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时间:2021-10-10 15:12:14 四年级作文

第一篇、《拿来主义》写作手法的分析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拿来主义》写作手法的分析

《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之后,文章题目为“拿来主义”,但是在开头,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反而先言“闭关主义”,接着大谈“送去主义”,最后才提出了“拿来主义”。这种先破后立,破中有立的写作手法,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并且,前文对闭关主义与送去主义的批判讽刺,与下文的对拿来主义的赞美形成了鲜明三对比。拿与送自古以来就是两个对立面,作者对于拿来与送去的对比,使人更容易理解明白,更易理解其中的讽刺意味。

鲁迅先生的讽刺从来都是犀利的,在这篇文章中,除了讽刺的写作手法之外,还有其他的写作手法。在文章的倒数第二和倒数第三段中,大量的比喻的运用,例如,把大宅子比喻为文化遗产,把“鱼翅”比喻为文化遗产中的精华;把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这些比喻无比的生动,但在这生动的比喻之中,也有一些讽刺意味在其中。试想,鸦片在中国的危害,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走上了半殖民化半封建的道路,从此中国变成了东方弱国,被西方列强欺负,鸦片在中国是被大家唾弃的,是垃圾。但是,我们也知道,鸦片也是可以入药的,其药用价值也是不容小觑的。由此看来,以鸦片来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不仅生动形象,其中的讽刺意味也更浓。

然而我们也明白,讽刺之中往往带着些许的幽默,当然,鲁迅先生的幽默感在这篇文章中也有体现。比如文章第一段所说的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前往欧洲“发扬国光”。这四个字之中的意

味不仅仅是讽刺吧!我想在鲁迅先生眼中,他们的这一做法,不仅没有“发扬国光”,反而使国光变黑、变暗。在西方大力发展科技与新的文化的时候,这个“伟大”的中国还在画画,在向西方宣传中国拿古老的字画,无疑使西方更加看不起中国。另外,这篇文章中的反语的御用也十分出众,第一段最后一句“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反语的使用,极大讽刺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所作所为。之后在文中“摩登”一词的运用,不仅使讽刺的级别上升,同时也是文章的幽默意味加深了。这个词语,明显是当时的英文直接音译过来的,写在文章之中,在幽默之中也透漏这一种时尚。在那个复杂的年代,在那个动乱的年代,中西文化交错相连,在西方语言流行于中国这件事的背后,是不是也在告诉我们,西方文化也在对中国进行着侵略?鲁迅先生他作为新文化的代表之一,他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可是并没有提倡使用西方的英语,在这样一个简单的音译词背后是不是还代表着更多的东西呢?

第二篇、作好文常用手法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作好文常用手法

语文写作公式全攻略

作好文常用手法

前四讲框架:

作文考什么?顺序如何

审题、核心公式

第五讲+第六讲:美化

一、排比

①同一事物不同层面——命题作文:关键词

童心无价。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拥有天真纯洁、无私无邪的品格;拥有了童心,你便会忘记生活中的琐屑愁事,快乐的面对人生;拥有了童心,你便会懂得如何面对生活,享受生活。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记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的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②不同事物不同情感——材料话题:围绕主旨、关键词

面对着苍茫的群山,面对着无际的原野,面对着清澈的小溪,面对着芳郁的野花,面对着浅浅的草叶,我沉默,我惊叹,我欣喜,我欢乐,我无言。

有人爱雾,爱它的朦胧,爱它的缥缈;有人爱霜,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淡雅;也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更有人爱雪,爱它的纯洁,爱它的素雅。

③拆分成语、分层叙述——有文采

人生好似调味盘,酸得是惆怅,苦的是锻炼,辣的是过程,甜的是成功。

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二、比喻

挖掘比喻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出发

14年天津:我心灵的甘露(写人记事)

14年沈阳:1、心泉叮咚(写人记事)

小而言之,可作为修辞手法运用,以句为单位出现;

大而言之,可作为论证方法使用,以段或篇为单位出现。

《理想与实干》:

理想是前进的航标,实干是扬帆的航船;没有航标,即使扬帆,航船也会触礁沉没;有了航标,没有航船,也达不到目的。

《尝试》:

尝试是什么?尝试是乌云蔽日时能上云霄的那种最勇敢的鸟;尝试是大浪迭起的海面上勇往直前的一叶扁舟。对于勇敢者,尝试是一条崭新的生活之路;对于懦弱者,那迫不得已的尝试是一堵高筑的墙。

二、比喻——比喻和排比连用。

比喻→找出特点

排比→成段、句式整齐、音韵协调

《成长的心曲》:

如梦如烟的往事,洋溢着芬芳。童年是一首馨香的乐曲,伴我快快乐乐地生活;少年是一首清纯的乐曲,随我无忧无虑地成长;青春是一首蓬勃的乐曲,送我自由自在地飞翔。

三、对偶(押韵)

常与排比连用

⑴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有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响起,彼岸的风铃》)

⑵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

⑶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萧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选一个多雨的夜,独啜清茶,静听天籁……(《静听天籁》)

四、巧用题记

如果在议论性散文和记叙性散文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而又意蕴丰厚的题记:

①文采、哲理。

②扣题、话题转为关键词,精准。

③注意题记的格式。

作用①:文采、哲理。

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

庸者,相信别人,怀疑自己;愚者,相信自己,排斥别人;智者,相信自己,也相信别人。——题记

作用②:把话题转化为关键词

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其实,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片戈壁滩,而我们一生的事业就是让那里开满鲜花。——题记

如果在议论性散文和记叙性散文的开头,精心设计一个短小精炼而又意蕴丰厚的题记:

①文采、哲理。

②扣题、话题转为关键词,精准。

③注意题记的格式。

④不要白话、要排比、引用、化用等结合。

五、引用古诗文和名人事迹(另有公式)

→中考中经常运用

好处:有文采、最能够体现考生能力

寂寞的意韵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

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

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

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

→中考中经常运用

好处:有文采、最能够体现考生能力

一、排比:同一事物、不同事物、拆分成语

二、比喻

三、对偶(押韵)

四、巧用题记:哲理、文采、扣题

五、引用古诗文和名人事迹(另有公式)

第三篇、[写作技巧]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写作技巧]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作文天地

10-07 1650 :

读后感的基本写作方法

一、读后感的概念

读后感的概念有两重含义:一是真实的、不受任何约束的读后感,二是一种作文的体裁,考试时要接受各种条件的约束。下面这篇读后感,就接近于第一种读后感。写这种读后感,主要是给自己看的,一定要真实,有什么感想(当然感想应当有意义,值得一写)就写什么感想,与心得笔记不同,它要展开来写,尽量像一篇文章,尽量写得生动、实在、深刻。一般应当写清楚读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联想到了什么,对自己有什么作用等。它不追求文体、格式框框,写起来也可长可短。

二、读后感的写法

写读后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要读出所读书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开来写的基础、中心和出发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在上一讲里说过了,这里就不多讲了。其次,写读后感,有它一定的规矩,有的书上把它归纳为“引、议、联、结”,四个字,想公式一样。对于这些规矩我们不可以不学,考试时只要内容有创意,套用这种公式未尝不可;但我们也不要受其所限,写成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也可尝试在结构上有自己的创意,有自己的个性。但不管怎样,读后感也离不开“读”——对原文的引述、概括、评价等等,离不开“感”——自己的感想。只要把这两个字表达好了,就是好的读后感。

三、写读后感的基本技巧

在读过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后,把获得的感受、体会以及受到的教育、启迪等写下来,写成的文章就叫“读后感”。

读后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如所读书、文的篇名、、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 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这个观点句表述的,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观点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灵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学写作的同学,最好采用开门见山的方法,把观点写在篇首。

(3)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这部分就是议论文的本论部分,是对基本观点(即中心论点)的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使论点更加突出、更有说服力。这个过程应注意的是,所摆事实、所讲道理都必须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

(4)围绕基本观点联系实际。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这"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联系实际时也应当注意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以上四点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但是这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四、写读后感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是要重视“读”

在“读”与“感”的关系中,“读”是“感”的前提、基础;“感”是“读”的延伸或者说结果。必须先“读”而后“感”,不“读”则无“感”。因此,要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要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二是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认识到掌握真才实学的重要性;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有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不能搞华而不实,否则会给混水摸鱼的人留下空子可钻;再要从管理体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进一步认识到齐宣王的“大锅饭”缺少必要的考评机制,为南郭先生一类的人提供了饱食终日混日子的客观条件,从而联想到改革开放以来,打破"铁饭碗",废除大锅饭的必要性。 一篇读后感,不能写出诸多的感想或体会,这就要加以选择。作为初学者,就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又觉得有话可说的一点来写。要注意把握分析问题

的角度,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众多的头绪中选择最恰当的感受点,作为全文议论的中心。

第四篇、优秀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优秀文章开头的写作方法

文章开头的方法很多,在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和平时训练中,涌现了许多绝妙的开头,现略加归纳,以供大家备考时参考。

一、比喻式

??? (一)直接博喻式:喻势如破竹

??? 用比喻是学生作文的常用之法,但有人却不懂博喻这种排比式的句式的特殊表达效果。它可以产生势如破竹、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能够给人一种应接不暇的感觉,让人在博喻中深味主题的意蕴,感受作者语言的文采和气势。有时还要在每个比喻的后面做进一步的解释说明,那就又可使语言更加丰富。

??? 例、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行文过程中构建博喻,可以形成破竹之气势,让读者在博喻的句式中去细细品味。本段作者深悟了这一方法:将“诚信”比作“春天第一缕阳光”、“夏天的一块西瓜”、“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和“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以四季中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为喻,视点独特。但作者并没有只是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博喻的层面上,而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又添加了一句一般学生看似容易但做起难的而表达效果又特别好的话。如“敞开胸怀去接受”,就把作者对如春天阳光的诚信的喜爱之情写了出来。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 例、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零是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是热乎乎的鸡蛋,是一朵盛开的向日葵,是一颗圆形的巧克力,是妈妈炸的香喷喷的甜圈,也或许仅仅是一个圆圈„„(2000年高考作文《零的断想》)

??? 作者将“零”比喻成“太阳”、“鸡蛋”、“向日葵”、“巧克力”、“甜圈”和“圆圈”,形象而生动地把“零”在“刚刚启蒙的孩童眼里”的形象写了出来,显得非常逼真而有亲和力。这也是借助了比喻的效果的,试想如果没有这些独特的比喻,其艺术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 (二)比喻+感悟式:喻意弥深

??? 我们很多同学是能够运用比喻,但更多的是将比喻写完后就没有再去关照它了。其实能写一个或几个比喻还只是真正意义上的运用比喻表情达意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在每个比喻后还要进行一番“感悟”,或者说是将这个比喻的具体内含挖掘出来,或是通过这个比喻能够感悟出更深的人生哲理来。

??? 例、真诚是头顶上闪烁的星星。也许你不能因此而否定她的存在。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2001年高考作文《保留真诚》)

??? 这是第一种形式:只有一个比喻,然后再感悟。先将“真诚”比喻成“闪烁的星星”,这一比喻已经是够新颖的了。作者的高明之处正是因为有了后面的感悟非常深刻:头顶上的星星离我们较远,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它的存在,意即我们不能没有“真诚”,否则“没有了真诚的人生,就如同没有了星星的夜晚一样乏味”,又回到这个比喻上来,从而使语言前后照应,具有一种美感,读来是一种享受。

??? 例、诚信是石,敲出星星之火;诚信是火,照亮夜行之路;诚信是路,引你走向黎明。(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走向成功的钥匙》)

??? 这是第二种表现形式:由比喻构成博喻,再加上感受悟。将“诚信”比喻成“石”、“火”和“路”,就已经显示出作者驾驭语言的能力了。更让人佩服的是在每一个比喻后面作者还用了一个分句再作感悟,分别表明了“石”、“火”和“路”的深刻的含义,从而含蓄地说明了“诚信”的重要,呼唤不要抛弃“诚信”,因为它是走向成功的钥匙。

??? (三)设问+比喻式:一问一答中显真情

??? 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再用一个或一组比喻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这是使用

比喻的一种常见方式。特别是当用一组比喻来构成排比或说成构成一个博喻时,并让每一个比喻句分别独立成段时,其气势,其形式,其效果,在一问一答中,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 例、诚信是什么?活泼好动的孩子说诚信是两根纤小的手指,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风华正茂的小伙子说诚信是一张精致的信用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耄耋之年的老人说诚信是一本厚厚的日记,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

??? 作者先提出“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然后从小孩、小伙子和老人这三个不同年龄特征、不同人生阅历的人的回答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什么是“诚信”。小孩把“诚信”比喻成“两根纤纤的手指”,并认为“诚信”就是“拉过钩儿就永不反悔”;小伙子把“诚信”比喻成“一张精美的信用卡”,并认为“诚信”是“不能透支的诺言”;老人则把“诚信”比喻成“一本厚厚的日记”,认为“诚信”是“一张不容背叛的人生契约”。到此“诚信是什么”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且显得令人信服,感人至深。

??? 例、诚信是什么?诚信是荒原上流淌的一汪清泉;诚信是寒冬腊月交替寒傲放的一枝腊梅;诚信是夜晚行路时前方如豆的不灭之灯;诚信是在浮浮沉沉漂泊不定的人海中导航的一座灯塔„„(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是什么》本文作者(与上文不是同一篇作文)也是先提出了“诚信是什么”的问题,然后用了一个排比句来回答,而且每一个分句都是一个比喻句。作者将“诚信”比喻成“清泉”、“腊梅”、“不灭之灯”、“灯塔”,比喻新颖独特,有创意了,但作者并不仅仅局限在此,还在每一个喻体前面加上了一串很富有特色的定语,又为这个比喻增色不少。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让人在不经意中认清了“诚信”的本质,产生了一泻千里的气势,读来是一种享受,从而使得文采斐然,诗意昂然。

二.引名句,起点高远。

??? (1)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的确好问,也很会问。他这一问可谓一问问千古。多少年来,有多少人在这个问题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价后作出了人生最终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却如每个人的脸一样,各不相同。

??? 西施说:“爱情是工具。„„”(《问世间情为何物》)

??? (2)美学大师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今天,受这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学者启发,我想说:“答案是普遍存在的,对于我们的脑袋,不是缺少思考,而是缺少角度。”许多时候,我们都迷惑于问题的不解或徘徊于多解的选择路口,怎样走便成了心中的疑团,往往举棋不定,左右乱倾,这时,就有换个角度考虑的必要,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成功的机会。(《旋转这只万花筒》)

??? (3)古人云:“仁者乐山,知者乐水。”乐山之挺拔峻秀,乐水之轻盈灵动。无怪乎一条青溪会引来诸如李白杜甫的驻足凝视,会令众多得志或不得志的文人骚客甘愿在此了却一生,不原再“误入尘网中”。(《水的联想。1》)

??? (4)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孟子曰:“若所行似善而非善,毋宁不为;若所行似恶而非恶,毋宁为之。”匆匆的人生路途,匆匆的行路脚步,匆匆的心灵选择。在这来去匆匆之间,又应点燃一盏怎样的心灯?(《心星点灯》)

三.借书信,平中见奇。

??? (1)尊敬的孔子老爷爷:

??? 你好!我是你的一个普通子孙,相隔数千年后斗胆写信打扰你,不仅为了向你致上崇敬的问候,而且怀着几个难解的问题急待你的指教。(《给孔子的一封信》)

??? (2)可恶的标准答案:

??? 看到你,我实在是义愤填膺。所以,在愤怒火焰的驱使下,我写了这封信来声讨你。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可是你却偏偏要戴上“标准”这顶帽子。要知道,就因为“标准”二字,发生了无数的悲剧。以下是你的三大罪状:(《给“标准答案”的一封信》)

??? (3) 屈公:

??? 悠悠数千载,安然无恙乎?

??? 每每拜读大作,或伫立案头,或观龙舟竞渡,粽投鱼腹,不胜感慨系之。思量再三,不禁为您的结局或曰“下场”抱憾。以您的文韬武略,后世百代能有几人与您匹敌,何苦为了区区一个楚王,轻掷千钧之身呢? (《谏屈原书》)

??? (4)臣征言:

??? 臣昨日读《韩非》见一事:宋有富人,雨大而坏屋舍,其子与邻翁俱言曰:“室坏而不修则贼至也。”果之如此,富人嘉其子之惠而疑邻翁者,何也?子与之亲而邻与之远也。(《陈情表》)

四. 作排比,造势磅礴。

??? (1)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迎向光明;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 雄鹰穿过风暴的阻遏,飞向云霄;

??? 骏马突破级绳的束缚,奔驰原野;

???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摆脱束缚》)

??? (2)蜜蜂羡慕雄鹰能够搏击蓝天自由翱翔,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能传播花粉使大自然五彩缤纷,果实累累;沙砾羡慕碧玉青翠欲滴价值可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终能成就平坦大道和万丈高楼;丑小鸭羡慕白天鹅洁白无暇万般美丽,却不知道自己正焕发出独特的风采。(《是金子,总会闪光》)

??? (3)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

??? 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

??? 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

??? 美美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

??? 茫茫人海,我要选择哪一种最符合我性情的人生?(《心灵归属何方》)

??? (4)种子冲破岩层的禁锢影响;迎向光明;

??? 雄鹰风暴的阴遏影响,飞向云霄;

??? 骏马突破缰绳的束缚影响,奔驰原野;

??? 海燕则冲向更猛烈的暴风雨。《自由》

??? (5)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 (《拥有答案的幸福》)

五.趣拟人,别开生面。

??? (1)“砰!”随着一声锤子的敲打声,问号先生清了清嗓子说,“时空讨论会现在正式开始,今天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才是美’,请各位来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学者们积极发言。”(《什么才是美》)

??? (2)你这跳跃的精灵,欢快地奔跑着,从远方缓缓地流过来,带着无尽的故事,流入我的脑海,哦,水啊,我看到了,看到了你曾经的过去。(《水的联想》2)

??? (3)春风来了,蒲公英妈妈便放开了孩子的手,让它们随着风儿去寻找自己的生存之地。 ??? 这么一粒种子,离开了母亲之后,毅然地去选择适于自己生长的土地。它随着风儿来到了一个花圃,“这里争芳斗艳的太多,我不喜欢。”它逃似的走开了。(《一粒种子》)

六.巧设问,发人深思。

??? (1)是什么,来得悄无声息,走得不留痕迹,却激起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

??? 是什么,走得不留痕迹,来得悄无声息,可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

??? 是什么,轻轻地来了,又悄悄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

??? 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想?:

??? 哲人对着蓝天微笑:“是时间。”

??? 孩童握着风筝拍手:“是风。”

??? 流浪者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个梦。”(《拥有答案的幸福》)

??? (2)有这样一道选择题:父母离异,你选爸爸还是选妈妈?

???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妻儿同时落水,你选妻子还是选孩子?

???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路人被抢,你选见义勇为还是选安份守己?

??? „„

??? 人生或许可以比为一份试卷,它有大量的选择题,但不可不选并且还不以分数计算。有时,A或B你都不想放弃,但它无疑是一道单选题,它告诉你:你必须学会放弃。(《学会放弃》)

七.用对偶,严谨整齐。

??? (1)鸟在飞,云在走,天地自悠悠;

??? 风在吹,人在走,彼岸响风铃。

??? 有一种美丽,叫目不胜收,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幸福叫有你相伴,共击长空,尽显风采。 (《响起,彼岸的风铃》)

??? (2)活着真叫累,有人这么感慨。

??? 活着真叫苦,有人这么喟叹。

??? 活着真的轻松快乐,我却喜欢这样对生活箢结。是我的累颜比别人少吗?不是,因为我的胸襟之中盈盈地充满了四个字:清点生活。(《清点生活》)

??? (3)时光的呼吸,吹出历史悠远的萧声;轻风的手指,拨响扣人心弦的音响。 ??? 冥冥中,一种清新而温暖的气息,透过烟锁重楼的朦胧,羽化为感动者清澈的泪。 ??? 选一个多雨的夜,独啜清茶,静听天籁„„(《静听天籁》)

八.用呼告,亲切动人。

??? (1)一个千年的回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道出了你柔而不弱的品质。

??? 一个沉痛的叹息:“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绘出了你高雅的性情。(《水的联想》3)

??? (2)已经不记得上一次好好地看您是什么时候了,父亲。

??? 我只记得那时的您,头发乌黑,皮肤泛着古铜的光。青年时期的下乡生活,让您有了健康的体魄,也让您在这纷繁的社会中变得寡言少语。(《隔着代沟,我望见了您》)

??? (3)依稀想来,已有几年未踏上这一条洒满月光的小路了。小路是父亲亲手用鹅卵石铺成,在月下泛着朦胧柔和的光。路的那头,连着那河边的小屋,连着我的父亲。父亲呵,你是否依然执着地坐在岸边,哀怨地吹着笛子,等着儿子的归来?(《路是月的痕》)

九.合用修辞,美不胜收。

??? (1)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征程,那么路旁的荆棘乱石只是它的点缀,繁花似锦的山谷才是它的栖息地;如果说成功是一个四季轮回,那么酷夏的炙烤只是它的外表,累累硕果的秋季才是它的意境。潜力无言,它又该牵扯出一轮怎样灿烂的朝阳?(《潜力无言》)

??? (2)哥,黝黑的皮肤,粗壮的胳膊像一头健壮的牛;哥,粗声粗气,蓬乱的头发,像一匹任劳任怨的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只拉磨的驴。都说哥是捡来的,因为哥像一个只要有饭吃就像牲畜一样拼命干活的家中唯一的劳力。

第五篇、专业论文写作题与答案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一、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单选题(题数:50,共 50 分) 1

以下属于写作的特征的是?

0 分

 A、

价值功能预设

 B、

遵循语言规律

 C、

使用修辞和表达技巧

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C

2

以下哪项不属于按照学科对学术论文的划分? 0 分

 A、

自然科学论文

 B、

社会科学论文

 C、

艺术学科论文

 D、

人文学科论文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B

3

以下不属于论文选题范围的集中体现方面的是? 0 分

历史 A、

理论 B、

作品 C、

 D、

实践批评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D

4

知识产权保护的水平反映了一个国家什么发展水平 1.0 分

科技 A、

社会 B、

文化 C、

都是 D、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5

安格尔的《泉》是什么主义的代表

1.0 分

浪漫主义 A、

修正主义 B、

古典主义 C、

现代主义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6

什么时候我国第一次授予文学博士学位

1.0 分

1980.0 A、

1981.0 B、

1982.0 C、

 D、

1983.0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D

7

以下关于《糖史》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 A、

《糖史》的作者是季羡林。

 B、

《糖史》重视史料的搜集。

 C、

《糖史》重点在于讲述冶糖工艺的流程。  D、

《糖史》的材料显明了作者的论据和观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8

西方历史上最早的美术史专著是? 1.0 分

 A、

《古代美术史》

 B、

《艺术的故事》

 C、

《意大利艺苑名人传》

 D、

《艺术社会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9

以下属于亚写作的是?

0 分

诗歌创作 A、

公文写作 B、

编辑写作 C、

 D、

小说写作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B

10

以下不属于知识产权的是?

1.0 分

著作权 A、

财产权 B、

专利权 C、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商标权 D、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 :B

11

当代民间美术有几种形态

0 分

1.0 A、

2.0 B、

3.0 C、

4.0 D、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A

12

关于析出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 分

 A、

对析出文献的注释是论文规范的一部分。  B、

析出文献指的是汇编中的找出的文献。  C、

析出文献一般是可以独立参阅引用的。  D、

析出文献的作者就是文集的编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 :B

13

西方涉及隐私的层面要怎么做

0 分

规范严肃 A、

轻松 B、

幽默 C、

讳忌莫深 D、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 :D

14

以下对八卦符号的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

 A、

八卦符号起源于战国阴阳家。

 B、

八卦符号不具有象征的含义。

 C、

八卦符号是中国早期文明中比较成功的平面设计。  D、

八卦符号完全是一种迷信思想的反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 :C

15

以下关于写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1.0 分

 A、

写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 B、

写作具有目的性和综合性。

 C、

写作需要借助语言文字符号。

 D、

第六篇、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高考作文十个重要方法

第一部分:立意篇

一、小题大作

2012: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2011:阳光路上

2010:留住那份纯真

2009:让自己奔跑起来

第一种方法: 透视法

拿一个题目来举例,如果题目很浅是A层面,大多数同学就会进一步挖掘

B层面,往往很多同学到此为止,于是在老师定档上直接归到了二类

要想有新的立意,我们必须再深挖到 C层面,为什么这样、生活中如何去这样。

例:

《踮起脚尖》→A层即是行为上的踮脚→B层通过行为引出了,生活中要付出努力(口号)于是会有人大幅度地来论证我们要去拼搏,踮起脚尖对我们很重要→而C层是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和怎么去踮起脚尖。 说到这,我想下文已经给了你很好地解释。

《踮起脚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个子矮,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到前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努力地踮起脚尖,啊,看到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墙上,或者树上,挂着你想要的东西,伸出手去够的时候,怎么也够不着,于是,你努力地踮起脚尖,啊,够着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雨天积水,走在路上,为了不打湿自己的鞋子,踮起脚尖,就顺利通过了„„ 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得以轻松地完成;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得以顺利地到达;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获得的胜利,得以完美地拥有„„(对上文的总结,并开始与自己的论点建立联系)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态度,不泄气、不灰心、不放弃、不抛弃,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化解困境。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方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超越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个运动健儿经过十分的努力,眼看就要到达胜利的终点,但是非常不幸地摔倒了,他绝望地对教练说:我不行了!

教练说:不!就是站不起来,爬也要爬到终点!于是,运动员强忍身体的疼痛,再度站起来,率先冲过了终点。 一个孩子经过十分的努力,最终也没有做到他想要做到的事情,他哭着对父母说:他用尽了办法,但是没法完成这件事情。他的父亲对他说:不,孩子,你还有一个方法没有用:向你的父母求助。

爬到终点,正是踮起脚尖的人生态度;向人求助,正是踮起脚尖的处事方法。当胜利触手可及的时候,往往那千钧一发的距离,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这个时候,需要你踮起脚尖。

人生没有绝境,只看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能否踮起脚尖。

现在我们从文章中跳出来,认真地思考一下,我们都知道这样去立意好,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到呢?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之内做到效率高,大脑不断思考,同时能够保证思维连贯?

答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地追问自己,去逼迫自己思考。或者幻想自己的老师在和你对话! 那么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去问自己问题,或者脑海里的老师会问你什么呢? 记住四个字:类因法果 1.类: 类别。 认识事物的本质应该如何。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曾经告诉过我们,把事物分类,把类别逐渐地缩小,就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A. 分类,分小,分细。

例:人的本质是什么? 很容易大家会说:动物。没错,人就是一种动物,但我1们要把这个类别收小。

人是什么样的动物? 灵长类动物。

什么样的灵长类动物或者有什么区别? 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

那光高智商和灵长类可不可以? 有社会属性(情感、美德、精神、责任、信仰....),受道德的约束,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对吧?

所以我们可以写出一个观点: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你的观点,如 即使苦难重重,也不忘灵魂中的那一缕坚贞不渝。)

B. 把事物放到一个类别中,即,把奶油冰激凌加到咖啡中,就变成了雪顶咖啡。

例:2011江西卷 《找回童年》

童年是什么? 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所做的是什么,翻墙摘满筐的槐树花、捅马蜂窝、捕蝉,多么美好。然后写现在一去不复反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不好意思哈,您已经进二类了。

童年,如何在立意时有新意。你要想童年指什么?年龄上的?还有吗?

相对于人类的历史,原始社会,我们可以称为人类的童年;

相对于现在发达的科技,我们都换成了智能手机,而当初的“大哥大”也可谓是电话的童年时期;

相对于现在的自己,我已经知道一个钻戒要比当年剔透的水晶苹果要值钱,一个宽敞的小别墅更让我想告别童年时的低矮平房,其实我只是知道,我已经告别了心理上的童年,变得成熟而实际......

找回童年,即是找回童真,找回那一份最初的纯净童心。

我上面写的三个才是你要展开的,要挖掘到的。思维方式很重,当它成为一种惯性,审题和立意就变得顺水推舟了。

2. 因,原因。看到现象,如一幅图,一段材料,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例:有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个人想要挖一口井,可是到头来挖了深浅不一的五个坑之后,留下一句“这下面没水,换个地方再挖!”的豪言便扬长而去。难道真的是地下无水吗?其实,土层的下面,一带清澈的地下水正静静流淌。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有的坑离水面已经近在咫尺,只要再坚持一下,挖井人就能如愿以偿了。 有的人直接想到的立意就是:坚持,恒心,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B层面)

一定要问自己事物的原因。

挖井人为什么没有坚持不懈:

1.没有足够的耐力,对生活的热情,对信念的执着,所以才没有坚持不懈。

2.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力和热情,以及执着,就会去坚持不懈?

很多时候,我们有足够的热情,执着于奋斗,对生活的狂热可以让我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投入。但是当我们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面对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迷惘。于是我们开始怀疑,畏葸不前。其实,面对未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的人成功了,那是因为他多了一份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从“挖井”讲到“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看似两个没有关系的东西,却通过“询问原因”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最终的立意。

3. 法,探索方法。 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放到了“天使”,重笔墨下在了心中的偶像,心中的某某等等。但实际上我们要关注“雕刻”二字,要拓展的是,怎么去雕刻,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去雕

刻。

4. 果,事物的结果。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之前读过作文书里的1篇文章,我挺喜欢它的思维。 10-1=9?如果晚上点了10根蜡烛,被风吹灭了1根,那么第二天早上还剩多少根?10-1=1

4-1=3? 如果一个桌子有4个角,那么我砍掉一个,还剩几个角? 4-1=5

诸如此类,还原得算是差不多吧。全篇写了10个这样的句子,各种情况。那时候觉得很好,但是现在如果按照高考打分的标准来讲,思维和视角很好,但是还是缺乏一些东西。通篇下来,可以补上一句话,“答案如此丰富多彩,所以生活亦是丰富多彩......” 这样,我们就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结果引了出来。

例: 电影《阿凡达》,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入侵。

美国人看到的是美伊战争,是美国在进行政治反思。

中国人可能看到的就是暴力拆迁,社会的丑恶现象。

电影《让子弹飞》,我大致了解了下,但没看过。有的人看到了英雄豪情,有的人看到了革命变迁,有的人也就是看个热闹。

所以,其实答案的丰富多彩,最终要上升到观点的丰富多彩、生活的丰富多彩。

四种方法,类因法果。总之,让自己多想一步。第一个闪电得出的观点最好不要写,放弃表面的东西,深入地去探索一下,发掘出文章的新意。高考作文,考的是思维!

二、大题小作

在这一部分我们要重点说一下“具体化”的问题。高考高分作文的要求就是你不能很抽象,抽得阅卷老师看不懂就不好玩了。

第一 观点具体

举例来讲: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作文题目。综合下来,所有的考场作文大多体现了三种观点。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表述过于单一,很简单,就像文科生论证政治哲学观点,能论出个什么花来)

2.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脚踏实地更重要。(抛开一个,说另一个,毫无新意,平庸)

3.仰望星空是虚幻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否定其中的一个)

这些观点都说得特别多,表述非常简单,分数也就在38-40之间,上上下下。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观点本身要新颖,或者表述上精雕细琢。

例如:仰望星空带来奇思妙想和高远的志向,而脚踏实地带来了通往目标的道路,为一切提供可能。

其实我们把这句话的衣服脱了,也不过就是上述第一个观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这里拿高分的原因就是“观点具体化”。相别别人来讲,作者并没有只是提“重要”二字,没有意义,关健要说是怎么重要、为什么而重要,具体化。就像我经常在开放作文中讲的那样,怎么重要,不仅给我们带来什么,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 视角具体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如何处理想象中大问题和现实中小问题,素材语言可以平实,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写法和观点不平庸。高考作文,考的其实是思维习惯。

如下的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了国家崛起、综合国力提升,但是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坎坷的。所以呼吁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地仰望星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关心社会,而不是空洞的谈人生、谈实践、谈理想。

同学们要切记,您在三四十岁的高考阅卷老师面前,谈人生谈理想想写出花来,很难,所以,新鲜的视角,当然要扣题哈,创意,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观点切入方法: 小角度切入,写出独特的视角

范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打开卷纸,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不由得忙里偷闲地看了下窗外,听到了

鸟儿的欢鸣声,不禁感叹到:能在和平年代坐在安静的教室中答题,而不是每天接受战火的洗礼,真好。然而,我又仿佛听到另外一些声音,这之间有民众的,有媒体的,有专家的,他们都在说:中国已然崛起,足以仰望星空,或是一览众山小。然而我不禁疑惑:我们真的已然崛起了么,不需要再脚踏实地?还是仅仅被外媒用糖衣炮弹攻击着,只是“被崛起”着?

还记得前段时间冬奥会结束,中国代表团摘下五枚金牌,各媒体惊呼:中国再一次证明了她的崛起!她创造了冬季运动史上新的辉煌!我们国人似乎也正是这么认为的。无论冬、夏运动,我们都可以仰望星空,高枕无忧。但他们可曾注意这个细节:当媒体问夺得两金的奥运冠军周洋的获奖感言时,她只说了“感谢父母,这下他们能过得好些了”。

周洋的父母一直以卖彩票为生,远称不上小康,而这可是一个国家队队员的父母啊!再想想我们还有多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多少人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土地上种着粮食,供给我们城里人——而我们正在仰望星空,高喊着中国已然崛起,我们需要脚踏实地!

专家说,在零九年各国经济全面下滑的大环境中,我们仍提前实现了“GDP保八”的目标,这不能说明我们已然崛起?

我想,这绝大部分是外国专家吧?他们的目的是让我们持有更多的美国债券,在世界上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切莫被他们蒙蔽,被他们指引着忘乎所以,只顾仰望星空。

姑且不论“专家”的居心,难道经济的崛起就是中国的崛起?在经济、工业发展上我们有着世界首位的碳排放;第十二位富士康员工跳楼;我们的楼市只是个泡沫„„专家们觉得我们的环境处理、人文关怀也都崛起了么?不,我们远未崛起,我们不能再仰望星空,我们应脚踏实地!

诚然,困乏了百年的东亚雄狮逐渐苏醒,一项又一项纪录让世人瞠目结舌。但只有脚踏实地,在复兴之路上才能愈走愈远。

想起温总理在十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挑战与机遇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被鞭策着的中国终将崛起!当然,只要我们脚踏实地!

第三 表述具体

蓝字部分,作者通过比喻把二者关系说明,引导我们看到,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就像“双生花”,即使他没有那个意思,我们也会想。因为我们都爱多想。作者这样的表述是具体的。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篇范文都没有写“万恶的三段式”,而是采用“一例终始”,即用一个小角度贯穿始终。只用一个例子,而就把这个例子分析清楚,写得具体。

范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我的亲爱的孩子,

在当今这个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依旧选择这种古老的方式与你沟通,请原谅我的“迂”,唯有无声的方式使我从容。

我看到了你在博客中倒“苦水”,你说——新的环境不适应,竞争激烈;你说——学校的校训只有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你说你为此感到困惑。

但丁在《神曲》中说:“神将一对双生花播植于人间,自此黑暗不在,两朵花生生不息。”曾经我看到这句诗时甚为困惑,相信你现在对此也很困惑,同我当时一样。于是,那时,我选择了回溯„„

当战火硝烟弥漫了雅典的上空,我知道,希腊战败了,自此成为了强大罗马帝国的一个藩属国。我慨叹于一个文明的湮没。但是,我惊觉于希腊人的镇静,一如那静默伫立的希腊神庙中的神像。他们静默着。

在静寂中,我看到了一对双生花在废墟中顽强地盛开着。是的,我懂了。当我看到罗马士兵们贪婪地搬运着希腊神庙里的雕塑,而希腊的人们只是埋首稳重做事时,我悟了。

黑格尔说:“一个强大的民族的立业之根在于其仰望星空。”是的,希腊人懂得仰望星空,明晰于自己更远大的目标——用灿烂的文明征服罗马。他们脚踏实地,甘于一时之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开遍山野。一个民族的文明是其最好的武器。我看到后来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希腊人在仰望星空的远大志向的指引下,脚踏实地的创造,孕育着灿烂的文明,征服了罗马,获得独立。

我的孩子,你现在可懂得了么?神赐予人间的双生花竟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啊!

你看,在五四青年节时,在北大的学院里,温总理与学子们促膝围坐长谈的身影;你听,温总理与学生代表的一唱一和,不正是“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么!

我想,仰望星空是脚踏实地的前提与基础。我的孩子,你关注了“北京将成为国际城市”这个新闻了么?中国政府仰望了星空,为北京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放眼长远,放眼未来,北京的前景将如浩渺星空一般灿烂、广阔。

而脚踏实地作为双生花的一支,是仰望星空的立足点。如果只一味仰望星空,没有脚踏实地作为仰望星空的实力与资本,便使本应初衷是极佳的仰望星空成为好高骛远的黄粱美梦。你看现今的北京,在提出国际城市的目标后不断规划,延伸西长安街至市郊,发展立体城市整体规模,不断踏实努力,与时俱进。自此,双生花开遍。

我的孩子,其实,这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可开遍做人、立业的各个地方,具有普世价值,生生不息。我的孩子,你当放眼长远,仰望星空,拿破仑的“不想成为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座右铭你当铭记;你又当为之拼搏,潜心踏实做事,脚踏实地,做人、做学问。

我的孩子,你看无数朵双生花正娇艳地盛开在祖国的山河中,人们的心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不会因人的不同而有差异,关键在于你自己的争取与努力。

我将会欣慰地看到你双手紧握双生花的那一刻。

爱你的我

第二部分拟题篇

三、以物拟题

题目具体

如何拟题目? 用比喻!把题目变具体!

比喻包括:明喻,你的脸像大饼。

暗喻,伞是绽放在雨中的一朵朵花。

借喻,只有喻体,没有本体。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将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高尔基《海燕》)

在我们拟题中,明喻用的较少,如: 人生若只如初见 爱如潮水。 我们用得更多的是暗喻和借喻。针对关键词或者人物主体,比喻成具体的事物,二三人称都可以。二人称好抒情。

举个例子来讲:

2008年全国卷I“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材料,各个方面的支援,众志成城,和衷共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全国各界献爱心等等......

再次回到视角具体,才能拟题具体。我们说,在地震中,看到三个颜色,就是看到生命的希望。绿色,解放军的迷彩,在救援;白色,医务人员的战袍,在救助伤员;橙黄色,救援队的工服,在与死神争分夺秒。 那我们就可以写个题目“希望的颜色”,用暗喻的方式把解放军、医务人员和救援队比成颜色,充满希望的颜色。

《你是那座震不倒的山》、《天使就在我们身边》、《一个伟大民族的涅槃》、《爱心是心灵的一泓清泉》、《坚强筑起不倒的长城》

套用模板:《____是心灵的一泓清泉》、《____是一首歌》、《____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____是一盏明灯》、《____是一种养分》、《____是最美的行囊》、《____,我永远的天空》、《____,人生的通行证》、《带上____上路》、《给心情涂上____》、《留些____给自己取暖》、《守卫____的火种》、《捕捉____的灵光》、《乘着____的翅膀》、《读懂____》、《____三部曲》

第三部分:开头篇

第七篇、高三散文阅读第5讲:分析写作手法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散文阅读

第5讲 分析写作手法

【考点解读】

鉴赏文章的表达特色,是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必考考点之一。表达技巧一般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结构方式等角度分析,考查题型多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4-6分之间。

【知识梳理】

一、表达方式 1.记叙

2.描写

1

3.议论

4.抒情

2

二、修辞手法

三、表现手法 3

4

【考点突破】

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 例1:(2013东城一模)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 8—21题。

游了三个关

①童年时,我背诵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总是想象着西行的客人跨上骏马,跟征戍边疆的友人挥手告别。在扬着灰土的城楼底下,乐师们弹起了琵琶,吹响了笛子,歌伎们在唱着清扬婉转的曲调。然而阳关究竟在地图的哪一个角落,我却从来没有仔细地寻找过。几十年以后,我终于来到了这个记忆中珍藏了很久的地方。

②当我踏着金黄色的沙土,攀上一个矮矮的小丘,眼前的阳关就像一间倾圮的土房,只剩下四垛厚厚的泥墙,孤单地兀立在蓝天底下。它被沙漠里的风暴长久地剥蚀着,形容憔悴,看不出丝毫威武的气度。这就是令我神往了许久的阳关?难道它当时也是这样矮小和破败?难道是冷酷的时间老人磨损了它原来庄严的容颜?难道是诗人的篇章将它升华成一个海市蜃楼似的幻影?在小丘底下,绵延的沙漠被暗红色的夕阳镀出了金灿灿的轮廓,微微耸起的沙丘旁边,围上了浓重的光痕。而在倾斜的洼地里,光线却显得有点凡暗淡,一股潮湿的雾气正升腾而起,映着渐渐沉落的阳光,闪烁出紫红色的光影来。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湖泊,像是从天上掉下的一面镜子,反射出夕阳的余辉,显得分外的晶莹和明亮。听说这是古代出产天马的地方,当时给汉武帝进贡的那些雄赳赳的骏马,有不少就是从这儿送去的。

5

第八篇、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整理)

四个字的写作手法

高考作文十个重要方法

第一部分:立意篇

一、小题大作

2012:道路前面还是道路

2011:阳光路上

2010:留住那份纯真

2009:让自己奔跑起来

第一种方法: 透视法

拿一个题目来举例,如果题目很浅是A层面,大多数同学就会进一步挖掘

B层面,往往很多同学到此为止,于是在老师定档上直接归到了二类

要想有新的立意,我们必须再深挖到 C层面,为什么这样、生活中如何去这样。

例:

《踮起脚尖》→A层即是行为上的踮脚→B层通过行为引出了,生活中要付出努力(口号)于是会有人大幅度地来论证我们要去拼搏,踮起脚尖对我们很重要→而C层是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和怎么去踮起脚尖。

说到这,我想下文已经给了你很好地解释。

《踮起脚尖》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个子矮,站在人群的后面,看不到前面发生了什么,于是,努力地踮起脚尖,啊,看到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墙上,或者树上,挂着你想要的东西,伸出手去够的时候,怎么也够不着,于是,你努力地踮起脚尖,啊,够着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与伙伴、同学、朋友比个子的时候,发现自己不占便宜,悄悄地踮起那么一点点脚尖。(可以删)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雨天积水,走在路上,为了不打湿自己的鞋子,踮起脚尖,就顺利通过了„„ 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做到的事情,得以轻松地完成;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实现的目标,得以顺利地到达;踮起脚尖,让你原本无法获得的胜利,得以完美地拥有„„(对上文的总结,并开始与自己的论点建立联系)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态度,不泄气、不灰心、不放弃、不抛弃,坚持自己的信念,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困难,化解困境。

人生是需要经常踮起脚尖的。踮起脚尖,是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候的一种方法,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优势,超越自己,到达胜利的彼岸。

一个运动健儿经过十分的努力,眼看就要到达胜利的终点,但是非常不幸地摔倒了,他绝望地对教练说:我不行了!

教练说:不!就是站不起来,爬也要爬到终点!于是,运动员强忍身体的疼痛,再度站起来,率先冲过了终点。 一个孩子经过十分的努力,最终也没有做到他想要做到的事情,他哭着对父母说:他用尽了办法,但是没法完成这件事情。他的父亲对他说:不,孩子,你还有一个方法没有用:向你的父母求助。

爬到终点,正是踮起脚尖的人生态度;向人求助,正是踮起脚尖的处事方法。当胜利触手可及的时候,往往那千钧一发的距离,会成为你迈向成功的最大障碍,这个时候,需要你踮起脚尖。

人生没有绝境,只看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能否踮起脚尖。

现在我们从文章中跳出来,认真地思考一下,我们都知道这样去立意好,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到呢?如何在有限的考试时间之内做到效率高,大脑不断思考,同时能够保证思维连贯?

答案就是在这个过程中你要不断地追问自己,去逼迫自己思考。或者幻想自己的老师在和你对话! 那么我们主要从哪些方面去问自己问题,或者脑海里的老师会问你什么呢? 记住四个字:类因法果

1.类: 类别。 认识事物的本质应该如何。伟大的亚里士多德曾经告诉过我们,把事物分类,把类别逐渐地缩小,就会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A. 分类,分小,分细。

例:人的本质是什么? 很容易大家会说:动物。没错,人就是一种动物,但我1们要把这个类别收小。

人是什么样的动物? 灵长类动物。

什么样的灵长类动物或者有什么区别? 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

那光高智商和灵长类可不可以? 有社会属性(情感、美德、精神、责任、信仰....),受道德的约束,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对吧?

所以我们可以写出一个观点: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你的观点,如 即使苦难重重,也不忘灵魂中的那一缕坚贞不渝。)

B. 把事物放到一个类别中,即,把奶油冰激凌加到咖啡中,就变成了雪顶咖啡。

例:2011江西卷 《找回童年》

童年是什么? 你可能会想到小时候所做的是什么,翻墙摘满筐的槐树花、捅马蜂窝、捕蝉,多么美好。然后写现在一去不复反了,再也找不回来了。不好意思哈,您已经进二类了。

童年,如何在立意时有新意。你要想童年指什么?年龄上的?还有吗?

相对于人类的历史,原始社会,我们可以称为人类的童年;

相对于现在发达的科技,我们都换成了智能手机,而当初的“大哥大”也可谓是电话的童年时期;

相对于现在的自己,我已经知道一个钻戒要比当年剔透的水晶苹果要值钱,一个宽敞的小别墅更让我想告别童年时的低矮平房,其实我只是知道,我已经告别了心理上的童年,变得成熟而实际......

找回童年,即是找回童真,找回那一份最初的纯净童心。

我上面写的三个才是你要展开的,要挖掘到的。思维方式很重,当它成为一种惯性,审题和立意就变得顺水推舟了。

2. 因,原因。看到现象,如一幅图,一段材料,要不断地追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吗?

例:有这样一幅漫画,画面上有一个人想要挖一口井,可是到头来挖了深浅不一的五个坑之后,留下一句“这下面没水,换个地方再挖!”的豪言便扬长而去。难道真的是地下无水吗?其实,土层的下面,一带清澈的地下

水正静静流淌。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有的坑离水面已经近在咫尺,只要再坚持一下,挖井人就能如愿以偿了。

有的人直接想到的立意就是:坚持,恒心,锲而不舍,坚持不懈 (B层面)

一定要问自己事物的原因。

挖井人为什么没有坚持不懈:

1.没有足够的耐力,对生活的热情,对信念的执着,所以才没有坚持不懈。

2.是不是有足够的耐力和热情,以及执着,就会去坚持不懈?

很多时候,我们有足够的热情,执着于奋斗,对生活的狂热可以让我们坚持不懈,锲而不舍地投入。但是当我们还是一无所获的时候,面对未来,就有了无限的迷惘。于是我们开始怀疑,畏葸不前。其实,面对未知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有的人成功了,那是因为他多了一份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从“挖井”讲到“对自己的笃定和自信”,看似两个没有关系的东西,却通过“询问原因”连在了一起。这就是我们最终的立意。

3. 法,探索方法。 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很多学生都把目光放到了“天使”,重笔墨下在了心中的偶像,心中的某某等等。但实际上我们要关注“雕刻”二字,要拓展的是,怎么去雕刻,什么样的方法,用什么去雕刻。

4. 果,事物的结果。如《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我之前读过作文书里的1篇文章,我挺喜欢它的思维。 10-1=9?如果晚上点了10根蜡烛,被风吹灭了1根,那么第二天早上还剩多少根?10-1=1

4-1=3? 如果一个桌子有4个角,那么我砍掉一个,还剩几个角? 4-1=5

诸如此类,还原得算是差不多吧。全篇写了10个这样的句子,各种情况。那时候觉得很好,但是现在如果按照高考打分的标准来讲,思维和视角很好,但是还是缺乏一些东西。通篇下来,可以补上一句话,“答案如此丰富多彩,所以生活亦是丰富多彩......” 这样,我们就把“答案是丰富多彩的”结果引了出来。

例: 电影《阿凡达》,主要讲述的是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入侵。

美国人看到的是美伊战争,是美国在进行政治反思。

中国人可能看到的就是暴力拆迁,社会的丑恶现象。

电影《让子弹飞》,我大致了解了下,但没看过。有的人看到了英雄豪情,有的人看到了革命变迁,有的人也就是看个热闹。

所以,其实答案的丰富多彩,最终要上升到观点的丰富多彩、生活的丰富多彩。

四种方法,类因法果。总之,让自己多想一步。第一个闪电得出的观点最好不要写,放弃表面的东西,深入地去探索一下,发掘出文章的新意。高考作文,考的是思维!

二、大题小作

在这一部分我们要重点说一下“具体化”的问题。高考高分作文的要求就是你不能很抽象,抽得阅卷老师看不懂就不好玩了。

第一 观点具体

举例来讲:

“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个作文题目。综合下来,所有的考场作文大多体现了三种观点。

1.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表述过于单一,很简单,就像文科生论证政治哲学观点,能论出个什么花来)

2.仰望星空固然重要,但脚踏实地更重要。(抛开一个,说另一个,毫无新意,平庸)

3.仰望星空是虚幻的,我们应该脚踏实地。(否定其中的一个)

这些观点都说得特别多,表述非常简单,分数也就在38-40之间,上上下下。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观点本身要新颖,或者表述上精雕细琢。

例如:仰望星空带来奇思妙想和高远的志向,而脚踏实地带来了通往目标的道路,为一切提供可能。

其实我们把这句话的衣服脱了,也不过就是上述第一个观点,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但这里拿高分的原因就是“观点具体化”。相别别人来讲,作者并没有只是提“重要”二字,没有意义,关健要说是怎么重要、为什么而重要,具体化。就像我经常在开放作文中讲的那样,怎么重要,不仅给我们带来什么,而且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第二 视角具体 (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

如何处理想象中大问题和现实中小问题,素材语言可以平实,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写法和观点不平庸。高考作文,考的其实是思维习惯。

如下的这篇文章中,作者看到了国家崛起、综合国力提升,但是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是充满坎坷的。所以呼吁我们要脚踏实地,不能盲目地仰望星空。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关心社会,而不是空洞的谈人生、谈实践、谈理想。

同学们要切记,您在三四十岁的高考阅卷老师面前,谈人生谈理想想写出花来,很难,所以,新鲜的视角,当然要扣题哈,创意,会给阅卷老师耳目一新的感觉。

观点切入方法: 小角度切入,写出独特的视角

范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打开卷纸,迫不及待地翻到了作文题目: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我不由得忙里偷闲地看了下窗外,听到了鸟儿的欢鸣声,不禁感叹到:能在和平年代坐在安静的教室中答题,而不是每天接受战火的洗礼,真好。然而,我又仿佛听到另外一些声音,这之间有民众的,有媒体的,有专家的,他们都在说:中国已然崛起,足以仰望星空,或是一览众山小。然而我不禁疑惑:我们真的已然崛起了么,不需要再脚踏实地?还是仅仅被外媒用糖衣炮弹攻击着,只是“被崛起”着?

还记得前段时间冬奥会结束,中国代表团摘下五枚金牌,各媒体惊呼:中国再一次证明了她的崛起!她创造了冬季运动史上新的辉煌!我们国人似乎也正是这么认为的。无论冬、夏运动,我们都可以仰望星空,高枕无忧。但他们可曾注意这个细节:当媒体问夺得两金的奥运冠军周洋的获奖感言时,她只说了“感谢父母,这下他们能过得好些了”。

周洋的父母一直以卖彩票为生,远称不上小康,而这可是一个国家队队员的父母啊!再想想我们还有多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农民,多少人在世界上最不适宜居住的土地上种着粮食,供给我们城里人——而我们正在仰望星空,高喊着中国已然崛起,我们需要脚踏实地!

专家说,在零九年各国经济全面下滑的大环境中,我们仍提前实现了“GDP保八”的目标,这不能说明我们已然崛起?

我想,这绝大部分是外国专家吧?他们的目的是让我们持有更多的美国债券,在世界上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切莫被他们蒙蔽,被他们指引着忘乎所以,只顾仰望星空。

姑且不论“专家”的居心,难道经济的崛起就是中国的崛起?在经济、工业发展上我们有着世界首位的碳排放;第十二位富士康员工跳楼;我们的楼市只是个泡沫„„专家们觉得我们的环境处理、人文关怀也都崛起了么?不,我们远未崛起,我们不能再仰望星空,我们应脚踏实地!

诚然,困乏了百年的东亚雄狮逐渐苏醒,一项又一项纪录让世人瞠目结舌。但只有脚踏实地,在复兴之路上才能愈走愈远。

想起温总理在十七届二中全会上的发言:挑战与机遇共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被鞭策着的中国终将崛起!当然,只要我们脚踏实地!

第三 表述具体

蓝字部分,作者通过比喻把二者关系说明,引导我们看到,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就像“双生花”,即使他没有那个意思,我们也会想。因为我们都爱多想。作者这样的表述是具体的。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篇范文都没有写“万恶的三段式”,而是采用“一例终始”,即用一个小角度贯穿始终。只用一个例子,而就把这个例子分析清楚,写得具体。

范文:《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我的亲爱的孩子,

在当今这个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依旧选择这种古老的方式与你沟通,请原谅我的“迂”,唯有无声的方式使我从容。

我看到了你在博客中倒“苦水”,你说——新的环境不适应,竞争激烈;你说——学校的校训只有八个字,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你说你为此感到困惑。

但丁在《神曲》中说:“神将一对双生花播植于人间,自此黑暗不在,两朵花生生不息。”曾经我看到这句诗时甚为困惑,相信你现在对此也很困惑,同我当时一样。于是,那时,我选择了回溯„„

当战火硝烟弥漫了雅典的上空,我知道,希腊战败了,自此成为了强大罗马帝国的一个藩属国。我慨叹于一个文明的湮没。但是,我惊觉于希腊人的镇静,一如那静默伫立的希腊神庙中的神像。他们静默着。

在静寂中,我看到了一对双生花在废墟中顽强地盛开着。是的,我懂了。当我看到罗马士兵们贪婪地搬运着希腊神庙里的雕塑,而希腊的人们只是埋首稳重做事时,我悟了。

黑格尔说:“一个强大的民族的立业之根在于其仰望星空。”是的,希腊人懂得仰望星空,明晰于自己更远大的目标——用灿烂的文明征服罗马。他们脚踏实地,甘于一时之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双生花开遍山野。一个民族的文明是其最好的武器。我看到后来的罗马帝国分崩离析,希腊人在仰望星空的远大志向的指引下,脚踏实地的创造,孕育着灿烂的文明,征服了罗马,获得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