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时间:2021-10-10 14:34:55 二年级作文

第一篇、9、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第二篇、二年级语文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第三篇、《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朱德的扁担》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您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8课《朱德的扁担》。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七个方面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

一、说教材

《朱德的扁担》是本教材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是围绕“革命传统、爱心”为主题进行编排的。本课讲的是在1928年,红军初建时期,在国民党竭力围剿的特定环境下,广大红军战士在毛泽东、朱德的领导下为了坚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粉碎敌人的阴谋而到茅坪去挑粮食的故事。

二、说学情

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二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他们喜欢学习汉字,能够利用学习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掌握多种识记生字的方法,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观察汉字,基本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但不太乐观的是,本课课文讲的是1928年发生的一个真实的革命故事,与现在的生活相去甚远,孩子们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对于文中所描绘的历史背景、战争背景、生活状况更是知之甚少。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挑粮“险”、“难”、“累”,体会挑粮的艰辛。

2、体会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之情。

五、说教法学法

(一)想象拓展,发展学生认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也是多元的。”启发学生借助教材展开想象,并通过换位思考,体验人物内心,从吸收至倾吐,发展学生的语言,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认识,指导他们的生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学生

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是故事中的一员来参与,参与其中的艰辛,参与其中的心理过程,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学的开展,而且也可以让学生能够更加的感同身受,激发学生对革命领导人的敬爱之情。

(二)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上网查阅、到图书室查阅、询问家人搜集朱德的有关资料,使朱德这一伟人在学生头脑中留下初步印象。这样不但使学生能更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在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过程中,始终抓住“二条线索,三个关键字”。二条线索即“一开始的把扁担藏起来”到“后来的不藏了”,三个关键字即“险、难、累”。因为挑粮过程“险、难、累”,战士们非常心疼,所以把扁担藏了起来。到后来“朱德又找来一根扁担,还让人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最后大家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从战士的“心疼”到“藏”,再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最后到越发敬爱朱德同志,层层推进,把难点一步步的剥离,突破。最终一个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领袖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朱德图片并板书“朱德”二字,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字都是本课的会认字,然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积累和识字方法来记住这两个会认字。紧接着教师再出示几个同音字“株”“珠”“蛛”,引导学生利用部首来理解汉字的意思,并进行句式训练,这样的开篇教学设计,符合低学段课程标准要求“多认少写,把识字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孕育在每一节课中,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语言环境中快乐识字,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培养识字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出示“试学目标一”,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并提出初读的三个要求,随后进行学习反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2:文中有些词语具有特定的历史环境,如 :“会师 ”“ 井冈山”,这些词语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孩子来说实在太远,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浴血奋战的经历,他们无法理解、想象,所以解释这些词语有助于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体会到当时生活状况的艰辛,从而从内心树立对革命先辈们的尊敬、敬爱。

总结3:朱德用扁担挑粮食的故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

(1、朱德用扁担干什么? 2、为什么要挑粮?)

历史背景介绍,由于遭到敌人武装的封锁,井岗山时期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解决吃饭问题,红军战士开始了自耕自种的生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自产的粮食不够,且盐、油等都十分紧缺),红军决定到山下六十多里地外的茅坪去挑粮食,顺道打探一些消息,带点盐、油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回来。从中使学生明白粮食在当时是很紧张的,挑粮是必须的。

(四)深入感悟

出示“试学目标二”

1、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2、战士们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研读1(战士们为什么把朱德的扁担藏了起来?)

(1)出示“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体会“不远”说明敌人离红军很近。在当时,敌我形势悬殊很大,无论是从人数上,还是从武器装备上,我红军均处于劣势,在挑粮过程中一旦遇到时敌人偷袭、进攻,那是相当危险的,突出挑粮“险”

(2)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体会“五六十里”,孩子们对数字没有感觉,可举一个例子,如大约从温县到焦作这么远,开车需要一个小时,徒步要走上整整一天。通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切身感到路确实很远。

体会“山高路陡”,“山高”即山很高;“路陡”指山路陡峭,不好走。

在学生有了路远,路陡,不好走的感情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已的生活体验,谈谈登山的经历,再进一步引导,徒步登山就很难,如果在崎岖的山路上再挑一担粮食,那又会怎样呢?从而突出挑粮的“难”,紧接着,再出示四句话,当烈日当空时,当阴雨连绵时,当寒风刺骨时,当大雪纷飞时,这样营造环境,渲染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唤发内心的生活体验,从而使感情得到升华 ,真切得感受挑粮真是“难”呀!

(3)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晚上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体会朱德军长当时已四十有余,但他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军之长,就搞特殊化,而是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一样戴斗笠,一样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而不一样的是,当月上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枝头,万籁俱寂的夜晚降临时,战士们辛苦了一天,早早进入了梦香,可我们的朱德军长却还要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突出朱德军长“累”

正是因为挑粮“险”“难”“累”,所以大家很心疼,于是就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 研读2(战士们后来又为什么不藏了?)

⑴同学们,看着我们的朱德军长执意要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你心疼吗?你想劝一劝我们的朱德军长吗?

出示三句话:(让学生说)

朱德军长,路上太危险,你就( )。

朱德军长,路上太难走,你就( )。

朱德军长,挑粮太累了,你就( )。

但战士们的愿望没有实现,朱德军长又找来一根扁担,并且写上“朱德扁担,不准乱拿”,至此之后,同志们再也不好意思藏他的扁担了。

⑵从一开始的“藏”,到后来的“不藏”,充分表现了朱德军长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和战士们对朱德的敬爱。从而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⑶是啊,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

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投影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六)拓展延伸

作业:

1、把《朱德的扁担》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请阅读《朱德的扁担》等课外书。

这样的课后练习的设计可以使学生以这堂课的学习为起点,积累更多的知识。这也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的。

七、说板书

本教学板书是为了落实教学难点所服务的。条理清晰,简单明了。以 “藏” “不藏”为两条线索,以“险、难、累”为发展脉落。

朱德的扁担

险、难、累 劝不成

藏 不藏 同甘共苦 敬爱

第四篇、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第五篇、二课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朱、攻、守”,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围攻、坚守”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悟革命领袖不畏艰险、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识字、朗读课文。

2.难点:了解战士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担,后来为什么又不藏了。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四、教学准备:

朱德同志像、扁担图片或实物、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图文结合,话说扁担,引出人物形象

1、在中国军事博物馆里,珍藏着许多宝贝。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件(出示扁担图)看,这是什么?(板书:扁担)

(1)“担”在这里是轻声(板书dan)谁来准确地读一读?

(2)人们常常用扁担来干什么?对,人们用扁担挑水、挑粮食,所以可以说挑“一担粮食”。

2、挑粮食的扁担不是很普通吗?怎么会成为宝贝,还藏在博物馆里呢?可真奇怪!别急,请你再仔细看一看,这根扁担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1)上面写着三个字“朱德记”,这是朱德在扁担上做的一个标记,(板书:朱德)告诉大家这根扁担是朱德的。

(2)听说过朱德吗?(出示朱德图)瞧,他就是朱德,多么威风,多么神气!

3、朱德和扁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板书: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充分诵读,形象板书,了解故事背景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认读词语。

(1)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 朱德 朱德同志

(2)粮食 生产粮食 储备粮食

(3)坚守 围攻 粉碎 敌人 红军 山高路陡 翻山越岭

3、读了两遍课文,你已经读懂了什么呢?(简单交流)

4、红军为什么要挑粮?请再认真地读读课文1—2小节,边读边想。

6、在江西有一个地方叫“井冈山”。那里群山环绕,一座座高山连绵起伏。1927年,毛泽东在这里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叫“井冈山根据地”。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也来到井冈山,这两支队伍合在了一起,胜利“会师”,不久就成立了“红军”。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7、书上第一小节是这样介绍的。

(1)谁来读一读?

(2)读了第一小节,你还知道了什么?

(3)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敌人离我们这么近,他们想干什么呀?想攻打我们敌人可狡猾了,他们分布在山下的好几个地方把红军团团围住,这就叫“围攻”。敌人要围攻,红军就要“守”住井冈山,而且要牢牢地守住,这就叫“坚守”。所以,红军必须储备足够的粮食。

8、当时,井冈山上生产粮食不多,所以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挑粮。那么,红军战士是怎样挑粮的?在挑粮的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困难?

三、抓词扣句,反复推敲,感悟人物形象

(一)研读挑粮的艰险。

1、默读第二节,找出相关句子,用“――”画出来。

2、(出示句子“从井冈山到茅坪………”)红军在挑粮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1)“五六十里” (看图)相当于从汇龙到圆陀角的路程,汽车要开半个多小时呢。路很长,谁来读好这个词?

(2)“山高路陡” 山路又高又陡,多难走呀!这个词该怎么读?

(3)正因为山高路陡,所以大家挑粮时要“翻山越岭”。读词。肩上挑着粮食,走路会这么简单,这么轻松吗?再读这个词。

(4)原来挑粮有这么难呢!谁把这句话连起来读一读?(点拨: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每次挑粮,大家都要起早赶路,摸黑回山,多么辛苦呀!再读。)

3、尽管山路那么远、那么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还争着去。朱德同志也像战士们一样争着到山下去挑粮。

4、(出示挑粮图)看,他们挑着粮食向我们走来了。走在最前面的就是朱德。

(1)谁来说说他的穿着打扮?他头上戴着……脖子上搭着……手臂上挽着……脚上穿着……

看来,他和战士们穿戴得没什么两样!

(2)再看他箩筐里装的粮食……(出示词组“满满的一担粮食”)从“满满”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

(3)挑着这么满满的一担粮食,走在那么长,那么难走的路上,他为什么还笑得这么灿烂?(*想到战士们有粮食吃了……

*有了粮食,就能吃饱……吃饱了肚子,就有了……有了力气,就可以坚守……)

5、是呀,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样穿草鞋、戴斗笠,和战士们一起挑粮,一起和敌人作战,这就叫“同甘gan共苦”。书上是这样写的(出示“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谁来读?尽管挑着满满的一担粮食,朱德仍旧走得那么带劲!再一起读一读。

(二)研读战士们的“想、劝、藏”。

1、读到这儿,老师想问一问,如果你是朱德身边的一位小战士,看到他这样挑粮,会怎样想?

2、是啊,战士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想:(出示“朱德同志那么忙,还要翻山越岭去挑粮……”)。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1)“那么忙”,当时,朱德是一位军长,请你猜一猜,他要忙些什么呢?(看军事地图、思考怎样跟敌人作战、指挥战斗……)

(2)是啊,作为军长,朱德比战士们更辛苦,他要做的事情真是太多了!

*但尽管那么忙,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一不小心就会摔一跤。要是碰上刮风下雨,走一步,滑两步。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离敌人那么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偷袭,挑粮还有危险呢!尽管如此,朱德还是(生接读“翻山越岭去挑粮”。)

(3)朱德这样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真是“不畏wei艰险xian”。(板书:不畏艰险)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4)朱德工作这么忙,还要去挑粮,如果累坏了,就没有人来指挥战斗,就难以取得革命的胜利。战士们十分担心,十分着急。谁来读一读?

3、所以,大家都劝朱德同志不要去挑粮。他们会怎么劝呢?同桌讨论一下。

现在,如果朱德同志就站在你的面前,你会怎么劝他呢?

4、你劝我劝大家劝,可是,朱德同志……有个同志甚至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大家以为,没了扁担,就不能挑粮了。不料,……(接读句子)朱德同志竟然会这样做,大家都没有想到,多惊讶呀!再读“不料,……”大家见了,……(接读句子)。

5、是呀,作为军长,朱德同志竟然带头挑粮,这,多么感人呀!请再连起来好好地读读第三小节。

6、读到这儿,你一定了解到了这根扁担的特别之处了吧。过了这么多年,当我们来到军事博物馆,看着这根扁担,你会想到些什么呢?(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感人故事,朱德同志穿着草鞋、戴着斗笠,翻山越岭挑粮的感人画面)看着这根扁担,我们还能真切地感受到朱德同志……引说“不畏艰险、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质。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根特别的扁担“朱德的扁担”,永远记住这个伟人的名字“朱德”。

7、学习生字。

(1)朱德的“朱”是一个生字,怎样记住它?“朱”在这里是一个姓,它还有红的意思,有种颜色叫“朱红”,一起读一读。让我们一起认认真真地写这个“朱”字。(红笔写“朱”)

看,“朱”跑到了田字格里,书写时要注意什么?(竖在竖中线,撇捺要舒展,)

(2)这两个生字你还认识吗?“攻、守”是一对反义词。你能给他们找朋友吗? (进攻、攻打、攻击、反攻;防守、守住、看守)

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攻”字左窄右宽,“守”字上窄下宽。)

(3)请认真描红,找准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在作业本上认真临摹。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上节课我们通过读书、讨论,知道了战士心疼朱德,所以把他的扁担藏起来。大家想,朱德找不到扁担,没办法去挑粮,就可以多休息一会儿。

(二)研读读课文,感悟理解。

这节课,我们再认真读书,找找大家因为什么敬爱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担。

1.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请你们认真读读第三自然段,找找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找到答案的。

2.同桌互相交流。

3.集体研讨。教师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

请同学们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看法。

(1)课件出示句子: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①朱德为了不让大家再藏他的扁担,就在扁担上写了“朱德记”三个字。

②从“不料”这个词看出朱德这样做是大家没想到的。从这句话能看出战士藏扁担是挡不住他和大家一起挑粮,共度难关的决心。

(2)课件出示句子: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①大家被他以身作则,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所感动。所以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第六篇、《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第七篇、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朱德的扁担

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多次发动对根据地的进剿,然而根据地的军民除了面对严酷的军事斗争外,还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经济斗争。在敌人的经济封锁下,根据地内的粮食、布匹、食盐、药材等生活必需品十分紧缺,军民生活十分困苦,冬天穿的是单衣,吃的是没油盐的红米南瓜野菜,睡的是稻草门板,“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好在苦惯了。”从军长到伙夫人人平等,都一样苦。

井冈山虽然有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但毕竟是一个“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之地,自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来到茅坪安家后,近千人的部队给养问题,特别是吃饭问题,成为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起初打土豪,没收地主存粮就可以解决,但到井冈山会师后,用粮问题就更严重了,光靠打土豪、节约开支还是远远不够的,加上敌人对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粮食极度紧缺。于是1928年冬天,湘赣边界开展了一场浩浩荡荡的挑粮运动,从宁冈、永新、遂川等地挑粮上山,当时的宁冈有“一年耕而三年食”的盛誉,加上1928年土地革命的开展,粮食获得大丰收,各县农民积极交粮支援红军。

但挑粮实属一件不易的事情,从宁冈上山,往返百里,而且尽是羊肠小道,崎岖不平,还要登上海拔1343米的黄洋界。每次挑粮,红军指战员天一亮就赶往挑粮的地方。装粮的容器也各种各样,有的用箩筐担,有的用布袋背,还有的同志索性脱下长裤,把裤腿扎紧,满满装上两裤腿往肩上一搭。咱们的毛委员当时就是那样背粮食的。在挑粮运动中,毛泽东、朱德、陈毅等军中领导都亲自参与进来,极大

鼓舞了军民的挑粮士气。“朱德的扁担”故事就是在那时流传出来的。朱德当时已年过40,这在红四军中算高龄了,又是军长,工作又忙,大家都劝他不要参加挑粮,但朱德坚持要去,而且每次都挑着四五十斤粮食,走起路来十分稳健利落,年青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战士们从心眼里敬佩朱军长,但又心疼他,万一累坏了怎么办?大家一商量,便把他的扁担藏了起来,以为这样,朱军长就可以休息了,谁知第二天朱军长又出现了挑粮队伍中,战士们又趁他不注意将扁担藏起来了,朱德想了个办法,他让军需处处长范树德给他重新做一根扁担,上面还写了伍五个大字“朱德的扁担”,战士们看到这几个大字,谁还敢拿呀?当时还有这么一句话:“朱德挑粮上垇,粮食绝对可靠。军民齐心协力,粉碎敌人会剿。”在边界军民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一个冬天和一个春天,将30多万斤的粮食运上了井冈山,为根据地贮备了充足的粮食,为与敌人展开长期斗争作了保障。

历经战火硝烟的岁月,“朱德的扁担”历史原物早已无法留存于世,为了给后人留下一份生动的历史教育题材,解放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专程拜访当时的军需处处长范树德,请他老人家重新题写了一根“朱德的扁担”,就珍藏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1962年3月,朱德和夫人康克清重上井冈山,期间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参观,当来到“朱德的扁担”陈列柜前,朱德同志说到:“扁担不一定要放在这里。”普通的扁担见证了朱德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情怀,也见证了我党在革命斗争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优良品质。而井冈山斗争时期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宝贵经验和历史意义,对于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党员干部对贯彻群众路线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八篇、朱德的扁担

朱德的扁担的故事感想

泗洪育才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