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武身轻

时间:2021-10-27 03:16:48 节日作文

篇一:《儿童习武的几大误区》

儿童习武的几大误区 国之精粹,传统武术又随着<<李小龙传奇>>的成功播放,在全国掀起了新的学习武术, 练习武术的高潮,这实在是国粹之幸,民族之福啊!因为习练武术实乃强我民族体魄,健我中华心智之良途也!

但发现很多家长在自己孩子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误区,这直接影响到儿童练习武术的进步与收获,在此略谈一,二,希望对家长们有借鉴作用,则吾愿足矣! 一,重文轻武的思想非常严重!岂不知自古成名之人物,大都是文武全才.当今社会,学好文化课实在是有诸多利好,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那是建立在对大脑强制性开发的基础之上的!没有个好的身体,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作为大脑伶俐聪明的基石,这种聪明,伶俐又能走多久呢?况且大家都这么拼文化知识,能做到让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实非易事!但学好武术就能让儿童的身体健康灵活,头脑思维敏捷,精力旺盛,为大脑的聪明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从而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别的孩子学四个小时,不如你的孩子学两个小时学的好,这就是效率!这就是学好传统武术能给孩子带来的一大成果,因此,说到底,重视武术就是重视文化,轻视武术也轻视了文化! 希望家长能懂这个道理!从而全力支持孩子练习武术,!! 二,以练习套路的多少来衡量孩子学习武术的好坏.这种思想有着极大的危害性,因为把套路的重要性提高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是大错而特错的,如此,将抹杀传统武术在强身建体和开发智慧方面的作用!众所周至,套路是为了便于练习,由人类自己创造的一些固定动作,不是说不可以练,但练久了,必然僵化人的大脑和思维,减弱儿童大脑之灵性,因此,衡量孩子练习武术的进步与否,不是他会练多少套路,而是看他的身体是不是更加灵活了?,头脑反应是不是更加敏捷了? 因为身体的灵活,头脑的反应敏捷,学习能力强是锻炼传统武术的一大收获,我们称之为开发智慧,而这种智慧在当今社会的拼搏之中才真正大有用武之地!!希望家长们能认清这个标准,才不至于真假不辩,是非难清! 现在是有点儿假作真时真亦假的味道了!

三,第三个误区是孩子学习忙,没功夫练习. 这是我在要求孩子回家也要抽空练习练习武术时听家长说的最多的一句话. 我是这样和家长说的,孩子要是一直在学习的话,这样是死记硬背,是没有什么效率的,最好让孩子,学习累了,练练武术就是休息,练会儿武术累了,学习就是休息.大脑状态的互换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有效途径! 所以平时也要尽可能的督促孩子在家练习武术,这样才能巩固课堂上的训练内容,提高孩子的武术锻炼水平.最终收获的还是孩子身体的更加健康,头脑的聪明和伶俐,即便是孩子在长大的过程中也要保持大脑的灵性!

武可以百年不用,但不可一日不备!过去的圣人孔子,诗人李白等一些历史上杰出的人物,都是以佩剑的身份亮相的,他们虽然不以武功出名,但谁又敢说他们不会武术呢??

篇二:《传统武术不可忽视的好处》

健身方法数不胜数,然而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绝对不可以被忽

视。对于传统武术和现代西方的技击一直令一些爱好者们争论不休,我们该怎样的认识中国传统武术呢?有些现代技击爱好者很武断的持否定的态度,认为传统武术都是花架子一点也不实用在实用上不如拳击柔道等,真的只是这样吗?

西方的技击术在攻击防守方面确实很实用学起来也快,我国现在的

柔道馆和拳击馆要比武术馆多多了。短期的效果来看西方技击确实不错,可是长远的来看练习武术的好处远远比散打拳击柔道的好处多多了。

首先,散打拳击在练习的过程中只是一味的发力,讲究瞬间的爆发

力,运动过程中留下一些硬伤也是难免的,在有就是对本身体质的伤害,过度的一味发力消耗体力对长久的健康是没有好处的。也更能使人形成一种暴力性格。

而传统武术都有整套的连续性动作,从中有收有放有缓有急有轻有

重,长期的练习不会伤身而且能使身体的协调性到达最佳状态。武术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不要小看这句话,人的气血不顺畅的话会导致各种疾病,而武术的练习中却能自然而然的调整气血的顺畅。坚持锻炼一段时间后你会感觉到身轻体健,而拳击散打等练得久了会有身重的感觉,肌肉僵硬灵活性远远比不上传统武术的效果。长期坚持练习武术套路不但可以改善身体的素质对性格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比如性格内

向懦弱的人会变得开朗勇敢坚强,而暴躁不安的性格可以变得心平气和,这是因为武术练习的过程中气血自我调整的功劳,人的性格跟自身健康状态是密切相关的。

传统武术真的只能健身在防身方面一点不实用吗?绝非如此,武术

讲究的是功夫,要长久的坚持练习自然出功夫。功夫到了的时候在潜意识里就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在被袭击的时候会自然而然做出反应迅速的接招出招,这时你会发现所使用的动作都是自然反应而不是平时练习套路,可这偏偏就是长期练习武术套路所带来的功效,这就是练出的功夫。传统武术是健身养生和功夫的完美结合,所以武术爱好者们不要放弃自己的喜好,坚持下来好处多多。

我本身就是从小习武,在实际防身应用中很实用的,以上观点都是

自身经验之谈,我练习传统武术也不否定现代技击,有武术的功底在结

合现代技击也是不错的,有了武术的功底适当的练习现代技击是最好的。

博学才会多才,如果对什么事情怀疑别急着去否定,抱着认真的态

度去亲自的验证才是最聪明的做法。老祖宗们留下的都是精华,可千万

别偏听偏信去盲从别人道理,中华武术传统武术绝不可忽视它的好处,别人的再好也不要丢掉自己的去捡别人的,别人的好我可以借鉴但自己的不能丢。

爱我中华留住精华武术魂中国魂。

篇三:《习武心得》

十多年前,不知是何种原因,我去了武校,开始我的习武生涯,就这样在稀里糊涂之时我成为了一名习武者,后来逐渐地也稀里糊涂被武术所吸引。直到现在,还由衷于武术爱好,不敢言,武术对我有多重要,且敢说,我跟武术有着一段渊源。

从小就爱蹦乱跳,后来受到影视的影响,又爱打打闹闹,影视里的飞檐走壁,各种功夫,变成了孩子之间的闲言,那时的渴望即是成为一名大侠,能够扶危济贫、声张正义。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受到了这个影响,直1999年初就转学到了武校,从那时起我的武侠梦就开始了。

十多年的习武经历也让我浅尝到了武术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的魅力究竟在什么地方。

我们都知道,武术,是一个永远处在变化中的动态的概念,不可能是永远固定不变的。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延绵了数千年,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社会活动,在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哺育下,具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色,世代相传,历久而不衰,逐渐成为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直到现在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

刚开始接触武术,也许不知道从何学起,而一个校长曾经问过我们,习武之初要学习什么,那时的我们都很茫然,斗胆才说了一句,先学基本功,而校长讲这并不是唯一的答案,之后缅怀深情的告诉我们,习武之人,必先习德。直到后来我们才恍然大悟,或多或少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来自于儒家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宽厚待人的入世的道德观念,而武德则是习武之人做人做事的基本依据;鼓舞人们要发奋图强,要仗义行侠要报效国家要立功立德,以实现生命的价值和创造生命的意义。

经过多年的不断练习,也认识到了武术的博大精深。学了这么多年武术,觉得学到的东西还是屈指可数,内容极其丰富,门派拳种各有特色,想要学到精神统一,将不是一时之计,也不是一世之需,而能达到身心统一,感到身心轻松愉悦,豪爽舒适,也正是达到习武之功效。习武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随之自身的不断提高,对武术内涵和文化的认识也会不短加深,或许在不断专研的过程中忽然间有了新的发现:武术需要长期锻炼和深造。而且习武更是一个培养品质的好方式。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的思想意识早已深深熔铸到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自强首先要求自主,确立靠自己不靠别人的观念,与一味依附别人的奴化心理彻底决裂,与依赖别人恩赐的侥幸心理划清界限,把争取个人利益和幸福放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得失荣辱应归因于己,不能怨天尤人,而要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中国文化赋予传统武术的这种以自己为对手的自强意识,是紧紧地围绕着人的生存与发展而

展开的。当今社会提倡武术习练者的自主意识,强调中华武术的自强追求,重提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仍然具有积极的时代意义。不论是自强、自主还是自责,在不懈训练中,教会我做人要坚持不懈,处事做人要学会包容。也可以讲武术的修炼也正是塑造了人的性格,或许有的人会感觉到,而有些人则不以为然,这正是习武的奥妙吧。

武术的历史很悠久,而武术的发展也将很持久,不管处在什么年代相信武术展示给世人的并不仅仅是它本身的外部形态,而是它固有的文化内涵。虽然我不敢轻言把武术终身所用,但感言一定会视为武术为终身所好,因为它塑造了我的性格,也造就了我的人生。

习武心得*1 ————了解你自己——————

武术之所以称为术,它是一种对你身体的锻炼,你不必为了羡慕别人的好体力、好身段, 但你经过习武的磨练同意可以做得到,这可以叫做无心插柳。但习武者千万不能停留在这 一个层面就浅尝则止。武术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它不是争强好胜的欲望,更不是吓唬人 、满足你虚荣的架势,武术运动是对人身体和思维的挑战,在身体上你需要极其敏感地觉 察自己的每一个动作的细微变化,你需要及其灵动的反应,控制自己的重心的升沉起伏,如果你不了解自己,你就会在运动中受伤,在格斗中失败。

了解你自己,这样你才能在实际生活中知道进退,自知则明,知止不辱,所以习武首先必须修德,这不是故弄玄虚,只知道进攻的个性永远不可能向武术的巅峰近接!

习武心得*2 ————改变你的思维——————

武术的每一种运动都是一种的思维的表达,使用二节棍的思维不能拿来使用长棍,使用枪的思维不能拿来使用刀,同样的南拳北腿、九节鞭、斧钺钩杈十八般武器就有十八种思维 ,所以习武的人最忌自高自满自大。需要明白:贵大患若身,及吾无身,何患之有?我们无论如何都是有缺陷的,不可能常驻不败之地,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将自己的身体和思维推向极限,最终达到无限的圆融,这就需要不断地接受新事物,改变旧思维,形成新路径。

另外,练习和实战也是两种不同的运动,实战的时候面临不同的对手也需要调整自己的应变思维和技击状态,所以习武之人还有一个最忌——那就是呆板一成不变。在练习时叫做悟性,在实战时叫做心如止水,不要心浮气躁。

总结起来,我们的身体和思维应该调整到象水一样的状态,无形无相而能成任何形相。 习武心得*3

————切忌急功近利————

我看到过有的习武者,他们习武很是勤奋刻苦,早练晚练,不怕吃苦不怕受累,这种精神是好的,习武就要有“没有做不到,只又不想做”的这种心理认识。不过有的习武者走进了禁区,有的希望速成,急功近利,比如现在的散打界,他们多数都是在十五六岁才开始 ,练四五年就开始出赛。这样子也许会出一些成效,但是很不利于运动员的身体。另外, 他们也不大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去融合吸收众武术文化中精粹的东西,他们成名后也最多只 能感到自己是一个打架选手,而不是一个中国武术家,因为他们没有这种心理素质和内涵 。再则,中国武术中有很多待开发弘扬的健身竞技思维,比如抓筋拿脉点穴等,急功近利都不能做到这一些。

还有的习武者想把自己练成金刚不坏之躯,练拳头,练臂膊,结果把自己的身体都练畸形了,这是不好的。金刚不坏之躯是没有的,练拳头,练臂膊可以有很高的成效,但是急功近利就会练畸形。习武一定要一点一滴,不急不躁,要慢慢积累,积微之著。这样才能把 强身健体和技击很好地融合在一起。

练苦功难挨

那时候练拳练的很苦。传统的太极拳有一种形式的练法叫定式。比如揽雀尾分六个动作,按每个动作去练定式。定着不动要多少时间呢,定六个呼吸,然后再换势。揽雀尾要用三十六个呼吸,差不多两分钟才能定完。正常人每分钟十八个呼吸,依此类推,全套拳有二百六十八个动作,你看要定多少时间?所以那时“定”的我筋疲力尽,汗流浃背。到冬天天气严寒,练完拳穿的鞋像趟过水一样,一脱掉可以倒出汗水。 练拳要练抻筋。提起抻筋好厉害,找一棵树,叫我背靠着树,身体扳直,老师在前面用脚把我的底腿勾住,树上有一滑车,有一皮兜兜住我一条腿的脚后跟,往上拉,把脚趾拉到脑门,再把拉绳拴住,定住不动。这样还好些,往后抻筋要把脚心拉贴在后脑勺上,这个罪真够受的,那时我做梦都怕它。如此类推,什么下腰、踢腿、铁板桥···等等,先折腾出来弄好了才开始练拳。过去练拳不像现在这样,一开始就去摸鱼。要把上面说的功夫练出来,其实人人都能练成,就看你练不练。

学各样推手,练三步功夫

就这样我把定式练拳练完了,再练打手。打手就是推手,那时叫打手,后来传到上海以后才改叫推手。练打手先练单手推,两人谁也弩不住谁之后再练双手推。由平推、立推、斜推,好像个女字型,把这些路子推纯熟以后,两个人身体渐渐向下矮,边往下矮边推,一直到身体擦着地面去推。有用手一履对方,自己的身体向后擦着地撤回去,等向前出去时,

身体又擦着地出去,如同蛇一般左右回旋。各位听起来容易,可练起来就难了。记得有一次老师跟我说:你拿个筐去砖瓦铺买二斤疙瘩炭去。我以为老师有用处。就到砖瓦铺买了三斤,多买了一斤,交给老师。老师说:我跟你说笑话,叫你把炭烧红了,好烤一烤你的筋。经过苦练,不动步的推手才算练成了,再练动步的推手。不动步的推手是正的,叫绷履挤按四个正方;动步的推手是斜的,叫採挒肘靠四个斜角。当然不是绝对的,正与斜是相互牵涉的。老师教你时,他站在中央,身子一转用手一採,你在外圈要随着紧跑,跑了多少步,刚追到头,他一转身又回去了,你又紧跑再追回去,所以练的满头大汗。后来我研究易经才知道,这就是得其圆中不支离,意思是围绕着一个圆心去跑外圈时,要不支也不要离。听着也很容易,但这劲头很难掌握好的。总之这仅是素材,也就是才练了个大概,然后才开始练功。

练功首先要练松功,这松功可难了,要由脚趾、脚腕、膝盖、腰、两肩、上臂、小臂、手腕、手指、脖颈的七个头椎除了头颅之外全要松开。这么一练差不多把人给拆散了。然后再练太极拳的三步功夫:第一步叫着功,太极拳毕竟是个拳种,这么一来干什么使,那么一去干什么用,如揽雀尾是干什么用的,单鞭为什么要那样一转,一招一式,二百六十多个动作都弄熟了,都会使了,但还不算成,因为你只知道死谱,不知道变化,故此还需要进一步去研究变化。第二步功夫叫劲功,为什么叫劲功不叫力功呢,因为它不尚拙力,都是柔柔软软的,但这里边东西很多,等把劲功练完了,往下练更难了。第三步功夫叫气功,我说的气功不是外边练的气功,我说的是太极拳里边的气功,它的练法可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运气,运气使把气运到周身,想叫它到那里它就到哪里。周身内外由五脏六腑到四肢百骸,无一处不能运气,身体也无一处不能打人的。你如不信可以试试,我用手指指你的手心,你会感觉有气的,你也可以随便往那里按我。我那里就能打你。另一部分是使气,既然能做到运气了,如果能使气处于你的身体之外,而又能达到对方的身体上去,然后要使你的气跟对方的气沟通,两个人变成一个,这个时候就可以运用自如了。你想叫他跪下他就跪下,你想叫他躺下他就躺下,他这个人就受你控制了。这个功夫很不好练,我前后练了十二年,十二年的时间很长了,我再愚鲁也不至于糊涂,为什么跟它干上没完呢?其中必然有它的兴趣与滋味。就如同吃橄榄一样,初食很涩,愈吃愈清香可口。这时我练出甜头来了。身体也强壮起来了。

篇四:《习武先习德》

习武先习德

一、古代的武德

明代内家拳法,有五不传:

心险者、好斗者、狂酒者、轻毒者、骨柔质钝者。 以心随者为首恶,因为对这种人难望其有武德。

明代太祖拳有三不传:

不忠不孝者不传;

不仁不义者不传;

不知珍重者不传。

心意六合拳也规定了四不传的戒条:

一忤逆不孝者不传,

二贪财好色者不传,

三逞能欺人者不传,

四酒色之徒者不传。

二、武德的基本概念

武魂,是指习武之人的动机,纯正的志向、理想、抱负。它是武术运动的动力、宗旨和灵魂

武魂最基本的是三点:

1、服从国家,往重气节。

2、秉公仗义,不畏强暴。

3、遵守公德,做文明公民。

武德:是指习武之人所应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要求。

简而言之,就是习武的道德

武术以德为本

“武以德立”,“武以德先”

如少林寺拳谱中就有《论武德》的专门内容,提出了“习武者尚德不尚力”“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武”的门规,长期以来把修习武德作为学习少林功夫的入门功夫,把武德作为挑选、培养和衡量一个练功者功夫深浅的基本条件。少林寺传授武艺时的“十不传”、习练武艺时的“十禁”、“十戒”至今仍在使用。

三、现代社会中的武德

现代武德规范

武 德 守 则 (草案)

一、 热爱人民 精忠报国;二、 弘扬武术 以德为先;

三、 崇尚科学 求实创新;四、 强身健体 文武兼备;

五、 遵纪守法 伸张正义;六、 维护公德 尊师爱生;

七、 爱岗敬业 勤学苦练;八、 团结友爱 谦虚谨慎;

九、 诚实守信 知行统一;十、 仪表端庄 礼貌待人。

习 武 十 戒 (草案)

一、 不准有辱国格人格,危害社会治安

二、不准拉帮结派,搞宗派门户争斗

三、 不准宣传伪科学,搞封建迷信活动

四、 不准搞非法敛财,牟取暴利

五、 不准淫乱赌博,参与毒品

六、 不准打架斗殴,恃强凌弱

七、 不准拨弄事非,破坏团结

八、 不准营私舞弊,唯利是图

九、 不准酗酒滋事,制造事端

十、 不准骄傲自大,出言不逊

篇五:《内行人的习武之路》

清一题记:大家看看这篇文章,明白武学是什么道理。也明白为什么要练基本功。社会上想象的内家拳,不是这么回事。有些老师不教你真功夫的。真功夫,还是要靠练习。

内行人习武之路

第一篇

老师名叫荣华丰,曾用名荣明,1956年出生,辽宁省本溪市人。12岁时拜在八卦奇人宫宝田的徒弟刘炳锡门下,学习太祖长拳及宫派八卦;20余岁时结识了吴式太极拳杨禹廷的徒弟邓来儒工程师,从邓老处深深的领会到了中国传统的太极文化;40余岁时又拜在了山西车派布氏形意布学宽的儿子布华轩门下,尽得其门内不传之秘。

老师一生酷爱武学,精于实战,喜好交结天下豪杰,并在不同的地方学到通背拳,螳螂拳,醉八仙,戳脚等传统的优秀拳种。

讲起我和老师的相识其实真是一种莫大的缘份。那是2004年的一个冬天的广州,我还照常去天河公园打拳。可是那天的伙伴却在议论一件事情,说最近公园里来了一个老师傅,很有功夫,懂太极推手,又懂形意八卦,有肩颈痛的人还专门和他学了甩胳膊的方法。我当时听了挺心动的,因为自己很喜欢形意拳,却苦于一直都找不到明师。而之前周围练太极拳的人很多,便先跟一个老师学了个套路。这回来了个行家,心里面甭提多激动,因为可以学到自己喜欢的形意拳了。伙伴们说稍晚一些,一般九点钟之后他就会来。

果然,九点钟刚到,我们已经打完拳了。有一个伙伴叫我一声,说老师傅来了。我马上凑了上去,又有点不好意思,便围在外边看。

只见此人,身材中等,背阔腰圆,双臂修长,最让人影响深刻的是,长在国字脸上的一双精光四射的鹰一般的眼睛,眼角的眉毛自然向上挑起,好一副气宇轩昂的气概。明明是练武之人,可是你却觉得他身上的气质相当儒雅,戴着一副老花镜,看起来竟是一副老工程师的样子。

显然,在我的好奇打量之下,他已经看到我了。我友善的向他笑笑,以示欢迎。他也很和蔼的向我笑笑,那种感觉竟然相当亲切,相当的熟悉,仿佛哪里见到过这个人一样。他正在和别人讲到太极拳的行功之法,我抓了个空当,挤了进去。当时,我没急着问老师太极拳的东西,反而问老师关于形意拳的东西。老师说,形意拳是一个好拳种呀云云。

我以前曾经见过一个老前辈表演形意拳的连环崩拳,拳拳走的都是明劲,像打炮似的刚刚有声,当时对形意拳火爆的劲道就印象深刻,一直难以忘怀。只是苦于无缘相识,错过了机会。便心想,这位老师的形意拳练的如何,请他练练,一比较就知道了。

老师也是有心让我开开眼界,便做了个起势,走起五行拳来。当时的感觉,挺意外的,本以为他的劲道不会像以前那位老前辈那样霸道,但也不至于差到哪去呀。恰恰相反,这位老师是一个刚劲也没发,只是将拳柔柔的递出去,但脚下却走的飞快,说:这是崩拳,这是炮拳,这脚下踏的是寒鸡步云云。

我当时就奇了,他怎么不发劲呢?形意拳不是讲究劲道要很冲的吗?可是,你说他不对嘛又不是,他的身体明明拧转得像机轮似的韵味十足,脚下走的飞快,一副恶虎扑食的气势,感觉他随时都会扑过来,自己也绝难逃脱,可他又确实没扑出来,只是觉得他的神意已经将你罩住了,随时都可扑过来,只是不扑而已,感觉自己已然成了他的口中之食。

心里纳闷,可是出于礼貌,又不好多问。只是,不懂装懂得点着头,心里却在想:不管怎么样,好过没老师吧!既然今天遇到了这样的老师,先学着看吧。于是,心中不由一阵窃喜。

后来,因为好奇我又问起八卦掌的事情来。以前见人走着圈子炼拳一直都很纳闷,这拳都怎么打人呀,别人没事自己倒先晕了。老师又给我比划了一下八卦是怎么回事,我也看不懂呀,所以印象也不深刻。

不多会我们就要散了,便问老师的联系方式。

他就递了一张名片给我,原来他姓荣,叫荣华丰,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人,上面还印了他的师承,尹派八卦掌第四代,车派布氏形意拳第三代,还有马来西亚槟城市太极拳总指导等。太拗口了,我刚开始还记不住,也没太在意。只是先把名片小心翼翼的放入口袋,以便日后联系。不多会,寒暄几句便真散去了。

过了几天,我有空了,便又去了天河公园。我想荣老师肯定在吧,便打他的电话,他说他正在邓世昌衣冠冢那边。我便急切的走过去,果然见到他了。走上前去问声好,便向老师说出想学形意拳的愿望。

老师这回仔细打量了我说,嗯,你的身形很适合练形意拳。我的形意拳是人家家传的,你能跟我学,那得相当大的缘份。你以前都练过些什么?

我说:以前一直练跆拳道,最近一年练了太极拳。我急于在老师面前表现一下,便对着旁边的石栏杆一个侧踢就踢过去,那脚使足了十成劲,石栏杆被我震得嗡嗡作响,我得意的望望老师,老师却笑而不答,作不以为然状。其实,我的脚力向来就不小,我能一脚踢破四块板,常人帮我拿鸡腿靶,我一脚就能把它踢飞,拿重型靶的就连人带靶一起飞。看着老师的神情,我真是觉得有点郁闷。

我又说:我以前琢磨过形意拳,我练个钻拳给你看看。老师说,你练吧。我便一个垫步,铆足劲打了一个自以为是的“钻拳”。老师很平淡的说:你这与形意拳的钻拳关系不算太大。我当时脸上唰的就红了,还真不知道为什么没关系。

我尴尬的说:那你教我怎么练吧。

老师说,练形意拳先得练站桩,形意拳的桩先站三体式。于是,老师便一手一脚教起我站桩来。才站了五分钟就觉得有点累,因为三体式太拗着身子了,便由右式换成左式,再站一会就开始发抖了。老师说:不错,就是这么站,每天练习十几分钟就行了。

这时,我觉得纳闷了,不是说站桩要站很久的吗,至少一两个钟才对呀,怎么才这么点时间就够了?老师说:站桩贵在自然,想站才站,不要逼自己。虽然每天十几分钟,天长日久也是出功夫的。

于是心中又是一番窃喜,以前就为站桩的事情头疼过,想站又过不了时间这关。这回老师却说只要坚持每天练十几分钟也行,心想练成此拳的可能又大了许多。(可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从刚开始的十几分钟,我越站越有味道,逐渐能站半个小时,再站到一个小时,到最后我竟站到一个半小时。老师这时才告诉我:如果我当时就跟你说要站久一点,你可能早就吓跑了。我不给你压力,是想让你自愿把时间加上去。事实上,你天天站桩,能保持半小时就够了,关键是一天也尽量不要停。)

我以前是练跆拳道的,向来脚就很快,力量又大。对于中国传统武术的了解是从书刊上网站上得来的,知道它好,可是,至于它为什么好却无从知道去。今天是第二次见面了,我想应该不会太唐突,便向老师提出我的疑问,老师很爽快,说:来,我们试试。

我说:怎么试?用跆拳道行吗?老师说:你随便试。

我一抬脚,一个扫腿正要踢出去,谁知老师比我更快,一抬脚啪的一声,提前把我截住了。我急忙换左脚,又是啪的一声被截住了。一时间,我竟抬不起腿,这时老师一上步,只见他双手软绵绵的往我身上一落,再轻轻一抖,我便如断线的风筝一样飞了出去。当时的一霎那,心里害怕极了,可是一落地才发现自己安然无恙,像是突然被搬起又被放下一样。只是再也不敢和老师比试。

我又问老师太极拳是怎么回事,真有这么厉害吗?我从来没见过能打人的太极拳。老师说:我站好了,你来推推我。

于是,我上步去推老师。老师耷拉着双臂,眼睛半眯着。我心里纳闷,打你打不赢,推你还不成吗?我一使劲,奇了,老师身上竟像个大面团似的,又软又硬,一点劲也使不出来,他脚下像生了根似的。再使大点劲,自己却七倒八歪起来,像踩一块圆石头上一样。几番折腾,老师脚下纹丝未动,我倒累得气喘起来。心里暗自琢磨:看来还真有懂太极拳的人。

推不动我就只好作罢,老师说:我只是给了一点太极拳的小感觉给你,你看你在我面前连站都站不住,我要打飞你还不容易吗?我心悦臣服的连忙称是。

我又问老师形意拳是怎么回事。

老师说:你再试试,你用拳头抵住我的手指。我走上去,两人都是弓步站好,双手向前伸,我用拳头抵住他松软的手指上准备好了,老师一上步,我就起来了,整个人都轻飘飘的出去了,感觉自己就算有劲也使不上。{习武身轻}.

他再让我抱住膀站好了,他用一个钻拳的动作往我双臂一点,我竟然情不自禁的往后蹦了出去。

他再让我站好了,双手轻轻的往我身上一拍。我竟像皮球一样情不自禁的跳了起来。一连试了好几个动作,我都不能自控的蹦了出去。

老师这时说:内家拳包括形意拳都是靠劲道赢人的。

这时,我大脑里第一次有了劲道的概念。我也初步的了解了,太极拳和形意拳到底是怎么回事。于是,心里暗下决心要好好练功。

分手之前,我请老师吃了个饭,并说好下次还来找他。从此,便开始了我的内家拳的习武之路。

篇六:《习武实用谚语精选》

习武实用谚语精选

摘自:《搏击》2005年02、03、04期 作者:张大为 钟海明

一、基本功篇

把势把势,全凭架式。

没有架式,不算把势。

历来人们都爱把练武术叫做练把势,或叫打把势。把势成了武术的代名词。其实,把势的标准读音是八式,世人念白了,才成了把势。八式,是指武术基本功中的八种式子,至于是哪八种式子,现在各门各派的解释已不能统一了。通常的说法是外八式,内八式。外八式指封、闭、闪、胯、勾、掳、崩、打。封,封敌之门;闭,掩护自己;闪,避实就虚;胯,胯敌击人;勾,化敌之力;掳,借力使力;崩,格中进击;打,发力击打(也有人说外八式指搂、打、搪、封、弹、踢、扫、挂)。内八式指惊、惶、猛、烈、狠、毒、神、急。惊、惶:惊吓敌人,使之惶恐;猛、烈:击拳迅猛,气势雄烈;狠、毒:用意要狠,使招要毒;神、急:招法神奇,心手敏捷。

这条谚语重点不在强调练好八式上,而是强调练武术必须姿势正确这一原则。因为姿势不正确,就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动作不美观,应用也就不灵便。姿势就是架式,就是架子,是要反复练习以求习惯的一种动作。练套路要注意架式,掌握要领,符合要领,姿势才正确。马步,就是骑马蹲裆的架式,随便一蹲就不是马步。踢腿,总要挺胸迭肚,拉开山膀,勾起抿落,随便一踢便不叫踢腿。就是那些没套路的拳种,它在要求初习者练习的桩法、步法、拳法、腿法中同样也要按照要领去强调架式,否则,习练者就会练得不伦不类,非驴非马。没有正确的架式做基础,内外八式是练不成的。

打拳不遛腿,必是冒失鬼。

遛腿,就是踢腿,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无论是初习者还是老练家,都必须坚持练习。因为腿是全身的支柱,务必根基牢固。根基不稳,武术就是没有练到家。

遛腿的作用很大。首先,它是武术运动的准备活动。将腿遛开,筋骨柔软,肌肉不僵,可减少韧带和关节的损伤。其次,腿功好利于表现技术动作。武术中有许多体现腿功的动作,象劈叉、弹踢、朝天蹬、倒踢紫金冠等。很多技击招法也是靠腿来完成的,如弹、踢、扫、挂、摆、碾、蹬、踹等。腿功好,武术功夫便好,腿功是表现技术的基础。第三,腿功好利于提高拳艺。武术技术多以身体下盘为基础,坚持遛腿,加强腿部力量性和柔韧性,是掌握高难动作的关键,是提高武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象翻跌、旋子转身接劈叉等高难动作都对腿功有较高的要求。从技击角度看,也只有在腿部关节柔韧性高的条件下,才能敏捷而准确地运用各种腿法,象李小龙的迎面三脚、戳脚拳种中的玉带连环腿,这种连续以腿进攻的技击法,都只有在腿功好的基础上才能完成。

腿功包括压腿(正压、侧压、斜压、反压),搬腿(吻靴、卧靴、抱靴、端靴、蹬靴),劈腿(竖叉、横叉、卧叉、摔叉),撕腿(侧撕、正撕),控腿(前控、后控、侧控、高控),踢腿(正踢、侧踢、蹬踢、弹踢、斜踢、掀踢、踹踢、圈踢、摆踢、撩踢),扫腿(前扫、后扫、磨盘扫)等。

腿功是身体力量和柔韧的标志,是对攻防意识的培养,当真需要重视。

练武不活腰,终究艺不高。

腰为周身主宰,腰活则周身灵活,腰皱则周身僵硬。腰功是集中反映身法的关键,肩、肘、腕、胯、膝各部动作全靠腰来支配、协调。所以俗话说:腰为一身之轴。

腰功扎实,达到“腰如蛇行”的程度,翻、转、折、叠、拧的动作便会随意自如。腰有弹性,是完成各种翻腾动作的关键。腰功还是技击动作的基础,如指上打下、虚左实右、明退暗进、一闪即击等都离不开扎实的腰功。而检查一个人的衰老程度,也是先要看看他腰部的柔韧性强弱。腰功是武术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条件之一。{习武身轻}.

腰功包括涮腰、甩腰、下腰、俯腰、翻腰、拧腰、转腰、弹腰、吊腰、揉腰等。

腰功和腿功是分不开的,不能重视一个而忽视另一个。通常把腰功和腿功合称为“腰腿功”,原因就在于此。

抬腿轻,落地松,踢起腿来一阵风。{习武身轻}.

腿功既是基本功,那么怎样踢腿才符合标准呢?

踢腿要象走步一样,一左一右,一步一腿反复踢溜。踢腿时,大腿不用僵力,这即是抬腿轻;落腿时不能沉重,要控制住落点和力量,叫落地松;一步一腿要紧紧相连,每起一腿都要讲求速度和劲力,大腿带小腿踢起,有一个加速度,这便是踢腿一阵风。这种踢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腿部柔韧、力量、速度、灵敏等方面的素质。无论是直摆类踢法(正踢、侧踢,外摆、里合),还是屈伸类踢法(弹踢、蹬踢、踹踢、撩踢),以至平扫类踢法(扫堂腿)都应遵守这一原则。

练拳无桩步,房屋无立柱。

站桩是各门各派武术都强调的功法,也是俗话讲的“私功夫”中的一种。站桩是以静站方式调养气息、增长劲力的方法。称其为桩,是因为练习者要象木桩一样静止不动,久练之后,又可以脚底生根,象木桩一样扎实稳固。

各门各派的桩功可粗分为两种:

一为养生桩,其作用是在站桩中求气息平静,气血运行和畅。桩式一般较高,如四平桩、混元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