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散文

时间:2021-10-26 10:29:35 节日作文

第一篇:《描写春天的散文》

春天是一点一点化开的

迟子建

立春的那天,我在电视中看到,杭州西子湖畔的梅花开了。粉红的、雪白的梅花,在我眼里就是一颗颗爆竹,噼啪噼啪地引爆了春天。我想这时节的杭州,是不愁夜晚没有星星可看了,因为老天把最美的那条银河,送到人间天堂了。 而我这里, 北纬五十度的地方,立春之时,却还是零下三十度的严寒。早晨,迎接我的 是一夜寒流和冷月、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想必霜花也知道节气变化了吧,这天的霜花不 似往日的,总是树的形态。立春的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不要以为这样的花儿,一定是银白 色的, 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 印着霜花的玻璃窗, 就像魔镜一样, 散发出奇诡的光辉了。 初升的太阳先是把一抹嫣红投给它,接着,嫣红变成橘黄,霜花仿佛被蜜浸透了,让人怀疑 蜜蜂看上了这片霜花,把它们辛勤的酿造,撒向这里了。再后来,太阳升得高了,橘黄变成 了鹅黄,霜花的颜色就一层层地淡下去、浅下去,成了雪白了,它们离凋零的时辰也就不远 了。因为霜花的神经,最怕阳光温暖的触角了。

虽然季节的时针已指向春天了,可在北方,霜花却还像与主子有了感情的家奴似的,赶 也赶不走。什么时候打发了它们,大地才会复苏。四月初,屋顶的积雪开始消融,屋檐在白 昼滴水了,霜花终于熬不住了,撒脚走了。它这一去也不是不回头,逢到寒夜,它又来了。不过来得不是轰轰烈烈的, 而是闪闪烁烁地隐现在窗子的边缘, 看上去像是一树枝叶稀疏的 梅。四月底,屋顶的雪化净了,林间的积雪也逐渐消融的时候,霜花才彻底丢了魂儿。

在大兴安岭, 最早的春色出现在向阳山坡。 嫩绿的草芽像绣花针一样顶破丰厚的腐殖土, 要以它的妙手,给大地绣出生机时,背阴山坡往往还有残雪呢。这样的残雪,还妄想着做冬 的巢穴。然而随着冰河乍裂,达子香花开了,背阴山坡也绿意盈盈了,残雪也就没脸再赖着 了。山前山后,山左山右,是透着清香的树、烂漫的山花和飞起飞落的鸟儿。那蜿蜒在林间 的一道道春水,被暖风吹拂得起了鱼苗似的波痕。投在水面的阳光,便也跟着起了波痕,好 像阳光在水面打起蝴蝶结了。

我爱这迟来的春天。因为这样的春天不是依节气而来的,它是靠着自身顽强的拼争,逐 渐摆脱冰雪的桎梏,曲曲折折地接近温暖,苦熬出来的。也就是说,极北的春天,是一点一 点化开的。它从三月化到四月甚至五月,沉着果敢,心无旁骛,直到把冰与雪安葬到泥土深 处,然后让它们的精魂,又化作自己根芽萌发的雨露。

春天在一点一点化开的过程中,一天天地羽翼丰满起来了。待它可以展翅高飞的时候, 解冻后的大地,又怎能不做了春天的天空呢!

春之怀谷

张晓风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浑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的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絮,每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廓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在溪畔在江畔浣纱的素手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第二篇:《抒情散文》

课 题:抒情散文

※学习目标

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重点掌握相关解题技巧。

※ 课前预习 三色荞麦

耿翔

(1)不因是泥土的守望者,才热爱每一种庄稼。面对大地上的

万物,我一向以为,真正的智者应是那些具体而抽象的粮食。它们

全部来自土里,它们简朴单一的形象,会让我心情突然复杂地想些

什么。

(2)进入陕北后,这种感觉更是无遮无拦了。那时,我几乎是

不知疲倦地把目光放出去,在这片千沟万壑罗织出的大莽原,一心

一意地搜寻着:究竟在哪一种作物身上,负有这决土地的真魂呢?

(3)有一次,在一座浑圆的土峁上,看羊群在坡地里吃草。我

的初衷,是想让这群似乎不计年月,只知缓缓移动的活体,来稳定

一下十分浮躁的内心。等我无意识地回过头,却有一片雪白的荞麦

花,在我经不住骚动的身后,很热烈地开放着。

(4)这突如其来的画面呵。我想,这是陕北对我的一种神示。

我也就决意从荞麦的身上,剥认这个活得艰难而欢畅、贫穷且富有

的地方。那一瞬,要不是农家子弟天生对庄稼的爱心,我的不安分

的手脚,早将我拖进荞麦地里了,说不定会用不地道的腰鼓舞步,

腾起一天的粉尘呢。也就在这时,我才把它当成这片天地中的一种

灵物。

(5)让我一眼看中的,正是荞麦的色彩,并自认为它是陕北的

圣物,应该在万民之中,万物之上。想想,它一钻出地皮,就是一

坡的嫩绿。对于沉积很深的黄土来说,这点绿太单薄了,几乎敌不

住黄河上几个浪花的冲刷。于是,它在寸把高的时候,就挣出一坡{节气散文}.

白色的小花,就让你明白,黄土可以淹没它的绿,但这最单一的白,

却是怎么也埋不住的。陕北的亮色,或许就在荞麦开花的月份里。

(6)我第一次看见荞麦花,是在一个沾带着露水的早晨。一坡

连一坡的白,一沟接一沟的白,这是北方的雪也落不出的情节呀。

听见花间嘤嘤的蜂声,真不知该怎么颂扬了。

(7)对于荞麦,我一直叫它黑麦。在我的诗中,能找到好些关

于它的诗句。我也一直把它结出的黑色的颗粒,当作纯情的眼睛去

描摹。这是荞麦捐献给黄土的第二种色彩呵。

(8)每每临近成熟的季节,都想从它的枝叶间,找到熟悉或不

熟悉的眼睛。有时暗想,这一片荞麦,就是这个村子里的人睁得很个性化再处理: ⑪教学流程 ⑫变式拓展 ⑬归纳总结

生动的眼睛。老实说,不是我分不清,而是记不住他们一律土黄的

肤色和衣着。想起陕北人。我的印象就是一片黄土。唯有他们的眼

睛,才像这些熟透的荞麦,闪动在走不完的山坡上,并让人觉出日

子在这里,还很坚硬地活着。

(9)雨中的荞麦,更是感人。因为这时在陕北,几乎所有的草

木,都失去了往日的风范,面对灰黄的侵袭,它们不抗不争。唯有

荞麦,又从头到脚,挣出一身的红色。其实,过不了多久,在经受

一场刈割和碾打的痛苦后,也要离开土地,被堆在一个破败的角落

里,成为旧年的风景。荞麦不管这些,荞麦要以一种铁红之色,为

被秋雨浸淫得太冷清的大地,裹缠上一圈温暖的腰带。

(10)面对雨中的荞麦,我的眼前幻化出一坡击打腰鼓者。白色

的头巾和褂子,黑色的布鞋和裤子,红色的腰鼓和腰带,这是他们

一身的色彩呵,这也是荞麦的色彩,也是这块被黄土和黄风,吹刮

得十分苍老之地的几种最生动的色彩。

(11)荞麦呵,你是我与陕北对话的唯一的选择。面对一次次人

心与地心的交合,面对一场艰难的灵肉之旅,谁能阻挡我摒弃众多

的俗物,接受你花雨般的淘洗?此刻,站在被五谷覆盖着的山坡上,

我渴望倒进荞麦初熟的怀里!

(12)荞麦,当我从情感的档案里,拣出这些方正的汉字时,我

知道,你黑色的眼睛,就落在我捏笔的手指上。

1. 第(2)段中的“这种感觉”指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4

分)

答:

2. 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

意。(6分)

(1)让人觉出日子在这里,还很坚硬地活着。

答:

(2)我知道,你黑色的眼睛,就落在我捏笔的手指上。

答:

3. 文章第(4)段说作者因为爱惜庄稼而控制住自己没有跳进荞麦

地,第(11)段却说渴望“倒进荞麦初熟的怀里”,这样写是否矛

盾?为什么?(6分)

答:

※ 课堂达标:

扁担颤悠悠

①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溪涧的翠竹,

就其外形特征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直溜溜的一根,

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的装扮与修饰,如同那个最简单的“一”

字。 .

②然而,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并不是世上所有的材料都

可以制作成扁担的,坚韧、轻巧、弹力强,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扁

担身上的每一条木纹,每一个劲节,不光要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

更离不开烈火的烘烤,热扑扑汗水的浇淬,方能屹立于天地之间,

去承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也正因为如此,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

个崇尚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

的标高。

③在“伐木丁丁”的古老歌谣里,在唷唷嗬嗬震天撼地的号子声

中,扁担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头挑着汗水淋漓的喘息和呻吟,

一头挂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尽管小扁担不过三尺三,却历经了千万

年的时光,一步一移地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劈开了千帆竞发的古

运河,筑高了一片片巍峨瑰丽的皇宫庙宇,挑落了数不清的日月星

辰,挑矮了望不断的盘山险道。

④质朴的扁担也曾经挑过陶渊明的秋菊、素月和豆苗,挑过这位

归隐诗人的田园风光和陶然自乐的心境。凝结在扁担上那种清贫自

守的贞操,熔融成世世代代文人的傲骨和向往、。

⑤而朱德的扁担却深含着另一种意义,“铁肩担道义”。总司令

的扁担挑出了伟人的精神与风范。他的扁担上闪烁的是对革命忠贞

不渝的品格,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信念。尽管在那荒唐年代,

有人曾偷梁换柱,企图刮掉那根扁担上的名字,但铸入人心铸入岁

月的名字是刮不掉的,这正像铸就的历史永远无法抹掉一样。“朱

德的扁担”,其独特的风姿,竖立在红色井冈山,增添了中国革命

史的厚度和力度,成为一座不可逾越的丰碑。

⑥其实,使用扁担最多的当然是农民。那些面向黄土背朝蓝天的

农民,他们上无片瓦下无寸土身无分文,之所以能够世世代代自立

于荒原,就因为手中有一根挺直刚毅的扁担。有了扁担就有了主心

骨;他们就敢于上天揽月下海擒龙,身背扁担闯荡天下,让稻麦的

清香和鸡犬的欢声驱散饥谨。常常,扁担还是农民自卫和反抗恶势

力的武器。你看,当杨白劳高高举起愤怒的扁担,呼啸着向逼债的

黄世仁头上砍去,那不可一世的恶魔不也抱头鼠窜了吗?

⑦当我挑着沉甸甸的禾苗稻谷,挑着臭气熏天的粪便土灰,跟随

在母亲身后,沿弯弯山道,走向那一层层陡峭的梯田,那一闪一闪

的扁担常常利刃般勒进我稚嫩的肩膀,累得我气喘如牛,腿脚像灌

了铅似的迈不开步。那一刻,我是多么地恨扁担啊!一气之下,竟把

它扔得远远的。母亲发觉后,总是默默把扁担拣回来,用她那被汗

水打湿的衣袖小心翼翼拭去扁担上的泥土、草屑,一边抚摸着我血

肉模糊的肩膀,一边含着眼泪说:孩子,别怪扁担,山里人的命就

是靠它压大压硬的呀! ’

⑧望着母亲的眼神,我羞愧了,后悔了。母亲的扁担不单挑过一

家人的生活,在那兵荒马乱的年头还挑着我们兄弟姐妹,冒着纷飞

的炮火死里逃生。母亲是那样珍爱自己的扁担,从不轻易丢掷,甚

至不肯当歇息的坐垫,每天用完之后总是擦拭得一尘不染,高高挂

在墙壁上„„

⑨如今,扁担在一天天离我们远去,许多人已渐渐从扁担的重压

下解脱出来。而人的意志和精神也似乎随之淡化、软化。在追名逐

利的滚滚潮流中,投机钻营,豪取巧夺,正泛滥成一种时尚。也许,{节气散文}.

这时候更需要我们常常怀想扁担,甚至常常抚摸肩上那消退的老茧,

保持人格的清醒。

5. 结合①②小节,说说“正因为这样,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个崇尚

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的标高”

这样说的理由。

答:

6. 结合③~⑧小节,用自己的话概括扁担“成为‘国粹”“‘成为{节气散文}.

‘人生恒久的标高’”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7. “尽管小扁担不过三尺三,却历经了千万年的时光,一步一移地{节气散文}.

挑走了挡道的王屋山,劈开了千帆竞发的古运河,筑高了一片片巍

峨瑰丽的皇宫庙宇,挑落了数不清的日月星辰,挑矮了望不断的盘

※ 课后作业

归于泥土

耿 立

①泥土是乡村的娘家,乡村是泥土做的。泥土给了乡村生命、灵魂

和呼吸。

②好长时间没回家乡了,麦收时看到父母,回到城里,胳膊、肩肘、

脚踝都有红红的隆起的斑点,一如乡村泥土堆起的岗子。也许这就

是警示,把故乡记在皮肤上,这是泥土给的。即使皮肤过敏也是乡

村的徽章,让我对故乡充满眷顾。你离家久了,对故乡生分了,故

乡就成了一种疼痛。正如我们的身体,某个部位不疼不痒,我们就

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哪个部位不适,哪个部位就有了问题。故乡给

你皮肤的红点和瘙痒亦是如此,疼痛使你知觉故乡的存在。故乡以

另一种方式呼唤你。

③农民和庄稼都是从泥土里生出来的,庄稼是泥土给农民的礼物,

农民是泥土给庄稼的礼物,他们是默契的厮守者。有时一茬庄稼熟

了,与泥土厮守的人也熟了;有时庄稼不熟,与泥土厮守的人也会

熟。几千年几万年了,有谁知道有多少茬庄稼熟透了?又有谁知道

有多少人熟透了?应该说泥土是沉默的,总不会絮絮叨叨说三道四,

熟了就熟了,没有那么多文人的牵扯。

④惊蛰了,那么一个响雷陡然在泥土上喊话,泥土经不住这样大的

诱惑,于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