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散文

时间:2021-10-27 01:59:05 节日作文

篇一:《爱书吧(教师文章)》

书,伴我成长

王发茂

爱书吧,她是知识的源泉

————题记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村里住着四十来户人家。在我的记忆中,村里的男女老少,闲暇时都围坐在火炉边,谈论的都是一些儿琐碎小事,很少有人谈书论道。村里有个爷爷辈的老人,人们尊称他为“先生爷”,后来我才知道,他只不过读了两年私塾,认得几个字罢了。但村里人对读书人的那种敬畏感,却促使我幼小的心灵中有了一个小小的心愿————做一个读书人。

我生性对书有一种特别的感情。小时候见到一页有字的纸片,小心的捡起来拿回家中,珍藏起来。直到上小学了,才知道那不过是别人撕碎扔掉的报纸片儿。

在期盼中我上了小学,记得我与同伴一块读课文,我能很快将课文背的烂熟,而同伴们却在老师的教鞭下三四天的时间才能结结巴巴背下一篇不很长的文章。因为这个缘故,老师也多次夸奖我,所以那时的我优越感甭提有多强了。

于是渴望能读到更多的书,但小朋友手中根本借不到一本书。幸而,我的父亲是生产队队长,《人民日报》、《甘肃日报》、《红旗》(杂志)在家中有邮差送来。这些报纸杂志竟也满足了我读书的欲望,尽管那上面好多字我不认识。老实说那时我不明白报纸杂志上讲的是什么,但我还是很仔细地读着上面的文字。升了三年级,我从父亲那儿争取到了一元钱,买了平生第一本工具书————《新华字典》。自此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一查字典,识字不成问题了,读的书也多起来了。查字典的习惯,从那时就养成了。

读连环画、小人书,是我和同伴们小时候难得的精神食粮。记得村里有个上了年纪的老人,不知从哪里买来了几百本连环画,在校门口摆放,一分钱可以租到两本小书。父母不会给钱的,小朋友们想出办法来了,偷偷地从家里捡了鸡蛋,租连环画。一个鸡蛋可以租上六本连环画。我还记得那时租了十几本《岳飞传》。拿回家躲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悄悄读。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从那时起就深深扎根于我的心田。《林海雪原》更让我爱不释手。“座山雕”“杨子荣”铭刻脑海,从中我知道了什么是好人、坏人了。《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凡是书摊上的小人书,我都读了个遍。现在想起来,那些小人书极大的满足了我的求知欲。

上初中了,班主任是一位酷爱读书的老师。我们常见他在树荫下捧着厚厚的书在读。心里别提有多羡慕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同学领我到乡文化站,站长是同学的哥哥。在乡文化站我平生第一次见到了几百本书。在同学的要求下站长答应租书给我们。于是我们迫不急待的租书、如饥似渴的读书。不到半年,那儿的书我们差不多翻了个遍。有两本我还记得书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把一切献给党》。第一部书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革命者在斗争中百炼成钢。 第二部是讲中国的保尔————吴运铎的成长历程的。这两部书使我朦朦胧胧的领悟了人活着的意义。

也是上面提到的这位班主任,在无书可读的环境里却意外的让我们全班读到了很多报纸杂志。据说当时每个学生每学期县上发放5元助学金。班主任留下一{书吧散文}.

半助学金,征订了报纸杂志。我记得订的是《少年文史报》、《少年文艺》、《故事会》,其它的不记得了,反正有十几样呢。每期报纸杂志到了,同学们争抢着传阅。我也不甘落后。报纸杂志积得越来越多。我想何不周末带回家读呢?说干就干,每次回家我就带上几本或几份。在家借着昏黄的煤油灯,一直读到夜深人静,爸妈催促睡觉,才不情愿的睡下。但那时梦中似乎也在读书。这些书报,丰富了我的知识,拓宽了我的视野,我的写作水平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每次作文评讲,老师总拿我的当范文。

我感谢我的老师、我的同学,在我人生的起步阶段,他们给我创造了读书的机会,因而也满足了一个少年贪婪的读书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