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

时间:2021-10-27 01:42:11 节日作文

篇一:《超越自然的友谊(植物篇)》{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

超越自然的友谊(植物篇){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

小时候,也就是从我有了记忆开始,我的生活中就不缺水果这一词。春夏秋三季,水果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门前屋后,庭院里种满了蔬菜水果。春春,桃花朵朵开,粉红粉红的颜色甚是迷人。一看见桃花开了,我就知道那是春天来临的信息,春姑娘的步伐越来越近了。我就一直等着它结果,期待它长得又大又甜,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会很开心的。因为,我最爱吃的就莫属于它了。每次到了收割的季节,就有一些人跳到河里去摘桃子(桃树长在河边,下面的我们就没法摘)。夜晚,吃过晚饭,我一个人坐在凳子上就能消化掉几十个桃子。妈妈说我的肚子好神奇!也还种植了草莓,酸溜溜的带点甜。我依稀记得每天中午,我都跨上菜篮,去摘草莓吃。貌似是我采摘草莓的某个中午,我们收到了一封信——找到了亲人的温暖,以后才有了联系。夏夏,葡萄是我的最爱。葡萄藤爬上了鸡圈上,高处的我够不着,只能爬上鸡圈上面去采摘葡萄了,那时候,妈妈不免地在担心我,要求我小心点。另一个的名字,我说不出来。它不是我们家种植的,可能是鸟含来的种子,长得强大无比,就在桃树被砍掉的旁边长起来的。它是那种长得黑黑的,摸在手上红彤彤的果实。秋秋,木枣总是吃不完,青中带红的。枣树每年还会留下一大堆的娃娃——小树苗,烂在地上的木枣扎根结的。每次要吃木枣就拿根长长的棍子敲树,然后一个接一个的木枣掉到地上,我们再一个个的将其拾到篮子里,用水洗净,才能吃。另一个就是柿子了,秋季里,我最爱它了。在它青色的果实变得比较黄时,我总会犯错,摘了一个就往嘴里咀嚼,发现是那么的涩。可是,真正成熟了,真的好甜喔。唯一可惜的是,有些青色的果果经受不住风雨的折磨,就掉到地上了。

邻居家的梨,也曾是我的最爱。每次去玩时,我都跟吃桃似的,消化了不少的梨。以上的都是水果喔。家里种的黄瓜,番茄,香瓜之类的能够在夏天解渴的就不一一介绍了。还有值得一提的就是花儿了。花说到花,石榴花排行老大。石榴树买回来没有结过果,但是花开了不少。小小的身材,开满了花,红艳艳的,不比桃花差。我还曾为她写过一首歌。还有一种无名的花,与我的感情很深的是我三年级开学时在学校里采摘的种子。第二年春天种植了它,花朵的颜色各异。一株花上好几种颜色呢。还有一些不能吃,与上面水果一类比较相似的。黑黑的,摸在手上红彤彤的,有点儿圆圆的,像珠子。但它们不是水果,我只能说那曾是我玩耍过的植物,现在已经绝迹了。秋季,采摘蒲公英;冬季,采摘大碗花,都是为了泡茶喝,有清热解毒之效。其它的一些牵牛花(俗称喇叭花),芍药花等等,都是常见的花,但是它们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童年。呵呵,以上就是我与植物之间的甜蜜回忆啦!

篇二:《植物的友谊与爱》

植物的友谊与爱{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

作者:刘学刚

来源:《闽南风》2010年第11期

为了让我们的生存不寂寞,大地承载着种种植物。“各种绿,透彻或者稠浓。植物的友谊与爱,热烈或含蓄”(周晓枫《夏至》),在这样的包围里,我们和植物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两者有着明朗或者隐秘的纠结。对这个纠结的发现,对植物和人类同等重要的认可,建立一个具有植物参与的、人性与物性交融共生的文学审美体系,从而重新确认我们在大地的位置,俯下身来,使得个体的视野得以延拓,获得宏大宽阔的审美空间。{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

高迎春就是一位善于向植物借取光源的作者,似乎他对植物的认可和抒写不是目的,尊重植物、领悟植物的高度才是他情感的起点和归宿。他以卑微的姿势,端详萱草花丛丛又婷婷,细嗅桂花幽幽又悠悠,聆听虫鸣唧唧又寂寂,这无疑是一种安静的勇气。在植物面前,人,才可以和植物一起沉默,让人觉得,植物安静,爱也沉实。他把植物作为高尚的朋友来对待,面对植物坦然而明澈的注视,他在思想反刍里咀嚼品味,“众多质朴的别名,是你分布地域广阔的明证。正因为你喜欢生长在古驿道边,种实易被车轮辗转、马蹄传代捎往远方,泥车辙印里,奔马飞蹄下,才为你远播出这么多异姓别称的吧?”(《绿铺原野车前草》)他在与植物的对话里,睹物思己,不断地从智慧、力量、道德、精神等方面,审视我们与植物之间的品质匮乏,完成一种由外物推及自身的思考。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关雎》),中国文学从《诗经》开始,就是在野的。在野,不是一种隐居方式,它有“蒹葭苍苍”和“白露为霜”所共适的土地。“中国人的生活是靠土地,传统的中国文化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费孝通《土地里长出来的文化》),而土地之上,是与我们比邻而居的植物,“它们丛列成行,橘黄色的花朵形似百合。正者六出四垂如凤舞,倒者光彩晃曜似翻锦。远望,灼若丹霞;近观,丽赛芙蓉,姿态万千在花葶上。”(《丛丛婷婷萱草花》)这些只是情境的铺排,在萱草花烘托的绚丽场景里,是母亲盛开的欣喜,舒展的笑意。白发萱堂上,孩儿更共怀。在高迎春看来,植物的枝叶和根系无限可能地深入我们的生活,如果单单呈现植物的科属、习性,让植物停留在科普研究上,显然不是写作者所努力的方向。他渴望循着植物的叶脉找到地下的潜流和天上的太阳,找到生存的印记和岁月的承继。此时,夏天的景象阔大无边,水泥狼群把植物逼到了城市的一角花园,在雪松、丁香、冬青、月季、紫薇的簇拥里,萱草花微凉的品德被凸显出来,它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我们自身的缺陷,“抽茎开花时,叶濯露翠,黄盘朝日,华而不艳,雅而不质”。接着,作者由花及人,写到了母亲,“7月13日,过完母亲的百日祭奠,我浏览母亲的那些遗像,发现只有在萱草花边照得那几张,母亲笑得最开心,最自然。收好照片,我特意去花卉市场,选了九墩萱草,重新栽种在庭院中。只为看到丛丛翠叶娟秀流畅时,看到婷婷萱花金黄橘红时,我的心就离远去的母亲更近些”。可以说,这里的萱草花是转世的母亲,它善良而温和,有着母性的笑意、坚忍以及不择地而生的命运。

鲁北平原土层深厚,地势平坦。黄河和渤海像是两位音乐家,他们的合唱拓展出一个饱满而又自然的领域,这个领域便是鲁北平原。“秋天总让秋风给下定义,凉爽的秋风一吹,天幕就高了,天色就蓝了,仿佛在成熟的季节里,天空本应就该这么雍容大度”(《秋天印象》),鲁北平原是底气{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代表友谊的植物或花}.

十足的。黄河渤海不舍昼夜的合唱,被土地作为种子保存,生长为植物,植物的枝叶有多繁茂,它坚持的土地就有多深厚。所以,鲁北平原保持着传统的农耕文明以及原生态的地域文化。抒写植物,建构乡土精神,高迎春就这样瞩目着他的深情之地,反复诉说着植物的友谊与爱,深入挖掘这方土地上宽厚沉默质朴从容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