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闲桂花作者

时间:2021-10-26 22:27:49 节日作文

篇一:《人闲桂花落》

人闲桂花落

生活浪花

孙 曼

小时候每次读到王维的诗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都会疑惑地想,“桂花不是秋天才开的吗,诗人会不会写错了?”成人后才明白,也许王维想描述的,是两种相似的意境——人闲了,才会注意到桂花已悄然落下;夜静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春山之空。后来看到《植物图鉴》上说,桂花中有的品种是春秋各开一次的,也有可能当年王维看到的是春天的桂花吧。

不过在我们的城市,桂花一般都是在秋天开放的,每年都是那股甜甜的、浓烈的香味,第一个向我们预报秋的到来。东郊风景区是最佳的赏桂去处,那一带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每到秋日桂花盛开时,犹如天香飘落。我最喜欢的是紫金山麓的“桂林石屋”那一带,尽管那座上世纪30年代建成的国民党主席林森的别墅早已是断壁残垣,但因为林森酷爱桂花,所以别墅四周和道路两侧山坡上都种满了桂花树,漫步在其中,令人好比在香海里沐浴,流连忘返,身心感到格外舒畅。

据说桂花在光线不强、温度不高的时候最香,因此清晨和傍晚是闻香的最好时间段。而且每种桂花都有“香眼期”,即在花朵半开未开,像半眯着眼睛的时候,香气最好闻。花的品种不同,香味的浓烈程度也不同,花色浅的要比花色深的香,银桂的香气比丹桂还要浓。 与其他花卉不同的是,桂花在变成缤纷落英之后,还可以入馔,几乎所有我们江南地区的美味甜品,如糯米藕、糖芋苗、酒酿小元宵、猪油年糕等等,都离不开桂花的画龙点睛。唯有南京的桂花盐水鸭,并不是用桂花腌制的,而是因为每年桂花盛开时的鸭子,色味最佳,故美名为“桂花鸭”。还有一道家常菜“木须肉”,其实这个写法是错误的,真相是,在北方,把用做配菜的炒鸡蛋叫做“木樨”,因为它们嫩黄的颜色,像极了秋天盛开的桂花,而木樨就是桂花的学名,所以正确的写法应该是“木樨肉”,大概饭店里的厨师怕麻烦,就用“木须”二字代替了,结果原先那个典雅的菜名反而失传了!

植物学家说,桂花在我国的“十大名花”中是最小的,的确,她们直径最大的也就8毫米左右,小的连6毫米都不到,然而这貌似不起眼的小小花朵里,却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

海盗船博物馆

域外传真

顾德宁

与挪威首都奥斯陆市中心隔海相望有一座小岛,叫做比格岛,上面有多家博物馆,其中的海盗船博物馆名声显赫。

在挪威,海盗船博物馆类似于我国的长城和故宫,有国宾来访,主人必会领着客人去参观一番。这里展出的海盗船是挪威最有价值的出土文物之一,它们记载着挪威先人精湛的造船及航海技术、古代的生活图景,还有挪威人对“北欧海盗时代”的一种复杂情结——低调的炫耀和人性的复杂。

挪威海盗就是北欧海盗,又称维京人,他们的老家是挪威、瑞典和丹麦,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他们打遍欧洲无敌手,一度控制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欧洲这一时期被称为“维京时期”或“北欧海盗时代”。北欧海盗残暴凶狠,被说成是“来自地狱的魔鬼”。可另一面,北欧海盗也是卓越能干的工匠、水手、探险家、商人和农夫,他们那种不惧危险和牺牲、

不停探险和发现的英勇无畏精神,也使他们有“北欧勇士”之名。我们去过的斯瓦尔巴德群岛、冰岛和格陵兰岛等北极地区,都曾是无人知晓的不毛之地,全都是由北欧海盗最先发现、定居和拓荒的。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的500年,北欧海盗就已经越洋到过北美。对北欧海盗的这些“历史功绩”,挪威人至今难掩自豪。海盗船博物馆就是一种纪念。

海盗船博物馆目前保存完好的海盗船有两艘。一艘叫“高克斯塔”号,大约建造于公元890年,1880年被挖掘,它是一艘典型的海盗战船,23.3米长,船身扁平,有5米宽,船底却像锋利的尖刀。船的首尾高高翘起,尖细,犹如探头出海的蛟龙,船头和船尾雕着龙头,所以,这种海盗船也被称为“龙船”。船中间有高大的桅杆。船上有15块坐板,每条坐板上坐两个桨手,另外还有观向员和船长等,所以这艘海盗船需要35至40人。船体是橡木的,桅杆是冷杉木的,十分坚固;船上缆绳是海象皮做的,非常耐磨。这种海盗船的设计、造型和人员配置,不仅能使一千多年以前的海盗能在大海上乘风破浪,神速前进,而且吃水浅,利于登陆作战。“高克斯塔”号上还载有好几艘几米长的小船,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冲锋艇,使登陆奇袭更加神出鬼没。许多艘这样龙头高昂的海盗船突然出现在海面上,也有巨大的威慑力。

另一艘海盗船叫“奥斯保”号,9世纪建造,1904年出土,21.4米长,16块坐板,船身刻有龙和蛇的造型。它是从海盗女王墓地出土的。这艘船可能是风平浪静时的海盗娱乐船,后用于海盗女王的陪葬。出土时发现舱里收藏着当时最珍贵的艺术品,这是北欧至今发掘出最大批的维京年代艺术品。其中一些珍品也在海盗船博物馆里展出。

我对挪威海盗的佩服,是他们创立了阿尔庭。930年,一群极度厌恶当时欧洲君主统治制度的挪威海盗移民在冰岛荒野的一块平地上聚会,决定全民每年举行一次大会,平等地讨论和表决有关民众的大事。这就是著名的冰岛阿尔庭的由来。“阿尔”是全体的意思,“庭”就是开会,阿尔庭这个词和形式后来转化为世人都知道的“会议”和“开会”。此后,冰岛人年年都在这块平地上开会,不分尊卑,平等议事。从公元十世纪一直开到十八世纪末,延续了800多年。阿尔庭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也是最早的共和制政府,比英国议会的出现还要早三百年。冰岛人创立的阿尔庭对后来欧洲议会制度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影响。1845年,冰岛又恢复了阿尔庭。如今的冰岛议会阿尔庭每四年选一次,有63位成员。冰岛法律规定,当年阿尔庭旧址,也就是野外一块平地,作为冰岛民族的财富和圣地,永远不得出卖或抵押。 对挪威海盗移民创立阿尔庭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以我们的文化角度去看,一千多年前,一群杀人越货的强盗冒死发现了一处无人宝地,何不占山为王而复制“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不过,看看世界上那些现在宜居和法治很好的城市或国家,其拓荒先祖不是好人的还真不少。人心难测,世事难料。

麻 雀

闲情偶寄

董改正

麻雀立在屋檐上、立在电线上、立在落了叶露出大片蓝色天空的树梢上,头朝下,尾巴上翘,脖子耸动,叽叽喳喳地叫。趁着没人,赶紧跳下来,啄着稻粒谷穗,还是叫,一边啄一边叫,一边跳,一边左顾右盼,很动态。然后又跳下一只,又一只,三只,五只,一起点头啄食,一起左顾右盼。间或一阵风来,掉下一片桐叶,它们就大惊着扑腾着翅膀,齐齐飞去。

春夏两季鸟多,声音啁啾婉转,色彩形态明丽流畅,画眉、燕子、布谷、喜鹊、黄鹂,看看名字就夺目。那时候麻雀也在,一群一群地,栖息或者飞跃,枝头,枝头和屋顶之间,田野和村庄之间,它们叽叽喳喳,短距离飞翔,但我们不在意。

麻雀依恋村庄,虽然它们大多时候野外觅食。田野里,贴着稻禾麦垄,豆秸高粱秆,一群群地跳跃或飞跃,阳光下,它们卑微而自由,弄出一团惹人怜爱的影子。田野里有树,山上也有,但它们总是往村庄里飞去。茅屋檐下,是麻雀安身立命的窝。它们飞翔、啄食、晚归,生活随意,没有规划,蛋也不知什么时候下的,然而不久,窝里就有嫩嫩的叫声了,叽叽叽,叽叽叽,嫩黄的小嘴不安地动着,呼唤着,是饿了。就有调皮的孩子,趁着大鸟不在,竖起梯子,掏了去。还有猫,窥视着。

麻雀是少年捕捉的对象。雪天扫一片地,撒下谷粒,支起一个簸箕,它们就接二连三地进去。农人为它们啄食的一点粮食,做稻草人。打谷晒谷时,老人孩子看着,它们下来了,就扬起手,发出大声的喝斥,它们就像遭遇大风的树叶,惊惶地四散飞去。可即使这样,它们依然追逐着村庄,聒噪着,叽叽,叽叽,琐碎而喜气,它们终究没有心机,不记仇,在温煦秋阳里,跳出,叫着,金黄谷粒间,有它们才真实,喧闹着淡淡的吉祥意味。

“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虽是小欢喜,却是黑白宁寂的味道,岁月仿佛很远。有麻雀飞腾的村庄,才不显寂寞,而有村庄的麻雀,才不会如无家可归的孩子。麻雀,是人类放养的家禽。

猪肉会有的

逝水流年

刘春杰

我的父亲出生在农村,经历了物质极度贫乏的少年、青年、中年,如今已七十多岁的他非常喜欢吃肉,尤其喜欢吃猪头肉。能随时大口吃肉,是他年轻时的理想。自我参加工作以来,每次看望他都给他买猪头肉,看着他香香地满足地吃着,真是幸福。

我小时,在工厂加工粮食的父亲用每月32元的工资养活五口之家,还要节衣缩食省出钱来寄给奶奶。为了让我们吃饱,父亲经常饿肚子。但父亲乐观,每当我们坐在餐桌前看着干巴巴的粗粮难以下咽时,父亲总会乐呵呵地夹起一块咸菜,说:这猪肉真香啊!我们便想象着这是猪肉,有时竟然真产生吃肉的感觉。

有一年年底,工厂发了15元救济款,我便央求着要吃肉。母亲说,拿救济款买肉吃会惹闲话的,来年生活好些了,一定买很多肉给我们吃。我就哭了,父亲在旁边安慰我:猪肉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年三十那天晚上,母亲把洗得干干净净的旧衣服给我们兄妹三人换上,一人一支红色的小蜡烛,放在父亲刚刚做好的灯笼里,年夜饭是素馅饺子。这算过的什么年呢,连顿肉都吃不上!我很难过。初一早上睁开眼,依稀闻到鲜美的肉味,以为还是在做梦,爬起来一看,原来是父亲在吃肉,他小心翼翼的,既想大口吃又不敢吃的样子。我们三个孩子一拥而上抢着要吃,父亲却把肉碗高高地举起,不让我碰。

原来父亲早起出门,见一只狗叨了块什么东西,大概见到人的缘故,它丢下便跑。父亲走近捡起来一看,竟然是一大块猪肉,高高兴兴地拿回家。是狗偷了谁家的肉?母亲到邻居家问及是否丢了年货,均说没有。难道是“苏修特务”或“阶级敌人”投毒害人民群众?那时人们阶级斗争的弦绷得都很紧。虽然心里不踏实,但想到我们三个孩子大过年的沾不上一点儿肉星儿,父亲觉得实在对不起孩子。与母亲讨论了又讨论,决定“以身试肉”,并且向母亲交待了应急方案:倘有异样马上去卫生所找赤脚医生,如果没什么反应便可让孩子们吃。

我们不得不盯着那冒着香气的肉,很不耐烦地等。那等待的时间可真漫长啊!一个小时后,见父亲没有任何异常反应,立刻急不可耐地吃起来,吃得满嘴是油。那个寒冷的冬天,暖暖的小屋里尽是肉香,我们久已缺肉的小肚子终于得到了满足。因为有了肉,这个年也过得格外有意义起来。

而今,正如父亲所说的,猪肉有了,一切也都有了,我们靠自己的双手创造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在偏远的农村,在不发达的地区,尚有多少舍不得吃肉或吃不起肉的人们?过一个有肉的年,还仍旧是有些孩子的梦想。

篇二:《桂花雨及作者简介》

桂花雨及作者简介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

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

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旷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惟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时候,我对无论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尽管父亲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凌霄花,这是叮咚花、这是木碧花„„我除了记些名称外,最喜欢的还是桂花。桂花树不像梅树那么有姿态,笨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开花季节也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它不与繁花斗艳。可是桂花的香气味,真是迷人。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但可以闻,还可以吃。“吃花”在诗人看来是多么俗气?但我宁可俗,就是爱桂花。

桂花,真叫我魂牵梦萦。故乡是近海县份,八月正是台风季节。母亲称之为“风水忌”。桂花一开放,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做风水啊。”(就是台风来的意思。)她担心的第一是将收成的稻谷,第二就是将收成的桂花。桂花也像桃梅李果,也有收成呢。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遭,嘴里念着,“只要不做风水,我可以收几大箩,送一斗给胡宅老爷爷,一斗给毛宅二婶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原来桂花是糕饼的香料。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闻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摇桂花”对于我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盯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知道要“做风水”了,赶紧吩咐长工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篾簟,帮着抱住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母亲洗净双手,撮一撮桂花放在水晶盘中,送到佛堂供佛。父亲点上檀香,炉烟袅袅,两种香混和在一起,佛堂就像神仙世界。于是父亲诗兴发了,即时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诗虽不见得高明,但在我心目中,父亲确实是才高八斗,出口成诗呢。

桂花摇落以后,全家动员,拣去小枝小叶,铺开在簟子里,晒上好几天太阳,晒干了,收在铁罐子里,和在茶叶中泡茶、做桂花卤,过年时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念中学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名胜满觉垅,一座小小山坞,全是桂花,花开时那才是香闻十里。我们秋季远足,一定去满觉垅赏桂花。“赏花”是藉口,主要的是饱餐“桂花栗子羹”。因满觉垅除桂花以外,还有栗子。花季栗子正成熟,软软的新剥栗子,和着西湖白莲藕粉一起煮,面上撒几朵桂花,那股子雅淡清香是无论如何没有字眼形容的。即使不撒桂花也一样清香,因为栗子长在桂花丛中,本身就带有桂花香。 我们边走边摇,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这大概就是母亲说的“金沙铺地,西方极乐世界”吧。母亲一生辛劳,无怨无艾,就是因为她心中有一个金沙铺地、玻璃琉璃的西方极乐世界。我回家时,总捧一大袋桂花回来给母亲,可是母亲常常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人闲桂花作者}.

2

作者简介{人闲桂花作者}.

编辑

琦君,1917年7月24日生,本是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曾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多种,主要著作《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个人简介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1917年7月24日生于浙江温州市瓯海区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2006年6月7日凌晨4时45分病逝于和信医院,享年90岁。另外,成名作为《外婆的澎湖湾》的台湾民谣歌手潘安邦(1961-2013)是琦君的侄子。

代表作品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她同时

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之一。

篇三:《六下精读课文作家作品汇总》

五年级下册精读课文整理{人闲桂花作者}.

篇四:《古诗(按作者分类)》

上古时代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帝力于我何有哉! 《击壤歌》

西汉 (公元前206—公元8) 都城:长安(陕西西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汉乐府

东汉 (25—220) 都城:洛阳 (河南洛阳)

三国<魏> (220—265) 都城:洛阳(河南洛阳)

曹 植 (192—232) 字:子建 安徽毫州人 出生山东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七步诗》

陶渊明 (365—427) 字:元亮 名:潜 自号:五柳先生

江西省九江市人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

北朝(386—534)都城:平城(山西大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唐朝(618—907) 都城:长安(陕西西安)

虞世南 (558-638) 字:伯施 世称:虞永兴 浙江余姚人

逐舞飄轻袖,传歌共绕梁。动枝生乱影,吹花送远香。 《咏风》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

骆宾王 (627—684) 字:观光 浙江义乌人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咏鹅》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于易水送人》

李 峤 (645—714) 字:巨山 河北人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

王 勃 (649—675) 字:子安 山西河津人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