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的衣食住行与现在的区别

时间:2021-10-27 00:00:06 节日作文

篇一:《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

十年来家乡“衣食住行”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小康生活的日益普及,新农村建设是国

家目前主要政策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新农村建设在全国正处于蒸蒸日上的势头。因此,利用寒假时间,我回到我的老家衡水市深县大盘石村进行实践调研,主要包括我村“衣食住行”的基本情况、调查的方式、我村改革发展所带来的变化、调查发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形成调查报告。

一 “食”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添饱肚子”到现在的“食不厌精”。食品消费向讲营养、讲风味、讲方便等方面转变。市场、商店、饭店里各种各样的食品数不胜数,水果、蔬菜、海鲜已经不再有季节性,随时随地你都可以挑选到自己喜欢

的食品。糕点、牛奶及奶制品的消费占全部食品消费的比重直线上升。平均每人每年在外就餐的花费也越来越多,特别是逢年过节全市各个大小饭店全部爆满。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在逐步改变,食物消

费注重结构的调整,注重讲究营养。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269元,比2012年增长28.3%,年均增长5.12%。从家乡变化调查报告的格式范文来看主要表现为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农村居民人均主食消费308元,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4.32%,比2012年下降1.8个百分点,各种营养较丰富的副食类消费增加,如:2000年肉及制品人均消费286元,比2012年增加149元,增长87.59%;水产品人均消费32元,比2012年增加14元,增长77.77%;水果类食品人均消费45

元,比2012年增加26元,增长36.84%。

二、“衣”

在“衣”的方面,从五六十年代的一片“蓝海洋”“绿海洋”,到如今的色

彩缤纷,衣着的变化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着装上的花费往往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消费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消费水平勾勒出一条上升的曲线。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三大件”发生了几次变化,从最初的“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到“彩电、冰箱、洗衣机”再到“汽车、住房、装修”,消费也经历了“百元——千元——万元再到十万元”的发展。

过去农民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农民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消费167元,比2012年增长70.42%,年均增长11.21%。其中人均服装支出118元,比2012年增长118.54%,年均增长16.93%;购买面料

支出2.2元,下降45.13%,年均下降8.83%。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鞋帽袜类支

出40元,与2012年的32元相比,增长了25.11%。

三、“住”

在“住”的方面,原来大片的平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片高楼大厦。

10年前,五六十平方米的房子算宽敞,而如今,住房达到二三百平方米的居民

为数不少。而且室内的装修、家具和家居用品也与早年不可同日语。而且随着旧城区改造力度的加大和新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会有更多的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

善。

200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消费支出309元,比2012年增长70.73%,年

均增长11.33%;年末住房面积人均36.4平方米,比2000年多了7.1平方米,

增长24.23%,年均增幅4.42%。其中,楼房面积26.6平方米,增长40.71%,年

均增长7.13%,占住房总面积的73.12%。钢筋混凝土面积20.5平方米,增长

49.64%,年均增长8.44%;砖木结构面积15.9平方米,增长5.33%,年均增长

1.10%。现在农村一幢幢新房处处可见,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

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

四、“行”

在“行”的方面,从“自行车王国”进入“汽车社会”,是我镇居民生活水

平提高的一个显著标志。近两年来,我镇的私家车数量急剧上升,道路的狭窄成

了极待解决的问题。镇政府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对我镇东都路、珠光大街、阳

湖大街等进行了改造,使我们的城镇更加美丽,同时也大大加快了我镇的发展。

近几年以来,各级政府加大了为民办实事的力度,使农村交通、通讯环境得到极

大改善,城乡路网四通八达,为农民使用现代化交通、通讯工具“铺平了道路”。 中小型车几乎每家都有,手机,座机家家户户都有2台以上,网络普及。2000{二十年前的衣食住行与现在的区别}.{二十年前的衣食住行与现在的区别}.

年人均交通、通讯消费支出240元,比2012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0.61%,

交通、通讯成为近几年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中增长速度最快的消费。其中,家乡变

化调查报告的格式范文中表示,交通工具人均支出23元,增长43.8%,年均增

长7.52%;通讯工具人均支出42元,增长3.2倍,年均增长33.23%。2000年底

每百户农户拥有摩托车42辆,移动电话75部,电话61部。

这些仅仅是我们这个城镇发展变化的几个方面。随着我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好,我更

加喜爱我的家乡。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好,我会付出我最大的努力,好好学习,

更要献出自己的一份汗水和力量。

篇二:《我眼中二十年的变化》

我眼中二十年的社会变化

弹指一挥间,我的生命已经走过了二十个年头,这二十年对于历史来说,只是很短的那么一个瞬间,甚至可能都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但是对于我来说,对于人类的有限的生命来说,却又是那么可贵的一段岁月。

如同白驹过隙,再回首时,我赫然发现在这二十年间,我们的生活有了翻天地覆的变化。而我只是以一个普通人的眼睛去观察着周围的变化,以真实的文字去描述。{二十年前的衣食住行与现在的区别}.

一、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民众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人们的衣食住行真是今非昔比。现在人们不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思维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中国服装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以年龄、职业、档次的细分,也是中国人衣着向品牌化、高档化、时尚化和个性化演变的开始。到了本世纪后,人们对衣着消费的品牌、质量意识增强,注重突出高档化、时尚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年轻人注重服装的新潮、时髦、体现个性化,中年人注重服装的质地款式及舒适度,高薪阶层更是青睐服装的品牌与档次,而世界顶级服装也已成为富裕阶层的寻常穿着。

即使在广大农村地区,服装也早已从遮体御寒的生活必需品升级,也开始对穿戴讲究起来。农村人自制衣服的已不多见,基本上都是购买成衣,这不仅是消费观念的改变,也体现了对服装样式和做工用料的讲究。牛仔裤、运动鞋,这已经不再是种田人的怪异打扮了。 从布票年代的“一衣多季”到取消布票后的“一季多衣”,中国人在衣着上的变化速度,令西方媒体时而发出惊叹。现在,在国内各大城市,由人们越来越个性化的穿着而构成的街景,已经与国际大都市几无差别。中国大陆的服装季节也已经与世界同步。即使是世界最新推出的服装,都少不了在第一时间购买的中国消费者。

2、1993 年,粮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随后,那些曾为城镇居民提供生存保障的小小纸片,成为收藏市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藏品。

粮票的退出也是中国人饮食结构变化的开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食品市场供应丰富,人均主食消费的比重在逐年下降,副食的比重却在日渐上升。居民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注重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及多样化。

此外,人们在饮食方面的消费观念也在发生变化,花在一日三餐上的时间也在进一步减少,各种成品、半成品、速冻食品、快餐消费倍受消费者青睐,在外用餐占食品支出的比重明显上升。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我国食品工业及餐饮业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相关企业顺应形势发展,适应居民消费变化,不断推陈出新,极大丰富了城乡居民的食品种类。尤其在健康理念的催动下,绿色食品和健康的饮食方式已成时尚。这些变化是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之前难以想象的。

3、自二十年前以来,随着住房改革的全面推进与房地产业的发展,住房使用面积和住宅式样均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人们居住的选择面更宽了,楼市上有高层建筑有复式和越层结构住房,有花园小区,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犹如好马配好鞍的道理,有了宽敞明亮的住房,居室的装饰装修也随之越来越讲究起来。各色住房装修以人为本,又因人而异,一家一个风格,几年几种流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图的就是住得舒服,住得开心。

除了商品房,政府为了改善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还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补贴性住房。尽管目前此类住房的受益面积还相对狭小,开发管理上还存在诸多不足,但相信经过政府部门的不断完善,普通百姓的居住要求会进一步得到满足。{二十年前的衣食住行与现在的区别}.

至于广大农村地区,盖新房,造新屋,早已不是什么发愁的事。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各式小楼比比皆是,而且这些新房的配套设施也像城里人那样齐全。

4、小时候,家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谁家有个摩托车都是无比引人羡慕的,至于轿车,更是稀罕货。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轿车开始进入中国寻常百姓的家庭,到本世纪初已呈普及之势。此外,人们现在出行已不再局限于谋生,更增添了旅游休闲。人们出远门的方式也更多地选择飞机、城际快车等交通工具。当然,最方便的还是有车一族,每逢周末和节假日,一家自驾车出去旅游,实在是平常又平常。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设施为人们提供了享受现代生活的条件,同时也给人带来些许现代交通制造的烦恼。

目前,绿色出行,也是时尚。这种时尚就在于,同是骑自行车或徒步行走,人们的心情与以前大不一样。

二、文化发展趋于国际化,网络文化发展迅猛。

政治上参与了G8富国俱乐部,经济上加入了WTO,体育上足球进入了世界杯,北京08年也奥运了,上海的吉尼斯记录不断刷新了,可以享受肯德基,麦当劳,可口可乐的口福了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打开了另一个通向世界的窗口。

到了二十世纪和新世纪的今天,随着高端科技发展,传媒时代和信息时代的降临,网络通及全球,遍及全国,上网成了最普遍的时尚,在网上玩电子游戏,网络对话,甚至网恋成了最大的时尚和娱乐方式。于是有了成千上万甚至上亿的网虫、网迷丛生,这其中反映了社会科技告诉发展对社会娱乐方式的强大冲击,同时也折射出社会文化心态和社会心理所带来的变化,其中正面积极的双重效果很值得重视研究,才外,人们还创造了各种娱乐方式,例如超级女声,快乐男声,都是群众创造的成功例子。

三、政府观念转变,切实关注民生。

发展经济转向发展幸福,以“人”为中心,“以经济为中心”转向“三个代表”。意识形态淡化,剩余价值变成了创造财富,“不管是白猫,还是黑猫,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又回到了胡适的“少谈点主义,多做点实事” 。人权最终入宪,保护私有财产,放宽资产阶级入党的限制绿色GDP提出,更加注重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关注弱势群体、农村和西部,谋求大众幸福,注重公平。

四、社会问题日益增多。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改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但随之而来的也有逐渐增多的社会问题。

1、西化倾向严重。我们一边是殴风美雨,一边是日潮韩流。CBA是学习美国NBA的,中超是学习英国英超的,宫崎俊的漫画和《大长今》曾一度高烧不退。洋节日盖过传统节日,城市里的圣诞节和情人节带来了一大堆兴奋而空洞消费符号,而十年前这些节日被认为是怪异的。

中国人学习西方,大多忽视其科学、民主、自由、法制、平等、博爱的精髓,而在“性与个性”的层面注了太多的热情。入世了、全球化了,国人一下子心胸开阔,但脑海中又空洞无物,便感到精神空虚;于是,学习其层面而忽视其实质,以致水土不服、消化不良,精神混乱。学习别人的好的东西本无可厚非,倒还值得称赞;可怕是只学习别人的皮毛,还拿来卖弄,最终就只有丧失自我。

2、市场经济时代,追逐利益、谋求个人幸福成了经济动力,“一切向钱看” ,社会铜臭味太浓,选美应该是一种追求唯美意韵,却也搀杂了太多的经济元素。今年,过分追求物质经济而忽视了社会文明,可能会造成社会道德下降。

3、反传统现象的出现。在繁华的街头马路我们可以看到时尚男女的金黄卷发和穿孔纹身,而在落后地区我们看到的是那些深受过时体制束缚而在新的体制中感到压抑的中年人的

那张彷徨面孔。人们在追逐现代文明的时候却在逐渐远离真正的本土的现代文明。

4、贫富差距扩大。可能是由于马太效应,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可能是先富的没有帮后富,而是富富联合。一个城市孩子的一个普通电动玩具可以改变西部地区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看了湖南卫视的变形记,才知道还有那么多地方那么穷那么落后。我们看到了杨利伟的壮丽太空之行,看到了北京的摩天大楼和上海的磁悬浮列车;同时也应该看到河南的爱滋孤儿,宁夏的失学儿童,街头马路边的乞讨者。

总之,二十年来,中国的发展变化是非常巨大的,我看到了政治体制的进步,经济的迅猛发展,民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也看到了在这些发展进步中产生和不断严重的问题。不过,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三:《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衣食住行的变化(整理过的)

衣: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差,买布靠布票,穿着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那一句农村里流行的“一件衣裳,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也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商品的逐渐丰富,人们开始追求新、美的穿戴消费模式,穿着更加讲求舒适大方,服装变得丰富多彩,并日趋成衣化。各种皮鞋、旅游鞋、休闲鞋等不但式样新颖,而且穿着舒适,普遍为农民所接受。

食:相信粮票、油票,在很多人眼里都不会陌生,吃饭必须靠这个去换。随着改革开放,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消费水平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逐步从追求数量满足为主转入了以追求质量为主的阶段,人们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市场上丰富的肉、蛋、鱼、鲜菜、果四季常有,居民家庭想吃什么买什么。主食细粮化,且逐渐丰富多样,副食品消费从以追求数量满足逐渐转入讲究质量。 住:改革开放前,几乎家家户户住的房子都是茅草房,下雨天的时候,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后来用砖砖瓦瓦建了个土砖房,下雨天依然受此待遇。现如今,一踏进村庄,一幢幢二、三层高的新楼房,展现在眼前。每户人家一块五、六分土地的宅基地,. 四面用宅沟围起来,沟水清澈,鱼翔浅底,既可捕食,又可防火。宅前宅后,还种上了花果林木,绿树成阴、鲜花争妍,家家住的是个鸟语花香、环境优美的“农民别墅”。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乡政府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助下,家家接通了水、电,既可饮上洁净的自来水,又能用上电灯、电话,还可上网、看电视,过上了现代化的城市生活。同时,户户添了三件“宝”:一是修了个洁净厨房,用上了燃气灶、电冰箱、微波炉;二是建了卫生厕所;三是造了沼气池,把粪便、垃圾统统灌到沼气池里,经发酵后制成沼气,供厨房作为清洁能源使用、其残渣又是农田需要的有机肥料。这样,既节省了燃料支出,又保护了农村环境,还提供了有机肥料。这在城市里是无法做到的。

行:过去,从乡里到县城不足40公里,农民却要坐车颠簸整整2个小时,终于进城了,灰头土脸的还不好意思见人。由于路况不好,公交车不愿意开辟线路,城乡道路上跑的数量稀少的出租车,也多是城里淘汰的破旧车辆,中途趴窝、超员超载现象时有发生。这种长期制我县农村发展的“行路难”问题,现在有了根本改观。近年来,围绕新农村建设,我县依托国家政策扶持,累计投人资金9000多万元,大力实施城乡道路畅通工程,新修乡村公路总里程达到448公里,一条条缎带式的沥青路从县城向乡村延伸,全县公路通乡率达到100%,通村率达到50%。通过招商,县上先后引进两家运输公司落户,新颖、舒适、快捷的公交车不仅到了全县所有乡,还开到了部分乡村,许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坐车,直接进城。更大的收益是,过去由于交通闭塞、销售困难的农副产品,也随着道路的畅通进军国内外市场,为农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人。

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抵挡到高档、从单一向全面的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前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始终是低水平的。曾几何时,人们为了买一台彩电或冰箱,全家人要省吃俭用好几年;如今,农村居民家里由“老四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迅速向“新六件”(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风扇、组合音响、照相机)和电脑、小洋楼、摩托车、空调、移动电话、小汽车等转化,生活已经从“基本生存型”向“享受发展型”转变。

文化事业:改革开放前,全村的中小学校舍设施十分简陋,文化设施非常落后。如今,一座现代化的文化活动中心已在镇东建立起来,可为本乡农民提供图书、影视、歌舞、棋牌,甚至培训、上网等全方位服务,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村里所有中学、小学现已全都迁移到新民镇上,新建了宽敞的校舍,更新了教学设备,分别合并成为完中、中心校、幼儿园各一所,并在义务教育阶段,享受免学杂费、书簿费的待遇。至于学生上学,通公交的村,可乘公交车上学,不通公交的村,由学校设校车接送。这样,全村学龄儿童、青年,既能充

分享受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又能保证他们出行安全,家长都感到满意放心。

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村民万怀称得上是村里的能工巧匠和首富了,他不仅有全村唯一的小轿车,还在自家院子里安置了车、钳、刨、钻为一体的车间。他每天忙得很,业务挺多,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农民企业家”。村里还有了专业的养殖户,如村民田喜,养了几千只鸡。我曾到他的半现代化的鸡舍参观,令人赞叹不已。每天他都忙个不停,一年下来的收入很可观。村民茂田当年还是个孩子,如今他开大货车为厂矿跑长途挣钱,漂亮的妻子则是家里地里一把好手,种地的亩数甚至超过了许多男人,家里布置的档次也很高。村里还有不少人到外地去工作了,村里的活儿忙完了,他们就到城里去打短工,比如到饭店当厨师,给人家安装修理锅炉,到私人的加工厂当喷漆工,等等。

农村合作医疗: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作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身体非常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从06年开始便由于高血压的原因导致连续两年出现了脑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现在,家里共计花费了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说是花费颇大,但是父亲填报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时候能报销百分之五十,这样一来,我们家就能报销花费药费的一半,使家里损失大大减少。看着报销回来的医药费,看着父亲日益渐好的身体,我们全家感谢党和国家的好的惠民政策。{二十年前的衣食住行与现在的区别}.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另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老无所养,意思就是城里人年纪大了、退休了可以有国家的退休金来保障,而农民待到年龄大了失去生活能力了便只能依靠儿女来养活,不但给儿女造成了不小的负担而且生活质量也急剧下降。现在好了,党和国家在全国农村实行了最低生活保障金制度,凡是年满60周岁的老人每个月都将领到国家发给的200元养老金,200元钱对于没有什么花消的农民来说基本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了。看着村里年满60周岁的长辈们从村委会领到钱后的喜悦表情、看着他们在议论着自己也有“退休金“了,作为我们晚辈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上。改革开放三十年了,农村的各方面建设和发展日新月异、发展迅猛,但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最得农民百姓心的政策

篇四:《衣食住行看民俗与社会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