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论语】作文

时间:2021-11-02 02:48:03 700字

第一篇:《我与论语》

我最喜欢的一句话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由此可见,孔子认为在学习知识前得先学孝,这也说明了孔子心中孝的地位是多么的高。 这是我最喜欢的句话,这句话不长也不短,读起来有点像三字经,特别有节奏感。所以每次读到的时候都会觉得十分有趣。 这句话也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做人之思想,然而今天的很多年轻人已经失掉了此思想,更多崇拜的是一种享乐,拜金,拜权。因此我认为瑞典的科学家汗内斯 阿尔文博士说得好:“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当年的文革对于传统文化(类似论语之类的)来说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我们现在的时代已经离以前的传统越走越远了。然而,传统文化还是在中国根深蒂固,古人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人们心中的地位。只要我们这一辈的能将中国古代的经典挖掘出来,孔子以及他弟子的儒家思想必定会被现在的人们吸取。

第二篇:《我与《论语》》

我与《论语》

——让经典走进小学语文

郁辉燕

学校把《论语》作为五年级的国学内容,每周二和周四安排为国学诵读时间,在这段时间里我也跟同学们一起读《论语》,在读中我发现了许多句子都是关于做人的道理。于是我突发奇想,何不乘此良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大胆改革,以经典积累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健全学生人格,培养道德情操的目的,实现班级管理的最优化。最终我确定了以“读《论语》,学做人”为班级工作的管理思路。一方面,我们学校面临的生源状况并没有根本改变,差生依然存在,他们差的依然不是“智”而是“德”,是“缺德”和缺乏良好的习惯、健康的人格,做事需要先做人。另一方面,《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自古以来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的美誉,那么治理一个班级当然不在话下。

一、班主任首先做好自己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译文】:孔子说: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而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我努力起到示范作用,用无形的影响使他们心中默默开花!走进教室,看见纸屑,我会自己捡起。读错句子,写错字,我会跟他们道歉。顺便说下”老师知错就改了,还是好孩子吧? ”我们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有时身教绝对胜过言传!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译文】:季康子问:“要使人民尊敬我,效忠于我,又能相互勉励而乐于为善,我该怎么办?”孔子说:“你用庄重严肃的态度对待民众,人民就会尊敬你。你以对父母的孝顺、对子女的慈爱这样的态度去爱护民众,他们就会效忠于你。你选拔任用善良优秀的人,又不厌其烦地教育能力差的人,则人民就会相互勉励而乐于向善了。”季康子所问,都在要求别人,而孔子所答,都在严于律己。世间的道理也都是这样,能做好自己,天下人就没有不被感化的。

“临之以庄则敬”。孩子不听你的,肯定对你有不满的地方啊。孩子说出了心里的想法,就会亲近你了,你才有了改变他们的机会。 这时作为班主任,我们应用庄重严肃、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把思想问题、人生抉择等视同儿戏,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对一些思想疙瘩、糊涂认识要及时解开或澄清。

“孝慈则忠”。爱心是开启学生心灵的灵丹妙药,是教育者的要求转化为受教育者自觉行动的催化剂。现在本班有几个小孩开始浮躁。除了语数课,其他的课就总是捣乱。授课老师跟我多次反应,我我与【论语】作文

也分别找学生谈心了,但感觉效果不好。后来我以朋友身份与学生真诚交流,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我的教育的合理性时,他们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我的的教育,并和其他老师的关系有了很大改善。 二 、行为规范的教育

孔子指出读书的前提:“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要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如果还有余力,再来学习)。在教育学生时,我时常将以前学习过的《弟子规》拿来一起教育学生,这一招是很管用的。因为不懂得“孝悌”之义的人,很难把书读“好”的。通过双管齐下的教育,学生在尊敬老师上也会改善很多。

三、道德品质的教育

如何与有脾气的学生打交道?

不断充实自己:“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怕别人不了解我,只怕自己没有本领让别人了解)学生是特别想引起他人注意的,所以要激发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

多做事少说话:“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和“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多学习充实自己,而不能多夸奖自己,吹嘘自己)

学习他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班级的每个同学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同时,看到别人不好的地方也要检讨自己。)

多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要推到别人身上,)相处在同一个班级,应彼此谅解,少抱怨。

会选择是非标准:“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只有小人才会做大家所讨厌的事情。

摒弃攀比:“贫而无谄,富而不骄。”班级中有不少条件优越的孩子学习了这句话并在相关故事中受到了正确对待物质的教育。我与【论语】作文

重德:“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四、反思教育

反思学习收获:“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每天学到新的知识,每月学到的知识不要忘记,就是好学了)。告诉学生必须理解每日所学,复习学过的知识。

反思自身错误:“吾日三省吾身”。班上很多正如孔子所讲“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即很多学生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大,很快便不再有长进,终于无成。每次周会课我管让学生自评自纠,然后有班集体决定评价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学会鉴别与欣赏:做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这种思维方式是学习方式是学生最为缺少的。平时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忽视自己的缺点,放大别人的缺点。

五、如何培养班干部

培养班干部的标准:“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从这里可以看出,能够担当主要班干部的同学必须道德品质

好且成绩优秀,同时也告诉我们,同学们都不服的人是绝对不能担任班干部的!我班原班长xxx原来品学兼优,在班级管理中能做到服众,但后来在校外品行不端,从而失去了班级公信力。从这里看出,最优秀的班干部的任用是多麽重要。

六、交际范围的确定;“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我与【论语】作文

七、安全教育:“三思而后行。”

诚然,《论语》的管理策略运用于班级管理仅此还远远不够,相信在今后的国学学习中,本人将继续探索经典带给我们的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使班级的事务处理得更加有思想有文化!

传承经典,为我所用,一举两得!美哉!

第三篇:《zw2014026+我与《论语》》

我与《论语》

怀远三中 高三(22)班 张清新我与【论语】作文

吾之爱者,《论语》也。

直至现在,我家书架的最上层仍放着一本《论语》,虽然已破烂不堪,但我仍爱不释手,频频翻看。《论语》,它早已在我的生命里占了一席之地。我能拥有今天这般刚毅果敢的性格,严于律己的品质,知错能改的精神,全是因为它。

沏一杯热茶,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着它。看着它,就如同与圣人促膝长谈。初读《论语》是在小学三年级,那时的我连书中的字都认不全,可依旧被它深深地吸引。十年过去了,《论语》仍旧对我有着致命的吸引力,那是因为圣人思想的深邃浩瀚,虽然,如今的我仍不理解书中的诸多话语。为此,我曾问过老师,老师让我观看了影片《孔子》。

看完《孔子》,我早已泪如雨下。周润发饰演的孔子就如同我想象中的那般儒雅,为了自己心中的理想国奔走在各个国家,无数次被启用,又无数次被遣走。在这起起伏伏之间,我看到孔子的思想在苦难中升华。《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可以说,《论语》中所表达出来的精神便是孔子的精神。所以《论语》即孔子。

我明悟了,明白过来的我又重新坐在书桌前,静静地看着《论语》。看着它,就如同聆听圣人的教诲。这一次,我从中感悟到了孔子的精神,感悟到了儒家之“仁”。

读“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我知道了如何铸造刚毅果敢的性格。我们应该像松柏那样站立,在万物凋零中直面寒风,在无人关注时挺直脊

背,岁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如娇花一般在寒风中飘落。我们应像松柏那样刚毅,像松柏那样傲岸不屈!

读“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我懂得了如何培养严于律己的品质。普通人在出现麻烦时总是想方设法推卸责任,撇清自己,不去反思,不去从自身找原因;而具有高尚品质的君子却能在发生冲突、出现问题时,积极反思并修正自己。如果我们人人都能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定会是温馨的,和谐的。

读“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我明白了如何拥有知错能改的精神。有人说过:“聪明的人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知道了自己的错误就要及时改正,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只有认识并改正了错误,才能不断的完善自己,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论语》,如同我生命中的灯塔,指引我不断前进。其实,我爱的不仅仅是《论语》。《诗经》的韵律,《离骚》的浪漫,《庄子》的瑰丽,都让我如痴如醉,不能自拔。

我爱,我爱《论语》;我深爱,我深爱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指导教师 褚绍峰)

评语:这是一篇旨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思想随笔。文章紧扣“我与《论语》”展开,前半部分重在写我爱《论语》,后半部分重在写《论语》对我的影响,条理清晰且衔接恰当。结尾更是光彩亮丽,由热爱《论语》升华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

第四篇:《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论语》这部书,教给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做人的规矩、道理,这些办法通过于丹的白语化,用许多浅显的故事,而变得懂俗易懂,看起来很朴素的语言,但在原则中透着一些变通,更简单的说:它告诉我们的是为人处世的原则。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中国的统治者也有很多人用此治理天下,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现实生活中的处处不合时宜,让每个人都难免会感到有缺憾事和不如意感,也许我们无力去改变事实,而通过《论语》的解读,可以改变我们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之中的缺憾和苦难,如何在工作中把这种缺憾转化为动力和力量,把工作做得更好更实。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还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在论语》中孔子谈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内心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的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

我们都想要建立一个大的坐标,让我们从自知之明去建立心灵的智慧,在我们每一天忙碌的间歇里面,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而不至于像个人格分裂的演员一样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其实在今天这样一个后工业文明的社会里,于丹的论语读后感所想传递出的是这样一种温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励了我们对内心的关照,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从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其实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从身边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让你接触到外面的精彩。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价值取向,朋友的好坏可以影响到你的人生。

无论是孔子的《论语》还是于丹的读后感,都说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与内心。如果一个人在当今的社会中,反省自己的行为,而能够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过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实在是极不容易的事情。我们无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让自己的内心选择能力强大,明白如何取舍,一个人内心对自己要求严格一点,对别人就会厚道一点,平时大家老说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窝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悯别人的过错,可以设身处地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因此只有给予才会带给你最终的欢愉,不是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无论成功与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个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让自己成为内心完善的人。

论语是道德与智慧的凝结,它是一个循循善诱的教师,又是一个正直、坦率、宽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着我们的道德情操、品性修养的镜子,让我们在生活中找准自己的方向。我想无论是古贤圣人还是于丹所想表达的意义在于,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让后世的子孙一一去实践,让那种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现代的规则下融合成为一种有效的成分,让我们每一个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价值的人生,这大概就是《于丹论语读后感》所给予我们的终极意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