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传统庙会作文

时间:2021-11-11 08:35:24 意向书

篇一:《小学作文:家乡的庙会》

家乡的庙会

今天一早,外面是锣鼓喧天、人声鼎沸,我问奶奶:“今天是什么日子,外面怎么这么热闹?”奶奶说:“今天是7月24日,也是农历6月24日,是菩萨的生日,全镇各村各组的群众自行组织正在出庙会呢!”

我缠着妈妈来到了公路上。公路旁的人可真不少,我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面。只见人们换上鲜艳的节日盛装,有的舞龙,有的跳舞,有的敲起锣,打起鼓……红绸带飞扬,那是大妈们跳起了秧歌舞;红艳艳的扇子在空中抖动,那是姑娘们的扇子舞;一尊尊佛像抬了出来,扛着的大叔们是如此的自豪,个个脸上笑开了花。家家户户门前摆出了香烛,供品,好不热闹。因为人们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愿菩萨保佑我们这方水土风调雨顺、年年有余。

1

篇二:《家乡的庙会》

家乡的庙会

六十二班 孙晓雨 辅导老师:翁芸芸

我的家乡是河南省浚县,浚县有蜿蜒盘旋的大坯山.具有历史意义的渭河.可我还是喜欢家乡的庙会.

又到了正月十五,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逛庙会,只见庙会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我闻着浚县小吃的香气,真可谓是:“口水直流三千尺”爸爸又调侃我说:“看你的馋样。”我说:"没办法,我这个无底洞肚子有不消停了。”我拿了几个包子店垫垫肚底,心里十分满足。

我又去浏览了海洋馆,那里可真是热闹非凡呀,有凶猛的鳄鱼,还有好多颜色不一,大小相同。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接下来我又看见了糖人。我立刻心动了。这个糖人是个猴子,猴年大吉嘛!图个吉利!

在这一届庙会中,我出了浚县的好多小吃,还买了一对晴天娃娃,一个小口哨……满载而归的回家了。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这个使我成长的地方,我更爱我家乡的庙会。

家乡的小路

六十二班 孙晓熠 辅导老师:翁芸芸

每一个人的家乡肯定有许多不起眼却又最美的一角。我的家乡也有最美的风景线——乡间的小路。

当春天来临时,乡间的小路上布满了一片片绿荫,大树们看着孩子围绕着自己欢乐嬉戏。一簇簇的草丛中传来清脆的蛙鸣,小路两旁的石子给本来就蓬勃生机的小路更增添了活力。五彩斑斓的野花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人们沉浸在那花香没得熏陶之中。站在小路远远望去,几缕炊烟袅袅升起,这样的景色衬托着土黄色的小路。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画。

炎炎夏日,家乡的小路成了人们“空调屋”,在一棵棵绿伞似的大树下乘凉。人们一手拿着扇子,一手拿着冰饮,整整齐齐地坐在小路两旁享受着甜滋滋的生活。看来,夏天的小路成了人的海洋。

秋天,小路两旁的枯黄的树叶飘落下来,好像翩翩起舞的枯树蝶。树叶落在小路上,当进入秋天的我再次登上这条小路,发现秋天的远处像蒙上了薄纱,迎面而来的风儿姐姐 给秋带来了优雅的气息。让秋天的小路焕然一新。

冬天的小路,想都不用想——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最爱小路的时候,小路最美的时候。冬天的小路铺上了鹅毛地毯,看起来异常高贵,两旁的枯枝上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啊!这样的小路给人们带来了不可抗拒的美。孩子们在小路的白肚皮上打雪仗、滑雪……这充满孩子味的小路,感染了严冬,给小路带来了青春

活力。

家乡的小路,你真美!

篇三:《家乡民俗》

姓名:谢敏

学号:20110513608

专业:生物科学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家乡的传统庙会作文}.

家俗史话

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国度,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从来都没有停止过探寻、创造的脚步。中国各处的文化遗产及其所体现的文化,无不向世人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展示了中国这一古老国度的魅力与绚烂。这一份宝贵的遗产,值得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珍视。

关键字:中国文化 古老 遗产 珍视

近代中国,在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之后,很多古老文化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出现了些许了变化,随着我们进入全球化大潮的21世纪,信息技术革命迅猛发展,渐渐的,家乡的地方文化也在渐渐的被大家所认识。几种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同化。经济的发展,使大批劳动力涌入城市,乡村的习俗渐渐的消失。对于我,深有体会,我眼中的习俗,都是存在于我童年的记忆当中。现在,父母在外打工,在传统节日到来也没有{家乡的传统庙会作文}.

机会汇集在一起庆祝,只是在心里默默的为远方的家人祈福。

我们家乡的习俗,在我童年时候,体会较为深刻。那是乡里还有很多人,大家基本都在家里,每当节日来临,都是我们小孩子最幸福的时刻,因为有好多的东西可以吃。

一、除夕与元旦{家乡的传统庙会作文}.

自打小记忆起,就对过年时的场景映像深刻,也非常喜欢过年。过年时,我们能够吃到很多的好吃的,家里都会准备很多的干货,以备在过年的时候拿出来给来家里的亲戚们吃。而且,周围的亲戚们在过年前一段时间都会团年,做些团年饭,请亲戚们来捧场,吃过饭后,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娱乐等。在临走的时候,亲戚们都会给小孩子们压岁钱。

我们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每当过年我们家团年,爷爷的儿女们都会回来和爷爷奶奶一起度过,这时候,我们家可热闹了。这一天,我们家忙的不可开交,首先,得炸些红薯园子、酥肉、汤圆等。小孩子们凑在油锅边,看着一开锅,就馋着拿起几块往嘴里送,然后跑出去向不知道的小孩子炫耀一番,引着其他孩子也来拿,同时还时不时的跑回来再拿几块。等到真正上桌的时候反到吃不下,就不知道跑到哪儿玩去了,早没影了。

除夕之夜,我们一家人围在电视旁,边吃东西边等待着看央视春节迎新晚会,一起欢笑,一起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那一刻。到了十二点,屋外烟火满天,五光十色,大人们纷纷将买

的烟花拿出来,向天空射出新年的光环。

这是在乡村里的除夕之夜,在搬入城镇以后,我的除夕之夜也就不一样了。大年三十的晚上,都不会选择呆在家里而是选择外出。这天晚上,街道灯火通明,人潮攒动,异常热闹。我们一手拿着烟花,一手拿着吃的,尽情享受着新年的快乐与祝福。一般都会玩到晚上十二点以后才恋恋不舍的回到家里。

第二天一大早,也就是大年初一,妈妈就会叫我们起来包汤圆,预示着团团圆圆。在包汤圆的时候,会在几个汤圆里面包一块钱的硬币。然后,煮汤圆,汤圆煮好之后,一家人围城一桌吃着美味的汤圆,谁吃到包有硬币的汤团,就以为着今年会好运连连。

之后的这几天,我们会去给已经过世的亲戚拜年,俗称“挂坟”,带上火炮、钱纸、香、大烛等。

二、元宵节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是新的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

一大早,爷爷就拿出纸钱、香、烛,端出一碗刚出锅的肉,放一双筷子在桌上,祭神拜佛,有门神、灶神蚕神等。

到了这一天,天边一轮明月高悬,地上万点灯火通明,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一个晚上。这天晚上,是允许放烟花的最后一个晚上,也是放烟花的第二个高潮。我们一家人围在桌旁,一边赏月一边看烟花,还一边吃着元宵,其乐融融。

在镇上,政府会组织一些庆祝元宵的活动,比如:舞龙、

舞狮子、逛庙会、火焰晚会等。元宵过后,春节也就过完了。

三、清明节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要的节日就是“清明节”了。这是我国历法中特有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所以,这是我们劳动人民安排农事活动的日子。{家乡的传统庙会作文}.

清明节扫墓,这是从古就流传下来的活动,也是每年清明最重要的事情了。同时,又是一个远足踏青的好日子,亲近自然,共同认主归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普遍重视。而且它也是一条维系海内外华人思想情感的文化纽带,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现在的清明,除了此项活动之外,大部分人都会趁着这个假期,带着自己的家人去郊游,或者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们的业绩,以示悼念,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庆祝方式。

四、端午节

旧历五月五日端午节,也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又名“浴兰节”、“午节”等。众做周知,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但实际上,说法也不统一,然而,他所遗留下来的一系列民俗活动是很受大家欢迎的。比如赛龙舟啊,吃粽子啊,挂菖蒲、艾草等。

篇四:《家乡的民俗》

家乡的民俗——开封盘鼓

我的家乡是河南开封,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七朝古都。在这座古城里有着许多独特的民族文化,今天就像大家介绍一下开封盘古。

开封盘古同兰州的太平鼓、安塞的腰鼓、山西的威风锣鼓、安徽的凤阳花鼓等并称为中华五鼓。开封盘鼓有其深远的历史渊源,它最初是用来缉私驱邪的器物,现已发展成为庆典贺喜,烘托气氛的乐器。早自北宋年间就流传于开封一带。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皇城的军队里有一种仗鼓,是用于朝廷庆典的集体鼓乐形式。皇宫里还有一种鼓乐,称作迓鼓,在礼仪迎宾时集体表演。时光如水,岁月如歌,鼓声越千年,梦里说悲欢。长期以来,盘鼓在民间,主要用于庆典、祭祀、求雨等民俗仪式。宋代遇到干旱灾年,有时皇帝亲自主持规模盛大的求雨仪式,击鼓祈天,赤臂披蓑,鼓舞呼喊,场面相当壮观。到清末大旱之年,开封还出现了200面盘鼓游长街、走四门的壮阔场景。画家李抱一曾创作一幅国画作品《旱天雷》,表现的正是盘鼓粗犷奔放、激情四射的情境。它的特点是雄壮而响亮,威武而雄浑。在清明上河园每天首演的《包公迎宾》剧目刚一结束,盘鼓表演在清园东大门内广场、张择端雕像前则随即敲响。该表演队伍有旗手1名,镲手8名,鼓手16名。他们演奏时或静或动,或跳或舞,领旗内外翻飞,双镲上下飞舞,盘鼓腰中横挂,队型变化不一,但演出却井然有序。听着雄浑火爆的鼓声,看着豪放洒脱的舞姿,游客怎能不为之所动?“击之如雷,动之如涛”是开封盘鼓的特点,但它更多让人体会到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来。 进入20世纪80年代,由开封市群艺馆音乐舞蹈工作者的参与、挖掘、整理、提高,开封盘鼓终于走出自生自长的状态,逐步升华为以鼓为主、鼓舞兼备、男女皆宜的广场舞蹈,迎来了艺术生命的第一次辉煌。

盘鼓舞蹈可以组成十几人到几百人的表演队伍,场面宏大,气势壮观。每面鼓直径50厘米,高32厘米,攀带长2.5米,斜肩而挎,柳木鼓槌约拇指粗细,表演时可击鼓行进,充满力量;可广场起舞,编队造型,欢腾跳跃。伴随着鼓手的表情变化,雄健的吼声,激昂、厚重,显示了中国百姓困难压不倒的英雄气概。盘鼓的舞姿强健优美,跌宕起伏,具有荡气回肠的艺术感染力。

时而像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时而像狮吼密林虎出山,呼啸一声动山川;时而像万众一心挥铁拳,豪杰聚会更无前;时而像无边稻菽千层浪,遍地英雄下夕烟。抒情的慢板,透出心中多少喜悦,多少梦想;勇猛的搏击,让山河振奋,风云变幻。欢乐庆典,笑脸灼灼如花开;八方赛会,鼓舞天地竞风流。喜迎嘉宾,捧出热情和真诚;激励壮志,脚步能踏动雷鸣。

三、黄河文化的奇葩

开封盘鼓是黄土地上生长起来的艺术,浸润着泥土的气息,日出的喷薄,日落的散荡,风雨的淘洗,四季的感怀,都在鼓声和舞步里舒展;荷锄的怡然,挥镰的爽快,春种的希望,秋收的满足,都在鼓声和舞步里演绎。缅怀先人,泪滴随着鼓点飞扬;祈告上天,虔诚追着舞步蹒跚。谁家婚嫁,大盘鼓敲得花轿忽悠悠地颤;乡村赛会,龙争虎斗都想着夺头牌。 鼓是心跳,鼓是语言,鼓是问候,鼓是召唤,鼓是宣泄,鼓是爱恋。鼓是图腾的崇拜和快乐的呐喊!

在拥有千年铁塔的城垣中,在拥有巍巍龙亭的古城里,在拥有苏东坡、李清照、张择端和孟元老的文化风采中,在拥有包拯、王安石、毕升和沈括的历史骄傲里,都有盘鼓不竭的营养,都有改革、进取、正义和信念与之并存。雅与俗,上与下,精致与粗放,官府与民间,盘鼓永远是一道共同的风景线。

鼓与镲是一对姐妹,一对兄弟。盘鼓是花,铜镲是叶,花红叶绿是最美的春色。那清脆的镲声,那欢腾的镲舞,既是对鼓声超时空的响应,又有中国功夫深厚的内蕴。鼓是太阳,镲是月亮,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喜怒哀乐都汇聚在磊落的胸怀间。

俗话说:当面锣,对面鼓。盘鼓在表演中又对鼓斗槌的舞蹈,就像“汗滴禾下土”之后,爷们兄弟在一起碰心闲聊,俚戏逗趣,就像彼此在传递生活信息和道听途说的故事。纯朴如这厚厚的黄土地,真诚似这敲响胸脯一般的雷霆声。

令旗好比将帅的大旗,号令三军,指挥若定。红地黄牙金三角,迎风一抖天地小。不仅醒目、威严,而且简洁明快,刚劲洒脱。如果鼓队是一支乐队,旗手便是天才的指挥家。若握在巾帼女儿手,飒爽英姿恰似那冬天的彩云、乡野的红缨。稳定的三角,十字坐标,天地方圆,大河波涛,二龙戏珠,聚会英豪,众星捧月,长风如号。困难面前不低头,踏平坎坷成大道,这个是我们民族自强不息的生命之舞。

四、城乡精神的旗帜

有专家指出:越是民族的,越有可能是世界的。必须以我们自己的优秀文化与世界各国对话、交流。一个地区或城市,特色文化才是你的标志,你的风采怡然的旗帜。特色即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卓尔不群。开封盘鼓正是这样的特色文化,是这里的人民自强不息、昂扬奋进、不屈不挠的精神凝聚,在强烈的个性中体现了雄悍的东方气派。

迄今,开封盘鼓已经获得全国性大赛金奖30多个,是河南省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文化之一。

开封盘鼓发展大事记

1991年春天,开封小北岗盘鼓队在北京龙潭庙会“全国民间花会大赛”上首次夺得金奖,引起关注。随后,开封市盘鼓协会宣告成立,并举办了第一届盘鼓大赛。

199年9月,又有两支盘鼓队分别在沈阳和太原的大赛上获得金奖。从此,开封盘鼓走出中原,打响全国。不久又走出国门,赴日本三重县、美国迪斯尼乐园访问演出,获得成功。(在赴日本访问演出中,大李庄盘鼓队的一位帅哥鼓手,迷住了两个日本高中女孩。俩女孩跟随鼓队表演下来,紧追不舍,直到机场惜别时,小伙子以自己的鼓槌相赠才巧妙躲过了这场戏剧性的跨国之恋。 )

庆祝建国50周年天安门广场文艺晚会上,开封盘鼓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99年的岁末,莲花之城澳门回归在即,河南省派出了由开封县领导带队的盘鼓艺术团赴澳门参加回归庆典,可以说是威风八面。澳门儿女在鼓声和舞姿中领略到了祖国人民豪放的襟怀和火热的亲情。

留下过毛泽东主席伟岸身影的郊区柳园口乡能成为全国特色文化之乡,也是与拥有了大李庄、王周庄等知名全国、屡立战功的盘鼓队分不开的。

2000年4月,市群艺馆率开封盘鼓队赴无锡参加中华鼓王大赛。在水浒城的跑马场上,全国各路鼓队群英荟萃,广西的铜鼓、江南的梁红玉女子鼓队等,都实力不凡。然而,当开封的盘鼓声一起,游人的目光一下被吸引过来。十几家电视台追抢镜头,采访领队,占尽了风光。它实际上赢在了气势上,那撼天动地的鼓点,那雄狮般的舞蹈,看着的确过瘾、来劲。所以“中华鼓王”的奖牌自然非开封莫属。

1999年国庆期间,开封盘鼓在天安门广场演出,刘展、刘震兄弟走进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从此,“鼓王刘震”成为开封盘鼓的形象代言。

2004年开封盘鼓获得河南省政府大奖,刘震、姬广兰、汪翕白、马振林4位对盘鼓的发掘、弘扬做出过贡献的群文工作者受到表彰。他们对鼓谱的整理改编和系列舞蹈动作的创意编排,对城乡鼓手的培训和辅导,表现了应有的智慧与才干。目前,全市城乡拥有男女盘鼓队近200支。

篇五:《庙会 人生》

庙会 人生

农历三月十八是邻村的庙会日,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为民而死的勇士。每年到了这一天,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要去逛庙会,这已经成了家乡的一个传统。小时候的我最爱逛庙会了,特别是在庙会上去看那位勇士的遗迹,一遍又一遍地听老人讲勇士的故事对我来说几乎是最大的享受了。可是,长大后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最爱逛庙会的我在近三十年的时间里却一次也没有去过。庙会上的一切只能留在我儿时的记忆里。这也算是生活中的一大遗憾吧。

今天,正好是星期天,刚巧在家里闲着没事,便打算去庙会上逛逛,重温儿时的记忆。没想到临出门时,隔壁的媳妇让我带上她七八岁的儿子。于是我们这一老一少就在这大好的春光中结伴而行了。一路上,他像一只快活的小鸟在前面蹦蹦跳跳。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三十多年前的我。那时,我也像他一样牵着大人的手,也像他一样的单纯,也像他一样的快活。而今天,岁月的磨难在我的身体和心灵上留下了太多的沧桑印痕。使得今天的我想像他一样开怀而笑却无论如何也笑不出来。无忧无虑只能作为童年的美好回忆残存在我的记忆中。 经过近一个小时的缓步而行,我们来到了庙会的地方。记忆中的一切还依稀可寻,只是物是人非,我已不是当年的清纯少年,周围的逛客也没有了昔日的贫穷、真诚和友善。整个庙会上的一切都和经济挂上了钩,到处弥漫着浓浓的虚伪和铜臭。我怅然若失。我在想:那位勇士若是泉下有知,看到这一切该会作何感想?

……

回来的路上,孩子因为疲惫不再蹦跳,我也因为郁闷不再说笑。这时,我才开始注意路边那片百年的坟地。坟茔似乎比过去多了许多,我不由得走上前去,去看那墓碑上的文字,去回忆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和他们短暂的人生。今天,有多少人还记得曾经争名逐利、卑微渺小的他们?多年后,我也许会像他们一样离开这个喧嚣的尘世,不曾留下什么,也不曾带走什么,更不会有人记得我们曾经来过!这难道就是我们作为普通人的宿命吗? 有人说:人生就像乘坐一列不知目的地的火车,我们只知道我们从什么地方上车,但却不知道列车开向何方,我们会从什么地方下车,因为什么原因而下车。一切的一切,命运留给我们的永远是太多的未知、太多的迷茫、太多的疑惑。不过在我看来,人生更像是逛庙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的。大家都是乘兴而来,谁又能想到当曲终人散时,有人会哭,有人会笑,有人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而沾沾自喜;有人付出了努力却空手而归,更多的人只不过是匆匆的看客,逛了一场罢了。这也许就是人生的真谛吧!

脚下的路还在向着远方延伸。最终的家离我们越来越近。好多美好的东西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不管我们是否愿意。因为过去无法选择,也无从选择。接下来更多的东西,更多的机会充斥着生活,也不管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是否有能力去应对。每一天就这样匆匆而过。一去永不复返。充实也好,蹉跎也罢,一切注定成为昨天,一切将成为过眼的云烟。 现实,千羁百绊;机会,稍纵即逝。唉,作为人,在有限的生命中要想有一番作为,活出自我,活出成绩。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有价值的东西是何其难呀!

篇六:《我爱家乡的节日习俗》

我爱家乡的节日习俗

每逢过年过节,小孩子们和大人们都高兴不已,因为是那习俗,才使我们这样的欢喜。

说说过年吧,看那家家户户的门上贴满大红大绿的年画,墙上挂着一对有一对的对联,环顾四周,白色的房子上添上一番红红的景象,颇有几分情趣。

储蓄也是最热闹的,家家的肘子都摆放这一碟又一碟的耗材,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地谈话。不是还举杯畅饮。吃过晚饭,大伙儿围在电视机旁边,靠着暖炉,手握已被热腾腾的茶,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有的家庭环境比较赋予,便自己也开起一联欢晚会,把亲戚们都叫上,大家尽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