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天体会

时间:2021-10-26 22:47:04 节日作文

篇一:《周天功心悟》

周天功心悟

原著:陈洪

来源:《中华气功》1999年10期

“周天功心悟”是我历时十八个春秋整理出的静功精华,我衷心地希望心悟的传播,能为渴望提高的气功爱好者提供一座升华的阶梯,为现代功法宝座添上了光彩的一笔。

我1933年出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1956年赴新疆西部边陲温泉县工作,1986年退休后定居浙江省义乌市。进疆后由于不能适应高寒气候,患多种慢性病,中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成为一个“老病号”。1965年开始修炼周天功,短短数年,诸病皆除,精神面貌与前判若两人。从此,决心为弘扬祖国气功事业作贡献。

通过周天功修炼,我印证了气行大、小周天和中脉显影、性命相交、金丹显现、人天相应、功中喜悦、神虚合一(初步)等特殊效应。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融会贯通,承前启后,对周天功法实行了创新,以适应现代人修炼的需要。“周天功心悟”在省内外传播后,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预备功

(一)丹田转求:男观想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内),女观想中丹田(两乳之间,膻中气穴)有鸡蛋大一气球不停地向前转动。要求:姿式随意,身体放松,呼吸自然,注意力集中。

(二)安神祖窍(在两眉之间):两眼留一线之光先看鼻准

片刻,再两眼平视,注意力集中祖窍。

第一步功 意守丹田 炼运真气

练功前,宽衣解带,摆好姿势,作好练功准备,然后舌舔上腭,集中思想注视鼻准1-3分钟,待精神安静,气息平和,闭目内视下丹田(脐下一寸三分处内),开始呼吸运动,耳朵细听自己的呼吸,使之不要发出粗糙的声音,唾液分泌得多了,分三次慢慢咽下,意想灌入下丹田(古谓“炼津化精”)。以长呼吸为例,在呼气时,意念随呼气趋向下丹田,吸气时自然,不要加任何意念作为。

练功时间最好早、中、晚三次或早晚二次,时间由短而长,随着功力的提高,逐渐增加到每次1小时左右。固定时间最好,以便形成条件反射,不能固定,零敲碎打抓紧也行,练到一定的时候,会感到有气随呼气下沉丹田。使丹田部位逐渐形成气窜感,或气团感,温水弥漫感。此时意念改为呼气吸气均意守丹田,丹田热气会随着练功的进展而逐渐恒定和延长,不练功时也会感到热气阵阵。每天丹田热感可长达数小时,并出现满溢之态。

这步功中最早出现的效应是:口水多且甜、噎气、矢气、腹鸣阵阵、热泪盈眶。或汗象尿意增加,纳谷香,睡眠深。而后会出现:时感腹部空空,似乎不存在内脏似的;时感小腹往下似井深,以及气泡窜动感,窜电感等触动现象。

第二步功意随气行 勿忘勿助

意守丹田,原则不变。当丹田气充实有力时,会自行上冲至

下巴(承浆穴),或两目下,打通任脉,下伸至会阴,会阴跳动,发酸、麻痒,真气由前丹田(气海)经会阴至尾闾闯入督脉到后丹田(命门),古称“肾间动气”,并沿脊柱上行。在上行的时候,意念随着上行的力量(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也不要用意念向上导引(勿助)。这个上行的快慢是基于丹田的力量如何,若实力尚不足,它就停下来不动,待丹田力量再充实,自然继续上行,有的人一次上头顶通督脉,有的人停停走走,象温度计上的水银柱一样。若急于通关,努力导引,会和丹田力量脱节,或造成假通,甚则出现偏差,这是非常有害的。这种情况犹如“拔苗助长”,因为此时真气的活动情况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要勿忘勿助,任其自然,功到自然通过。

这步功中,随着真气活动会出现许多触动现象,如上身和头脸部位时有蚁走虫爬感,肌肉跳动感,时感上身只有脊柱和头颅,别无他物;时感身体轻浮、高大;时感沉重、矮小。并相继出现眉间鼻骨紧张,双颊胀麻,头皮绷紧,沉闷不适。有时真气向横的方向扩展,时前时后,忽左忽右。真气扩展到哪里,哪里就象个气球一样飘飘的,还会出现摇头转身等外动现象,这是真气通启上身和头脸部位经络的表现。

周天功修炼过程中,通督是一个飞跃,是关键性的进步,是升华的表现,为贯通全身经脉奠定了基础。过去把这段功叫“积气冲关”,也称“后天返先天”。

第三步功 以意领气 气随意行

通督后,练功开始时,任然意守下丹田,待吸气时头顶百会感到真气充盈和有较强活动力量时,即可因势利导,以意领气。意守与引气的意念为六、四开。呼气时引领头顶真气向前从颜面正中和耳前两颊分三路而下,通过鹊桥(抵上腭的舌)沟通任脉,使真气沿任脉而下经丹田至会阴,吸气时引领会阴真气由尾闾入督脉上引至头顶。周而复始,一呼一吸一个小循环,古称“小周天”。

真气初通前额时,气量不宜过大,大部分真气可先从耳前两颊而下,待颜面正中线通畅后,再逐渐增大气量。若急于通启前额经段。气量过大,会造成头痛、头昏等弊病。

任督两脉是全身经脉的主纲。任脉总领一身之阴经,督脉总领一身之阳经,气行小周天,就能逐渐开启全身所有经脉。首先是奇经八脉和十二经脉的通启。因此,这步功中,虽然上身和头脸部位的各种触动现象逐渐平息。但四肢的触动现象反会增多,四肢经脉会相继出现热动感、窜电感,有时是长线的,有始有终;有时是短线的,只在某一段上;经穴也会出现针刺感、痳痒感和手足胀重感,这是四肢经脉开启的表现。

第四步功 分层行气 循序渐进

气行小周天日久,全身经脉通启,任督两脉真气满溢,手足心有通气感和活动力量时,因势利导,引领真气循行全身,意守与行气的意念任为六、四开。具体做法是分阶段引领,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单环小周天 简易大周天

单环小周天:依第三步循行任督两脉称为“单环小周天”。 简易大周天:呼气时引真气由丹田至会阴沿下肢内侧循足三阴经(足太阴、足厥阴、足少阴)至大趾内外端和足心。吸气时由三阳经(足阳明,足少阳,足太阳)沿下肢前、外、后侧,上腹、胸、腋、背至颈、头。呼气时由手三阳经(手阳明,手少阳,手太阳)沿上肢外侧至食指、无名指、小指端。吸气时由三阴经(手太阴,手厥阴,手少阴)沿上肢内侧经胸、腹回丹田。如此周而复始,称为“简易大周天”。

第二阶段:太极小周天 混经大周天

太极小周天:吸气时引真气由丹田沿腹部正中线循任脉上行,通过胸部、喉部进入下唇内,环绕口唇,上交龈交,分行至两目下。呼气时过舌(鹊桥)沿喉入心,下膈至肠、肾、会阴。吸气时过会阴入尾闾沿腰背正中线,循督脉上行至百会。呼气时沿前额、鼻、唇、舌、喉入心,下膈至肠、肾、会阴。吸气时过前阴循任脉上行回丹田。称为“太极小周天”。

混经大周天:呼气时引真气由丹田至会阴。吸气时由会阴上行;肾、肠、肝、胆。胃、脾、胰、膈、肺、心。呼气时循手三阴经沿上肢内侧至大指、中指、小指端。吸气时循手三阳经沿上肢外侧至颈、颊、鼻侧迎香。呼气时循足阳明经沿口侧、喉侧、胸、腹,下肢前外侧至一、二、三趾端。吸气时循足三阴经沿下肢内侧至会阴为第一循环,即外层循环。稍停,吸气时引真气由会阴上行肾、肠、肝、胆。胃、脾、胰、膈、肺、心。呼气时如

篇二:《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小周天修练心得(转)

我来说下小周天,虽然我还只是个学徒,但我也高兴把我的所知拿出来给大家分享。所谓小周天功是指练功者体内生成和聚集的真气、冲关破隘,。达到沿督脉、任脉运行,从而祛病健身的功法。在人体的经络中,督脉、任脉是最主要,也是脉道最宽阔的两条经脉。督脉总督一身阳经,俗称“阳脉之海”;任脉总任一身阴经,俗称“阴脉之海”。督脉较长,且两端回弯,呈环抱任脉之势,督脉和任脉之间的沟通协调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体的阴阳平衡和健康水平。

一般打通小周天的功法,从现在来说大概可分为3种:丹道周天,破关法和意通周天。丹道周天是道家的古老内功法,道理深懊,很多都运用打比俞,如:采药,练药,封炉等,多步过程,一般人难以理解,而且功法很多,各门派的都不同,练此法需得师父传程,自我修练很难,一不小心还有生命危险,道理之深,我也不敢多打狂语,但就我知简单说来就是垒基成丹,运金丹来通任督2脉;破关法可以说是丹道周天的副产品,就是垒基完毕以后,一气破关,打通人体4大穴位和任督2脉各个关卡,过程是:丹田--会阴--命门--脊骨--玉枕--天门(百会)--玄关(上丹田)--中丹田--气回丹田。在破关的锻炼过程中,真气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并环绕督脉、任脉完成一个周天循环,要经历气生下丹田、气冲关隘、气上百会穴、气聚上丹田、气落中丹田、回归气海六个阶段。完成了这六个阶段的练功,督脉、任脉便被打通,阳脉之气与阴脉之气交感融和。每当进入恬静状态时,在上、下丹田之间会形成一个类似太极图式的阳气与阴气交揉合抱的真气团,这个真气团的运行,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脏腑协调、阴阳平衡、情志舒和,以此祛病健身,调神美容。 练成小周天之后,只要经常稍加习练就可保持住真气团的周天运转。对身体来说等于保持了一个精锐的近卫军团,一旦有病邪产生或侵入,召之即来,来自能战,战之能胜。可以使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定向导引,即成特异功能;最后一个就是现在流行的意通周天,此法简单易懂,而且初步入手,就有明显的功效,所以比教受欢迎就是以意念带动“气”来运行任督2脉,气从无到有。但是就功效来说,丹道周天为上乘,破关卡为中乘,下乘为意通周天。可是从修练过程来说丹道周天的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不少人半途而废,因为要垒基成“丹”的过程很长,而且初步修练时感觉并不明现。再来就是破关法和意通法了。破关法每破一关所需时间都难定,依个人而言;意通法虽然功效明现,但是也会常出现假像,就是“假通周天”,虽然感觉体内任督2脉很流畅,可是实际上是自己的意念所成,并没体会到真的小周天的感觉。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真实经验和知识,西望有错之处,道友可指出。

我练功心德:记得每次我练时,全身如处在一股不明的气场之中,头顶和玄关上似有风吹动,2耳的感觉似被拉得很大,20分钟左右身子发热。。。。。。 气每到一个关时,那里的感觉就像是一股热流在那里打转,成太极壮,肌肉会变嘛,好像塞进了一块东西。还就是,自练功已来,就能明显感觉到一股神奇的力量----磁场力

无论是在练功时,全身对万物磁场的感觉,还是平时把双手靠近时/把手靠近身子任何一个部位时,都感觉到一股如2个同极磁铁间的排坼力(有时会是吸力),不只身子,把手靠近任何一件物品也有同样感觉。若是靠开过光的东西,特别是贴着护法坛界的符的墙时,这感觉更强。不知大家现在懂得怎么运用这股力了

吗?我师父所说,很多道法/超能力,都是与这股力密切相关的。然而练功者/修法者的场强明显比一般人大得多,就我个人而言,要是我遇上一个这方面的高人的话,身子都会感觉到一股压力,他们对我也有同样感觉,但就弱些。对于功力越高的人,这感觉也越强。我也曾这股力给一般人感觉,他们也能感觉到一股压力,还有点麻。若是在暗处玩磁场力的话,还能看见一股带光的东西。我敢肯定,这股光和我们练功时看到的带光的气是不同的。给我体会最深的是,当我师父来找我时,我第一眼见到他,身子就有点嘛,像是被什么东西猛的冲击了一下,接着和他聊天时,那股力一会是很强的压力,一会是吸力。

不但是关于磁场力的感应,自练了小周天以来,一些未知的能力也逐步出现,如:心灵感应/暗示(如对着远处一个不认识的人,心里一直叫他转过头来/蹲下/转身,他都会照做,想见某个朋友的话,就一直叫他名字,自会打电话/亲自来);还有初步内视,此时自己如掉进了自己的身体,虽然周围还是黑黑的,但对于哪个器管在哪里,怎么运行,还是很清础的感觉到的;初步摇感,打电话/上网时,有时会在脑里出现那个人现场的影像,实际去问下,如脑里见的一样,如穿什么色的衣服,长相怎样等;初步透视,练完功后,就算周位很黑很黑,还是看得清清楚楚,有时看东西,其外表如一层轻纱所制,里面的东西隐约可见。当然这些奇怪的能力是时有时没的,不能随心所欲使用,到现在还是没法抓住到它的综影,还是继续修练吧。

这是我真实的经验和心德,把它打出来,想给大家分享,我还想听下道友们的见解。多多指教,谢谢。

怎样才能通小周天

张延生

小周天怎样才叫通?道家的书中有通周天的标准,我自己也有实践的体会。首先就练功来讲,且不说以意贪气,因为以意领气是达不到通周天的目的。我问问你,“以意领气,你往哪领?”“任督二脉都在什么位置上?”你只知道在身体的中间,从后面中间上来,前面中间下去,可你不知道任督二脉的具体位置。它有多深多浅?多宽多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样,无论“后面向前转”,还是“前面向后转”,无论“男的是后面向前面转”,还是“女的从前向后转”等等,大家不必为此再争论不休了,任督二脉在哪里都没搞清楚,结果转了半天,那一点气都在经络外面乱转,与肌肉产生摩擦,感到热烘烘的,以为是得气了。实际上是能量消耗了。摩擦生热嘛。元气是用来活命的。你的元气在运动中就消耗掉了,而并没有在经络中运行。{大周天体会}.

那么大家要问,我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周天”在哪里?那就要“勿妄勿助,无中生有”。首先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妄”,指妄想,或者希望得到不切实际的主观意识去帮忙,让它自己产生。这个过程就牵扯到了下丹田的位置问题。 下丹田在什么地方?说法很多。有的说“是肚脐里面”,有的人说“是肚脐到命门之间”,“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有的说“是脐下三寸”,有的说是“脐下一寸二”,“脐下一寸三”,“脐下一寸三分五”,还有的说“是关元”,“是气海”,甚至有的说“在膀胱的后面,小肠的下面——”,名目繁多。那么丹田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你小中的那么一块地方。什么地方?不知道,到时候会产生,它自己会告诉你。如果你先知道了,那往往就错了。因为每一个人腰的长短,胖瘦都不一样,那么腹中气的反压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不可能一样。下丹田如何产

生的?就是当你意守下丹田,你的气不断向下丹田中压缩。压缩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热力学的理论,“气体压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意守丹田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热。当气体进一步压缩到一定程度,气态就会转化为液态,如液态氮、液态氧之类就是这样得到的;这就可以产生精液、津液等。液体经过加热以后才能产生蒸发及气化,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就可以放出热量。这时压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感到腰、肚子一带非常充实,饱满。当气体压缩时,就会向周围膨胀。而你腰的周围,腹部的肌肉有个反弹力,这个反弹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是下丹田。精确位置就每个人来说,多少有些差异。因为有的人内脏下垂,有的不下垂。按“前七后三者”“前三后七”的方法衡量很可能就不行。一些大亨的肚子特别大,“前三后七”的位置,前三的肚子里面全是脂肪,如果说丹田在脂肪里,脂肪里根本没有血液循环,那怎么练哪?(笑)这就没有道理了。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练,到时候它自己会产生的。{大周天体会}.

如前所述,气体膨胀后,反弹力压回来,继续膨胀,反弹力又压回来,如此反复,最终在合力点上集聚能量。当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块东西,或者说是“挤”出来一块东西。这就钻牛角尖为“气”。当压力再继续压,这团东西要运行的,其运行方向自然是选择通常阻力最小最薄弱的部位。在人身体上阻力最小地方在哪?就是经络。这地方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此处正好是最薄弱的环节。当压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把这地方先挤开,然后进入经络中去,沿着经络运行。这时走到尾闾,走到尾闾部位拐个弯,再返折而上,这个弯捐得很急。好象咱们浇花用的皮管子,如果离水龙头很远,又要把水源切断,为了节省水,可以把管子折回来,水的流量面积减小,水就被截住了,达到暂时切断水源的目的。然后就可以拿着管子去关龙头。道理完全一样,因为尾闾这个弯太锐了,气要通过地方很困难,这地方有一个很细和很窄的缝,必须把它挤开。这时大家就不要去管它,继续往下丹田里打气、压气。当气打足时,自然就通过了。这就如同救火用的高压水龙头,要想把它折弯,两个人都折不过来。因为能量往前冲,力量很大——也就是压力要足够。这时,只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打到足够的时候,这个“折”就被撑开了。一撑开马上气息就上来了,气体体积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就减少了——达到后腰背部又顶不过去了。压力又不够了,就需要继续打气。将气打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腰背酸痛,因为这地方经常是着,也形成一个比较扁而且贴在那里的头部。同样需要加压。当气力足够时,一下子把通道撕开,“辘轳关”就通过了。过了这关,气再向上走,体积又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和压力又减少了———到了后颈部。那里有枕骨,而且经络通道比较窄,是一个最难过的“关”,就需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与前面道理一样,只要压力够了就可以过去,压力不够就过不去。气顶得脖子酸、脑袋疼,脑袋里嗡嗡的乱七八糟地响,这时按摩、针炙,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感觉难受极了。而你不要管那些痛苦,坚持意守下丹田,坐在那里。当压力达到足够的情况下,会有这样一种特殊感觉:压力不够时疼得不行,继续加压,当压力达到的一瞬间,突然一下感到头与身体无限大了,好象全身什么都没有了,感到特别舒服。同时还发现一个特点,用鼻子往里吸气,只吸而不呼,吸半个小时好象都吸不代你要想呼气,试着呼出很长时间也还可以呼,这时就进入了“胎息”状态。这就是通了“小周天”。

小周天一通“必然进入胎息”。道家书中写的非常清楚。“小周天”“通”了,如果没有“胎息”过程告诉你,那这“小周天”肯定是没通。此外还有一个特点,

小周天通了“百病皆无”———基本就没什么病了。当“小周天”通了以后胳膊腿的毛病可能还有些,其它五脏六腑的毛病不会再出现了。这就是通“小周天”的特点。

因为这团气运行起来了,它就要在身体里面走,你就能体会它在里面走的过程。而后你用意跟着它走,时间长了就可以体会出你自己的任督二脉在什么位置上。这时候气的运行渠道你也熟习了,你再拿意使它快转或慢转,正转反转,都无所谓了,而且气都是在你的经络中走。通周天就是如此而来———“勿妄勿助,无中生有”。如果一开始练功就想拿意去领,领了半天不一定在经络中运行,结果把你的元气都消耗掉了。所以说“功到自然成”,功夫到了它自己就来了,你盼望着它来,它不一定来。这是“小周天”的问题。根据我自己和我的一些学生的体会,都是如此。

此文是对小周天的另一种解释,大家是不是认为很有道理呢。真正的丹道功夫好像都是这样呢,只是在解释上和认知上有些不同罢了!

枫叶整理

2005年4月26日

篇三:《太极学习心得》

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心得

指导老师:余学好教授

体育系10级体育教育专业4术科班

姓名:张福海 学号:1013402033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虚身行气,气沉丹田。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太极拳是以杨式太架太极拳为基础,吸收了其它流派的一些特点和练法编排而成的一套太极拳普及套路。其动作圆活连贯均衡全面。四十八式太极拳是原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于1979年组织编创的太极拳套路,整个套路除起,收势外共48个动作,分为六段,其技术风格是以杨式太极拳为基础,兼收了其它太极拳流派的特点和练法,并有所创新,注重动作的左右匀称,全套动作内容充实,结构严谨,练习一遍约8分钟左右,是理想的健身与普及套路。

一、起势

左脚开立两手平举,屈膝按掌

二、左右野马分鬃

1、左野马分鬃

稍右转体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2、右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3、左野马分鬃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分手

三、白鹤亮翅

稍右转体 跟步抱球 后坐转体 虚步分手

四、左右搂膝拗步

1、左搂膝拗步

转体摆臂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2、右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3、左搂膝拗步 后坐撇脚 摆臂收脚 上步屈肘 弓步搂推 五、手挥琵琶 跟步展臂 后坐引手 虚步合手 六、左右倒卷肱 1、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2、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3、右倒卷肱

稍右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4、左倒卷肱

稍左转体 撤手托球 退步卷肱 虚步推掌

七、左揽雀尾

转体撤手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下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八、右揽雀尾

后坐扣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掤臂 摆臂后捋

转体搭手 弓步前挤 转腕分手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九、单鞭 转体运臂 右脚内扣 上体右转 勾手收脚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云手 后坐扣脚 转体松勾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并步云手 开步云手 开步云手 扣脚云手 十一、单鞭 转体勾手 转体上步 弓步推掌 十二、高探马 跟步托球 后坐卷肱 虚步推掌 十三、右蹬脚 穿手上步 分手弓腿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四、双峰贯耳 屈膝并手 上步落手 弓步贯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后坐扣脚 转体分手 收脚合抱 蹬脚分手

十六、左下势独立 收脚勾手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七、右下势独立 ,落脚勾手 碾脚转体 屈蹲撤步 仆步穿掌 弓腿起身 ,独立挑掌

十八、左右穿梭

1、右穿梭 ,落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2、左穿梭

后坐撇脚 收脚抱球 转体上步 弓步架推

十九、海底针 ,跟步提手 虚步插掌

二十、闪通臂

提手提脚 弓步推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后坐扣脚 坐腿握拳 摆步搬拳 转体收拳 上步拦掌 弓步打拳 二十二、如封似闭

穿手翻掌 后坐引手 弓步前按

二十三、十字手

后坐扣脚 弓步分手 交叉搭手 收脚合抱

二十四、收势,翻掌分手 垂臂落手 并步还原

学习太极拳的要领:

一、心静体松

所谓“心静”,就是在练习太极拳时,思想上应排除一切杂念,不受外界干扰;所谓“体松”,可不是全身松懈疲塌,而是指在练拳时保持身体姿势正确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让全身关节、肌肉以及内脏等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状态。

二、圆活连贯

“心静体松”是对太极拳练习的基本要求。而是否做到“圆活连贯”才是衡量一个人功夫深浅的主要依据。太极拳练习所要求的“连贯”是指多方面的。其一是指肢体的连贯,即所谓的“节节贯穿”。肢体的连贯是以腰为枢纽的。在动作转换过程中,则要求:对下肢,是以腰带跨,以跨带膝,以膝带足;对上肢,是以腰带背,以背带肩,以肩带肘,在以肘带手。其二是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即“势势相连”----前一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势势之间没有间断和停顿。而“圆活”是在连贯基础上的进一步要求,意指活顺、自然。

三、虚实分明

要做到“运动如抽丝,迈步似猫行”,首先要注意虚实变换要适当,是肢体各部在运动中没有丝毫不稳定的现象。若不能维持平衡稳定,就根本谈不上什么“迈步如猫行”了。一般来说,下肢以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上肢以体现动作主要内容的手臂为实,辅助配合的手臂为虚。总之虚实不但要互相渗透,还需在意识指导下变化灵活。

四、呼吸自然

太极拳练习的呼吸方法有自然呼吸、腹式顺呼吸、腹式逆呼吸和拳势呼吸。以上几种呼吸方法,不论采用哪一种,都应自然、匀细,徐徐吞吐,要与动作自然配合。初学者采用自然呼吸。 首先,“学拳先学做人,练武首修武德”,这是练武者的绝对条件。为什么说是“绝对”条件呢?这是人格的修为,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一代武术人往下承传中华武术,如果接班人不严格挑选,选错人将会给师门及武术界带来极大麻烦和伤害。先辈拳家就有“十不传”,首先就是“不传无德”之人。

其次,要领会“劲”的涵义。太极拳练习到了适当的阶段,就会练出劲来。这股劲是一种“浑劲”,也就是太极拳入门的基础,所谓“懂劲后愈练愈精”。据我个人的体会,这股劲好象秋天的成片芦苇在湖中被大风吹得俯而复起,坚韧不折,柔而有弹性的意思。浑劲练出以后,继续再进一步要从浑劲中练出“轻灵劲”来。浑劲是藏而不露的浑厚实力,从而达到柔而有刚,轻灵劲是既有轻灵感觉而又能灵活运转的意思。将这两种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相互为用,才能刚柔相济,再能变化出朋、捋、挤、按诸劲而灵活应用之,始可达到融会贯通,得心应手的目的,方能进入具有高度艺术的境界。

太极拳要练出劲来,仅凭一般勇气蛮练,不去体味它的涵义,钻研它的架势,这是办不到的。必须要练得处处符合原则和要求。就要在平日练习时必须注意到下面四个要点。

一、眼神平视,要贯注而活泼,当每式的变化,视线要随身法而转移,切忌目光呆板或野顾。

二、腰是一身的主宰,练拳时要顶腰,歌诀有云:“身形腰顶岂可无”。如云手,搂膝拗步,斜飞式,海底针,高探马等式,都须腰部挺拔,像立之运转,转时总不离轴心。又好比指南针一样,针动而针轴不离原位。武术家所谓:“守中土”就是指中土不离原位的意思。在行功时,每动都要立身中正,实脚、重心脚与顶成为上下一条线,实脚实足,虚脚虚净。同时,每动都要松一下腰,“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旗”,这样可以达到“全身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

在单动与双动的“接口”处,“拳论”讲要“变换虚实须留意”,单动为虚,虚变实再虚一虚;双动为阳,阳变虚则再实一次,长久修炼,分虚实,周身才能做到节节贯串。所以练拳必须讲究“尾闾中正”。神贯顶,尾闾中正才能保持重心,而无姿势偏侧,架势过与不及之病,练拳如果低头耸臀,腰部不挺,失了重心,就是所谓“冒腰”。常言道“低头冒腰把式不高。”因为冒腰则呼吸不畅,气不能下沉,顶头不能悬虚,虚实不清,上下不能一气贯通,终练不到高明的程度。

三、四肢:练太极拳对四肢的运动,有一句话叫做:“如意胳膊、箩圈腿。”就是说,手臂与腿都要微有弯曲含蓄之意而不可伸得过直。“劲以曲蓄而有余”,就是指此。如单鞭、野马分鬃式,后腿微曲向外 ,就能做到前弓后蹬,力从脚跟而发,像树生根于地全身稳固,而不是向后挺得过直。总的来说,四肢要圆润、灵活、稳实、切忌强直。

学习太极拳时间虽然不长,但通过老师的教导,自己的学习让我觉得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而且能让我们感觉到一种意境,感觉人很轻松。学习太极拳时例如当手与脚、肘与膝、肩与胯外三合基本能协调配合后,意念开始以身体带动外形练拳,手臂等上肢意念上要慢于身体,身体通过节节贯穿保持气血传递,从外形上看人的身体有蠕动感,使身体的每一个局部都能够转动,手落下时自然松垂,如衣服架上挂了一件服装,袖子下摆自然,如无垠树上挂着三尺罗衣,随风荡漾。手臂上摆时,手指向上,手臂尽量和身体中垂线保持平行,身体以脊柱为轴保持左右对称,上下协调,能通过身体把圆圈转出来,一切动作都是为了转圈,并且通过身体传递,下至脚底甚至穿过地下循环再反传至头顶而完成身体大循环即大周天,有利于气血流畅,能很好的增强人的身体健康,对防身技击更有实效性。因此,我觉得我们应该更用心的学太极拳,应该更全面的了解它,做到以武强体、以武养神。学好太极拳让我们有健康的体魄,并且教给更多的人,让全国人都有好的、健康的身体。

参考文献:1、《太极拳理传真》 作者:张一敬

2、《论太极拳》 作者:张肇平

篇四:《我练真气运行法的感受》

我练真气运行法的感受

真气运行法的练功核心是气贯周天。第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其要领是“注意”,吸气任其自然。当感到心窝部发热有沉重感时,则进入第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目的地是丹田。第三步功突出“凝神”两字,把真气凝聚在丹田。此时要在入静上下功夫,丹田好比是海洋,入静越深,真气就能源源不断地充实到丹田。第四步通督勿忘复勿助。重点是“勿忘复勿助”,勿忘即意念跟随着真气上行的力量,所谓“气动于先,意随于后”就是这个意思。勿助即不要用意念导引真气上行,犯“揠苗助长”的错误。通督以后即入第五步功“元神蓄力育生机”,继续修炼,原则上还是守丹田。

我在练功中有几点体会: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有悟性,第三要有恒心,循序渐进,,坚持练功,自然水到渠成。{大周天体会}.

我从1991年10月10日培训班开始,每天晚上在学习班上练。4天后每一呼气有股热气流进入心窝部,此时吃饭很香,食欲增进。10月17日晚做第二步功时,气沉丹田,小腹发热,咕咕作响,矢气排出很多,以后的一二天亦如此。至10月30日培训班结束时,小腹部发热很明显,且形成热气闭,有时候会阴作痒,有气流通过的感觉。四肢、腰部脊椎骨发热。以后,我还是练功不辍,1月26日放寒假回家后,我分秒必争,每天平均练5、6次功,每次40分钟左右。遇到下雨天甚至整天练功。就这样气感来得很快,小腹逐渐充实饱满。到2月3日晚做功时,一股巴掌大的气流从命门处直上,冲破尾闾、夹背二关直至玉枕。此时背部向上拔,颈项部强直,头部沉闷象有一紧箍,甚为不适。大约过了20分钟,玉枕关轰地一声,头猛地摇了一下,气流过了玉枕关。这时头部有气流,四肢的气感很活泼,浑身舒服痛快。这意味着小周天已通。以后几天我出现了更大的动触现象——自发动功,颈部前后、上下、左右转动,有时逆时针转,有时顺时针转,功后也没有很疲劳不适的现象。 自打通小周天后,困扰我4年的鼻炎消失了,高二时得的慢性胃炎基本痊愈,吃菜不必忌口了。而且每天学习、工作精力充沛,走路时身体轻捷,与功前判若两人。现在我干起事来很有劲,心情开朗,以前常闹的烦恼情绪荡然无存。正如李少波老师所说,练好了“真法”,等于随身带了位名医。

篇五:《张延生谈如何打好气功基础以及怎样才能通小周天》{大周天体会}.

张延生谈如何打好气功基础以及怎样才能通小周天

一.打好基础——丹田、命门、命脉与小周天(张延生)

(一)静坐与基础

1.静静的坐在那里才能练出真功夫。

2.利用这种方法,你在家里静静的坐着,你的疾病就可以达到痊愈。

3.所以练功打基础往往是在下丹田这个地方。“百日筑基”就是打基础。基础在哪儿?基础就得在下面。对于练功的人来说,就是在肚子(腹部)里打基础。

4.如果要练的话你得把气攒足了。

5.练气功的关键是先要有气。

6.唯一的办法,打足了气就通了。

7.气打得越多越饱满越好。 。什么时候打足了,功夫就来了。

9.关键是丹田得有劲。

10.初学者不是要“观想”,而是要“悟空”。

(二)时间是关键

1.(我)静下来往那里一坐,开始每天坐两个钟头左右。我初练功的那时候业余时间基本上都抽出来练功了。

2.我每天练功,都要练很长时间的静功。过去我练功时很刻苦,每天平均练七、八个小时,所以业余时间差不多都在练功,晚上也搭进去了,每天睡四到五个小时。

3.也就是说,练功必须要长时间,必须要有毅力。所以说“功到时至”。

4.每天练功四次,每次一个小时,不如每天练功一次,每次练两到两个半小时,后者效力要高得多。

5.如果一个时辰或两个时辰那就更好了。

(三)、小周天与胎息

1.小周天一通,必然进入胎息。小周天通了,百病皆无。

2.一般小周天通了有几个特点:一个是进入了“胎息”状态。

第二个是“百病皆无”。

二.怎样才能通小周天 张延生

小周天怎样才叫通?道家的书中有通周天的标准,我自己也有实践的体会。首先就练功来讲,且不说以意贪气,因为以意领气是达不到通周天的目的。我问问你,“以意领气,你往哪领?”“任督二脉都在什么位置上?”你只知道在身体的中间,从后面中间上来,前面中间下去,可你不知道任督二脉的具体位置。它有多深多浅?多宽多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样,无论“后面向前转”,还是“前面向后转”,无论“男的是后面向前面转”,还是“女的从前向后转”等等,大家不必为此再争论不休了,任督二脉在哪里都没搞清楚,结果转了半天,那一点气都在经络外面乱转,与肌肉产生摩擦,感到热烘烘的,以为是得气了。实际上是能量消耗了。摩擦生热嘛。元气是用来活命的。你的元气在运动中就消耗掉了,而并没有在经络中运行。

那么大家要问,我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周天”在哪里?那就要“勿妄勿助,无中生有”。首先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妄”,指妄想,或者希望得到不切实际的主观意识去帮忙,让它自己产生。这个过程就牵扯到了下丹田的位置问题。

下丹田在什么地方?说法很多。有的说“是肚脐里面”,有的人说“是肚脐到命门之间”,“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有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