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叶为题作一首诗

时间:2021-10-27 00:49:56 节日作文

篇一:《专题—叶(四首诗的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诗句写了深藏于重重新绿之中的、尚未开放而仅仅是“数点红”的海棠蓓蕾。诗人忠告它“爱惜芳心”,不要轻易地吐蕾。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如此深情地忠告?也许,诗人想到了,如果一旦开放,几场风雨之后,花就会很快坠落、凋零,“林花谢了太匆匆”,为了它的不至于很快谢落,为了它的长久,诗人宁愿红蕾深藏。也许,诗人想得更深,认为真正的“芳心”是不应该轻易吐露的,像桃李那样在春风中追逐、嬉闹,只是一种炫耀,一种浅薄的表现。诗人不希望像“桃李卖阳艳”,希望“慎勿作桃李”(李白《赠韦侍御黄裳》)。总之,诗句虽然用语平易,却意味醇厚,耐人咀嚼,留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诗人曾经说过:“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新斋赋》)诗人作此诗时已入暮年,时金已灭亡,他回到了自已的故乡,抱定了“今是中原一布衣”(《为邓人作诗》)、“衰年那与世相关”(《已卯端阳日感怀》)的态度,过着遗民生活,他自觉已无能周济天下,于是只能坚守自已节操,独善其身。诗句也许从一个侧面,借未开之海棠,寄托了自已的这种心态。

萧瑟的冬天刚过,在料峭的春寒里,嫩绿的小草、热情的红杏已争相绽放。桃花微涨着粉脸,梨花轻吐着芬芳,杨柳则轻闲地梳理着柔风,一派明媚而又烂漫的春光,让人又是欢喜又是惋惜。多情的诗人于是感叹“桃花谢了太匆匆”,长恨“水流花谢两无情”,回味“客散酒醒深夜后”,手把“红烛赏残花”。但元好问的这首咏花小诗,却将他流连的目光,落在了“深藏”于“重重”“新绿”和尚未绽放的海棠蓓蕾上,可谓出人意料。

许多姹紫嫣红的花树都是冲动而缺乏耐性的,它们往往在绿叶还没有长出,春天刚一闪现的时候,就急忙地冲出来,用色彩和芳香喧闹着、玩耍着、争竞着,只是这热闹毕竟短暂,一场宵雨、几阵寒风过后,它们就无可奈何地纷纷坠落、凋零了。

与其它花相比,海棠乃是寂寞之物,从初春伊始,海棠树虽已是枝繁叶茂了,但却因没有花,它将在层层叠叠的浓荫中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而诗人却分外有心,为这小小的花蕾而沉思驻足,在他心里,这些藏在枝叶深处的花蕾,就是萌动的胎儿、就是即将破茧而出的蚕蛹,就是情窦初开的少女,她们躲藏在枝叶间,好奇而害怕地窥探世界,向往着长大,向往着成熟。

或许,诗人的绮思还远不止于此,这时的桃红李白在春光里正开得轰轰烈烈,晓风过去,地上凭添了一层缤纷而绚烂的落英,这凄迷的的景象,深深地打动了诗人,联想到眼前的海棠,这几抹胭脂也似的轻红,自然也会很快地绽放,娇媚的微笑也会丰盈而动人,然而,它不一样也将渐渐凋零,消陨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吗?

这该是怎样的春花和秋月?又是怎样的花开和花落啊?

诗人不禁在为桃李太早的冲动感到惋惜,同时又为海棠的沉稳而庆幸了。面对将开的海棠花蕾,诗人深情地叮咛着、殷殷地嘱咐着:“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

桃李闹春风。”

读元问好的这首小诗,不由得让我想起席慕蓉笔下的荷了:“在这些荷叶间,要出水面到某一个高度才肯打开的叶子才能多吸收阳光,这才是好叶子。那些很小的时候就打开的叶子,实在令人心疼。颜色原来是嫩绿的,但在低矮的角落得不到阳光的命运之下,终于逐渐变得苍黄,细细的根株和叶片,与另外那些长得高大健壮粗厚肥润的叶子比较,像是侏儒又像是浮萍,甚至还不如浮萍的青翠。”

我想,在人生的境界里,恐怕也会有这种差别吧。

太早的眩耀,太急切的追求,虽然可以在眼前给我们一种陶醉的幻境,但没根基的陶醉,毕竟只是短促的幻境而已。这样的眩耀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终于明白,原来元好问在真挚朴素、简单明嘹的诗中,蕴含了人生的大悲哀与大彻悟。

《题红叶》

诗的前两句「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妙在只责问流水太急,诉说深宫太闲,并不明写怨情,而怨情自见。一个少女长期被幽闭在深宫之中,有时会有流年侯水、光阴易逝、青春虚度、红颜暗老之恨,有时也会有深宫无事、岁月难遣、闲愁似海、度日如年之苦。这两句诗,以流水之急与深宫之闲形成对比,就不着痕迹、若即若离地托出了这种看似矛盾而又交织为一的双重苦恨。诗的后两句「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运笔更委婉含蓄。它妙在曲折传意,托物寄情,不从正面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不直说自己久与人间隔离和渴望回到人间,而用折射手法,从侧面下笔,只对一片随波而去的红叶致以殷勤的祝告。这里,题诗人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一切尽在不言之中了。

《山中》

【注释】

①滞:滞留。长时间留在他乡,不能回家。

②将归: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将归”有二解:一、将归之人;二、将尽之岁。

③况属(zhǔ):适值,恰好。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一:“况,犹正也,适也。与况且之本义异。”修订本《辞源》“属”字条下引《左传》“下臣不幸,属当戎行,无所逃隐”释“属”为“适值,恰好”。

④高风:指秋风。

【译文】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伤悲,

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更何况秋风风寒,傍晚暮气沉沉;

更难耐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大概作于王勃被废斥后在巴蜀作客期间。

诗的前半首是一联对句。诗人以“万里”对“长江”,是从地理概念上写远在

异乡、归路迢迢的处境;以“将归”对“已滞”,是从时间概念上写客旅久滞、思归未归的状况。两句中的“悲”和“念”二字,则是用来点出因上述境况而产生的感慨和意愿。诗的后半首,即景点染,用眼前“高风晚”、“黄叶飞”的深秋景色,进一步烘托出这个“悲”和“念”的心情。

首句“长江悲已滞”,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可以参证的有他的《羁游饯别》诗中的“游子倦江干”及《别人四首》之四中的“雾色笼江际”、“何为久留滞”诸句。但如果与下面“万里”句合看,可能诗人还想到长江万里、路途遥远而引起羁旅之悲。这首诗的题目是《山中》,也可能是诗人在山上望到长江而起兴,是以日夜滚滚东流的江水来对照自己长期滞留的旅况而产生悲思。与这句诗相似的有杜甫《成都府》诗中的名句“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里,“长江”与“已滞”以及“大江”与“游子”、“客心”的关系,诗人自己可以有各种联想,也任读者作各种联想。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可以因人而异,即所谓“诗无达诂”。

次句“万里念将归”,似出自宋玉《九辩》“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句,而《九辩》的“送将归”,至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为送别将归之人;一为送别将尽之岁。至于这句诗里的“将归”,如果从前面提到的《羁游饯别》、《别人四首》以及《王子安文集》中另外一些客中送别的诗看,可以采前一解释;如果从本诗后半首的内容看,也可以取后一解释。但联系本句中的“念”字,则以解释为思归之念较好,也就是说,这句的“将归”和上句的“已滞”一样,都指望远怀乡之人,即诗人自己。但另有一说,把上句的“已滞”看作在异乡的客子之“悲”,把这句的“将归”看作万里外的家人之“念”,似也可通。这又是一个“诗无达诂”的例子。

三四两句“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写诗人在山中望见的实景,也含有从《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遥落而变衰”两句化出的意境。就整首诗来说,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当然,这个比拟是若即若离的。同时,把“山山黄叶飞”这样一个纯景色描写的句子安排在篇末,在写法上又是以景结情。南宋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说:“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以景结情最好。”这首诗的结句就有宕出远神、耐人寻味之妙。

诗歌在艺术上常常是抒情与写景两相结合、交织成篇的。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作诗本乎情、景。„„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这首诗,前半抒情,后半写景。但诗人在山中、江边望见的高风送秋、黄叶纷飞之景,正是产生久客之悲、思归之念的触媒;而他登山临水之际又不能不是以我观物,执笔运思之时也不能不是缘情写景,因此,后半首所写之景又必然以前半首所怀之情为胚胎。诗中的情与景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的。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王勃还有一首《羁春》诗:“客心千里倦,春事一朝归。还伤北园里,重见落花飞。”诗的韵脚与这首《山中》诗完全相同,抒写的也是羁旅之思,只是一首写于暮春,一首写于晚秋,季节不同,用来衬托情意的景物就有“落花飞”与“黄叶飞”之异。两诗参读,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感情并领会诗笔的运用和变化。

《城东早春》

【译文】

柳树刚冒出绿芽,也许没有似锦的鲜花美丽,可是诗人看到这幅景象却非常欣喜,因为他发现春天来到了。如果等到满园春色,大家都出门看花,那不是太迟了吗?

【赏析】:

上联可结合诗题来理解。首句是诗人在城东游赏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意思是说,为诗家所喜爱的清新景色,正在这早春之中;也就是说,这清新的早春景色,最能激发诗家的诗情。“新春”就是早春。“诗家”是诗人的统称,并不仅指作者自己。一个“清”字很值得玩味。这里不仅指早春景色本身的清新可喜,也兼指这种景色刚刚开始显露出来,还没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环境也很清幽。

第二句紧接首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称为“柳眼”。“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诗人抓住了“半未匀”这种境界,使人仿佛见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这不仅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生动的笔触蕴含着作者多少欢悦和赞美之情。早春时节,天气寒冷,百花尚未绽开,唯柳枝新叶,冲寒而出,最富有生机,最早为人们带来春天的消息。写新柳,正是抓住了早春景色的特征。

上面已将早春之神写出,如再作具体描绘,必成赘疣。下联用“若待”两字一转,改从对面着笔,用芳春的秾丽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景”。“上林”即上林苑,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建于秦代,汉武帝时加以扩充,为汉宫苑。诗中用来代指京城长安。繁花似锦,写景色的秾艳已极;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然而这种景色人人尽知,已无新鲜之感。此与上联,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反衬出作者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此诗纳清极、秾极之景于一篇,格调极轻快。诗篇特从“诗家”的眼光来写,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种创作见解:即诗人必须感觉锐敏,努力发现新的东西,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复那些已经熟滥的旧套。

【单字赏析】:

“才”字“半”字,都是暗示“早”。如果只笼统地写柳叶初生,虽也是写“早春”,但总觉淡而无味。

【与春有关的名句】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木兰花》——宋子京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初春小雨》——韩愈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试题】

1.第二句中的“才”,“半”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使人仿佛看到绿枝上刚刚露出的几颗嫩黄的柳眼,那么清新悦人。不但突出了“早”字,而且把早春之柳的风姿写得十分逼真。

2.后两句从反面着笔,用了反衬手法。请作具体赏析。

答:用繁花似锦,游人如织的景色来反衬早春的“清新”,形成鲜明的对照,更加鲜明的对照,更加表现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

篇二:《叶子——一首奉献的诗》

叶子——一首奉献的诗

一片叶子,他实在是太微小了,他只是世间万物中那么小小的一部分,面对整个大自然,他简直可以忽略不计,可是树叶间叶子们“沙沙”的呢喃细语你听懂了吗?那是他们正在用生命谱写的独特乐章。

阳光明媚,三月的空气带着那么一丝丝的凉意,但这并不妨碍大地恢复生机。刚刚抽芽的树枝显得那么可爱,仿佛一个新生的孩子,咧着一个大大的笑脸。芽儿们探头探脑,疏懒地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惺松的睡眼迷迷糊糊地张望着,有着不可名状的好奇。

盛夏,阳光如调皮的孩子一般,晒得人们不敢走出凉爽的空调房间,而夏的酷热却没有让叶子退缩,他们已经长大,懂得如何直面困难。叶子努力撑开自己的身躯,希望自己多吸收一些阳光的养分,来使哺育他的大树变得更加茁壮、葱绿。他们心满意足地接受着阳光的洗礼。

秋天,叶子感到自己慢慢变黄、枯萎,他很害怕,害怕失去盛夏时的快乐,他不愿这样与大树分离,与兄弟姐妹们分离。时间很快,叶子看着朋友们一片一片地飘零,他心中也渐渐释然了,他不再将要来临的一切,他很坦然。因为他明白,只有落回土里,滋养另一片美的叶儿,才能够把自己永远留在世间„„

这便是叶子的一生。树叶,是我们行色匆匆的路旁的一道风景线,他很平凡,但尽管平凡,从大树边上走过的人们啊,你能想到这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叶子,也在用力地默默地奉献着吗?

叶子,多美的一首诗啊。

字里行间,流露出是的奉献的快乐,而不是对命运安排的反抗。他就像一条清澈的小溪,“叮叮当当”,拍打着岸边的石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美的恍若天堂一般,叶子就是这样,永远永远奉献而不求回报,他的生命乐章让人听起来就如若小溪般欢快、干净。

阳光下,飘落的叶子静静躺在泥土上,没有喧闹,只有宁静。我不懂叶子,却又貌似懂那么一点,很多人为他感到悲哀,我却不。

因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叶子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下一代,却不求任何回报,他的生命会一直传递下去,永恒在这世间„„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初二:芒果喜欢哭、

篇三:《中考34首古诗词叶视角试题集萃》

6.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一、默写 7. 诗歌采用重章叠句的表现手法,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练习 02蒹葭 1.《关雎》选自《 》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1、风 2、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 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按音乐分类,编为“ ”、3、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 ”三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是4、①是起兴句,以引起下文。②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表现主人公“ 、 、 ”。 对所思慕人的深挚感情。③烘托萧瑟冷漠气氛,流露主人公凄婉2.本诗围绕一个“ ”字,写一个男子对美好女子的爱慕惆怅感情。 追求,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5、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 失望、惆怅 3.全诗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一个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念,感6、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情发展由 ,到 ,再到 。 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4.诗歌中描写禽鸟和鸣的句子是7、举例:每章的后四句。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 , 。” 的爱情追求。

5.诗中被后人常引用的名句是:“ , ”。

03观沧海 6.诗中的“ ”一句直接赞扬女子的文静、善良,

一、默写 也交代了小伙子追求她的原因;描写思念心上人,使人历历在目

二、练习 的一个细节是“ ” ,现今已成成语。

1、本诗作者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7.“ ”、“ ”这一幻想和淑女结合

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军事家。 的热闹场面,表达了青年男子对美好婚姻的希求和良好愿望。

2、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8.这首诗是用了“兴”的手法。“兴”的手法是指“先言他物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引起所咏之词”,这首诗中的“他物”是 “所

②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咏之词”指 。

③虚写诗人所想之景的句子是: 9.《关雎》巧妙地运用重章叠句,例如:“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3、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几句中只换用了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 ,次写海面上的 ,“流”“采”“芼”三个字。请说说这种表达方法的作用。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本诗的情感基调10.“左右流之”中的“流”字用得妙,使全篇生辉,试作分析。

是 。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 ”写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

的是动景,“ ”写的是静景。 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5、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6、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所使用的修辞01关雎

手法是 。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1、诗经 风 雅 颂 赋、比、兴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 的气势。“何”2、求

字体现了作者面对大海的惊奇,因为他看到了山岛的 ,树 3、一见钟情 日夜思念 幻想结合

木的 ,波浪的 。 4、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9、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6、窈窕淑女 辗转反侧

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7、钟鼓乐之 琴瑟友之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8、雎鸠和荇菜 男子对女子的相思。

波澜壮阔的景象。 9、使诗的内容递增,逐步深入地展现“君子”炽热的情怀,起到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

群星的气派。 10、①描写少女采荇菜的忙碌和姿态优美,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

机;②突现女子的勤劳;③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 D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

来,发出感慨。 11、B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