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____》100字

时间:2021-11-03 03:46:01 100字

篇一:《九宫格《自书告身帖》精选100字》

1

2

3

4{《又见____》100字}.

5{《又见____》100字}.{《又见____》100字}.

篇二:《《高老头》读书笔记100字》

《高老头》读书笔记100字 爱的悲凉,爱的心酸! 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总是相互指责对方,“你们撕碎了我的心。我要死了,孩子们!脑子里滚烫的,好像有一团火。” 忍饥挨饿,将积攒的钱供女儿奢侈的生活。 “得了,我就光吃面包好了。年轻时我光面包就够了,现在应该还行。至少我的娜琪可以快快活活地过一晚了。她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大出风头了。” 然而,这一切在欧仁眼中只有心酸。

篇三:《阅读《又见黄樱子》》{《又见____》100字}.

阅读《又见黄樱子》一文,回答以下问题:

又 见 黄 樱 子——献给百年外公

黄 祖 明

(1)又是一年清明节,伴随一场蒙蒙的细雨,我又回到了老家,为了一祭百年的外公。

(2)带着清明的思念,我、老妈和舅舅.姨妈以及表哥、表弟、表妹们一起来到青山脚下的外公墓前,清除一片杂草后,我们摆上祭品,点上香烛,斟满三杯红酒,倒上三瓯清茶,老妈特意摆上几层清明粿。然后,我们一一向九泉之下的外公献上各自的心语。轮到老妈时,她拜了几拜说:“爸,我们看你来了,我做了你生前最爱吃的清明粿,你就多吃些,你在地下要多多保佑你的儿孙们。”

(3)扫墓完毕,正当我们要离开时,我抬头一看,只见黄樱子花开得正旺:一簇簇,一丛丛,一片片缀满了小山坡。清明时节的黄樱子啊,你为什么开得如此之盛?莫非是向外公致敬,向他恭贺百岁?

(4)黄樱子是我们福建老家一种很普通的植物,枝上带刺,花朵中间有一圈黄色的花蕊,它的花洁白无---(瑕,暇)有一种淡淡的清香,像玉兰,又似栀子的香味。更难得的是每年清明前后,许多人家把它摘来洗净、晾干,和红糖、面粉糊在一起煎成黄樱子薄饼,我们叫它“清明粿”,它---中带---,又脆又滑,是老家人最爱吃的小吃之一。

(5)四十年前的一个清明节,父母都上山扫墓了,留下我和妹妹在家里,时间已过中午,我和妹妹饥肠---(漉,辘)我找遍了厨房只找到一点剩饭,给妹妹吃后,我已无力地倒在床上。

(6)“玉子,玉子——”我恍惚中听到有人叫妈妈的声音。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外公扫墓回来了,我喜出望外,更让我惊喜的是外公带来了我们最爱吃的清明粿。我和妹妹狼吞虎咽,不一会儿,它被我和妹妹一扫而光。外公看着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咪着双眼,笑个不停。啊,外公真是我们的大救星!可是年幼的我竟不知道给外公吃些什么,只好给他端上一杯茶水。

(7)爸爸、妈妈扫墓回来,外公一直怪妈妈太狠心,把孩子扔在家里挨饿。而妈妈却怪我和妹妹太贪吃,不留一些给外公吃,因为外公最爱吃清明粿,最后爸爸来打圆场,他说,过几天,他去山上摘黄樱子花,再做饼来给我们吃。

(8)谁知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背了一大筐的雪白雪白的黄樱子花回来了,(小时候,我和妈妈去摘过黄樱子花,那是一种极危险的活,黄樱子的枝条上满是刺儿,一不小心就会被刺出血来,我就好几次被刺得鲜血淋淋),看到外公摘如此多的花,我想外公真是太伟大了。

(9)下午,就在我们吃着香喷喷的清明粿时,我看见外公的手上包了许多的白布条子,啊,我最亲爱的外公!你为了我们吃上清明粿竟……

(10)又是一年清明节,外公啊——外公,我仿佛又看到:你背上一筐洁白的花笑咪咪地向我们走来,想到这里,我情不自禁地爬上小山坡,摘取几枝黄樱子编成一个小花篮,恭恭敬敬地___(放,送,摆)到外公的墓前,我哽咽着,泪水不知不觉地浸湿了衣襟。

(11)扫墓归来,老妈把清明粿分给我们吃,我吃着,吃着,一种酸酸的感觉袭上心头。

1.在(4)、(5)、(10)三段选出合适的字填在-----处。

2.用“ ”线划出描写黄樱子的语句,用“------ ”划出清明馃的句子。

并补出有关清明馃的味道的词语。

3.文中第(7)段中两处用了“怪”这个词含义一样吗?

4.文中第(8)段写“我想外公伟大了”儿时的我为什么认为外公是伟大的?请简要回答:———————————————————————————————————————————————————————————————

5.我小时候吃清明馃是“狼吞虎咽”为什么文章结尾说吃清明馃却是酸酸的?表达了作者什么复杂的情感?

——————————————————————————————————————————————————————————————————

篇四:《又见王翰之》

最近心情一直很温馨怀旧,因为意外见到了武术大师王翰之。

王翰之是谁?怎么又是“大师”?王翰之是我的偶像,中国武林和书法界的顶尖人物,一个“人不在江湖,江湖却始终有他传说”的世外高人。

虽说1949年以后,中国极少有真正的大师,但他却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时间要跨到四十年前,“文革”的中后期,弄堂里的孩子照例都不上学了,所谓的“复课闹革命”,基本就是“妇科闹革命”,小小年纪没人上课,都偷偷地谈起“恋爱”来,纯洁一点的,最多写写暧昧的字条,“不及乱”的便叫做“辟情操”,动手动脚乃至“乱了性”的,就叫做“车拉三”,大概“有爱情就一定有艺术”的缘故,一个至今没人深度解读的现象是:“文革”中后期“才艺活动”大行其道,社会上整个青少年群体不知何时由“造反”而转型,分化扎堆成一个又一个圈子:有举杠铃拉肌肉的,弄堂里整天“哐!哐!”地响,那是扔杠铃声;有刻苦练摔跤,上海话叫“掼撒跤”的,空旷地里,特别是“人民大道”附近,经常拉场子迎战南来北往的“杀坯”;也有勤练小提琴,准备参加文艺小分队演出的,我的朋友郁建平当年就是一把好手;亦有苦练书法,以备再有机会抄写大字报、出墙报,一展文采的;更有悄悄学习外语,盼望有朝一日被高层看中,像“乔冠华”一样飞黄腾达的;当然,也有洪丕谟那样的文化人感叹造化弄人,研究风水堪舆探索命运的。真所谓牛头马面,光怪陆离,不一而足。

我因为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而且人长得瘦弱,从小在里弄里被人欺负,幼小的心里最强烈的愿望是有一身武艺,找到那些乌龟王八蛋报仇。

因为有亲戚住厦门路附近,我常去避难,去得多了发觉东起外滩,西至黄河路,武艺超群的“王翰之”是个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整个“上只角”,到处听人传颂王翰之,就像多年后我们看《佐罗》,发现很久以前,天下穷苦人就都盼望着剑侠“佐罗”一样。

某日,马路大乱,“上体司!”“上体司!”只见一大群身着蓝色线衫线裤的彪形大汉向山西路方向疾走,凭经验,我们知道,又要横扫山西路口的“毛主席像章交换市场”了,果然,“上体司”一冲进山西路口就抓人,混乱中,我只看到四五个彪形大汉围攻着一个白面书生,但是这个白面书生非常活络,声东击西,指南打北,黄鳝一样在笨拙的大汉中乱窜,打得大汉找不着北,人群突然纷纷惊叫:王翰之!王翰之!{《又见____》100字}.

啊!这就是传说中的王翰之吗?!但“王翰之”似乎不太济事,随着又一批“杀坯”加入,他虚晃几下,暴喝一声,飞步逃进了弄堂,不见了。“上体司”们不罢休,在路人指引下直冲山西路王家,没几步人群又忽然不动了,只见王家门口一个白衣青年不怒自威地站着,领队的据说是武术队的,一眼就认出了真正的王翰之,赶忙招呼,并喝住众人:一个不许动!“捺格帮人,手上去,手断!脚上去,脚断!”

那厢壁,王翰之也认出了领队,打了一个哈哈,立马就有人上前拉圆场,说明刚才那“白面书生”乃是王翰之的弟弟,彼此误会云云就散伙了。

事隔四十年,没想到在浦东,在金海路的“上海八卦掌协会”的宽敞气派的总部又见到了会长、八卦掌第五代掌门人王翰之。王先生年过七十,虽白发皤然,但其面容望之不过五十许人,言谈举止,仙风阵阵,道骨袭人,令人顿生膜拜之冲动。

他六岁随父王壮飞习练八卦掌,天赋苦诣,文武双绝,当代硕彦无不交口称誉。1987年开始应邀执教中国海军陆战队,未几应邀赴美国访问,打遍美国无敌手,赢得“寰宇称雄”尊誉。更妙的是他的书法,潇洒、俊逸、雄奇、大雅,六体皆能,功力深邃,有传统有自我,卓尔成一大家。其“打拳是在空中写字,写字是在纸上打拳”的妙语,至今仍为业界津津乐道。

王先生,久违了!因为有四十年前的宿缘,他邀我下周六喝酒呢!

篇五:《100字缩写《草船借箭》》

周瑜嫉妒诸葛亮,于是叫诸葛亮十天造

十万支箭,请诸葛亮不要推却。而诸葛亮说只要3天,并立下军令状。

周瑜吩咐军匠迟延,并派鲁肃打探,而

诸葛亮向他借船、士兵,说到时自有妙用,还叫他保密。

前两天不见动静,到第三天四更江上大

雾漫天,诸葛亮把鲁肃请到船上,饮酒取乐,命令将船开向曹营,并擂鼓呐喊。由于雾大,曹操派弓箭手放箭。

天快亮了,曹操才知上当了。诸葛亮巧

妙借到十万多支箭。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篇六:《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辨 2008》

最常见的100个别字辨

1.按 (安)装 [辨析]在用作动词时,宝盖头的“安”有装的意思,故“安”“装”可以联合成词;提手旁的“按”,《说文》的解释是:“下也,从手,安声。”清代训诂学家段玉裁在注释时特意强调,“下”是“以手抑之使下也”,即用手往下揿。“安装”必须按照一定的设计要求,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施工,当然不是用手揿一下便能解决问题的,因此,不能写作“按装”。 2.甘败 (拜)下风 [辨析]。“下风”即风向的下方。“上风”和“下风”常用来比喻有利和不利,优势和劣势。“甘拜下风”即自愿迎风站到不利地位、劣势地位,向对方行礼参拜,表示心悦诚服地认输。这里的“拜”是一种礼节,通过“拜”表明自己的态度。

3.自抱 (暴)自弃 [辨析]这则成语出自《孟子.离娄上》:“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自暴”即自己糟蹋自己,“自弃”即自己抛弃自己。孟子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言行若背离仁义道德标准,就无异于自甘堕落。这里的“暴”“弃”都具有明显是消极倾向。“自暴自弃”的“暴”,就是“暴殄天物”的“暴”。而“抱”虽然和“暴”同音,但这是一个以手相围的动作,和“暴”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4.针贬 (砭)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砭,指古人用来治病的石针。古籍中提及的“药石”,其中的“石”就是指“砭”,而非金石之“石”。“针砭”可作名词,如“痛下针砭”;也可作动词,如“针砭时弊”。“贬”,从贝,本义指减少,引申指给予低的评价,如贬低、贬抑、贬损。而凡“针砭”皆有批评义。 5.泊 (舶)来品 [辨析]误解字义致误。泊、舶,读音均为bó。“舶”从舟,义为大船。旧时从国外进口的物品,多用大船从海上运来,故称“舶来品”。 “泊”字的水旁,容易让人联想到海,联想到海上运输,于是“舶来品”误为“泊来品”。

6.脉膊 (搏) [辨析]字形类化致误。 “膊”是名词,指人的胳膊、肩膀,“赤膊”即赤裸上身,和“脉”没有多少直接关系。“搏”是动词,本义指搏斗,引申指跳动。“脉搏”是一种生理现象,当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动脉的跳动,于是便称之为“脉搏”—脉的搏动。写成“脉膊”显然是说不通的。

7.松驰 (弛) [辨析]音同形似致误。 “弛”左边是“弓”,其本义自和“弓”有关,《说文》的解释是:“弛,弓解也。”意思是放松弓弦。由此引申指放开、松懈、延缓等义。“驰”左边是“马”,其本义自和“马”有关,《说文》的解释是:“驰,大驱也。”意思是拼命赶马。由此引申指车马疾跑、快速传播等义。认清形符是辨别弛、驰的一条捷径。

8.一愁 (筹)莫展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筹,南朝梁时的字典《玉篇》解释说:“算也。”其义为筹码。通常以竹片或木片制成,故其字从竹“筹”的功用主要是计数,由此可引申为名词计谋、智谋,又可引申为动词谋划、筹措。所谓“一筹莫展”,其中的“筹”便是计策,即一条计策也想不出来。

9.穿 (川)流不息 [辨析]误解词义致误。成语“川流不息”,从《论语·子罕》演化而来。原文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川”即河流。孔子站在河边,说:“消失的如这河水一样,昼夜不停。”孔子以“川流不息”感叹时光的飞速流逝,后多用来比喻连续不断。

10.精萃 (粹)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萃 、粹读音均为cuì 。萃为草头,《说文》的解释是:“萃 ,草貌。”清代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更明确地指出:“草聚貌。”故“萃”常用来表示聚集义,如“荟萃”“集萃”。“粹”以“米”为形符。本义指纯净的没有杂质的大米,由此引申指精华,如“精粹”“国粹”,也可指高纯度,如“粹白”“纯粹”。草头“萃”有动词义,米旁“粹”只能作名词或形容词,两者语法功能不同。

11.重迭 (叠) [辨析]简化不当致误。“迭”原是“叠”的简化字,1986年国家语委重新公布《简化字总表》时作了调整,明确“叠”字恢复使用。迭、叠的分工是:“迭”为时{《又见____》100字}.

间上的前后关系,如前后交替为“更迭”,前后相连为“迭起”;“叠”为空间上的上下关系,如上下相加为“重叠”,上下折连为“折叠”。 12.渡 (度)假村 [辨析]音同义混致误。“度”的本义是计量,古人曾以手作为丈量器具,“度”下部的“又”便是手的象形。计量通常是由此点到彼点,故“度”又有由此达彼的“过”的意思。“渡”是由“度”派生出来的,本专指渡过水面;在现代汉语中词义有所扩大。度、渡两字的基本区别是:“度”的对象为时间,如度日、度假、虚度年华、欢度春节;“渡”的对象为空间,如横渡长江、共渡难关。

13.防 (妨)碍 [辨析]形似义混致误。“妨”为女旁,本义是伤害、损害,后引申有阻义,即影响事情的顺利进行。在“妨碍”一词中,“妨”就是“碍”,“碍”就是“妨”,两者为同义语素。“防”为阜旁,《说文》的解释是:“防,堤也。”本义指堤坝,后由堤坝的挡水功能,引申出防备、戒备义。妨、防作为动词,它们最大的区别是:“妨”阻碍他人,“防”提防他人,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

14.幅 (辐)射 [辨析] “幅”从巾,本义和布帛有关,指布帛此端到彼端的宽度;“辐”从车,本义和车辆有关,指车轮中连接车毂(gǔ)和轮圈的直条状物,车毂是车轮中心可以插轴的部分。所谓“辐射”,即像车辐一样,由中心沿着直线向四周伸展出去。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说法。想象一下车轮的结构特点,也许便不会误“辐射”为“幅射”。

15.一幅 (副)对联 [辨析]音近义混致误。幅、副皆可作量词,但适用对象不同。幅,《说文》:“布帛广也。”本义指纺织品的宽度,用作量词时,计量物必须具有平面的、有一定幅度的特点,如一幅图画、一幅窗帘。副,《说文》:“判也。”义为破开、裂开。一物破开分为二物,故量词“副”适用的对象通常是成对的或成组的,如一副对联、一副象棋;也可用于指面相、表情等暗含多种因素的对象,如一副冷面孔、一副学生腔。

16.天翻 地复(覆) [辨析] “复”原是“復、複、覆”的简化字,1986年公布的《简化字总表》作了调整,明确“覆”字恢复使用。复、覆的分工是:“复”作为“復”的简化字,意思是来回往复,如去而复返;作为“複”的简化字,意思是重复、繁复。而“覆”字的意思是上下颠倒,如“覆巢之下,岂有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