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说课稿

时间:2021-10-10 14:39:48 五年级作文

【篇一】桥说课稿

桥之美(网友来稿)周玮吴冠中教学目标流利、有 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作者喜爱桥的原因。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学习从某一角度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品味本文优美而又富有意蕴的语言。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新课导入播放《江雪》的FLASH,请同学们欣赏,简介《江雪》的有关知识。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的意境美不美?(美)它美在哪里呢?对了,在一片白茫茫的雪地里,什么都没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样的画面肯定是单调的,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片白的背景上,出现了一个戴着斗笠、披着蓑衣的老翁在那儿钓鱼,整个画面都因为他而生机盎然了。这样绝美的意境造就了这首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将以这种美学的眼光来审视桥,看看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桥美在哪里。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思考:“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的工艺品来欣赏”,作者欣赏的到底是什么?提示:从作者的身份来看。作者简介,出示几幅作者的美术作品,请同学欣赏。明确:作者欣赏的是一种形式作用,是从作为一个画家的独特的审美角度、从构图的角度来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的美学效果。2、齐读第二段,体会其中的美学原理。3、由以上的美学原理欣赏下面两幅画。(课件)“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块、线、面——大气沉稳下降、上升——动静交错、和谐三、语段研读课文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表现?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舒畅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销魂 四段(课件)长桥给人带来的富有生命力的美感——满足 风雨桥给人带来安闲、自在的感觉——欣赏《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庄稼地里的小桥——柳暗花明 五段(课件)高山峡谷中的索桥——无限风光在险峰小 结:这些桥之所以能给人以美感,是因为它们能与周围的环境和谐统一,充分发挥桥的那种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的作用。我们再来看以下两座桥(出示南京长江大桥和钱塘江大桥的图片)作者对这两座桥的态度如何?为什么?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六段明确: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作者对这两座桥是不欣赏的。他认为这两座桥与周围景物配合得不和谐,所以产生不了美感。“美与险不是一回事”。这九幅画里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试从美学的角度分析。四、比较阅读与《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比较,直观的看,你觉得最大的不同在哪里?明确:语言——文艺性强。 复习说明文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按写作对象分分类 事理性说明文一般性说明文(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按写法分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文(如《桥之美》)五、体会文中的美句(读一读,议一议,说一说)六、总结课文桥之美,概括的说是桥在不同的环境中,起着各不相同的形式作用,即具有不同的美学效果。桥只有与周围景致成为和谐的整体,才能共同构成美丽的画面,起到联系形象的重叠与交错的美学作用。七、拓展延伸(略)

【篇二】桥说课稿

桥 优质课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桥》。

一、说教材。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设计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读写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三、依据课标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

• 依据课标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引

导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

四、以生为本说教法、学法。

• 教法:情境创设法和读书感悟法。

学法:引导学生用“画”重点词句,“读”重点语句,“说”自己体会,

“写”内心感情的方法来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主要分为激情导入,整体把握;自读自悟,潜心会文;感情朗读,突出重点;细读品味,突破难点;读写结合,升华情感。

教学程序如下:

(一) 激情导入,整体把握。

1、导入:学生观看山洪暴发的课件。完毕,可问学生,你见过类似可怕的场面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怎么一种灾难?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了课文最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紧急、害怕、感动„„)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先观画,后读文,再说总体印象,由画面进入文本,以触目惊心的画面加上教师言语的激情导入,使学生产生阅读的愿望,形成阅读期待。之后,学生说出读文后的总体感受,整节课就围绕学生的初步感受——紧急、害怕、感动拉开了帷幕。]

选择好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我准备引导学生通过“感悟洪水 — 感悟老汉— 领悟表达”这几个部分,品味语言文字,感受文本所生发、焕发出来的知识能力目标和人文内涵。

2

(二)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恐慌 。

1、自读文,想想从文中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紧急、害怕„„

2、课件出示有关洪水和老汉的两组词语,学生认读,并相机点出教学重点。

3、交流文中使人害怕的语句。出示句子: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③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④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⑤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老师配乐范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从哪儿读懂的?(适时引导:除了感受到了洪水凶猛,势不可挡,还暗含洪水来得快,水上涨迅速,暗含情况危急。)

3、 当时,被惊醒的人们有什么表现?如果你也是其中一员,你是什么感受?

[这一环节的设计,引导学生从读书联系生活实际,说自己的感受,体悟洪水到来时人们的害怕,形势的紧急,从而为下面老支书的出场做好铺垫。]

(三) 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人格魅力。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抓老汉的三次壮举,通过危险的进一步逼近与老汉言行举止的对比,反衬出老汉的无私无畏,顶天立地的人格。可叫学生说说哪些地方使你感动,在书上作出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交流:感动之一:(第一次喊话) 老支书的壮举: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面!” 思考:老汉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 3

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从这儿可以看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启发想象受“拥戴”的老汉曾为他们做过什么?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感动之二:(第二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一句的教学,可结合文中插图) 先让学生圈出老汉动作的词,说说你从这些词中体会到了什么?老汉为什么要这样做?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对照读句子: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腰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就是这样一位老汉,在危险进一步逼近时,毫不犹豫地揪出自己的儿子,再一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村民们,把死亡的危险留给了自己和他的亲人。

感动之三:(第三次喊话) 老汉的壮举: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当洪水齐胸膛时,老汉的哪些举动又让我们肃然起敬呢?圈出动词吼、推,你从中又体会到了什么?当时又出现了什么样的情况。 (对比读句子: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逼近,逼近。木桥前,齐胸膛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的设计,将环境描写“水势之大,情况危急”这一条线与老汉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结合起来学,避免了孤立地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因为脱离环境描写的烘托去纯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零碎而杂乱的,这样做,没有注意文字内容的完整性。所以,围绕这一问题,以三个小板块 4

的形式出现,命名为感动之一,感动之二,之三,实际上就是抓老汉的三次言行,并与当时水势的凶猛结合起来读,便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这也符合《课标》上说的:不要孤立地做一些繁琐的分析,机械地把它们割裂开来,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四)、揭示课文结尾,探究老汉内心,铭记老汉精神。

(1)、配乐朗读23——27段,体会父子英勇献身的崇高与悲壮。

(2)、五天以后,洪水退了,但老汉早已被洪水吞没,想想看,在死亡逼近时老汉冲上前揪出的居然是自己的儿子。是什么力量使老汉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难道他就不爱自己的儿子吗?你从文中哪儿看得出来? 出示句子: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猜猜看,老汉想喊点什么呢?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升华情感;突破教材局限,拓展延伸,想象说话练习,再次开发教材,调动了思维,注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深化了文本理解。

(五)、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问题:1、学习了全文,你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桥”?(可以给课文换个题目)

2、这篇文章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理念依据:呼应教学开始时对“桥”的认识,使教学流程完整、统一, 把握“桥”的深层意蕴,有助于文章中心的感悟理解;解放学生,让学生说出这篇文章给自己的情感留下的深刻印痕,凸显“情感目标”。

(六)、情感延伸,升华感受。

5

【篇三】桥说课稿

《桥》评课稿

《桥》评课稿

这个星期,我们听了欧阳老师上的《桥》这一课,欧阳老师的这整堂课的构思完整、巧妙。课堂处理得基本上无可挑剔,亮点多多,显示出教师对教材、课堂与学生的良好把握。

一、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欧阳老师的课堂上,始终不忘带动学生的情感,非常注重渲染情境,以情促情。

比如导课之前,欧阳老师就播放了一段关于山洪灾害的录象,这真实可怕的山洪镜头马上把学生,甚至把听课的老师都带入了这种氛围中。同时欧阳老师让学生在滋生情感之后,给他们充分表达的机会,谈谈自己的感受,非常巧妙的课前几分钟时间,就营造了一种与课文相吻合的紧张气氛,奠定了学生学习的情感基调。再如欧阳老师在教学中,两次运用音乐渲染,这音乐选的也十分巧妙,不是普通的背景音乐,一是山洪爆发时的声音,二是温柔凄婉的配乐,适时出示,恰当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绪,烘托氛围,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中的情境,读有味,说有情。

二、对话文本,以情育情

本堂课在整个过程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欧阳老师把阅读教学看成了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读为本,于读中感悟,读中入情,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比如在交流描写洪水的句子这个环节中,欧阳老师让学生划出句子后,指名交流后谈对洪水的感受,学生说是“凶猛的,危急人民生命安全的„„”欧阳老师就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接触这些文字,在读中体会洪水的凶猛,并通过个别展示读,小组读,齐读等方式交流读,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品读中一次又一次的接触文本。我想学生对这洪水的认识不仅是开始时那段录象所带来的,而是他们自己在与文本的次次对话中所带来的体验,文字的情感,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培育了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读的入情。同时欧阳教师又利用

自己的导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师生配合读中,再次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三、抓词品句,读中升情桥说课稿

本堂课还是一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是扎扎实实的语文课堂。教师抓词品句,做得十分到位。他把解决这些大问题的途径,回归到阅读,落实到具体的句子,词语的品读中去。比如欧阳老师抓住“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让学生划出句子,读读说说。并抓句几个重点的句子,以及其中重点的词语,引领学生深入的思考,品味。如抓住“冲、推、揪”等词体会老汉的办事果断,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学生的感悟在品读中,层层递进。

【篇四】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说课稿

一、说教材

《桥》是人教实验版五年级下册第四组第 16 课。这是一篇叙事写人的文章。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和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展开的,层次清晰,结构明了。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写法也极具特色: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2.多用简短的句、段渲染气氛;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咆哮、拥戴、放肆、祭奠”等词语,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品味语言,理解内容,深刻感受共产党员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三、说教学理念桥说课稿

语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求知的过程中形成“能力”,以达到“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境界。为此,我认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是应付考试。教师的“教”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学生的“学”才是教学目的。因为课堂上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掌握并运用方法则能学到无限的知识。只有把教师的“教”建立在学生的“学”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其在实践中学习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具备适应终生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课文,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语文的科学方法,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

四、说学生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积极性应该很高,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据,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最终让整堂课呈现整体性、情感性和人文性,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至于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学生理解恐怕不够深入。教师还应加强引导

五、教法设计

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教师为主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手

段为媒介,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并在“过程” 中有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生为主体,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感悟支书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六、学法指导

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设计的学法是:

(一)课前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注意汉字的结构规律,充分利用合体字的构字特点分析字形,了解字义。

2.综合运用三种方法理解词语。⑴查阅工具书,找出词语中的关键字,弄清它的意思。⑵拆解词素,合并意思。⑶联系上下文。

3.指导学生运用审、明、读、标、划、注“五字预习法”预习课文。(审:看见题目后要想一想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明:把课文后面的习题作为预习课文的重点要求。读:读熟课文。标:标出生字新词。划:划出重点词句。注:写出阅读后的感受。)

(二)课内学法指导

1.学生主要通过自读自悟,思考,合作、探究等方法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

2.通过图片资料、文本资料、理解重点内容、分析重点词句、课题分析五种方法,感悟支书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七、课时安排

本课安排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第二课时引导学生领悟“桥”的深刻内含,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八、课前准备

准备洪水暴发的视频,生字教学视频及重点句子的课件。

九、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作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文章。出示课件1(板书:16 桥)

1.播放视频资料。

2.学生看视频,听范读。

3.指导学身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指导学身生审题。(课件2)

教学意图: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回顾15课《金色的鱼钩》的学习过程,总结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的学法,做到学习迁移。

(二)检查预习效果,扫清阅读障碍。

1.播放生字教学视频,认读生字,分析生字。

肆 揪 瞪 搀 祭奠

教学意图:让学生自由拼读生字,分析字形,了解字义,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2.出示课件3,理解词语。

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放肆、呻吟

祭奠、势不可挡、跌跌撞撞

教学意图:让学生运用拆解词素,合并意思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三)品味语言,感受洪水的凶猛,体会人们的紧张、害怕

1.让学生快速读课文,勾画出让自己感到害怕、紧张的语句。

2.结合课件图片资料4,组织学生品读句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从“咆哮”、“狂奔”、“一米高”、“放肆地添着”、“爬上”、“白茫茫”中感受山洪的凶猛、时间的紧迫,为体会老汉的精神奠定基础。

3.结合课件图片资料5、6、7、8,组织学生品读句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等词语想象危急时刻人们恐慌的表现,让学生进入情境,感受人们的心情之紧急。

(四)品读语句,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学习方案(课件9),学生按要求自主、合作学习。

2.出示课件10、11、12,组织学生分析老汉的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教学意图:采用版块分析法,引导学生体会老汉每一个举动的精神与内含,体会其沉静果决,把生的希望让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伟大人格。

3、出示课件13。

教学意图:在此揭示课文的结尾,让学生认识到小伙子和老汉是父子关系,从而带给学生极大的震撼,使其更感老汉的伟大。

(五)拓展谈话,理解“桥”的含义

1.出示课件14,组织讨论:文题中的“桥”只是指村中那座窄窄的木桥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机小结。

一座桥一座故事,窄窄的木桥被洪水冲走了,但是全村百姓的心里却建起了另一座桥,那就是老汉和儿子用生命筑起的生命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座桥将永远的留在全村老百姓的心中。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老汉光辉的形象与不朽的精神,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以《桥》为题的深刻内涵。

(六)体会特点,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独俱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出示讨论方案(课件15)。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汇报本组发现,教师归纳总结。(课件16、17、18)

4.课外延伸,介绍叙事类文章的学习方法。(课件20)

十、说教学效果

通过反思全教学过程,我认为基本完成本课的任务,效果较好,但也有不足之处。

1、创设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的朗读,从而自然地进入文本,与文中的任务产生共鸣。

2、在教学中,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体现过程与方法,突出基础知识训练,让学生运用方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在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和理解知识,同时使他们体验到情感。

3、教学设计和学法指导上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后进生的学习效果不是很好。

4、教学环节设计,学法指导以及农远资源的运用,不知是否妥当

【篇五】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

《桥》说课稿

刘集中心小学 程广利

《桥》是一篇微型小说,塑造了一位老党员的光辉形象。作者为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设置了一个典型的环境——山洪暴发,人们唯一的退路——桥和一个舍已为人的普通老支书生命,赞扬了人性的美丽风采。

一、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的编排意图和课文特点,我预设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进行写话训练。

2、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注重篇章结构的渗透,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感受老共产党员沉着镇定、临危不惧、无私无畏、不徇私情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课前,我和学生要做好这样一些准备:

1、教师准备“表现山洪暴发、洪水肆虐情景”的课件以及拓展阅读。

2、学生收集有关山洪情形和危害的资料以及令自己感动的典型事迹,并进行一分钟口头作文。

三、方法措施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重点采用的方法是:这次教学的设计特色在于:

1、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学习《桥》时,我让学生通过自主读、合作读、探究读、对比读、教师范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落实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语感。

2、我会着力渲染环境的真实,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洪水的凶猛,将环境描写这一条线与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这一条线相结合,并采用“品读感悟”式教学方法,使老汉的英雄形象凸显得越来越美丽动人。

四、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1、感受洪水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语文教学中环境烘托到位,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因此,开课时我就将环境作为突破口,让生找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课件: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整节课就围绕洪水的凶猛拉开了帷幕。接着我引导学生抓住“像泼、像倒”“势不可挡”等词,感受雨水的凶猛和洪水的可怕,领悟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妙用,体会语句凝练所烘托出来的紧张气氛。从而为下面反衬出老支书的高大形象埋下伏笔。这部分主要通过读来烘托气氛。

2、感受在死亡紧逼时,老支书的从容镇定:

你觉得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书上勾画出最让人感动的语句进行批注,然后全班交流。

如: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反复朗读,感受老汉的从容镇定和威严。

3、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为什么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当时已出现了怎样的情况?

(对照读描写环境的句子: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桥说课稿

4、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包含了老汉为了大家舍小家,为了儿子舍自己的无私胸怀。这时,老汉的崇高精神进一步得到升华。也为下一环节的写话练习和理解题目“桥”的含义作了铺垫。

在学习四次感动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式,为了鼓励学生读出人物的情感。在学生的读得较好的地方,教师可以分别给予正确的评价。

5、感悟环境场面描写与表现人物品格的联系:

本文要歌颂的人物是老支书,为什么作者却要花那么多笔墨去写洪水、木桥、村民?我采用抓住两个对比来突破:第一抓环境的险恶与老汉的沉着形成的对比,第二抓群众的慌乱与老汉的镇定形成的对比,从而反衬出老汉顶天立地的人格。

6、知识拓展与口头作文相结合,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情感,增养学生口头表

达能力。

四、板书设计

16、桥

凶猛 洪水 肆虐

沉着冷静 大公无私 浓浓亲情 铺垫作用 村民(慌乱) 2015-4-16

【篇六】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桥》说课稿

王婷霞

无论是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都有许多令我们感动的人。尽管他们中的有些人,连姓名都不为人知,他们的形象却清晰地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本组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些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情,体会那令人震撼的情!

一、说教材 吃透文本明要求

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桥》是人教版课标本五年级下册第四组课文第十六课,本组课文主题是”他们让我们感动”。四篇课文故事感人,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教学本组课文,要入情入境,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革命传统等方面的教育。要在阅读中继续训练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叙事、抒怀的一些表达方法。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因此我在教学本课时,结合这篇教材的编排位置、写作特点和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以下几点为本课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初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2、过程方法目标:

以读为本,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来感悟课文,并创设情境,理解人物精神品质。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逐步深刻感受到老汉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段学生在阅读时,能对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本文采用了设置悬念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因此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本组课文训练的重点、课后练习题以及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把理解题目“桥”的含义

二、说学情 研究学生定策略

教学目标的确定,离不开学生;教学方法、策略的选择同样离不开学情,因为课堂教学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在教学中就要求我们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努力让学生们与文本共融对话。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对于本课扣人心弦的故事,学生的阅读主动性,

积极性应该很高,应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自己朗读体验、质疑问难,读文找句,合作交流才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最终让整堂课呈现整体性、情感性和人文性,让教路、文路、学路三者合一,融为一体。至于对共产党员面对危险时,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精神,学生理解恐怕不够深入。教师还应加强引导,因此,本节课的设计理念因学情而产生。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可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了。以读代讲,读思结合,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其个性化理解表达的能力是本课教学的主旨。桥说课稿

三、说教法 优化教学达目标

教学的方法、策略是为达成目标服务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本课教学,我拟定采用如下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情景教学的特点:形象、直观、情景交融,深受小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中我就运用多媒体手段图文结合,努力激发、鼓励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学习活动。

2、品读感悟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黄亢美提出了“三品”法,即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去品词、品句、品读。“三品”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本色与本真。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去品读,采用多种读书形式去读,如:默读、轻声读、体会感悟读及

自由读、轮读、引读等。切实落实“以读为本,书声琅琅”的读书理念,同时加强学生对语言的个性化感悟。

3、自主、合作、探究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因此,教学中我采用自主学习与同桌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说程序 引导实践练真功

1.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在教学中,我准备以学生为主导,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媒介,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进行自主、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去掌握“方法”,并在“过程” 中有机地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最终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以学生为主体,多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洪水的凶猛与无情、感悟支书老汉把生的希望留给百姓,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从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记得我们学过的《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作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在洪水袭来时人们自救的文章。出示课题(板书:16 桥)

(二)、批注课文,与文本对话。

引导:人们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要学会作记号,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感受特别深的地方,还有不懂的地方都可以作记号。加批注,琢磨、品味的重点句子。

1、仔细地默读课文,你觉得哪些句子写得好?读了这些句子你产生了什么想法?请随手写写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写感受,有助于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良好习惯。是语文整体素养的一部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用脑思考,用眼去观察,保证学生阅读时个性化表现。教师适时指导,提供帮助,掌握学生阅读动态】。

图文结合、理解词语:

咆哮 狂奔 狞笑 放肆 呻吟

拥戴 清瘦 沙哑 放肆

2、再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结合课件图片资料,组织学生品读句子。

黎明的时候,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从“咆哮”、“狂奔”、“一米高”、“放肆地添着”、

【篇七】桥说课稿

《桥》教学设计说课稿

《桥》教学设计

设计人:赵金枝

一、单元主题、引入课题

同学们,第四单元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走近一位普通的山村老汉,学习第3篇课文,题目是《桥》(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明白任务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狞笑、放肆、势不可当、清瘦、沙哑、豹子”等词语。

2、通过自读、齐读等不同形式熟悉课文内容,领会老汉在危难面前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高贵品格;

3、读中思考,领悟课文表达方法的特点。

三、初步感知,掌握生词。

1、出示自学提示一: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注意读准字音。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

咆哮 狞笑 放肆 势不可当

清瘦 揪出 豹子 沙哑

检查方式:自由读 指名读 齐读

( 观察一下,看这两行词语有什么特点?嗯,细心的)

(2)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黎明,当洪水袭来时,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指挥村民们有序过桥,而他和自己唯一的儿子却被无情的洪水吞没了。

四、细品词句、感受品格

(一)体会洪水的无情与凶猛

1.默读课文,用曲线画出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

2、出示答案,学生对照:

①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⑤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⑥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3、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 指导朗读

(自读、指名读 、 教师范读 、 齐读)

4、领会比喻、拟人的写作特点,明白这样描写洪水和雨水之大是为下文老汉出场做铺垫。

(二)体会老汉的品质和精神。

1、默读课文7—23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圈出重要词语,也可以在旁边简单写一写自己的体会,最后与小组同伴交流。

2、小组代表投影仪展示学习成果。

3、老师强调点拨重点,指导朗读。

【预设句子一】: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

一座山。

(从“盯”、“一座山”等词语感受老汉的沉着、冷静。)

【预设句子二】: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站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舍己为人)

(强调三个感叹号,感受当时危急情况下老汉语言的简洁 、干脆,语气的坚定、有力。在读中感受老支书舍己为人的精神。)

【预设句子三】: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抓住“冲”“揪”“吼”“凶”体会老汉的大公无私、不徇私情。)

五、质疑探究、领悟写法。

1、启发学生质疑课文内容,或者谈课文在写法上值得学习的地方。

2、教师点拨。

3、小结:

比喻、拟人,描绘凶猛洪水。

运用短句,渲染紧急气氛。

设置悬念,达到震撼效果。

六、 联系实际、拓展延伸。

1、展示韩国沉船事件中船长丢弃全船乘客争先逃生的行为。

2、为老汉写颁奖词(背景音乐《为了谁》)

3、交流展示

七、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黎明时的一场洪水,淹没了村庄,村子里那座窄窄的木桥成了村民的生死通道,桥的一头是生,另一头是死。在这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是老汉舍己为人、大公无私,把生送给群众,把死留给自己,村民们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完成板书 )

2、一起诵读老师送给老汉的颁奖词。

在危难到来之时,为自己,可耻!为别人,可敬!老支书,您用血肉之躯架起的生命之桥,将永永远远、世世代代矗立在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