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阳光温暖心灵

时间:2021-11-02 02:58:56 800字

让阳光温暖心灵(一)

让阳光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

赵姗姗

阳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光明和温暖的使者。

阳光,是学生享有公平、快乐的学习机会;是老师富有激情、责任的育人使命,是师生共享同一片心灵绿洲的幸福。

“阳光教育”的倡导者,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周洪宇说:阳光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发展各个方面、面向学生发展整个过程的教育;是融德于智、德智一体、德智互动的教育;它要求教师和家长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孩子,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身心健康、自立自强、合群合作合享的一代新人。它强调要使自己阳光、给他人阳光、大家共同阳光,体现了教育的关爱性,符合教育的内在要求;它有助于独生子女克服孤僻、自私、自傲、冷漠、脆弱等不足,体现了教育的针对性,符合教育的现实需要。

在我看来,阳光教育是充满生机的过程,是老师和孩子心灵的相遇和对话,是能触及孩子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部分,是包含最真情的问候,最温暖额微笑,是让爱像阳光一样洒遍孩子心灵的每个角落,让孩子树立健康、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

开学初,我忐忑不安地迎接了39名一年级新生,看着他们稚嫩脸上展现的灿烂笑容,满满的都是对学校生活的期待,那时我就想:一定要让孩子们喜欢上学校,爱上学校的生活。山区的一年级新生不光要适应学习生活,最大的难题是要适应住宿生活。6、7岁的孩子,正是在父母身边撒娇的年纪,可是他们却要远离家人,自己照顾自己。所以一年级的孩子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前一秒还哈哈大笑,下一秒却满脸泪水。问他怎么了,回答只有一个:想家了。为了减少他们想家的念头,我想了很多的方法,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画画儿、滚铁环、看动画等,每天让他们多笑笑,哭次数的就减少了。但总有特别的孩子,班里有个男孩叫彭明鑫,为了拉近和他的距离,我便叫他小明,开学三周后,别的孩子已经不太想家,适应了住宿,唯有小明很执着,只要是和家有关的字词,都能勾起他的念头。又因为他不爱和别的孩子一起玩,常常自己一个人呆着,于是每天都会看到他望着家的方向,默默的流泪。为了转移他的注意力,我就拉着他和别的孩子一起游戏,和他一起拍照,上课时尽量给他多的机会回答问题,下课时搂着他聊天,渐渐的我把小朋友也吸引到了他的身边,他的朋友也多了。同时我也

告诉别的孩子,游戏的时候多带着点他。有了老师和同学的关心,他的脸上终于绽放了最快乐的笑容。现在问小明:“你还想家吗?”他必定回给你一个大大的笑脸。

阳光教育是一种让每个孩子走进阳光的教育,是充满尊重、充满理解、充满赏识、充满激励的教育。在我们日常教学中,激励往往起着很大的作用。再学习拼音时,班里有个小女孩总是不会拼读,一次拼错了,下次就不敢张嘴拼了。为了增强她的自信心,我总把那些易拼的交给她,让她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只要她拼对了,我就向她竖起大拇指,同时还让全班孩子一起夸她,每次被夸奖时,她都会笑的特别开心。渐渐地,她举手次数变多了,难拼的拼音对她来说也是小菜一碟。所以不光是教师能够给孩子播撒阳光,孩子之间也能传递这种温暖,并将这种温暖散播到班级中的每个角落。

站在学生的立场,以阳光般的关爱温暖每个孩子的心灵,使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使柔弱的体魄健壮起来,使狭窄的心胸开阔起来,使迷茫的眼睛明亮起来。这样,教育的天空将是一片明媚。

让阳光温暖心灵(二)

让阳光温暖学生的心灵

长期以来,家长较为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老师则比较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却鲜少关注。在中小学生中,不少人存在心理上的疾患,并且比例在不断提高。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行为上的失常,甚至犯罪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让学生走出心理的阴霾,享受阳光的明媚,已迫在眉睫。

一、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造成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来自学生自身、家庭和学校。只有了解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去避免它。

二、青春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青春期称为“心理性断乳期”,因为这个时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其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此时期生理的迅速发育,给他们带来强烈的心理波动,他们变得更加敏感,如果家长和老师忽视了他们的意见、愿望、需求或兴趣,就会使他们产生自卑和焦虑,甚至与外界发生冲突,直接影响其心理的正常发展。②进入青春期后,由于性器官的发育,第二性征显露出来,性机能的成熟,增加了他们对异性的爱慕与渴望,这是他们“早恋”的基础条件。加之影视、网络中对性描写的泛滥,更强化了青少年的“早恋”意识,如果引导不好,就容易发生不良的性行为。③处于此时期的孩子不仅敏感、多疑,而且独立意识和反抗心理都比较强,家长、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话,都可能成为他们反抗的理由。他们做事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这正是个“危险年龄段”。

三、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孩子的品德形成和心理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另外,家长不恰当的教育,也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比如:家长对孩子经常训斥,孩子就会对父母望而生畏,甚至导致心理封闭;孩子遇到困难,父母不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孩子就会感到无助,产生挫败感,慢慢就会失去自信等等。可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今天在升学压力面前,出现许多学生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劳役的现象。对于学生而言,课堂是他们学校生活的主战场,也是他们心灵成长的主要空间。因此,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心理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不当的言行有时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其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特别是对待一些后进生,如果老师施以体罚或心罚,会使其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以至逃学。

五、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多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活动 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我对于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及时地给学生提供认识自己的理论依据,提供心理健康帮助的做法,深感欣慰。我深知良好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它能使学生在活动中消除心理障碍,相互沟通,它能使师生在互动中产生潜在的积极影响,同时它还有利于教师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针对一部分学生学习存在惰性的特点,我组织开展“学习为了什么”、“我进步了”、“我是怎么拿第一的”班级经验交流会等活动,使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得到提高。针对有的学生冷漠、自私的心理特点,我们

又开展“我班的故事”、“我班的制度我制定”等活动,让每个学生寻找、发现发生在我们班的故事,让学生参与班级公约、制度的撰写与讨论等,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班级凝聚力。另外,我鼓励学生勇敢地走进学校开设的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在心理老师的帮助下,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并且说出自己的烦恼和忧怨,正确评价自己,释放心灵垃圾,拥抱七彩阳光。

六、加强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

同时我也深知家庭环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此,我非常注重与家长的联系,通过书信、QQ、家校网、电话等多种方式,指导家长了解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使不少家长从专制式的家长逐渐向朋友式的家长转化;从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向注重自身发展转化;从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旁观者、局外人,向与孩子同步成长转化;从自己天天看电视、打麻将却逼着孩子学习,向读书、看报、注重身教转化。通过相互交流,更多的家长意识到:作为父母,要做孩子终生学习的榜样,应有自我完善意识,要不断克服并修正自身的不足,充实并完善自己。只有家长的内心充满阳光,才能用阳光温暖孩子的心灵。

七、加强老师心理素质的提高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我从自身出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①正确认识自我。教师的压力很大,工作中的常胜将军不多,成绩暂时不佳不能贬低我自身的价值。②学会劳逸结合。工作之余,合理地、有弹性地安排自己的休闲时间,如旅游、阅读,不仅培养了兴趣,还消除了由于紧张工作带来的疲劳与焦虑。③笑对人生。我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产生各种矛盾,有时甚至陷入烦恼和忧愁之中,要及时地调整自我,多从自身找原因,才不至于被烦恼淹没,才能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人生,以健全的心理影响学生。

总之,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需要家长、老师转变观念,适当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全社会各方的合作,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阳光时刻温暖学生的心灵。

让阳光温暖心灵(三)

让阳光温暖学生心灵

时光匆匆,一转眼我已走上教学岗位十多年了,多数人和事与我擦肩而过,但有些事,却令我回味无穷。教学生涯给了我很深的体会,既简单,又复杂。社会上对这一行业表面上的尊重和内心的蔑视;老师所承受的不为人知的压力与歧视,他们不求索取的付出和默默的奉献;所在团队的和谐、协调,工作时拼命工作,玩闹时尽情玩闹的畅快与投入;学生的顽劣、狡黠、率真;一言难尽。工作了十几年,我深深体会到: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肯定,是对老师工作的最好回报。我不图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不图学生的任何回报,只有一个追求,使学生人人成长为国家的有用人才。

教育是一门艺术,只有走进学生心灵的教育才是真教育。爱是教育的原动力,教师关爱的目光就是学生心灵的阳光。孩子,真的需要老师关心,需要细心的爱,需要老师站在他的角度体验他的感受,把自己当作学生。正如苏霍姆利斯基所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能化尴尬为神奇,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

有这样一个男生,聪明伶俐、活泼、可爱,但他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根本没时间管他,他年迈的爷爷奶奶宠着他,在学习上根本帮不了他什么。他自己自制能力不强,所以虽有几分小聪明,但在学习上总是不尽如人意。对于这样的一个学生,怎么办呢?如果放弃,那真是太可惜了,他也的确是个可塑之材,很聪明,也很喜欢思考,问一些别人问不出来的问题。可是如果要真正地想启用他,那也是挺困难的,因为他上课老爱插嘴,自习课也是转前转后,课间经常与同学打闹;而且他本人好像上进心也不强,批评就批评,批评过了照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