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时间:2021-10-26 21:56:07 节日作文

篇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

摘要:“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情绪不稳定、人格缺陷等方面。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方式的建构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应对方式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但他们又无力带着孩子出去,只得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戚照顾,孩子长期缺乏约束的教育管理。这就是被社会日益关注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多,其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关于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主要心理问题

1.1 焦虑及情绪不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缺乏父母关怀的环境中生存,得不到父母亲及时呵护与引导。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使得他们的社会化呈现出滞后或者偏离的倾向,并伴随着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加复杂而剧烈的情绪变化。经常表现为喜怒无常、歇斯底里、过度沮丧、轻度抑

篇二:《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

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式 作者:朱健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02期

摘 要:“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主要包括焦虑、情绪不稳定、人格缺陷等方面。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因此,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对方式的建构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着手。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应对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b)-0229-0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大。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不得不背井离乡去城市打工,但他们又无力带着孩子出去,只得把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或亲戚照顾,孩子长期缺乏约束的教育管理。这就是被社会日益关注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问题很多,其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尤为突出,关于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笔者认为应在分析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之上,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主要心理问题

1.1 焦虑及情绪不稳定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在缺乏父母关怀的环境中生存,得不到父母亲及时呵护与引导。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使得他们的社会化呈现出滞后或者偏离的倾向,并伴随着比正常家庭儿童更加复杂而剧烈的情绪变化。经常表现为喜怒无常、歇斯底里、过度沮丧、轻度抑郁等不良情绪。

1.2 人格缺陷

青少年的人格是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得以发展的。所以亲子教育模式一直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完整的家庭结构在儿童人格的养成中起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家庭结构不完整,他们的人格往往不健全。据王东宇对留守儿童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个性在N量表上的得分明显高于常模,而E,L量表的得分要低于常模[1]。据腾讯“广东扶贫济困日”新闻报道:留守儿童有的调皮,整日与同伴嘻打疯闹;有的安静,沉默得只愿缩在角落自言自语。70%学业成绩属中下游。47.6%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只能“自己解决”;32.1%曾“遭人欺负”[2]。他们彷徨,在成长中迷茫,失去了自我。

1.3 认知行为偏差

农村留守儿童不仅在情绪和人格方面存在缺陷,同时还在认知方面存在偏差。虽然他们独立性较强,但是他们的认知发展不协调。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往往呈现出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

1.4 人际交往困难

由于农村留守儿童交往面普遍较狭隘,他们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缺陷,表现为恐惧交往和早熟两种极端的倾向。

(1)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具有一定的交往恐惧倾向。由于他们交往的机会和频率比较少,又缺乏与父母正常的沟通,他们对害怕交往,在陌生人面前往往感到不自在、害羞,不喜欢在大庭广众的氛围中发表自己的看法。

(2)另一部分留守儿童表现出早熟的倾向。早熟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他们过早的接触社会。受不良社会青少年“铁哥们”江湖义气的影响。易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近年来统计,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13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明显增加,其中十四五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其中,留守儿童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另一方面是他们在家庭上得不到应有的温暖,就容易去寻找自认为属于自己的爱情,产生早恋。

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家庭方面的原因

马克思说过,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背景因素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密切的联系[3],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其根本原因是他们成长在不完整的家庭环境中,没有得到良好的亲子教育,得不到亲情的温暖和父母对孩子生活、人生经验的指导,家庭教育的功能基本上处于缺失状态。

2.2 学校方面的原因

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着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倾向。虽然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但是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没有专业的心理咨询教师,没有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没有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有的学校甚至连国家规定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无法开展正常的教学活动。当学生有心理困扰时,不能及时的得到相应的心理辅导,这是是造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重要原因。

2.3 社会方面的原因

有些地的方政府的有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建立社会关爱机制。当下,有的政府部门甚至认为留守儿童的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或者不是一个

篇三:《留守儿童心理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探究

摘要: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内地城市,一样也是父母双双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都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留守儿童(Children left at home pay the price of migration),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经济建设的大潮席卷了中华大地,无数人离开了家园外出经商、务工,用勤劳和汗水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他们的孩子却成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本应和其他未成年人一样得到父母的呵护,享受家庭的温馨,然而,由于与父母相隔甚远,长期缺少父母关爱及有效的教育、引导和管理,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形成一系列“留守儿童综合症”,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正日趋严重,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据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19.8%,差不多每5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存在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另一项调查显示,有55.5%的留守儿童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构建带来隐患,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思与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使儿童能充分、和谐地发展其个性和形成健康的心理,儿童应在一个充满快乐、爱和了解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少家庭的亲情关怀,常年难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寄养在亲戚家里或由他人代管,或同爷爷、奶奶等长辈生活在一起。据有关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逆反心理严重

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严重。他们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的一切充满怀疑,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充满不信任。这种潜意识中的不信任导致了他们的逆反行为,常

表现为“不听话”、“不礼貌”、“恶作剧”等。留守儿童总感到别人在欺负自己,一点小事就计较当真,与人交流时充满警惕甚至敌意,对老师、监护人、亲友的管教和批评产生较强的逆反心。

2、存在孤僻心理与人际交往障碍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对父母都有依恋倾向,依恋是幼儿出生后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依恋的程度与性质如何,直接影响儿童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情感、社会性行为和性络特征。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内心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相当一部分孩子在父母外出时有失落感,在一段时间里不爱说话,不爱和别人交往,变得自闭,性格孤僻、脆弱、渴望亲情等成为留守儿童最大的心理问题。

3、有被遗弃的感觉

在留守儿童的潜意识里,经常会拿自己和村里那些父母都在家的非留守儿童对比,而这种对比往往更让他们感觉到内心的孤单和寂寞。他们所感受到的,不光是日常生活照顾的不一样,别的儿童所得到的关爱以及其完整的家庭,也往往成为他们羡慕的对象和自卑的缘由。特别是有的孩子长久没与父母联系,生活学习没有得到妥善安置时,往往有种被父母遗弃的感觉。

4、对父母充满怨恨

少数孩子认为家里穷,父母无能耐,才会出去打工挣钱,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打工不理解,由此而产生怨恨情绪。有的孩

子在父母回家后甚至故意疏远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父母外出务工,不仅让留守儿童感到了内心的孤单与忧虑,并且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长时间缺少交流与沟通,很多留守儿童常常感觉到父母的陌生和遥远,从而导致孩子与父母情感上的隔膜和疏远。

5、柔弱无助

如不愿与人交流,与人谈话时易掉眼泪,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感到压抑和苦闷。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这个时候他们需要有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有人加以正确的引导。但由于父母远离他们,往往缺少了与父母直接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因而也就感到柔弱无助。

6、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会危及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给农村的教育以及社会发展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能否解

决好这一问题意义重大。这个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农村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真正落实和质量的提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家庭、学校、社会、政府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合作。针对留守儿童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给予关怀,下面谈几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1、完善家庭教育,充分发挥父母和监护人的教育职能

发挥父母的教育职能,就要求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保持联系,除了生活、身体、学习方面外,还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另一方面,监护人要树立角色意识,真正担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对留守儿童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同时要定期同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了解其需求及心理状况,并及时与其父母和学校联系以共同采取措施促进其健康成长。

2、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用真诚的爱去滋润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用热情的火去点亮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灯,指引孩子生命的航程,驱除蒙昧,收获希望。

师爱是一种伟大而神奇的力量,它是儿童智力、道德、个性发展的风帆。有了爱,人与人之间容易沟通,有了爱,倔强的人会变得格外驯良,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教师

篇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措施

南昌县向塘镇丁坊小学—刘永群 相信大家现在对于留守儿童这个词语不再陌生。留守儿童,是指那些为更好的生活,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将孩子留给祖父母或是外祖父母抚养的儿童。儿童在成长时期,其心理状况发展的好与坏,对成年时的人格、品德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儿童时期的心理的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儿童时代是要靠家庭教育、父母的关爱温暖和模仿成人的行为来发展的,尤其心理的成长更是如此,有无父母个关爱至关重要。但是人们是否又完全的理解心理学视角下的留守儿童呢?在心理学上来说,10~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的生理发育达到高峰,从而引起心理成长上的波澜。在这个时期,他们处在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人感现状之间,易产生心理断乳与精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矛盾、成就感与挫折感矛盾。因此,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易受外部影响,特别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很重要,而留守儿童却缺失与家人的感情交流,也就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根据调查发现,我国的留守儿童情况大致如下:

1、生活现状:本次调查的11个省(市、区)中,农村留守率平均为26.1%。农村留守率最高为51.3%。城区留守儿童问题也同样存在,城区平均留守率为11.3%,低于农村平均留守率。

2、学习情况:在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能三方面,城区留守儿童的状况好于农村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高于非留守儿童,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的情况相似。“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和“考大学,给父母增光”是留守儿童们主要的学习目的,城乡留守儿童间学习目的的分布比较相似,城区留守儿童选择“获取更多的知识”的比例低于农村留守儿童,在农村留守儿童中,以“获取更多知识”为学习目的的留守儿童比例低于非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有43.3%都在“省外”打工;有33.1%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读小学二年级前就已到外地打工了;70.2%的留守儿童父母要“半年以上”回家一次,“一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32.8%,“两年以上”回家一次的比例为12.7%;有6.8%的要“三年以上”才回家一次;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监护)的比例高达66.3%,有3.2%的留守儿童无人监护。只有54.1%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住宿,两个留守儿童一张床的现象普遍存在。

3、课外活动:体育运动方面,城乡留守儿童的体育兴趣与体育态度十分相似。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的体育态度略比非留守儿童积极,而体育兴趣则无明显差异。音乐方面,城乡留守儿童、留守非留守儿童之间的音乐兴趣、音乐态度均十分相近。“无聊的时候”、“孤单的时候”依旧是留守儿童们主要的听音乐情景,在 “孤单的时候“城区留守儿童听歌的比例低于农村留守儿童,留守非留守儿童间不存在明显差异。

4、心理状况:总的来看,城区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整体好于农村留守儿童,在班级感受、自我认知和生活满意度方面表现明显。农村留守儿童中,留守儿童的班级感受方面好于非留守儿童,家庭认同意识则弱于非留守儿童,其他方面两者均较为接近。

这些儿童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给予孩子的抚养、教育和关爱。父母与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难以履行监护人的职责;而隔代抚养又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大部分祖辈没有受过较高的文化教育。

一、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1.自卑心理比较普遍。据对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他们中绝大部分存在比较严重的自卑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因此,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 2.性格孤僻,行为怪异。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缺乏最起码的心理交流机会,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内心的烦恼与冲突无从倾诉也得不到引导,导致对外部世界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着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胆小懦弱,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极少数留守儿童受社会不良团伙影响,出现了违纪行为或违法犯罪的现象。

3.逆反心理严重。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有的还养成了

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同时还会表现为生活功能弱。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帮助,相对生活在父母身边孩子的生活功能就显得低下,如缺乏起码的礼节礼貌,不讲究卫生,接人待物也有差距,人际交往不良,这些儿童基本的生活功能不算健全。自控能力低,对于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缺乏应有的管理和指导,性格、人品任其发展,往往世界观和是非观念存在偏差,对待为人和处事缺乏正确的思考,办事情不讲准则和规范,容易激动,对自己的情绪不能控制,感情用事,很容易造成不良的后果。学习成绩差,由父爱母爱的缺失,到家庭功能的弱化,到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在由心理问题在转变为生理问题这样恶性循环,使孩子在不良地情绪情感和环境下成长,在缺乏父母的管理,在学习上没有人员指导,学习成绩可想而知,长时间学习成绩不好,又会造成孩子破罐破摔,最终形成人品和人格的缺陷,导致沾染上不良的习气,有的甚至误入歧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当前,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加以防范。更加必须引起我国政府和教育机构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措施

1.加强家庭教育,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父母和监护人的责任。父母尤其是出外打工的父母应与孩子经常交流和沟通,除了关心孩子的生活、身体和学习外,更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不但有助于缓解孩子的紧张、焦虑心理,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明白生活的来之不易,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理。{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2.发挥学校的主导教育功能。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所在地的教育机构,要完善健康教育观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学校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素质培训,使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充分发挥教育优势,公正、平等地对待每一个留守儿童,给予心理上的体贴与温馨,及时疏导他们的心理压力,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情绪、积极的情感,营造和谐大家庭的氛围,满足孩子们的精神需求;其次,学校要组织班主任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和跟踪管理档案,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对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和管理。

3.应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咨询老师,为全校教师和留守儿童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要注重对留守儿童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培训,使他们端正教育观念,掌握跟孩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家校结合以更好地教育孩子。

篇五:《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留守儿童心理辅导方案

黄田中心小学 朱巧清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问题逐步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打工而滞留家乡,留守时间在半年及以上,年龄在16周岁及以下需要其他成人监护的农村儿童。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基本上都处于托养、寄养状态。监管人一般是祖父母或其他亲属,一般都缺乏监管能力和有效的监管手段,导致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缺乏安全感、自卑、学习动机不足、厌学、游戏成瘾等问题。为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

一、建立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档案

为充分了解本校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状况,发现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跟踪、解决这些问题,特制订本档案。

本档案由五部分组成: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行为表现、心理表现、综合评定和教师评语。其中后4部分每季度各填写一份。

年度 季度

二、让他们写出所思所想

1、设立“知心话”信箱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生活上学习上有了问题没有一个可以咨询的对象,所以造成很多孩子内向,受了委屈都藏在心里。成不合群、孤僻等性格。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在班级设立“知心话信箱",让孩子用笔记录自己遇到困难,想要寻求的帮助,心理上的一些问题。这样做有助于老师了解班级留守学生心理上的一些情况,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

2、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

父母在孩子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孩子把自己的学习情况、生活上的琐事写信告诉父母,既有助于满足留守儿童对亲情的渴望,又有助于父母了解孩子,更重要的是能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情感沟通,让孩子体味父母对自己的深沉的爱,有效化解孩子对父母的不公正的怨恨。

三、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

1、心里不愉快时就大声喊出来。

由于父母长不在身边,很多孩子比较敏感,看到别的同学有家长接送,下雨有父母送伞,生病有父母嘘寒问暖,可以跟父母撒娇,可以和父母一起玩,他们有着巨大的心理落差,以至于在受到一些委屈时,总感觉是因为没有父母在而受了委屈,有着强烈的自卑感,无法正确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此时,我们要指导留守儿童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的方法,实践证明:对着空旷的大山大声喊的方法就是有效的心理释放方式。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把平时在班级与同学发生矛盾的事情在同学面前说长出来,大家以平和的心态,互相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互相理解,把同学之间的小矛盾消除掉,互让一步,海阔天空,心情舒畅。

1、给父母打电话。

老师打电话前,应做好留守儿童的指导工作。他们打电话,往往父母还未听其言,就先问起哭泣声,说了半天事情没说清楚,从头到尾都是哭声夹杂着说话,弄得父母以为孩子在学校受了天大的委屈,家长也不能安心在外打工;有的孩子开口就向父母要东西;还要的孩子开口就埋怨自己这边怎么怎么不好等。对此,我们要想方设法使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通话成为愉快的交流,成为有助于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心灵健康发展的催化剂。

四、让我们以行动关心留守儿童。

1、开展“你的生日大家过”活动

在班级开展“你的生日大家过”活动:每位同学的生日都由班级所有的同学共同为他庆祝,一起祝福他有个幸福的未来。这样首先排除了部分家庭优越学生利用生日进行攀比的现象,既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又照顾到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心情,有效地化解了他们的孤单心理,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去,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2、开展“我爱我家、我在成长”习惯养成系列活动。

根据学校的德育目标,在班级里可以开展“我爱我家、我在成长”系列活动。教育引导留守儿童热爱班级、热爱公共财物,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指导,尤其要重视诸如怎样正确刷牙、多喝水的益处以及文明就餐礼仪等生活常识的传授。让学生感受到即使父母不在身边,老师也会像父母一样关心自己的生活、学校,有什么困难可以找老师帮忙,有什么问题找老师解决,有什么心里话可以找老师诉说。

五、留守儿童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目的:

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从而促使个体良好发展的助人过程。

前期准备工作:

1、宣传工作,让全体学生了解心理咨询室将要举办的团体辅导的主体和有关事项。

2、团体成员的筛选:通过面谈,确定来访者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团体人员对象。

问题: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团体?你对团体的期望是什么?你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否有不愿相处的人?你愿为团体做什么?

3、确定团体人数:6人

4、确定团体活动次数、时间:活动共计次,每次40分钟

5、宣布团体纪律:坦率真诚,保守秘密,签订团体誓言。

6、团体誓言如下:

团体誓言

我自愿参加心理训练小组,在活动期间愿作如下保证:{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1、我一定准时参加所有的小组活动,因为我的缺席将会对整个小组活动造成影响。

2、对于小组成员在活动中所言所行我绝对保密,活动外我不做任何有损小组成员利益的事。

3、小组活动时,我对其他成员持信任态度,愿对他暴露自己,与之分享自己的情感和认识。对他人的表露,我愿提供反馈信息。

4、小组活动时,我决不会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

5、我一定认真完成家庭作业。

6、小组活动时,我不吃零食,不做任何与活动无关的事。

签名:___

_年_月_日

团体主题活动正式启动:

单元一:认识团队成员

1、自我介绍,两人一组。

介绍自己的名字、班级、爱好兴趣等。

2、滚雪球,进一步扩大认识范围,所有人一起。

把自己认识的成员介绍给另外的成员。{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3、棒打薄情郎,抽查成员对团队伙伴的认识情况。

篇六:《献爱心、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献爱心、共成长、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如何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

陈家琪

对于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大批的农民工进城,使得他们的数量与日俱增。这些留守儿童要么放在农村爷爷、奶奶家,要么放在外公、外婆家或者由其他亲属监护照顾,他们的心灵缺少雨露的滋润,他们的生活失去了阳光的照耀,久而久之,这些儿童就成为了问题学生,不是成绩落后,就是调皮捣蛋。面对这些即将长成的幼苗,是辛勤培育,还是放任不管?答案不言自明,我们必须辛勤培育,他们才能长成参天大树,成为国之栋梁;放任不管,他们只有枯萎而死,或成为农家的灶中薪炭。可见如何选择,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关系到民族的兴衰,我们决不能等闲视之。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问题、心理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安全保护问题,刻不容缓。

一、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

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300多万人,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19%至23%。并且有调查显示,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 留守儿童的生活问题。

留守儿童有的由隔代亲人监管,由于监护人知识观念、年老体弱、照顾多孙等原因,他们大多简单的认为只要孩子吃饱穿暖,身体不出问题就行,从而采取老一辈重物质轻精神的抚养孩子方式,忽略了对孩子而言更为重要的心理成长。也有的留守儿童是由父母寄养在亲戚家的,这些临时监护人很多是出于情面接受的留守儿童父母委托,对待留守儿童的态度不比对待自己孩子那么认真入则,有的迁就放任,有的十分冷漠,有的则态度粗暴,留守儿童的小过失就采取谩骂、体罚等不利孩子成长的惩罚手段,这些,都给留守儿童心理造成了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 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情感是空白地带,孩子们是孤独的。奋斗在教育一线的我更能体会

到这一点,很多次批改作文,都能让我看到一些留守儿童让人心酸的作文:“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我希望画好多好多的钱,让爸爸妈妈不再去打工,永远留在我身边。”“春节快到了,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妈妈能够回来看我一次,我已经有三年没有见到她了。”在《中国留守儿童日记》里孩子们这样写到:“我真是想哭,爸爸好不容易才到家,可是才这么一个晚上,他又要走了。”“我一个人在新房子里睡,过两个星期就不害怕了。”“我想对妈妈说:你只生了我和弟弟,没有养育我们,你根本没有尽到一个母亲的责任!”“今天开家长会,我也给爷爷讲了,可是我爷爷又老又忙,他没有来。”这些孩子对爱的渴望无疑给了我们家长心灵上无比巨大的震撼。亲情的缺失使他们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都经常出现一些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超越了道德、法律底限。

(三)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就肩负起农活、家务活的重担,导致学习精力不足,顾得了家里却顾不了学习,成绩就这样下降了,有的甚至产生了厌学、逃学和辍学的心理。还有的留守儿童因父母亲不在身边,而其代由监管的亲人们出于溺爱,对孩子一些出格的行为予以放任不管,导致孩子的行为出现偏差,并偏离了健康的发展轨道甚至越轨。

(四) 留守儿童的安全保护问题。

据报道,部分留守儿童因其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邻居的冷眼,一些地方还出现了强奸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有的监护人对孩子不管、不问放任自流,觉得只要不闯祸就好,没有进行自我安全保护的相关教育,以致每年暑假都有儿童溺水身亡的事件发生,这些儿童无不让人扼腕叹息。

从上面的简单说明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很多也很严重,这已经不是个别问题,它已经演变为社会典型,这是关系到祖国花朵们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古语云:“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所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完成好,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呢?

一、政府方面:之所以出现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所以政府这边应该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国家应适当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促进农村本地特色产业的发展,尽量留住当地的年轻劳动力,同时也吸引外出务工的农民向本地城镇转移。政府还应多出台一些创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以此减少留守儿童数量。政府部门还需加大力度宣传“留守”的危害性,以多种方式让农村父母认识到“留守”对孩子的不利影响,父母尽可能不让孩子“留守”,也将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二、学校方面:由于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进行弥补。学校要创造条件,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如指导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电话、写信,加强与家长的亲情交流的主题活动;洗脸、刷牙、洗脚,作息习惯,就餐方面的指导的挑战活动。让学生明白,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父母一直在关注和爱他们,老师也像他们的父母一样关爱他们。学校还应把一些留守儿童组织在一起,不定期地开展心理调查,了解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困惑,从而进行心理训练和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

三、家庭方面:留守儿童比其他的孩子更脆弱,更无助,父母应倾注更多的时间在孩子的教育上,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尽可能消除孩子内心的不平衡感和孤独感,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季农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和打电话、写信的方式,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家庭的温暖。同时,抚养管理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是其他亲戚应民主、平等地面对孩子,不能过分溺爱和放任,给孩子以科学的管理和引导,塑造孩子健康的心理,高尚的人格。这比挣钱,更有价值——因为有孩子才有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