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课本忘带,反思

时间:2021-11-10 23:59:40 300字

第一篇:《忘带红领巾检讨书300字》

忘带红领巾检讨书300字

1、忘带红领巾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我XX日广播操比赛没有带红领巾,我当时认为带红领巾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导致我广播操比赛忘带红领巾,现在我写这份检讨书的同时,我深深意识到了我的错误和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不尊重老师,违反了学校纪律,再次,我这种行为不利于学校的学风。破坏了学校形象,给班抹黑,也给同学们带了个坏榜样,老师是多么的爱护我们。希望我们能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学校的培养!

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我保证以后不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

检讨人:您的学生XXX

年月日

2、忘带红领巾的检讨书

尊敬的老师:

今天早上我家的小闹钟罢工了,等我醒来一看快7:00钟了,我匆匆忙忙起床,洗脸漱口拿起书包就赶快出门,在路边小摊位上买两个馒头一边吃一边往学校赶。

等到了学校一看,其他同学都系上了鲜红的红领巾,我一摸自己的脖子和书包,坏了,我忘记带红领巾了,怎么办?回家再来我会迟到的,就这样进教室,我总觉得很不好意思,因为红领巾是表着我在学校优良表现的标准,是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说明我是个好青少年好学生,可是我却忘记带了,我真不应该忘记的。

通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我还是决定就这样进教室,我要是回去拿红领巾再来学校那会迟到的,那我不能耽误学习,我不能因为一个错误而引发两个错误,我决定先进去教室,好好学习,把自己的其他方面的形象做好,做一个好学生真正的少先队员。

再向老师和少先队大队长和同学检讨,检讨我的粗心大意,并向老师和少先队大队长和同学保证保证以后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错误。{因课本忘带,反思}.

XXX

3、忘带红领巾检讨书

XXX:

今天阳光明媚,所以心情极好,伴着这极好的心情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并幻想着,这将是多么快乐的一天啊!就在这时,一个阴影挡住了我的去路,随之而来的是老师那熟悉而可怕的声音:"你怎么没戴红领巾呢?"这声音有如晴空霹雳,惊醒了我还没来得及开始的白日梦。我的头脑一片混乱,是啊,我怎么能不带红领巾呢?要知道那是无数革命烈士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献血换来的呀!那是队旗的一角啊,它是那么的来之不易和珍贵,可我怎么就能不带呢?那是我少先队员崇高的身份的象征啊,可是我把红领巾放在哪里了呢?

通过深刻的自我反思和检讨,我决定,我今后一定要多读爱国主义故事,充分认识到红领巾对我们少先队员的重要意义。此外我还要在书包里专门为它准备一个空间,力争做到:红领巾不是在脖子上就一定要在书包里,必要的时候我可以在钱包里专门准备出红领巾专项基金,以防万一。

XXX

第二篇:《一道课本习题的解题教学反思》

龙源期刊网 .cn

一道课本习题的解题教学反思

作者:姜淑芬

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3年第10期

新课标(A)数学必修一第39页A组第六题是一道难度不大的题目,训练了奇偶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对于进入高中不久的高一学生是一道很好的训练题,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这类题目,我在教学中用了三种方法讲解此题。

设计一:本题从题目上读字面意义要求画出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函数的解析式,训练的是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图形,由已知x≥0时,f(x)=x(1+x)是二次函数,做出此时函数的图象,再利用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经很熟知的中心对称的方法,画出x

设计二: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题目中给出条件是奇函数,满足f(-x)=-f(x),利用奇函数的定义及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所要求x

反思一:教学设计。本节课达到了教学目标,使学生感受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上述三种解题设计方案我比较倾向于第一种和第二种,第一种方案遵循教材原有意图,符合高一学生的原有的认知规律,是学生很容易接受的,但是第一种方案的局限性很强,当遇到不好作图的题目或者是学生不熟悉的函数图象时,

学生是无从下手了,第二种解法更具有一般性,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适用于这一类的题目,因此设计上比第一种方案好,第三种方案从理论上讲是应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但这种方法在学习了解析几何之后能够更好的理解,对高一学生有认知困难。

反思二:学生接受的情况。课堂上学生对第一种方案接受较好,完全是自主完成解题过程,相应的练习及课后的作业接受的都很到位。对第二种方案就如预期的一样,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应该设x的什么范围,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将-x代入x≥0时的解析式中,这是对分段函数的不理解造成的问题。对于第三种方案,在课后的习题及测试中,我发现有部分同学喜欢这种方法,他们的解释是只需要将(-x,-y)代入就行了,很简单。应该说从函数的意义上,他们不是完全理解。

反思三:对今后教学的指导意义。我对这节解题教学设计的预期基本达到,但不足之处也很多,由于第二种方法还有部分同学不是很能掌握,要继续对他们的个别指,针对此方法对分段函数做更多的课前复习,达到双嬴。第三种方法不是很适合在高一这么早的时候讲解,会给学生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只是死记解题过程,而不求思维过程,学生在此方法中对符号的使用也易混乱。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让学生去发现问题,也让错误解法暴露出来,让学生通过错误学会成长,让学生体会学会的快乐。

(作者单位 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第二高级中学)

第三篇:《反思课前,课中,课后》{因课本忘带,反思}.

注重基础, 加强”课前,课中,课后”三位一体 醴陵二中 谢水芳 由一个经验不丰富的青年教师,到现在,在我自己看来,我已经成为了一个稍成熟的教师, 就这两年的英语教学而言,我付出了不少,也收获了很多。从多媒体教学,到”讨论式教学”,从重视上课效率,到课后巩固,我本着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的态度, 加强了自己的教学准备和课堂教学, 感想很多,反思也不少。文新华教授在给我们讲座的过程中提到了关于如何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指导的问题,他提到的第三种方式,深化教学改革,其中(1)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2)改进课堂教学;(3)改进课后作业环节这几个方面是我工作以来在教学中一直在实行也在思考的问题。教学改革要根据本学校,本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否则,一味地照抄别的有经验的教师的一些方法不可取而且对班上学生的学习也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我结合文教授的一些建议以及本人在教学过程中的案例进行一点粗略的分析。

一加强和改进教学过程的预习环节

在以前的教学中,我曾经存在着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对学生的要求这个方面,不重视落实,也没有注意给学生布置任务的时候的一些具体的要求,所以,前一年的预习工作并没有给学生带来任何有益的效果。因此这个学期以来,我注重了学生对于每个课时之前的预习工作,明确了预习任务, 尤其是在讲每个单元的阅读课之前,我要求学生利用《双语报》的优势, 完成文章结构的练习, 通过对于文章结构的理解,学生能够在课上更加有效率地进行上课的内容,并且在预习的帮助下,可以在课上向教师提出自己的问题,通过老师对全班的讲解,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以Unit 6为例,Table Manners at a Dinner Party。因为这篇文章我们备课组是作为准备迎接检查的一堂阅读课。 在这节课之前, 按照以往的要求,我要学生提前预习了,给他们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 要求他们合作学习,找出文章中每个段落大意。 在布置任务的时候,我想到了这个任务可能会比较难,所以稍微给了他们一些提示。 到后来发现大部分学生任务完成得较好。 其次,光让学生预习而不检查落实也是行不通的。 高中的学生自学性不高,他们希望自己的工作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就是学习要有成就感,

尤其是英语学习,因为本身这不是我们的母语,学习的时候学生只是学得而非习得,因此,除了一些课堂上对英语的接触,其他的时间基本上不可能有讲英语用英语的环境,因此我们英语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其中成就感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在英语学习中产生成就的感受,学生才会对学习有积极性。所以每次对于布置的预习,我都会在课前花几分钟的时间检查预习成果,让学生从预习中得到满意的感觉,并且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事实证明,如果预习工作做得好,那么课堂效率也会更好。

二 改进课堂教学

课堂是教学的灵魂。 有了课前的预习工作,学生们在课上表现更加活跃。 因为在完成预习任务的同时,他们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学生会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进入课堂,这个时候,教师便应当发挥课堂优势,组织学生一起解决难点。下面就Unit 12 Arts and Literature的阅读文章作一个简要的分析。

1 检查预习成果

预习任务是阅读文章,结合《双语报》找出每一段落的主题句。同学们对于这个任务难度不是特别大,所以完成得很好。

2 阅读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仔细阅读文章, 同时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由于有了预习作铺垫, 学生们对于问题得心应手,所以,整个阅读过程进展顺利。除了解决了课堂问题以外,此时学生提出在预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难点。(1 ) He makes new friends and learns how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it is to be a good friend。 (2) Where someone is born and what a person looks like are not as important as what someone grows up to be。 提出问题后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这两个句子的结构, 尤其是第二句话。 因为这句话体现了整篇文章的主题。 在课上解决语言点尤其是句子结构的问题是我班上学生一个很感兴趣的环节,所以一起分析的时候,学生们听得很认真,因为只有理解了才有成就感。

3 讨论(retell)

在阅读之前,要求同学们带着意识去整理一些关于J.K Rowling, Daniel Radcliff, Harry Potter and Hogwarts这四项内容的介绍的句子及词汇, 同学们

也可以参考《双语报》上的两篇文章,分别介绍了J.K Rowling and Daniel Radcliff。 对这两篇文章的阅读,同学们不仅增加了阅读量,也让我又一次尝试了教科院杨放老师所提出的一个课题中的思想。 学生们对于DANIEL的介绍尤其感兴趣, 因为这个小演员与他们年纪相当。

4 总结

讲完四个不同人物的介绍后, 和学生一起总结全堂课的思路, 最后引导学生再一次认识到课后阅读的重要性和学习句子结构的重要性。整堂课在预习的帮助下,加上课堂设计及学生的课堂的参与, 一切进展得较好。所以,应该重视课前预习与课堂内容相结合,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三 强调课后巩固

很多英语教师工作者都一直在强调学生课堂学习后就在课后进行巩固, 但问题是,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巩固呢? 学生每天花在英语方面的时间并不少, 不是早自习大声朗读便是朝读课朗读, 因为英语是一门语言,所以要在朗读的帮助下形成一定的”sense of language”。 加上课堂上的时间,英语学习的时间并不短。 但是如果学习结束后不进行巩固的话,那便等于白学了。 所以应该强调学生课后也花点时间巩固, 巩固分为几种: 词汇, 句型, 课后阅读,听力。

1听力{因课本忘带,反思}.

现在我们学校三个年级都在进行听力训练,但是我的观点是,晚饭后的听力训练从一定程度上并不完全与英语学习的规律相符。 听力要有一定的环境, 为什么很多同学做听力题都没问题,可是在听懂外国人讲话却有很大问题呢,而且为什么总是会有太多的哑巴英语和聋子英语呢?据我观察和对学生的调查他们在听的时候大部分精力集中在了听细节而忽略了地道英语的表达, 其实只有更多的了解母语为英语的人的表达方式,学生们才能更充分地学习到英语,以至于应用英语。 所以每次听力结束后我会要求班上的学生进行模仿对话和自由根据情境编造对话的活动,充分了解和使用英语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必要过多的注意语法,但是习惯用法却很重要。 听力结束后第二次结合听力材料, 注重听一些发音现象,或是模仿。 这样, 学生们听力结束后都有所收获,而不只是光听。虽然这要求我每天听力时间必到教室,我感到很满意,也很充实。

2 词汇和句型

这个方面的巩固是在学习完每个单元的语言点后, 让课代表利用本单元的重要表达和词汇想出一些中文句子,我进行修改后要求全体学生进行翻译, 这保证了学生即时巩固所学,也进行了写的训练。 有一个班完成得好些,这也在他们的几次考试中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句子结构的掌握是英语学习的一个关键点,高一要求学生多感受一些语言现象,少去背一些规则,让他们多一些主动,多一些兴趣远比讲一大堆的语法规则要来得好。

3 课外阅读量

这是高中三年以至一生都要进行的一个方面。 除了上面的几个巩固方法,我一直强调班上的学生每天阅读一篇文章, 而且是限时阅读, 这篇文章在报纸上全部都可以找到,适合他们的水平, 而且也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文章。 在这个方面,我两个班的学生都完成得很好, 因为不保证一定量的阅读,学生在词汇量以及知识面的方便会落后于很多其他学校的学生, 语法并不是不重要, 阅读时,对于不理解的句子,学生就开始意识到要掌握一定的语法项目了,所以这也是督促学生不要机械学习语法的一种方法。

四 总结

这两年,我收获很大, 不仅在教学方面我尝试了了很多新的方法,而且也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些学法指导,此外也在如何引导学习方面有了很多收获, 所以我觉得英语学习不仅是老师的事情, 最大问题的应该是要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不断地在三位一体中体验到成功,体验到兴趣,同时教师只是成为指导者,指导学生进行了课前预习, 课中落实,课后巩固, 因而在今后的工作当中,我应该更多地注意研究方法,加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在外语学得环境中加强落实,在具体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掌握相应的基本能力,帮助学生越来越爱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视培养自己英语学习的感觉和能力。

第四篇:《一道课本习题的反思与探究》

一道课本习题的反思与探究

江苏省沭阳高级中学 王有茂

“课本乃课堂之本,教材乃教学之材.”纵观历年高考数学试题,源于课本的题型,屡见不鲜,因此,高三复习尤其不能脱离教材,深入探究课本原题、探索根本规律是发挥课本作用的一种重要途径,是构造原创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本人就直线与圆的一道习题的探究做了一些尝试,与各位同仁共享.

原题: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3版)P100第10题:已知点M(x,y)与两个定点O(0,0)、A(3,0)的距离之比为

12

,那么点M的坐标满足什么关系?画出满足条件的点M所形成的曲线.

径的圆.(图略)

12

,化简得x2y22x30,是一个以(1,0)为圆心,2为半

反思与探究一:这个结论是否可以推广到一般结论呢?即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否都为圆呢?

设两定点为A(a,b)、B(m,n),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k

k,

化简得(1k2)(x2y2)2(ak2m)x2(bk2n)ya2b2k2(m2n2)0(*)

(1)当k1时,2(am)x2(bn)ya2b2(m2n2)0,由于am、bn不同时为0,所以(*)式表示直线(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2)当k1时,xy

2

22

2(akm)1k

2

2

2

x

2(bkn)1k

2

2

y

abk(mn){因课本忘带,反思}.

1k

2

22222

0,

k2(ak2m)2(bk2n)a2b2k2(m2n2)22

0, (am)(bn)4 22222(1k)1k1k1k

2

所以(*)式表示一个圆.

由此我们得到结论:

规律一:对于任意给定的两点A、B和一个给定的比值k(k0,k1),都有到A、B的距离之比为k的点的轨迹为一个圆(阿波罗尼斯(Apollonius)圆,常把它叫做圆的第二定义).

经典考题链接:

(2002全国文,21)已知点P到两个定点M(-1,0)、N(1,0)距离的比为2,点N到直线PM的距离为1.求直线PN的方程.

(2008江苏,11)13.若AB2,AC

2BC,则SABC的最大值 ▲

反思与探究二:反过来,对于给定的圆和一定点以及定值k(k0,k1),是否存在另一定点,使得圆上的

任意一点到两定点的距离之比为k呢?如果能,有何限制条件呢?

设定圆O的方程为x2y2r2,定点为A(a,b),给定的比值k(k0,k1),探究是否存在一点B(m,n),使得圆上任意一点P,都有

PAPB

k.

假设存在,设P(x,y

)k

化简得:(1k2)(x2y2)2(ak2m)x2(bk2n)ya2b2k2(m2n2)0{因课本忘带,反思}.

由x2y2r2代入得:2(ak2m)x2(bk2n)yk2(m2n2)(a2b2)(k21)r20 am2kak2m0

b2

由x,y上式恒成立得:bkn0,即n2

k2222222

k(mn)(ab)(k1)r0a2b2k2r2



所以只有当所给的点A(a,b)和k值满足a2b2k2r2,才存在点B(m,n),且m

ak

2

,n

bk

2

,否则不存在.

规律二:要使探究二情形存在,点A、B在以O为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