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散文一千字 一篇叙事性散文600字

时间:2020-06-02 00:00:00 600字

篇一:《一千字作文》

姥姥家的院子

童年,如烟花一绽般短暂,美丽。带着丝丝的怀念,牵着逝去的天真,深深地刻在记忆的光盘中。随着时光的流转,一幕幕美丽,生动的往事被时针抛洒在成长路上,而姥姥家的院子,就是其中一幕。 记忆中,推开厚厚的老式门,先看到一个避雨的棚子,夏天时,躲在那里,凉爽极了。依稀记得,棚下墙角还有一株大丽菊开得茂盛。棚前就是一片绿油油的景象。一个四方的院子就展现出来。这就是我童年充满欢乐的地方。

回忆中,北屋边的枣树总是红杂绿,青涩的枣儿害羞似得,躲在浓密的绿叶里不出来,石榴树可不同了,笑的咧开了大嘴,一点儿也不羞涩。蜂儿呀,蝶呀,春天时几乎都乘风飞来了,到时,轻轻一扑,总能扑到一两只豹纹蝴蝶,黄粉蝶呀,南屋檐下还似乎有个蜂窝似的。侧屋的藤上好像永不空着似得,时种点黄瓜,时种点葡萄,一年的倭瓜攀上了屋檐。肥土里,大叶子的小油菜抬着头,红艳艳的辣椒瘦瘦的,朵朵蝴蝶花衬在周围,像给辣椒別上个头饰似得,也有几分美丽。 幼时,姥姥姥爷总是在这不大的院子里忙活。我也跟着帮忙。说是帮忙,其实是捣乱,反倒帮了倒忙。施肥吧,堂姐在那规规矩矩的施肥,我呢,就在旁闲逛,不但把施好肥的田地破坏,连肥料也被我撒得到处都是,爸爸妈妈只得从一旁苦笑。后来,大人们再也不让我帮忙了。

闲的闷,就去打枣。小小的我拿着那么长的带钩竿子够,一使劲,“哗啦”,枣儿倒一个也没掉下来,反倒一只灰蜘蛛连枝差点掉到头

上,我还从未看见过这么大的蜘蛛哩!吓得幼小的我坐在地上哭了起来,连竿子砸在脚上都没有察觉。

摘水果也是我常在姥姥的院子里做的事情之一,可祸事还免不了发生,记得有一次,我去拾石榴,未曾留意到果间还趴着个黄绒绒的球儿,就那一次,险些被蜂儿蜇,可晚后水果过后,却有些不适。此后我再也不敢擅自拾了。

儿时,那老屋前总趴着一只毛色纯白的猫。猫名雪,比我出生晚两年,我天真的想:若它会说人语的话,一定要叫我‘姐姐’。我没事就和它玩,我喂给它“虾条”吃,它和我玩“躲猫猫”,“找东西”„„它是我童年时最好的伙伴。我离开时,它还奔到屋外为我送行,道别,再来时,它已不见。

在姥姥的院子里,乐趣就如我扔出的玉米芯那样好找到。扑个蝴蝶,捉个蜻蜓,采野花,摘黄瓜,姥姥家邻村的孩子们还有跑去几里外的河边游泳的。这有在这儿,才能躲避城市的喧嚣,逃离街道的车水马龙,奔流不息,抛弃人来人往,享受宁静的自由。这怎的不称得上是“人间天堂”?这怎得不比城市好上十倍?

如今,那美好的童年时光早已不复存在了。本已快忘了,又被课文《乡下人家》,《祖父的园子》勾起了记忆的心弦,弹出怀念的琴音。“雪”四个月前去世了。那个被我视为“人间天堂”的小院子,几年前也被拆除,盖起了新小区。走在新铺的地板上,有种莫名的怀念。是啊,豪华的都市现代化生活,怎比得上幼年时在姥姥的园子里那惬意,自在的生活呢?

篇二:《随笔:每天写一千字的坚持》

随笔:每天写一千字的坚持

文/沉鱼落雁随笔

在简书网,读到过一个每天写一千字的号召,一千字,当然不是小学生将一个重复写几遍的写法,用学生时代的专业来讲的话,就是写一篇一千字的文章吧,当然这个号召并没有给文章的好坏程度提出要求,你可以天马行空的写了。当我看到这个号召的时候,当然是微微的一笑,这太小儿科了,只不过,我写的文章真的没有好坏的区别,也许看到题目后你都没有点击文章的想法,因为他们说我写的文章被外界称之为软文。

大家当然不会喜欢看软文,说我的写的是软文都是抬举我,很多论坛的版主删我贴后给的理由是不允许发广告,软文就是广告。有写软文的功底,应该再开辟一个地方给自己的文字留一处没有广告的地方,但是我比一般人做的更加彻底,直接开辟一个网站来写,在没写完一篇文章,我都要仔细的读几遍,语句可以不通顺,中心思想可以不明确,但我不能让文中有广告的嫌疑。

当初我选择网站模板的时候,没有相片展示的,我一般不会去看,但是这个却是纯文字的,我就是要给文字留一处空间,给大家一个想象的空间,如果相片能让你明白了,文字就没有用处了,一张相片可以表达一段文字,但是一段文字能想象出千万张相片来,这些不同的相片藏在不同人的心里。

篇三:《精美千字原创散文(孩子你那边有雨)》

孩子,你那边有雨

一天夜里,就要熄灯睡觉时,我突然有些想家,想念千里之外年迈的父母。我拨通了那串解密思念的数码,接电话的是父亲,他着实为我的深夜来电吃了一惊:出了什么事儿?我赶紧说没事,刚才突然想家,想说说话。说什么话,深更半夜的,你妈睡着了,威呢?是不是也睡了?父亲肯定还是怪我的来电不合时宜,但言话中掩饰不住意外的惊喜。

其时我的妻威也已甜甜地睡了。我和父亲怕惊动各自的妻子,像两个淘气的孩子,小声小气的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父亲说家里很好,他和母亲身体都挺好。要我别惦记这边,好好照照顾威,好好工作。我说我俩也很好,都比刚结婚时胖了,过几天我们打算照张相寄回去。最后我说,时间不早了,爸,你撂了电话,睡觉吧。父亲停顿了一会儿,我猜一定是抬头望了一眼那座老钟。是不早了,你也歇吧,对了,你们明天上班带上伞,你那边有雨。你怎么知道呢?偶然从电视上看的,说你那边有雨。

放下电话,我怎么也无法睡着。千里之外,父亲却时刻关注着我这边的阴睛冷暖。记得我上大学临行前,母亲放心不下,又是棉衣又是药物地往包里给我塞。父亲说,不用挂念他,他不是孩子了。说归说,我走以后,父亲却每天都要到车站转上一圈。结婚后,我和妻住在一间平房里,有一天卧室钻进了很多煤烟,妻子反应强烈,住进了

医院。父亲得知后没几天,居然一个人拄着手杖背着包,坐了一天一宿的火车来了。我接过包感觉很重,打开一看,竟装满了斧子,瓦马、泥板子之类的工具。父亲说,我来给你们拾掇拾掇暖气和炉子,总冒烟哪儿能行。

年届七旬、胃被切除四分之三的父亲可能一路也没舍得吃一片面包,坐下来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面条。妻在厨房看着那堆粗糙的维修工具禁不住落泪。我安慰妻说,老爷子一辈子了,就这样。去打个电话告诉家里,爸平安到了。

与父亲深夜通话的第二天,原本晴朗的天空,转眼乌云密布,果真下起了雨。全单位只有我一个人带伞,大家感到非常惊奇。我站在窗前,窗外大雨如注,我不知道父亲那边下雨还是天睛,但我知道,他一定站在老屋窗前翘首望着我这边。父亲老了,不能再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空,但千山之远,万水之隔,父亲仍能为我和妻送来一把温暖的伞,在这个宽厚如昔日父亲臂膀的伞下,我们的每个日子都晴空万里,灿烂如花。

篇四:《沉淀人生的书香一千字》

沉淀人生的书香

奎文实验2013级14班 徐佳宁

人生也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毛毛小雨的午后,一杯带着丝丝清香的茶,一本翻来覆去越读越有韵味的书,沉下心来,给自己一个足够放松的环境。

这也算是一种感悟吧。我不大,十四岁,早几年,我也像一般的少年少女,每天无忧无虑的大笑着,那时候的我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笑是我的权利,青春就应该恣意飞扬,随心所欲啊!其实那时候的我也才只有十一二岁,说白了也就是一个小屁孩,哪来的青春,至今想想仍觉得好笑。但彼时的我一直觉得青春就是我想的那样,童话里的王子公主一定会在一起,恶毒的皇后总会被紫薇她们打倒。直到我看了一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文章。

我早已记不清那篇文章的名称,只是依稀记得是一个及其热爱中国的台湾作家写的。

文章讲述的是一个女人的故事。她在十五岁时就丧失了父母,独自一人抚养年幼的弟弟,很累。十五岁,正是青春的时候,除了工作时,她和别人一起笑,一起哭。看起来似乎与平常的少女没有什么不同,但她的身上总是流露出一种不符合年纪的淡然与坚韧,那样迷人。

有人说可能是自身经历致使她过早成熟,其实不然,她总会在闲暇的时间里,捧着一本书,又或是思考一些琐碎的事,或开心或悲伤,但每一次思考都会使自己有些许顿悟。她说:“经历是经历,沧桑也可以是沧桑,但经历与沧桑并不一定都会使人的心灵变的更加美丽。

如果你思考了你失败经历的原因,又或是为你成功经历找了一个新的理由,那么你每一次的思考于你而言都是一种收获,但你如果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与成功仍没有学着思考,那我坚信你一生都不会有更多的收获与心灵沉淀下来的美好。”这句话令我深深沉思。我追求的青春的张扬是错的吗?不,是对的,又不是对的,青春可以张扬,但也一定别忘了思考,当心灵的沉淀开放时,远比青春的张扬来得更为惊心动魄,摄人心魂。

现在的我,十四岁。会笑,会闹,会哭,但总忘不了在闲暇时间泡上一杯清茶,读书,思考。

曾经的我,十二岁,会笑,会闹,会哭,只是从来没有真正地成长。

(指导老师:于航)

篇五:《青春散文》

我们会老,青春却不可以散场

青春太无奈了,不过我们却有时间去改变;时间是可以拿走一切,但我终会一点点的拿回来。青春是一场梦,一场痛苦却让人义无反顾的梦,所以,我不会轻易的放弃。 这是第三次写同样的作文了,第一次因为鼠标不小心点错了,第二次因为图片的原因也没有保存得住。为了这么一篇作文,写过三篇完全不一样的文章,而且一次比一次多。第一次,一千字左右;第二次,两千字左右。从下午四点到六点,始终没有干过别的事。我自己也没有想到,我会坚持这么久,或许,这就是改变吧。改掉以前自己的怀习惯。虽然两个小时只是在写作文,但我没有感到无聊,就像别人喜欢画画一样,我喜欢写作,不论影响力的大小,至少我自己快乐。当我们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会开始一直的追求,不论结果如何,过程就足以让我们开心。先祝你们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爱好。{一篇散文一千字}.

青春是什么?这个问题问了两次,回答了两次。青春就是梦想,我们虽然看不见,感受不到,但它一直在我们的身旁,我们渴望它,希望得到它,以至于去追求我们所想的“青春”,青春一直在这,从未走开过,只不过你自己选择了忽视。

有人问过:“为什么青春是迷茫的?为什么青春是痛苦的?不是说青春是美好的吗?”我想说的是,青春当然带有一些迷茫和痛苦,毕竟先苦后甜,只有你自己承受了痛苦,你自己才可以得到幸福。如果连付出都不愿意,你有什么资格得到回报。同时,这也是青春不同于别的时期的重要表现。

青春给幼年比,多了一些成熟,知道了一些道理;给中年比,多了一些单纯,不至于和朋友说话都再三斟酌,思考一番。所以说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不是特别的无知,也不是十分的圆滑。所以,青春不可以被浪费,不可以认输,你可以放弃,可以失败,可以迷茫,就是不能认输,一旦认输你就失去了再来的机会和勇气。{一篇散文一千字}.

我们身在青春期,拥有着许多让别人羡慕的资本:我们不必为每天的生计而发愁,不必为孤独而担忧。因为我们有亲人,他们会无私的给予我们物质上的帮助,哪怕他们也不是很富有;我们有老师和朋友,他们会给我们快乐和帮助,哪怕有时他们也不开心。我们有着别人羡慕都羡慕不来的生活,所以我们应该更加珍惜,而不是肆无忌惮的挥霍,毕竟我们还承载着亲人、老师、朋友的期望。

我们在青春期里为成绩而发愁,自然就有了好学生、坏学生这些分类。好学生可以算是幸福,只要不犯什么大事老师就不会管;而坏学生可以说是矛盾结合体,稍微努力一点点,就可以得到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刮目相看;而他们一旦犯错,就会被老师穷追不舍,不刨根问底决不罢休,所以,坏学生是十分无奈的一个群体。

其实,世界上的坏学生更本就不多(反正我们班没有),他们大部分只能被归类为懒学生,不过因为他们与好学生不是一路人,又为了好记,所以直接冠上了坏学生的名号。 其实他们不学习,是因为学习的成效太慢了。算上大学,我们需要学十六年,十六年,只是在学习,看不到一点成效,看不到一点成果,过程实在太长了,所以许多人都不

能认真的完成学业。我也怀疑过学习的实用性,不过这次的暑假却让我长了一点见识:经验,能力,是立足于这个社会的根本。只学习而不出去闯荡,就如同只有能力没有经验;反之亦然,指闯荡而不学习,如同有经验没有能力。不过凡事都有意外,如果你的能力或者经验完美到可以不在乎另一个技能,那么你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了。不过这样的人少之又少。

以前的我有过自大,任性的否定了一切不反对我的声音,总认为自己是对的。其实我是错的,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所以我希望你们可以不在意,可以原谅我。

青春期,我们都孩子过,撒过孩子气;我们都迷茫过,不知道未来。但我们现在还在一起,便不能让过去的错误重新再犯,毕竟,我们没有多少时间去原谅一个人了。我们终究有分离,有眼泪,我只有一个要求:我们可以分离,我们终会老去,但我希望,记忆中,我们的青春永远都不散场;记忆中,一个叫九班的班级永远的长存。我不需要什么天长地久的誓言,也不需要海誓山盟的言语,我只需要,九班只需要每一个人将心比心,每一个人彼此怀念。

茫茫人海里,我们能够相遇,本身就是一种缘分。愿这种缘分,会一直陪伴着我们。像天上的星星,可以里彼此都远一些,都是会一直用光来联系对方。

我会记住这段时光的,以后也会想起,含着微笑含着泪,含着幸福含着忧。希望你们可以原谅过去我的错误,也希望我们彼此都可以记得对方。

我们终究会老,思念最终会淡,只需要记得以前的岁月有过彼此的陪伴即可。时间可以夺走我的一切,但绝不可以夺走我的记忆,这是我来到这个世界上最值得回忆的东西:那里,有我的亲人,有我的朋友 ,有我们一起度过的点点滴滴。岁月会老,回忆不断;我们会走,牵挂不断。

愿每一个善良的你们都会有一个美好的生活。

篇六:《一千字读后感》

篇一: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我翻开书册,好像面对着汹涌澎湃的大海,历史的浪潮滚滚而来。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凝聚;民族的精神,在这里显现。 我阅读,我与历史人物共席对话。我阅读,我和时代风云同声呼唤。我思,我问:是谁推动着历史的车轮? 我掩卷沉思,我若有所悟。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有多少英雄豪杰匡扶正义,有多少志士仁人追寻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李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他们为着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他们为着民族尊严而献身成仁。他们是民族的英雄,他们在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 然而,这就是答案么?历史,就是英雄好汉的演兵场吗? 伟人的话在我耳旁回响: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 是那些无名的平民,在大泽乡揭竿而起,在虎门湾引水销烟„„是那些朴实的百姓,将心血熔炼成兵马俑,用汗水铸就万里长城„„是的,是人民的意愿造就了英雄,是人民的力量推动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我感慨,我赞叹,那些威名远扬的英雄豪杰,因为他们演示着人民的壮举,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画卷上书写浓重的一笔;那些流芳百世的志士仁人,因为他们呼喊着人民的心声,所以他们才在历史的柱石上镌刻下深沉的印记。 当我翻到书卷的最后一篇“武昌起义的炮声”,已是华灯初上时分,电视里正在热播连续剧《走向共和》,屏幕上正在演绎着慷慨悲凉的壮剧。 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武昌起义的炮声,宣告了封建王朝的灭亡,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了新的世纪。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在实现强国富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大踏步地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这就是历史前进的方向,这就是当今历史发展的动力。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全国各族青年,代表着我们祖国和民族的未来,代表着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作为新世纪的青年,我们决不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要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这就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读了《上下五千年》,我们对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了更深刻的体验。 篇二:文化苦旅读后感 喜欢读余秋雨先生的书,先生总是将自己独特的见解溶于文字中,领导读者理解问题,思辨问题。先生的文字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含义深刻。每读一次都会让我深深地震撼。 《文化苦旅》这本书介绍了一处处令人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与历史古迹。但你千万不要因此认为读余先生的书会心旷神怡,轻松自在。整本书还没读完,我就已经被民族意识唤醒后的沉重与悲哀压的喘不过气来。在我们欣赏历史留给我们的有形“着作”——古迹时?谁又会去潜心探究这一处处古迹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而余先生恰恰做到了。他运其妙笔,给我们的心灵写下了“震撼”两个大字„„ 曾在上看过这样一句评论:余秋雨以历史文化散文而名世。余秋雨先生凭借自己丰富的文史知识功底,优美的文辞,引领读者泛舟于千年文化长河中。是的,他的这本着作《文化苦旅》也深深印在每个读者的脑海里。有人说,中国散文的天空星光灿烂,而《文化苦旅》是一条河系,其中每一颗星星都散发着一种魅力非凡的深不可测的力量。有人称他是本世纪最后一位大师级的散文作家,是开一代散文新风的第一位诗人。这些话道出了我的心声。我之所以要写出来与大家分享,是想要表达我至深的敬意。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展现给我们那一处处古迹背后的辛酸和沉痛以唤醒我们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让铭记我们历史的教训! 《文化苦旅》这本书在告诉我们中国古代历史的同时,告诉了我们更深一层的道理。 跟随作者走到书中,我们不得不因那历史和文化推引,走上前去——眼前出现了莫高窟的石洞。石洞依旧壮观,石像。壁画依然不言。跟随作者静看着光影投射在石壁上的变化,如同

它们静静地看着敦煌千年的变迁。千年前的一次刀划下,开启了千年后莫高窟的壮丽。它曾遭遇浩劫,多年后的今天,那神秘又充满意义的洞窟,能引起大家的注目并非外表炫丽而是一种人性的。深层的蕴藏。 “报纸上说我书写得轻松潇洒,其实完全不是如此。那是一种很给自己过不去的劳苦活,一提笔就感到年岁徒增,不管是春温秋凉,是大喜悦大悲愤,最后总是要闭一闭眼睛,平一平心跳,回归于历史的冷漠,理性的严峻。”这是余秋雨教授在《文化苦旅》中的自序。 千年之前的那场浩劫,绝不能只是过眼云烟。我们要吸取教训,将文化的精神永贮于华夏大地! 合上书卷,走向窗前,看着流动的车潮和人群,每每,处处不在宣泄着一种文化,而深埋千年文化的故土呢? 我们真应该

去辽阔的土地上走走,看看,咀嚼,体验„„释放自己那涌动着满心。满眼。满脑的渴念„„ 篇三:复活读后感 人世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想要做的时,想要完成的梦想,不能、不敢、也不会去做,结果只能寄托于文字、音符、甚至是一些外在的东西,到头来,心里还是痛苦。 托尔斯泰曾说:“幸福的人儿总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对于幸福与不幸的深入了解从另外一方面说明托尔斯泰内心真的很渴望幸福,但是直到临死前的最后一刻,他还是没有正真的幸福过。 作者是俄国贵族,主人翁聂赫留朵夫也是俄国贵族。聂赫留朵夫曾经是怎样的堕落,怎样地纸迷金醉、放浪荒唐,沾染了俄国贵族阔少的种种劣根性,那么作者就是在怎样的环境之中成长,并变得日渐麻木、日渐堕落,他看不惯的一切仿佛是生命的枷锁,无以复加。 聂赫留朵夫的故事是从他利用权贵和一定的才能当成审判员审判一名妓女偷盗并杀害嫖客的案子开始的。聂赫留朵夫是复杂的,这时候的他已然从一个贵族阔少成长为一名标准的俄国贵族成员。 但是后来的他,在不断的深入调查之中,他渐渐地发现自己的罪恶。是他,聂赫留朵夫,在少年时引诱的玛丝洛娃,让她从此走上了妓女的道路。 他顿时有了些悲悯,有了些后悔,有了些内疚。他的内心,在一次次的调查之中被一次又一次地剖开,一次又一次地刺痛。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一切,开始否定自己的一切,他觉得这些年他的双手沾满了罪恶。在俄国贵族之中所{一篇散文一千字}.

受的那些官场和金钱的诱惑使他变得迷离,在不断的泯灭自己良心之中获得所谓的成长。 他开始厌恶自己厌恶自己的一切,像极了列夫托尔斯泰他自己,托尔斯泰就是因为厌恶自己的曾经的所做所为,身为一个俄国贵族对人民,对无声阶级的压迫的行为的厌恶而多次自杀。聂赫留朵夫看到平常所见的人们:将军、贵族、妓女、仆人、贵妇人、士兵、商人、公爵、贫民„„都是一副或麻木或虚伪的面孔,他看不到希望,觉得这个世界是那么的黑暗,那么地不公平„„但是这种状态没有持续多久,他的内心又开始变化了。因为他发现造成这一切的是不公平的农奴制度,是已经僵化到无可救药的贵族阶级制度。然而对于这样一个根源,所有他见过的人以及他本人都无法去改变什么。他能够改变的只是自己手上的几分田地,让那些佃农有一时的土地,当然,很快就会被地主给侵占了。 但是不管怎样,他后悔并反思过了,他不再是以前麻木不仁的他,他复活了。他变得有思想有灵魂,他全力去拯救深陷囵圄的玛丝洛娃,然而不幸的是,玛丝洛娃最后还是死在狱中。他的努力显得那么单薄,那么无力,即使他已经复活了。 以往人们看到的只是《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年最杰出的作品,超越了以往的任何一部。《复活》是史诗性的长篇小说,真实而又富有艺术性地反映了农奴制改革的前期,沙皇统治下贵族制度的腐朽与颓废。人们看到的是只是作者希望

更多的人们醒过来,看清这个世界,让更多的人复活,而不是整日如行尸走肉般地活着。 但是谁又看到托尔斯泰和聂赫留朵夫心里的痛苦与悲哀呢?他们是复活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的真善美,他们懂得积极向上,他们能够为了自己的追求而真正地有意义地活着。但是,我们忘了,他们毕竟是少数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是那样的势单力薄,他们没有战友,没有同行者,他们是坚定在一条孤独路上的殉道者,最终的努力总是因为时机、因为人力、因为制度而付诸东流。聂赫留朵夫分再多的土地给农民又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会被地主给压榨掉;他再怎么努力去就玛丝洛娃,她最终还是死了。他的愿望是这样难以实现,聂赫留朵夫

可以选择继续去努力,去争取更多的人一起去改变,去让更多的人复活。但是托尔斯泰呢?他已经老了,他的一生已经快要结束了,但是还是难以实现自己这样一个令更多人醒悟的愿望。他的悲哀只有在《复活》里面得到满足和实现,他做到了,完成了这一部伟大的作品,但同时,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中注定是要以悲哀来结局的。 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在

一个俄国的暴风雨天里,托尔斯泰荒凉地死去。 篇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 奥斯特洛夫斯基,一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的智慧,塑造了一一位英雄人物,铸就了一部经典着作——《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故事讲述了主人公的英雄事迹。他有钢铁般不屈的精神和毅力,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他从不退缩,在恶势力面前,他也从不示弱;他敢爱敢恨,

他对自己所爱的执着与追求,不禁让人感动„„他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保尔·柯察金。 保尔从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但顽皮的天性背后是他的正直善良,是他的勇敢坚强他那不畏恶势力,敢于向恶势力挑战的勇气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在学校里,他敢挑战教父;在生活中,他敢挑战那些仗势欺人的坏孩子;在工厂里,他敢挑战那些不公平的现象„„由于他的顽皮任性,他被学校开除。从此,保尔开始了他的人生路。他先在工厂打工,但先后被开除,这也让他增加了许多人生经验。少年的保儿,长得标致,又勇敢,他与当地富豪家的千金佟利亚相恋,尽管阻碍重重,但他也从未放弃。后来,由于战争,佟利亚跟随父母离开家乡,他们也因此暂时分开,担保而从未忘记她。 保尔就是这么一个正直善良又勇敢的年轻小伙子,他对自己的国家也是忠爱无比,于是,在这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刻,他与好朋友谢寥沙毅然参了军,从此,沙场上出现了一个威武的军人。尽管当时苏联的条件比较落后,但在保尔的带领下,他们打了许多胜仗,保尔的大名也从此远扬。在战场上,保尔有勇有谋,他从不顾自己的安危,为了战胜敌人,他就算死也愿意。可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保尔他也打过败仗,他当过俘虏,他也去过集中营。可是,他却毫不悲伤,反而十分乐观,通往集中营的路上,甚至是到了那人间地狱般的集中营里,他也仍然保持那颗积极乐观的心。 在一场战斗中,保尔身负重伤,几乎命悬一线。所有的人,包括医生,都不相信他还能活过来,当所有人正感叹一位英雄就这样陨落时,保尔却以惊人的意志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死神,它超出所有人的意料,活了过来„„可保尔并不认为这是奇迹,这只是他的又一次胜仗而已„尽管他战胜了死亡,但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双目失明,身体也不允许他再拿枪了,于是他很不情愿的退出战斗一线,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不能在战斗了,他人染可以战斗,他决定用笔战斗,来完成他的心愿。 于是他一人来到海边,来到一所破寂静的屋子里,凭他的意志,继续工作。保尔是多么的顽强啊!他拥有常人难以想象的意志力,如钢铁般。在任何困难面前,他都不会畏惧。 读完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被保尔的意志力感动,会不禁思索,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啊!人之一生,风风雨雨许多年,总免不了许多挫折和荆棘,但我们更应该感到幸运,庆幸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没有战火的年代,衣食无忧的年代,这样的环境不知道优于保尔多少倍所遇到的许多所谓困难,更是不值一提,又怎能再困难面前臣服呢!可是却有很多人,他们遇到一点问题就不知所措,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缺乏向困难挑战的斗志!当然就不能战胜困难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临终之际,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

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这是保尔的名言他激励着无数人,在生活中不断向前。 确实,在生活中,不惧怕的人面前才有路,我们要鼓足勇气,拿出斗志,与困难斗争,披荆斩棘,才能活的更精彩,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大道! 篇五:神秘岛读后感 什么样的书算是好书呢?也许神秘岛就是许许多多的好书中的一本。凡尔纳的神秘岛有着让读者喜欢的内容,有着风趣自然的笔风。让我介绍一下着本好书吧! 要说书必须的是要说其作者,这本书的便是一直以来的伟大的科学幻想小说家――凡尔纳。凡尔纳写过许许多多的书主要以科学幻想小说为主,着名的有他的3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

《神秘岛》凡尔纳总共创作了六十六部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集,还有几个剧本,一册《法国地理》和一部六卷本的《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主要作品还有《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八十天环游地球》等20多部长篇科幻历险小说。而我读的便是3部曲的最终章《神秘岛》。 神秘岛讲述的故事是描述在美国南北战争的时候,有五个被围困在南军城中的北方人趁着偶然的机会用气球逃脱了。他们中途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中的一个荒岛上,但是他们并没有灰心失望,他们团结互助,以集体的智慧和劳动,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起幸福的生活。他们从赤手空拳一直到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他们挽救了在附近另一孤岛上独居了十二年而失去理智的罪犯(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被流放的罪犯--艾尔通),使他恢复了人性,成为他们忠实的伙伴。这些荒岛上的遇难者虽然什么也不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一天,他们终于登上了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特指挥的邓肯号,重新回到了祖国的环抱。这几个遇难者在荒岛上度过的岁月了,()不断发现了不可思议的奇迹。每当他们在危急的时候,似乎总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援助他们。原来这人就是《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主人公、潜水船诺第留斯号的发明者、反抗压迫的战士――尼摩船长。 说实话我喜欢着本书的原因是他开阔了我的想象力,让我知道原来着写事情可以用着个角度去看。他让我知道了许多的科学知识。小说里面的情节丰富有趣。凡尔纳的科学手法在着一书中都是用工程师着一神奇有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表现出来的。让我佩服不已。小说里面的工程师就像一个万能的神一样在什么都没有的岛上作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等等。他们所发生的故事曲折传奇。人物不同各有各的特色,似乎着5个人就概括了全世界的人一样无所不能。他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想象风暴。让我能够充实自己的想象力,现在人们所缺少的就是着种想象力,没有足够的想象力可以发挥的话人类的文明只会止不不前。而着本书也就是可以挖掘出人们内心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的书。所以我认为他是本好书。 读千书,不如一本好书。说千言,不如读者发言。着本好书需要你们去看他们在等者你的发言。

篇七:《关于散文创作的答问》

问:目前,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当前散文创作不甚景气,与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文学式样相比,是比较薄弱的。请您谈谈当前散文创作的状况。您认为存在什么问题,原因何在?{一篇散文一千字}.

答:这种状况,我是估计不清楚的。一种文学体式,它在当前是否繁荣,繁荣到什么程度,这只有掌握全面材料的,文艺界的领导同志,或评论家,或将来的评选委员会,能作出权威性的估计。对任何形势的估计,都是困难的,我是一个普通读者,又因为精力所限,读作品很少。但就我读到的散文来看,我真正喜爱的,确实不是那么太多罢了。当然,我不喜欢的,也不见得就是不好,只是说,产生一篇好的散文,正像产生一部好的小说一样,不是那么容易就是了。

从历史上看,先秦时的散文作家,真可能是有一百家,不然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以后又说罢黜百家呢?但流传到现在,就只剩下几家了。唐宋散文作家,在当时也不只以百数,而传至后来,只说八家。八家之文,家传户诵者,每人也不过数篇。五四运动,散文应运而生,作者如林,期刊充斥,但到现在,我们课本上,还老是那几位作家的那几篇范文,其他作者,逐渐被人遗忘。

文学艺术的形势,任何时候,都可以有人作估计:形势大好或不大好,繁荣或不大繁荣。即使客观正确,这也只是就一时而言。作品的真正价值,是只有时间才能考验得出,任何武断的大话,都不是那么牢靠可信的。

我们应该从历史上,找出散文创作成败得失的一些规律,那对我们衡量当前的散文,可能是比较有用的。

从我们熟读的一些古代或近代的散文看,凡是长时期被人称诵的名篇,都是感情真实,文字朴实之作。比如说欧阳修的《陇冈阡表》,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我们常说,文章要感人肺腑,出自肺腑之言,才能感动别人的肺腑。言不由衷,读者自然会认为你是欺骗。读者和作者一样,都具备人的良知良能,不会是阿斗。你有几分真诚,读者就感受到几分真诚,丝毫作不得假。

如果有时间,读一些旧报纸,旧期刊是有好处的。在三中全会以前,报刊上的文章,包括散文在内,虚假的东西太多了,现在找来一看,常常使人啼笑皆非。这种散文,即使没有政治上的拨乱反正,也是当日无读者,何况流传?

但是,这种文风,曾经猖獗了若干年,要说是完全根绝了它的影响,也不是事实。 欧阳修在写他这篇文章时,叙述的只是家庭琐事,夫妇、母子之常景常情。诸葛亮当时虽然是丞相,他这一篇文章,并没有多少空洞的官腔。李密当时的处境,尤其困难,如果他不说真情实话,能够瞒得过司马氏的耳目?

文章能取信于当世,方能取信于后代。这三篇文章,所以能流传百代,就是因为感情的真挚和文字的朴素无华。

所谓感情真实,就是如实地写出作者当时的身份、处境、思想、心情,以及与外界事物的关系。写出这些,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一触及文字,很多人就做不到。这就无怪自古以来,名篇范作如凤毛麟角了。

文字是很敏感的东西,其涉及个人利害,他人利害,远远超过语言。作者执笔,不只考虑当前,而且考虑今后,不只考虑自己,而且考虑周围,困惑重重,叫他写出真实情感是很难的。

只有忘掉这些顾虑的人,才能写出真诚的散文。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因为是私人信件,并非公开流布的文字,所以他才说了那么多真心话,才成为千古绝唱。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说了些真心话,透露了出去,就招来了大祸害。有鉴于此,致使文人执笔,左顾右盼,自然也有其不得已的地方。现在,有论者居然责怪:在四人帮肆虐期间,作家们为什么没有站起来,大声疾呼?这种要求,未免不近人情。在当时,一个作家,能够沉默,不去帮凶,就算可以了。论者当时如何表现,不得而知,至少他是没有去反抗的。不然,他早就成为张志新了。

但就散文的规律而言,真诚与朴实,正如水土之于花木,是个根本,不能改变。如果不只从数量上看,主要从质量上看,当前散文创作的不足之处,恐怕还是在作者的创作用心上,有或多或少的华而不实之处吧!

这不能完全归咎于作者。在一个不算短的时期中,在各个现实领域,虚假浮夸,不大遇到批评和制裁,而真实地反映情况,即说真话,却常常遭到难以想象的打击。这不能不反映到文学创作上。现在虽力加纠正,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清除这种遗留的影响,有时比在现实生活中清除,还要慢一些,复杂一些。而散文创作,以其更直接的现实性,在这方面的表现,就更比其他艺术领域显著。

有些散文,其不足之处,可以归纳为:

一、对所记事物,缺乏真实深刻感受,有时反故弄玄虚。

二、情感迎合风尚,夸张虚伪。

三、所用词藻,外表华丽,实多相互抄袭,已成陈词滥调。

四、因以上种种,造成当前散文篇幅都很长,欲求古代之一千字上下的散文,几不可得。 问:请您结合自己和当前的散文创作现状,谈谈有关散文艺术问题。比如散文的叙事与抒情,题材、构思、意境、语言等等。

答:散文是我们祖国主要的文学遗产,古代作家的主要著作,也是散文。这就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学习范本。我们在学校语文课堂上,也以学习散文为主。初学作文,题目如《我的家庭》、《春日郊游》等,也是写的散文。另外,散文的大部分,都是应用文,一生之中,练习的机会是很多的。我们本来应该把散文一体,运用得很好,这一文体本来应该很繁荣。但从历史考察,并不是每一个时代,散文都是很好很繁荣的。

先秦、两汉、唐宋的散文,大家都承认是有很多佳作的。

降至元明,则并非如此。元朝不论,明季写散文的人并不少,但即使是代表作家的作品,今天看起来,无论在风格文字上,内容意境上,都是肤浅的,卑弱的,琐碎的。明之末季,有一谚语谓:刻一部稿,娶一房小,念一句佛,叫一声天如。天如即张溥,是权威评论家。可见当时出版物也是不少的,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确如上述。可取之处,远不及唐宋,又不用说两汉先秦了。

文章,特别是散文,是和时代的风云、习尚有关的。如果只谈艺术,我们就应该从唐宋以前的散文,多吸收一些营养。从司马迁、嵇康、柳宗元、欧阳修那里,多学习一些东西。其中主要的经验,是所见者大,而取材者微。微并非微不足道,而是具体而微的事物。 古代散文,意境深远,但皆言之有物。柳宗元的散文,写驴,写鼠,写麋,写蝜蝦,取材很细小,而意义很深刻。韩愈《进学解》,则对自己作深刻的剖析,发挥自己的见解,这也是很有勇气的。

散文短小,当然也有所谓布局谋篇,但我以为,作者如确有深刻感触,不言不快,直抒胸臆即可,是不用过多的构思设想的。现在一些文章评论家,谈论构思太多,也太机械。 实际创作的过程,往往并非如此。散文之作,一触即发。真情实感,是构思不来的。 散文中的议论,也是自然事物演变的结果,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散文作者主观的前提。而苏子瞻常先有警句,冠于篇首,但与所叙事物,仍为血肉,并非徒具大言,以惊流俗。

抒情亦如此。无情而强抒,与无病呻吟等。感情低下,不如不抒。面对大好河山,内心营营苟苟,故作堂皇之言是对河山的不敬。

状景抒情,成为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