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我从什么中走出来了

时间:2021-10-30 16:41:40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我从胆小中走出来》

我从胆小中走出来

胆小,是同学们形容我最合适的一个词,但是从那一天起,胆小从我的字典里消失了。

记得有一次爸爸带我去了绿色度假村,那的空气非常好,有成片成片高大的树,我一下就被吸引了,我们来到室外的一个小型游乐场,爸爸和我玩了这儿又玩了那儿,什么走钢丝走掉桥,我都敢玩,都好玩极了,突然。我看见正前方有很多人,挤过去一看,原来都在排队玩走独木桥,我也挤过去,但刚过去,我又退缩了,心理产生了恐惧,我在它周围转了几圈就下去了。

爸爸看见了说:“怎么不玩了?”我说:“我不敢玩,太可怕了。”爸爸二话不说,拉着我的手就往独木桥走。说:“爸爸给你示范一遍,你再来。”说完,爸爸走到了独木桥上,两手保持平衡,真像大鹏展翅,只见爸爸一步步往前走,是不是用两手保持平衡,走的是那么顺畅,我心里羡慕的很,但又不敢去尝试。爸爸下来了,说:“来,我拉你走。”

当我站在独木桥上时,我的心咚咚的跳个不停,爸爸拉着我往前走,我却纹丝不动,两腿又不停的打颤,心里也是一片凉,孤零零的木头在此时却显得这么庞大,俯下身来,才发现地面和木头的距离竟这么远,弄的我头晕目眩,对爸爸请求道:“爸爸,咱们回去吧!”爸爸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不试试怎么知道那?不要想着距离多么远,你只要把你每一次的一小步走好,就足够了!”

我心里慢慢产生了勇气,爸爸说;”来,把手给我。”我把手伸了过去,接着爸爸向前走了一步,他用脚踩了踩我左前方说:“迈到这里来!”我小心翼翼的把脚挪了过去,爸爸又向前走了一步,让我重复刚才的动作,就这样,一小步,一小步的向前挪,使我有了勇气,甚至想这是件幸福的事情“还有两步就到终点了,加油!”爸爸不时鼓励我,我的勇气大大增加,小心翼翼的往前走,最后,我一脚踩在对面的石头上,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我成功了。我扑到爸爸怀里,笑容溢满了我的脸颊。

有了这次经历,不管在何时何处,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总想起父亲说过的:“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把你每一小步走好,就足够了!”一小步,在整个距离中是多么渺小,但我相信,在以后的道路中,不管一小步是多么困难,我都会有勇气走,永不退缩!直到走完整个路程。

篇二:《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三年级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泰小学 唐非厌 葛兰

摘要:作文是个性表达的产物。如果把一篇作文当作一个产品,那么问题作文不应该当成次品,而应该是半成品。研读问题作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把握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找到修改指导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问题作文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修改指导,逐渐教会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成为合格品或精品,使问题作文数量不断减少。在问题作文的指导修改过程中,教师逐渐构建和完善问题作文的修改指导系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三年级培养作文修改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研读作文 修改意识 修改方法 修改指导系统 因材施教 坚持训练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多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轻视习作后的讲评,特别是忽视了问题作文的修改指导。虽然说预防(指导)胜于治疗(修改、重写),但是习作是个性表达的产物,怎么可能仅靠作文指导就能让每个学生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呢?优等生学有余力尚且时有问题;中等生即使乐于表达但总不足,学困生的作文更成了问题集中营。如果我们因此让中下生重新写,那就可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畏难与厌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欲望。由此想到,我们语文老师除了重视写作前的指导,其实更应该重视在点评或批改时发现的问题作文。如果把文当作产品,那么问题作文不应该当成次品,而应该是半成品,只要找准切入点对它进行“深加工”,就能使她来个大变身,成为合格品或精品,这不是皆大欢喜的事吗?如何对问题作文“深加工”呢?那就是修改。只要我们仔细研究学生的作文,就能从学生作文的一些问题中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就能把握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就能切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通过修改使问题作文不再有问题,这样一来学生的习作能力不就能在一次次地修改中提高吗?同样的问题不就可以避免出现吗?这不就等于帮助学生打开了另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吗?

经过实践,我发现通过教师的讲评指导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和习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又一有效途径。三年级是作文起步阶段,每一篇日记、每一次周记、

每一个单元的习作、课后每一次小练笔都是我培养孩子们自改作文能力的阵地。

二、探索与实践

(一)、培养修改意识,对自己的作品负责。

1.借名人故事和名言说理。

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作家都有修改文章的轶闻趣事,如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推敲故事,古代诗人贾岛“推敲”的典故,欧阳修“作文既出必贴之墙壁,坐卧视之,改正尽善,方出以示人”的古籍记载、叶圣陶、鲁迅对文章精雕细琢的故事等等。根据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把这些故事搜集起来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阅读这方面的故事,从故事中知道作文不是一锤定音的,好文不厌百回改,我们要像名人一样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

除了故事,还可发动学生搜集一些浅显易懂的修改作文的名言警句,比如:鲁迅“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把可有可无的字、词、段删去,毫不可惜”;契诃夫“写作的技巧,其实,并不是写作的技巧,而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技巧。”;列夫·托尔斯泰

“必须永远抛弃那种认为写作可以不必修改的想法,改三遍、四遍,这还不够”等,借名人的嘴激励学生参与修改作文的活动。

2.即时肯定,评语激励。

为了激发学生修改的积极性,一发现学生自己在修改作文就即时肯定,同时批改学生的作文,我不仅评点选材、构思、语言,还抓住学生修改中的闪光点,写些鼓励性的评语:“通过修改,你的文章读起来特别流畅了!”“这句话改得妙,你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这个结尾改后比原来好多了!”这些鼓励修改的评语费时少,效果好。实践证明,老师把情感倾注在笔尖,化作热情的批语,能激发一些学生修改作文的积极性,产生良性的连锁反应。

3、身边的榜样激励。{作文我从什么中走出来了}.

不定期的在小范围内启发几个学生修改作文,然后在教室后墙张贴出原稿和修改稿,请学生参观议论。学生一比较对照,看出修改后的作文进步明显,就更加明确修改作文的重要和必要了。同时表扬这些学生正在做着和古今中外名家一样的事,促使这些学生更加乐于参与修改,营造出修改作文的好氛围。

(二)、学习修改方法,为自己的作品把关。

学生有了修改意识,如果不知道如何修改,就会让修改流于形式。因此,教师必须进行修改方法的指导。在指导时要注意三个原则1、要循序渐进;2、要具有可操作性,引导学生从内容、语言两方面修改;3、不贪大求全、面面俱到。

每次可设定一到两个作文讲评的核心进行专题对话、交流。

1、下水示范,学习修改的符号和要领。

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的开始阶段,老师要下水示范,具体操作:把某个学生的某篇习作抄在黑板上(实物投影),第一步面对作文整体浏览(读);第二步读后想想问题出在哪(中心是否明确、选材是否合适、结构是否紧凑,段落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句式是否规范,词语是否达意等),在找到问题后想想解决方法;第三步选择其中一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解决方法;第四步,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第五步对所作的修改做一个点评。起始阶段的每次都要按这样的步骤操作,根据问题用彩笔进行调整、删减、充实、修改,并且明确地说出修改的理由。这样,学生从老师修改演示中,就可以具体而直观地感知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和修改原因,掌握修改作文的操作程序,即“读想(找出毛病、解决办法)改评”,使学生可以效仿。

2、口头点评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指导解决具体的修改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知道了自己的作文问题主要出在哪,并且知道如何修改,讲评时要针对具体的问题来点评,要讲得精而实用,精而易懂,注意中避免笼统或抽象的评价,不要使用写作中的名词与概念。讲评的方式有两种:口头讲评与集体讲评,一般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具体是这样操作的:{作文我从什么中走出来了}.

老师研读问题作文,从中梳理出主要问题,进行讲评。有时着重评遣词造句及文采,抓语言关;有时评选材、立意,抓审题内容关;有时评构思,抓篇章结构关。通过讲评,指导学生了解这次习作主要改什么,怎么改。这样学生具体地与自己的习作进行比较,悟出我该怎样改的道理。

记得写三上写《我们的校园》,巡视时发现有的学生把校园的景物堆砌在一起,没有考虑句子之间的联系,内容与内容之间的过渡,甚至出现重复。这时就需要我去引导孩子有序地安排内容。当学生作文起草好后,我就请他们一个一个地读自己的作文,

其他同学则闭上眼睛听,读的人要求读得清楚,速度不能快,听出优点时就及时给予肯定,若听出问题就重点关注,集体想对策,大家一起修改。当读到校园内的一处景物发现次序不对时,我就让他们自己去校园里走走看看,接着再对全班同学讲:“如果有人按照你们的写作顺序参观,会怎么样?”待孩子们有所悟时就重申:“介绍熟悉的地方或景点,一定要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写,不要跳来跳去,使读的人搞不清东南西北。”

这种评讲,给学生指明了修改的方向,减缓了学生修改习作的坡度,为学生修改作文铺好路,架好桥。

3、人手一份,集体评改。

教师批改时若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并由此想到一个训练点,此时可选其中一篇缺陷明显的习作(去除姓名)打印,人手一份。老师和学生一起诊断问题,讨论得出适当的修改方法,然后人人动手修改。修改后,老师再对修改的情况进行讲评,对改得好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改得不好的,随机指导如何修改。如问题作文《菜园》(附)是写家乡景物的单元习作,经过研读发现小作者开头缺少对菜园的描述或介绍,中间没有借助方位词有序在写描写菜园种植的蔬菜,语言上犯了“有”病;在具体介绍蔬菜时,描述的语言比较单一,表现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结尾出现空话“我爱我家的菜园,我爱这个美丽的家乡”等。全部习作批完,发现如何把看到的景物有顺序地写出来是本次习作的主要问题,因此选择这篇习作打印出来。指导修改时,在黑板上画好菜园蔬菜种植分布图,请学生对照着用方位词介绍所选地方的各种景物,使问题作文快速变身。

附问题作文《菜园》原文

我家菜园里有很多蔬菜和植物。有又大又肥的玉米。玉米的主干上长着几片长长的叶子,每株长着一到三个玉米。有一排萝卜,上面长着绿油油的叶子,叶子下

篇三:《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我从温室中走出来了》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作文:我从温室中走出来了

我从温室中走出来了

学校是我们的摇篮,家是我们成长的温室,面对家,我们有太多难以割舍的爱,无法言语的情,但我们必须明白,家只是成长的旅店,因此,我们必须离开这个充满温馨的温室,让风雨触及我们的胸膛,雷电考验我们的意志! 第一次走出我的温室,那是一个星期四的晚上。

外公外婆因有事儿出去了,便把我留在家中做作业,可当我做完作业时,他们竟然还没来!这下,我急了,心想:要在平常,这个时间,外婆本应照看我睡觉呀!可是这都半天了,怎么还没回来呀?眼看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焦躁不安的我,心里仿佛有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可最终学习的观念还是占了上风,我竭尽全力克服心中重重恐惧,战战兢兢的上了床。

刚闭眼,只见眼前一边漆黑,就想到了传说中的阴曹地府一样,令人心惊胆寒。我连忙用被子罩住额头,可脑海中又忍不住浮现出了牛鬼蛇神的恐怖画面,就这样僵持了好一会儿,我仍然难以入眠,头上经不住直冒冷汗,把眼睛瞪得如鸡蛋般大。就在这时,我突然想起外婆对我说的一句话人在世上,根本就没有鬼,关于鬼,不多是人们便来吓唬自己的!沉默了一会儿后,我茅塞顿开,重新鼓起勇气,闭上眼睛~

直到第二天早晨,我惊奇的发现自己已能独自睡觉,正坐在我喜欲狂时,外公外婆走进来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所以,你以后一定要相信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战胜自己!我听后,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以后,我渐渐的理解了这句话,它伴随着我成长,直到永远。

踏出勇敢的第一步,走出自己的温室,是人生更美好!

篇四:《让作文从尴尬中走出》

真实,让作文从尴尬中走出

临汾市尧都区南街小学 刘兰珍

记的去年,我的一个学生连续五天的日记都写的是买文具,五天买了五种文具。很显然,这个学生在写日记时不愿动脑子,不免胡编乱造,五天中的第一天是真的去买文具了,所以第一篇日记写得很真实、生动,而后四篇则是“仿写”,并且写得特别“短小、精悍、相似”。当时我没有急着批评这位学生,而是在班里读了这位学生的第一篇日记,并且大大表扬了一番,肯定这篇日记写得真实、有趣。随后我又很快地把后面四篇日记读了一遍,当我还没有读完时,学生已经在下面窃窃私语,一些急性子的学生早已按捺不住,站起来大声说:“后面的日记是瞎编的!”“不可能!”“胡说八道!”学生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我暗中观察了一下那位学生,他已经把头深深埋了下去,脸涨得通红。我趁机说道:“同学们,你们看,造假只会使作文空洞、枯燥,让人一看就露了马脚。只有‘真’才可能写得精彩、生动,你们可不能说假话、瞎编啊!”后来那个学生再没有瞎编过一篇日记。这则个例说明,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小学生便会从瞎编作文的尴尬中走出来。

1、零距离接触“物”,寻真。作文要写的丰富、情感真实,需要给学生们时间和机会,鼓励他们仔细观察事物,积累写作素材;在课堂上,老师可以让学生简述自己的所见、所想,然后指导学生从外形特征,活动特征等方面有顺序的描写。恰当地运用拟人的手法,这样学生不愁写不真。

2、我的眼里只有“你”,送真。写人可以写“我”,写与“我”有关的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邻居、老师等等。这些人每天生活在自己身边,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来说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即使是不在眼前也能清清楚楚浮现在脑海中。只有是自己比较熟悉的人,写出来才会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也只有把自己熟悉的人写像了,才能把其他人也自然而然地写活。

3、生活是创作的源头,“悟事”,求真。叶圣陶先生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空口念着是没有用的,应该去寻找它的源头,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学生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源泉。事可以写学校里的、家里的、大街上的、菜场上的、老家村里的等等。凡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看到的、碰到的、想到的,不论大小好坏,都可入文,都可成为作文的素材。

4、亲近大自然解“情”,淘真。让学生全身的融入大自然中,用心去感受真山真水、一草一木,便可淘出真情。人们常说:真情最可贵。一篇文章一旦融入作者内心最真切的感受,最容易打动人的心弦。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今年十月一日放长假,学生都写了日记与作文,抒发自己愉悦的心情。唯独一个孩子由于在游览黄山时走神,和他的爸妈失散了一会儿时间,不久便找到了他们。由于他的这段特殊经历,在作文时重点不是写黄山的美景,而是他发现自己已经和爸妈走散后的无比恐惧、彷徨,以及找到爸妈之后那种欣喜若狂的激动之情,小作者的心理刻画十分逼真。尤其是在文章的结尾处,他写道:“唉,这次游黄山对我来说,留下的不是美好的回忆,而是无穷的后悔和懊恼,不知我何时再能领略黄山的美妙风光呢?”我向大家介绍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听了也都感叹不已,仿佛一同回到了那一天。这篇作文没有选择旅游中的愉快之情,而选择写自己最真实的感想,所以文章特别容易得到共鸣。

叶圣陶先指出: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实话、说真话,决不是口是心非,弄虚作假。这是作文指导的根本和生命。我想,如果每一个教师都记住叶老这句话,让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材料写,通过选取生活中无数的平淡的小事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情感,而不是找作文指导书按图索骥,那么教师教作文、学生学作文都将会轻松得多。作文再也不会在背离学生生活中显得尴尬。

真实,让作文从尴尬中走出

临汾市尧都区南街小学{作文我从什么中走出来了}.

篇五:《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从问题作文中走出一片天

——三年级作文修改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中泰小学 唐非厌 葛兰

摘要:作文是个性表达的产物。如果把一篇作文当作一个产品,那么问题作文不应该当成次品,而应该是半成品。研读问题作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作文水平,把握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找到修改指导的切入点。在此基础上,对问题作文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修改指导,逐渐教会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品,成为合格品或精品,使问题作文数量不断减少。在问题作文的指导修改过程中,教师逐渐构建和完善问题作文的修改指导系统,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本文主要介绍在三年级培养作文修改能力的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研读作文 修改意识 修改方法 修改指导系统 因材施教 坚持训练 正文:{作文我从什么中走出来了}.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多重视习作前的指导,轻视习作后的讲评,特别是忽视了问题作文的修改指导。虽然说预防(指导)胜于治疗(修改、重写),但是习作是个性表达的产物,怎么可能仅靠作文指导就能让每个学生写出合乎要求的文章呢?优等生学有余力尚且时有问题;中等生即使乐于表达但总不足,学困生的作文更成了问题集中营。如果我们因此让中下生重新写,那就可能引起学生对写作的畏难与厌烦,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和表达欲望。由此想到,我们语文老师除了重视写作前的指导,其实更应该重视在点评或批改时发现的问题作文。如果把文当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