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材料_经验交流;怎样改变农村小学生唱读习惯

时间:2021-09-29 00:00:00 工作报告

朗读就是朗声读书,即运用普通话把书面语言清晰、响亮、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变文字这个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然而农村的小学生,朗读的最大一个缺点就是爱“唱读”。对于他们来说,似乎一字一顿,拖声呀气地“唱”那才叫“读书”。特别是集体齐读时,全班几十个学生一起“唱”,所有的课文几乎都用同样的腔调。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因此,“唱读”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最大敌人。

起初我班的学生唱读情况尤为严重。课上每每听到孩子们把一篇篇文字优美、感情丰富的课文拉唱成同一个腔调的时候,心里真不是滋味。作为他们的语文老师,这是我责任的缺失!为了帮助孩子们克服“唱读”的习惯,我尝试着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1、要加强汉语拼音的教学。汉语拼音是学好普通话的拐杖,汉语拼音学不好,汉字的音调都读不准,自然谈不上有感情地朗读。虽然我教授四年级的语文,但学生的拼音基础相当薄弱,有的甚至连“a, o, e, i, u”都不会,于是我带领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努力攻破拼音音调难关。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激发朗读情感。要创设“以情激情”的朗读情境,“以情激情”是教育的共同规律,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教材的感悟及体验传导给学生。只有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中的境界,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内容,才能很自然地避免唱读,用正确的语气来表达课文中的感情。比如在《站起来》这篇课文中,读到小男孩面对高大的摔交运动员的时候,引导孩子们体会到男孩毫无惧色勇敢的情感;读到小男孩摔倒站起来摔倒又站起来时,引导孩子们体会到小男孩不放弃的精神。有了对这多种情感的理解,孩子们就会自己体会用怎样的语气来表达这些感情。

3、分角色朗读,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角色。分角色朗读是引导孩子们进入课文内容情境的最好办法,只要真正进入了课文角色,同学们想“唱”也“唱”不起来,因为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特征。比如《“环”字遇险记》这一课中,孩子们自己都会知道,读环字的话时,声音要小一点;读土字的话时,声音要大胆一点,凶一点。

4、要多作正确的范读,或多放一些与课文相配套的朗读录音磁带,或光盘教学,让学生模仿。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朗读水平密切相关,在学生想读而读不好时,教师的范读起到关键性的点拨和引导。需要说得是:示范朗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的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教师的声音。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根据从老师的示范朗读中获得的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按“自己的方式”去朗读。教师的示范、指导和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纠正、自我创造应该紧密地结合起来。

5、运用多种朗读形式。要尽量少安排一点齐读,多安排一些个性化的阅读。我们可借助学生模仿力强,好胜心强的优点,采用各种方式的读,如比读、挑战读、请读得好的同学领读等,来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提高其朗读能力,克服朗读中“拖腔拖调”的现象。或者采用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教师引读、个人自读、同桌互相检查读、四人小组评议读、开火车轮读等形式,为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同时,课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为学生创造广阔的朗读环境。如举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己选择文质兼优的课文片断或诗歌进行配乐朗诵表演,当场评分、奖励等。运用多种朗读形式,既可以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尽量减少齐读。因为齐读容易限制孩子们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唱读”最容易在齐读中表现出来,只要有一个孩子大声“唱”,就会影响到其它孩子。所以,可以尽量减少齐读,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所体会到的感情。

6、要经常举行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在班里开展的活动有很多:早读、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普通话朗诵比赛等等。

7、要重视朗读评价。开展读后评论,促进学生在经验教训中提高。在朗读时,常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自己知道自己的朗读水平和存在的问题,可让孩子们围绕字音、停顿、表情、流利、有感情等方面进行评价评议。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了课文表达的感情;另一方面,孩子们在评议中认识到自己朗读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总结经验,提高朗读能力。

以上是我对于如何提高农村孩子们朗读水平的几点思考。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也加强了教师朗读基本功的训练。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