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送元二使安西为记叙文

时间:2021-10-27 10:50:29 节日作文

篇一:《改写《送元二使安西》(陈浩男》》

依依惜别情

——改写《送元二使安西》

三明学院附小四年(5)班 陈浩男

初春的一天早上,大诗人王维正在书房作画时,收到了一封信,原来是他的老朋友元二差人送来的。信上说他奉朝廷之命,于三日后前往安西办理公务,特向王维辞行。王维便约元二三日后的清早在渭城的一家客店见面,设宴为他饯行。

三天后的清晨,王维早早地来到客店等候。这时,渭城下起了如酥小雨,湿润了路旁的尘土,客舍旁的柳树抽出了新芽,在雨水的滋润下显得更加青翠欲滴。一阵微风吹过,柳树就像一个婀娜多姿的小姑娘随风舞动。柳树下,百花争艳,竞相开放,那浓郁的花香引来了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它们五彩缤纷,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粉的似霞,蓝的似水,黄的似金;它们形态各异,有的一枝独秀,有的倒挂金钩,有的三五成群。小草弟弟也换上了新衣,像绿色的地毯。但是春景越美,就越容易触景生情,诗人无心欣赏美景,而是回想起和好兄弟元二相处的那一幕幕,就更添加了一份伤感。

王维沉浸那份离愁之中,元二匆匆赶到。王维大喜,两人携手来到客舍旁的亭子里,店小二端上了事先准备好的酒菜,他们俩儿边饮边聊。王维凝视着元二,说:“老弟啊,这次你公务在身,不得不去,你要保重啊!”元二也深情地回答:“王维兄,此次西去,不知归日是何时,小弟不能陪你饮酒作诗了,真是遗憾啊!”王维握着元二的手说:“老弟,你独自一人,身在异乡,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再加上水土不服,要是有什么困难,有谁和你一起分担呢?”“王兄,你不用那么牵挂小弟,我只是奉命去安西都护府传达朝廷的最新旨意,一定会快去快回,到了安西,就立即给你来信报平安。”元二激动地说道。

这时,随从人员在一旁催促:“元二爷,元二爷,您的马车备好了,时辰已到,准备出发吧!”这时,王维站了起来,眼里含着泪,

举起洒杯对好朋友说:“兄弟,此去一别,何日再见,请再干了这杯送别酒吧,你往西出了阳关后,就再也找不到一个知心朋友了!”元二也泪光盈盈,心潮起伏,端起杯子,一饮而尽。随后,元二踏上了马车,车子缓缓前进,元二掀起帘子,回过头来边看边招手,王维也不停地挥手。

望着好朋友的马车渐行渐远,王维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在亭子里弹奏起《阳关三叠》,随口吟出这首送别友人的千古绝唱——《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指导教师:伊永青)

篇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改送元二使安西为记叙文}.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

学生反馈背诵。

(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改送元二使安西为记叙文}.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改送元二使安西为记叙文}.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师指导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现在请同学们把书翻到101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谁来读读阅读提示?(提醒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两个生字和几个多音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

(3)指名学生读诗,适时纠正错误读音。

教师相机强调多音字,区别不同意义的多音字的读音,并让学生组词。(舍、朝等)

师指导学生书写“舍”。要求:这是教材中要求掌握的生字,大家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人字头的写法。教师巡视。

(4)学生齐读古诗。

2.学生默读古诗,要求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请大家默读古诗,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这首诗讲了什么?

提醒学生结合注释。

理解地名时,教师可适时出示从渭城到安西的地图,引导学生体会渭城至安西的路途遥远。{改送元二使安西为记叙文}.

(2)同桌之间先试着说一说。

(3)指名学生说全诗大意。

老师发现学生理解的难点,并适时指导理解难理解的词语。(如朝雨、轻尘、故人等)

(4)指名学生具体生动地概括诗的大意。

(5)出示背景视频,教师总结诗意并抒情解说,学生回顾古诗大意,体会古诗中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境。

3.学生同桌互读,要求读出感情,注意节奏。

(1)师配乐范读古诗。(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学生多种方式读诗,教师指导有感情地读诗。(学生互读、师生共读、教师范读、指名读)。(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3)学生配乐齐读。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指名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够把诗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在读的基础上,学生交流已读懂的内容,教师适时点拨,从而梳理出诗的大意,感悟

(三)创设情境,悟酒中情。

1.过渡:从这首诗中,我们体会到了离别时朋友之间的依依不舍,请大家看大屏幕,你们又会有什么感受呢?

出示课件:从渭城到安西一路上地形地貌变化图片。

2.学生交流、反馈。

3.引导学生感受:渭城距安西路途遥远,自然环境恶劣,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4.出示后两句,教师范读。{改送元二使安西为记叙文}.

此地一别不知何日再相见,因此,在这离别的时刻,王维举起酒杯,脱口而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5.启发学生思考:这一杯杯的酒中包含着什么?师生引读后两句。(板书:酒。)

师:离别之际的留恋与不舍,都赋予了临别时的这一杯酒,让我们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前路珍重的关切与牵挂,都凝聚为离别时的瞬间豪爽,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建功立业的期盼与祝福,都汇成离别时的这杯酒,让我们再次举起酒杯,送别元二,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6.师生共唱《阳关三叠》。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写出了1200年前朋友之间的普通送别,却饱含了朋友之间真挚的惜别之情,以情谊殷切、韵味深永而独树一帜,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阳关曲》。

(师先清唱,再播放音乐,师领唱,学生跟唱。)

7.摘抄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的创设,角色体验,拓展想象空间,带领学生进入诗人的情感世界;通过感情诵读,师生共唱千古名曲,摘抄千古名句,让学生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魅力。】

(四)尝试背诵,拓展延伸。

1.背诵《送元二使安西》。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你们来到渭水河畔,看到杨柳依依,你一定会记起两个人在这里依依惜别的情景,也一定会想起这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因此也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诗。 (背景音乐:《阳关三叠》)

2.古诗中还有许多是写送别的,请同学们读一读你们课外所搜集到的送别诗。

(出示PPT,教师和学生一起对诗。)

(五)布置作业,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