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教案

时间:2021-10-26 17:44:54 节日作文

【篇一】无题 教案

无题 教案

《无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无题》是李商隐情诗中的名作,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男女双方刻骨铭心、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之丝和蜡矩之泪这两个象征意象来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唐诗精华”诗歌朗诵部分,《无题》一诗的教学还是以诗歌的朗诵为主,通过指导学生的朗诵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了解作者李商隐及其代表作品。

(2) 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过程和方法:

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看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及含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中“相见时难别亦难”这句诗中的两个“难”的含义以及“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诗的本意和今天人们常用它来表达的感情。

2、熟练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以及感受到作者李商隐的诗歌常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 导入

1、播放《别亦难》

导入:别亦难,别亦难,歌声悠悠,情意绵绵,这首徐小凤的《别亦难》其实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无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2、展示原诗:

(1)、欣赏诗歌朗诵

(2)、学生散读、自读、巡视过程中正音、正字

(3)、抽学生朗诵诗歌

(4)、全班齐读

二、品读诗歌

1、从诗的内容、形式上来说。这是一首什么诗?

----形式上:七言律诗

内容上:离别诗

2、从那里可以知道这是一首离别诗?

分析“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句中两个“难”怎样理解?

相见难:困难 别亦难:痛苦、舍不得

3、既然是离别,那是在什么季节呢?

----春末

从那里可以看出?

分析:东风无力百花残

东风:春风,

4、板书:相见难 别亦难 离别之难

5、这是一首写春末的离别时,那么是谁与谁离别呢?

恋人

6、恋人相别肯定是舍不得的,因为相见困难所以肯定是要思念着对方的,那么思念到了什么程度呢?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7、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

比喻:相思好像蚕丝一样直死才尽,思念之泪好像蜡炬一样烧完才干

双关:“丝”谐音“思” “烛泪”亦是“相思泪”

原意:比喻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新意: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歌颂无私奉献的精神)

8、刚才我们分析了首联、颔联,感受到了离别之难、相似之苦,那么颈联和尾联同学们是否明白?

9、分析“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晓镜”一句:早晨对着镜子梳妆,发现镜子中鬓角的头发白了。为什么? 因为思念对方。

“夜吟”一句:担心对方夜里吟诗感觉寒冷。

夜里对月吟诗是多么风雅的事,为什么会感觉寒冷呢?

因为孤单、寂寞、思念

板书:彼此牵挂

10、这两个人是这样的思念对方,却又不能相见,是不是住的地方相隔很远呢? 不是。“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是仙山,怎么有“蓬山”呢?难道他们像牛郎织女一样?

“蓬山”这里指对方住的地方,“无多路”说明不远。

既然不远,为什么不去看对方呢?

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诗中没有明说。(板书:相见难)

既然项艰难,又思念着对方,怎么办呢?

“青鸟传书”

11、小结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主要表现了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由于李商隐个人遭遇的不幸,他所吟咏的诗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委婉含蓄。

12、再次齐读《无题》

13、这首诗有内容吗?

又,既然有,为什么又叫“无题”呢?

-- 1、诗以“无题”命篇,是李商隐的创造。无题 教案

2、这类诗作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多数描写爱情,其内容或诗中之意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标以“无题”

三、拓展学习

1、李商隐的无题诗有10多首,有时为了区别,我们就取诗的首句放在后面,再比如下面这首〉《无题》

《无题》 (昨夜星辰)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2、教师朗诵诗歌

3、学生朗诵

解释“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翼,相隔距离又元,但是在感情上我们却早已齐赫、沟通。

四、补充李商隐资料(幻灯片提示)

【篇二】无题 教案

《无题》教案文档

唐诗宋词选修《无题》教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生平及其诗歌风格。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把握本文的意象及其传达的意境和情感。

3、把握本文比兴、谐音双关、用典等手法的运用。

4、理解诗人流露离别相思之悲苦、失落、惆怅和对爱情的忠贞、坚忍、渴望。

一、走近诗人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 李杜”。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

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四、无题诗代表作——《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进入文本:

(一)、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赏析

1、.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理解: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作用(包括意境及手法等),

理解: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3、古人表送别、分手时,以哀景抒哀情,以乐景抒哀情的诗句有哪些,举例说明:

理解:以哀景抒哀情: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难堪冷落清秋节。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以乐景抒哀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篷万里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等

(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传达怎样的爱情观?

理解: 手法:“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比是比喻,兴为寄托,兴分起兴和寄托两种:先写一个事物(如写景)用来引起某种思想感情,放在开头,具有发端的作用,就是起兴;用这个事物寄托某种思想感情,便是寄托。‘兴’在表现上比‘比’更曲折幽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更为深远,耐人回味。兴和比常常合一,既是兴又是比,「兴中有比」。)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执着。,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

谐音双关:用“丝”谐音“思”,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丝瓜(思念牵挂)。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 《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怜)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情)。

爱情观:忠贞,执着,至死不渝,海枯石烂型

2、 表示类似爱情观的古代诗词句,你还知道哪些?你心中渴望的爱情是什么的? 理解:

《上邪!》乐府诗集·鼓吹曲辞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离思五首其一》唐代.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雁丘词》金代.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白头吟》作者: 卓文君: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结发为夫妻》苏武诗: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诗经》: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写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诗句有同样的用法:

理解:虚写:想象的、梦中的、未来的尚未发生的、过去已经发生的等。

举例: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等等。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能想象一下早晨和夜晚女主人公有哪些细节化的无聊或忧伤的情景吗?

理解:

“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女为悦己者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不是光寒而是心寒。(披衣觉露滋,还寝梦佳期;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今夜谁家扁舟子,可怜楼上月徘徊,海上明月生,天涯共此生,) 想象:略:

(四)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及其作用—— 见课后注释。

理解: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原本这两个意象在现实中虚无缥缈、不存在的,一个是仙山,一个是仙鸟,预寄此情难以实现。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忧愁和渺茫。但即使今次一别却是天涯永隔遥无期,虽今生不能相守,但还有来生,此情、此爱、此心不变。“前尘往事不可追,一成相思一层灰 。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 谭嗣同夫人李闰)。

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

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

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

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

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 艺 术 特 色

•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

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

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

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 小 结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

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首无题 教案

“爱情的绝唱”——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拓展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追忆昨夜相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写今宵相思之情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描写宴会情景。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叙述天亮分别

补充:无题诗的意象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这里应该指出,无题诗中神仙一类的意象远远多于同时代的其他爱情诗。而这类意象常常可作多种解释(既可视为仙境、亦可喻为道观、又可象征宫廷),这也是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无题诗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篇三】无题 教案

无题教学设计

总第 课时

《无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

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

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

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

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

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

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

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

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

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

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录音范读,指名仿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

(一)首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明确: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明确: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

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

景交融的效果。

(二)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1.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明确:颔联运用双关语不露斧凿之痕:“丝方尽”隐指“思方尽”,“烛泪”隐指“相思之无题 教案

泪”,曲折丰富地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之间至死不渝的爱情,比喻新奇巧妙。

2.概括颔联内容:爱情忠贞。

3.“丝”与“思”谐音双关,深切而自然。

(三)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从“晓镜”“云鬓”看,此联的“转”在内容上有何深化?从哪个词可以看出? 明确:

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表达

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

(四)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见课后注释。)

2.表意作用。

明确:尾联是宽慰之语,借神话传说表达对心中恋人的无比挚爱和深切思念,与诗开头

照应。

四、合作探究:

赏析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讨论后明确:“丝”与“思”谐音,表明自己对对方的思念之深、之长。“蜡烛”一句比

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

表现眷恋之深,但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又相会无期,前途无望。因此,自己的痛

苦也将终生相随。“春蚕”句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但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蜡炬”句用

蜡烛作比喻,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进一步以“成灰泪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

生相随。这两句的联想深微复杂,形象的底蕴更加丰富。

五、教师小结:

《无题》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

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

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

情思。

六、学生自主复习整理。

七、布置作业: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八、板书设计: 无题 首联:惜别之苦 抒情写景 颔联:爱情忠贞 谐音对偶忠贞爱情,至死不渝 颈联:思念之苦 借物言愁尾联:表达愿望 托鸟传情篇二:《无题》教学设计 《无题》教学设计

李商隐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点难点]

1、重点:背诵默写诗歌。

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1、 导入:

同学们,在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

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

(板书题目《无题》)

2、作家、作品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李

白和杜甫一起合称为“大李杜”。 其中李商隐的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无题 教案

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3、赏析全诗

师:请全班同学朗读诗歌一遍 师:好,下面同学们告诉老师,这是一首什么诗。从内容上形式上说都可以。 生:离

别诗、律诗。

师:从内容上来看,这是一首离别诗。 师:好。还有同学能说的更具体么?或者从形式上说说。 生:律诗。

师:刚才同学们从形式上来说是律诗。那么是几言律诗?(生纷纷:七言。)既然是律诗,

我们就要注意对仗,注意第三四联表现的内容。 师,那么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是什么时候?(春末)。 师:你怎么知道?

生:第二句:东风无力百花残。东风无力是指春天,春末的风无力。百花残,春末百花

凋零。 师:有理有据。好。其他同学同意他的分析么? 生:同意。

师:同学说这是一首写于春末的离别诗(板书),能不能看出来诗人是和什么人分别呢?

生5:朋友。

生6:女朋友。(其他学生笑) 师:既然是女朋友,那么这首诗就是一首写男女分别的恋情诗了。 (众生笑) 师:

再请同学读两遍这首诗,深入分析诗歌。 诗的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

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

日 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

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

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造成了诗

句的绵连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缅邈。

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至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加的悲怀难遣。 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

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光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

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出自然环境,

也是抒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微妙的挈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

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

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

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

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

到死丝方尽”中的“丝”与“思”谐音,诗句是说,自己对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

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因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休无尽,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

成了灰才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情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之中,却

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师: “夜吟”的“夜”指?(夜里)。“吟”在古诗中一般指?(众:吟诗)夜里对月吟

诗,是多么浪漫风雅的事啊,为什么诗人还觉得“月光寒”呢? 生:因为思念,诗人思念朋友,就觉得夜里吟诗都寒冷了。 师:是啊。根据律诗的知识,这两句诗对仗。“夜吟”指夜里吟诗,那么“晓镜”指的是?

生:早上照镜子。

师:早上照镜子看到“云鬓改”,说的是? 生纷纷:头发都白了

师:为什么头发都白了啊? 生:相思苦啊。

师:哦,相思令人老。如果说“早上照镜子发现因相思白头,晚上吟诗又因寂寞孤独而

觉得夜凉如水。”那么这两句是不是从诗人这角度说的。都是说男主人公的感受吗? 生:我觉得前一句是从女主人公的角度说的。因为一般说到照镜子,都是女生。而且前

一句说女主人公相思白头,后一句说男主人公吟诗寂寞。 师:更说明了两个人心心相应,感情深厚。 师: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思念至深,就升腾起了会面的渴望,而会面又没有希望,

就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诗的内容。“蓬山此去无多

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蓬山”是神化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用“蓬山”作为对方住处的象征,不是实

指, 师:“无多路”指的是不是没有多少条路呢? 生:不是,是没有多远的路。 师:他们俩相距没有多远的路,但是还有什么殷勤的传递消息?(青鸟)“青鸟”是一位

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 师:也许有人会产生怀疑:既然不远,为什么不自己去看看,还需要青鸟来传递消息呢?

师:李商隐做了很多无题诗,都是接男女恋情来寄寓身世之感的。他身处牛李两党的党争夹

缝之间,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相当痛苦。这首诗也是一样的。 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样一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

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 这首诗从首至尾都痛苦、失望而又缠绵着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有这种情感状态的

反映,但又有所区别。它们从不同侧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反映了以这

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连绵往复

5、小结全诗

主题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

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6、结束语

(播放徐小凤演唱的《别亦难》。) 爱情是美好的,虽然也会有不太圆满的结局,但歌颂爱情的诗都是美丽的。今天我们学

了李商隐的这首《无题》,希望大家把诗人带给我们的美妙境界牢牢记住,如果喜欢他的诗风

也可以去阅读李商隐的其他诗歌。 李商隐《无题》教案

沾益县花山中学 郭荣禄

一.导入:

1.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

《无题》)

3.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无题》)

4.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李商隐《韩冬郎既席为诗相送因成二绝》)

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

雨寄北》)

6.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 《宿

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7.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

娥》)

8.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二.作者简介及时代背景:

1.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因牛李党争,处于夹缝之中的李商隐终生任途坎坷。为晚

唐著名诗人,与杜牧齐名,人称“小李杜”。其“无题”诗以爱情为题材,深情绵邈,历代传

诵不衰,但诗旨隐晦曲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故元好问有“诗人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

作郑笺”之叹。其诗精于用典,色彩瑰丽,寄托遥深。

2.牛李党争与李商隐: 牛李党争源于唐宪宗元和三年(808)一次科举考试。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应试举子牛僧

孺、李宗闵进行打击,因为他们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他。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

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

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成为晚唐政治的一大矛

盾。 李商隐最初的府主令狐楚属于“牛党”,在他的帮助下,李商隐步入政坛。唐文宗开成二

年(837年),令狐楚之子令狐绹协助李商隐中了进士。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成为泾原节

度使王茂元的幕僚并受到其赏识,娶了他的女儿为妻。王茂元与李德裕交好,被视为“李党”

成员。这桩婚姻使他被牛党视为李党中人。令狐绹尤其厌恶他,认为他忘恩负义。令狐绹后

官居高位,李商隐的仕途短暂而坎坷。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些外派官员的幕下供职。

事实上,无论是“牛党”还是“李党”得势,李商隐从来没有机会晋升。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是一首深情缅邈的爱情诗。由于李商隐生活的不幸,他所吟

咏的爱情就显得格外复杂深沉,婉曲含蓄。本诗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了缠

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

三.赏析讨论: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1.概括首联内容:

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艰苦;后者为?痛苦?,写出离别之苦。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惨”的意境。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

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

【篇四】无题 教案

李商隐《无题》教案

一、导入新课:

在中国文学史上,唐代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灿若繁星。但其中有一个诗人,他一不小心陷入了朋党之争,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这个诗人就是李商隐;他的一首《锦瑟》诗,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于是 , 这首《锦瑟》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探讨这一首诗。

二、了解作者

学生就自己搜集的关于李商隐的资料进行交流。教师对学生交流结果予以梳理,指导学生学会搜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

李商隐,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 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 ,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 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 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 解。有《李义山诗集》。

三、赏析锦瑟

1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1).请两名同学诵读诗歌,老师及其他同学指出其诵读的不足或错误。 听朗读录音。

(2).学生听读,在听读中把握诵读节奏,感受诗的韵律,体味诗的意境。

(3).学生结合注释译读诗歌,了解诗歌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2、译诗

这锦瑟毫无来由,具备了五十根丝弦,每根弦,每根弦,都使我想起逝去的华年。是庄周在清晨的梦中,变成蹁跹的蝴蝶;是望帝将伤春的心事,寄托给哀鸣的杜鹃。明月临大海,闪烁着晶莹的珠泪;蓝田的日光和暖,升腾起美玉的轻烟。往日的那些情事,又何必今天追忆!就是在那时候,我也已经不胜惘然。

3、品典

品典一:庄生晓梦迷蝴蝶: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后来梦醒,庄周仍在,不知蝴蝶何往。诗人借此典的虚缈的梦境隐喻年轻时沉迷的美好的情境。品典二:望帝春心托杜鹃:传说周朝末年蜀地君主杜宇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杜鹃,啼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诗人借此以冤禽托写恨怀,亦表达殷切的思念。

品典三:沧海月明珠有泪:传说珠生于蚌,蚌生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海,珠得月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有泣泪,颗颗成珠的故事。诗人借此把月珠泪合而为一,构成了一个朦胧的妙境,表达一种复杂的怅惘情怀,既有对其高旷浩净的爱赏,又有于其凄寒孤寂的感伤。 品典四:蓝田晶暖玉生烟:蓝田的玉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美玉的精气冉冉上腾,远察如发,近观却元。诗人借此具有极高美学意味的理想景色,抒发一种对于高洁情感无法亲近的怅恨,与典三内涵一致。

4、结构与主题

1—2句:由听瑟弦诉说思念往昔。

3—4句:由庄周化蝶、望帝托鹃思念亲人。

5—6句:由美人眼泪化珍珠、蓝田美玉化轻烟进一步眷恋。

7—8句:追忆悲欢离合仍是一片茫然。

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妨自己品味。

5、 鉴赏要点

构思新奇:开头写锦瑟诉说“一弦一柱思华年”思之殷切,思之缠绵。声声诉述思念之切。结尾句“当时惘然”“追忆此情”,使悲欢离合之情更令人断肠。可见作者构思之精巧。

朦胧美:诗人用“庄生”梦中的浪漫神奇想象,把人人带入美好的梦幻景象,令人神往;又用“望帝”把心托给“杜鹃”仿佛置身于“杜鹃啼血”的氛围中,更感受到离别后的思念这深。梦中的朦胧美如一幅画,雾也朦胧,水也朦胧,美人鱼落泪,蓝田美玉在阳光下闪光,仿佛燃烧出缕缕轻烟,冉冉飘拂。

关于练习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篇五】无题 教案

《无题》教案

课 时 授 课 计 划

一、朗读导入

1.听配乐朗读,纠正读音。

2.学生提出故事中的疑难问题,设疑导入新课。 二、生字学习 1.生字正音

鬓:bìn 寒:hán 蓬:péng 殷:yīn 2.词义学习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青鸟,一种三足的神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后人视其为爱情的信使。 探看(kān):探望。 三、课文学习

1.句意解释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分组朗读赛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上来参赛,评出朗诵最佳的同学。 四、课外拓展

1.学习李商隐的《锦瑟》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2.学生展示自己会背的古诗。

【篇六】无题 教案

《无题》教学案

第六专题 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无题》

课前自主学习(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无题诗的基本特征。

2. 了解李商隐的生平遭际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3. 思考文学的多义性问题。

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诗人,与杜牧齐名,称“小李杜”;诗风与杜甫更为接近,“唐人知学老杜而得其藩篱者唯义山一人”(王安石语)。杜牧的诗风则更近似李白。 李商隐与李贺,都是唐室宗亲,但因年代久远,家境已十分贫寒;他从小颖悟,十六岁即以《才论》、《圣论》两篇古文“出诸公间”,并受东都(洛阳)留守令狐楚赏识,令狐楚是当时骈文章奏高手,李商隐得他悉心指点,很快青出于蓝,这一技之长成为他后来谋生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种技能。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得令狐父子之援而中进士,次年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困顿凄凉,终年四十六岁。他的友人在《哭李商隐》诗中说:“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袍未尝开。”

2.相关知识

关于“无题”

李商隐擅长律诗、绝句。所作诗歌富于文采,情致缠绵婉曲,用典多,意隐晦。尤其是他的无题诗,成就最高,最为人传颂。此类诗歌,大多写爱情,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因此命为“无题”。再加上政治上的失意,此类诗也可能别有所托。尤以写相思、失意的作品最为凄婉迷离、优美动人。

3.文题背景

这首诗记叙的应是恋人在春末的一次短暂相见后马上又离别的景况。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整体感知

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检查旧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蜡炬( ) 云鬓( ) 夜吟( ) 殷勤( ) ....

2.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相见时难 别亦难 百花残 丝方尽 .

晓镜 蓬山 悉心导入

由李白、杜甫的诗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说出唐朝有“小李杜”之称的是李商隐和杜牧,从而导入本课。

问题导学

1.从形式上说,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从内容上说,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为什么?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意义相同吗?为什么?

3.“东风无力百花残”写出了什么样的景?

4. “春蚕到死丝方尽”中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

6.“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体现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情感?

体验探究

《唐诗三百首》评《无题》(想见时难别亦能)时说:“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结合全诗,说说为什么可以言情,亦可以喻道?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整合

总结《无题》的艺术特色。(讨论交流形成答案)

课后检测巩固(学案)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 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

参考答案

问题导学参考答案:

1.从内容上看,是一首离别诗。从首联中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相见”“别”可以判定。

2.两个"难"字包含了不同的意义,前一个"难"是写当初两人相聚的不易,有过多少思念;后一个“难”字则写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和离别后双方所经受的情感煎熬。

3.写伤别之人偏逢暮春。百花盛开凭借的是春风之力,而春风力竭,则群芳凋逝。花尚如此,人就不能怎样了。诗人在这里用暮春景象进一步表达了人世遭逢的深深感伤。

4.“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5.颈联从诗人体贴关切的角度推测想象出对方的相思之苦。上句是写出了年轻女子"晓妆对镜,抚鬓自伤"的形象,从中暗示出女方的思念和忧愁;下句“应觉月光寒” 中“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

6.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体验探究参考答案:

诗无达诂。古代诗歌中香草美人式的比兴传统源远流长。如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就是典型代表。李商隐大量“无题诗”,言近旨远,寄托遥深,无论当时是否有所寄托,在后世读者审美创造中成为优美的爱情诗。比如《无题(想见时难别亦难)》,就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但我们一般认为是写爱情。其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具有高度概括性,现在多用来形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所以说“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交流整合答案: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意境隽永。 课后巩固检测参考答案:

1、⑴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以速到这种表达效果。如果认为用“对”或其它词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⑵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诗人借助对“青苔”、“虹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从其他角度(如互文手法)回答,言之成理也可。

2、(1)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

(2)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