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

时间:2021-10-29 17:39:52 初一作文

第一篇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2016关于南方春节习俗介绍》

朋友你知道南方春节习俗吗?这是大家都愿意了解的内容,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南北方过年的食俗也各有不同。那么,南方春节吃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你整理介绍南方春节习俗有关内容。

究竟南方春节习俗都有什么呢?湖北有的地方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年轻的学子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两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湖南人过年吃什么,湖南春节第一餐要吃“年糕”,意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人民,春节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丰登”。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

关于南方春节习俗还有很多,江西人过年吃什么,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重庆人过年吃什么,重庆人过年“扣肉”“灌海椒”不可少为了准备好这顿年夜饭,一些必不可少的传统主菜不提前十天半月准备是不行的。其中最主要的当数“扣肉”和“灌海椒”。“扣肉”看似简单,但要做到真正肥而不腻、嫩滑爽口,是要下一番工夫的;“灌海椒”则是把糯米面拌上佐料后填入一个个掏空的海椒中,然后放入咸菜罐子里封存半个月。到了除夕,拿出来用油一炸就可以上桌了。

以上是南方春节习俗的简单介绍,其实,关于春节的习俗很多,以上只举出了一部分,比如,上海人年夜饭不喝汤,一般人家年夜饭席上,发芽豆和黄豆芽总是有的,因为这象征着升和发,十分吉祥如意。至于上海旧俗说是除夕吃饭时不宜淘汤,传为淘了汤吃饭的话,第二年外出办事或旅行,会要遭到雨淋的。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了。

福建

福建闽南农村的过年习俗有着自己的特色。在农村,农户房多门多,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的意思。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色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每家要把薯藤柴枝堆垛大门外,点燃待其烟绕火旺,男人依辈分跳过这堆火焰,边跳边念:“跳入来,年年大发财;跳出去,无忧共无虑;跳过东,五谷吃不空;跳过西,钱银滚滚来。”这叫“过火群”,象征烧掉旧岁的邪气,消灾过运,迎来干干净净、大吉大利的新年。“跳火群”后,就要用新扫帚打扫厅堂,扫完后扫帚畚斗搁在一起,垃圾堆放门边,希望如愿再从畚帚中走出来,帮助发家致富。同时要把跳火群未熄的余灰收集一些添于炭炉中,叫“添旺”,象征更加兴旺。家长率子女围坐炉旁,叫“围炉守岁”,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此时,长辈给晚辈分压岁钱,叫“分圆”。随着社会进步,生活节奏加快,闽南乡村一些繁琐的习俗已逐渐淡化了,但农家企盼好年景的风俗仍保留下来。

江苏

江苏各地过年习俗都有一些独特之处。苏州人除夕在饭内放进熟荸荠,吃时挖出来,谓之“掘元宝”,亲友来往,泡茶时要置入两只青橄榄,谓之喝“元宝茶”,恭喜发财。武进人年初一早晨,将先祖画像悬挂中堂,供上茶果、年糕,一家老小依次行拜年礼,谓之“拜神影子。”他们扫地不许从家里往外扫,惟恐把“财气”、“如意”扫了出去,只能从外往里扫。江宁人有春节“打神鼓”之习俗,由大旗开路,锣鼓手浑身使劲地擂鼓助兴,初三“打夜鼓”、初七“上七鼓”,十三至十五打“赤膊鼓”,气氛热烈。南通人有在家门口或堂前插芝麻秆、冬青、柏枝的习俗,取意生活开花节节高,长年青翠。淮阴人还有初六给孩子“烤头风”之习俗。是夜带孩子到田头空地点燃火把,为孩子驱除病邪,边烤边唱:“烤烤头,醒醒脑,烤烤脚,步子矫,烤烤肚皮不拉稀,满身都烤遍,疾病永不见。”无锡渔民年初八有乘船去西山祭拜禹王庙之习,祈求水神保佑,祭鳌赕佛,谓之“上”,禹王庙拆除后,此俗也随之逝去。

浙江

在浙江永嘉楠溪江中下游一带,在刚结婚的第一个春节,女婿到岳父母家拜年,要做米饼,俗叫“送上门饼”。用白米磨粉炊熟,放在石臼里捣腻,揉成米块,然后放在木雕成的模具内,印成一个个圆而扁的米饼,正面有图案,如双仙和合、刘海献钱、状元象等人物。数量要做一担,约50双到100双。除此以外,还要有猪肉、松糕、长寿面(索面)等。在文成,拜年叫“貌年”。

在绍兴,送灶神之后,除夕之前,每户人家总要选择一个祝福的吉日,这是每家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大祭典。所祭的神像有“南朝圣宗”四字,绍兴人叫祝福菩萨、大菩萨,据说是宋代的皇帝。南宋灭亡后,遗臣们慑于元朝统治者的淫威,不敢公开设祭大宋君王,因此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悄悄地进行。这种带有民族意识的祭记,后来不仅广为流传,而且增添了答谢神明保佑和祈求来年幸福的意义。照老年人的说法,天上的菩萨,不进不洁之家。因此,祝福之前,必须把厅堂、祭桌、祭器等惮扫、洗刷得干干净净。“五牲福礼”煮好后,盛放在木制的朱漆大盘里。其摆法都有一定的规矩,如鸡鹅要跪着,头朝福神,表示欢迎;一尾活鲤鱼用红绳穿过其背刺吊在“龙门架”上,用红纸贴住色眼睛,是取“鲤鱼跳龙门”之意。

祭典若在深夜举行,气氛更为庄严肃穆。男丁按辈份行三跪九叩大礼,妇女和个别忌生肖的男丁都要回避。别说百身莫陵的寡妇祥林嫂,就是鲁府的太太、小姐们也是被剥夺祝福资格的。旧时,浙江东阳一带,进入岁末腊月,民间有一种“年鬼”的风俗。“年鬼”从腊月初一开始,到十五结束。因为,这时候旧岁将要辞去,新年就要到来,为了千家万户,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过新年,因此要把一切人间之鬼除干净,以免祸患滋生。

广东

在广东潮汕地区,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品,以备过年之用。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

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过年时,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

海南

在海南人看来,所有的民俗都是按人的意志、人的愿望,人为地做出来的,所以,在海南方言中,所有的民俗行为前面均加上一个“做”字,如做清明、做亲家(即结婚),而北方人“过年”,海南方言叫“做年”。需要说明的是,“做年”指的是“做旧年”即过春节。而北方所说的过元旦,海南叫“做新年”。不过在海南乡下,“新年”是不当年来“做”的。海南俗话“年怕中秋,月怕十五”。一过中秋,乡下就筹备着“做年”:阉公鸡、填肥鸭、圈家猪、备做年钱。除夕晚上,室室点灯,家室有灯,夜以继日,一连数天直至初四天亮才罢;俗称“发灯”,取“添丁发财”之意。初一凌晨,无论老少都得起床吃“斋饭”(即为清净洁白以怀念祖先)。“斋饭”不但类似于伊斯兰教的清真食品,而且正如北方人过年必吃鱼(年年有余)一样,吃的东西还须有吉祥寓意,其中必有清炒茄子(茄子,海南话寓意一年比一年好),清炒水芹菜(“芹”与“勤”谐音,祈望全家在新的一年勤勤劳劳)、长粉丝(寓意过日子细水长流)、黄黄的像金元宝状的豆腐干(寓意招财进宝)……

湖北

湖北团风人春节第一餐喝鸡汤,象征“清泰平安”。其中,主要劳动力还要吃鸡爪,寄意“新年抓财”,“有希望的后生”要吃鸡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飞,当家人则吃鸡骨头,有“出人头地"之意。秭归人第一餐吃袖炸的白蒿,取其谐音“百好”以图吉利。荆州、沙市一带,第一餐要吃鸡蛋,意谓“实实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二个煮得很嫩,可透过蛋白见蛋黄的“荷包蛋”,意即“银包金,金缠银,得金得银”。武昌以正月初四为“新婿贺年”,新女婿回岳家,必须忍受岳家人的戏弄而不得动怒。黄陂拜年的顺序为“初一拜本家、初二母舅、初三回岳家”。家有亲丧者,必以篮纸写一服字贴在门口,谢绝贺年。在孝感,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拜年是不问亲疏的,称为“拜年无大小”。家中来了拜年客,必定再三挽留,以糍粑相待。俗语有“拜年拜节,糍粑发裂。”

拜年一般拜到初三、初四为止。除夕之夜12点的时候,各家要把一个做好的金元宝模型送到门外,代表在新的一年里会招财进宝。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人们不扫地、不汲水甚至不动火,饭菜都预先弄熟,称为“压岁”。初三才开始挑水,并在井池边烧纸钱说是“买水”。门神也要在初二取下烧掉,俗谚说:“初三烧了门神纸,各人寻生理。”新年伊始,举笔写字时,在过去要先用红纸写一幅“新正举动蛇笔,万事大吉利”的话贴在墙上。正月十五是春节的高潮,锣鼓敲得震天响,没有锣鼓或锣鼓少的时候,人们把铁罐子也当成锣鼓敲。所以孝感民间有“正月半敲铁罐”的俗语。

湖南

在湖南湘潭一带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新化元旦必定准备极丰盛的早餐,俗信新年的第一餐愈丰盛表示这一年愈丰收。长沙习俗,有客前来拜年,要放鞭炮迎接。入座后,送上两枚槟榔,称为元宝,祝其发财之意。

第二篇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努力做个好人》

好人毕竟吃的亏多。

吃亏是福?这现实吗?如今,没有钱简直要饿死,很少有人会可怜你,这不怪这世上的人过分残忍,我觉得要怪就要怪这世界的“行情”——唯钱从命。近几天,有几个校长因为贪占了学校的几千元而被免职乃至于受到行政处分,几千元竟然丢官,这名誉扫地划得来吗?西北有句俗语“有钱能使鬼推磨”足以说明了钱的威力很大,怪不得人一旦去世,活着的后辈儿孙就要跪着磕头烧纸钱,真是滑稽,纸钱竟然有一张面值一亿元的?怪不得如今的钱不值钱,物价飞得这么快,死了的人照样也要遭受高物价的骚扰。

这真是活着的人心好不宁静,死了的人也还不能安宁。

昨日,妻子愤愤地打来电话,说哥哥准备要变卖掉老家的老房子,我好言安慰妻子,随哥哥去卖吧?老房子只有一套,这次卖了,下次还卖什么?妻子真担心贪婪的哥哥是不是会会祸及到我们这里来,我不可思议:妻子怎么越活越胆小,心里想得越复杂,我和哥哥毕竟是一母所生,还不至于这么残忍吧。

人一旦不被物质所侵扰,心里快乐就多了。我仔细想了想:先前的那些烦恼大都是因为我贪欲物质所致。自己努力了所换来的物质,只要够一家人所享受就可以了,我不像周围的有些人那样,自己受用还不行,非得给儿子乃至于孙子辈积攒足够,我取笑了几位这样的朋友,怪不得你们的儿子不成器,因为你替他们做得太多了,毕竟,我们还得给孩子留些磨难让他们尝试尝试。人是在跌倒的路上一次次站立起来的,唐僧历经了那么多的磨难,才完成了西天取经的重任。

董事长和我开玩笑,他说:“好人终究不能发迹。如果你想努力做个好人,你就别想着成为千万富翁。凡是富翁都不是好人。”我对这些话开始有些怀疑,渐渐地,当我心里平静下来的时候,觉得蛮有思考的价值。

人做坏事,首先,心里就不纯洁了。大都做坏事的人都是坏在了一个字上:“钱”。从钱眼里进进出出的那些人,眼睛的视角早已挪位了,常常看人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门缝里瞧人——把人看瘪。前一阵子,学校的一位女老师竟然好端端地把老公放在一边不理,却死缠着一个比她小的男老师,一时间闹得满城风云,我找她谈话,好言相劝:“世上的男人其实差异不大,就和世上的女人一样。你觉着人家女人的男人好,而你的男人在别的女人看来又是一个好。”她却说:“我家那口子我一看见就恶心。”我接茬:“你又缠着的那男人不久你也会感到恶心,这问题主要出在你的内脏有问题,吃吃止恶心的药就好了。”我的相劝还是无济于事。后来,我仔细打听了一下,这男人很有钱,我就想不明白:有钱怎么会使女人竟然连自己的男人都不顾了?

妻子曾经警告过我好多次,意思让我在外地好好掂量掂量自己:“老公呀,你是校长,你们学校的女教师多,女人了解女人,不免有些女人会亲近你,千万要拿住身子,免得引火烧身。天下男人最不好对付的是女人的那颗心。女人一旦喜欢上你,总会时时关注你的一举一动,甚至会付出一切,这是女人的优势,也是最大的弊端。”妻子的话不是没有道理,英雄难过美人关,何况我们还是凡夫俗子呢?不过,想终归是想,事实上怎么做人,怎么做一个男人,我自有分寸。这样,我给妻子的每一次电话,语气尽量温柔一些,还会多些暖人的话语,否则,妻子会突然挂断电话,女人的心真是一网井,何时探得清楚?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

这就是女人的“吃醋”,其实,女人管束自己的男人,对男人来说的确是一件美事,这至少说明了自己还是被自己的女人深爱着,这绝不是丢面子,或者怕老婆。如果一个女人的心上没有这个男人,她就会对自己的男人的所作所为一丝也不会搭理。尤其是那些年轻教师,总被妻子牢牢地拉着,几乎寸步不离。我还真担心自己的儿子将来娶了这样的媳妇,我儿子是不是又要受罪,不过,我还有女儿,人家的女儿“折磨”我儿子,我家的女儿又要“折磨”人家的儿子,世界真是公平的,一对一,一还一。

我记得毛主席说过一句话:“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得就是一辈子做好事。”我把这句话复制一下:“一个人做一时半会的好人并不难,难得就是天天做好人。”我回想了一下自己,这些年来,毕竟做得坏事不多,好事还是占绝大多数。不过,做坏事最过瘾,做好事就那么贫乏样。这一点我还是原谅了自己,因为,我对什么事总想着非要尝试一番心里才痛快。这些年,我尽量努力克制这一点,最好不要给别人带来什么恶果。

努力做个好人,首先,必须学会吃亏。如果想着不亏,就别梦想成为好人。我虽说总在感觉自己在吃亏,其实,往往结局让我十分欣喜:用一点点小吃亏换得了大福,不过没有大贵。这就是我的一点遗憾。

第三篇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2016民族传统节日介绍:中元节》

什么叫中元节?生活常识介绍说,中元节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鬼节,也叫祭祖节或盂兰节。每年农历7月15日是中元节,是祭祀祖先和孤魂野鬼的大节日。下面介绍中元节的来历。生活小常识上说,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中元节,即是和人鬼有密切关系的节庆。

中元节的由来:“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据健康生活小常识上说,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佛教也在这一天行动,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用印度话说就是“盂兰会”。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着、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于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中元节的传说: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最主要的有:阎罗王于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后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

目莲救母的故事:女性健康小知识介绍说,在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由于人的贪念太强而遭到报应,死后堕落在的恶鬼道,过着吃不饱的生活。目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于是大麻烦就来了——贪念使到口中的食物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据养生小常识介绍,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和睦相处的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目标越大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生活小妙招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元宵节吃汤圆是必不可少的。“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中元节的意义:从有关中元节的传说中,可深切体认到中元节的祭祀具有双重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和感恩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我们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

健康生活小贴士:盂兰盆节。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

无论家庭财产多少、家庭生活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三年前死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开展祭奠行动。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

第四篇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鬼节的意义》

鬼节的意义

鬼节,顾名思义,即鬼过的节日。而鬼节又有中西之分,在中国有四大鬼节,分别是清明节,三月三,七月十五,十月初一。从儿时到现在的记忆中,每逢这天,母亲都会叮嘱我们,千万不要在路上耽搁,晚上也千万不要出门,更不要发出很奇怪的声响。小时候的恐惧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知道看了一篇文章之后,我才了解到了鬼节,这个传统的节日。

鬼节原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而且要求他必须在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这天,以百味饮食、汲罐盆器、香油锭烛、床敷卧具等放在盆中,虔心供养十方大德僧众。目连按佛陀的办法去办理后,他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脱离了饿鬼之苦,往升天上,享受福乐。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我才明白了,原来“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而在今天,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

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

现在七月十五的鬼节,多半没有那么多习俗了,比如超度亡灵什么的,城市里基本上就不过了。但不管怎么样,以往中元节的文化还是流传了下来。想想为什么要在农作物收成之即祭拜祖先和孤魂野鬼,实际上也是存在着一点意义的。现在城市里的我们可能只是把鬼节的风俗简化到了烧烧香、献献花,甚至是用互联网的方式去祭奠。这种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

中元节是一个宗教性的节日,可是节日本身是劝人尽孝尽善的,对于非信徒来讲,看看也是蛮好的。回顾以往,人们可以把鬼节看作是追思念悼祖先和已经逝去亲友的一个节。因此,在回想起过去祭祀祖先鬼神之余,启发大家要多关心和多帮助自己周围一些孤苦老人、贫困的人以及其他不幸者,使古老的传统节日重再生辉,这样小鬼的节日就变得有味道了!

第五篇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有关清明烧纸的传说》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

有关清明烧纸的传说

看过一篇文章,文章大概意思是说,清明是对“生与死”的思考。清明是对逝者的祭奠和怀念,又是人们表达爱情的时节。为什么说清明和爱情有关系?因为清明过后,便是穿暖花开,万物生长的季节,人们脱去厚重的棉衣,纷纷轻装出游,踏青放风筝,这时节人们也纷纷表白爱情。由此可见,这个话题看似矛盾,但是也充满着哲学意义上的统一。

清明为什么烧纸?这要从一个传说说起:

“说是蔡伦发明了纸后,写字的困难从此得到了解决,造纸成了一门有利可图的生意。蔡伦的嫂子心痒痒的,逼着丈夫蔡回去跟蔡伦学造纸赚钱。蔡回经不住老婆的催促,技术未学精就赶回乡里,开起造纸厂来了。没有好技术自然造不出好纸,也就难得卖出去。两口子望着一堆堆滞销的纸,非常焦急。一来二去,蔡回和老婆想出了一个妙计。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

夜深人静,邻居突然听到蔡回放声大哭,大家都赶来问个究竟。蔡回悲痛地说:"为造纸的事妻子和我争吵了几句,她就上吊了。" 蔡回跪在老婆棺材前面,哭得死去活来。邻居也都过来帮忙。“都是这些破纸惹的祸!”这时,哭得要死过去的蔡回当着众人,一边烧纸,一边哭诉,烧着烧着,棺材里发出了响声,他装着没听见,只管烧和哭。只听老婆在棺材里喊道:"把门打开,我回来了!"这一下可把人们吓呆了,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最后还是壮着胆子,把棺材盖揭开。蔡回老婆坐了起来,油腔滑调

地唱起来:"阳间钱怎能能使鬼推磨?幸好纸变钱在阴间做搜索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接着又说:"刚才我是鬼,现在我是人,我把丈夫送给我的钱交给阎王,他就把我放回来了。"蔡回故意说:"可是我没送钱给你呀?"她指着那正在燃着的纸堆说:"那就是你送的钱,人间拿铜当钱,阴间是以纸当钱。"

大家得知烧纸原来还有如此用处,都争相购买。蔡回给各人送了一大捆,不收分文。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到几天的工夫,蜂拥而来的顾客就把满屋的纸全买光了。由于蔡回老婆还阳那天是农历十月一日,因此,每逢这一天,人们都给"鬼"烧香烧纸,这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第六篇 烧纸对于鬼是什么意义《祭祖烧纸又何为》

祭祖烧纸为那般?

祭祖时烧纸,对还是不对?要不要明令禁止?有关此事的争论由来已久。说起来就记得,大约十几年前报刊上就有了呼声,劝阻市民祭祖时不要烧纸和其它冥品,因为烧纸污染环境,且烧纸沾有封建迷信的不良习俗,应予改革。可惜任你劝阻而已,罪不责众,还是照烧不误,且大有发展的架势。其实呢,媒体就有关规定讨论已久,网上更是议论纷纷,所持看法也有不小的分歧,看来一时还真是难以说清楚。

减少污染保护环境是谁都拥护的,这没有分歧。主张祭祖烧纸的各位也认为应控制焚烧量,同时约定焚烧要远离居民区,或在指定的场所进行,最后还要各自清扫焚烧残留物。当然,说说容易执行难,谁都知道,有关的劝阻总也有十多年了,祭祖烧纸的风气却是越刮越大,由黄纸到印红字、再到冥币,由单一的烧纸到烧纸糊的汽车洋房小三,由烧一点到烧一大捆 ,由在山上烧到在家门口马路上烧,屡禁屡烧,越烧越旺。因为除了人们头脑里的观念之外,此中大有商业利益,在劝阻的同时,有人却在大力地鼓吹,宣传什么“祖魂福佑子孙”、“因果报应”,„„。君不见十几年来,寥寥可数的几家冥品店,现在已经变成冥品一条街了,显然,此事只靠道德的约束是很难办成的。

争论的焦点在于烧纸是否是封建迷信之举,禁止烧纸能说就是移风易俗吗?很有一些人认为烧纸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几千年前就有了,和外国人的穿黑衣点蜡烛敬白花是一个道理,不必也不能禁止。扣上一顶封建迷信的大帽子,未必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更有人用哲学的口吻分析说,灵魂的有无至今并无定论,科学对于许多灵异事件都不能解释。有些人觉得先祖的灵魂是存在的,因而做些自认为合适的方式和祖魂进行交流无可非议。现在的这禁止那禁止或许将成为后人的笑料云云。看来这件事绝非一纸法律就能高枕无忧的。

祭祖向来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把对亲人的“慎终”和“追远”,归入民风的是否淳朴厚道。《孝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其中的要旨说道:“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这里说得很透,“孝”的宗旨是对父母的奉养,对自身的造就。可见我国古代的祭祖并无烧纸这种习俗,通过烧纸让过世的亲人能在另一个世界享用,是另有起因的。

那么烧纸是佛教的做法吗?那倒不是。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就没有烧纸这种做法,当今印度的佛教徒是不烧纸的,我国寺庙里也不烧,且不设焚烧炉也不卖焚烧用的祭祀品。个别寺观里可能允许烧纸,那是他们向民间陋习妥协的结果,只能说明他们的修炼还不到家。对此有人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来讽刺那些烧纸诵经的佛教徒:“诵经可超度,难道阎罗怕和尚?烧纸能赎罪,是则阴间也贪污?”道教在祭祖仪式上和佛教相似,也没有烧纸的做法。

先民对于亲人的亡故,充满着悲哀与恐惧,认为逝者是化为灵魂(鬼神)离去了,但是鬼神仍不时关注着活着的人们,而且相信逝去的先人具有超脱于活人的能力,能左右人们的盛衰荣辱以至于生死,因而对活人有着极大的威慑力。不仅不能得罪,要极力躲开它,而且要设法亲近、讨好、笼络它。总把身边发生的种种好事和坏事牵强附会地和鬼神作祟牵涉到一起,认为一切皆是报应。而对于亲人,只要不曾结下梁子(即使有过、也总能设法解开),则总会给予关怀和照应。但这种深埋于内心的愿望,总要有所表示,方能得到先人的惠顾。最早是在祭祀时烧祭文,这祭文是歌颂先人功德并表示立志继承之意的,颂完烧掉算是交给了先人,后来就混进了社会陋习,掺入求福、交易和收买,烧的东西也就变了味儿,祭文不烧了,专一烧纸钱。到了现在就演化为烧黄纸、烧纸钱、烧一切阳间物质享受的可燃复制品。至今,在商品经济的影响下,则把浸透了商品社会腐朽因子的手段,淋漓尽致地在祭祖中发挥出来,例如虚荣心理和相互攀比,“血本越大就获利越多”则简直把烧纸当做一种性价比

极高的投资行为了。

可以明确地说,祭祖烧纸的习俗是由民间习俗慢慢发展而成的,不过应该看到宗教的巨大影响。先民由于缺乏科学知识,对鬼神的恐惧和崇拜,往往会渗透到对先人的祭祀之中,因而掺杂了不少陈规陋习。从汉朝开始传入的佛教,又将“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理论说教扩散开来,使祭祀活动复杂化。后来形成的道教,又添加了“三元”节,把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分别定为上元、中元、下元节,不仅使祭祖次数增加,内容也有所扩大,例如农历七月十五,是所谓的“中元节”,有些地方俗称“鬼节”的,按道教规定,那是要“敬鬼、请鬼和施鬼”的,其中的施鬼就是对鬼进行布施,除了上供食品之外,还要烧纸钱和其它冥品。故而今日中国人的祭祖活动是由古代民间信仰、儒家、道教、佛教、以及其它各种传说附会结合而成的。其中有朴实健康的内容,也有陈规陋习,焚烧冥品就是其中之一。

早就有人做过分析,认为祭祖烧纸对租魂毫无“益处”,对自身也不可能带来什么好事。按当前流行的说法,人死后鬼魂将被押解到“阴司间”,然后按底簿(即人生档案册)上的记录将鬼魂分为三等:一等的是大好人,他们将去西方极乐世界,其中有的还将成佛。在那里,先祖们自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管人间凡事,逍遥自在之极。二等的是一般好人,他们经过审问处罚(都是小错小罚)并定案后,将按照一定的程序前去投胎,这个过程比较紧凑,沿路前行无暇顾及身外之事,也不需要任何花销,喝了免费的孟婆汤,登上望乡台,过了奈何桥,就赤身裸体重新来到人间,就此大功告成。三等的是有罪之人,那是要下地狱的,按罪孽轻重,分别由若干层阎罗殿来审讯并处罚,下辈子做牛做马,已经不可能对后人起作用了。所以无论他们去到那里,一路都在押解和监管之中,几乎没有余暇顾及人间琐事,也无法消受人们的馈赠。最后剩下的孤魂野鬼,那是没有子孙的,和活着的人们毫不相干。

“鬼(灵魂)的有无向来就有争论。古代限于科学开化有限,主流社会都信鬼神,孔子就笃信鬼神,《论语》中多次谈到鬼神,甚至说屋子的四个角上都有鬼躲着,小心别撞上。不过谁都知道,近代人们对于鬼神的信仰要比古代清淡得多了,这是科学发展的功劳,我们也更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昌明,信鬼神的人们会越来越少。但是切不可大意,波折和反复总还会有。前些年曾有过不少“大师”,他们都有一套弄鬼装神的本事,声称可以给人趋鬼治病、指点迷津。殊不料,信众还真不少,颇有一番气势。其中江西芦溪的王林是作祟时间最长的一个,前后有二三十年,前前后后几次反复,都被他设计逃脱,直到最近因保护伞纷纷落网,才最终被揪了出来,可见迷信在有些人脑子里是多么地顽固。但也再确凿不过地证明了鬼神的不存在,要不然这帮“大师”早就“拔宅飞升”,可以轻易地逃脱人民的惩罚了。 鬼神(灵魂)的有无,是允许讨论的。可以摆事实讲道理,也可以做实验,但必须以理服人。可惜至今为止,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用一个确凿的事实,证明它们的存在。我们所看到的诡异现象,举凡自然界的千奇百怪,人间万事的诡异莫测,因种种原因难以用已有的知识进行解释,于是就引入鬼神来自解,最终造成误判。如果确有灵魂、而且它们又有无比的法力,那世界就不是现在这幅模样了,许多事也就不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去做,烧点纸,许个愿就等着享福吧,这是连最虔诚的老婆婆都不会相信的,何况是你我大众呢?

朱世玮 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