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自然的事例

时间:2021-10-27 19:27:10 节日作文

篇一:《尊重自然是一种生活态度》

进入四月,我们愈发清晰地感觉到春天的无限生机,感受到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量。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赋予这个季节特有的活力,每一个生命都在舒展和生长。这正是一种最本真的生活力——天然、健康、积极向上。

我们每个人都是这自然生机中的一份子,就如跟着四季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样,顺应和尊重自然才能让我们拥有无限的生活力。尊重自然,就是在尊重我们自己。

尊重自然,可以是一个很大的命题,例如已经成为全球共识的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它也可以是一条很长的道路,就如我们一直在坚持的企业与社会、环境共和谐的永续发展理念。它还可以是许许多多微小行动的集合:我们渴望更清新的空气,那为何不去多种一棵树,或者少开一天车;我们喜爱干净整洁的环境,那就多走几步,把废弃物品分门别类地放入垃圾箱;我们希望拥有 更健康的体魄,当然要挑选天然健康的食品,并且坚持锻炼身体;我们期待像大自然的春天一样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是不是应该发自内心地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先付出我们的热忱和笑容?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用点点滴滴的细微改变去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尊重自然就是这样一种生活态度。

践行人与自然的生命连接,三生所提供的不仅仅是优质的健康生活产品,也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始终在传递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用尊重自然的态度创造和谐人生。这种态度由公司传递给员工,由员工传递给营销伙伴,由营销伙伴传递给消费者……

在持续的分享和传递中,我们在不断地发现和感受“自然生活力”,并让更多的人爱上这种生活态度。让我们一起践行尊重自然的“微行动”,拥抱一种更自然、更健康、更阳光、更乐观的生活。我相信,通过不断的积累,我们将一起收获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篇二:《尊重的例子》

尊重的例子:刘启东有两位同学和他住在一个小区里,

两个同学的人品其实都不错,同学之间经常互相往来。王书涵呢,每次找刘启东都会提前电话问问,你现在方便吗?我去你家可以吗?并且一向守时,从不失约。请教完问题, 聊会天适时就告辞了,启东很喜欢王书涵。每次王启涵来都令启东感到很愉悦!

而另一位同学张聪,经常会突然出现在启东家门口,说来就来,从不打招呼,进门鞋也不脱,沙发上一坐,天南海北侃侃而谈,没个时间概念,令启东厌烦不已!

你今天要去某家公司办一件事,接待你的人,衣衫不整,满脸傲气,你的事情还没有谈他接了一个电话,一讲就讲了十分钟,你刚开始,他又一个电话,很显然,在他心目中,你并没有电话中的朋友更重要,并且还让你很直接的感受到了!今天的会面是不是很扫兴?

“德诚于中,

礼形于外”

当你要找交谈者中的某一人处理急事时,应先向双方打

个招呼:

“很对不起,打断你们一下。

”当他们停止交谈时,尽可能用简明的语

言说明来意,一旦事情处理完毕,立即离开。在离开时,应再次表示歉意。

礼仪差异性:“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一位美国人陪同他的中国朋友去扫墓,

当他看到他的朋友极其虔诚的在墓

前摆上新鲜水果、糕点等食品,感到很困惑,不解地问他的中国朋友:

“你认为

你的祖先什么时候会起来吃这些水果呢?”他的这位中国朋友回答说:

“就在你

的祖先起来闻你献给他的鲜花的时候”

比如说数年前,

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上海,

在参观一个社区时,

一群

幼儿园的孩子们有组织地用英文高声欢呼“热烈欢迎克林顿爷爷”

。克林顿微笑

示谢,

但多少有点儿迟疑。

就在此刻,

一个三岁的男孩却直呼

“克林顿,

克林顿”

倍感亲切的克林顿抱起了这个孩子―――

一位德国老太太,

曾抱怨说:

“我爱北京,

但不喜欢被称为奶奶。

当我们了解这种认识差异后,

么在西方公交车上,

我们遇到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不必让座了。

你给他们让座是因

为你觉得他们是老人,

他们已经不能和年轻人相比了,

这会让他们觉得非常没有

面子,

因而会对你产生厌恶感。

我们并不能说西方人不讲礼貌,

他们也尊老爱幼,

只是表达方式不同罢了。

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习俗和礼仪。中国人见面多行握手礼,在泰国、束埔寨等东南亚国家,人们见面时以双手合十,而日本人则行鞠躬礼;再比如西方国家忌问年龄和“13”这个数字,日本人忌送数字为“9”的礼物,因为“9”被视为强盗的代名词。在法国,把手插在裤兜里与别人谈话,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止。在东欧一些国家,用一只手进餐,而把另一只手放在膝盖上,被看作是不文雅的行为。

正如《西方礼仪集粹》

的作者埃米莉

波斯特说的那样:

“表面上礼仪有无数的清规戒律,

但其根本目的

却在于使世界成为一个充满生活乐趣的地方,使人变得和易近人。

结束语:良好的社交礼仪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学习和环境熏陶的结果。 礼仪的学习过程本身是一个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的过程。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只注重自己的道德品质修养,而不注重礼仪、礼貌、礼节的学习,举止就会显得不得体,甚至粗鲁、粗野,就不会被别人认可和接受;相反,如果只注重自己的礼貌、礼节、仪表的学习,而不注重内在道德品质的修养,也会显得虚伪浮华。只有既注重礼节、仪表的学习与修养,又注重良好道德品质修养的人,才能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受欢迎的人。

篇三:《经典事例》

今年五月,《语文教学通讯》张水鱼编辑的约稿,给“第十届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辅导专辑”写一篇稿子, 本次大赛的主题是和谐,从八个方面去阐述,我选择了“自然”。张老师原来把自然定位为“选择和珍惜,注目自然之威力”,而我在写的时候,突出了两个主题:一个是消逝,对消逝的思考;另一个是珍惜。想不到,今年浙江省高考的作文题目是《行走在消逝中》,温州的中考作文题目是《惜》。突然感觉这篇文章同时打中了今年的高考和中考。今天收到了《语文教学通讯》(初中)第六期。现把这个文章挂到我的博客上。

第五章 选择与珍惜,注目自然之威力

【开窗启思】

季羡林说:“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注目自然之威力,便是关注“人和自然的和谐”,这是“和谐”中重要的一笔。“人和自然的和谐”,虽然耳熟却不易理解,如果没有理解这个命题,便很容易写成一般的环保文章。而且,文章贵在思考,所以想写好这类文章,必须先理解“人和自然的和谐”的内涵,而其中的关键是理解人们对自然的态度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

面对自然之威力,我国古人是敬畏的,因为万物有灵,因为天人对应,于是古人采取 “顺天时”、“尽地利”,要求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天的“意志”,也就是尊重自然客观规律。由于“敬畏自然”,几千年来,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着,先人所言“天人合一”可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境界。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改造自然的工具,于是人成为无所不能的“智者”,以为可以主宰着然,以为可以让自然界的一切臣服于人的脚下。在这种“人定胜天”的理念指引下,人面对自然之威力,不再是敬畏,而是开始“征服自然”的历程。于是人为自身利益而蹂躏自然界,自然受到人为肆意的破坏。当人不给自然留后路,自然也不会给人留后路,人和自然失去了和谐。

不管是天人合一还是人定胜天,都是基于对人和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怎样才能人和自然和谐?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环境保护主义的先驱利奥波德的观点值得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他认为,人与大地上的一切物种平等,都有资格占据阳光下的一个位置。大地上的人、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每个成员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彼此间相互依赖,构成一个整体;人类没有任何理由把自己置于征服者的位置,把土地当成奴役的对象。

因此,人和自然和谐的要义在于人维护土地上每个生物存在的权利。于是作文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对自然界存在的思考。山川河流、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是否都存在?可否调查它们的生存状态?它们是怎样存在,是否延续它们祖先的习性或本色?水是否依旧清,草是否依旧绿,鸟是否依然叫,羊是否依然温顺,虎是否依然凶猛……

二、对自然界消变的思考。它们为何会消变?是否用空洞的一句“环保意识太差”就可以涵盖所有真相?是否可以再细致些再深入些,比如思考人的贪欲、道德、伦理、人性、文化等等?那消变之后呢?仅

仅是影响人的生活环境吗?自然,除了给予人们物质的享受,还启迪了人的心灵、触发了人的精神。自然之消亡,是否有人心灵、精神、文化之缺失?

三、对营造和谐的思考。拯救自然、营造人和自然的和谐,是否仅仅是喊一句提高人的环保意识,保护自然就可以了?你是否有颗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循自然之道的心?你是否有拯救自然的实际行动,而你是怎么行动的,这样做是真的和谐吗?冯骥才的《珍珠鸟》被认为是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典范之作,貌似营造和谐,给珍珠鸟的却是一个笼子,这是真的和谐吗?利奥波德的《大雁归来》为了拯救大雁,他把沙乡做成农场,给大雁营造一片栖息地——家园,让大雁在这里自由觅食,自由鸣叫。诗人郑板桥说:“欲养鸟,莫如多种树,使绕屋数百株,扶疏茂密,为鸟国鸟家。”睡梦初醒便可倾听百鸟啁啾,晨起欣赏莺飞雀舞。把天地间当作巨大的动物园囿,江河湖泊视作赏鱼池,融我于美妙的大自然之中,这是否才是最美的境界?

思想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为。文章贵有思想,思想决定文章的高度和深度。面对自然,需要心灵的沉思,需要思想的火花。明辨之,慎思之,笔端定会洋溢一片芬芳。

【赏读经典】

【经典一】

大雁哪里去了?(节选)

蔡蓬溪

大雁飞行时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是歌谣的描述,上小学的女儿问我,为什么从来没有看到过歌里唱的大雁呢?——是啊,春天是大雁飞来的季节,七九河开,八九雁来,可是,河开了,雁没来,多少年没来了?好多年了。静夜中读《里尔克诗集》,想到与女儿的对话,忽觉惆怅,笔下遂为大雁的哀歌:

在童年的记忆里,飞翔着一群群大雁。

绵延着悠长的阵列,遨游于瓦蓝的天空。

“鸣雁唉唉,冬去春来”,祖母的童谣,伴着大雁飞来。

倏忽之间,祖母已逝多年,秋天仰望天空,不见了南飞的大雁。 苍穹寂寥,鸿影不再,大雁哪里去了,为何你一去不返?

《吕氏春秋》说:孟春之月候雁北,仲秋之月候雁来〔1〕。大雁从高高的天空传来略带凄凉的“唉,唉”声,四十岁以上的人大概都听到过,仅就文字的记录而言,鸿雁高翔悲鸣于天际已持续了数千年,而今忽然沉落终断,世界发生了什么?而奇异的是,匆忙的世人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大雁从天空中的消失。

每读王勃的《藤王阁序》“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一句,便想到童年的我秋天站在原野中看那高翔的雁群与闻那凄凉的雁鸣,而这又每与荒凉的野洼、水边随风摇曳的芦苇联系起来,以致我觉得这就是《诗经》里描写的野外情景。大雁在天空飞翔的景象,或者在人类进化史中眼睛明亮那一刻起就发现了,先民逐渐领悟了大雁和季节的关系,他们以大雁的来去定义春秋的轮回。大雁不只是报季的使者,传说曾作为信使穿越山高水长的空间,当它携带寄意别情的诗篇飞向苍

淼的云天,在诗人的内心便隐喻了高远的志向;之外更是美的象征。《诗经?邶风?匏有苦叶》云:“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说的是一个女子在秋天的河水边期盼着爱侣迎娶自己,正是黎明太阳东升的时候,她听见成群的大雁的鸣叫,女子希望美妙的佳期是在河水未被冰封之前;雁群的鸣叫声就与内心的美好心绪综合为一了,“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东方自然主义天堂般的境界。

若通观数百万年的人类进化史,我们与数千年前的先民其实是属于“同时代”,但正是在近千年来人类文明加速度发展,使“同时代”的我们和他们本来差别很小的情愫迅速地拉大了距离,最直接的表现莫过于绘画与诗文的古今之别了。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每在山水画中体现,而山水画中一个被宋元以来文人画家常画的景象,便是平远山水中一抹浅黛的山下,烟波浩淼的湖面上,芦苇边一叶独行的扁舟,扁舟上的隐士悠闲地垂钓,而画面上部大面积的空白所显示的,是天空中一行渺远的芦雁。

遗憾的是今日中国的山河大地,那一行秋雁渐渐地消逝了,古人笔下那荒寒的境界也就失了点睛的一笔。现代人身处喧嚣的旅游景点,那种古人出门即见的荒山野水、飞禽走兽,成了无法企及的梦想。今日画家下笔即为悦目的艳丽,而少悠远的韵味,今人之不如古人,不全是技法的不精,而主要是心境的变迁。今人丧失了与大自然亲近的能力,表现在他们的心灵与自然的关系之“主”与“客”的分立,而非古人天我的“合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大自然因人类的

篇四:《《尊重自然 》演讲稿》

尊重自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尊重自然的事例}.

我是监测站的xx,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尊重自然》。 我们生命的摇篮是地球。它的身上有高山、大海,有高原、平原。最可贵的是它有生命,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地球上,我们是地球的主人.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地球母亲可以供给我们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地球孕育着它的儿女,我们在地球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幸福地成长。

然而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说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顾地球母亲的身体,工厂乱排放污水,烟囱冒着浓浓黑烟,乱砍伐森林树木,乱浪费资源等等。破坏了地球周围的大氧层,清澈的河水变得混浊,茂密的森林变得狼狈不堪,蔚蓝的天空变得灰暗,碧绿的青山变得光秃,泥石流、森林火灾、动物绝迹、水源严重缺乏,一连串的灾害接踵而来,已使我们的地球母亲难以承受。而我们面临的确是地球毁灭的现实。

曾几何时,人们乱砍乱伐,使大自然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人们乱捕乱杀,使人类的朋友惨遭涂炭,战争的爆发,使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满目疮痍。真不敢想象,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人类将在魔鬼般的尖叫声中化成堆堆白骨。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党代会报告中少见的这种动情的叙述方式着实令人动容,也体现了对待自然的基本态度。

改造自然、战胜自然曾经是家喻户晓的口号,然而发展中日益显现的问题使我们明白了,人定胜天只是一句豪迈口号,要生存,必须保护自然。我们强调,不仅要保护自然,还要尊重自然,我们更急切地希望修复遭到破坏的自然。过去,我们对自然占用太多,破坏得太重,而现在,我们需要给自然以修复、疗伤的机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而且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顾炎武曾经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手挽手、肩并肩、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篇五:《关于尊重自然的作文800字》

关于尊重自然的作文800字

还记得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桃花心木》,短短的一篇文章,却是讲述了种树的心得,更涉及到了为人。桃花心木的成长,自有它的定律,给树浇水也是如此。浇的多了,根长期浸在水中,无法与空气接触,树会死;浇的少了,树的水分不够,也会死;浇的勤了,树会对人产生依赖,离了人便不能活;浇的次数少了,树叶生长不好,只有不多、不少、时少、时勤、时不勤,模拟自热的状态,树才能在脱离人之后还欣欣以向荣。

粮食有自己生长的周期,揠苗助长只会一无所获。自然之道,不可违背。树木有自己生长的周期,只有斧开以时入山林,才可找到合适的木材。自然之道,需要遵循。

池中水动,鱼来,鱼儿是快乐。还是不快乐呢?子非鱼,焉知鱼之乐?这一句流传千古的话,又惊醒多少妄图猜测人的心意的人。同样,孔老夫子也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子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确是这样的啊!万物皆有他存在的道理,都有他生存的姿态,为什么要横加干涉呢?

滥挖树木,做成精美的笔记本,做成一次性筷子,可知它想要的,或许只是在天空下的欣欣向荣。

挖走草皮,移植室内,做成屋子里的一部分。翌日被人欣赏,可知它想要的,或许只是在风中萋萋而摇揉。

采摘鲜花,插入花瓶中,可知它想要的,只是在水中自由游动。

万物皆有他自身的姿态,有何必强加改变呢?

篇六:《尊重自然》

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自然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老。任凭岁月磨灭,依然鲜活。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与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