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赏析

时间:2021-10-29 15:32:49 初中作文范文

【篇一】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

备课人:邵秀娟 高景涛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四、诗歌赏析

(一)、选择题

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

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 A )

A、东坡居士 B、青莲居士 C、稼轩居士 D、易安居士

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 B )

A、李煜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

4.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____C____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辛弃疾

5.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的主题是:( B )

A、羁旅行愁 B、望月怀人 C、悲悼故国 D、忧时伤事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 B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晴圆缺

(二)、赏析题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

6、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

8、 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水调歌头,,赏析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 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

9、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14、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qùe)(2)琼楼(qióng)(3)绮户(yī)(4)婵娟(chān juān)

15、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

(2)

(3)

(三)、问答题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月下慢慢起舞,虽然只有清影随人,但也令词人陶醉。这境遇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的温暖。“何似在人间”是词人“起舞弄清影”的感受。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也显示了他积极的人生态度。

【篇二】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 解析

《水调歌头》

苏轼

这首词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时所作。这一时期,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这一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转眼已七年未得团聚了。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诗中他并没有陷入抑郁惆怅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皎洁的明月究竟是从什么时候才有的呢?我不禁端起酒杯询问青天。 月亮如玉似盘,不知道在月宫里,今天晚上是一个什么日子?

我很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恐怕月宫里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与凄凉。

浮想联翩中,我在月光下翩翩起舞,玩赏着随人舞动的影子,天上虽然有琼楼玉宇又怎能比得上人间的幸福美好?

月光从朱红色的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洒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儿。

明月啊!你总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侯才圆呢? 人世间总有悲、欢、离、合的变迁,就像天上的月亮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些自古以来都是难以周全圆满的。

只希望远方的亲人能够永远平安健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篇三】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及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2达旦:到天亮。

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但:只。

15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篇四】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_苏轼》_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

备课人:邵秀娟 高景涛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水调歌头,,赏析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四、诗歌赏析

(一)、选择题

1、宋代作家中,在诗词文赋以及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造诣的是____B_____

A、欧阳修 B、苏轼 C、陆游 D、辛弃疾水调歌头,,赏析

2.北宋后期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号:( A )

A、东坡居士 B、青莲居士 C、稼轩居士 D、易安居士

3.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有( B )

A、李煜 B、辛弃疾 C、柳永 D、李清照

4.开创豪放派词风的宋代作家是_____C____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辛弃疾

5.苏轼《水调歌头》小序云:“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首词的主题是:( B )

A、羁旅行愁 B、望月怀人 C、悲悼故国 D、忧时伤事

6.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表现作者出世思想与入世思想矛盾的语句是(

B )

A、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D、月有阴晴圆缺

(二)、赏析题

1.本词有一端小序,其作用是介绍写作缘由。文中说的“子由”是词人的弟弟,其名为苏辙,他和苏轼,苏洵并称文坛“三苏”。

2.全词以问句开篇,上阕问月,下阕问天,归根到底是在问自己。

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月》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4.词的上阕,写词人“天上宫阙”的想象,词中描绘了一个天上仙境的境界,表现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词的下阕写“无限”时对美满生活的探求,全是词人内心的真实写照,从表达方式看主要是叙述。

6、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B.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C.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7、 《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里的“此事”是指 ;月圆之夜,给远方的朋友发条祝福短信,你可以用《水调歌头》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句子。

8、 有人就此词的上阕上了个上联,请你根据下阕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望月怀逸兴壮思,自具雅量高致。

我的下联: 例:怀人写悲欢离合,颇显旷达胸襟 。

9、本词中表达词人美好愿望的一句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10、"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做出"的意思,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11、这首词中表达出深沉哲理的句子是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2、对这首词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又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

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亲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13、你还知道哪些和“月亮”“月光”有关的古诗词?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通常蕴含的意义?

如李白的《静夜思》,古代诗人常借“月亮”“月光”表达思念之情。

14、给加点的字注音。

(1)宫阙(qùe)(2)琼楼(qióng)(3)绮户(yī)(4)婵娟(chān juān)

15、写出三句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怀念或良好祝愿的古诗词句子。

(1)

(2)

(3)

(三)、问答题

①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明月几时有”“今夕是何年”的疑问。这问年问月连发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追问:那么他为什么向往月宫呢?

因为他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向往月宫,进而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思妙想。 ②怎样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点拨:“我欲乘风归去”,明白的说出了他的这种矛盾的意念。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望情于现实。在这时,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消极避世、超然世外)和入世(积极努力、建功立业)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极度的矛盾之中。

③这里的“归去”应怎样理解?

(“归去”带有归隐、超然世外的意思。)

④“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篇五】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 宋 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 “三苏”苏辙,苏洵,苏轼。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缘由,领起全篇

上阕:望月、写景 下阕:怀人、抒情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 虚景:宫阙、琼楼玉宇。水调歌头,,赏析

一、赏析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起句发问。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a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

b“恐”字含蓄写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派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b“无眠”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c前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作者心事浩茫。

d后两句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含蓄表达了对不幸人们的同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洒脱和旷达,也有对人生的无奈。

b“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c“但愿人长久”是说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时光。

d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中心

由中秋明月展开联想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豁达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之情。

三、鉴赏检测

1、(2013仙桃)这首词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2、(2011河北)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提出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示例:①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②“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③“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3、(

2011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2013年仙桃)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商榷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篇六】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

写作背景

这是苏东坡创作盛年的杰作。这首中秋词神游天地逸兴焕发,又情思满溢,近千年来人们反复吟咏,咀嚼虽各得所味,然许以词中珍品,仙品,却为历代之共识。

作词这一年,苏轼已在密州两年,而他的弟弟苏辙在齐州,他们已有六七年没有见面。中秋之夜,苏轼和客人在超然台饮酒赏月,通宵欢饮,豪兴大发。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这位“诗仙”旷逸的性情和深邃的人生思考。

文学常识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散文家、学者。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人少年有志,“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沁园春》)其一生仕途坎坷,“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其文自然豪迈;其诗旷达乐观;其词豪放磊落。在宋代文学史上,苏轼是难以企及的高峰。他在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是首开豪放派词风。

《水调歌头》: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唐朝人演为大曲,歌头是此曲的一部分。

层次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