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景色作文600

时间:2021-11-02 23:59:45 100字

篇一:《五台山一游作文100字》

今天,我们一行六个大人,三个小孩去了五台山。刚出发的时候,天下着蒙蒙细雨,渐渐地,雨停了,太阳露出了笑脸,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离目的地越来越近了,山清水秀,天高云淡,我的心情象出笼的鸟儿一样,兴奋极了,望着远处隐隐约约的山峰,我不由得吟起了“白云深处有人家”的诗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五台山脚下。

篇二:《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历

岁月的流逝,儿时的那份快乐无忧、纯真无暇,已被现实的生活消磨殆尽了。我常暇想逃遁深山,在晨钟暮鼓中体会神圣庙宇的庄严与肃穆;在万籁俱寂的深沟壑里,深切体会大自然的幽远与神秘;侧耳聆听那圣地传来的善恶有报、生死轮回的经音,可惜我总是被生活琐事所羁绊未能成行,得知公司给我圆梦的机会,我感激着、期盼着、欣喜的情愫从心底不断涌现。

2015年9月金秋,我与同事一早乘车前往佛教圣地五台山。车辆在路上飞驰,我们在旅途中欢笑声不断、游戏连连。我们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中,有幸选中李总表演,登台后李总说:“我是个干装修的,一曲《小小粉刷匠》送给大家,„„”这节目虽在年会上看过一次,但是这次的表演我仿佛看明白成功人士的成功之处:把简单事情重复做,重复事情用心做,用心事情精进做。李总这种“不忘初心”的精神让我折服,并树为榜样。

下午我们来到景区,一路上看到绿树成荫,野花开放的无拘无束,车窗外雄壮的山脉尽收眼底,转眼间我们来到第一站,素有清朝皇庙之称的“菩萨顶”,康熙、乾隆朝礼五台山均在此居住,康熙皇帝亲笔题写文殊殿前石碑坊上的“五台圣境”,真不愧为五台佛国的龙头寺院。最为称奇的当是“大雄宝殿”前碑石上有一块碗口大的地方不管天气如何变化常年都是阴湿的,甚是奇怪。接着我们参观了以明、清时期的建筑为主的“显通寺”,寺中无量殿在建筑群里最为别致,高20米,面宽28米,进深16米,从外面看是七间两层楼房,殿内却是三间穹窿顶砖窑,型制奇特,雕饰精细,宏伟壮观,全砖石建筑大跨度却没有一根梁,所以又称无梁殿,我被先人的智慧深深打动,他们用生命谱写着经典,留下传奇。接着在导游的催促下和带领下,我们一行来到存放释迦摩尼真身舍利的“塔院寺”,刚进寺院就看到耸入云天的大白塔,还未细看就被告知快要关门了,所以我们就在李总带队下绕塔祈福,而后结束一天的游玩。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排队在五台山香火最旺的五爷庙外,五爷头戴皇冠,身穿蟒袍,还有銮驾一副很是不解,经导游讲解是五爷帮康熙皇帝脱困后帝王所赐,正如古人云:助人即助己,看五爷帮皇帝脱困后也享受着帝王的待遇,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常帮他人、成就他人。说到助人那一定少不了刘总这热心肠的人,他和李总怕我们不明情况被当地人宰骗,还专门买好香在门外给我们分香,当真是有人引路不怕吃亏呀!感激之情不溢言表„„ 早饭后我们一行去往黛螺顶,黛螺顶又名“小朝台”,将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于一殿,来到这里也就等于拜了五座台项,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让我们这体力和时间都不富裕的现代人了却“朝台”的心愿。我们一起选择走南端的“大智路”,山路基本是直上直下,全部用五台山青石铺成,共有1080级台阶,看路上有一步一叩上山的僧人,也有三步一叩的善知识,还有步行上下的游客,而我等即是其中一个;唯李志杰陪着李总三步一叩的向上拜,不一会张伟光也加入李总的队伍,由此便多出三个叩拜向上的善知识,此时我的心在徘徊:返回山底叩拜吧赶不上他们,半中间开始吧又感觉做的不完整,就这样挣扎了一会后决定做一个陪他们一起上山的人吧,虽然上山方式不同,但能给拿拿水、递递纸巾感觉也是一种安慰。

一路上我就在想自己的做事方法:遇事先等等、看看别人干的怎么样在说,总想去做稳定,安全,不吃亏的事,但往往都会错过很多机会,以致现在工作表现平平,生活中没出彩之处;反观李总、李**、张**三人,日常里遇事边说边干边改进,反而进步很快,做着做着就有结果了,改着改着就有成果了;此时耳边回响起几乎每天都在喊的:干就能赢,持续干就能成功,GO GO GO YE !

篇三:《美丽的五台山》

美丽的五台山

白云白天蓝蓝/蓝天下有座美丽的山/金箔殿宇绿荫罩/青石台阶牌楼衔/红霞红/月弯弯/弯月下有座美丽的山/松涛刚卷诗情走/蛙鸣悠扬画意狂/五台山/美丽的山/钟磬悠悠香云漫漫/五台山/美丽的山/四海宾朋留连忘返/

白云白天蓝蓝/蓝天下有座美丽的山/白塔巍巍紫燕绕/五峰锦绣玉带缠/红霞红/月弯弯/弯月下有座美丽的山/钟声过后风也善/禅语拂来梦也甜/五台山/美丽的山/文殊威仪吉祥大千/五台山/美丽的山/遍洒智慧满人间/

篇四:《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位于五台县北部,环基250公里的佛教圣地,素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的尊称。在7月23日的清晨,我们一家三口和姥姥一起坐上了前往五台山的大巴。这次的旅行是由博山的一座寺院所组织的,虽然我千万个不情愿却还是于事无补。

从淄博到五台县足足有11个小时的车程,大巴车上的时间是最难以渡过的了多亏我走之前下载了几部影片,才勉强熬过了几个小时。剩下的路程我只得在颠簸的大巴车上昏昏欲睡。到了晚上7点才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住进了我们将要渡过三天的旅馆。

第二天早晨,经过了一夜的养精蓄锐,已经是精力充沛,准备着当天的行程。今天的行程去朝拜五台,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台。我们首先去了中台、南台和西台,本以为可以徒步登上五台,结果却又要坐车,这一消息使我的心情瞬间跌入了万丈深渊。这次的车程可就不像高速路上的那么一帆风顺了,一路上全是凹凸不平的山间小路,坐在车子上来回摇晃,就好像要飞出去一般。说实话我并不信佛,可是出于对宗教文化的尊重,我还是勉为其难的严格遵守着各种繁琐的仪规。正因如此,各种寺庙根本无法引起我的兴趣,反而对于那些奇异的自然风光更加吸引我的视线。成群的牛、马在草地上悠闲的啃着嫩草,却从未看见一个牧民来管理它们。这里的牛好像对于人类并不惧怕,面对几百号人站在它的面前,却丝毫没有动意,似乎对于眼前的景色已是习以平常、见怪不怪了。

短暂的午餐过后,我们前往了北台。北台是五台山最高的地段,海拔3058米,号称“华北屋脊”,那里高寒温润,顶无林木,岁积坚冰,在这炎热的夏天里也仅仅只有十一二度左右。从山顶向下望去,一片云雾缭绕的奇异景色,犹如仙境一般。在前往东台的过程中乌云渐渐的压了下来,天空中闪过了几道电光,微微落下了几滴雨点,我们见事不妙就匆忙下山。不等我们歇住脚的工夫,就瞬间突降大雨,把还在前往西台的人淋了个措手不及。就这样带着小小的遗憾,我们回到了旅馆。

第二天的早上四点半,我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给惊醒了,今天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去钻佛母洞,话说很多人来五台山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去钻佛母洞。据说佛母洞是万年前形成的一个石灰岩洞,造型神秘奇异,极富有神奇色彩,可谓是天下独绝。传说曾有千佛出入,是孕育佛子的一处胜迹。刚一下车我就一马当先的冲了出去,从山下到佛母洞足足有1500级平缓宽敞的台阶,跑到一半的时候我就再也爬不动了,只得慢吞吞的向上挪动。爬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山顶。佛母洞还没有开门,前面却已经排满了像我们一样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这阵势才使我明白为什么要那么早的上山排队了。仅仅是排队就等候了大约4个小时,这一过程实在是一段痛苦的煎熬啊,但这却更能体现出佛母洞是多么的令人向往。话说钻这佛母洞可以开启智慧,去除百病,虽然我并不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可还是被它的神秘面纱所吸引。队伍在一点点的向前挪动,这使我终于看到了希望,终于经过了4小时的排队我们进入了佛母洞。

在洞口的正中心有一尊佛像,在佛像的后面便是佛母洞的入口了。在众人连推带拉的帮助下我终于勉强钻了进去,洞内的岩石突起,但却是富有神韵,就好比是雕刻出来的一般,真可谓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瑰宝啊。一上午的奔波劳累再加上我连早饭都还没有吃,在下山的时候我就实在是饿的走不动了,爸爸一眼便看出了我的异样,主动请我们吃了一碗正宗山西刀削面。此时的我已经顾不上细细品尝了,狼吞虎咽的就把一大碗的刀削面灌入了肚子里,那味道只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了。

下午我们一起游览了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等历史悠久的寺院,其中显通寺最为雄伟壮观。他被称之为皇家寺院,其中屋顶的部分全部是用金漆粉刷,更是突出了它尊贵的地位。院内还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真迹尤为珍贵。

第三天的行程也是我们最后的一段行程了,当天早上我们将会去朝拜五爷庙,话说五爷是龙王的第五个儿子,可以保佑人们财源广进,凡是求财之人这一站是必不可少的。随后我们一同去了大螺顶,而且还遇见了一位高人。在中途休息的时候,一位无臂老人吸引了我的目光,他用他仅有的半尺手臂却写了一手好的书法。那字迹气势磅礴,每一笔画都蕴含了深厚的笔力。看到这般景象我便上去与他交谈了几句,在临走的时候他为我写了一幅字作为留念,这使我对他更加的敬重。下山的时候有我陪同姥姥一起坐缆车下山,从缆车上向下望去,浓密的森林覆盖了整座大螺顶,好一片绿树成荫的自然风光啊!

下午就到了自由活动的时间了,这次我们一家要分头行动,我、爸爸和姥姥一起去买了一些纪念品和明天的食物,而妈妈独自一人去了三泉寺。但天有不测风云,刚一下车便下起了倾盆大雨,不过还好我们躲进了候车站内才逃过了一劫。五台山的天气十分奇怪,两地相距不到一公里的距离,一边已是天降大雨但另一边却连地面都没有被淋湿。我和爸爸一会的工夫就背满了两大包的东西,多半以食物居多,再怎么说明天也要有十多小时的车程了,当然要好好准备一下。

第二天我们便整装待发的登上了回家的大巴车,离开了这美丽的五台山,向我们最温馨的港湾进发。这次的五台山之旅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将化成一束海浪使记忆的海洋变得更加充实。希望这段美好的回忆可以变成一片树叶,将我的情感永远的留在这美丽的五台山。

淄博师专附属中学初三8班初三:夏日初晴

篇五:《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二零一四年五月三十日下午六点半,我们野狼户外一行三十一人乘车从唐山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山西五台山,去完成我们心中向往已久的五台连穿户外之旅。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也是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山西省五台县东北,由一系列大山和高峰组成,其中五座环抱高峰,峰顶平坦宽阔,“有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五台即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中台翠岩峰。因其岁积坚冰,又名冰凉山。五峰海拔均在2400米以上,北台最高,为3058米,素称“华北屋脊”。五台山历史悠久,北魏孝文帝、隋炀帝、宋太宗、元英宗、清圣祖、清高宗等都曾驾幸五台山,至于历朝历代皇帝、皇后遣使札礼五台山者,更是自北魏到清朝,从未间断,翻开五台山各大寺的“庙史”,第一页几乎全是“敕建”二字。五台山也是我国唯一兼有汉地佛教和喇嘛教的佛教道场。

由于路线不熟加上山西高速公路夜间限行,直到第二天中午十二点才到达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五台山鸿门岩{五台山景色作文600}.

由鸿门岩往上攀行,浏览观光东台望海寺,由于五台山的气候原因,这里的山上一片草甸,几乎难见各种林木,山上牛马成群,红的、黄的、紫色的小花点缀在草丛中,形成了一道道迷人的风景{五台山景色作文600}.

东台望海寺下撤后,经与领队商量,我们分成两队,一队由山狼、草根带队,黑狼收队,开始五台连穿之旅,二队由野狼户外夕茜领队,坐车到中台带着我们一队队员的装备(帐篷睡袋,第二天的食物饮水)负责接应。简单整理行装后,我们一队队员踏上了前往华北屋脊——北台之路。

北台是五台中海拔最高的一台,海拔3058米,开始爬升时穿了速干衣裤,没一会就感到了寒冷,赶紧拿出了备用的抓绒衣穿好。大约爬升一个多小时后,山上就刮起了狂风,而且下起了小雨,风力大概有六七级,吹得人摇摆不定,雨点打在脸上感觉生疼。我们还不知道,这仅仅是五台山对我们的初步考验。我们即将到达北台灵应寺的时候,又下起了大雾,有几名队员已经湿了衣服,由于海拔高,有的队员还出现了轻微的高原反应。到达后,寺里的僧人把我们接进屋让到了炉火边,这时看到炉火真的感到了亲切,太冷了,一路冰雨加大风,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到了寒冷。{五台山景色作文600}.

篇六:《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Mount Wutai)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位列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北部,隶属忻州市五台县,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位于北京、太原、大同--呼市三大佛教(喇嘛)活动中心的连接点,与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四川峨眉山、共称“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

五台山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

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并非一座山,它是坐落于“华北屋脊”之上的一系列山峰群,景区总面积达283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3061米。五座山峰(东台望海峰、南台锦绣峰、中台翠岩峰、西台挂月峰、北台叶斗峰)环抱整片区域,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五台山据传拥有寺庙128座,现存寺院共47处,台内39处,台外8处,其中多敕建寺院,多朝皇帝前来参拜。著名的有: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南山寺、黛螺顶、广济寺、万佛阁等。

奇峰灵崖

五台山奇峰灵崖随处皆是,著名者达五十余处。其中写字崖,用水洒湿以后,拿手帕仔细拭擦,崖面会显示出类似篆隶体字迹,水干字隐。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层,结果下层仍能擦出字来。层层有字,字字不同。据载曾发现过“天之三宝日月星,地之三宝水火风,人之三宝精气神”的联句。[3]

五台山方圆约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顶平坦如台,故名五台。又因山上气候多寒,盛夏仍不见炎暑,故又别称清凉山。是一个融自然风光、古建艺术、历史文物、佛教文化、民俗风情、避暑休养为一体的旅游区。1982年,五台山以山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历年来获得了“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国家地质公园”、“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遗产”等荣誉。[2]

1

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着文殊菩萨的五种智慧: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以及五方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卢遮那佛。[3]

东台名望海峰,海拔2795米,东台顶上“蒸云浴日,爽气澄秋,东望明霞,如陂似镜,即大海也,”故冠此名。由于海拔高,台顶气温低,盛夏时节,仍须穿棉衣。中国佛协前会长赵朴初填词赞曰:“东台顶,盛夏尚披裘。天著霞衣迎日出,峰腾云海作舟浮,朝气满神州。”[3]显通寺铜殿 显通寺铜殿[4]

西台名挂月峰,海拔2773米,西台峰“顶广平,月坠峰巅,俨若悬镜,因以为名。”有诗赞曰:“西岭巍峨接远苍,回瞻乡国白云傍。孤峰岭翠连三晋,八水分流润四方。晴日野华铺蜀锦,秋风仙桂落天香。当年狮子曾遗迹,岩谷常浮五色光。”[3]

南台名锦绣峰,海拔2485米,此峰“顶若覆盂,圆周一里,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细草杂花,千峦弥布,犹铺锦然,故以名焉。”著名诗人元好问赋诗赞曰:“沈沈龙穴贮云烟,百草千花雨露偏。佛土休将人境比,谁家随步得金莲?”[3]

北台名叶斗峰,海拔3061米,五台最高,有“华北屋脊”之称,其台“顶平广,圆周四里,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康熙皇帝赋诗赞曰:“绝磴摩群峭,高寒逼斗宫。钟鸣千嶂外,人语九霄中。朔雪晴犹积,春冰暖未融。凭虚看陆海,此地即方蓬。”[3]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其台“顶广平,圆周五里,巅峦雄旷,翠霭浮空,因以为名。”有诗赞曰:“群峰面面拥奇观,朝雨和烟积翠峦。策杖千山浑不倦,披裘六月尚余寒。苍崖碧嶂周遭合,古木黄沙四望宽。云雾渐看山半起,却疑身已在云端。”[3]

寺院古刹

五台山现有建筑比较完整的寺院95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南禅寺,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 南禅寺,五台山最古老的寺院[16]

2

单位6处:南禅寺、佛光寺、显通寺、广济寺、岩山寺(繁峙县)、洪福寺(定襄县);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塔院寺、菩萨顶、圆照寺、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尊胜寺、延庆寺、公主寺(繁峙县)、三圣寺(繁峙县)、惠济寺(原平市)、石佛堂(河北省阜平县);其余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宗教活动场所的角度,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寺院的有11处: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罗睺寺、殊像寺、碧山寺、金阁寺、广宗寺、广仁寺、黛螺顶、观音洞。[3]

五台山佛教组织以寺院为单位,按佛教传承之不同,寺院分为青庙和黄庙。青庙亦称和尚庙,僧侣大都为汉族,一般穿青灰色僧衣,称青衣僧。五台山大部分寺院属于青庙。青庙中又有十方庙和子孙庙之分。子孙庙按师徒关系实行家传制,外寺僧人不得在本寺担任职事。历史上五台山青庙多属子孙庙。十方庙可以接待四方来僧,在寺僧人亦可十方云游,组织管理实行选贤制。根据中国佛教协会颁布的《汉传佛教寺院管理办法》,原来的子孙庙均已不实行家传制而改行选贤制,子孙庙和十方庙已无明显的分别。[3]

黄庙亦称喇嘛庙,属于藏传佛教。五台山藏传佛教均属宗喀巴大师创立的格鲁派,信教喇嘛均穿黄衣,戴黄帽,称黄衣僧。明永乐年间,五台山始有青庙改成黄庙。清康熙时,敕令将罗睺寺、寿宁寺、三泉寺、玉花池、七佛寺、金刚窟、善财洞、普庵寺、台麓寺、涌泉寺等10寺改为黄庙。于是,青衣僧改为黄衣僧,汉喇嘛由此产生。五台山有黄庙8处,即菩萨顶、罗睺寺、广仁寺、万佛阁、镇海寺、广化寺、观音洞、上善财洞。[3]

菩萨顶

山西省五台山中规模最大的黄教寺院。位于五台山台怀镇显通寺北侧灵鹫峰上,占地45亩,殿堂楼房430多间。据传为文殊菩萨道场,即文殊居住处,故又名真容院、大文殊寺;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此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471~ 3

499),历代曾多次重修。明·永乐以后,蒙藏喇嘛教徒进驻五台山,遂成为五台山黄庙之首。清朝之康熙、乾隆帝曾数次朝拜五台山,住宿于菩萨顶,赐菩萨顶大喇嘛提督印,并命山西全省,包括山西巡抚、大同总兵、代州道台等,均须向大喇嘛进贡。

全寺占地四十五亩,顺山就势而筑殿宇,布局严谨。寺前有石阶一百零八级。山门内有天王殿、钟鼓楼、大雄宝殿等建筑。各殿均用三彩琉璃瓦覆盖。又,寺内有康熙御碑,方座螭首,矗立在前院;乾隆御碑在东禅院碑亭内,以方形巨石雕成,高六公尺,每面宽一公尺,上刻汉、满、蒙、藏四种文字。

菩萨顶盘踞山头,地势较高,加上这里殿宇云集,布局严整,因此显得雄伟壮观。山门前的108级石阶,暗指山西旧属的108个县。游人参观菩萨顶时,往往在这些石阶上俯视台怀镇全景,留影逗留。山门内,分布着天王殿、钟鼓楼、菩萨顶、大雄宝殿等主要寺庙建筑,这些建筑的屋顶,都用三彩琉璃瓦覆盖,显得五彩缤纷。虽经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色泽如新。东禅院当中的碑亭,耸立着两面乾隆皇帝的御碑,每面御碑高达六米。汉、满、蒙、藏四种文字镌刻的碑文,简述了菩萨顶的历史和乾隆皇帝朝拜五台山时的经历,书法字体流利,气势不凡。菩萨顶现存建筑,全都是清代所重建,其形制和手法,多参照皇宫官制式,显得富丽堂皇,尤其雕刻艺术,最值得珍视 。

建筑菩萨顶是满族语言的叫法,意思是文殊菩萨居住的地方。菩萨顶历史悠久,到了清朝,它实际上成了皇室的寺庙,地位极其尊贵。

沿一百零八级石阶登高,按照佛家的说法,就把人间的一百零八种烦恼踩在脚下了。置身牌楼下,手抚门柱,回身四望,远处的山,山上的云,近处的清水河,雄壮多姿的寺庙建筑群,都收入眼中,深感“灵峰胜境”四个字点得妙。这里,是很好的登高览胜的观景点。一九四八年春,党中央机关从延安开赴河北省西柏坡,途中路过五台山,陈毅同志作诗道:“本不游五台,迂道时日紧,至今有余欢,曾踏菩萨顶。”

菩萨顶现在占地面积九千一百六十平方米,有殿堂僧舍等大小房屋一百余间,布局结构紧凑而有变化,且均为清朝康熙年间的建筑。全寺建筑大体上可以 4

分为前院、中院、后院三个部分。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文殊殿等。两旁,对称地排列着钟楼、鼓楼、禅院等。主殿居中,高大雄伟;配殿位居两侧,左右对称。全寺建筑的布局不但中心突出,而且壮观恢宏,加之红柱红墙,金色琉璃瓦,更显得金碧辉煌,富贵豪华。其形态,其气魄,一点也不逊于皇家宫室,真是一派佛国仙境的景象。

菩萨顶各主要大殿的布置和雕塑,具有浓烈的喇嘛教色彩。面阔七间的大雄宝殿内,后部供着毗卢菩萨顶 菩萨顶

佛、阿弥陀怫和药师佛,前面则供着喇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像。文殊殿内的文殊像,与一般佛教寺庙(青庙)内的文殊菩萨像不同,它是按喇嘛教的经典规定制作的;头取旁观势,腰取扭动势,发取散披式,同时身挂璎珞,显得特别活泼、生动。两侧墙壁上,还挂着唐卡——绘在布上的藏画。另外,大雄宝殿、文殊殿的柱头上,还挂着桃形小匾,上写梵文咒语。这些,都是喇嘛教寺庙建筑装饰中所独有的。

大雄宝殿,是寺里举行大型佛事活动的主要场所。大殿四周有石雕的回廊环护,前面则与卷棚重檐式的献殿连为一体,雕梁画栋金碧辉煌,内供释迦、弥陀、弥勒三世佛。在这座庄严的大雄宝殿里,我国藏传佛教的大活佛达赖、班禅,朝拜五台山时都曾在这里讲经说法。同时,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生前于1980年参拜五台山时,也曾在菩萨顶寺大雄宝殿讲经说法。

从菩萨顶大照壁仰首上望,108级石台阶层层铺到高处,十分陡峻,仿佛一架天梯直架天宫。沿108级石台菩萨顶 菩萨顶

阶步步登高,就把世上108种烦恼踩在脚下了。耸立於石台阶高处平台上的木牌楼,四柱三门,上下三层,七个楼头,雄伟而多姿。牌楼中门大匾上,康熙皇帝御笔亲题“灵峰胜境”四个鎏金大字,闪烁有光。登上108级台阶,过华丽牌楼,又有一段石阶连接山门。此段石阶与所有寺院中见到的都不同,垂带石夹着的石阶,中间铺设斜面御路,雕有九龙吸水图案。九龙翻腾,互相缠绕,真可谓“活龙活现”,与北京故宫礓碌铺设没有两样。 大雄宝殿面阔三楹,进深二间,单檐歇山顶,殿顶覆盖琉璃黄瓦,大殿四周有石雕迥廊环绕,内供释迦牟、弥陀、 5

篇七:《五台山游记》

五台山游记

唐县第一小学 三(3)班 邸璇

终于盼来了国庆节!

今天,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似乎

也在庆祝祖国母亲的生日。我和弟弟兴奋不己,因为我们要去五台山游玩了。

车子在宽敞的高速公路上飞快地行驶,远方的群山离我们越来越近,我们的心情无比欢畅。一个多小时后,便到达了目地地。远远望去,巍峨的五台山耸立在我们面前,站在山脚下抬头望,山顶的座座庙宇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辉煌,更加壮丽!

我们决定做旅游车上山,坐在高高的旅游车上可

真爽呀!窗外,高大的山峰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树。虽只是中秋,可满山早己金黄。

我好奇的问妈妈:“为什么这里的树叶这个时候都变黄了呢?”

妈妈说:“这里地势高很多,秋天来得更早些!” “噢,我说呢,我怎么感觉到冷呢?原来是地势高的原因!”我自言自语道。

不一会儿便到了高高的五台山上。妈妈说五台

山是佛教圣地,全国各地好多人都来这里礼佛。在导游的指引下,我们先来到殊像寺,听导游说殊像寺是

供奉文殊菩萨的寺庙。文殊菩萨是专门掌管天下苍生智慧的神。我兴奋极了,心想:那我可一定得好好拜拜文殊菩萨,好让他保佑我学习进步!我走进大殿,呀!好庄严,好威武!!神像足足有十米高呢,我走上前,虔诚地给文殊菩萨磕了三个头,心中默默许了一个愿。

从殊像寺出来我们还参观了五爷庙,听说五爷

是龙王第五个儿子,五爷是有求必应,所以来这里许愿的人最多了。

最后我们还参观了财神庙。来到佛堂圣地,我

感觉心情是沉重的,让我体会到了佛门的圣洁。

下午,我们决定云爬山。站在山脚下抬头望,

啊!峰顶这么高,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野花野草努力地向上生长,这情景使我有了信心。我奋力向上爬去,一会儿扶着这石头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攀,很快我就落远了妈妈。听爸爸说光台阶就是1800多个呢。因为弟弟太小,所以我们爬到一半就决定放弃,按原路返回。暮色开始苍茫,我们恋恋不舍得下山了。。。。

今天,虽然很累,但我感觉过得很有意义,再

有机会我还要来五台山!

2012、10、1

篇八:《五台山风景欣赏论文》

五台山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是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地区东北部,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有小部分跨繁峙、代县和河北阜平,周边达500余里。五台山的壮美风景在于它的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和奔流不息的清水河,五台山的名胜精华则是它那众多佛教寺庙。

五台山这一名称是对五座山峰的共同特点的形象概况。东西南北中五座高峰的山巅都是高大的缓坡平台,所以叫五台山。五台的海拔高度多在2700米以上,最高的北台海拔达到3058米,为华北第一高峰,素有“华北屋脊”之称。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绝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而五台山例外。这里山高林深,气候凉爽,降雨较多,植被覆盖率很高,风光秀丽,景色壮观,有清凉山之称,是旅游避暑的胜地。五台山虽然山高谷深,但交通比较方便,有“四关一门”与外部相通。北部有华严岭鸿门岩关,通往繁峙县境,西部有峨岭关通往代县,东部有龙泉关通向河北阜平,东南有牛道岭关可通盂县、阳泉,南部有大关连通定襄、忻州和太原。

五台山主要是以佛教圣地而名扬天下的。那么五台山是如何成为佛教圣地的呢?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印度两位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中国传播佛教,当他们来到五台山,见五座台顶拱围台怀腹地,其山形地貌与释迦牟尼佛的修行地灵鹫山几乎相同,返回洛阳后就奏请汉明帝去五台山修建寺院,明帝准奏颁旨,在五台山修建了大孚灵鹫寺,即今天显通寺的前身,成为与洛阳白马寺齐名的我国最早的佛寺之一,五台山也就成为佛教圣地。从此五台山的佛寺越来越多,香火日盛一日。到南北朝时,五台山已有寺庙200多处,唐代更达到360多处,有僧尼 3000余人。但由于唐武宗、周世宗两次大规模灭法,全山佛寺几乎全部被毁。宋、元、明、清,五台山的佛寺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明朝时寺庙已近104处。清朝的康熙、乾隆、嘉庆诸帝均对五台山佛寺极为重视,不断投入巨资予以修建,到清末,五台山共有寺庙122处,其中青庙97处,黄庙15处,僧尼1000多人。

五台山现有寺庙50余座,尽管与历史上不能相比,但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仍然是寺庙最为集中,香火最为旺盛的。而且五台山的佛寺,唐、宋、辽、金、元、明、清各代以及民国均有遗存,建筑宏伟,式样繁多,精细严整,手法典型,连续性强,本身就是一部唐代以来中国建筑史,是研究和欣赏中国古建筑的难得场所。另外,寺内佛教造像手法多样,技艺高超,泥塑、木雕、铜铸、玉雕应有尽有,同样是欣赏我国佛教造像艺本发展演变的最佳场所。

下面分别介绍五台山的各个景点:

南禅寺

南禅寺内有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大佛殿。山西素有地上文物博物馆的美誉,现存古建筑,其数量之多、价值之高都居全国之首。国家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35处,省级重点保护的文物单位有284处。宋金以前的木构建筑有106处,占全国同期建筑物的70%以上。山西的古建筑以五台山地区最为集中,而五台山的古建筑又以南禅寺最为古老。

南禅寺位于五台县阳白乡李家村附近小银河一侧的河岸土崖上,庙宇坐北朝南,迎面和背面各有一道山梁,寺旁渠水环绕,林木繁茂,红墙绿树,溪水青山,极为幽静。南禅寺就是在如此美丽的环境中已经存在了1200多年。寺院并不大,占地约3000多平方米,南北长60米,东西宽51米,分两个院落,共有殿堂六座,即大佛殿、东西配殿及南过门殿等。

大佛殿为寺院主体建筑,面宽和进深都是三间,而内里却是一大间,是单檐歇山顶建筑,共用十二根檐柱支撑殿顶,墙身并不负重,只起间隔内外和防御风雨侵袭的作用。四周檐柱柱头微微内倾,四个角柱稍高,使得层层伸出的斗拱翘起。这样,大殿既稳固又俏丽,是典型的唐代建筑风格。据大殿横梁上题记可知,此殿重建于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距今已有1217年,是中国现存所有木构古建筑的老大哥。这也是南禅寺海内外闻名的主要原因。殿内的塑像都是唐代作品,以释迦牟尼佛为中心,两旁是文殊、普贤二位菩萨,其余为大弟子阿难和迦叶及护法天{五台山景色作文600}.{五台山景色作文600}.

王等群像,主次分明,错落有致,营造出佛界肃穆而和谐的良好氛围,不论是结跏趺坐于正中的佛主,或者是骑狮的文殊菩萨和乘象的普贤菩萨,抑或是凝神肃立的阿难和迦叶,还是威猛雄壮的护法天王,个个神态自若,表情逼真,若动若静,栩栩如生,都是艺术精品,其风格与敦煌莫高窟彩塑如出一辙。佛坛四周嵌有砖雕70幅,是唐代砖面浮雕艺术杰作,同样颇具艺术价值。置身大佛殿内,犹如进入一座唐代艺术殿堂,不论建筑,还是塑像、砖雕均是稀世国宝。

这样一座唐代建筑为何能够完好地保存下来?答案应从三方面去找。从地势和气候上说,这里高而背风,较为干燥,有利于木构建筑物的完好保存;从所处地理位置上讲,南禅寺远离寺庙最集中的台怀闹区,藏于偏僻山乡之中,不太引人注意,所以能够躲过唐代以后历次大规模灭法和刀兵之劫;最后还要归功于当地人民群众的精心保护,免去了可能发生的其他人为破坏。正是这几方面的原因,从而使南禅寺这座千年古刹得到完善的保存。解放后,国家对古刹极为珍视,列为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拨专款进行维修,进而使南禅寺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佛光寺{五台山景色作文600}.

佛光寺在佛刹中被誉为“中华瑰宝”,它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佛教寺院。佛光寺东、南、北三面环山,惟西向开阔,寺因山势而建,坐东朝西,整个寺区松柏苍翠,殿宇巍峨,环境清雅;寺院布局疏朗,排列有序。寺内有北魏以来的建筑和许多文物古迹,这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1961年,佛光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7年的夏天,梁思成先生等四位教授,兴匆匆地来到五台,在这之前,他们曾去了敦煌,在绚丽多彩的众多壁画中,有一幅五台山图,特别引起他们的注意:画面上,古刹林立,游人不绝,还有一座不曾见到过的宝塔„„

在佛光寺,梁思成教授找到了这座塔,与画上的一模一样,1400年的风风雨雨,依然健在!它是北魏遗物,双层六角,上实下空,绳纹切砖,有印度的束莲柱。它不仅是我国古建筑的珍品,

也是中国和印度古代文化交流的纪念碑。大大出乎梁思成所料的,就是除了这“祖师塔”,整个佛光寺都是一个古代艺术的新大陆。通过精心研察,测量绘图,写出了论文《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荟萃一寺的魏齐唐宋四个孤例;荟萃一殿的唐代四种艺术》。文章发表以后,轰动了中外建筑学界。佛光寺从此不只是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有的外国学者公开称呼佛光寺为“亚洲佛光”。

佛光寺始建于北魏,后来被毁。现在佛光寺的正殿为唐代所建。因其在寺内东部的制高点上,是佛光寺的大雄宝殿,故名东大殿。在五台山是首屈一指的。大殿正中的大佛坛上面有三佛和菩萨胁侍等像三十五尊。佛坛的正中间是降魔释迦像,左边是弥勒佛,右边是阿弥陀佛。释迦、弥勒都有螺发,阿弥陀佛是直发。这三尊塑像,都面颊丰满,眉毛弧弯,嘴唇端正,具有极为显著的唐风。弥勒佛和阿弥陀佛的胸部、腹部的衣折与结带,和释迦与阿弥陀佛垂在佛座上部的衣折都非常一致,这是唐代的固定形式。菩萨立像均向前倾,腰部微微弯曲,腹部略突起,这是唐代中叶以后菩萨塑像的特性,与甘肃敦煌的塑像同出一范。

另外,供养菩萨均为一足蹲一足跪在高耸的莲座上。这种塑像除了甘肃敦煌石窟和山西大同华严寺以外,在国内还不多见。

佛坛的左梢间又有普贤菩萨骑像,两个菩萨胁侍,獠蛮牵着象,普贤像前有起陀和一个童子像。佛坛的右梢间是文殊菩萨骑狮像,拂林牵着狮子,两个菩萨胁侍。这和通常文殊居左,普贤居右的配置是不相同的。

殿内两梢间的极端前角,都立有护法金刚,形体魁伟,遥对而立;身披甲胄,手持宝剑,怒目而视。与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唐墓出土的武俑十分相似,只是比出土的武俑高大得多。

佛坛左端金刚的右侧,有一面颊丰满,袖手趺坐,大约40多岁的中年妇女塑像,形态亦宛然如生 „„

此外,沿着佛殿两山墙砌台上还排列着五百罗汉塑像。据东大殿前明代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十月二十三日重修佛光寺补塑罗汉碑记云,确系明代遗物。

东大殿内柱额上的几幅拱眼壁画,亦为唐代遗物。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右次间内柱前额上的横幅。横分三组:中间一组以佛为中心,七菩萨胁侍。左右两组以菩萨为中心,其旁边又各有菩萨、天王、飞天等。壁之两端有僧俗供养人像,北面一排是披袈裟的僧徒,南面一列是袍服大冠的文官。内有一人,好像是在权衡长短,那嘴边上的胡须飘然若动,与敦煌画中的人物几乎没有两样。壁画颜色除石绿以外,都是深暗铁青色。各画像的衣纹姿态都极其流畅,具有唐代风韵,而画脸和胡须的笔法,还含有汉画的遗风。

东大殿左右四梁下还有唐人题字,如:“敕河东节度观察个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