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鉴赏怎么写]文学作品鉴赏表达技巧(修辞篇)(4)

时间:2021-10-10 20:05:28 工作计划
文学作品鉴赏表达技巧(修辞篇)(4)

文章来自:爱师网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再如:“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文章来自:爱师网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再如:“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

文章来自:爱师网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以下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

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三、篇章结构:

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第一节:修辞技巧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析: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例】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诗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多姿。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诗歌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3、隐语(谐音)、双关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4、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终岁不闻丝竹声”、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再如:“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盛的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

“阳关”“折柳”寄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5、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文章来自:爱师网

6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7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8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9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10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11用典: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鉴赏者来说,如果不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一般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点化前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运用历史故事反讽,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互文“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

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的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成语,其中“求”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两词同义。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B是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练的语句来表达丰富的内容,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中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之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既“迢迢”不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两词互文见义。

文章来自:爱师网

互文见义常见诗句:

(1)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见”与“闻”互文见义)

(2)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木兰诗》)(其上句省略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略了“开我西阁门”。两句表达的意思是:打开东阁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表达回到家中的欢喜之情。)

(3)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观沧海》)(“行”与“灿烂”互补见义)

(5)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7)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饮湖上初晴后雨》当句互文(8)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

(9)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10)烟笼寒水月笼沙。《泊秦淮》

(11)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凡指互文:

(12)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孔雀东南飞》

(13)十三能织素,十六诵诗书。

2.列锦(名词意象组合)所谓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用以烘托气氛,创造意境,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如“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烟村”、“人家”、“亭台”、“鲜花”既各自独立成景,又共同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创造出淡雅幽美的意境。

又如“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酬程延秋夜即事见赠》),给人的情趣和诗味是浓醇、深长的。上句是视觉画面-----秋夜星空一只孤飞的雁,下句是听觉意象-----千家万户的砧杵之声,上下句的串联迭合,不但鲜明准确地描绘了秋夜景色的典型特征,而且构造了一幽怨凄清的意境。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诗词有时故意让成分残缺,从而达到简洁凝炼的效果。

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两句以高度浓缩的笔墨,勾勒出一幅辽阔宏伟的图画:在大雪飘飞的夜里,乘船强渡瓜洲,在秋风瑟瑟的大散关,骑马挥刀与敌军撕杀。

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全部运用名词连缀,含不尽之意于言外,这两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字里行间饱含着复杂凝重的思想感情,既有对自己屡遭排挤、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有对南宋王朝偏居一隅,不思北伐的愤懑,更有对中原失陷人民的深深的挚爱,寥寥数语,一个胸怀磊落,不患得失,不计名利的高大想象便凸现在读者面前,辞约而意丰,言近而旨远。

③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从而受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如:《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书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他完全撇开了愁、怨、相思之类直抒胸臆的字眼,也没有借助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是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婉的形象剪接进去,造成鲜明强烈的对比,使人获得空间宽广、时间连绵的审美感受,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的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

3、迭字:迭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