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作文

时间:2021-10-30 02:41:31 初三作文

篇一:《企业集团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理性思考(1)》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企业集团取得了一系列的改革成果。然而,当前许多企业集团内部还没有理顺明确的产权关系和内部控制权,尤其是那些靠非经济因素和非市场行为等强行组建成的企业集团,从而使国企改革和发展中的资本市场面临许多尴尬的局面,造成了一系列治理上的难题。其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由于对子公司(包括子企业,下同)资产运行机制缺乏必要的约束,导致子公司滥用投资职权,严重地损害了集团公司的利益,造成了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本文以浙江省杭州地区某集团公司为例,参考其他企业集团存在的问题,在现有法律制度下对如何控制子公司投资行为的问题做些探讨,并提出若干对策。

二、问题的分析

1.“多级法人”的存在是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主要原因。具体地说有以下几方面:

(1)效益良好的孙公司没有向子公司分配股权收益或者分配比例非常少。有9家孙公司由于市场需求大、产品科技含量高,2001年市场销售额平均比上年增长了29%,税后利润达5500万元。然而,2001年的股权收益只有705万元。

(2)子公司对外股权投资情况因地域不同而产生了明显不同的经济效益。在121家孙企业中,企业经营场所在本地的有56家,2001年有利润的有15家,破产的0家,撤消和注销的16家,停业的25家;企业经营场所在外地的有65家,2001年有利润的有6家,破产的3家,停业的20家,处于亏损状态的36家。

(3)子公司对经营效益不好的孙公司资产处理持消极态度。45家停业公司中,只有5家通过撤销或破产解决了资产债务问题。其中18家自停业以来就一直搁置着,原先还有价值的设备、原料都因久拖不办而失去了价值,时间拖延最长的已达6年,最短的也有1年多。

2.子公司为孙公司和其它公司的乱担保行为严重,使相当部分子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影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在统计中的34家子公司中,没有对外担保的债务只有3家,有过担保行为但债务已经不存在的有5家,其余26家累积对外担保债务已达7567万元,超过全部注册资本(6500万元)。还债相当困难,已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究其原因,有两个因素值得注意:一是企业负责人以权谋私,为与企业毫不相关的债务作担保;二是我国公司法规定的漏洞导致无法约束这种严重危及企业生存行为的出现。我国《公司法》

第60条第3款规定:“董事、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但没有限制董事、经理为其他公司及其法人股东作担保,也没有限制公司本身的担保行为能力。另外,我国《新的担保法司法解释》还在第27条作出如下规定:“保证人对债务人的注册资金提供保证的,债务人的实际投资与注册资金不符,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保证人在注册资金不足或者抽逃转移注册资金的范围内承担连带保证责任。”这种现象在实践中也是普遍存在的。

事后惩罚措施不力或者法规没有明确也是重要的因素。《新的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四条规定:“董事、经理违反《公司法》第六十条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者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的,担保合同无效。除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外,债务人、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但对董事、经理越权或擅自对其它公司担保产生的消极影响如何处罚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从实际上看,某公司某负责人利用职务之便指使本公司或者控股公司为另一家民营公司做担保,这实际上已违反了《担保法》第60条规定,但因法律没有明确,在现实就无法对如何规避法律行为进行惩罚。

3.子公司转投资活跃,导致资本大量虚增,削弱了母公司对其的控制。这种经济假象,理论上可以无限膨胀。反映到集团母公司财务数据上,就会使得管理层的决策失误且对子公司的资产难以控制。

另外,董事还会利用转投资来控制本公司股东会,对抗母公司的控制。如甲公司中母公司占45%股份比例,乙公司中母公司占60%股份比例。甲、乙两子公司为逃脱母公司的控制,

就相互进行转投资。甲公司通过对乙公司投资,股份比例为15%,则两者股份比例达55%,而母公司则下降到45%.名义上母公司还是第一大股东,然而由于甲、乙公司的董事已经相互约定,在乙公司进行重大人事选举或表决其它重要议案时,甲公司所持有的表决权,依据乙公司董事的意愿行使。反之亦然。这样,董事就架空了母公司对其的实际控制,使股东会功能丧失了应有的权力,这就导致了董事滥用职权、操纵公司事务的局面出现。

4.子公司以捐赠名义谋私利。从宏观角度看,国有公司把钱捐赠给公益事业是国有资产用在了有意义的事上,但在管理机制明显落后和对资金管理缺乏公正的监督制度下,很难说这些钱会给社会带来相等的好处。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相分离的,经营者很有可能拿国家的资产来为自己作社会关系投资。这些捐赠行为名义上看,似乎都是热心公益事业,为政府、社会做贡献,然而,略微分析,就会发现大都具有为公司负责人自己谋利之嫌,而对公司形象的推广作用甚微。如从更深一步上分析,这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侵吞国有资产的行为。

三、若干思路与对策

企业集团内部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理论上具有一般公司的权利,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集团内部,子公司与母公司是被领导与领导关系。作为子公司的股东,母公司既要保持有效的产权约束,又要尊重子公司的相对独立性。从国外控股公司的母子关系公司中看,母公司对子公司往往有一系列的控制制度,包括资产、人事、财务、统一投资权和采购与销售控股等。

篇二:《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问题》

企业对外投资的内部控制问题

一、对外投资内部控制

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就是将内部控制制度的理论应用于对外投资的实务中,提高投资业务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内部控制的内容,归根结底是由基本要素组成的,其中,控制环境是基础,风险评估是关键,控制活动是手段,信息与沟通是纽带,它们的有效执行离不开监控。同样的,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中,这五要素也必不可少。 对外投资很有必要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它不仅有助于减少投资风险,消除企业的部分风险,增强企业员工的认知风险的意识,而且能加强会计系统及资金活动控制,保障对外投资活动各环节紧密结合。

二、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我国目前很多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企业的小股东由于成本和收益入不敷出的原因而选择放弃监控权,就使得权利集中在大股东手上,这直接导致治理结构的失衡。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是导致企业对外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的主要原因,是内部控制环境恶劣的表现之

一。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价值观念,风险偏好和组织形式,处于基础地位的内部环境如存在极大的缺陷,会严重影响其他要素的构建与执行,阻碍企业对外投资的效益与效果。

(二)风险识别机制不起作用

有些企业对外投资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并缺乏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最终导致风险评估失误。无效的风险识别机制是导致企业各项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企业风险的评估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包括内部风险及自然、经济、政治等外部风险,任何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对风险评估的结果产生影响。风险事项的识别需要针对环境的变化而持续进行,不可能做到一蹴而就,只有在风险来临时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才能使得企业在低风险的环境中经营各种业务。

(三)授权审批控制不到位

很多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没有规范的授权审批程序,或者管理层对授权审批制度熟视无睹,这就形成了严重的越权决策问题。越权行为不仅会扰乱企业正常的管理秩序,还影响对外投资业务的发展。内部控制是公司有效管理的核心,其目的就是为了约束公司员工及管理层的行为,提高经营效率。如果有越权行为发生,公司各部门之间横向的牵制和董事会纵向的审批以及综合的监控机制就会起作用,发现问题并及时恰当地解决问题。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缺乏

一般企业的对外投资业务,缺乏有效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对外投资收集的外部信息不足且内容不准确,不能及时给决策者提供对决策有效的信息,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率同时还会加大企业对外投资风险。在企业对外投资决策的一系列过程中,都要依靠各种内外部信息,所有的决策都是通过对信息的取得和分析得出的,健全的信息沟通机制十分必要。

(五)监控约束机制失职

定期报告制度与质量分析评估制度的执行,可以对资金流动和对外投资业务资金使用效率情况进行有效监督,而某些投资管理部门对这些监督制度执行不力,致使对投资项目失去有效控制,影响管理层了解企业资金使用留存情况,耽误企业合理制定对外投资计划。

三、加强企业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内部控制的执行要依靠组织机构来实现,要想改变企业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执行不力的现状,就必须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保障各项对外投资管理工作得以有序开展。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管理特点和经营理念,应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组织架构。一般来讲,偏向集权制{投资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作文}.

的公司会选择直线职能制组织机构,而偏向分权制的公司往往选择事业部制组织结构。此外,还要加强管理人员在对外投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方面的教育学习,促使该治理结构高效稳定地运行。

(二)建立对外投资决策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

衡量一个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该体系是否能客观地评估项目存在的隐患、是否能评估到项目的风险大小、是否能根据反馈回来的信息提前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当项目的实行与评估结果有较大出入时,企业应及时找出原因并调整投资决策,提高项目实施的成功率,即使最后投资失败,也可以将损失降至最低,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风险的识别能够让管理者根据本企业的风险承受度来设定企业对外投资目标,使得管理者在其风险偏好之内选择不同的投资战略,提高企业的业绩。

(三)加强控制活动来优化对外投资授权审批机制

企业对外投资的授权要依事而不是依人,不得越权操作,应该适度授权,而且管理人员在审批控制时要有界限,不得越权审批。在对外投资业务中,对于三重一大(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人事任免及大额资金支付业务)等决策问题,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此外,企业应该建立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制度。这就要求企业在设计职务时,应明确哪些职务是不相容的,并规定每个职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员工各司其职。

(四)加强对信息的传输与沟通

加强企业内外各种相关信息的传输与沟通、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对外投资决策。企业可以从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建设和扩大信息共享及沟通范围来完善对外投资决策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为提高对外投资决策水平,减少投资失误,企业可以构筑支持对外投资决策的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信息组织,规范信息流程。

(五)优化内审环境

一个企业内部应有相互制衡与监督的部门,在对外投资时,将管理部门的监督与内审部门评审结合起来,通过管理部门对投资内部控制的管理监督和内审监察部门对投资内部控制的再监督与再评价,促使投资的有效进行。内审时,应挑选有职业素养的职员随行,督促各部门积极主动配合,编制符合本企业真实情况的内审报告。通过监督与评审的结合,优化企业内审环境,促使对外投资内部控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篇三:《关于投资公司精细化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的报告》

关于投资公司精细化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

的报告

按照集团公司精细化管理工作整体部署,投资公司紧密

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精细化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现将具体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期工作

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企业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是提升管理

水平的必然选择,经过多次专题会议和广泛征集意见,投资公司确立了“融、投、管、退”的纵向业务链条,初步制定了具有投资公司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方案。

同时,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大宣讲、大培训、大学习、

大讨论、大考核”的宣贯方针,进一步深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在2014年11月中旬至年底期间,投资公司立足财务管理、合同管控、矿山管理、基金业务等主要方面,由综合部、党群人事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全体员工精细化管理系列宣贯活动。

二、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12月16日,公司党委组织了精细化管理推进会,

公司领导、工会、团委及各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会上,总会计师沈海欣对精细化管理前期工作做出总结,党委书记王琦对今后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部署,并把精细化管理“金点子”征集活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要求各部门、各所属单位及代管机构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开展情况,针对公司目前{投资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作文}.

存在的投资渠道拓展、矿山项目精细化管理、企业文化建设

等瓶颈问题,组织员工展开“大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和建

议,真正使讨论见到实效,全面增强干部员工的精细化管理

意识。

截止2015年1月12日,投资公司共收到“金点子”

11条,主要内容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一)以人为本,岗位创新。

一是投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35岁,特点为年轻化、

学历高、工作经验偏少。针对这些人才架构特点,建议建设

青年驿站”、推行“成长导师制”活动,建立培训和长效激

励机制,使投资公司的青年在工作学习上有人指导、思想情

感中有人点拨,生活困难里有人关心,文体活动上有人组织,

创新思维里有人引领,让投资公司广大青年的青春风采集中

展示。

二是建议将全部工作岗位列出,对各岗位职责进行科学

评价,创新岗位职能,按照重要性、工作量、劳动强度、工

作环境等综合对各岗位打分,按照分值确定各岗位的基本薪

酬各岗位基本薪酬对岗不对人,在各岗位评价完成后,对各

岗位尤其是分值较高的重要岗位公开竞聘。改变论资排辈、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现象,有利于优化激励机制,提高工作效

率。

(二)加强管控,节约成本

一是从小事做起,精打细算过日子。建议在公司范围内

开展“开源节流,增收节支”的主题活动,管理好公司的各

项支出,创建节约型项目,各部门的办公设备及办公用品提

前申请,按需领取,避免浪费。购买物资时,货比三家,选

择物美价优的物品,屋子管理部门做好出入库登记工作,将

精细化管理工作在公司的各个层面推行。

二是公司京外、京外工作人员较多,建议与各家航空公

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其企业用户,企业员工根据自身实际

需要,在官网灵活订购机票,省去与机票代理人联系的环节,

拿到更为低廉透明的票价外;公司可建立丰富的奖励返还模

式,达到减少差旅支出的目的。

(三)提升管理,注重业务。

一是建议项目管理与财务管理挂钩,定量化管理,定期

采用科学方法监控在手项目价值,结合实时项目运作成本,

更好地掌控项目潜力,科学化项目退出机制;大力推广项目

信息化,整合多专业及各部门职能,共建共用,内外共享,

实现项目管理及资料管理无纸化操作;项目进程各步按照企

业贯标系统对项目管理的标准设计成表,将考察报告及记录

精炼化,提高项目管理及日常记录效率,规范化管理。

二是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中亚办利用中亚地区矿

产资源丰富和政治环境稳定的优势,加快海外资源项目的拓

展,以充分发挥集团有限的人力物力开发丰富的国际资源;{投资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作文}.

利用RMA在澳大利亚的地缘优势,通过项目尽职调查等日常

工作,收集、整理澳洲矿业行情,可向国内非关联公司提供

海外优质矿产项目并购信息,收取顾问费用;也可将适当的

并购机会提交集团决策后实施,利用好矿业低潮期的有利时

机,做优做强澳洲业务;落实澳洲私营公司运营、管理职能。

充分结合悉尼的商业平台优势和私营公司的灵活性,收集地

产、基建行业信息,与股份公司国内工程、地产类子公司联

动,开拓澳洲市场,并争取以“基矿联动”的国内成功模式

为基础,适当开拓澳洲业务联动新模式。

三、存在问题

在本次“金点子”征集活动中,虽然取得一定成绩,收

集到一些好意见,但是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性的活动,在

推进过程中发现了不足之处,如一是继续大力宣传。让所有

了解活动开展的情况及步骤,继续通过网络、文件、会议等

多种形式加大精细管理宣传,切实在全体员工中形成精细管

理的良好氛围;二是继续总结活动的经验。推广先进做法,

巩固活动效果,形成长效机制,把“金点子”切切实实地运

用到日常管理工作中。

四、总结认识

一是转变观念。首先领导干部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

管理的必要前提,以往传统的经验型、粗放式管理模式和观

念,是保证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效果的关键;其次全体员工观

念的转变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要通过实施精细化

管理为载体,为平台,使全体员工的思想观念在创新与守旧,

强化全体员工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

二是创新能力。创新是推进精细化管理的必然途径,在{投资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作文}.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和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目前,我们面临着

大而不强的现状,要改变现状,应尽快适应市场的竞争,必{投资公司管理方面的不足作文}.

须做到思想上的进一步解放,观念上的进一步创新,管理体制机制上的进一步改革,管理上的进一步提升,要不断引发和增强员工观念意识的创新,不断提升员工对市场及局内竞争的应变,不断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应对竞争和挑战的必然选择。

三、关注细节。要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值出效,必须建立精细化的运作机制,完善精细化的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职能管理。树立精心安排,精确决定、精明管理、精打细算、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为我们的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篇四:《企业会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探究》

企业会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探究

随着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其制度也在不断的修改和完善,尤其是两则两制的实施及各项具体准则逐步出台,使得会计工作更趋正规化。企业发展治理中,会计管理的关键就是将公司董事会、股东以及管理层等其他各利益相关者间的权利、利益及责任建立一种制衡关系。

一、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一)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由于会计监督人员的工薪、人事等关系到个人利益权利由企业内部管理者直接负责,导致会计内部的监督往往过于形式化,会计工作人员往往以企业决策者的意图而非按照会计法规进行。企业外部监督的执行者主要是注册会计师,目前国内注册会计师虽然国内注册会计师这一队伍经过了大量理论考试,但其综合素养尤其是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却不容乐观。另外,国内注册会计师由于行业恶性的竞争以及社会一些腐败现象导致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只走形式化。除此之外,政府审计监督和社会独立审计由于受财力、人力的限制,以及事后监督等各种局限,也常常让一些会计工作出现违纪违法的行为。截止到目前,从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主体来看,多数企业虽然有内审结构,但其内审机构也均受企业领导层的影响和限制,或者甚至根本不设立内审机构,不能有效发挥内部督导监督作用。目前国内多数中小企业只能局限于少数会计人员的单纯记账、算账、填制报表,应付外部报账等工作,财务会计的管理监督效能根本无处发挥。

(二)会计人员违法违规、造假等现象严重

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机制的不完善,在加上企业外部监督力度不够,导致企业财务违规、违法的现象严重。一些中小企业为谋得个人的暴利无视国家的法规、制度,非法投资、乱搞非法筹资;乱调账目、乱摊乱挤成本费用;乱分配红利、乱发工资奖金;为一些非法目的或偷税漏税在账目上故作虚假,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更为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现象目前大有禁而不止的发展事态,严重扰乱了国内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同时也给整个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带来了干扰。

(三)缺乏相对专业的财会管理人才

当前国内中小企业财会管理人才相对短缺,各企业的情况表现有所不同。有些岗位人员能力差、素质低,根本无法做好其本职工作;有些企业空岗缺员,根本无法实现内部的牵制;有些企业低薪聘用兼职人员,单纯的完成记账、报账等简单财会任务,以应付国家税检部门为目的,等等。基于此这些情况,很难确保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更无法实现科学合理的财务预测、计划、控制、决策、分析评价、检查等管理工作。这些企业中,其财务管理是盲目的,核算是走过场、搞形式的,根本无法发挥其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几项对策

针对上文企业提到的几点问题,笔者以为要想避免违法犯罪的出现,提高企业会计效率,提高其监督管理智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务之急就是要在企业建立一套有效完善的会计管理体制,并严格执行其管理体制。以下是笔者提出的关于如何建立完善会计管理体制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强化企业财务监管智能

建立政府监督、社会监督、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企业会计监督体系。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督,首先企业必须重视管理会计这一职能地位,注重企业经济事项的事前和事中监督。其次,设立企业内部结算中心,以便加强部门间资金的监控和融通。第三,还可以实现企业内部财务的信息网络化,提高企业内部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从而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的监控质量。第四,为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力度,可建立内审机制。

(二)加强企业负责任会计法律法规的培训力度

《会计法》明确规定:企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因此企业负责任必须全面了解会计的法规,并自觉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基于此,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应通过定期的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任的会计法律尝试,并将此作为业绩和上岗的考核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这种方法可有效促进企业会计的内部管理,并有能力科学的配备会计人员,设置会计机构,并为企业的会计工作全民负责。

(三)加强会计政策管理

会计政策管理包括相关部门对企业会计法规等政策性问题的结石和制定,目的为统一和归法会计政策,以利企业微观和宏观的经营调控。随着国内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入,国内大企业集团的不断涌现以及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国内迫切需要统一建立完善的核算制度。可选择走出去,引进来的原则,借鉴国外或国内较为成熟的大型企业或集团公司的会计管理体制,同时也必须从国内实际国情出发,以会计准则为基本核心,朝着科学、准确、完整的方向发展。

(四)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业务能力

企业必须积极配合财政等部门,对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和管理,并在会计的实际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1)严把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关。对于没有上岗岗证的人员,必须坚决不予录用,对于已在岗者应坚决辞离工作岗位,以便从源头保证人员素质的提高。同时还可组织会计人员积极参加企业人事、财政等相关部门定期举办的专业技术或上岗证职称考试,以便从整体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养。(2)加强在职岗位的后续教育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期针对在岗的会计人员做好岗后考核以及岗后教育工作,对于新制度新法规的出台应进行及时给予针对性的培训,以便会计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知识信息,确保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国家政策的有效落实。

篇五:《企业办学遇到的新问题》

我省拥有国有大中型 企业 近500家,多数分布在西安、宝鸡、咸阳、铜川、汉中等大中城市。企业举办的中小学共439所,占全省城市中小学的1/4;在校学生约30万,占城市中小学在校学生,总数的1/5;企业办学的经费投入每年在1.8亿元以上,占全省地方 教育 经费总支出的1/10还多。我省企业中小学多半是大、六十年代兴建起来的,经过几十年的 发展 ,已具有相当强的实力,位次在全国居于前列,多数学校在师资、校舍、设备等方面优于地方学校,近年来涌现出的一批骨干学校,以其较高的教育教学质量在 社会 上享有一定声誉。企业所办的中小学已经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事业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在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和稳定职工队伍,促进“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 经济 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企业被一步步推向市尝在企业挣脱计划经济体制的种种束缚,不断增强自身活力的同时,企业教育旧有的管理和办学体制也受到很大冲击,特别是企业举办中小学遇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 问题 。问题一:应当将中小学尽快从企业“剥离”出去交由社会来办,还是应当坚持“继续办好”?这是令企业和企办学校感到十分困惑和无所适从的一个难题, 目前 ,体改委和经贸部门下达的文件以及有关政策法规都明确指出: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建立 现代 企业制度,所办的中小学和其他社会职能都要逐步地与企业相分离;而国家教委和各级教育部门则强调、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办学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 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规定,要求业坚持“继续办好”现有的中小学、实行“剥离”目前只能严格限制在国家确定的首批100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范围内,由当地政府选择,企业自愿,并具备条件的单位试行。两种不同的“声音’使企业陷于“二难”之中,积极准备“剥离”吧,目前条件的确不成熟,地方上也不愿意接收;“继续办好”吧,又担心国家有一天会下令统统实行“剥离”,造成“为人作嫁”。多数企业领导认为,举办基础教育应该是政府行为,将中小学“剥离”出去是企业改革的方向,“继续办好”只能是权宜之计。因此,在这种矛盾的政策导向下,要想让企业对办中小学教育做比较长远的打算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大多数企业是在无可奈何的心情下去“继续办好”的,一些企业已开始收缩自己的普通教育阵线。从对40余家大型企业的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到,不少企业撤消或合并了原来的教育机构,有的已将中小学交给后勤服务机构管理;近3年来企业给中小学的经费投入多数呈下降趋势,学校基本建设处于停顿状态;生源减少现象普遍存在,个别学校已擅自停止招生;有的企业甚至准备转移或变卖校产„„这种局面如果长时间地持续和发展下去,我省基础教育事业蒙受的损失将不堪设想。问题二:企业转机建制实行股份制之后,普教经费失去正常来源,企业继续举办中小学要陡然增加许多负担。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办学经费在税前列支,打入生产成本、或者由政府主管部门下拨,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国家财政支出的性质。现在企业成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两品生产经营者,按照国家新的企业财务管理规定,税前不再允许列支中小学办学经费项目,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上级也不再拨付教育经费,企业要继续将中小学办下去,只有从税后留利中支出办学经费,这就等于挤占了职工福利和生产积累,从根本上动摇了企业举办中小学的积极性。西安航空发动机总厂的一位负责人说,子校每年要花去厂里三四百万元,相当于给每个职工少发二、三百元的工资,我们是微利经营企业,职工收入偏低,这个负担太重了。实行股份制改造企业,情况更为复杂和严重一些。如西安黄河集团公司是我省最早推行股份制的企业之一,公司改制后,按照西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和财政局的文件规定,国家股利润中不能开支厂办子校的经费,从法入股和个人股红利中提取,股东们又不答应,所以只能由仍保留计划经济体制的黄河军工机器厂提供,如果公司的军工企业这一块也实行股份制,公司子弟学校将面临经费无着落的困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国营企业与外国公司合资经营后办学经费也出现困难。如西安造纸机械厂与美国贝诺公司和芬兰维美德公司合资,外国老板认为中小学是政府的事,国家对合资企业投资办学没有具体规定,坚持不给子校出线,致使该厂所办的中小学实在办不下去,多次找市、区教

育行政部门,要求政府接收,至今问题尚未解决。目前省上已确定24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股份制将逐步推开;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资产所有制也将向多元化发展,中外合资和多种经济成分互相参股等形式会愈来愈多。改制后企业中小学的办学经费从何而来,企业和企业学校深感忧虑。问题三:企业反映,政府对企业举办中小学缺乏鼓励政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企业中小学不能像对地方中小学一样一视同仁。反映最突出的问题,一是城市教育费附加给企业返还的比例偏低。如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1994年上缴教育费附加27万元,返还3.5万元,占12.9%。西北国棉七厂上缴教育费附加26万元,返还2.3万元,占8.8%。西安秦川机床厂上缴19.8万元,至今未返还。据西安市教委提供的数据,西安地区给企业返还的比例平均约40%,有些厂子上缴额小,班额大,返还比例较同,反之则比例较低,问题的关键在于,企业认为自己完成了国家税收任务,又投入大量资金办中小学,还要再上缴教育费附加,这与那些不办学,特别是效益很好的不办学企业相比,太不公平了。再者,按生均数返还的办法,是“鞭打快牛”,谁上缴的越多返还的比例越小,他们有吃亏之感,认为如此不利于调动企业办学积极性。第二个反映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认为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把他们和地方学校同等对待。国家培养的师资不能正常分配到企业中去,企业需要,得花钱去“买”;有些教育部门对企业学校除了按班级收取管理费外,在教研、进修、评先、督导等活动中还要收取业务费,甚至还有摊派集资和“吃大户”的现象。

篇六:《企业战略管理作文题最新》

企业首先应确定企业愿景,即对企业的前景、发展方向有高度的概括和描述,使公司所有人员了解并认同;其次明确说明企业的使命,说明企业要满足顾客什么需求,服务对象是谁,以什么方式实施(重点在价值链的哪些方面)。

要落实企业使命,就要建立战略目标体系,要表达什么时间、保质保量完成什么任务,并尽可能具体化。包括以下方面:

本学期,通过《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学习了:企业战略管理导论、外部环境分析、内部环境分析、战略目标设定、公司战略选择、合作战略选择、职能战略、战略实施、战略控制等内容,以及相关的实际案例分析,结合当前的市场项目,深刻体会了“企业战略管理”在企业生存、企业起步、发展、成长等各阶段的重要作用。

要实现的长期市场地位和竞争能力,取得满意的战略绩效目标。即如何市场领先,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何超越对手,以更好地企业形象提高顾客忠诚度等;建立5年计划,制定长期业务地位目标,明确:获利能力;生产能力;竞争地位;技术领先;职工发展;公共责任等目标;制定年度目标,以说明目标进展的速度和实现的效益水平;

具体包括:利润目标、产品目标,市场目标、竞争目标、发展目标、职工福利、社会责任目标等;

以上目标,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定,价论证,权衡目标的正确度、可实现度和期望效益;实现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环境和企业目标三者间的动态平衡,以量化和具体的目标为战略方案的决策提供依据和评价考核标准。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摩托罗拉等公司以技术垄断(主要是专利垄断)方式开发销售个体终端通信设备(即手机)。以“联想”“中兴”等公司为主的民族工业受到技术、市场等的多重压力,负重启动,却节节败退,截至2007年3月,所有的中国(大陆)品牌手机市场占有率不足13.7%,其中的电路板集成占整个手机主要成本的70%,均从欧洲购买。高垄断、高价格与市场需求形成矛盾和瓶颈。

大陆的民营企业及时准确的抓住“联发科公司”带来 的“芯片、解决方案一站式服务(突”破垄断)的低价格技术,迅速开发“山寨手机”,在2007年以2.5亿部的市场业绩,使国际知名品牌,甚至使中国知名品牌(联想/TCL等)目瞪口呆。这就是低价战略的成功运用。

通过本学期对企业战略管理的学习,改变了过去那种只把管理看成是把本部门、本职工作的事情做好就好的观念,更改变了自己认为“管理”和我是毫不相关的思想。通过学习了解到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的高层决策者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对内外部环境的分析,确定企业的总体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和实施企业发展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