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生香剧情

时间:2021-10-27 13:12:23 节日作文

篇一:《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宁致远黑化后的剧评

家中遭逢巨变。偌大的宁家,只剩下了致远和乐颜。宁昊天失踪,宁致远勇于承认父亲的错误,公开父亲扮作魔王绑架十二位少女的事。在被日本人挟持的宁昊天听到此消息,不禁深感欣慰。有儿如此,他亦可抛下一切,与日本人玉石俱焚。致远确实很勇敢也很有担当,宁愿冒着被相亲打骂也要站出来承担。他给花农的补偿也恰到好处——十亩花田。土地对于花农来说,无疑是生财之宝,比金钱什么的来得实在。如果致远是赔钱的话,恐怕花农会怒骂:“有钱了不起?”赔偿土地是最优方案,看得出他考虑周到。反观文世轩,赔偿六十亩花田就愤愤不平诸多抱怨,根本还不知道自己有错。夏婵发疯,很可能是文世轩炼香手法不当导致夏婵的精神错乱。

可惜,宁昊天死在日本人的手里,日本人却又嫁祸给安秋声。起初的片段没有说宁致远觉察到日本香会房间的不妥之处的,但这一切太诡异了。没有守卫,没有阻碍,他就那么轻易地深入了日本香会的核心,找到了宁昊天。这情况如果他还没能发现诡异的话,那么宁致远就真的失去理智了。幸好,一向细心的他发现了异常,一场巨大的计划就这样拉开了帷幕。

看着宁致远黑化,有时候很心寒,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初嫉恶如仇的他似乎不见了,为了利益放弃了爱情、友情,孤身一人,奔走在复仇的道路上。

不得不佩服宁致远的冷静和隐忍,对着仇人日本人仍然保持淡定,在短短的时间里计划好了一切。日本香会步步紧逼,一心想拿到宁家的香谱。宁家被日本香会打击得七零八落,而且警察收了日本香会的好处。致远想要以最快速度恢复宁家家业,获取日本人杀了宁昊天的罪证,将他们绳之以法,就必须接近日本人。

接近日本人的话,乐颜就是日本人想夺取的人才,她又是宁致远的妻子,日本香会有可能会用乐颜来作为筹码威胁宁致远,也有可能要宁致远交出乐颜。为了乐颜不落入日本人的手里,他自然要推开乐颜,并且转移日本人的焦点。很多人,包括我都觉得,患难与共,才是爱情至美。但是宁致远并没有这么做,也许在他心中,与日本香会的角逐生死难卜,成败不定,乐颜的生命安全最重要,把她推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就算自己有什么不测,也不会放不下乐颜。

为了妹妹佩珊临产前的安全,把佩珊留在家里,他被文世轩打烂牙齿也得往肚子里吞。那一幕我很感动,佩珊有这样的国民好哥哥,真的很幸福。可以打闹,可以依靠,可以谈心,可以紧紧地被护在身后,不用担心天什么时候塌下来,因为,有哥哥顶着。

很多事背后的用意,和我的猜想一样。宁致远绑着炸药到文家的时候,他说文家那么想要香会会长的职务就给你吧。其实是故意为之,因为当前形势极乱,宁致远刚刚掌管宁家,对香会的诸多事务都不熟悉。把香会会长一职让给文老爷是正确的,因为他若担任着香会会长之职,又与日本人亲近,或许会断送香会的未来。再加上文老爷比他有经验,管理香会比较妥当。他绑着炸药包去,是用自己冲动鲁莽的行为表现给文家看,让别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自然而然接下会长一职。在这不得不夸一夸小霸王,霸气又机智。

在日本人面前,他表现出贪婪的一面奉承日本人,借用表现出来的贪婪推动小雅太郎的贪欲,小雅太郎再次派人施放花瘟病毒。他抓住时机,抓到了施放病毒的三人,抓住了日本人的罪证,一举重创日本香会。

他终于可以把心爱的人带回家。宁家香坊里,乐颜无知的话语,宁致远你听了会难过吗?你为了保护她,同时也伤害了她。他温柔地哄着乐颜,一步一步把她引进水潭,让她想起,她是他生命中遇到的那朵最美的奇花。所有人都可以否认他,但是,她不能。

自从他让她走后,多少次相遇是表面冷淡,心里是热血澎湃的呢?都说女人是男人不可缺的那根肋骨,我想,哪怕乐颜皱一皱眉,致远也会心疼她。何况真应了那句玩笑话,乐颜为他流了那么多泪,为他哭得痛彻心扉,生不如死。她的手在流血,他的心在滴血。

奈何情深,爱极必伤。

乐颜

乐颜割破手指写休书的那刻,致远的手从裤兜里抽出来,无奈地又收了回去。有人说为什么乐颜不割腕呢?那样小霸王就会心疼她放不下她了。乐颜也问致远,他就不怕她自尽?倘若乐颜真的那么想不开,割腕、悬梁自尽,如此轻生,那怎么会值得宁致远把生命托付给她?这样的她根本就不是小霸王的臭丫头。

她失去嗅觉是那杯茶的缘故,虽然我知道,过度的悲伤确实有可能使人体身体的某些机能产生障碍,可一杯让她失去嗅觉的茶,不得不说宁致远考虑深入,而且心狠。嗅觉的缺失,可以说是毁了乐颜的骄傲。安逸尘知道全盘计划没有告诉她,或许就是怕乐颜知道真相会插手,也就破坏了致远的计划。若宁致远计划失败,乐颜的以后,会比她什么都不知道过得更痛苦。安逸尘的催眠是浅层的,乐颜要借助外力才能忘记宁致远,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事,可见,这记忆是多么刻骨铭心。

很多细节可以看出致远爱乐颜,很爱很爱,但同样的,乐颜也很爱很爱他。就算致远要她滚出宁家,听到他生病还是立刻赶过去陪伴他。宁致远和日本人来往,她向文家人辩解,坚决相信宁致远不是那样是非不分没有气节的人。她的死心塌地的相信,就是她深刻的爱。

我唯一觉得不够完整的是乐颜落水后想起宁致远之后的原谅。致远说出原因就原谅了,太好说话了吧!耍耍小性子有益夫妻生活和睦啊!其实乐颜是有小性子的,在和宁致远成亲时宁致远把她拉出来,准备解释之前,她有耍小性子哈哈!

最后说一下文世轩。

文世轩也是一个狠角色,深藏不露,隐忍多年。表面文质彬彬,有礼有才,可惜心胸狭隘。他其实是一个很幸运的人。

有体臭的怪病,那么多年来家人一直忍让他,连受罚前请求沐浴一次都肯同意。魔王的身份被揭穿,又碰上安逸尘的文家大少爷身份查清,安逸尘替他赎罪,多次维护他,希望他改邪归正。爱情上,有为了他轻松过日子、忘记时间而放弃自己嗅觉的佩珊,为了爱他几乎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还有一个甘愿用自己的命来换取他继续活着的母亲。他是那么那么的幸运,却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美好,自以为是地把不好的恶念放大,造成恶果。庆幸最后他不再执迷不悟。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人生在世,不妨多发现身边的美好,不要让小小的不满情绪遮蔽了眼睛。

昨晚播出的戏终于用了日文说话,不过居然是当着致远的面用日语说悄悄话。

另外我觉得,戏中以忘忧香和催眠香为线索的情节太多,用香做好事的事情有点少,没能特别突出香的奇特和益处。

个人想法,不喜勿喷~

篇二:《活色生香是语文》

活色生香是语文

——也谈诗歌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十二中初中部 孙冬萍

摘要:散文、诗歌的教学可从享受音乐美,创设审美氛围;感受形象美,渐入审美佳境;品味绘画美,培养审美情趣;把握含蓄美,学会审美补白;培养情感美,提升精神境界几个方面融入美育教学。

关键词:散文 诗歌 美育 音乐 绘画 情感 补白 形象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由此可见,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故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应该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评价美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是一个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积淀,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好的文本资料。本人在诗歌、散文教学中非常注重以文本资料为基础,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享受音乐美,创设审美氛围

音乐是学生直接进入美育的最强音,因此,适当的旋律是创设审美氛围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音乐引入到散文、诗歌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

(一)配乐。教师可根据课文中作品的内容,选择与之情感内涵相近的音乐铺陈情感,导入新课。当然这个工作如果由学生自己操作,则效果更佳。例如教授《乡愁》时我选择了一首古筝弹奏的古曲,而有一位学生选择了罗大佑作曲、演唱的《乡愁四韵》,该歌的歌词也是余光中的作品,更加切合《乡愁》一诗的情感与意境,使审美氛围更加浓郁,也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学生在寻找适合的音乐时,势必要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涵,故由此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

(二)唱“文”。唱歌是青少年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放松的形式,所以我们在诗歌散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把一些比较简短的诗文配上适合的歌曲来唱,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有学生用《满江红》的曲调来唱;有学生则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来配唱,如此配唱,各具特色,各显千秋,课堂由此活色生香,渐入高潮。

(三)谱曲。配乐也好,唱文也罢,都是拿来所用。如果能够引领学生给诗文或诗文的某一部分自己谱上曲,再自己唱,效果更加。如果曲子谱的既有创意,又和诗文原来的意境内涵相吻合,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文内涵的理解,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二、感受形象美,渐入审美佳境

(一)抓住关键词,感知诗文形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必然如此。审美感知能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即关键词关键句),又能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使学生受到语

言的感染熏陶。初中语文课本的许多文章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例如《春》一文:“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偷偷”和“钻”来感受春草的形象:春回大地,嫩嫩软软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展示着生命的韧性。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只一“闹”字,境界全出。高尔基说过:“语言使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因此,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上更自由更生动,也使诗歌散文充溢着特殊的魅力。

(二)利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文再加工。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因此感知形象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更要对色彩、音韵、节奏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文字转变为鲜明可感的形象。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济南的冬天》)这样的句子,可以通过对色彩、音韵、节奏的把握,借助朗读,运用联想和想象在脑中再现济南冬天雪后黄昏时的小山的秀美形象。这种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想象,而且训练了学生进行审美创造的能力。

三、品味绘画美,培养审美情趣

自古以来,诗歌与绘画虽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又具有内在的联系与融通。在古代,人们早就注意到了诗歌与绘画相互融通的艺术之美。宋代画家郭熙云认为“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也曾说过“诗画本一律”,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也认为“画为不语诗,诗是能言画”。正因如此,我国古人很早就通过题画诗这一形式,或以诗入画,将诗意、诗境转换为画意、画境,以“有形的”、“无声的”绘画形式来凸显“无形的”、“有声的”诗歌的意境;或将绘画美转化为诗意美,将画境转化为诗境,以诗写画,以诗文之长,补绘画之短,使绘画作品的意境和趣味得以升发。因此我们在散文诗歌教学中,如果能够把一首首古诗一篇篇散文通过自己的理解和对内涵的把握,创作出一幅幅意象生动、笔墨苍劲、色彩淡雅的中国画,使诗情画意相得益彰,教学效果将由此飞跃。因为这些图画形象将反作用于诗歌教学,使学生再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对教材语言形象的进一步理解。教学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诗时,我就要求擅长绘画的同学将这两句诗所营造的诗境转化为画境,让学生通过另类文学加工——绘画来解读诗歌,加深对诗歌意境的体味。或让学生找一些图片,然后给这些图片配上相应古诗词或经典散文中的名句。例如有学生给自己春天拍的杏花特写照片配上“杏花枝头春意闹”,诗画相映生辉。有学生给荷花落尽后的荷塘图片题上:“如亭亭舞女的裙”,文画相映成趣。苏轼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如能如此教学,定能催生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审美品位。

四、把握含蓄美,学会审美补白

别林斯基说过:“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因而语文教师的责任就 是在审美对象(课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之间巧妙地建立联系,给学生开辟一条道路,引导学生通过作品展示的生活画面,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想象、补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画面、形象、姿态、特性,让具体形象在 脑中“活”起来。如温庭筠写的《望江南》,语言简练,意韵绵长。全词只一句“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描写闺中少妇的动作,至于她的愁、怨、期待则需要读者自己去想象。有的学生想象女主人公微蹙眉头,声声叹息。有的学生认为如果设置女主人公斜倚在水榭的颜料泛旧的木椅上,慵懒地托着下巴,眼神空洞更能体现出她的惆怅。似这般无拘无束地想象人物的情态,用自己的生活感悟来自由地填补作品中的“空白”状态,更有助于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样的方法也适用于散文教学:学习《背影》,可以让学生体会作者几次留下眼泪时的内心所想;学习《散步》可让学生补写一家四口在小路上行进的姿态,体会亲情的自然流露;学习《阿长与山海经》,就让学生想象阿长的长相、坐姿、走路时的样子,看谁想象中的阿长最符合文中阿长的性格„„ 我们甚至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不必要的补白,如学习《安塞腰鼓》,可以让学生,再造文末没有具体描述的寂静场面,在与前文的对比中加深学生对雄奇、巨大、刚健、豪放的阳刚美的感受,同时明白不是所有的补白都是必要的。 “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歌德的话一语道破了补白在诗歌、散文鉴赏中的重要地位。挥斥想象,促进创新,教会学生补白,不用模式化的思路束缚学生,能引导学生准确地把握诗歌、散文作品中的含蓄美。

五、培养情感美,提升精神境界

借助诗歌、散文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蕴涵在课文中的美学元素,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掌握,而且可以从中学到美,提高审美能力,提升审美情趣,感受蕴含在诗歌散文中的情感美。纪伯伦的《浪之歌》抒发了自己对祖国的博爱之情;朱自清的《春》则透露了作者陶醉在大自然美景中的欢愉轻快之情及珍惜时间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余光中的《乡愁》抒发了挚爱家乡的深情和那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诵读这样的诗文,汲取其中的情感因素,能丰富自己的情感,培养鉴赏情感美的能力。

诗文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向人们展示了真善的美丽、假恶的丑陋。体会到这些,学生也就提升了审美的能力,分辨清各种美之间的不同。赞可夫说:“审美情感是人特有的本性”。一个人只有具备丰富的审美情感,才能看到诗文中美的形象,汲取到美的力量,认识到美的本质。 很多诗文都带有作者的审美情感倾向,体现作者的审美理想。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一文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景色,还要让学生鉴赏到其中的美,产生与作者同样的感情。“如鸣佩环”是怎样的声音?怎样的愉悦?“悄怆幽邃”是怎样的心境?怎样的忧伤?你是否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了?再比如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可一方面让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进行丰富的想象:辽阔平旷的土地是那样的肥沃,资源是那样的充足,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满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来来往往生活着„„一方面展示课件上的画面,听着配乐朗诵,欣赏桃源风景。这样,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学生就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体味,使学生在观赏自然景物,品赏声、韵、美的同时,在享受意境美中触摸人物的理想,把脉作者的情感,提升自己的精神。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审美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它始终伴随着活生生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反应。

确实,散文和诗歌在语文教材中富含更多的美育因素,有丰富的审美内容值得品味。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具体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美的情感氛围和心理环境。以美的追求和创造为目标,以美的情感为动力,教会学生鉴赏美,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与审美能力的协同发展。美育自然地融入语文教学,语文课堂也因之活色生香。

篇三:《活色生香是语文》

活色生香是语文

——也谈诗歌散文教学中的美育

十二中初中部 孙冬萍

摘要:散文、诗歌的教学可从享受音乐美,创设审美氛围;感受形象美,渐入审美佳境;品味绘画美,培养审美情趣;把握含蓄美,学会审美补白;培养情感美,提升精神境界几个方面融入美育教学。 关键词:散文 诗歌 美育 音乐 绘画 情感 补白 形象

《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的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由此可见,教学既要激发、满足学生的认知需要,更要注重激发、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审美需要,实现美学教育。故语文教学,一方面要遵循教学规律,另一方面也应该合乎美学的规律。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评价美育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岂但给你一点赏美的兴趣,并将扩大你的眼光,充实你的经验,使你的思想、情感、意志往更深更高的方向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是一个接受基础教育的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感情激越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是兼顾美的典范佳作。作为美的载体,是人类感情与美的积淀,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最好的文本资料。本人在诗歌、散文教学中非常注重以文本资料为基础,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情趣的培养。

一、享受音乐美,创设审美氛围

音乐是学生直接进入美育的最强音,因此,适当的旋律是创设审美氛围最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将音乐引入到散文、诗歌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得到美感体验和审美陶冶。

(一)配乐。教师可根据课文中作品的内容,选择与之情感内涵相近的音乐铺陈情感,导入新课。当然这个工作如果由学生自己操作,则效果更佳。例如教授《乡愁》时我选择了一首古筝弹奏的古曲,而有一位学生选择了罗大佑作曲、演唱的《乡愁四韵》,该歌的歌词也是余光中的作品,更加切合《乡愁》一诗的情感与意境,使审美氛围更加浓郁,也有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而学生在寻找适合的音乐时,势必要认真阅读诗歌,了解诗歌的内涵,故由此还可以培养学生自读的能力。

(二)唱“文”。唱歌是青少年最喜爱的一种娱乐放松的形式,所以我们在诗歌散文教学中如能让学生把一些比较简短的诗文配上适合的歌曲来唱,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诗文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寓教于乐,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例如教学《沁园春·雪》,有学生用《满江红》的曲调来唱;有学生则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来配唱,如此配唱,各具特色,各显千秋,课堂由此活色生香,渐入高潮。

(三)谱曲。配乐也好,唱文也罢,都是拿来所用。如果能够引领学生给诗文或诗文的某一部分自己谱上曲,再自己唱,效果更加。如果曲子谱的既有创意,又和诗文原来的意境内涵相吻合,既加深了学生对诗文内涵的理解,又激发和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二、感受形象美,渐入审美佳境

(一)抓住关键词,感知诗文形象。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审美也必然如此。审美感知能力要求主体对美的诸因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要善于从语言文字入手,既能零散地感知审美对象,不轻易放过一字一语(即关键词关键句),又能从整体去把握,透过语言所描绘的形象去作深层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进入美的领域,领略美的意蕴,使学生受到语言的感染熏陶。初中语文课本的许多文章都是字字珠玑、声情并茂的美文,字里行间蕴涵着丰富的美感。例如《春》一文:“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一句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偷偷”和“钻”来感受春草的形象:春回大地,嫩嫩软软的小草从土里探出小脑袋,展示着生命的韧性。春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而至。“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中,只一“闹”字,境界全出。高尔基说过:“语言使我们的一切印象、感情和思想固定下来。”因此,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使散文在反映生活和表现情感上更自由更生动,也使诗歌散文充溢着特殊的魅力。

(二)利用联想和想象,进行诗文再加工。黑格尔说:美只能在形象中出现。因此感知形象不仅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更要对色彩、音韵、节奏等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