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心散文

时间:2021-10-26 15:38:58 节日作文

【篇一】童心散文

曹含清散文《童心世界》

童心世界

那是很多年前的一个春天,我还是一个孩子。河岸的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露出嫩绿的小脑袋。我路过河岸的时候留意到一株顶着壳的小草。它的茎很粗,嫩叶卷在泥黄色的壳里。我走近仔细一看,原来那壳是一颗腐烂的桃核,这株小草是一棵小桃树!我猜想是夏天的时候有人在河岸吃桃子,吃完后随手将桃核扔在了这里。桃核经过日晒雨淋被埋进泥土里,到了春天悄悄发芽了。

我匆匆回家拿来一把铁铲,小心翼翼地将小桃树带根挖了出来,把它栽到了院子里光照良好的地方,再浇上一瓢清水,然后望着它遐想。它会长成一棵一人高的桃树,枝繁叶茂,结出一个个鲜红的桃子。

放学回家后我坐在凳子上傻傻地望着那棵小桃树,仿佛看到它向我舞动着手臂和脑袋,它正在一寸寸地向上生长。好像我一转眼它就会长成一棵大桃树,枝头上挂满硕果。可是不久我发现它蔫头蔫脑,一副无精打采的模样。我给它浇水,给它施肥,希望它吸收养料之后恢复精神。第二天我去看它的时候它的叶子已经干枯,显然它不可能再生长了。我望着它十分伤心,那些美好的遐想也碎了一地。

母亲说我移栽它的时候应该带更多土壤,这样更容易成活。我说我不应该将它从河岸挖回家,它离开小草与河流后一定很孤单,很悲伤,这样才生病枯萎了。我深深内疚,心想假如我让它继续和小草与河流为伴,到了夏季我再路过河岸,它应该结满了又大又圆的桃子。

【篇二】童心散文

童心 阅读答案

童心

周国平

①成熟了,却不世故,依然一颗童心。成功了,却不虚荣,依然一颗平常心。兼此二心者,我称之为慧心。

②童心和成熟并不相互排斥。一个人在精神上足够成熟,能够正视和承受人生的苦难,同时心灵依然单纯,对世界依然怀着儿童般的兴致,这完全是可能的。我不认为麻木、僵化、世故是成熟,真正的成熟应该具有生长能力,因而毋宁说在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③儿童的可贵在于单纯,因为单纯而不以无知为耻,因为单纯而又无所忌讳,这两点正是智慧的重要特征。相反,偏见和利欲是智慧的大敌。偏见使人满足于一知半解,在自满自足中过日子,看不到自己的无知。利欲使人顾虑重重,盲从社会上流行的意见,看不到事物的真相。这正是许多大人的可悲之处。不过,一个人如果能保持住一颗童心,同时善于思考,就能避免这种可悲的结局,在成长过程中把单纯的慧心转变为一种成熟的智慧。由此可见,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圣经》里说:“你们如果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子,就一定不得进天国。”帕斯卡尔说:“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孟子也说:“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④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得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最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

⑤问:什么原因能使一个人显得年轻呢?譬如说,许多人都觉得你看起来很年轻。

⑥答:我想最主要的也许是一个人的头脑不要太复杂。我在社会处世方面还是比较简单的,弄不懂的事情就不去弄它。我相信,一个人简单就会显得年轻,一世故就会显老。 ⑦在孩子眼中,世界是不变的。在世界眼中,孩子一眨眼就老了。童心散文

⑧电视镜头:妈妈告诉小男孩怎么放刀叉,小男孩问:“可是吃的放哪里呢?”

⑨当大人们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清的时候,孩子往往一下子进入了实质问题。

(选自《周国平散文选集·童心》)

1. 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反对为人世故,认为一个人简单就会显得年轻。童心散文

B.作者认为成熟不免麻木、僵化,但成熟本质上始终是包含着童心的。

C.最后一段的“电视镜头”运用了例证法,用以说明童心的可贵,需要我们倍加呵护。

D.作者认为智慧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如果我们要具有智慧,必须具有真正的童心。

2.结合全文,回答以下问题。(7分)

(1)第③段引用《圣经》、帕斯卡尔、孟子的话,有什么好处?(3分)

(2)简要概括“童心”对人生的重要作用。(4分)

答案:

1.(3分) B

2.(1)具体证明了“智慧与童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实际上是一种达于成熟因而不会轻易失去的童心”的观点(1分),引用经典言论和名人名言,使论述更具权威性和说服力(2分)。

(2)(4分)童心使人善于思考;增长智慧;丢掉偏见和利欲;使人“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使人获得幸福;让人显得年轻;使人容易看到问题的实质;让人容易发现事物的真相。(答到一点给1分,答到两点给3分,答到三点以上给4分)。

【篇三】童心散文

儿童散文教案

第七章 儿童散文 儿童报告文学

第一节 儿童散文

教学目标:1掌握儿童散文的艺术特征。

2通过分析作品,提高学生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1儿童散文的特点

2作品鉴赏

教学难点:鉴赏

教学课型:理论课、赏析课

教学课时:4课时

教材处理:课件制作,补充课外资料

教学方式:讲授法 赏析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自古有之。在古代,文艺理论家们是根据语文押韵对文学进行分类的,这便把所有的文学作品分为两类。韵文和散文。凡不讲究押韵的散体文章都是散文。这是最早的概念。

五四以后,作家根据作品结构的样式进行分类,使散文概念的外延逐渐缩小,成为小说、诗歌、戏剧等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

20世纪50年代,散文开始逐渐摆脱纪实性的约束,从新闻、特写等文体中分离出来,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纯文学的门类。这也是现在人们常使用的概念。

二、什么是儿童散文

儿童散文出于五四时期,是从现代散文中分化出来的。儿童散文几乎一开始便走狭义性的散文之路即以记真人真事、真情实景为主要内容,真实抒发作者的心灵感受。结构形式:形散神不散,篇幅简短自由,注重意境表现等特征。散: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神不散:主题,思想内容。由于其读者的特殊性,因此作者在叙事写景、抒发心灵感受、生命体验时必然要考虑儿童的视角、儿童的审美感受、审美能力等因素。

三、 阅读:

给材料《纸船》和《小太阳》,让同学们阅读分析,感受儿童散文的特征。

《纸船》(郑振铎):

此文是中国现代文学家献给儿童的一件精致的礼品。郑是儿童文学的热心倡导者和积极实践者。早年在《小说日报》中特意开创“儿童文学”专栏,呼吁作家为儿童“介绍些新的东西”并自己身体力行。本文就以散文诗的笔法(诗歌分行排列法),其纯正的感情,浓郁的诗意和精巧的文字,成为一篇儿童散文的佳作。行文中充满着儿童渴望友谊的真挚之情。

《小太阳》(望安):

作者的创作构思上极为灵活,把桔子和亲情结合起来。长幼之间和谐、温馨的美适合幼儿的审美情趣,贴近儿童的生活现实。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及天真善良的童稚心理。

四、儿童散文的特征

1、童心和童趣是儿童散文的灵魂

儿童散文的作者一般都是成人,他的情感情绪、生命体验必须让儿童读者所接受。因此,作品还要有一颗“童心”,在情感上要足以引起小读者的共鸣。优秀的儿童散文都会让人感到一股充溢全文的童心稚气。如上两篇。又如刘半农《雨》。

作品写一个幼儿在雨夜临睡前偎依在母亲的怀抱,聆听窗外的雨声,向妈妈发出种种的疑问,不仅引出了母亲的笑声,从中也准确表现了幼儿对大自然的种种景象迷惑不解的复杂感情,自然流露幼儿善良天真的心态。

2、选材和立意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儿童散文一般多选用知识性、社会性、思想性、情感性较强的题材。就同一题材,其立意也有很大的灵活性、差异性。如鲁兵《春娃》和胡木仁的《圆圆的春天》 3情节处理的灵活性

(1) 截取一些场面或单个细节营造美的意境。如《石榴笑了》、《摘苹果》

(2) 注重对情节的叙述。当然它不像小说那样讲究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构造

和完整细致的典型人物的塑造,但儿童偏爱故事,喜欢有情节的内容。因此,为增强儿童散文的可读性,创作者往往就格外重视情节描写类似白描似的故事、人物写真,以充分调动儿童的阅读兴趣。如冰心《小桔灯》谢武彰《鱼》。童心散文

4、优美、活泼、朴实、简约的语言特征

散文是一种非常优美自由的文体,对语言的要求相当高。儿童散文同样有自己的语言特色。对儿童而言,优美、活泼的语言肯定充满活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摘苹果》,但朴实、简约的语言同样也受他们的青睐。如《养虫》

五、散文儿童的分类

1、叙事型(记人为主、记事为主):记人

2、状物定影型

3、抒情型

六、作业布置:上网查找儿童故事和生活游戏,课堂讲述。

七、作家作品链接

(一)、班马简介

作品、理论成就等

(二)、班马作品展示和分析

重点:两种风格对比,尤其是阳刚美在作品的体现班马儿童散文中的男性气质(阳刚美)

1.在境界上的阳刚美,开朗,雄浑,显示一种涵盖万物,包容无限的胸襟气度。开阔雄浑就象 在歌剧院中,那雄浑的交响乐激荡久久,又如万里无云,一片开阔,感觉世界就是有如“星汉灿烂,如出其中,日月之行,如出其里。” 就如班马的作品中《大山奇想》他把对大山的想象,涵盖的那种山的胸襟,包容无限的气度,如那"我问:山呀,搬一座到我的城市?山 说:不,我在大自然的故居......".把和山的对话,用一种海一样的量数,真实地体现了男孩子对山的幻想.把不可能的变成现 实.这种境界是阳刚之体现.

2.从气势上说呢,奔放劲健,磅礴有力,一泻千里似的不可阻隘,而所谓的"行神如空,星期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即是此意. 而气势的劲健磅礴又有两层的含义.就是力度大和速度快的体现.如班马的《大皮靴》。又如班马的散文中的,《飞去的硬壳甲虫》把孩子丰富 的感情世界气势的写了出来。总之,从气势上看,阳刚之美是遵劲、猛烈的动态美,金鼓 鞑的壮烈美。

3。从色彩上看,阳刚之美色彩鲜明而强烈,斑烂夺目,大多是浓墨重彩,具有华丽之美的那种铺锦烈绣似的特点,“赤澄黄青兰紫, 持彩练当空舞”就是阳刚之美再色彩上的体现。而如班马的〈蜡笔〉冷色和暖色的对比,鲜明醒目,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体现一种阳刚 之刚毅与自信。

如,<蜡笔〉这边散文充满了男性气质,他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意愿画,表现了幼儿热爱大 自然,向往成熟饿心态和愿望.作品的意境开阔,想象大胆奇特,为孩子展现出雄奇壮丽、另人神往的世界。而且作品的语言很有魅力, 句子的跳跃安排,极富幼儿情趣,把那种动态美体现的淋漓尽致,一种激情的动态。另外在冷暖色调的词语的交叉使用,鲜明夺目。具有 强烈的视觉效果,行文简练干脆。透出小男孩的刚毅与自信。这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勇敢坚强的个性是也中阳刚的作用力。

总之阳刚美和阴柔美是一种贯通艺术整体的美。

(三)在班马散文中的具体体现

(1)散文中的意境

《 蜡笔》这篇散文充满男性气质。它通过一个小男孩的“意愿画”表现了幼儿热爱自然,向往成熟的心态和愿望。作品意境开阔,想象大胆奇特, 为孩子展望出雄奇壮丽,令人神往的世界。作品语言有魅力,句子的跳跃安排,极富幼儿情趣,合乎幼儿的跳跃性思维,表示冷暖色调的 词语的交叉使用,鲜明醒目,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行文简练干脆,透出小小男子汉的 刚毅和自信。 作品对培养幼儿的想象和勇敢坚强的个性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2)语言和气势---色调,拟声词,手法等

班马的作品中也有体现阴柔美的体现,与阳刚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以下我们就来分析对比里面的各种特色。

如《飞去的硬壳甲虫》

在人们眼里,儿童中是天真浪漫、幼稚无知的。其实,这是对儿童的误解。读了《飞去的硬壳甲虫》我们不难发现儿童也有着丰富的感情 世界。

文章中无论是诗意的体现还是用词与语言的描写都充满了一种柔美的气息,很好地体现了班马散文中阴柔美。于阳刚美行成教为强烈的对 比。

八、小结

第二节 儿童报告文学

教学目标:掌握儿童报告文学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教学重点:儿童报告文学的特点和类型

教学难点:报告与读者对象的适应性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课时:4课时

教材处理:课件制作,补充课外资料

教学方式:讲授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儿童文学中,儿童报告文学虽然比童话、小说、诗歌、戏剧等体裁都要年轻得多,然而,它却以一种清新的、泼辣的姿态,赢得了广大少年读者的喜爱。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它已经在儿童文学中占据了一个重要的地位。

二、 儿童报告文学的概念:

它是新兴的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情节及时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中对儿童有深刻影响的真人真事的作品。也就是说,它运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语言和多种艺术手法,通过动人的情节和典型的细节,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儿童的所作所为和儿童所关注、所向往的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报告文学属于纪实文学,它以文学的手法表现新闻题材的人物或事件。新闻性、真实性、文学性是其主要特点。儿童报告文学在这三方面与一般报告文

【篇四】童心散文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童心脉脉_乡里旧闻(节选)

文/孙犁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

——书衣文录

度春荒

我的家乡,邻近一条大河,树木很少,经常旱涝不收。在我幼年时,每年春季,粮食很缺,普通人家都要吃野菜树叶。春天,最早出土的,是一种名叫老刮锦的野菜,孩子们带着一把小刀,提着小篮,成群结队到野外去,寻觅剜取像铜钱大小的这种野菜的幼苗。

这种野菜,回家用开水一泼,搀上糠面蒸食,很有韧性。

与此同时出土的是锯锯菜,就是那种有很白嫩的根,带一点苦味的野菜。但是这种菜。不能当粮食吃。童心散文

以后,田野里的生机多了,野菜的品种,也就多了。有黄须菜,有扫帚苗,都可以吃。春天的麦苗,也可以救急,这是要到人家地里去偷来。

到树叶发芽,孩子们就脱光了脚,在手心吐些唾沫,爬到树上去。榆叶和榆钱,是最好的菜。柳芽也很好。在大荒之年,我吃过杨花。就是大叶杨春天抽出的那种穗子一样的花。这种东西,是不得已而吃之,并且很费事,要用水浸好几遍,再上锅蒸,味道是很难闻的。

在春天,田野里跑着无数的孩子们,是为饥饿驱使,也为新的生机驱使,他们漫天漫野地跑着,寻视着,欢笑并打闹,追赶和竞争。

春风吹来,大地苏醒,河水解冻,万物孳生,土地是松软的,把孩子们的脚埋进去,他们仍然欢乐地跑着,并不感到跋涉。

清晨,还有露水,还有霜雪,小手冻得通红,但不久,太阳出来,就感到很暖和,男孩子们都脱去了上衣。

为衣食奔波,而不大感到愁苦,只有童年。

我的童年,虽然也常有兵荒马乱,究竟还没有遇见大灾荒,像我后来从历史书上知道的那样。这一带地方,在历史上,特别是新旧五代史上记载,人民的遭遇是异常悲惨的。因为战争,因为异族的侵略,因为灾荒,一连很多年,在书本上写着:人相食;析骨而焚;易子而食。

战争是大灾荒、大瘟疫的根源。饥饿可以使人疯狂,可以使人死亡,可以使人恢复兽性。曾国藩的日记里,有一页记的是太平天国战争时,安徽一带的人肉价目表。我们的民族,经历了比噩梦还可怕的年月!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以战养战,三光政策,是很野蛮很残酷的。但是因为共产党记取历史

经验,重视农业生产,村里虽然有那么多青年人出去抗日,每年粮食的收成,还是能得到保证。党在这一时期,在农村实行合理负担的政策。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虽然对这种政策,心里有些不满,他们还是积极经营的。抗日期间,我曾住在一家地主家里,他家的大儿子对我说:“你们在前方努力抗日,我们在后方努力碾米。”

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我们成功地避免了“大兵之后,必有凶年”的可怕遭遇,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篇五】童心散文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童心脉脉_前言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编者从浩如烟海的散文卷帙中遴选出上千篇中外最美的作品辑录成书。这些作品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意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通过阅读本书,引导读者准确、透彻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引导读者从不同角度去品味原文的主旨、情境、意蕴,在给读者以视觉上的愉悦享受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广阔的想像空间。我们诚挚地期望通过本书,能够引领读者领略散文的真貌,同时启迪心智,陶冶性情,进而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文学素养、写作水平、鉴赏能力和人生品位。

【篇六】童心散文

童心素材

赤子之心

名句:

1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们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这春天的心。——《春天的心》

2智慧把我们带回到童年。——帕斯卡尔

3大人先生者不失赤子之心。——孟子

4我用前半生努力成为一个诗人,或许后半生我该学学如何做个小孩子。——安德烈

5人们必得变回小孩子的模样,才能进天国。——《圣经》

名人: 丰子恺,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光绪二十四年生,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丰子恺特别喜欢孩子、热爱孩子甚至到了“崇拜孩子”的地步。他说:“我的心为四事所占据了:天上的神明与星辰,人间的艺术与儿童”。他认为孩子“有着天地间最健全的心眼”、是世间“彻底真实而纯洁”的人。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长大,让生命一直浸润在童心世界的快乐和本真中。为此他还满怀惆怅地写了一篇《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的散文,既为自己的儿女长大而欢欣,又为孩子告别童年而伤心。

这就是丰子恺。心中装着太多的童心、童真、童趣,笔底表达出来的自然是“青春在眼童心热”——活泼泼的儿童世界。丰子恺笔下的儿童漫画,无疑是现代中国儿童漫画的巅峰之作。画中的儿童,那神态,那情趣,那天真样,那快活劲,使人看了真恨不得自己也化身为画中儿童,重回儿童时代去。

文革中,残酷的折磨接踵而至。贴大字报、开批斗会、坐“牛棚”、作检讨、写交代、隔离审查„„花样翻新、没完没了。丧心病狂的造反派强迫已70岁的丰子恺爬上梯子,张贴批判自己的大字报;“狂妄大队”闯进画院,把他按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并在背上浇上一桶热浆糊,贴上大字报,无情的皮鞭落在老人瘦弱的身上;几个野蛮大汉手持长矛,后半夜闯入家中,不由分说就把老人带走,弄到浦东游斗、摧残和折磨;他蓄了几十年的胡须也被丧失人性的这些家伙强迫剪掉;寒冬腊月,睡在铺着一层薄稻草的潮湿的泥地上„„ 1975年,丰子恺因肺部肿瘤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