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时间:2021-10-26 12:08:43 节日作文

第一篇、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第二篇、教师专业化成长之感想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教师专业化成长之感想

有幸参加了濮阳市骨干教师在河南师范大学的培训。短短的一周,但收获满满!感受着大学校园的学习氛围,聆听着教授们讲座,内心阵阵波澜。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是学习型的教师,要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以满足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那么,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和修养呢?浅谈一下。

一、教师应具备学习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1、学习精神。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新课程改革的上场,不得不促使教师们参加到学习中来,继续教育,终身学习。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勤奋地钻研,要使自己的观念能够与世界教育发展同步,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工作、对待学生、对待教育事业。

2、敬业精神。教师要把办好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来做,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对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并能够与时俱进,根据学科的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专业发展水平。

3、奉献精神。奉献精神是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们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更要向学生们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不仅要教会学生们怎样学习,更要教会孩子们怎样做人。教师承担着培养各种能力、塑造完美人格等许多重任。因此,教师的工作是没有止境,也无法用尺寸计量的。他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劳动来自于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教学的热爱,源于看到学生成长的喜悦,并由此感到个人生活的充实和价值。

4、创新精神。教育改革是学校的生命之所在,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要开展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种创新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相辅相成的创新,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创新素质。

二、转变教育观念,营造良好氛围。

观念转变是课程改革重中之重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和内容,是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新课程倡导“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的理念。站在学生学习的角

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钻研教材中,尽量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的教学活动,根据不同的教学活动制作不同的教具和道具、图像和幻灯片,以最佳的情景、画面、音乐、色彩和语言效果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改变评价观念,注重课后反思。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以评促学,以评促发展。

课后教师要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体会、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每教完一节课后,教师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厚德博学,止于至善。

第三篇、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口号响彻全国,一些教师积极行动起来了,但也有教师无动于衷,甚至还出现“不愿发展”的情况,为何会这样呢?

反思一下我们周边教师的生存状态:教育竞争激烈,社会、学校对中考、高考升学的压力,使得老师不得不为分数提心吊胆;为了提高升学率,许多老师不得不赶着学生在题海中挣扎;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但似乎总有改不完的作业,总有处理不完的杂事;由于工作的强压力和超负荷,教师身心实已疲惫到极点,教师已经成为产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长此以往可能会导致一些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感兴趣,认为教师工作既琐碎又心烦,周而复始,平淡乏味。或者一部分教师就会缺乏教育理想与追求,自甘平庸,觉得教师专业化发展可望而不可及。

要改变这种状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社会和学校首先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给教师以激励、推动、帮扶甚至鞭策;同时,教师个人也要增强发展意识,积极主动地发展。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一、自我――让教师主动起来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是主动发展。教师要成为名师,自身的内驱力最为重要。内驱力从哪里来?从兴趣来,从责任来,从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中来。

1.实现自我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命关照

教育无论从起源还是从性质上说,都是一种主动的行为,基于人的内在需要。教师要走向专业化,其前提假设和内在的动力同样是来自于教师职业的现实。个体只有在主体性的引导下,在教育实践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实现自我定位、自我教育,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进而更好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教师的职业生活存在三种状态:生存、奉献、发展。仅仅为生存,生命便不自由,会十分累;仅仅为奉献,甘当红烛,要求人人如此不太现实。既为生存,也为发展,既为“育人”,也为“育己”,将工作与生活统一起来,教师的生命才更有意义。

欧元之父蒙代尔说:“诺贝尔奖获得者往往每天工作18个小时,一生劳碌却丝毫不觉其苦。”为什么?因为他们“真正对自己的学科感兴趣”,“只有你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快乐的,才可成功”。

2.追求超越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

教育的根本使命在于为未来社会培养人,追求超越是教育的内在品质。就教师而言,这种超越品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层面:就个体自我发展而言,超越现实的自我,是追求自我存在的一种理想状态;就与课程的关系而言,教师要超越以书面文件形式存在的制度课程,从而建构一种包含自身经验与对未来构想的新课程;就与社会文化的关系而言,教育要通过反思,引领、超越现实存在的文化,从而追求一种理想的、面向未来的社会文化。概括地讲,教育的超越品质在于它的“未来意义”与建构本质。

教师的工作的确十分辛苦。但是,如果你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理想与教书育人工作有机结合,去追求超越,你就会把教学工作视为促进学生和自身共同发展的有益活动,你就会为了享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而努力愉快地工作。

为什么有的教师下了班还在查资料改讲义而不觉其苦?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到课堂就身心兴奋、活力四射?因为他们懂得从职业过程中感悟人生的幸福和意义。在课堂上他们彻底打开自己的生命,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全然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获得了生命的高峰体验。就拿我自己来讲吧,在我们昆阳三中任副校长时,分管学校德育工作、负责初三段工作、还有联系英语教研组的工作,同时任教初三两个班的科学,忙得的确够呛但同时感觉很是享受。为什么呢?因为可以与大家一起努力拼搏,互相鼓劲,然后去享受成功的喜悦,尤其是学生的满意与微笑!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二、自在――让环境活跃起来

一提起“自在”我们就会想到“轻松”,但是就目前而言,这个词对于教师职业来讲好像是一种奢侈。个性的张扬让世界五彩缤纷而充满诗意,而繁琐与束缚让教师失去创造力。所以我们学校有责任为教师创设自在的学习工作环境,让教师的职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和追求。

1.在人文关怀中感受“自在”

都说“触及心灵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同样的,“触及心灵的管理才是最好的管理”。给予教师人文关怀,就要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主动和他们多交流,多沟通,努力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问题。切实体现用事业、用感情凝聚人心,让教师工作起来舒心踏实,感觉到“自在”。

2.在好学求知中体验“自在”

“学习即成长”,求知是人发展的基础,学习的过程与生命的成长过程融为一体。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教师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的学,源自于不断反省自身的使命。我有幸于2004年考取了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师从杨天平教授,攻读教育管理专业,于2008年毕业获硕士学位。通过那几年的努力学习,再对自己以前的工作进行反思,感觉收获很大。以前思考最多的是怎样“管”好这一块工作,现在明白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树立的是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因为工作是靠大家干出来的,我所做的就是创造条件为大家服务,同时勇于承担老师工作中的失误与责任。这样一想,工作更舒心了,效果也更好了。所以我会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老师多读书,虽然学校教育经费比较紧张,但还是想方设法争取经费把图书室、阅览室装饰得更加温馨舒适,供我们的老师和同学们阅读,同时每个学期给每位老师发一本好书,供我们老师抽空阅读并书写心得,第二个学期开学时召开读书心得交流会,我们的老师现在已习惯于这么做了。

3.在团队协作中凝成“自在”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交流,以期共赢,单打独斗是很难出成绩的。我们昆阳三中现在的工作环境和谐、舒心,靠的正是教师的团结协作。全体教师亲如一家人,互相帮助,资源共享,信息通用,从不设防。互相切磋交流,互相坦诚肺腑,使老教师的宝贵经验得以传扬,让新教师的敏锐思维羽翼渐丰,促进了教研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教师整体素质,让大家在奋发向上的团队中共同成长。

三、自为――让追求的脚步不要停止下来

教育活动的存在从根本上讲就是为促进人的生成。教育不仅促进学生人性的生成,也同时促进教师的人性生成。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教育活动的开展既需要自然生命这一现实基础,又要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的价值生命。自为,这理所当然地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最高境界。

1.道德生命是教师专业化应追求的人格境界

教师专业化的关键是教师要确立追求的人格境界,这是在终极关怀的意义上理解教师、理解教育活动,不是把专业化的目标仅仅定位在知识更新、知识结构的完善,因此就不会把教师职业活动看作是一种技能性的工作,变成教师实现谋生目的的一种手段。对理想人格的设定与追求,自然就贯彻在教育中,教育是要关注如何使人成为有德性的人。

关注生命、关注现实的传统,促使教师注重自我修养,使知识、情感、意志取得和谐发展,健全教师的人格,建立起对社会、对人生的责任感、使命感。

2.忧患意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强劲动力

尊德性、道学问,要求培养个人关心他人和社会的整体意识,是教师专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换言之,专业化不仅要完善个人的素质,也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必须要渗透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把个体的完善与社会、群体的步结合起来。

从这一点上讲教师专业化,是基于能否实现自身生命价值的忧虑与危机感,这种对生命

第四篇、小课题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第五篇、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师徒结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永平县首届名师:杜文钧

教育家科南特指出:“一个学校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一代教师的质量。”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能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式非常多,而师徒结对在教师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最经济、最可靠、最有效和最持久的方法与途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推进器。

一:开展教师结对的实践: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的模式很多,根据学校安排,我结对四名年轻教师,结合结对教师年轻好学基础好,心高手低不扎实,教学反思不及时的特点,选择了激“情”——导“教”——促“思”这样一个基本途径,来促使新教师“一年站稳讲台、三年初露头角、五年成为骨干”的成长目标。

一、激“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教师只有满怀理想,激情飞扬,才能点燃青春,激发智慧,创造佳绩。为此,激“情”应当成为青年教师踏上教育岗位的第一课。

1、呵护。初涉讲坛,年轻教师对教师职业充满着神圣感,对教育工作倾注着满腔热情。年轻教师的这种热情无疑是弥足珍贵的教育资源,作为导师,应当精心培育,小心呵护,让其最长久地持有、最大限度地扩张。学校建立青年教师活动日制度,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交流、以老带新、导师引导激励,不断强化青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年教师的成才观念和忧患意识。举办“初为人师”演讲比赛、基本功竞赛、特岗教师公开课等活动,让青年教师抒发情怀,施展身手,营造你追我赶的竞争氛围。寻找青年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劳动,让他们充分体验成功的愉悦。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2、激发。一是以学校德才兼备的中老年教师为榜样,开展教师生涯畅谈活动,用中老年教师几十年如一日、矢志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追求,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感人事迹,唤醒和激发青年教师潜在的工作热情。二是确立青年教师的成长目标,要求青年教师根据所教学科和自身实际,设计自我,规划未来。学校在宏观上确立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引领教师成长。根据教师的层次特点,学校设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成才途径和考量标准:

3、涵养。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政治上信任,生活上关心,业务上大胆放手青年教师,用真切的人文关怀赢取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校还着力建立和增进师徒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新学年伊始便举行隆重的师徒结对仪式,师徒互赠礼品,互相行礼,彼此勉励。传统节庆日组织师徒联谊活动,期末评比、表彰优秀徒弟、优秀师傅。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学校总是有意识地强调师徒角色,强化师徒互动,以此增强师傅的责任感和徒弟的成才意识,密切师徒情感联系,形成师徒同生共长、荣辱与共的成才机制。

二、导“教”

导,即发挥指导教师的引领作用,避免青年教师走弯路,入歧途,保证他们健康成长,快速成长。

师徒结对的引领,表现在对结对教师师德的引领。空洞说教很难造就高尚的师德,因此,把工作重心放在师徒结对过程中对结对教师的潜移默化的熏陶。

其次是业务的引领。引领结对教师阅读教育教学名著,学习理论知识,提高结对教师的教育品味。引领结对教师钻研教材,揣摩教法,分析课堂,把握学生,提高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引领结对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完成从“理论–实践–理论”的飞跃,提高结对教师的科研能力和理论素养。

导“教”,是师徒结对的中心环节,也是师徒结对实效性的可靠保证。为了使指导教师的“导”落实到位,我强调八个具体环节,要求做到“八导”:一导计划制订,二导备课,三导上课,四导作业布置与批改,五导资料选择、编写与考试命题、质量分析,六导亲近与管理学生,七导教师专业知识的扩展与加深,八导教师条件性知识的学习与丰富。要求结对教师做到“四勤”:思维上与知识上“勤问”(多请教),过程上与方法上“勤跟”(多听课),困惑上与疑难上“勤说”(多交流),具体事务上“勤做”(多积累实践经验)。要求结对教师做到“四重”,即思维上重启发,方法上重探讨,环节上重落实,行动上重反思。

健全对师徒结对的“导”有量化的标准,如签订师徒协议,建立备课审批制度、师徒相互听课制度,同时考虑到师徒结对的优势在于可以不拘形式、即时即地地交流研究,因此学校也十分关注师徒结对的即时性、经常性和持久性,倡导教师把师徒结对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使之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实现这种理想状态,发挥支撑作用的正是青年教师强烈的成才欲望、指导教师高度的使命感和融洽的师徒关系。

三、促“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我们提出“不会反思的教师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教师”。教师的经验只有经过思想的锤炼,才能得到提升和内化,成为宝贵的教学财富。师徒结对活动的反思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自我反思。青年教师自我提问,自我反思,对实践反思,在实践中反思,为实践而反思,思效,思得,思失,思改。指导教师以身作则,深入反思,思教学设计是否合理,思点拔指导是否得当,思青年教师特色何在、教学风格如何彰显。二是共同反思。师徒互动,相互切磋,共同探讨。三是主管领导反思。思师徒结对活动成效的大小、改进的措施和考核评价办法的制订。

为了促进师徒结对中教师的教学反思,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倡导阅读。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发动教师阅读教育名著,学习新课程理论和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与大师、优秀教师的对话中反思自己的理念,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将读与思、读与教、读与研结合起来。

2、开展交流。无论是上级组织的名师观摩课、专题讲座、学术报告,还是同级或本校的集体备课、小组讨论、研究课等,都是最好的学习和反思的机会。教育专家和同事的教学、报告和

第六篇、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第七篇、教师培训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

冉世国 吴洪光 教师培训是提高教师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和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的基本途径和根本保障。如何抓好教师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是一个值得探索和思考的话题。 一、教师培训实践探索 万州是有170余万人口、15000余名中小学教师的重庆市第一大区,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战线长。近年来,按照“国家培训重示范,省市培训重骨干,区县培训抓全员,校本培训强教研”的四级培训分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教师培训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遵循教师专业成长客观规律,尊重教师个性化差异,坚持“面向全员、突出骨干、倾斜农村、服务需求”的培训策略,注重差别化,实施分层、分类、分项培训。主要实施了“四项促进教师发展工程”: 1.面向全员,促进全面发展 面向全员,主要开展了班主任培训、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培训项目,强力推行校本培训。 班主任全员培训主要靠“送教到校”工程,既降低了边远教师参培的费用,又增加了边远教师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机会,有效地缓解了工学矛盾。培训采用选择性学习的策略,让基层学校自主选择优秀教师上示范课,自主选择专家到校举办教育讲座、答疑解惑,“要培随到”“要啥来啥”。一改“送来的不需要,需要的送不来”的现象,大大增强了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或送培到校,培训者深入中小学上辅导课;或到基层学校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合格性检测;或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教育技术知识及进行合格性检测。方式灵活多变,满足学校需求,适切提高教育技术能力,受到学校教师一致好评。 通过校本培训140所合格学校、58所基地学校、31所示范学校三个层次的命名授牌,为基层学校校本培训开展树立了层次标杆;以示范校为牵头学校,划分出20个校本培训片区,进修校分片指导,责任到人,定期指导、督促、检查、验收,为校本培训科学、有效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撑。片区校本培训交流会小规模、真现场、高频率召开,有效推动校本培训本土经验横向交流,对促进校本培训良性发展、个性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突出骨干,促进持续发展 骨干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通过对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使其突破发展高原期,扶上专业发展新台阶,成名成家。在实现持续发展的同时,引领、带动周边教师发展。 创新管理干部研修模式。2009年,借上海对口支援万州的优势,与华东师大协作,联合举办万州区中小学骨干校长研修班,率先在市内尝试“两地四段”研修培训模式,后又与北师大、福建省委党校合作,先后培训骨干校长81人。同时,还分期举办了8期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和提高培训班,培训362人次,举办6期中小学校级后备干部、中层管理干部培训班570人。 建立区级骨干教师定期培训制度。组织了4批次1439名区级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培训,367名班主任骨干培养对象培训,评选出4批次共1180名区级骨干教师和50名骨干班主任,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示范作用发挥良好。2012年暑期,学校又举办了第一期义务教育阶段860名骨干教师提高培训,特邀上海专家和主城名师加盟,开展集中通识培训,并通过全国继教网实施学科培训,反响很好。 3.倾斜农村,促进均衡发展 万州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区县,教师培训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根据木桶原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关键点也在农村。 为着力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缩小城乡差别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专题开展农村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活动。或专题学习,或借班上课,或小课题研究,或技能讨论,用三年时间培训培养了400余名农村骨干教师,成为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从而在农村中小学建立起市、区、校三级骨干教师梯队,让校校有骨干,人人身边有榜样。 针对农村教师组织了2125人次的班主任培训,310人次的农村教育技术能力骨干培训,3875人次的书法培训。每年100名的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培训指标,全部投放到农村学校,国培、市级培训计划也主要投放到农村中小学。四川外语学院为我区培训了80名英语教师,其中60名为农村教师。 针对区村小教师年龄偏大、知识老化、观念陈旧等问题,举办村小教师专题培训班,在提供优质培训的同时,还实施“两免三补”,即免培训费、免费送资料;奖补住宿

费、交通费、误餐费,让60多名村小教师切身感受到参加培训是教师最大的福利。 4.服务需求,促进个性发展 开展送教到校活动。本着教师培训的公益性、服务性和实效性原则,提出“教师有需求,我们就有行动”的承诺,精心组织专家团队,构建教师培训课程资源库——送教菜单。基层学校及教师“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供什么”,开展菜单式送教活动,通过“专家基层行”“名师进课堂”“专家面对面”等形式,把最精彩的讲座和最优秀课堂教学送到山乡,既是雪中送炭,又是示范引领。 助推高中新课改。自2010年重庆实施高中课改以来,组织了3934人次的高中教师新课程培训。培训分通识和学科两个板块,每个板块又有集中培训和远程培训两种形式,且学科教材培训地点远在主城,难度大困难多,都被我们一一攻克。 适切教育改革发展之需。先后组织了特岗教师、转岗教师、短缺学科教师、民转公教师、新聘教师、农村学校英语教师等多个专项培训,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之需求,满足城乡统筹、均衡发展之需求。 以竞赛展示培训成果。已连续举办六届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和班主任基本功竞赛活动,全区中小学教师中30000余人次参与了该项活动,并有多名选拔出来的选手参加市级、国家级竞赛取得优异成绩。 二、教师培训理性思考 树立“教师是培训的主体,唤回教师生命自觉”的理念,确立“教师选择培训而不是培训选择教师”的思想,实施教师选择性学习工程,让教师自我建构,突出教师主体性,体现学习差异性。 1.实施选择性学习工程,让教师自我选择学习课程 教师的主动参与是培训取得成效的首要前提,为突出培训主体,适切教师专业发展需求,我们主要采取了“三大策略”: 需求调研。项目组承担培训项目后,在实施培训之前,要进行分层、分类、分项需求调研,了解参训教师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培训经历、现有水平;了解学校发展、教师发展的需求;学校、教师对培训机构的建议和意见,特别是参训者的需求和存在的困惑与迷惘,聚焦突出问题。 建立课程。对调研了解到的现象、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去粗取精的提炼、去伪存真的分析,梳理出重点、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通过量化和质性分析找出教师工作实践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教师最迫切的培训需求,形成“选择性”课程开发指南,组织专家团队开发出针对需求的多个专题讲座等课程。 自主选课。项目组通过问卷调查将初步形成的培训课程菜单公开发布,由教师个人进行第一次完全自主的选择。项目组依据统计结果进行课程筛选,并与主讲教师进行意见沟通,落实培训时间和支持条件,形成最终的培训课程菜单,在网上发布详细的课程信息,供教师进行第二次选择。在教师最终确定培训课程、地点后,培训时间由学校确定。项目组完全按照选择情况确定课程开设的时间、地点、次数。 这样,基于教师选择性学习,带给培训机构的是组织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可预测性,带给广大教师的却是专业的自主、个体差异的被承认、培训冲突的化解。实践证明,通过项目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方式可保证培训过程的正常运行。 2.实施自我建构工程,让教师自我建构学习内容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个体的自主行为,由内部发生而非外部强加;教学是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和发展而非改造和塑造;有意义的学习是一种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顺应、同化、平衡,而非添加、再造和破坏。 在初步确立课程,与授课教师交流课程设计意见时,我们反复强化一个思想:无论是职业道德、理想信念课程,还是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无论是专业知识和技能课程,还是教育教学实践课程,其培训的形式都要活泼,方法都要灵活,要把现代学习理论应用到教师培训中来,突出“三个环节”: 课前,让教师主动建构。在教师备课过程中,要求授课教师树立一种意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如听报告、参加学术会议等;实践性参与的培训如观课评课、上公开课、专题研讨等;反思性的研究性学习如做课题、写论文等,都要从调动教师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出发设计课程方式,安排课程活动,让教师主动建构。 课中,让教师主动学习。教师引领学员做到三个结合:理论课引导学员通过理论学习指导教育实践,切实把握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考察课组织学员到名校、进课堂考察学习,听介绍,察现场,理论对照实践,理论和实践互相升华,自我对照他我,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做到本我、本校与他我他校结合;交流课多层次多形式的小组讨论、大会交流,

让学员们共同学习,互相借鉴,做到学员之间相互结合,共同进步。 课后,让教师得到后续的服务和支持。我们为每一位参训教师建立培训发展档案,包括教师的前期状况分析、参训表现、培训教师对其评价和建议等,有效记录每一位教师培训中的发展进程,为教师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和支撑。 (作者单位:重庆市万州国本中学)

第八篇、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思考

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