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资治通鉴》作文

时间:2021-10-27 17:14:58 节日作文

篇一:《好书推荐——资治通鉴》

我的推荐——《资治通鉴》

书读百遍,仍让许多人手不释卷,因为其香早已胜过了其他。其他而言就是读书时的“花瓶”——摆设。现在很多人已经厌倦了翻阅书卷,崇尚电器时代的高速,而弃书置一旁。作为偌长的一个寒假,能够看一本好书还是很有趣的。我也更喜欢有那么一段充裕的时间用来思考。就如沏一壶好茶,远远的品铭,循着幽香,思绪万千。甚至斟一盏好酒,在这阴郁的寒冬,捧着那书,侧着头,那酒暖和着的思绪,那散发着馨香的书。更有时想着披星戴月,看看野径的寒露是否真的沾衫不落渗入心凉;或是夜半掌灯,像蒲松龄一般,与狐仙来个幽会…啊,就这样过一个寒假也未尝不可。

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我最爱看史,尤其是古代史。史,可以把我带入那遥遥的三皇五帝,心神回到那勤恳的创造时代。我心弛神往那载入丹青的代代仁人志士,让我不可悔改的陷入对他们的崇敬与爱恋。现在我最想推荐大家品读的书就是大家想看,却又怕没时间认真品味的那本——《资治通鉴》。

好了现在我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资治通鉴》吧,不过大家恐怕对那介绍词已经耳熟能详了,不要紧,请再听我“唠叨“一遍,兴许你会更想读呢。它的作者是北宋的那个砸水缸救人曾经名不见经转的小孩司马光,我说咋一个小破孩砸了那么一个缸子就上书了呢,多冤大家小时砸过那么多罐子没露脸,否则成名的肯定不少…确实谁叫他的手笔那么上人的心呢,不载不行呦!它涵盖了从周武王伐纣,春秋争霸,秦王朝的七国合一,第一次农民起义,刘邦建立大汉王朝,稍近至魏晋南北五代十国,至唐李宋赵。它就像一部戏,其中的点点滴滴,一个配角一个主角,一台戏,一条计谋,一场战争,一颗星的陨落,都在字里行间舞动,共唱这台千古绝唱,不是只言片语所能道尽的。反正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就是不那么动听,待大家观其“真容”时方能领略它的风采,瞥出其中的趣味。大概是这小子看到前辈司马迁先生的《史记》“眼红”,于是志气大长,历经一十九载修编了这部《资治通鉴》。虽未有司马迁历经二十八载,呕心沥血地采集编纂的辛劳与困苦,更没有司马迁那传奇的“宫闱经历”,但其作与司马迁的《史记》却也被大家们提作同年而语,可见其手笔雷人之处非同一般。

史的读法颇多,论体裁选定读法记法更为可行有效。看到许多文章引用古语或是古代纪事,我们则美其名曰“引用”或“用典”。现在的学子要是能在古诗文里看出一两个那些典故,并能侃侃而谈,指出其出处,言之者谁也,便能得来万丈赞许的目光。话虽如此,鄙人亦是半桶水都不到之人,就不便多说了。我一度仰慕欣赏能够在著章时引经据典,并能从经典中道出新经典者。虽有许多学者认为这些人仅仅将经典取来作为茶余饭后后,酒足饭饱的谈资,实在肤浅。而不尽然的是,现在许多后生满口流行语,而答不上半句经典!也难怪有“床前明月光,李白睡得香”之类闻名于网络的“经典”,这难道不是一个巨大的讽刺吗?还是前辈做得好啊,他们把这些经典作为谈资,挂在嘴边,把经典以口头的方式代代相传。在这传诵的过程中真正被记住,被多次挖掘出不同的新意。更甚通过人们的妄加訾议,再经过隐没在市井的有识之士收入思考范畴,总会总结出一些高深的道理。历史本来很精彩,被世人流颂后就更有韵味了。读史,我一般抓住钩弦提要,人和事两条。因为事在人为,因人成事。特别是对于《资治通鉴》这种编年体史书。他的年代是够细的细节,姑且不去记忆,况且我们又不是学究。记住了人,何愁不能想到他的所作所为呢?记住了人和事,及他的行为所构成的“后果”何愁记不得所处的年代方位呢?然后把这些碎片连在一起便是一条坚固的联结完整历史的彩带。在脑海里漂浮,至死不忘。

阴郁的冬天已渐渐远去,过了今晚,便又是一个新的千禧年的开始。踏着《资治通鉴》的书香之路,循着它的千山万水,踏遍郁葱的古代豪杰之林,内心更是不能自已。虽没有古代名流那般临水兴感,悬梁刺股而苦读,走马战场而又马革裹尸,乘兴而起横槊赋诗,击楫而唱临风飘逸。所以在醉倒之余,任古之豪杰在脑海里拔剑起舞,纵横驰骋。他们让我兴味盎然。遥望黄帝驾着小舟,带着他的耧车游荡在黄河流域,播下这丰富的祖先之种。在残酷的征战中,缔造了华夏炎黄始祖和灿烂的华夏文明。又在私欲的怂恿中,人们逐渐发生了贫富分化,进而产生了尊卑分化,一种可怕的现象。从这时的夏王朝,经过若干代,传至桀。终于成汤驾着风车,把夏桀践踏在脚下,建立了那历经六百余载的殷商王朝。然殷商气数尽在纣。剖孕挖心,大兴炮烙,点人天灯,亲小人远贤臣,散心离德,天人共诛之。西岐周室率八百路诸侯会灭朝歌,纵有两大周室名人伯夷叔齐的极力阻挡,并有不道灭宗庙之说,亦不能阻挡神人伐纣之路。周历经一十二世,传至于幽王,谁想得到,万里江山抵不过褒姒一笑。最为热闹在春秋,百家争鸣最不休,五霸兴起显雄风。先是管仲佐齐有招式,一招经济一招政,昔时小白成桓公。

幸遇鲍氏提桓公,才在囚中得良才,治国兴霸世无双。最为夺人在楚越。楚国重耳逃难几十载,终得借师成霸业。此间,隔着人肚皮的那颗心,恐已被他洞知得一分钟跳几下都晓知了。在无数多次的请求政治避难的冷遇中,他尝尽了在被驱逐出境时的悻悻离开的痛楚。也正是这种滋味成就了后来的楚霸王。而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屈称奴于吴,甘为马前卒,帐前奴,侍吴夫差三载。带着夫人,睡于牛舍,食过人便,忍辱负重。待回得国来,卧薪尝胆,衣着朴素,倡导越民大力生产,教之以羞耻。秘密与范蠡文种商议着血洗前耻。终得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说。至于秦,一商鞅足已。立竿而法见效,最终秦穆公轰轰烈烈做上霸主。在此,魏赵就不再咙列他们的光辉事迹了。再来说这一伙一群的争鸣之士。最受后世推崇的儒家,并非如现在这么风光。且看这孔圣人的次次冷遇就知道了。奔波这么多年,无得施展拳脚之大权,亏得他坚持,把这千古的仁学发扬光大。在他与弟子,再传弟子的不懈努力下,终得吟咏“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导了一代又一代的仁心之士。道家的庄周,只有濠梁之上的鱼才能懂他的心,“汝非鱼,怎知鱼之乐”,“汝非吾,怎知吾不知鱼之乐”,如此潇洒。法家的韩非子,饱受妒能的李斯的迫害,至于陷入黑暗,却仍不失创作之心,将宫廷的奸诈厘清,道出了这些卑劣的手段,把它们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列国的公子,列霸的猛将,列代的谋士,已深深埋入历史的车辙,垫起了我们脚下的文明大地。始皇堪称一代牛人,运筹帷幄,合七为一。然其酷政终究太酷,kool得让人们衣不蔽体,忍饥挨饿。当秦的宗庙轰然倒塌之际,人们的欢呼声惊天动地。这是我对一些历史的记忆。

就是这样,把一个个的历史人物细数出来,不但记住了发展的脉络,还品味着不同时代的风俗。虽然从我口中道出,似乎并无精彩动人之处,但历史本来是很精彩的,请不要轻易地走开。《资治通鉴》,顾名思义,“有助于治理的书籍”。所以多看常看是绝对有益的。虽我们不一定踏上治理的道路,治自己的德行总还是有帮助的。 好了,我只说到这儿了。如果你在读史的时候有别人所没有的发现,那么就要恭喜你了,你已经走上了理性分析的道路,并且已经上道了。喜欢去厘清历史的疑云,并在经典中道出你的经典,那么可以羽化了……

最后,我还想推荐大家读《明朝那些事情儿》这本书。当年明月(作者)以调侃的相声写法,把明史融会,读来不觉得是在读史,而是在看一出相声。加之其对人物的介绍就仿若一个明明白白的清单,既明了,又有笑料。最重要的是他对一些历史的看法,一些解释方法颇为独到。希望你在看书时有不断的斩获,那么挥舞手笔洒下辉煌篇章的钥匙就离你不远了。

篇二:《好书推荐的作文》

好书推荐的作文(一)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它的名字叫《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是本历史书,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的名人和事件。毛泽东爷爷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中国的着名作家廖沫沙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宋朝的司马迁就写过《资治通鉴》。 中国是拥有五千年光辉历史,是其他 许多国家难以企及的。五千年来,我们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到封建文明极度繁荣的清明时代,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无数苦难与挫折,数不清的英雄豪杰、文人志士在历史的长路上留下自己的足迹。 在这本书中我了解到了许多名人,如:称霸天下的秦始皇、爱 国大诗人屈原、统一天下的刘邦、鸟江自刎的项羽、飞将军李广、唐王李世民、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了解了一些重大事件如:大禹治水、商汤灭夏、围魏救赵、秦灭六国、七国之乱、玄武门之变、岳飞抗金、忽必烈建元、虎门销烟、辛亥革命„„ 我们要了解历史,每个王朝都会从鼎盛时期走向毁灭。我们要向历史中的名人学习 ,学习 他们是怎样 成功的。让我们好好读这本书吧! 好书推荐的作文(二)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小到

大,我读过很多书,我最喜欢的是《三国演义》,我喜欢这本书,所以我要推荐给大家。 《三国演义》是古代历史小说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部作品,它广泛流传,魅力无穷,在中国文学史上和人民生活中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深影响。它描写了约有200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张飞等人。《三国演义》,它在我心中诉说了一个个传奇生动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草船借箭等。它不仅使我懂得了许多历史知识,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 文中给我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关羽,他身高九尺,胸前长须飘飘,一双丹凤眼,两条卧蚕眉,相貌非常威武。很讲义气。智勇双全,我最佩服他的坚强,因为,有一次他的左臂中了毒箭,需要用小刀划开肉,把骨头上的毒一刀一刀的刮下来,虽然这个“手术”会使“病人”非常痛苦,但是,他依然一边强忍住疼痛,一边专心致志的和谋士下围棋。虽然关羽在麦城一战中身馅埋伏,{好书推荐《资治通鉴》作文}.

()被魏吴联军杀了,但关羽忠义两全英雄形象依旧长存在我的心中。 看完《三国演义》,我才感觉到了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作者罗贯中把所有的人物性格描写的显露无遗,活灵活现,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也说明了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好坏都不能隐埋,我们要改掉缺点,做到更好。《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我希望通过我的勤奋和努力做一个博学多才、聪明能干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好书推荐的作文(三) 同学们,你们一定读过很多书吧,比如漫画书、科幻书„„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才不是这些书呢,而是一位美国着名作家谢尔。

篇三:《《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读后感

有些惭愧的说,作为一个高中生,我居然没有怎么仔细阅读过中国的历史,一直都无法由衷的感触些什么.但当我通读过《资治通鉴》后,我发现心中竟不住的汹涌澎湃.那些历史情节,仿佛历历在目.

《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主编的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司马光编成这部四百多万字的巨着,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这是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大的还是反间计。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疑的。{好书推荐《资治通鉴》作文}.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

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饭不常也。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之。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望大家有时间都来读一遍,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所以,通过读历史,我们除了增加了个人历史知识的储备,我们还要学会思考,学会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得出关于社会如何发展,为什么会这样发展的结论。所以,读历史,提高了我们对社会事件的分析能力,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社会发展的形势与方向,有助于我们把

握时代的脉搏,获得巨大的成功。这就是唐太宗说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篇四:《《资治通鉴》读书体会》{好书推荐《资治通鉴》作文}.

《资治通鉴》读书心得

在大学时,有一次听舍友侃:话说年轻时代的毛泽东和蒋介石人生中第一次相遇,在黄浦军校。当时,两大历史人物擦肩而过,相互间匆匆一瞥,他们有一个共同点——两人手中都拿着一本《资治通鉴》……当然,这是子虚乌有的杜撰,大家也权当笑话。不过据说,这部300多万字的书毛泽东读了17遍,他的床头总放着一部《资治通鉴》,这部书上不知留下了他多少阅读的印迹,有不少页都用透明胶贴住。我想我虽然成不了毛泽东,但可以向伟人学习不是。咱不求三天学习赶得上刘少奇,但可以天天向上不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我读完了这本书。

翻开厚重的历史,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呈现在眼前。《资治通鉴》着重政治、军事对经济、文化其他方面也略有涉及。全书以年代为经国家为纬,依次叙述中国古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同时,运用追叙、插叙等多种笔法,交待人物的身世经历,说明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清晰的印象。全文行文流畅、体制严谨、浑然一体。从公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公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的宗旨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借古鉴今。观后第一感觉到司马迁著作该书时的严谨和认真,此书从发凡起

例至删削定稿,都亲自动笔,不假他人之手。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就像比如《三国志》之与《三国演义》、《水浒传》之与《荡寇志》除了文学上所必需的夸张,也给我们展现出不同的历史。而本书中,对争议的史料作者旁征博引,对史实进行验证推理,让人不禁感叹作者治学的严谨,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历史。

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从《资治通鉴》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作者的语言运用极其简练,通俗易懂、脉络分明。描写各种场景,尤其是战争方面的题材的文章,司马迁总是将前因后果交代的明明白白,让读者能够了然于心,并且每篇文章的结尾处通常都会给出自己的点评,并且把一件原本零散的表面的事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上去给统治者隐喻的劝谏,这也许是仕途失意后的司马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真实写照。此外,作者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不仅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也算是人类向科学和文明发展的觉醒者。他为此书付出毕生精力,全书耗时19年,成书不到2年,他便积劳而逝。

历史不会重复,但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似的。当你认真地、充满兴趣地去学习历史,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会与众不同,看问题会比别人透彻、清楚,这就是历史给你的智慧。一个国家,历史是经验、教训、明鉴、秉承,是过去的沉积,未来的向导;一个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教你融今贯通、惩前毖后,是学习的源泉,进步的信心。我国的“一国两制”国策就是邓小平同志借鉴

南北朝时期辽采取的蕃汉分制政策还有我们的“亲民总理”——温家宝,他就是喜爱历史,熟读史书的典范,总理的案头经常摆放着《沉思录》,《史记》等史书。每年的两会上他都要答记者问,他回答时旁征博引,妙语连珠,古今中外的诗词古赋信手拈来,恰到好处。温总理那极具个性的语言,不仅是“坦诚睿智,情动云天”的典范,也体现了温总理知识的渊博,文辞的精美和立意的深刻。这无不得益于他喜读史书,以史为鉴的好习惯,由此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他心忧天下的政治情怀,感受到了一位亲民总理的所思所忧。

近期,我又重温了《资治通鉴》。细细研读,让对自己的公务员生涯也有了新的认识。首先是树立了群众思想。这跟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不谋而合。国以民为本,人民群众不仅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更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要加强同人民的血肉联系,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需要的地方去问寒问暖,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看得见的利益,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以群众的满意为最高奋斗目标。还要通过示范引导的方法做好群众工作。要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通过自身的品德和言行影响群众、示范群众、教育群众。

其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现代社会对公务员的能力与道德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因为现代政府已从过去的官府、衙门,转变为服务型、法治型政府;由过去的管理者到服务者转变。我们的形象不仅代表个人行为更是一个政府形

象,所以对内要严以修身,俭以养德;对外要居安思危、常怀虑己之心。从前秦执法不避权贵的王猛、“执法一心,不敢惜死”时隋文帝时的赵绰、北宋的包拯,他们身上看到闪闪发光的优点,也要从历史的反面人物中汲取教训以自警。

培根曾说过“读史可使人明智”,无论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我们都必须以史为鉴。读史不但可以增长知识、吸取教训,从中继承前人的智慧和阅历,还能使人眼光高远、视野开阔、明智通达,实乃善莫大焉。我想这就是一本好书的精妙之处吧,不仅给人客观地展现一段故事,细细品鉴,还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所以我也比较推崇这本《资治通鉴》。

置身于纵横交错的历史长河中,不仅让人品位历史更迭的兴衰成败,更是有立于风云际会之颠的感觉。闲暇之余,静心品读,大有“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的淡然……

曹 骥 伟

2015年4月26日

篇五:《读《资治通鉴》有感》

读书明理,循序渐进

——读《资治通鉴》有感

和几个朋友一起聊天,大家都在抱怨工作很忙,不是外出应酬就是埋头加班,根本腾不出时间看书。其中一个比较了解我的朋友调侃地说道,让我这个“知识分子”给大家讲一下我是如何阅读的,而且指定让我给大家讲一下,我是如何阅读《资治通鉴》的。虽然他们知道这是一本好书,但是因为内容太多,也有一定难度,所以想读却无从下手。 我于2013年4月份购买了一套中华书局出版的文言文版的《资治通鉴》,断断续续花了2年时间才勉强全部看完。个中的快乐与艰辛,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我们知道,《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将近300余万字,历时19年才完成,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面对如此一本皇皇巨著,如何阅读?我想这是困扰很多历史爱好者的问题。就拿我个人的阅读经历来说,要想较好的阅读这样一本皇皇巨著,并有所收获,我想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正心。何谓正心?就是要以一种正确的心态去阅读,不能抱着功利心去阅读,希望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学习历史人物的圆滑世故、谄谀献媚,从而在现实中加以运用,这是不可取的。我觉得,正确的做法是,抱着一种享受的心态去阅读《资治通鉴》,没有任何功利性,通过原原本本读原著,享受阅读的过程,如果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不失为一种快乐。

- 1 -

第二,要耐心。何谓耐心?就是要以持之以恒的决心去阅读。《资治通鉴》全书有294卷将近300余万字,如果没有一个阅读计划和持之以恒的决心,想要把这样一本皇皇巨著阅读完,基本是不可能的。当然拟定阅读计划不是说每天规定读一卷,如此紧凑,贪多求快,肯定难以持久,更无从谈起体验阅读的快乐。可以每天抽出个把小时,很悠闲、很快乐的看,而不是作为一种负担,我想日积月累,自然也是能够阅读下去的。

第三,要细心。何谓细心?就是要带着思考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不能简单的“赶任务”、“求进度”,更不能简单的“不求甚解”,应该主动的去想、去思考、去体会,针对某一个历史事件,进行联想,举一反三。对于文中的精彩部分,还可以抄录下来,反复阅读,加深印象,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