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雪散文

时间:2021-10-26 21:20:54 节日作文

篇一:《描写雪花的好文章》

冬 雪

经历了春天的妩媚和浪漫、夏天的炽热和喧嚣、秋天的成熟和收获,你或许会觉得冬天不免有些冷清、空寞和单调。其实,冬天也很精彩。

冬天会下一场雪,把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房屋和树木都披上了银装.树上白了,房顶也白了,真是一个洁白的世界,好漂亮啊!这雪景是多么美丽迷人啊!一年有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景色,而我最喜欢冬天下雪时的壮丽景色。冬天,大雪纷飞人们好象来到了一个幽雅恬静的境界,来到了一个晶莹透剔的童话般的世界。松的那清香,白雪的那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一切都在过滤,一切都在升华,连我的心灵也在净化,变得纯洁而又美好。

冬天是属于我们的季节,可以用红肿的小手,在如锦似被的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在满是喜庆的过年里,如蝴蝶般花枝招展去外婆家拜年。冬天也是勇敢者的季节,因为只有有勇气和毅力的人,才能在那冰彻刺骨的冬天是一年中最后的季节,人们忙碌了春的播种,经历了夏的耕作,喜悦于秋的收获之后,可以在这沉默如思,漫长温馨的季节里,把一年的疲乏劳累,喜悦辛酸冲刷怠尽。因冬天的到来,生活也变得富有情趣。一家人围着小桌吃火锅,心会随那涌涌的火锅而烧得滚烫;品味着那阵年佳酿,观赏着那凋零中尽显冷艳、寂寞中尽显妩媚的数点梅花;看窗外悄无声息的落雪,畅谈友情,尽抒胸臆。人世间所有成败得失,

爱恨情仇,忧郁烦恼,顷刻间,都会烟消云散;亲情、友情都会变得更浓更醇,就如杯中大自然简直就是一位宽容慈祥的老母亲,如迎接新生命诞生一般,豪放地张开双臂,把冬的所有所有全都深情揽过,虚怀若谷。

我喜欢冬天的景色,更爱冬天的雪!

棉花糖 我多么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雪啊!她是如此的纯洁,如此的迷人,如此的晶莹。不仔细看,还以为天上落下了一个个甜甜的“棉花糖”。

我多么羡慕那些北方的孩子们啊!我想,是雪改变了严寒的隆冬,是雪让那些孩子们快乐了:每当冬季的来临,雪姑娘就降临了人间,她用那宽大的衣裙,给大地铺上了一张雪白的地毯,她给了那些北方的孩子们一个欢乐的冬天。孩子们在雪地里玩堆雪人、打雪仗„„不亦乐乎。

我多么想让雪姑娘降临我们南方啊!这样,我们南方的孩子们也能享受到北方孩子的快乐,享受到雪的纯洁,享受到大地赋予我们的美妙时光„„

雪,你是纯洁的“棉花糖”,你是给孩子们欢笑的雪姑娘,你是我心中的那闪耀着灿烂光芒的小精灵。

纯洁的雪

一年里有生机勃勃的春天,有百花争艳的夏天,有过果实累累的秋天,也有粉妆玉砌的冬天。而我最喜欢冬天,但那洁白的雪是多么的美丽迷人啊!不知不觉中,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刮着。不一会儿,天空中下起了淅沥淅沥的小雪,这是冬天送给我们的“贺年卡”。雪花悄悄的落在地上,地上没有雪,都融化了,好像和我们捉迷藏一样化成了水躲了起来。渐渐地,雪越下越大,一片,两片,三片……大地终于被雪那前赴后继的精神所折服了。鹅毛般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着,庆祝着它们的胜利,也欢迎着冬天的到来。地上不再湿润了。看呀,树枝上、屋顶上、大地上,都在一瞬间换上了厚厚的棉衣,真是“山舞银蛇,原驰腊象”。雪停了。那宽阔的马路边上,堆起的一座座的土堆,霎时也成了一座座的小山丘。孩子们也都出来欢快的堆着雪人,滚雪球、打雪仗。他们万多开心呀!雪花不仅仅外表美丽动人,她还孕育

着千万人的希望。农民伯伯们可盼望雪的来临了,“瑞雪兆丰年”嘛!一场及时的雪将预示着明年的大丰收呢!雪花的降临将杀死千万的细菌,又随着春天的到来化为水滋润了大地。雪时多么的朴实、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啊!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像雪花精神这样默默无闻的人们。老师,您不就是这样的人吗?您每天那样劳累,却没有一句怨言!我爱冬天的雪,她是那样纯洁、朴实、默默无闻,我赞美她的这种精神,也赞美像雪花一样的人。我爱你,家乡的雪。你用值得让人们赞赏!

篇二:《美文欣赏——《雪》》

美文欣赏:《雪》——鲁迅

必读理由:解读鲁迅真实的自然情感和审美气质的契机;冷峻凄美的笔调;近现代知识分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家乡的雪散文}.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小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烂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是的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写于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年,回国任教。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1919年,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反抗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美文赏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一位以最激烈的方式向黑暗蒙昧开战的先锋人物。他的气质冷峻、忧郁,但是这些并不妨碍鲁迅在文学作品中对世界保持人的自然情感和审美体验的真实流露。

《雪》中写了家乡江南和朔方的雪。江南的雪是作者所钟爱的,但最后也只会是孤独地在一片喧嚣中独自消逝。那么,即使亲切、明艳如故乡,雪依然难以挽留,身为异乡的“朔方”又能如何?雪不过如粉如沙一样“弥散太空”罢了。鲁迅在这篇短小的文字里,充分融入了自己的精神体验和对宇宙人生的感悟。孤独、无常、凄美是文中“雪”特有的审美特征。所以,鲁迅笔下的雪,既是写实的,又是写意的;既是真实的描绘,又是高度的象征。它是一种无着无落、无所依傍的生存现象的幻化,是人类精神世界深度孤独和寒冷体验的写照。它几乎反映了鲁迅当时的灵魂世界。

篇三:《家乡美文》{家乡的雪散文}.

(一)四季的色彩

春天是绿色的世界。草是嫩绿色的,树是新绿色的。在春风中,在阳光下,所有的绿色都在颤动,都在含着晶莹的绿光。一切都是那么清新,幽静而有诗情画意。 夏天是红色的世界。花儿是红的,太阳是红的,小姑娘头上的蝴蝶也是红的。所有的红色都像燃烧的烈火。世界万物都充满了火热和奔放的情感。 秋天是金色的世界,金黄的树叶在空中飞舞,好像一只只翩翩的金蝴蝶。田野里,庄稼成熟了,收割机轰隆隆地响着,谱写了一首金色的交响曲。一切都那么灿烂和耀眼。 冬天是银色的世界,天是蓝色,地是银色,雪花更是洁白无假,晶莹剔透。银色是世界美丽而祥和。 一年四季啊,像一条无边的彩带,春的幽静,夏的火热,秋的灿烂。

(二)日出美景

在一个晴朗无云的日子里,我孤身一人攀山而上。凌晨,我站在山顶上,仰望碧空,等待那惊艳的一刹那。

渐渐地,那原本被夜幕笼罩的天空出现了微明。一颗颗启明星逐渐变得苍白无力,在浅浅的日光的照射下,胆怯的它们终于退却了。随着启明星的消失,害羞的太阳射出了几道耀眼的金光。我聚精会神地看着。只见那火红火红的太阳缓缓的从东方升起,将金色的光辉洒向四面八方。我不禁捂住了眼睛,挡住那刺眼的光芒。可过了一会,我又睁开了双眼,我彻底被日出的魅力迷住了!太阳身旁的白云也渐渐变了颜色。从洁白过渡到桔红,最后变成了片片红的晃眼的朝霞。太阳终于从地平线升上了壮阔无边的天空之中,展现出她最美的一面。让人们来迎接一个全新的清晨。

看完了日出,我走在下山的石板路上,静静地回忆着华美的日出。我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三)荷塘四季

在我们小区对面的济阳公园,有一个不大的池塘。

春天,池面刚开始十分安静,只是时而来的一阵风,让水面漾起道道细纹。渐渐地,池塘开始热闹了起来。小鱼儿在池中嬉戏。你瞧!这会儿,它们玩起了“跃龙门”,只见它们越过水中水草,一个比一个跳得高,好不精彩!不知什么时候,荷叶也长得茂盛了,碧绿碧绿的十分惹人喜爱。

夏天,天气十分炎热。一池的荷花开得灿烂各异。远远望去,好像一个个穿着粉色霞衣、亭亭玉立的仙子正坐在一片片荷叶上。池塘是那么的热闹,鱼儿还在不厌其烦地做着同样的游戏,连青蛙和小虾米也加入了其中。

秋天,天气转凉了,荷花枯萎了。池塘昔日的热闹已不复存在,只留下鱼儿还在水中漫游,残荷在风中孤独的摇摆。

冬天,下了一场大雪。热闹了一年的池塘真正地平静了下来,水面结了一层薄薄的冰,把可怜地残叶压在下面,鱼儿却不知了踪影。

我等待着,等待着,明年大地复苏,春暖花开之际。

(三)下雪啦

清晨,我来到窗前,透过玻璃向外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银色的世界,啊!下雪啦!{家乡的雪散文}.

雪花落在了玻璃上融化了的图案,有的像一朵朵小花,有的像高高的宝塔,有的像栩栩如生的小雪人。 我迫不及待地地跑下楼,投入了雪花的怀抱,哇!多美妙的雪的世界呀!

雪花落在了楼顶上,像是给房屋换上了一件漂亮的新衣;雪花落在了小树上,像是给小树穿上了圣洁美丽的裙纱;雪花落在了小路上,像是给小路铺上了一层柔软而洁白的地毯。

小朋友们也来到了户外,在雪地上快乐地游戏着,有的在滚雪球,有的在打雪仗,有的在推雪人,我最喜爱大家堆朔的小白兔,长长的耳朵,红红的眼睛,胖乎乎的可爱极了,在这雪的家园小朋友们玩的真

快乐啊!

我爱这洁白的雪花,我爱这雪花的世界!

(四)净秋雨

秋天的雨,淅淅沥沥下在大地上摇摆着,风情万种,似柔婉的少女。雨丝似针尖,如牛毛,一丝丝打在秋菊层层的花瓣上。一片片细细的花瓣上挂满了水珠,顺着花瓣流到花蕊中。渐渐形成一个晶莹的小水池。忽然,一阵寒风吹来,把小水池吹皱了,泛起了波纹,有时晃得大一点,会有水珠从花瓣上落下,像一颗珍珠,落在大地上。

秋雨过后,我喜欢看被雨淋湿的芒草。远远望去,芒草被寒冷的秋风吹倒了,但还未倒下。白色的芒草摇曳着,水从上面落下,恰似为秋落下的眼泪。

啊,秋之雨!你是一位少女,洒下露水,你是一个精灵,赋予秋无尽的魅力!

篇四:《一个夜,一场雪(《散文》2006年第5期)》

夜幕很快就将整个城市包裹了,至今还没有谁能够逃脱它虚怀若谷的胸怀,也没有谁能够将夜阐释得淋漓尽致。那个站在窗口看夜的人,也只是捧着一杯清水静静地看,却感觉总也无法看透水杯对面那无声无息无边无际的夜。

其实,光无时无刻不是明亮着的。就像现在,奔跑的灯光越过高高低低的没有烟囱的屋顶,翻过几排木杉潦草的影子,在一堵巨大的高墙面前,它不得不停下来,喘着气,思考着继续行进的方向。而看夜的人,他全部的目光,只能一路追随着它,在黑暗与黑暗之间,在夹缝与夹缝之间,疲劳而无休止地跳跃着,奔跑着。

每一个走过路灯下的人,脸色看起来都有些怪异。昏黄的灯光投射在他们匆匆的脸上,一半阴暗,一半明亮。旁若无人的是那一对情侣模样的人,相拥在第五根电线杆下,默默地注视着对方。他们一定在聊着什么,然而,夜内部的距离阻隔了声波的传递,没有谁能听见他们的言语,而这倒给了看夜的人甚至路过的人更多可以想象的风景。

楼下没有桥,自然就没有站在桥上看风景的人,今夜,也没有可以装饰你窗子的那轮明月。只有夜,像个偌大的睡袋,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一以贯之;而这个城市,其实只是一只小小的爬虫而已,那站在四楼窗口看夜的人,就只能是匍匐在爬虫的鼻尖上,打量着这充溢在周遭的黑和宁静了。黑夜拒绝人的参与,因为无法遮蔽的喧嚣和靡靡之音只会让夜黑得更加彻底,让生活在黑夜中的人感觉自己影子的恐怖,自己声音的可怕。所以,站在窗口看夜的人不动声色,站在窗口,和手中的杯、杯中的水一样,保持着相对的平静。

然而,城市终究是不会平静如水的,即使是在铁一样黑冷的午夜时分,依然会有各种各样活动的声响,把睡梦中的人生生地拽出。你最常听到的是“救命救命”的救护车的声音在马路上横行无阻。夜,也像红灯一样,对它束手无策。毕竟这个城市中有比夜更珍贵更易逝的东西需要拯救,不能轻易放弃。{家乡的雪散文}.

我关上门窗,点起灯,开始小声诵读牛汉的《夜》:

“关死门窗/觉得黑暗不会进来//我点起了灯//但黑暗是一群狼/还伏在我的门口/听见有千万只爪子/不停地撕裂着我的窗户//灯在颤抖/在不安的灯光下我写诗//诗不颤抖!” 终究没有写出关于夜的诗来。

还是回罗岭去吧。“即使走路,我也要回乡”。很长时间了,我总需要找各种理由回到那里。那里是我的故乡,有我的父母和许多不为人知的亲人,或许还有更多让我放心不下的事,比如门前的那两棵摇摇摆摆的树,或是朋友鹏风的一场土生土长的婚礼。

鹏风其实早该结婚了。在四处奔波之后,最终还是决定在安庆定居下来,开一间不大的装饰装潢公司,叫“风景线”。我喜欢这样简单而美好的名字,或许于他,这里也是他最终可以看见更多风景的地方吧。婚礼就在我们共同的家乡罗岭举行,我没有追问他为什么没有选择在市里。他一定有他的理由,正如他多年之后的再次返回。一切都按照传统的习俗有条不紊地进行。迎亲。进门。喜宴。洞房。民间,朴素,而不失热闹,与城市中层层叠叠的仪式是两样的。

在喜宴开始前的一段时间里,我们长久地站在朋友家门前的空地上,谈起过去的时光、现在的工作和将来的希望。我的身后是一个比我高出很多的草垛,自在地堆积在那里。而面前是几间摇摇欲坠的谁家的老屋,被一根木柱顽强地撑着,墙壁班驳不堪,一张早已褪色的纸上隐约地写着1972年工分计算的情况。我忽然就觉得,有些东西已不复存在了,而有些东西虽然存在,虽然依旧熟悉,却已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了,比如这里的草垛,这里的老屋,这场既简单又隆重的婚礼,我,以及我所面对的我的朋友们。我看到更远处的田野,零星的绿色点缀其间,阡陌交错,曲曲折折地向周边的村落无限延伸。田野的尽头就是我的家了,然而,它隐没在房屋和杉树的深处,我无法看见。一栋紧挨一栋漂亮的楼房,都空空荡荡的,它们的主人还在外劳作,或是正在返乡的路上,最惬意的或许是那几只健壮的黄狗,不避生

人,在屋后狭长的小道上轻盈漫步。

时光漫步,一切如旧。2006年的第一天和2005年的最后一天,有什么不同?经过一夜的犬吠和风声,我在阴冷里醒来,起身,走向户外。二十年前的景物依然是过去的轮廓和颜色,甚至风里所饱含的都是我分外熟悉的气息,然而现在,却成为我想象的抵御。站在新年的风口,我不禁疑惑:长久以来我对这里的深情描绘,是否早已让它在我的内心深处面目全非?

这些都是我所不愿看到的存在或真相。然而,真相到底又是什么呢?

我曾忠实地记录过这样一个在城市中流浪的乞丐。他就坐在银行门前,聚精会神地抽着烟,其实只是短短的一截烟头。蓝色的编织帽,紧箍在头上,边角露出几种不相协调的色彩;灰色的上衣,吊在腰部以上,甚至可以看见他的内衣和皮肉。我走近他的身旁,他迅速地将烟头踩灭,别进帽沿里,伸着干瘪的手,望着我,一言不发。我再一次经过他的身旁,是在一周后的晚上,在车流不息的路边,在中国建设银行的门外台阶上,他睡在那里。其实,我根本无法判断那蜷缩成一团的到底是不是他,一层又一层破旧不堪的棉布,将他整个身体裹在其中,像被随意人扔弃的一包旧物。我无法看见他任何的外在,我只是感觉他睡得很安稳,一动不动,甚至,悄无声息。第二天,我没有再见到他。此后,也没有。

我依然能够回想起第一次结识鹏风的那个夜晚:在邻居家的一间小屋里,十五瓦的灯光,四个人,鹏风,邻居男孩江华,我哥江伟,还有我。他是那么清瘦,坐在床沿上,言语不多,却往往能一语击中问题的要害。而我是个最忠实的听众,听他们谈论当时的文学,注视灯光下他们昏黄不定的神情。如果每个人都能认真做自己的事,那么这个世界就安静多了,我记得他这样说。直到今天,不管怎样,至少我们四人都还是在认真地做着各自的事,工作,劳碌,娶妻,生子,在城市中四处游走,在车流和人群中辗辗转转。我们仿佛一直是在践行着他的话语,每个人的结果将会如何,我不能预料,我所知道的事实是,我们的努力没有也无法改变整个世界的喧嚣,我们改变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只发生一次,两次,或者三次,的事,难道真的就未曾发生过吗?譬如那个90年代末乡间的夜晚,那个仿佛从城市中消失的乞丐,现在看来是那么遥远,那么真实,却又是那么虚假!

或许,它们,他们,我们,城市,抑或乡村,都正在等待一次夜的渗透和清理,一场雪的覆盖和净化,都需要一次不安的夜,一场明朗的雪,将我和我的城乡细细抚摸,甚至完全剥离,如此才能呈现出黑白分明的模样和本质,正如披着城市外衣的我,却一直在摸索着旧日的灯火!

“进入,是否意味着别离/把天空中的雪末/凝聚成再次挥手的诗意”,白色的雪末在空中东飞西舞,零零散散,若有似无。再次走在宜城路上,更多即将出行的人们在车站内外,徘徊,等待。我可以料想到此刻车站里的情形:陌生的人群,每个售票窗口前长长的队伍,咳嗽,无所不在的喧嚣,闪烁变化的显示屏幕,广播员的问候和通知,都夹杂着与返乡时所不同的温暖和匆匆。大年初八,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个非常吉利的日子,而这是否也就意味着他们的年已经结束,必须再次起程,开始或继续相同或不同的打工之路。而对于那些选择今日结婚的人们来说,幸福才刚刚上路。六辆披彩戴花的喜车从我面前缓缓地过去,我没有看见新娘头上鲜亮的装饰,雪末,随意地落在我的羽绒服上,镜片上,无需拂去。

下午的时候,雪末终于凝聚成雪花,飞飞扬扬的。这是2006年的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雪,最初的,然而又是最后的。到晚上的时候,雪停了,除了冷,别无他意。而那个站在窗口看夜的人,是否可以重新回到床上,安稳地睡了?第二天清晨,他将看见:半杯清水,还一动不动地站在窗台上——彻夜未眠!

篇五:《三年级作文家乡的一处景物》

同学们怎样才能写好这次有关家乡景物的作文呢?

第一,选好你要介绍的一处景物。在同学们的家乡一定有许多美丽迷人的风景奇观、名胜古迹,但是在一次小小的作文中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一个一个去介绍,那就把你印象最深的或感情最深的一处写下来吧!

第二,抓住景物的特点介绍。什么是景物的特点呢?那就是这种景物与其他景物的不同之处,是它自己所独有的。如《珍珠泉》的作者就发现了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所以这泉便得名“珍珠泉”。作者写出了珍珠泉的绿、清、深、美,这就是珍珠泉的特点。

第三,写景一定要有顺序。写景的顺序有观察顺序,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内等,还有时间顺序,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四季的顺序来介绍的。

第四,要有丰富的想像。同学们年龄还小,是最善于想像的时期,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了想像,会使你的文章更生动、更形象。如《燕子》的作者在结尾写到: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作者将“电线”想像成“五线谱”,把“燕子”想像成“音符”,真是想像奇妙而生动,那一首春天的赞歌不是更值得我们去回味吗?这就是想像的魅力。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加奇特而丰富的想像在你心中产生,在你笔下留住。

第五,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同学们介绍家乡的景物时,

一定心中充满了自豪感、喜悦感,那么在写作文的过程中,可以把你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文中去,就像《珍珠泉》的作者描写完珍珠泉的特点后写到:“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瞧,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一下子表现出来了!

范文欣赏:

家乡的小河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里,那儿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个美丽的地方。村庄的正前方,有一条美丽的小河。

小河弯弯曲曲,潺潺的流水犹如水蛇一般。河水清清的,浅浅的。河底晃动的沙石清晰可见,还有小鱼从下面游过。

小河的水虽然少,但却一样能灌溉田地,让庄稼饱饱地“喝个够”。 小河是孩子们的最爱。每到夏天,小河里都会出现一个个像泥鳅一样敏捷的身影,那是我们在小河里游泳。我们一会儿打水仗,一会儿玩高台跳水,有趣极了!河面上溅起了一朵朵雪白的浪花和一阵阵欢乐的笑声。小河成了我们的乐园。最有趣的要数我们“小儿学垂纶” 家乡的小河了。大家找来家里的缝衣针,用火烤弯,做成鱼钩。又去拔下扫帚的棍儿,再找来一根细绳,绑在一起就做成了简易的钓鱼装备。带上东西来到小河边,小伙伴们开开心心地钓起鱼来。虽然回家免不了一顿训斥,但此时快乐占据了我们小小的心,其他的早已不重要了。

啊 !我爱家乡的小河 ,

家乡的田地 我最喜欢家乡的田地,那里的田地一年四季都有美丽的景色。 春天,我和朋友在田地里播种,我们先把种子撒在爷爷挖的每一个小坑里,然后再用土填满小坑,最后,再给种子浇水。过了几天,种子在我们精心的照看下,渐渐地探出了绿色的小脑袋,一阵微风吹来,它就不停地给我打招呼。 夏天,我到田地里玩,发现嫩芽长高了许多,都有我身高的一半了,郁郁葱葱,从近望到远,我好像被浸在一片绿色的海洋里。 秋天,我们种的棉花、稻子、豆角都成熟了。我又高兴又兴奋,连忙把家里的推车推过来,跳进田野里,把棉花和豆角采下来,把玉米和稻子割下来,累地我气喘吁吁,大汗淋淋。然后再把丰收的东西用推车运回去,丰收的果实堆得满屋了都是,我心里喜滋滋的。 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田野上覆盖上了厚厚的积雪,又松又软,突然,我们这一群孩子跑来,在田野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家乡的田野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温暖,还是孩子们玩耍的天堂。

家乡的大山

我的家乡在寿宁平溪的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平溪村。我最喜欢家乡的山,它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美。

春天,冰雪融化了,大山上,碧清的水流撞在岩石上,发出铃铛摇动般的脆响。叮咚、叮咚……大自然乐器奏出的音乐,在幽静的大

山里回荡。溪旁的柳树,慢慢开始留起绿色的长发;山上的大树,也抽出嫩绿的叶子,准备好好打扮一翻;小草像是在土里闷坏了,一个劲地往上钻,不一会儿,大山上就有了一大片一大片绿色的地毯。 夏天,小溪流得更欢快了,小鸟在枝头唱歌,一阵风吹来,密密层层的叶子发出”沙沙”声。小溪叮咚叮咚的声音,小鸟叽叽喳喳地唱歌,再上被风吹动的叶子发出“沙沙”地伴奏,成了大山送给夏天的一首“迎夏曲”。这时,我们这些孩子,总爱坐在大山的一棵十分高大的大树下乘凉。每次总是嘴里一根冰棒,手中拿着扇子。冰棒吃完,我们就去山泉边,捧起冰凉的泉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每当夏天来了,大山就是我们的“避暑庄。”

秋天,大山上的树叶子都成黄色了,只有松柏的衣裳依然油绿。秋菊欣然怒放,金黄色的花瓣在阳光的照射下格外耀眼。各家的蔬菜粮食都成熟了!大山一下子热闹了起来:一些妇女蹲在溪旁洗刚从地里挖出来的菜,而我们呢,一个箭步冲上大山,去摘果子。摘完果子不是比谁摘得多,就是比谁摘得大。

冬天,鹅毛大雪从天而降。大山上,大树披着银装,地上铺着雪毯,到处一片白雪皑皑,我们身穿厚厚的棉袄,头上戴着帽子,就连嘴巴鼻子也不放过,只剩眼睛露在外面。我们迈着笨拙的步法走上山,在山上,我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战,还有的比谁在一分钟之内除雪除得多。不一会儿,我们全身就热乎乎的了。

啊!家乡的大山!美丽的大山!

家乡的校园

我们的校园一年四季都很美丽,我爱我的校园。

春天,我们校园里飘满奇异的花香。每朵桃花总有几只蜜蜂在那里采蜜。一到下课同学们有的在那里玩耍,有的坐在花坛上静听小鸟的歌唱。而一些树也都发芽了,有的已经长出了叶子。你再往地面上看,有的地方不知什么时候,探出头来的小草,把我们的校园,装点成几处葱绿的地毡子,睡在上面打几个滚,惬意极了!我喜欢我们春天的校园,因为她充满生机,洋溢一种生长的希望气息。

夏天,虽然很炎热,可是坐进我们的教室里却凉爽无比,如同走进春秋季节的天地。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学习,真是一种心舒意适的享受!而下课的时候同学们有的喝自己带来的茶水,有的在树荫下乘凉,有的在操场上玩耍,还有的在围着水龙头清凉自己的神智。我喜欢我们夏天的校园,因为她有我们学习的一个优美环境,还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玩耍的乐趣!

秋天,果实累累。我们花园里的桃子也成熟了。每一个桃子大大的、红红的,像一位位害羞的小姑娘的脸。下课的时候,同学站在结满桃子的树前,指指点点,议论不休,眼睛里荡满爱怜的柔情蜜意。有的仿佛在幻想品享桃子的香甜,脸蛋上荡漾着幸福的满足。我猜想,她们心里如同灌了蜜一样,沉醉在一个仙境里……我喜欢我们秋天的校园,因为她给了我们美好的幻想,还有我们成长的向往…… 冬天,大雪纷纷,无数的雪花,从天上飘下来,犹如千万只白蝴蝶在慢飞舞,这个时候,又有了我们快乐的天地!同学们开始在操

篇六:《咏物抒怀类散文》{家乡的雪散文}.

咏物抒怀类散文写作指导

最近,布置一篇习作:以“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为题写一篇咏物抒怀的散文。孩子一听,立即惊呼起来:“写散文?”的确,在他们印象里,只写过记叙文,要么写人,要么记事;偶尔抒情,也只是建立在具体物象上的小片段而已。比如,由蜡烛的“蜡炬成灰泪始干”想到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人。其实,这就是散文,怎样指导学生写作咏物抒怀类散文呢?{家乡的雪散文}.

一、 由虚到实,聚焦特定景物

咏物抒怀类散文少不了写景状物,因为任何感情都是来自对个体景致细节的感受,否则便是无源之水,无木之本。它们往往都有一个特定的情景、画面或事物,事实上题目本身就在强调一个特定的意象。比如,雪、桥、叶、明月、春雨、路灯等。它们看上去很抽象,是虚幻的,或者不够明确,不够集中,到底是哪里的雪,哪里的桥,哪里的叶;另外,变换一个视角,这里的明月悬挂在哪些人的星空,这里的春雨滋润哪些人的心田,我们必须清楚,一旦确定一个写作对象,紧接着要做的就是聚焦该景物,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景物的特征清晰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使人能见其形,闻其声。 比如鲁迅的名篇《雪》,就写到“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指向非常明确。看,“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最快乐,最美好的事情有两个,其一,“赏雪景”,可以看到“血红的宝珠山茶”“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其二,塑雪罗汉,“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把母亲脂粉奁中的胭脂涂在嘴唇上,一个奇异无比的白雪大罗汉顿时呈现在孩子们面前,熠熠生辉。而后是“朔方的雪”,这里的雪“永远如粉,如沙,它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偶尔,晴空万里,北风呼啸,它们顿时“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着,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奇异壮观的景象令人惊叹,这无疑就是作者要高声赞美的雪,心中的雪。

二、 由面到点,扣住景物特征

一旦明确要写的景物,具体到某个地区、某个时期,或某个特点场景,我们就要细致入微地刻画,由面过渡到点,紧扣其特征。原因很简单,这类景物比较普遍,不少地方都有,同时,这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是靠景物特征来展现的。就拿茅盾写的《白杨礼赞》来说,着重写北方白杨树的不平凡,侧重三个方面:生长环境不平凡,外部形态不平凡,内在气质不平凡。尽管土壤不肥沃,但它依旧有“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尽管环境恶劣,有北方风雪的侵袭,它却始终“保持着倔强挺立”。

这就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不被人重视”,但“力争上游”“努力向上”“不折不挠”的外部特征、内在气质无疑震撼了作者,也震撼了每一位读者。试想一下,还有谁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义无反顾、坚守阵地?还有谁不高声赞美白杨树,乃至具有白杨树精神的西北农民和守卫他们家乡的英勇哨兵?还有谁不深受感染,顽强拼搏、奋发向上?

三、 由看到想,融入自身情感

咏物抒怀散文是一种主观色彩非常浓的文学样式,它主要以抒写人的生活和生命的感受与感悟为主旨,写景抒情,咏物言志,从而与叙事或其他文体区分开来。放眼世界,令我们浮想联翩、触目伤怀的景物的确不少。“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随处可见,但我们不仅仅是“传声筒”“复印机”,我们应当展开联想,在此基础上由物及人,引出赞美、讴歌的对象。常见的是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这些看法和议论,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文章的思想意义举个例子,郭沫若写的《石榴》,一方面写石榴形态美,包括枝干和叶片、花朵、果实;另一方面写石榴的精神美,面对“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在于突现石榴花敢于同骄阳做斗争、毫不示弱的崇高追求,而这恰恰是作者喜爱它的深层次原因,难怪作者惊呼“那可不是夏季的心脏吗”。联系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1942年,中国抗日战争最为艰苦的年代,在严冬即将到来的日子,郭沫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火红的石榴画面,其实就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火一样的热情,乐观豪迈的气质,不甘示弱的抗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经过“夏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定会品尝到鲜美可口的果实,表现了作者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坚定执著的人生追求。

总之,写好咏物抒怀类散文,首先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景物,其次要细心观察,透过景物特征看内在本质,最后在描写过程中,适当赋予景物以人性化的情感色彩。

篇七:《散文:悠悠故乡情》

最是故园难忘处 ——曾国藩七律组诗《岁暮杂感·其二》品读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 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纱。 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

曾国藩有两组题作《岁暮杂感》的诗,每组各10首。一组为五律,作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时充国史馆协修官才两年,可不平牢骚则不少,开篇便有“嚣尘逐逐忙”、“身计嗟频左”之鸣;一组即包括本诗的七律,其六首联“韶华弹指总悠悠,我到人间甘五秋”,实已点明组诗创作时间。另五律组诗其十“八年吟旧句,回首但苍茫”句下自注云:“乙未年曾作《岁暮杂感》诗十首。”乙未年,即道光十五年(1835),曾国藩正好25岁。先一年的冬天,曾国藩肩负光大湘乡曾氏几百年来门楣的重任,雄心勃勃,首次赴京参加会试(其四“去年此际赋长征,豪气思屠大海鲸”),孰料未售,但他“未信君山刬(铲)不平”(其四),决心再参加来年的恩科会试,寓居北京长郡会馆,研穷经史。时光流水般逝去,转瞬即到除夕大节,思乡思亲,感喟丛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他的最早的诗作(也是最早的文学作品)。本诗为组诗其二。诗中故园的一般风貌与典

型景物相映,乡情与志趣交织,诱人诵读,耐人品味! 开头两句,点明故园所在方位,概括了故园独特的风貌。高嵋山,且不说根本无法与距它几十里、中外闻名的南岳衡山作比,就是比起距它不过10里的九峰山来,名声也小得多。曾国藩不高攀衡山、九峰,是另有意在的。高嵋山拔地而起,座落在曾国藩出生地白杨坪(今湖南省双峰县荷叶乡天坪村白玉堂)屋后,左有蓄势欲腾的猛虎岭,右有展翅待飞的凤凰岭,延绵环抱,气势非凡。三国蜀汉名相蒋琬的祖坟就在高嵋山下。曾国藩深受祖父星冈公不信僧巫、地仙的影响,认为南岳圣帝不如蜀汉名相现实、威灵。我家就在“高嵋山下”,不仅使故园的具体方位更确切,而且十分激动地流露出对本乡前贤的景仰与步趋。“是侬家”,一挥掷地,铿锵震耳,有力地烘托出曾国藩对故园的自豪和对青年自我的信心。“物华”,指自然风貌。故园的自然风貌虽同别的地方一样随季节更替而变化,但是,高嵋山上“荆楚楩楠夹道栽”,“高嵋山下草芊绵”(《送妹夫王五归》),竹木葱郁,花草肥美,月月季季,斗翠争艳,岁岁年年,欣欣向荣。着一“斗”字,突出了故园无尽的绿意,表现了乡人蓬勃的朝气。这是多么难得的故园,多么令人鼓舞的故园!难得而令人鼓舞的故园,又是多么令人难忘啊!

后面六句,铺叙宦游士子对故园的思念。三四句先从故园典型的“物华”着笔。“老柏”,似应为“老枫”,疑为平仄协

调而改。这是一株有灵气的古枫,斗大的苍藤如虬龙般盘桓其上。曾国藩从小听长辈说自己与这枫藤有关,他儿子纪泽也称:“昔我高祖,夜梦神虬”,“怖骇未终,诞降吾父”,“苍藤献瑞,垂荫终亩”(《祭文正公文》)。后来人们传说,曾国藩一生兴衰确与枫藤荣枯相应。因而远游的曾国藩首先想:故园的老枫、天桃,都应在“无语”而“有情”地“忆”着我。“物华”尚能如此眷眷不忘,更何况我是个情趣并茂的人呢!五六句紧承此意,由物及人,抒写自己对故园的思念:暑往寒来,故园春天那诱人情思的红豆,秋天那碧水浣纱的动人画面……真教我“几回”“曾记”!此时此刻,尤其令我“难忘”的是,“待莺亭畔”那“三叉”的路。待莺亭,背靠苍翠的团山嘴,面临清澈的天坪河,出入的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待莺亭畔的路,我曾多少次从这里出去,又从这里回来。可自去年“长征”到北国京城,竟有整整一年了,今时逢佳节,有亲难聚,有乡难归,“曰归曰归,心亦忧止”(《诗经·采薇》),千情万意,纷涌心头:眼前的路虽有千千万万,竟没有一条是我能回故乡的;即算有那么一条直达待莺亭畔的路,故园的“物华”是否也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同上)般的变迁呢?面对即到的来年恩科会试,曾国藩既有“匣里龙泉吟不住”的豪气,又有“浮生无奈茧丝多”的隐忧(其七)。回乡之日,是乐?是哀?还是两者都有?实在难以逆料。真是:路歧歧,意悠悠,耐人寻玩。全诗行

笔至此,戛然而止;诗味却于此源源而兴,绵绵而远! 这是一首令人难忘的思乡诗,它一洗乡思诗贯染的凄婉、灰暗和颓靡的习气,使人读来不至于在“醉卧”、“客愁”中消沉。诗中的故园是明丽的:耸立洒脱的高嵋山,精巧别致的待莺亭,不乏绿意的“老柏”,灼灼其华的“天桃”;诗中的乡人是勤朴的:或红豆相思,或碧水浣纱,“三叉”路上,更是樵来耕往;凸现在这独特的故园风景、风俗画面中的“我”——诗的主人公:超群脱俗,风华正茂。诗的主旨是抒写乡思,可又不仅仅是抒写乡思:还有对再次会试的隐忧,有对前贤的慕趋,更有勇闯前程的豪气与自信……辞虽约而意则丰。全诗情韵并茂,语言质朴清新,笔调自然圆畅,音律响亮激越,摆脱了宋诗派那种专事摹仿、堆砌文字、追求肃穆宁静的风格。晚清佚名《集隽诗话》中评此诗曰:“清丽芊绵”,确是本诗风格的不刊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