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遇吕蒙

时间:2021-11-11 04:55:44 400字

伤仲永遇吕蒙(一)

伤仲永遇吕蒙(二)

当方仲永遇到吕蒙

初一(1)班 蒋晔

话说一日,闲来无事的仲永走在小树林里,但闻脚下落叶扑挲挲,只叹才华横溢却泯灭,举头望青天,仲永只觉脚下一空,一阵天旋地转„„。

眼前充斥着白色,忽闻二人谈论声,仲永挣扎着坐起,奇之,即循声而去。原来是吕蒙与鲁肃商讨如何攻退敌军之计。仲永忽而兴起,上前作了个揖,问曰:“小人可否与两位共同探寻?”吕蒙、鲁肃自然乐意之至,笑对曰:“无妨。”仲永对面坐定,拿着地图沉吟良久,才开口道:“我军人马浩大,地势也利于我方,不如调动全军与他们厮杀,胜券在握。”“不妥,我军虽说具有地利,但人马多亦是个问题也,军粮不足。”吕蒙摇了摇头。仲永颇不服气,曰:“请由朝廷发放,粮食何妨?”吕蒙担忧不已:“自京城过此处,至少也需一月路,和敌人如此对峙,恐军心涣散,无人恋战。”“阁下何必杞人忧天?只要重整军心,不怕断粮之时。”仲永有些慌乱,却仍硬着头皮见招拆招。吕蒙薄怒喝道:“君此方差矣,将士都乃血肉之躯,安能不进食?”仲永一时语塞,吕蒙转而谓鲁肃曰:“绝不可掉以轻心,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已在敌方军营内安排了些许内应,端午当天,天上飘来孔明灯之时,便是我军填充粮食之日,盗取敌方干粮,一举两得。尔后我等回营调息数日,趁对方人心惶惶之际,便一举进攻。宰相人大意下如何?”鲁肃捋着胡子哈哈大笑,赞叹道:“绝妙!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过奖。”仲永在旁羞愧得无地自容。吕蒙端详仲永半响:“自君言谈举止之中,才略可见一般,只是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吾前日里才能平庸,全靠孙权指点迷津,发奋读书,才有现如今这番本领!”一语惊醒梦中人,仲永番然醒悟。

吕蒙的话仍句句犹新,仲永手舞足蹈地回到家中。自是,书塾里每传出仲永琅琅上口的读书声„„。

又一日,仲永来到原来那片小树林前,却大惊失色,小树林已然消失,惟有落叶铺满地。

第二篇:

一个是战国时代的名将,一个是宋代的神童,两人,在穿越了时光后,碰到了一起。

“方仲永?”看着面前这位灰头土脸,皮肤黝黑,胡子拉渣的男子,吕蒙开始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我就是方仲永„„”看到一身铠甲的大将军吕蒙,仲永的头低了下来。

“你„„不是神童吗?怎么„„”吕蒙一脸的诧异。

“还不是我小时侯我爹不让我学习,整天让我去拜访周围的人,我的天才就这样慢慢地耗绐尽了,这不,我们家到我这一辈还是世隶耕。”仲永懊悔地摇了摇头。

“那你现在不是可以学习的吗?”

“现在?我都一大把年纪了,早过了学习的时间,还读什么书?”

“我不也是年纪很大的时候才开始读书的吗?要不是孙权的劝导,我可能现在还是一个猛夫呢!”

“话也对,但是你看我们家那么穷,一年到头辛辛苦苦地劳作,却还不能吃上饱饭,现在我还在愁明年的种子来源呢!哪有什么钱去读书?”仲永双手一摊,一脸无奈。

“你小时侯不是给人家写诗写词赚了很多钱吗?”

“那几个钱?早在我父亲那时候花了,我们家那么穷,不免要添置些衣物啊!”

“你就只靠种田来过日子吗?也不想想去做个小生意?”

“现在是年年饥荒,我们种田的日子也不好过,哪有什么心思去做生意。”

“不管怎么说,你总是要去读书的,只有读了书,你才能摘去世隶耕这顶帽子啊!”

“算了吧,我还是当一个安分的庄稼人吧!”说着,仲永转身准备离开。

“不行!你这么聪明,是读书的料!我这么笨,经过努力也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你这么有天赋,一定行!”

“真的吗?”仲永的心有点动了。

“真的!”吕蒙拿出了四书五经,给仲永,“这几本书,是最好的,你将它钻研透了。”

仲永接过书,激动得手也有些颤抖,那双长年累月握锄头的手,终于又抚摩到了这书本。

“谢谢!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谢谢!”仲永不停地向吕蒙鞠躬。

“不用谢我,只要你好好学习就行了。”吕蒙摸摸胡子,笑着说。

第三篇:

当方仲永遇到吕蒙时

方仲永幼时天资聪明,后因父亲不使学,造成方仲永的“泯然众人矣”。

吕蒙少时不学,只是一个武将,后经孙权劝学,吕蒙不在是吴下阿蒙。

方仲永即不是一个学识很多的人,又不是一个能出力干活的人,所以,他长大以后,只是一个抄书的人,到处帮人抄书,过着有这顿,没那顿的穷日子。

吕蒙则进步之快,不久便成为一个能文能武的人,受到了皇上的重视。

一天,吕蒙找到了方仲永,让他抄写参军的名单。方仲永欣喜地去了。方仲永抄书时,吕蒙看到方仲永十分聪明,便问方仲永他怎么沦落成一个抄书的了,还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十分贫困的样子。方仲永看了看面前那身材魁梧,掌管军事大权的人,说:

“唉,我幼时十分聪明,五岁时,能指物作诗立就,传一乡秀才观之,并有人以钱币乞之。后因父利其然也,日扳我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将军又如何受到皇上的重视?”

“初,皇上劝我读书,我乃使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我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肃遂拜我母,结友而别。你现在应该多读书,你的天资聪明,一定能学好的,有一句话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你应该多学习了,后天教育比先天的优越条件更重要,学习对一个人非常的重要。”

仲永乃始就学。

又7年,吕蒙遇到方仲永,他满面春光,衣衫整齐。见到吕蒙后,上前道谢说:

“谢谢你的劝告,要不然我现在还是一个抄书的,你看,我现在都成为博士了。”

“祝贺你,真是士别三年即更刮目相待。”

他们异口同声到感叹道“学习真的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他们相视而笑。

方仲永邀请吕蒙回家做客,蒙与仲永论议,遂拜仲永母。,结友而别。

伤仲永遇吕蒙(三)

《伤仲永》试题汇编

一、2004年宁德市

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19—22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

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李贺作诗

(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当时著名文人)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辄就如素构(早就构思好的),自目曰《高轩过》,二人大惊,自是有名。

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带着小僮仆。奚,xī),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

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如他人牵合(牵强符合)程课(固定的格式)者。及暮归,足成之„„(母)

见所书多,即怒曰:“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19.从这两则文言文中可以看出仲永与李贺的共同点是 。<2分)

20.仲永的最后结局是“泯然众人矣”,而李贺则成了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童年 时的

相同点和成年后的不同结果,给你的启发是 (4分)

21.将下列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9分)

(1)稍稍宾客其父:

(2)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3)是儿要呕心乃已耳:

22.《李贺作诗》选段中与《伤仲永》选段中“指物作诗立就”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2分)

二、2005年乌鲁木齐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和诗歌,完成20~24题。(共15分,每题3分)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有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

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

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

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0.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蒙乃始就学

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D.得为众人而已耶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3)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2.填空。

本文借事说理。叙事部分按照 顺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 个阶段;说理部分点明了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 ”,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23.请结合方仲永这一事例,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天资和后天学习的关系的认识。

三、2005山东济南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用“/”给下面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2分) 余 闻 之 也 久。

7、方仲永“卒之为众人”的表现有哪些?(用文中的句子回答)(2分)

8、作者说:“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3分)

四、2005年临沂市(课改实验区)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独学无友,则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方,则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③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⑥⑤可得十之五六。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解]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卒之为众人 卒:

②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至:

③不幸而在穷僻之域 域:

④终无济于天下 济:

7.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②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

8.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3分)

9.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五、2005年四川资阳市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l)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25.这两篇文章写法上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1分)

26.将下边两句话译为现代汉语。(5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27.简略说说读了这两则短文后你受到的启示。(2分)

六、2008年东营市

【甲】„„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王安石《伤仲永》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①邑人奇之 ( ) ②非淡泊无以明志 ( )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12.两文关于学习所持观点的相通之处是什么?其根据(或理由)各是什么?(4分) 共同观点相通之处:

根据(或理由):

13.两文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2分)

七、2009年湖北省襄樊市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