应学校“节省零花钱,牵手好朋友”的号召,实验小学与乡村小学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的活动,学生们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准备为乡村小学的小朋友们买一些学习用品。请你们帮算一算,一盒美术颜料6元,买2盒要花多少钱?20盒?200盒?

师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如下三道算式:

①:6×2=

②:6×20=

③:6×200=

师:请大家看一看、比一比,仔细观察这三个算式中协两个因数有什么变化,看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设计意图:让学生列式导入,通过观察感受到数学趣的乐趣,在观察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从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自学感悟,探究规律

(一)自主探索,小组合作交流

1.让学生计算说出结果,课件出示:

①:6×2=12(元)

②:6×20=120(元)

③:6×200=1200(元)

(1)让学生观察②式和①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③式和①式比呢?

(2)让学生观察①式和③式比,每个因数和积又各是怎样变化的?②式和③式比呢?

师:能用语言来说说你的发现吗?

(3)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二)生说规律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变大(或变小),积也变大(或变小)。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乘10(或除以10),积也

乘10(或除以10)。

第一个因数不变,第二个因数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积也扩大10倍(或缩小10倍)。

【设计意图:让学生算一算、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探究积的变化规律,教师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通过在教师引导下,每一位学生都亲自去经历探究规律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总结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师课件出示,让学生计算,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80×4=

40×4=

20×4=

生:第二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2,积也除以2。

(三)全班汇报交流,形成共识

课件出示:把学生的发现分享: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也扩大几倍。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生2: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师生共同小结:在乘法中,如果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或乘)相同的数,积不变。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用自己智慧的大脑发现了这么重要的规律,老师为你们而感到骄傲,这个重要的规律就是——积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

让我们用自信的语气把刚才的重大发现齐读一遍。

师:刚才通过计算观察得出了积的变化规律,积的变化规律有什么用处呢?

生①: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快速口算。

生②:利用积的变化规律,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确实是这样,下面我们就运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进行练习。比比谁掌握得又对又快。

【设计意图:教师让学生在计算后发现规律,然后进行全班的汇报交流,一来让每一位学生都亲身经历了探究规律的过程。二来让学生对本课的知识形成明确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运用所发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强烈欲望。】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基础检测

根据积的变化规律填空:

12×8=96 40×21=840

12×16= 40×7=

×32= 20×21= 12

2.填空。

(1)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 不变,积应( ) (2)两个因数同时除以 10,积应( )

(3)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除以 10,积 ( ) 3.(对的“√”,错的“X”) 判断正误。

( 1)两个因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

(2)一个因数乘8,要使积不变,另一个因数也要乘8。

【设计意图:不同层次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

四、课堂知识拓展延伸

下面这块长方形地的宽要增加到24米,长不变,扩大后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4000÷8 =50(米) 求出长方形的长 50×24=1200(平方米)就求出了扩大后长方形的面积。

生:因为长方形的长不变,宽由8米增加到24米,扩大了24÷8=3 倍。所以面积也要扩大3倍,也就是400×3=1200(平方米)

师:看来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解题策略多样化。

【设计意图:拓展练习的设计,让学生真正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问题中,并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热情,把学习引向课外。】

五、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米

【篇六】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积的变化规律教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并将这一规律恰当地运用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积的变化规律教学案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2、培养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观察事物的辩证思想。

学习重点:学生自己发现并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学习难点:学生学会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具媒体资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太平三小的师生响应党的号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党的号召,向北川灾区学校献出爱心捐款,灾区学校的学生准备用得到的捐款购买图书。如果每本图书用5元,他们买2本图书要用多少元?买4本呢?买8本呢?买16本呢?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汇报,师依次板书:

5×2=10(元) ————(1)

5×4=20(元) ————(2)

5×8=40(元) ————(3)

5×16=80(元)————(4)

师问:学们观察这四个算式,发现了什么?

生1:本图书的价钱没变;

生2:买的本数在变化;

生3:每本图书的价钱虽然没变,但是买图书的本数变化了,买图书共用的钱也变化了。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感知规律

(1)师引导:以第一个算式作为基础,另外三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其中一个因数“5”没变,另一个因数“2”依次乘“2”、“4"、“8",积也依次乘“2”、“4"、“8" 小组讨论探究、交流:谁能用一句话来表述你们的发现?

师引导组织语言归纳表述: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跟着乘以几。(课件出示)

(2)师:以第四个算式作为基础,观察比较另外三个算式与第四个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深化探究、合作交流。

指派小组代表汇报。

师生共同小结(师再次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表述):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跟着除以几。(师特别强调:这里的几能不能是“0”)(课件出示)

2、抽象概括、总结规律

我们能不能把上面探索到的两个规律合二为一呢?

(1)、分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代表汇报,师板书: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或者除以)几,积也跟着乘以(或者除以)几。(“0”除外)

3、学生分组验证规律,师到各组巡视,汇报验证结果

4、全班齐读这一规律

三、运用规律、解决问题(3个不同层次的练习):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教师板书课题)

2、教材及练习册练习、反馈

3、拓展选做(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