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题材

时间:2021-10-10 12:41:10 六年级作文

第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题目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不拘一格育“鸣凤”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愉悦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A、B、C

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数学小论文题材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年、月、日

培养自学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入情才能入理激情方能启思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提高元认知水平培养自学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案

圆柱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优化课堂教学数学小论文题材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格

课堂纯真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合理运用学具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创新从习惯抓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二篇:《小学数学论文68个题目汇总》

本文由鲁韵原创论文网(

1、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2、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3、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4、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5、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6、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7、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8、不拘一格育“鸣凤”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9、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10、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1、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12、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3、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4、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15、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6、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17、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18、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和谐愉悦

19、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20、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21、 教学策略A、B、C

22、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23、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24、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25、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26、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27、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28、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29、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30、“圆的面积”的教案

31、 圆柱的认识

3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33、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34、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35、 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36、 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37、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38、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9、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40、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4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42、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43、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44、 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45、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46、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47、 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8、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49、 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50、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51、 课堂纯真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52、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53、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54、 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55、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56、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57、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8、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59、 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60、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61、“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62、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63、 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64、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创新从习惯抓起

6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66、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67、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68、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第三篇:《小论文数学》

初中学生撰写数学小论文,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的步骤:

1.论文的示范

学生升入初中后,多数同学对数学小论文的写作缺少经验,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应该写些什么?这时,可以挑选一些颇具代表性、针对性、典型性的优秀论文作示范、指导。我们可以从有关的杂志中,如《中学生数学》、《数学通讯》(学生版)等,或从教师自己写的数学小论文和学生的一些优秀习作中选取一些好的论文作示范。特别是自己老师和自己身边的同学写的论文,对他们的启发更大。规范性的科学论文的常规格式是由“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和邮编”,“正文”,“参考文献”几部分所组成,二则可以使同学们了解“立论”,又如何围绕着所立论点进行分析、举例、论证和总结。

2.论文的写作

(1) 选题 一般而言,中学生受时间、资料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较难写出达到“原创”水平的论文,其读者对象也大都是自己的同学。因此,我们结合我校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四个方面选题:一是写学习数学的方法,如果一些同学学习数学比较轻松,成绩又好,可以让他们总结一下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如“课堂如何听讲?”“怎样做数学课堂笔记?”“我是怎样复习这一单元知识的?”等等;二是写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反思,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发现;三是写研究数学的成果,如对一些数学问题的推广和引申,一类问题的解法或一题多解等,总结解题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四是写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数学建模),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经过调查研究,建立数学模型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或者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注意数学在其中的应用等等。

(2)拟定标题 当人们拿到一篇文章后,确定是否需要阅读往往从题目开始。因此,一篇文章选好题目非常关键。对题目的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其含义让人一望而知,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注意。题目宜小不宜大,要小题大做,不要大题小做或大题不做。题目可以在开始写作时先拟定一个,在写作的修改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入,再拟定几个,最后选出最好的。

(3) 搜集材料 根据自行选择和拟定标题、确立的观点,充分搜集必要的、可靠的材料,这是整个撰写论文工作的基础。搜集的材料要有创意,一份新颖的材料能使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材料搜集的越多越好,写作时根据需要进行筛选整理,去粗存精,去伪存真。材料的来源可以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等文献资料,可以查阅互联网上众多的信息,可以面向社会、工厂、工地和田间进行实地考察,深入实际生活获取第一手材料,还可以自己亲手做实验,进行必要的测量、观察和记录获得材料等。

(4)编写提纲 为了确保文章条理清楚、结构严谨、中心思想突出,以及数据图表安排的规范性,我们在正文写作之前应先草拟个提纲,搞好谋篇布局。一般来说,提纲拟得越细,有关问题考虑得越周全、越缜密,写作起来越得心应手。

(5)正文写作 就是对写作提纲实施具体化的过程,把所有想写的东西全部表达出来。正文的写作要立论明确,有创意,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结论正确。内容要准确、鲜明、生动。准确就是运用数学语言,选用贴切的词汇、合乎逻辑的句式确切地表达主题思想。鲜明就是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给人以清晰的印象。生动就是语言、文字灵活多样,通俗易懂。

(6)修改成文 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决非大功告成。需要多次反复修改,才能定稿。其一要仔细推敲结构。要把文章内容的次序排列妥当,段落之间衔接自然,做到严谨、自然、和谐、统一,首尾相应,切不可杂乱无章、矛盾百出,不能自圆其说。其二要检验内容。内容犹如文章的血肉,血肉不全会使文章干瘪无力。检验内容要考虑是否运用了足够、准确、典型和新颖的材料来说明文章的论点,可站在读者的角度来审阅文稿,该删则删,该增则增,该修正则修正。其三要斟酌字句。文章应言简意赅,“意则期多,字则惟少”。删去可有可无的字、句和段,使论文的内容更紧凑更集中,论点更突出更鲜明。其四是注意“参考文献”的规范写法。另外,文章写好后还可以叫同学或老师帮助修改。

走出来的数学

曾看过这样的一句话:数学就是逻辑,“逻辑是数学的青年时代,数学是逻辑的壮年时代。虽然这句话没有科学依据,但我特喜欢它。我对数学情有独钟,因为我喜欢在思维碰撞中体验成功;我没有高深的理论基础,但我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不是人们所说的数学神童,但我喜欢砧研数学难题;老师夸我爱思考,同学们羡慕我思维敏捷。 记得在小学六年级时学校组织春游,参加学生共256人,出发时负责老师对我们的队伍做了严格规定:各班排成两列纵队,前后两位同学间距1米左右。在出发之前数学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要求我们估算从第一排进隧道到排尾离开隧道,需要几分钟?接到任务之后,我开始做准备工作,我和同学带着手表和米尺来到操场上开始测1分钟能走多少步,每一步有多少米,通过反复测验得到每分钟大约能走65米,了解到隧道长约67米,有了这些数据之后我开始了我的数学之旅:我们六年级有256个人,大约有129排,前后间距为1米,那就有(129-1),得128米,然后隧道的长加上队伍的长度,得195米,最后用195除以65得出要3分钟。我带着精心推算出的“3分钟”等待大队伍的出发,终于到了隧道口,负责老师通过喇叭告诉我们先整理好队伍准备过隧道,仔细观察队伍,当第一位同学跨出第一步时我记下分针和秒针的位置,当最后一位同学离开隧道高喊一声时,我再次看手表,2分57秒,我兴奋地喊了一声“ye”。从此以后我爱上了数学,爱上思考,也让我明白原来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这么大!

在思维碰撞中我成为一名初中生。有一天,我解题的时候,发现一个似曾相识的问题:一辆长200米的火车与一个人同时同地同向而行,12秒后火车完全超过人,火车的时速是每小时65千米,问人的时速是多少?原来是关于行程的问题,对于我来说这并不困难,因为我在小学时就做过了。我在草稿纸上快速的思考着,我便遇到了一个不小困难。我通过165065000却得出米的结果,这样光火车12秒的路程就超过了火车的长度,更何况3003再加上人的路程呢?我又算了一遍,设人的速度为x米/小时,列出方程

12(65000x)200得x5000米/小时那这个答案肯定是错的。难道是我题目理解错3600

了吗?再一次审题,目光落在了“同向”这个词上。我恍然大捂,原来是我把“同向”理解成了“相向”。同向是指并列在一起或不在一起但都朝一个方向走,如图1,

(1)

(2)

而相向是指不在一起分别朝两个方向走,如图2。

我又重新进行计算,列出方程:

用5000除以

1000,等于565000x200,经过计算,我最后得出x5000m,再300。 终于算出来了,我心中感到无比高兴,这大概是成功后的心情吧!说到这个行程问题,我还知道另外几个相关的问题,如相向,还有相背与相反、追及等。

接下来就由我来一一讲解。我说的相背是指是两个人在同一点,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向两端走,不会相遇。相反是指两个人不在同一点,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向两端走,不会相遇。相向是指两个人不在同一点,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向中间走。会相遇。相遇:以上提到‘会相遇’即是。而追及是指两个人不在同一点,向相同的方向前进会相遇。有一个相遇问题:小张和小王,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步行,1小时30分后,小张走了甲乙两地距离的一半多1.5千米,此时与小王相遇。小王的速度是3.7千米/小时,那么小张的速度是多少?

我比较喜欢钻研这些难一点的问题,例如这道题的解法是先把小王走的路程算出来,再把甲乙两地的距离求出来,最后得出小张的速度。算式是小王走的路程:3.7x1.5=5.55km, 甲乙两地的距离:5.55+1.5=7.05km,7.05x2=14.1km, 小张的速度:14.1-5.55=8.55km,8.55除以1.5得5.7千米每小时,接着验算一遍,5.7x1.5+3.7x1.5=14.1km.答案正确。也可以列方程来解:设小张的速度为x, 方程为1.5x+1.5+1.5 x 3.7=14.1,最后的解也是x=5.7km。 还有一个追及问题: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各以一定速度从A地开往B地,乙比丙晚出发10分钟,经40分钟追上丙,甲比乙晚出发20分钟,经50分钟追上乙,那么甲出发多少时间追上丙?我比较喜欢钻研这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象,这道题目比较难,解这道题目可以设丙的速度为a,乙的速度为b,甲的速度为c。解法是50a=40b,70b=50c,这样,经过转换得出甲的速度是丙的7/4。最后答:甲车行40分钟后与丙车相遇。广大的数学王国还有很多有趣的题目,或深或浅,我就不再一一讲述了。

每一类问题都有自己的特点,解决方法也有所不同,但是行程问题无论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三个量,三个关系”:这三个量是: 路程、速度、时间三个关系:1. 简单行程: 路程 = 速度 × 时间;2. 相遇问题: 路程和 = 速度和 × 时间;3. 追及问题: 路程差 = 速度差 × 时间。牢牢把握住这三个量以及它们之间的三种关系,就会发现解决行程问题还是有很多方法可循的。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得出一个差不多能顺利解决这种行程问题的锦囊:首先要把好审题关,在这一环节中我们要明确所求问题与哪几个量有关,再了解题中已知条件已具备什么,还需求什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