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时间:2021-10-26 13:54:49 节日作文

【篇一】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校本教研促进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民办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研究》子课题——

《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

研 究 报 告

课题组成员:詹海鸿 朱佳伶 王立坚 陈敏 金冉 傅蓉

以校为本,是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要实现以校为本,就必须树立校本研究

思想,建立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推进基础教育课

程改革的有效形式,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具有深远的意义。“校本教研”是一种教师继续教育形式,实践证明它能够较好地做到教师

培训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对于解决教师教学实际问题有较大的帮助。本课题立足于主课题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目标,寻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在新课改实施已经多年,我校的教师中还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传统教育的“满堂灌”、

题海战术、轻过程重结果的思维方式等等,严重违背了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减轻

学生课业负担还未落到实处。新课程下教与学方式的改变首先要求教师转变陈旧的教学观

念,及时转换角色,不断形成新的技能。而观念的更新、角色的重置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与

专业技能的促进,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 锻炼才能形成。

为了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

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专业发展

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迫切要求我们及时更新教育观念,积极

探索新型校本教研模式,培养一支富有研究能力和专业水平的优质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和效益。

二、概念的界定

校本教研,是新课改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

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

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

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

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

校本:以校为本,或学校本位。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若要使教

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而以校为本发展就是此内在机制之一。在以校为本的运作中,不仅强调专业的重要性,更是

教育决定权下放的必然反映。

研究:学校和教师为了学校的发展和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一系列实践性研究,主要

以教学案例研究为主。在此所指涉的研究不同于理论的研究,也不同于所谓的行动研究,而

是涵盖所有为了学校发展而进行的各种各样的研究活动。

三、理论依据

1.“教师即研究者”理论:英国课程理论专家斯滕豪斯认为,如果没有得到教师这一

方面对研究成果的检验,那么就很难看到如何能够改进教育,或如何能够满足课程规划。如

果教学要得到重大改进,就必须形成一种可以使教师接受的,并有助于教学的研究传统。1996

年国际教育大会第45届会议的建议中指出,“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中,在职培训已成为

从事所有活动和专业至关重要的工作。因此,教师不仅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

还应培养其学生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创造知识所需的态度和技能”。

2.校本教研促进教师研究的理论:20世纪80年代,教师研究演化成直指学校问题,

将学校实践活动与研究活动密切结合在一起,大力倡导学校教师参与研究的校本教研。斯皮

克“校本教师发展理论”提出,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教师素质提高的重心应定位在学校本位

的发展、教师职业本位的发展上。

3.“校本教研”三个重要特点。一是“基于学校”,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

各种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等,都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

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二是为了学

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三是在学校中,即教师要置身

教育教学之中,参与学校发展与改革问题的研究,围绕学校自身问题所形成的各种解决方案

要由学校校长、教师共同探讨、分析,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郑金洲)

四、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研究的目标

通过科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教师理论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引领教师关注自身成长,促进专业化发展;用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武

装教师,突出校本教研工作的时代性、创造性、实效性,促使全校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更新知识能力结构,提高综合素质,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积极构

建学习型组织, 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资源,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共同提高, 建设一支师德

高尚、观念新颖、业务精湛,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面向未来教育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教师群

体。

2.研究的内容

(1)探索能促进教师成长的制定校本教研的各项制度;

(2)探索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

(3)开发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资源研究;

五、主要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运用行动研究法,改进和总结教师培养的途径和方法,滚动式推进研

究过程。

2、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教师各方面发展的研究和跟踪调查,从个别提升到一般,以个

别指导一般。

4、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按照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回顾

1、建立课题组,明确分工职责。(2012年6月)

(1)健全学习交流制度,学习有关文献资料。

(2)制定子课题工作计划。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3年5月)

(1)定期组织学习,不断提高理论水平。

(2)研讨经常化,解决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

(3)修改并完善研究方案,调整工作计划。

4、结题总结阶段(2013年5月)

(1)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形成文字资料。

(2)成果上报总课题组

七、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我们摸索出了“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基本模式:

(一)为促进教师成长,建立校本教研制度

1、组织机构及相应的管理制度。“搞好搞不好,关键看领导”。建立科学、高效的组

织领导机制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能否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我们认为学校应建立以下这几方

面的制度:

(1)建立学校行政是校本培训负责人的制度。学校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基地,所以校长是

学校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培训工作的领导、协调和管理。校本培训由教导处或教

研室具体负责实施,教导处或教研室主任负责校本培训日常管理工作。

校长要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将主要精力用于教学研究和教学管理,确保教师参加

教研和培训所必须的经费投入;要整合教导处或教研室和教研组的力量,使之具备促进和指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导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职能,形成教学、教研一体化的格局;建立教研激励机制,制定教学

研究成果的奖励方案;要为教师、教研人员和研究者获得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创造良好的环

境条件,使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教师的经验能及时得到关注和分享。

(2)建立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学校教导处或教研室和学科组是校本教研工作的具体

责任部门,学校要制订教研活动常规管理制度,教研的计划、时间、地点、人员、内容、效

果、评价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并由教导处或教研室具体落实、检查,以保证教研效果。

(3)建立教研组管理制度。明确教研组长的地位和职责、制订详细的工作任务要求,建

立一种促进学校、教师合作、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强集体研究,促进学校、教师之间及课程

实施等教学活动中的交流与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使学校、教师之间建立积极的合作伙

伴关系,共同分享经验与成功。加强学校、教师、学科之间的沟通或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

校、学科本位的倾向。

2、规范教学研究制度。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建立和完善教师教学研究制度是构建

校本教研制度的根本,从而使以校为本的研究真正为教学服务,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主

要包括理论学习制度、备课制度、上课制度、教学反思制度、作业布置与批改制度、学生辅

导制度、学生学习评价与考试制度、教学质量分析制度等。

(1)理论学习制度。理论学习制度建设目的就是要营造一种氛围,树立终身学习的理

念,把不断学习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必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新的理论,为反思提供理论

基础。理论的指导是促进教师专业提高的有效的保证,理论学习要有计划、有形式、有时间

保证、有检查落实和效果。

(2)备课、上课等教学常规制度。校本教研强调“教学即研究”,我们必须建立一种

与之相配套的常规教学管理制度,促使教师把日常教学和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

其研究能力。建立的教学管理新机制,要有助于教师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发,要赋

予教师自主权。对备、讲、批、辅等教学常规的修订,要降低管理的刚性,增强管理的弹性

和开放性,取消一切不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条文,增进新理念、新内容,使教师的教学过

程真正成为研究的过程,专业提高的过程。

(3)教学反思制度。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观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

发展。所以,我们要建立反思制度,促使教师反思制度化、经常化。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

经验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上课之余,要写教后感反思课堂教学得失;

考试结束,也要进行总结、分析成功与不足等等。要引导教师开展既能提高教师理性认识又

能改进实践的反思研究,如课例研究、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做教学情况调查等,寻找问题

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同时也为下一步确立校本课题做准备。

3、校本教研与区域联动校本教研的交流制度。为了使同伴互助得到落实,学校建立相

应的制度积极为不同层次的教师牵线搭桥,为教师的合作和交流提供平台。这方面的制度主

要应有集体研究制度、集体备课制度、教师帮带制度、听课评课制度、示范课、公开课展示

制度、教学经验交流制度等。实现教研资源共享,达到深层次的同伴互助。

(1)教研制度。修订完善教研制度,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

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改变教师教学研究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状态,有效开展教师间的交

流与合作研究。每个教师都要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作到互相学习、共同切磋、分享经验,不

断提高教学研究水平。

(2)集体备课制度。修订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学校备课组作用,开展形式多

样的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开展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

内容、定中心发言人。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

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格有机统一。

(3)教师帮带制度。实施青蓝工程,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青年是学校的未

来,青年强则校强,学校要倡导教师个体之间的相互指导,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

“范例式师徒结对”等教师之间日常的互相合作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要求名教师、学科

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帮带一般教师。要完善制度,规定师徒各自的义务,强调双方

互动、合作、共进,建立师徒档案,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并在实践中不断地成长。

(4)听课评课制度。听课、评课是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

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革和完善听、

评课制度,明确听课的节数、记录的要求、评课的要求等,充分地发挥其管理、研究、诊断

及评估教学的功能,促进教师相互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

(5)公开课展示制度。举行各类示范课、研讨课、成长课等公开课展示,是学校内部或

学校之间教师同伴互助的常见形式。学校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公开课展示制度,明确展示的

内容、对象、时间、要求等,促使活动的经常性开展,为教师互相交流与学习的提供机会,

促进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和学生,提高教育质量。

(6)教学经验交流制度。学校通过举办“教学经验交流会”、“教学经验观摩研讨会”、

“教学开放日”,“教学开放周”等形式,广泛开展教师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要定时间和活

动要求,促进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共享,促进共同提高和进步。

(二)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组织形式

1、制定“教师自我发展规划”。

结合目前我校的相当部分教师,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已经基本掌握了教学的一般规律,

已初步完成了职业的适应期。我校前几年在青年教师中实施“教师自我发展”规划。规划内

容有:(1)、自我综合评估。(2)、自我发展方向。(3)、自我发展目标。(4)、自我

发展措施。(5)、目标达成情况。实施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教师

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科研能力,最终提升教师整体的专业水

平。

2、学科构建研究共同体,为教师的发展架起平台,实现同伴间的互动。

同伴互助是教师与同行的对话,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校本研究强调教师在自我反

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

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成立了以学科课题组、教研组、备课组为

主要形式的研究共同体。提出了以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首要任务,以集

体备课、案例研讨、专题研究为主要方式的校本教研活动。是通过集体备课,互相听课,共

同评课等形式实现组内成员的有效链接。创设一种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切磋、

交流的学校文化环境,使学校不仅成为学生发展的场所,也是一个促进教师不断成长与提高

的学习化共同体。

学科教研组则是根据教师所任学科不同及其专长组建的一个研究共同体。主要是通过问

题研究、备课研究、课例研究、课型研究等形式来实现全体组员的多向互动。这样的一个研

究共同体为在课程改革中由于个体的认识差异所带来的共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是真正的依靠团队的力量来从事研究活动,也是一种集体智慧的碰撞过程。

3、专业引领 、专家指导。专业引领主要是指各层次的专业研究人员对校本教研的介入。校本教研虽然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是在“本校”展开的,但它不完全局限于本校内的力量,因为校本教研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缺少先进理念的引领,就可能困于经验总结水平上的反复,甚至导致形式化、平庸化。争取高校理论支撑,发挥高校作用,采取专家引领,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专家讲座,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实现“专家引领、、借力发展”的发展目标,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提升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水平。

(三)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的活动方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校本培训,使校本培训与教师工作紧密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

1、组织形式多样的校本教研。

为提高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

(1)青年教师与骨干教师结对。明确骨干教师带徒任务、目标,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上好示范课;要求新教师虚心求教,上好求教课。启动了“青蓝工程”,开展“拜师学艺”活动,要求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自觉履行培养、指导青年教师的职责。徒弟积极听师傅的课,学习成功经验,师徒各展其长,优势互补。

(2)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学校承担普陀区区级课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案例研究》,进行各种教育教学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学校为教师们创设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教师彼此之间尊重各自的教学自由和教学责任,做到平等交流,相互倾听,互补互益,坚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取向。组织教师进行案例研究、优秀课例观摩、深度汇谈等团体学习,有力地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进行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学校共性“问题”,聘请专家、特级教师和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理论、相关学科知识和素质教育典型经验。聘请名师指导,比如学校开设的“名师工作室”,让专家定期听课、评课,进行教学指导, 不仅使教师开阔了视野,及时掌握了教改动态,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学能力。

2、结合课题研究开展校本教研。

具有专业化特点的教育教学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工作的研究,也是一门艺术,它与教育科研有着许多共性。作为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教书育人的工作,都会面临许多鲜活的问题,也会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思考、实践。因而,只要我们能在校本培训中有意识地加以引导和要求,每位教师同样也可以拥有教科研成果。

我们的具体做法是:以市、区级立项科研课题为载体系统地开展校本培训,把开展教育科研与推动校本培训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教师一个阶段集中围绕一个问题开展系列教研活动,在行动研究中使学校常规工作专题化。通过对教学专题的研究,在化解教学难点、重建教学范式、推进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保证了全员参与。

3、聚焦课堂开展校本教研。

一切校本教研都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开展校本教研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将“走进课堂,行动研究”贯穿整个校本教研的始终。

(1)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篇二】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心得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心得

陆义略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听了蒋曙光老师的课后,感受颇深,有一下几点心得: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与发展特点还有待探讨,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它着重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改革试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取得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前者是指教师个体专业化,主要包括理论素养专业化、学科知识专业化、教学实践专业化等方面;后者是指教师职业专业化。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农村地区

的中小学教师,由于受条件限制,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受到制约;同时,教师教育制度、教育科学的改进与发展等都是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尚处于中、低水平,这必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加强校本教研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增强了校本教研实施的可能性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共同发展、共同提高的。一方面,校本教研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不断成长,涌现出一大批专家型的教师;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素养得到提高,有利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自觉进行教学反思,同时使课程研发的能力得到提高,使教师无序的、散乱的教学经验上升到自觉的教育教学行为,为更好地实施校本教研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使教师的专业化得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走“科研兴校,科研强师”之路,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科研的积极性,努力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培养出一批批专家型的、研究型的教师,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面貌有一个大的改观,以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篇三】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互联网+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Word 文档

互联网+如何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实践中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课题。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中,教师职业角色、职能 的转化,要求教师自身的发展是持续的,应当不断提升教育实践性知识,并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行动加以反思、研究、改进,即树立“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发展理 论,逐渐形成“研究——实践——反思——发展”这一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模式。 当前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需要技术、资源,也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互联网+就给教育和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了便利。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困惑和问题需要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建设来解决和提高,互联网+就恰好给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这个平台。从本质上说,校本教研是教师从自身内部开展起来并为解决自己所面 临的问题而展开的研究,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必须着眼于解决本校教师教育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必须与教师成长、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研究。因此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校本教研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来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重点是通过全员参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校本教研建设为切入点,探求能够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和方法。互联网+就给教师查阅文献资料、案例研究,与教育专家讨论、交流,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开展校本教研的研究中,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核心要素,以推进新课程实施为目标,立足点放在解决课改实验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放在新课程理念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结合上。 结合新课程的实施,在推进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利用互联网可以大胆探索与交流。 1.以课例为载体、行为跟进为动力的课例式教研 2.以科研为载体,以研究解决学校某一方面问题为主要方式的课题研究式教研 3.以教研组、备课组、中心组为载体、教师之间合作互动式教研 4.以教师个人和备课组为载体的教学反思式教研 5.以网络为载体的网上研究式教研 6.以专家引领为外力、学科骨干教师为载体,典型示范与导师带教相结合的专业引领式教研。 实践证明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的探索之中才能逐步确立。通过实行重心下移,把新课程教学研 究的立足点放在学校,建立以解决学校在课改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促进学生健康、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可以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保证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篇四】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校本教研工作计划

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水平,更好地为教学和管理工作服务,根据上级部门的有关要求和学校的工作实际,自身的发展要求,我将努力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扎实有效地做好日常教学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特制定个人校本研修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和办学理念为指导,以科研兴教,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积极参加校本研修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研修目标

1、规范语文学科课堂教化,优化备课组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老师处于指导地位。配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不断进行教学研究,努力探索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进课堂质量的稳步提高。

2、活到老学到老,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马克思理论、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提高自己的教师道德素质;平时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3、以新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促进师生活动。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三、研修要求

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改革实验研究为重点,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立足于解决课堂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教学模式从传统中的“三中心”(即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向新课标要求的“三个为本”(即以学生为本、以能力发展为本、以自主学习为本)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自己和同伴的教学素质和水平。

四、具体措施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的听课记录,学会思考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紧记录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读每一本关于教学的书籍,记录有用的理论,并写下自己的见解,还要把理论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中,积极反思自己的处理手段并从中找到最理想、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3、认真参加参与学校与各校开展的教研活动,记录好从中获取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学习所得并把它应用于自己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不能参杂个人的主观颜色,要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潜能,发挥主体精神,促进主

体发展,因材施教。还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优点,以赞美的形式去对待学生。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加在线研讨。把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起来,以各种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2016.02 陈爱婷

【篇五】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申请表

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

课题申请·评审书

课 题 名 称: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发展的实践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李树方

负责人所在单位:淄博市张店区马尚一中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效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总课题组制 2006年11月

说 明

1、教育部新一轮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十一五规划”——“有效推进区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周期为五年(2006---2010);

2、为保证课题在各实验区的研究与实验能够科学、规范、有效地进行,在组织管理上,由教育部民族司、师范司、基础司、人事司、督导办、财务司及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共同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课题组”统一领导,实行项目主持人及总课题组组长负责制。

3、参与项目及课题的单位实行分级管理制度。各单位均需成立以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师训工作的领导为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培训工作的统一管理和指导。

4、各单位均需成立以教师培训机构负责人为组长的专家指导组。负责人及成员要求具备较高的科研和组织指导能力,能保证参加经常性的研讨活动。各单位均需设学术秘书1人,负责日常工作的管理、信息沟通及与教育部项目办、总课题组的联系。

5、各单位要定期出《工作简报》,以便与教育部项目办及总课题组及时沟通,与全国各单位进行交流。此项工作作为评选先进单位的依据之一。

6、教育部项目办与总课题组每年召开一次年会。开展先进单位、先进工作者、特色示范区及优秀成果表彰、评审工作。各单位要按照教育部项目办提供的自评表进行自评鉴定。

注:申报审批书一式两份于2006年12月20日前寄至淄博市教师教育办公室批复并存档备案。

联系方式: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通信地址:淄博市张店区北西六路 邮政编码:255033

电 话:0533—2777411 传 真:0533—2779438 网 址:WWW.zbjsh.net 电子信箱:jsjy03@163.com

一、数据表

二、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近三年来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

三、负责人和课题组成员“十五”规划以来承担的研究课题

四、课题设计论证

【篇六】搞好校本教研,推进教师业务及能力的发展

抓校本教研 促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抓校本教研 促教师专业素质提高

与时俱进方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同步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教师面临着越来越多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提高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把更多的教师培养成“研究型”的人才,使课程改革落到实处,我校一直以学校为研究基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师生教学相长为共同目标,构建了一个立足本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平台,通过近几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提升了

教师的专业素质,推动了学校的课程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全面发展。

一、健全组织机制,强化校本教研管理

为了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学习型组织,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教师,学校根据具体情况,健全了组织机制,强化了

校本教研管理。

(一)、校级领导管理

1、邓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负责人,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他在百忙中亲自指导教务处、教科室制定了符合我校校情的校本教研计划,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只要有时间,物理组的教研活

动他都会参加。

2、校级领导充分挖掘教育资源,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

机制。

3、校级领导带头学习教育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撰写教学论文,举办专题讲座,向教师介绍教学教研方法,指导各年级开展校本教研。邓校长的省级课题《物理创造性教学模式与试验》得到了省专家的一致好评,为校本教研起到了引

领作用。

4、校长多方筹措资金,确保校本教研的顺利进行。

(二)、教务处、教科室管理

1、教务处、教科室具体负责校本教研工作,负责校本教研具体策划,拟定实施方案,负责各教研组常规管理工作,组织、协调全体课题组研究工作,科学

规范地建立校本教研,课题研究管理档案。

2、教科室负责收集教师的校本教研资料,组织协调教师自我收集,整理个

人成长资料。

3、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要求课题组成员结合学校校本培训内容,自行学习和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制定对策,撰写有质量的研究论文。

(三)、教研组管理

1、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业务组织单位,能够结合教务处工作计划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组计划,研究、探索教学规律,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提高教

学质量。

2、教研组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开展校本教研的常规系列活动:理论学习、专题研讨、集体备课、研讨课、示范课、说课、评课,落实“理论——实践——

反思”三位一体,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教师队伍管理

1、教师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主体,能够认真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级各

类培训学习、讲座活动,形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2、制定个人教学教研计划,不断学习,自我反思,提出问题,制定对策。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同事互帮互学,共同进步

二、加强学习培训,优化教学理念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没有他们的理解、支持和热情参与,校本教研工作就难以开展。因此,加强师资培训工作尤为重要。学校注重多种培训形式和渠道,做到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相结合。组织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培训,理解掌握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思想观念,明确校本教研的具体目标、研究对象和目的意义。组织部分教师外出学习、培训,要求他们回来后必须写出学习心得,在教研组里汇报交流,使全体教师一同成长,共同进步。

同时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举行专题讲座,观看录像——聆听专家讲座,观摩名家

授课。

几年来,教师通过学习、培训、交流、观摩、取经,优化了教学理念,把握

了教改动态,明确了努力方向。

三、注重实践,优化校本教研模式

开展校本教研的基本方式、核心要素是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互帮互学,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学校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开展了

校本研究系列活动。

1、专业引领,拓宽教师的教学视野。学校经常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曾多次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到学校作专题讲座,给教师带来了前瞻的理念,传递了全新的信息。如杨叔子院士、罗江教授、张琴教授、郭景杨教授、李阳老师等一大批社会名流就分别来我校讲学。老师们通过多次与专家,学者交流,了解了课改现状,动态,解决了自己教学中的困惑,拓宽了自己的教育视野。同时,学校想方设法为青年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观摩的机会。多次派他们到省教育厅、省考试院、省教科所、华师一附中、武汉二中、武汉六中、龙泉中学、宜昌一中、随州一中、当阳一中等部门和学校进行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还鼓励教师

订阅教育教学杂志,组织教师阅读教育教学专著、名著、刊物。

2、同伴互助,搭建共同成长平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在教学中发展,

在教研中成长,这是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核心。

(1)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为了促进校本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实行推门听课制度。校长、教务处、年级可以不打招呼,随时到教室里听课,并作详细记录,课后必须和被听课教师进行交流,既要肯定优点,又要评析存在问题,并研究改进方案,跟踪听课。同时要求教师之间互相听课,作详细记录,并有点评、建议。同伴互助不

但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而且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3、个人反思,促进了教师自我发展。教师唯有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才能取得满意的收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反思,师德修养的锤炼,科研能力的提高,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也需要反思,校本研究只有转化为教师个人自我意识和自觉自愿的行为,校本研究才能得到真正的落实和实施。因此,学校

都把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作为开展校本教研工作的突破,要求青年教师“一课一反思”,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不断推敲,认真评析,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肯定

成功之处,找出不足,并将自己的教学得失记录于教案之后

四、不断开展校本教研,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

通过近几年来的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深刻认识到,实施校本教研是促进师生发展,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

力保障。校本教研活动,使教师受益匪浅,感触颇深。

1、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了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了新课程理念。现在的教师已经认识到自身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学习中的最高权威者,而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教育教学的学习者、研究者、开发者,学生不单纯是抽象的学习者,而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同时又具有独特的个性。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2、改进了教育、教学的方法。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推广,有力地推进了校本教研的开展,广大教师自觉投入到教改活动中,他们一改以前的“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深入落实了学校研发的《211课堂模式》,课堂上出现了合作、和谐、活跃、探究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激发了学生开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教师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3、增强了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学校掀起了校长带头,人人参与的教研氛围,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乐教、勤研”的氛围已蔚然成风,提高了青年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造就了一批研究型的教师。近几年,我校教师每年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的就有四十多篇,培养出的市骨干教师有五十多

人,市学科带头人有二十多人,省管专家和省骨干教师有六人。

4、培养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合作研究精神。教师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互相切磋,同伴互助的方式既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解决了教学实际的困难,又增

进了教师之间的了解,体现了团体合作精神。

5、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教师从教的积极性,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活动

中既掌握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又培养丰富的情感和自身素质。

6、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学校领导认真贯彻“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质量,以质量促发展”的办学思想,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研发的《自育读本》、《德育读本》、《礼仪读本》、《人文教育读本》、《中学综合实践资源包》、《自然科学读本》、《花草种植》、《分层教学模式》„等校本教材就是校本教研带来的成果。这些成果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2009年我校高考再创辉煌,

文理高分在全市占绝对优势,上全国知名大学达二百多人。

随着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不断开展,教师们的课改热情日益高涨,研究氛围空前浓郁,已经形成了“春色满园”、“校园飘香”的喜人景象。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对我们而言,校本教研仍是一个新生事物,要想在教改的前沿永不落伍,勇创一流,需要我们一如既往,不懈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积极尝试开发有活力的校本教研新模式,来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全面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使校本教研驶上教师发

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