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时间:2021-09-29 00:00:00 演讲稿

唐寅《和沈石田落花诗》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和沈石田落花诗

唐寅(明)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1)这首诗颈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巧妙?试作简要赏析。(4分)

(2)诗中颔联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1)空,又(1个1分,共2分)“空”字写出了怀才不遇的无奈之情。(1分)“又”说明这种怀材不遇,无法施展抱负的打击并非一次。(1分)

(2)用典(1分)使用了王昭君不被赏识,张丽华不得君王留幸之典(1分)表达出诗人怀才不遇,仕途不顺,不得重用的苦闷(2分)

中国画论与文艺复兴

元朝有许多画家对当时的统治很不满,元明以后有影响的山水花鸟画家有黄公望、傁瓒、沈石田、文征明、仇英、董其昌、王蒙、吴镇等。

黄公望(1269~1354)元代画家。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井西老人。浙江富阳人,元代山水画家。本姓陆,名坚,因幼时父母双亡,被寓居常熟小山之永嘉黄氏收为养子,遂改姓名。精书法绘画,善散曲。曾做过浙西廉访使徐琰及中书省平章政事张闾书吏,一度被诬入狱。旋入"全真教"(新道教),为清修道士,往来于杭州、松江、苏州等地卖卜。晚年徜徉虞山及富春间致力于山水画写生,创浅绛设色之法,自成一家,画作为世所推崇。后人将其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为"元四家",位列其首。著有画论《写山水诀》等。元代大画家黄公望在游历大川名山之后,在庙山坞筲箕泉边结庐隐居达二十余年,他耗尽毕生精力创作的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以长卷的形式表现了富春江两岸的旖旎风光和田园阡陌的景色。

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清代时传到吴洪裕手中,他把《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千字文真迹》视为平生最珍爱的两件书画。当吴洪裕晚年临终时,出于迷信心理,竟嘱咐他的儿子当着他的面,将这两件心爱书画焚化,以表示永远随他在一起。头一天,先焚《智永法千字文真迹》,倾刻之间,这件传世之珍在熊熊烈火中化为灰烬。第二天,当《富春山居图》开始焚化时,正好吴洪裕生命快到终止,目光已收,他儿子面临这种情景,不忍心眼看这幅稀世之珍就这样化为乌有,立即从火中抢救出画卷,但为时已晚,《富春山居图》已被烧成两截,剩下前后两段。但黄公望的真迹总算保存了下来。前一段浙江省博物馆收藏,后半段现存于台湾博物院。原画主要是描写浙江富春江带的山水景色。似初秋景色,雄秀苍莽,变化多端。令人目不暇接,丰富而自然。对以后水墨山水画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黄公望晚年定居富春江畔,虽年逾八旬,还经常持杖出游.

中国的绘画早在五六千年前,就用矿物颜色在岩石上涂画拙朴的动植物纹样和人形图案,在陶器上描绘各种美丽的图案纹饰,之后又在青铜器上刻铸纷繁神秘的花纹及其他图形。17世纪前后,欧洲绘画传入中国,为了与本土传统绘画相区别,舶来之欧洲绘画作品冠名为"西洋画",本土绘画自然就称为"中国画"。因此,中国画最初的称谓,是相对于西洋绘画(泛指欧洲绘画)而言的。

中国画史上,元、明两代均有“四家”之称。“明四家”是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文徵明与唐寅均曾师法沈周,得益非浅,所以沈周居“明四家”之首是当之无愧的。中年以黄公望为宗,晚年醉心吴镇,并能融会变化,自成风格。

沈周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江苏吴县人。他鄙薄功名,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及诗文创作,曾旅居杭州,创作了一批西湖山水名胜画作,被世人奉为瑰宝。

和沈石田落花诗

作者:唐寅

万紫千红莫谩夸,今朝粉蝶过邻家。

昭君偏遇毛延寿,炀帝难留张丽华。

深院青春空白锁,平原红日又西斜。

小桥流水闲村落,不见啼莺有吠蛙。

补充资料

唐寅(1470——1523),被誉为明中叶江南第一才子。他博学多能,吟诗作曲,能书善画,经历坎坷。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大画家。

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史,南京解元,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寅出身于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商人在封建时代地位比较低下,他在当世“显亲扬名”主导下,刻苦学习,11岁就文才极好,并写得一手好字。16岁中秀才,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南京应天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佯狂得以脱身而归。他玩世不恭而又才气横溢,诗文擅名,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

在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很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但这些其实都不太可信,历史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书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因此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晚年生活困顿,因而英年早逝,只活了五十四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他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拜访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天下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关于这场会试泄题案,记载很多,说法不一。实际上这是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明史·程敏政传》云:“或言敏政之狱,傅瀚欲夺其位,令昶奏之,事秘莫能明也。”但毫无疑问,这一事件对唐寅来说是极其严重的。从此唐寅绝意仕途。归家后纵酒浇愁,游历名山大川,决心以诗文书画终其一生。

明弘治十三年(1500),唐寅离开苏州,坐船到达镇江,从镇江到扬州,游览瘦西湖、平山堂等名胜。然后又坐船沿长江过芜湖、九江,到庐山。庐山雄伟壮观的景象,给唐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他以后的绘画作品中被充分地反映了出来。他又乘船溯江而上到了黄州,看到赤壁之战遗址。唐寅的《赤壁图》即依此所画。后又南行入湖南,登岳阳楼,游洞庭湖。又南行登南岳衡山。再入福建,漫游武夷诸名山和仙游县九鲤湖。唐寅由闽转浙,游雁荡山、天台山,又渡海去普陀,再沿富春江、新安江上溯,抵达安徽,上黄山与九华山。此时唐寅囊中已罄,只得返回苏州。唐寅千里壮游,历时9个多月,踏遍名山大川,为后来作画增添了不少素材。

返回苏州,家中非常清贫,妻子大吵大闹,终于离他而去。他住在吴趋坊巷口临街的一座小楼中,以丹青自娱,靠卖文鬻画为生。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幅丹青卖,不使人间造孽钱。”以表其淡泊名利、专事自由读书卖画生涯之志。

唐寅三十六岁时选中城北桃花坞,建了一优雅清闲的家园,度其清狂生活。桃花坞原是宋人章庄简的别墅,但经风雨沧桑,早成一片废墟。不过这里景色宜人,环境十分幽静,一曲清溪婉蜒流过,溪边几株野桃衰柳,一丘土坡,很有几分山野之趣。第二年唐寅用卖画的钱建成了桃花坞别墅。虽只几间茅屋,檐下却悬着雅致的室名“学圃堂”、“梦墨亭”、“蛱蝶斋”等匾额。唐寅一生酷爱桃花,别墅取名“桃花庵”,自号“桃花庵主”并作《桃花庵歌》:“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醉半醒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春日,园内花开如锦,他邀请沈周、祝允明、文徵明等来此饮酒赋诗,挥毫作画,尽欢而散。。“日般饮其中,客来便共饮,去不问,醉便颓寝。”(祝允明《唐子畏墓志铭》)此时唐寅过得清闲而超脱。

明正德九年(1514),他被明宗室宁王以重金征聘到南昌,后发现身陷宁王政治阴谋之中,遂佯装疯癫,脱身回归故里,后来宁王起兵反叛朝廷被平定,唐寅幸而逃脱了杀身之祸,但也引起不少麻烦,从此思想渐趋消沉,转而信佛,自号“六如居士”,“六如”取自《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自治一方印章“逃禅仙吏”。

从南昌回家后因常年多病,不能经常作画,加上又不会持家,生活艰难,甚至常靠向好友祝枝山、文征明俩人借钱度日。其间有著名书法家王宠常来接济,并娶了唐寅唯一的女儿为儿媳,成了唐寅晚年最快乐的一件事。

明嘉靖二年(1523),54岁他健康状况更差,这年秋天,应好友邀请去东山王家.但见苏东坡真迹一词中有二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正好触动唐寅心境,他一阵悲伤,告别回家后,从此卧病不起,不久结束了他凄凉的一生。死后葬在桃花坞北,嘉靖26年迁葬到横塘镇王家村。他逝世后由其亲友王宠、祝允明、文徵明等凑钱安排后事,祝允明写了千余字的墓志铭,由王宠手书,刻在石碑上。后世有关唐寅的生平事迹大多是从这墓志铭中得到的。

据《苏州府志》,崇祯甲申三月十六,毛晋与同郡士人游春至姑苏横塘王家村,因见一代才子唐寅之墓荆棘荒芜,牛羊放逐墓园,顿生哀悯之心。他询问附近田夫,方知唐寅亡后,后嗣中唯剩一侄孙孀妇,经济拮据,困顿城内,以致唐寅四时之祭匮乏。毛晋凄然感叹:“是朋友之罪也,千载下读伯虎之文者皆其友,何必时与并乎?”于是,毛晋慷慨解囊,重修墓封,再立碑石,并且择地墓旁造三间祠堂。苏州地方官雷起剑亲作“重修唐解元墓”碑文,“更勒石以遗千古之有心者。”

沈周因丧子而撰写落花七律十首,唐寅和之《落花诗册》共30首。他看到地上落英满布,联系起自己的坎坷遭遇,怅然不已,抒发了心中愤慨之作。《落花诗》是唐寅传世的书法代表作之-,当为其较早所书,用笔圆转妍美,玉骨丰肌,风流潇酒,温文尔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