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河作文

时间:2021-11-10 17:10:42 300字

篇一:《我的家乡作文300字 三篇》

我的家乡作文300字(一)

今天早晨,我和妈妈来到了我的家乡金华汤溪。我家住在离汤溪城区不远的一个农村。那里叫黄堂横路。

我家住在村子的最后面:家的后面是一片绿色的田野,田野里有一片绿油油的桔子林。这正是农村的一个丰收季节,金黄色的稻谷弯下了腰,喜盈盈的排列在道路的两边,像是在迎接远来的客人。玉米杆上长出了一个个的玉米,就像一只只小鸟停在上面,欢快的唱着歌谣。阵阵微风吹过,它们摇头晃脑的更欢快了。

我家村口有一条小河,就像一条巨龙围绕着村庄,时刻保护着村里的安全。河里的流水清澈见底,小鱼儿在河里欢快的嬉耍。早上有很多人去河里洗衣服,洗菜;到了傍晚也有很多人在河里洗澡、嬉水。根据村里的长辈们说,这条河哺育了我们世世代代的黄堂人,这就是我们的母亲河。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里风景如画,民风憨实,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我的家乡作文300字(二)

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我的家乡也不例外。近几年,我亲眼目睹了家乡发生的可喜的变化。

以前, 家乡全是泥路,高低不平,异常难行。平常还忍得过去,可是一到下雨天,坑坑洼洼的泥路进了水后,犹如泥浆一般。以前,家乡里没有像现在这么高级的抽水马桶,都是街上随处可见的那种木马桶,而且卫生间也是随处找几个房间腾出来的。房前屋后的垃圾到处可见;腐烂的弃物散发出阵阵臭气 现在泥路变成了柏油路,路上有了各式各样的汽车。好几座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家里用上了太阳能,装了的抽水马桶,地上全都铺了瓷砖,墙壁也变得更白更亮了,就连电视机也换得更大更舒适的液晶电视了,床也更大,更软了;也有了各种样子的书包。有了垃圾桶,就不会那么臭。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煤气灶;每一个交通路口都安装一盏盏闪烁的红绿灯;每当夜幕降临,街上车辆穿梭,热闹非凡。快捷的高速公路可以到各个城市

家乡的变化真是太大了!我说也说不完。从现在起,我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后把我的家乡建设得更美!

我的家乡作文300字(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梁河,那是生我育我的地方。梁河气候宜人、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人杰地灵。

家乡是水果的天地。一月的草莓、二月的樱桃、三月的毛叶枣一年四季都有香甜可口的水果,走进果园,就会闻到一阵阵扑鼻而来的香味,有又圆又大的西瓜,有金黄诱人的桔子{梁河作文}.

家乡物产丰富,特产众多,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锡矿,有远近文明的绿色饮品—回龙绿茶,有营养价值高、补中益气的滇皂荚,还有稀有的特产小花鱼

家乡不但物产丰富,而且还有深厚独特的民族节日文化,比如傣家的泼水节、阿昌族的阿露窝罗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我最喜欢的就是泼水节了。每当四月初,泼水节来临时,我都会换上节日盛装和小朋友们一起到外面泼水,相互祝福,祝愿大家健康吉祥,到处都是欢乐的海洋。

我的家乡还有葫芦丝之乡的称号呢!这里无论男女老少都会用葫芦丝吹出美妙悦耳的音乐。

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在全县16万各族人民的努力下,梁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变漂亮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了,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幸福生活。我为有这样的家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梁河明天更美好!欢迎您到梁河来!

篇二:《云南腾冲》

云南腾冲

腾冲是中国著名的地热火山风景区,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的宝山地区腾冲和梁河县境内,火山地热资源极其丰富,其中,最为壮观的地热景观是距腾冲县20公里处的腾冲地热温泉群和腾冲火山群。

腾冲地热温泉群 ,又称热海,面积约9平方公里。景区内到处可以看见各式各样的气泉、温泉,共有80余处,有澡堂河瀑布、蛤蟆嘴喷泉、狮子头、美女池、大滚锅等景点。其中有14个温泉群的水温达90℃以上,到处都可以看到热泉在呼呼喷涌。世界上有温泉的地方很多,但像腾冲热海这样面积又广、泉眼又多、疗效又好的实在不多见。 腾冲火山群位于横断山系两段的高峰贡山西侧,主要集中分布在和顺、马站一带,为我国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纪火山。因为地处欧亚大陆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繁。当剧烈的地震发生时,山崩水涌,熔岩喷出地表,待地震停止,熔岩冷却,就形成了一座座形状独特的火山。

腾冲属热带季风气候,所平均气温14.8℃,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适于旅游观光。{梁河作文}.

篇三:《陇川县》

陇川县

陇川,傣语称 “勐宛”,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

来源1、传说佛祖黎明到芒市,就把芒市叫“勐焕”;大雾朦胧到瑞丽,就把瑞丽叫“勐卯”;太阳当顶到畹町,就把畹町叫“勐回”;阳光最亮时到陇川,就把陇川叫“勐宛”;傍晚时到盈江,就把盈江叫“勐腊”;天黑到梁河就把梁河叫“勐底”。

来源2、传说为最早迁移到陇川坝的傣族先民来自东方的勐卡斯、宛尚(今昌宁、保山一带),其首领为傣人法赛列(可释为“太阳王”或“阳光之王”),故将其开发之地以首领之名命为勐宛,意思为阳光普照之地。

来源3、法赛列所率先民从宛尚迁移而来,为纪念故土而取名勐宛。

陇川历史

东汉归永昌郡哀牢县,唐南诏时属永昌节度,宋属大理金齿。

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麓川思氏部酋兴起,在勐卯(今瑞丽)统一了几个部落,随之兼并勐宛(陇川),建立麓川王朝政权。

元至元十三年(1276),在麓川统辖范围置麓川路、平缅路(置首府于今陇川坝北)。 至顺元年(1330)置麓川军民总管府,统管原麓川地。

至正十五年(1355),在姐兰(今缅甸南坎附近)置麓川平缅宣慰使司。

“三征麓川”后,明正统九年(1444)撤麓川平缅宣慰使司,立陇川宣抚司,辖今陇川、瑞丽、遮放及缅属高丽等地区。

公元450年,居住在保山卡斯洼的傣族部落首领法赛练率367户,迁徙到今陇川坝尾南宛河旁定居。法赛练氏部落统治勐宛480年,传19代。900余年,德昂族首领莽达良率众征服勐宛,在雷基(今洋人街)建立德昂王城。莽氏家族统治陇川304 年。

1233年,勐宛被勐卯王混贺罕兼并。元至元六年(1340)思可法立为勐卯王,迁都“姐兰”,

建立麓川王国,并开始向德宏及保山地区扩张。明王朝为巩固其统治,派兵“三征麓川”,于正统九年(1444),立陇川宣抚司(正四品)。

1447年,明朝庭废恭项,立原同知多歪孟为陇川宣抚使,沿袭28代,执政503年。 清沿明制。 18世纪中后期(清乾隆时期),缅甸新兴的木梳王朝屡犯我国边境地区,清廷征用景颇兵、傈僳御敌,并允许他们在山区建寨设防。

民国时期,1912年设弹压委员,划入户撒、腊撒两司地。

1916年改为行政委员,行署旱季住章凤,雨季住杉木笼。同年,户撒划归干崖,腊撒归勐卯。1932年改设陇川设治局,隶属云南第一殖边督办。(出处)

1950年5月陇川解放。

1951年12月21日成立陇川县各民族联合政府,隶属保山专区管辖。同年10月,瑞、陇两县合并,称瑞丽县。

1959年9月,瑞、陇分开,重置陇川县,隶属德宏州。1969年建人民公社。

1991年8月10日,章凤口岸确定为国家二类口岸,为了畅通口岸,扩大进出口贸易。

1992年县人民政府举全县之力,克服各种困难修复中断了30多年的章凤至八莫公路,次年全线通车,突破了人背马驮的贸易历史。

1993年修复“洋八”公路,县委、县政府正式迁到章凤挂牌办公。

1998年3月20日,陇川县城正式搬迁至章凤口岸;4月2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陇川县人民政府驻地由城子镇迁至章凤镇;8月23日缅政府将雷基(洋人街)升格为国家级口岸,同时设立雷基市。{梁河作文}.

2000年,陇川县辖4个镇、8个乡:城子镇、景罕镇、陇把镇、章凤镇、清平乡、王子树乡、护国乡、邦瓦乡、户撒阿昌族乡、姐乌乡、勐约乡、赛号乡。

2001年原驻老县城各机关相继完成搬迁工作。

2002年缅甸扩大开放,大力开发克钦邦第二特区迈扎央经济开发区,进一步活跃了中缅贸易。{梁河作文}.

口岸的开通和对接,使章凤口岸成为中缅两国继畹町、瑞丽口岸之后的第三个陆路通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两国边民自古以来的贸易往来历史,使章凤口岸在对缅贸易和交流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17000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章风镇 40740 、陇把镇 16030、 景罕镇 18588 、城子镇 11192 、户撒乡 21715 、护国乡 6259 、清平乡 13142 、帮瓦乡 7138、 王子树乡 13161 、赛号乡 8554、 姐乌乡 8900、 勐约乡 4587。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邦瓦乡撤并于城子镇、勐约乡;至此陇川县辖7乡4镇68个村委会。此外有陇川农场4个分场45个队(站)。2002年,陇川县总户数40856户,总人口1686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2386人,农业人口136249人。人口密度87人/平方千米。年末全县有汉族76534人,占总人口的45.38%;景颇族44559人,占26.42%;傣族27809人,占16.49%;阿昌族12462人,占7.39%;傈僳族4310人,占2.56%;德昂族1101人,占0.65%;白族724人,占0.43%;回族456人,占0.27%;其他少数民族680人,占0.40%。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4.62%。

2003年,陇川县下辖章凤、城子、景罕、陇把4镇,户撒、清平、姐乌、勐约、王子树、赛号、护国7乡,共68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671个自然村,726个村民小组。陇川农场驻陇把镇,下辖4个分场45个队(站)。2003年末,陇川县总户数41261户,总人口170149人。其中:农业人口136784人。全县有汉族77085人,占总人口的45.30%;景颇族44741人,占26.30%;傣族28360人,占16.67%;阿昌族12610人,占7.41%;傈僳族4371人,占2.57%;德昂族1091人,占0.64%;白族737人,占0.43%;回族454人,占0.27%;其他少数民族700人,占0.41%。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4.69%。

2004年,陇川县下辖章凤、城子、景罕、陇把4个镇,户撒、清平、姐乌、勐约、王子树、赛号、护国7个乡,共68个村民委员会,3个居民委员会,671个自然村,726个村民小组。陇川农场驻陇把镇,下辖4个分场45个队(站)。2004年末,全县总户数41696户,总人口17.17万人。

全县有常住少数民族22种,少数民族人口94189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4.86%,其中汉族77501人,景颇族45054人,傣族28690人,傈僳族4499人,阿昌族12747人,德昂族1117人,白族797人,回族490人,彝族377人,少数民族人口94189人。人口密度89人/平方千米。

2005年,陇川县撤销姐乌乡和赛号乡。

关于陇川

陇川山水相连,同一民族跨境而居,国家二类口岸章凤经拉允国门与克钦邦的雷基(洋人街)口岸相接。自古就是边防要塞,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傣语称其为“拉都勐”,意思为国门。

陇川县地处德宏州西部,位于北纬24°08′—24°39′,东经97°39′—98°17′,东邻潞西市,南连瑞丽市,北接梁河、盈江两县,西与缅甸毗邻,国境线长50.899公里。县政府驻地章凤镇,是国家二级口岸,距州府芒市130公里,距省府昆明779公里,距缅甸八莫市92公里。土地总面积1931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77.53%,坝区面积占22.47%。地形为西南走向,东北高峻,西南低平,形成“三山两坝一河谷”的特有地形地貌。

陇川坝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易排灌,是优质稻谷、甘蔗主产区。主要河流有南宛河、户撒河、龙江河。早在2000多年前的先秦时期,德宏就是著名的西南丝绸之路---“蜀身(yuan)毒(du)道”的重要通道,沟通了中国大西南与今缅甸、印度、孟加拉、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国的联系。而在陇川县有一条芒胆石板路,是当年蜀身毒道(今称西南丝路)的必经之路。历史记载:公元前122年,博望候张骞从西域归来,向汉武帝禀报了他在大夏(今阿富汗北部)的奇特发现,“居大夏时见蜀布、卭竹杖,问所从来,曰东南身毒(今印度)国。”历代帝王的官方记载上从未有过通商记录的西域国土上,张骞居然发现了大量独产于四川的蜀布和卭杖。其实早在春秋时期,西南人就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一条通向南亚次大陆及中南半岛的民间“走私通道”。这条中国最古老的道路使云南成为古老中国最早的“改革开放”前沿。进入20世纪的抗日战争时期,在原西南丝路走向的基础上,经过改扩建后成为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一度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通道、

陇川历史悠久,据文物普查发现,今王子树乡曼胆寨、章凤镇允谷寨附近都是新石器遗址。在陇川,有几个自称“大汉人”的汉族村庄,其先民有一部分是明将沐英拓缰时在此地屯田的后裔,还有一部分是南明溃兵的后代,最重要的一点是:由于山高路远,历史上清军

未曾征服过他们,至今这些“大汉人”仍保留着明代习俗,成了研究汉族的“活化石”。他们为什么将其他地方的汉人贬称为“小汉人”呢?那是因为只有他们才是明朝遗留的天朝子民,而其他地方的汉人都归顺了清朝。

傣族文化及传说

德宏是傣族聚居最多的地方,是傣族的发祥地,而陇川县也是傣族的集聚地之一。 据傣族历史记载:傣族建立的第一个政权—达光王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 据傣族民间传说:西周时期(公元前11世纪),傣族王子召武定落难原始森林,天神赐他一把琴,弹起这把琴,林中的所有野象就会召之即来,听从琴主的指挥。于是召武定在象队的帮助下,打回勐卯,又当上首领。召武定帅率军队征战,东讨西伐,南征北战,终于统一了周边各部落,号称“达光”并建都雷允。从发掘出来的雷允古城遗址看,其城壕轮廓就是仿照大象的性状挖凿而成。

而傣族历史上号称“勐卯果占璧”(意思为:盛产香软米之地),是傣族人在以勐卯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建立的第二政权。建立于1448年,直到1604年才被缅王所灭。

虽然果占璧王国早已不复存在,但“果占璧文化”却传承至今。果占璧是中原文化、印度文化与东南亚文化的交会区,果占璧文化经过千年的发展已经融进了德宏的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几经水乳交融,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德宏民族文化特色。果占璧农耕文明较早,属稻作文化区,表现出与长江南部的百越民族的渊源关系;

历史证明:1965年—1990年,考古学家曾在陇川江流域的陇川芒胆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证明了早在4000多年前人类的祖先已在德宏生存繁衍,这个时期的先民已开始种植谷物和饲养家畜,并处在从原始社会向部族社会过渡的重大历史时期。而在史书《大唐西域记》中也曾有勐卯果占璧的记载,在史书中称为“乔赏弥”,意为“产香软米之地”。这也证明傣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至今在德宏州等地仍可觅到野生稻。

傣族特色传说

传说一:佛祖在雷奘相(今瑞丽芒约佛寺)传教期间,因弟子读的经文不同,发生了学术争论和吵闹。佛祖调节无效,愤然出走,只身到扎朵山洞修行布道。两个月后,佛祖驯化了野象。大象担心佛祖冬天洗冷水浴会受凉患病,便用牙撬脚踩,挖了一个水池,找来柴火烧红石头,然后将烫石抛入水中,冷水就变热了。之后佛祖得知弟子已经和解,但由于佛祖离开

篇四:《作文竞赛简报》{梁河作文}.

第38期

梁河县教科中心办公室编 2011年11月25日

梁河教科中心小学室 开展小学生作文竞赛评选活动

2011年10月20日梁河县教科中心组织开展了全县义务教育段三、四、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竞赛评选活动。此次竞赛地点设在各乡(镇)中心校。竞赛方式采取由各乡(镇)先组织初赛(初赛时各年级的学生全员参与),赛后每班推选出1至2名学生参加乡(镇)复赛(据统计全县共有547人参加了复赛,其中三年级124人,四年级128人,五年级142人,六年级153人)。各乡(镇)复赛后,根据分配名额共筛选出141篇优秀学生习作参加县总决赛。县总决赛分年级设奖,根据参赛学生最后得分情况,评出县级一等

奖20名,二等奖42名,三等奖79名。此次竞赛评选活动,学生参与面广,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通过层层选拔,全县获奖习作等级现已揭晓(获奖情况附后)。

我们组织的这次习作竞赛评选活动,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进行命题。命题在教材基础上有所扩展,旨在检查和了解全县小学各阶段学生现有习作水平。通过此次竞赛评选活动,也凸现了我县小学生习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现将问题与建议例举如下,供一线教师参考:

1、习作中出现了不真实的内容。此次习作力求体现习作的真实性,如:三年级的题目“用一段话写下你眼中最美的秋天”;四年级“ 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你发现的最美的片段”;五年级“选择你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六年级“写一写家乡的美”。但习作中诸如“红通通的苹果园、满山的枫叶、一尺来厚的白雪、一排排大雁、公园的银杏树、乌龟时速40公里、家乡的小松鼠”等等不真实的内容跃于纸上。我们要求学生说真话,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我手写我心、写所见。建议教师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加强真情实感的指导。

2、学生习作千篇一律,没有新意。如,三年级的习作,都是描写秋天的天、果园、田野、树林、小河、菊花。学生很难将自己看到的一个场景写具体。又如六年级的习作,学生不是写家乡的山、

水、鸟、鱼,就是写家乡的春、夏、秋、冬,但都没有抓住家乡的特点来写。龙潭公园、龙窝温泉、傣家小故宫都是我县的美景,却没有一个学生提到。只有极少数学生写出了家乡的特点,如小厂的秀色樱桃,大厂的回龙山茶,勐养江的美丽景色。建议教师在今后的习作教学中,加强抓住特点进行习作的指导。

3、学生欠缺将文章写具体的能力。很多习作,学生描写平淡无奇,观察不够细致,导致文章感情空洞。如,五年级的仿写说明文,学生能按照课文来仿写的为数不多,对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不够了解,导致描写不够细致且感情生硬。如,描写景物的文章,强调了面面俱到,却读不到喜爱之情。教师要教会学生从细微之处入手,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4、好词佳句的运用要适当。学生虽然已经积累了一些好词佳句,但习作时往往生搬硬套,盲目运用。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学会筛选,据情使用。

5、学生理解题意的能力有待加强。造成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的原因是其解题能力的欠缺。三、四年级的习作应注意培养学生写好一个片段的能力。如四年级的习作题目“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笔,记录下生活中你发现的最美的片段。它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场景„„”习作的范围很宽,学生题材很多,但学生的习作多为写景,写事的仅有5篇。又如六年级的习作题目“让我们来写一写

家乡的美。你可以写家乡的山、水、鸟、鱼、、、、、、也可以通过一个故事来写家乡人民的优良品质。”35篇习作中仅有一个学生用一个故事来写了家乡人民的优良品质,其余的都为写景。

习作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体现。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综合能力,除了课堂上教师进行的听、说、读、写训练外,还必须完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各个学段的课外阅读量。建议教师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每校每天必须安排一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读书,读自己喜欢的书,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为习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报:教育局办公室 抄报:教育局局领导班子

发:全县各中、小学,县直属学校(园),教科中心各科室

供 稿:尹继东 校正:尹朝帮

附一:

获奖名单2011年梁河县小学三年级学生习作竞赛评选活动获奖名单:

篇五:《关于哏德全》

哏德全(1958-2008):享誉国内外的葫芦丝·巴乌演奏、制作和教育大师,1958年7月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勐养江畔的一个傣家寨子里,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葫芦丝,十个勐养人,九个会吹道(傣族称葫芦丝等乐器为“道”), 他从小酷爱音乐,8岁就随祖父、舅舅 学习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与制作。得天独厚的传承,加上超人的勤奋和努力,磨炼出哏德全扎实的功底和灵活多变的技巧。哏德全常说:“作为一个音乐人,仅有的刻苦是不够的,要用心,要耐得住寂寞,要用真情和真心去感受,发掘音乐的精髓”。19**哏德全出版了第一张葫芦丝专辑,这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个发行葫芦丝专辑的人,引起了强列的轰动,专辑被人们称为美妙绝伦的“天籁之音”。 多年来,哏德全先生一直致力于葫芦丝的教学和推广,并应邀前往世界各国讲学、访问和演出。美国总统布什在肯尼迪艺术中心听完大师演奏的葫芦丝后,称赞:“美国有萨克斯,中国有葫芦丝”!

英国女王伊丽沙白访问云南时曾获赠大师亲手制作的葫芦丝一套。

多年来,哏德全一直艰苦耕坛,努力探索,在葫芦丝·巴乌的演奏与制作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造诣,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发行葫芦丝专辑的人,国内外葫芦丝文化的使者,被公认的中国葫芦丝文化的代表,是当代民族乐坛上水平最高、最具代表性的葫芦丝·巴乌演奏、制作、教育大师,被人们誉为当代葫芦丝·巴乌演奏、制作、教育的一代宗师、葫芦丝王!

哏德全先生先后发行了《多情的葫芦丝》、《傣风神韵》、《梁河情》、《古歌》、《思念》等十多张个人演奏专辑(其中,专辑《思念》是先生于2008年上半年发行的最后一张个人演奏的葫芦丝演奏专辑)。与人合著发行的葫芦丝巴乌专业教材《葫芦丝巴乌有声教程》,也是中国第一套葫芦丝巴乌专业的有声教程。

哏德全还多次应邀赴台湾、香港等地和韩国、美国、泰国等国家进行交流和演出,把葫芦丝的美妙音乐带到了世界很多地方;2006年元旦,与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俄罗斯国家合唱团,联合演出了自己创作的《古歌》、《金秋月下》等乐曲,并发行了《小河淌水》光碟。哏德全先后于2005年受聘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5月受聘攀枝花学院客座教授、2007年6月受聘武汉音乐学院客座教授,为高校的艺术教育,为高雅艺术进校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哏德全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他当过农民,16岁进梁河糖厂当了一名水泵工,36岁从工厂辞职成为一名流浪艺人,最后成了不朽的艺术大师!哏德全的一生,也是艺术的一生,他把毕生精力都用在了葫芦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事业上。当农民期间,他就在致力于葫芦丝演奏技术的探索和创新;进厂当工人,他在江边,独自忍受孤独和寂寞,一呆就是二十年!期间,他除了向人们传授葫芦丝演奏技艺外,更是苦苦思索葫芦丝的发展。也是在那个时候,哏德全,一个从来没有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工人,创作了葫芦丝不朽名曲《古歌》。当哏德全先生把《古歌》在中国各民族、世界许多地方吹响的时候,人们都能听懂这个来自中国云南边陲农村汉子的天籁之音!中国著名作曲家(云南音乐泰斗)刘晓耕先生,曾经这样评价先生的《古歌》:“《古歌》是真正的人间仙乐,不论你来自何方,不论你是什么肤色,不管你现在是什么心情,在听先生演奏《古歌》时,你都能从中找到共鸣,仿佛这首音乐就是为你而作”!在创作《古歌》的同时,哏德全还创作了《勐养江畔》、《金秋月下》、《赶摆》等葫芦丝经典音乐。 作为艺术大师,他把葫芦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为己任,先后培养了一大批致力于葫芦丝文化的中外传承人和教育、演奏家,他(她)们在各地从事葫芦丝文化的传播和研究,为葫芦丝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着积极贡献。在众多的学生中,有多位弟子己成为全国很有影响力的葫芦丝演奏、教育专家。近年来,哏德全又创作了一批堪称经典的葫芦丝音乐:《傣风神韵》、《春满傣乡》、《边寨抒怀》、《茶山姑娘》、《思念》等。在2008年8月,哏德全还创作了《浪漫的出凹节之夜》,2008年9月15日定稿,就在定稿的第二天,先生就不幸与世长辞了!

影响和意义

哏德全是中国葫芦丝·巴乌文化上一个不可替代的、划时代的音乐大师!他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促成了葫芦丝·巴乌这一民间乐器的大众化、流行化,成就了葫芦丝·巴乌的文化产业!他也是把葫芦丝·巴乌艺术做成文化产业的奠

基人。

篇六:《襄阳我的故乡》

襄阳,我的故乡

襄阳市实验中学 朱锐 打小在襄樊长大。

幼时的我坐在高高的麻秸垛上玩耍,右手持着麻秸杆扑腾着,口中呀呀学着话。那时相机是稀罕物。那幅画面虽沒有照片,却永远定格在我脑海里。

回老家要过六梁河的。一群人蜂拥在河边。渡船伴着哒哒的马达声缓缓开过来,船甲板哐铛一声放下来。待听到船老大挥手大喊一声:“上船!”耐了很久性子、等候多时的人们便一齐冲上甲板。有裤腿高挽光脚推着独轮车的汉子,抱着月窝孩子的媳妇,拉着孙娃子的踮脚老姆妈,背着包裹行色匆匆的老头。还有蹬着三轮车驮着一车货的师傅,边蹬三轮边冲人群嚷嚷:“矣欠一一让让喽!矣欠一一让让喽!"

我被爸爸牵着,也挤在人堆里.。矮个的我不及大人的腰部,在大人的胳膊、腿、屁股间挤来挤去挤上了甲板。等站稳后,吁口气,船老大便又呼号一声:“开船喽!一”我们便在哒哒声中驶向了河对岸。

现在河上早已建起六梁河大桥,且通行多年。驱车行驶在桥面上,看桥下水波潋滟,在云雾中依稀看到那个头戴大红花扎着牛角辫的小不点在四处张看。

小学时,爸爸的单位分了一间半平房。我们住到了街上。夏天,我们把凉床搬到院子里,穿着短汗褂光着脚在凉床上{梁河作文}.

蹦,单听凉床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就觉得有无限乐趣。隔壁家的老李新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夜幕降临时,单位里的男女老幼搬着矮木凳都围在一起看电视。我那时是最喜欢看《变形金刚》的,最渴慕自己也能有能量块,随用随搬,那才爽。一听到《变形金刚》动画片插曲的声音,我就会从黑乎乎的小屋里,端着饭碗,跨越门口的挡水板,飞跃而出,口中呼喊:“变形金刚!变形!——”,直奔老李家。也有跨板失败的时候,所以我的右手手腕至今仍有一道长长的被碎碗扎破的伤疤。可在当时我是不敢叫疼的,否则吃饭时间再也看不到《变形金刚》喽。 那时,水星台对面还有一片小树林、大片草坪和泥砌的花坛。春往秋来,天气晴朗的时候,我和我的弟弟们很喜欢在树林里扑蝴蝶、捉吊死鬼、拨蜘蛛网,或者折几根嫩枝条编王冠草帽。要不就在草坪上追逐打闹、躲猫猫、爬树。夏天还会做个小竹笼子逮蜢蚱,喂蜢蚱青草吃。

小树林旁还有泥泞的菜市场。早上五点多,天麻麻亮。婆婆在胳膊上挎个竹篮子,把自家老猫产的小猫放进篮子里,盖层麻布,右手拽着我去菜市场卖小猫。三十元一只。我就和婆婆蹲在菜场路口等着别人来买我们的小猫。有人来问,婆婆就撩开布给他看看。那是还没有睁开眼才出生几天的小猫,闭着眼软绵绵地喵喵地叫着。来问的人不少,不大一会儿就卖出去了。现在,那片草坪和菜场都已铺了水泥路

面,变成了永安广场。

婆婆家是平房。房顶上种满了各种花草秧苗,有太阳花、月季花、指甲花、一串红,还有青椒、蕃茄,院子里搭的有葡萄架子、丝瓜架子。浇水时,婆婆会搭个小木梯子爬上屋顶,拿个小搪瓷缸子装点沤的菜料肥水,顺着屋脊浇花浇秧苗,慢慢挪着步子,边挪边浇。我就站在下面,等到婆婆一会儿递给我一朵鲜艳欲滴的花,一会儿递给我一个翠色可人的果果。啊哈!不大一会,手中就捧满了,美的很!

婆婆的卧室里摆放着浅绿色的老式木桌椅。靠墙的桌柜旁挂着一位老人的遗像。秃头,眼睛细长,慈眉善目,鼻子高挺,嘴微闭着。五官分明,有棱有角,温和而又英俊。“那是你外公,走得早。”语气不无惋惜。婆婆昏灰的患着白内障的眼睛透过酒瓶底那般厚的镜片瞥向外公。双目对视。仅一秒。说完,婆婆用针头在头皮上划划,再继续缝补衣服。 那便是我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好的感情,最美的表达…… 那段岁月照片甚少,现在就只好用慢镜头回放的方式让其在文字中流淌。我急切地把它们追忆下来,生怕以后来不及,让它们湮没在了随走随拍越来越讲究直观的现代社会里。

篇七:《案例》

[案例] 2012年9月7日,云南省昭通市良县先后发生5.7级和5.6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学校全部停课,直到九月底,学校才陆续复课。由于此次停课时间长达20多天,为了保证课程进度,复课学校决定国庆放假期间学生继续上课。2012年10月4日清晨,良县龙海乡镇河村发生山体滑坡,山下小学被掩埋。有18名年龄在8岁到12岁之间的学生这时候正在学校准备上课,他们年轻的生命瞬间就被滑坡的泥浆和灰石掩埋了。

地震,滑坡,泥石流似乎是不可分割的灾害。在地震发生之后,人们沉浸于悲痛之中,忙于抢险加固,重新建设。滑坡和泥石流并不与地震同时发生,他们蓄势待发,等到人们松懈下来后,突然发生,给人们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你所生活的地方也会受到滑坡和泥石流的危害么?请结合所给的案例,以“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为主题,选择你感兴趣的研究问题,完成一篇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研究的动机(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问题);2 研究的目的;3 研究方法;4 研究内容;5 研究结论;6研究心得(或体会)

注:通过学习、调查、体验等方式,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优势,以调查报告、作文、书画、动漫、摄影等形式(题材不限)提交。

提问者采纳

2013-04-21 11:10

腾冲县位于横断山南段偏西部位,属印度洋水系伊洛瓦底江上游源头区。2004年7月17—19日,大盈江支流槟榔江上游腾冲县的猴桥、中和及龙川江上游明光、固东、界头等地遭受特大暴雨袭击,仅7月17—18日就降雨159.6mm,7月19日前后发生大面积滑坡、泥石流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党政领导及社会各界高度重视[1]。7.19灾害期间,腾冲县有21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中北部的猴桥、明光、滇滩、固东、界头、曲石和中和7个乡镇的42个村委会、316个村民小组受灾较为严重(图1),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36×108元[1]。这次灾害中,全县死亡7人,失踪2人,受伤4人,因灾伤病420人,成灾人口1.76×105人,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灾民及危险地区群众3426人;倒塌损毁房屋5138间,损失存粮3.00×105kg,死亡牲畜2530头(只);农作物受灾4373hm2,成灾2755hm2,绝收1232hm2,冲毁埋没田地387hm2;林木、苗木损毁严重,10多个林业加工企业受灾停产;92

条县乡、乡村公路受灾,毁坏公路150km、桥梁涵洞130座,通往中缅猴桥口岸的公路全线中断;火山、热海、和顺、北海等旅游景区交通中断;损坏堤防18处,堤防决口8处,损坏护岸147处,毁坏人畜饮水工程50处,损毁大小沟渠154条、长125km,损坏小水电站5座,造成龙江2级、3级电站停机;破坏通讯线路100km、输电线路20km,18所中小学校受灾,校舍、围墙等垮塌严重,所幸的是学生们正在暑假之中,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1 灾害类型及成因1.1 灾害类型及分布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认为腾冲7.19灾害主要为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在其形成的前期伴有边坡坍塌和崩塌,后期伴有高含砂山洪和洪水灾害。其中滑坡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在腾冲县中北部槟榔江上游猴桥镇的永兴村、箐口村、东村、上街村等7村(因灾死亡5人)、中和乡新岐、高田、大村(死亡1人)和龙川江干流及支流明光河流域的明光乡(死亡1人)、滇滩镇(失踪2人)和固东镇;零星分布于界头乡和曲石乡等山区,而高含砂山洪及洪水主要分布于槟榔江和明光河沿岸的平坝区(图1)。1.2 灾害的发育背景在行政区划上,腾冲县隶属云南省保山市,处于保山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交接部位,西北部与缅甸为邻。全县面积5845km2,人口6.10×105人,有汉、回、傣、佤、景颇、傈僳、德昂、阿昌等民族[2]。该县地处高黎贡山西坡,地形呈高山峡谷和山间断陷盆地、高原夷平面相间的态势,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最高点为位于东北角的高黎贡山大垴子峰,海拔3780.9m;最低点位于南部腾冲、龙陵和梁河3县交界处的速庆江边,海拔930m,相对高差2850.9m。腾冲是西南丝绸古道上的最后一站,以火山地热景观闻名于世,地震活动十分活跃;流经县内的主要河流有大盈江及其支流槟榔江、瑞里江上游龙川江等3条河流,流向大致南北向,均属伊洛瓦底江水系。县内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海洋性气候,具有干湿季分明,气候温和,冬春旱、夏秋涝的特点。县城位于云贵高原夷平面上的腾越镇,海拔1600m,年平均气温14.9℃,年平均降水量为1478.5mm,雨季降水占年降水量的85%,降雨的分带性较明显,单点性暴雨多[3]。1.3 灾害的主要成因腾冲7.19滑坡泥石流灾害均发生在森林植被覆盖度极高的中北部地区,其中短历时、高雨强的特大暴雨是灾害的主要外部激发因素,强烈的断裂活动、新构造运动和强风化的花岗岩松散层是其形成的内在因素,高山峡谷区内巨大的高差、高陡斜坡和大比降沟谷为其形成提供了优越的势能条件,加之6—7月份较大的前期降雨使岩土体长期浸泡、饱水,最终导致山体成片滑坡、坍塌,形成滑坡泥石流灾害,而人类某些不合理的开发及建设活动,如开采矿石、兴修水电、乱采乱伐、毁林种田等则加剧了灾害的危害程度和损失。1.3.1 暴雨因素 受西伸的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季风低压的共同影响,从7月17—19日,云南西部的怒江地区、保山市和德宏州的泸水、福贡、腾冲和盈江等地出现较大范围的强降雨过程,其中腾冲和盈江地区降雨强度最大。据腾冲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