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

时间:2021-09-30 00:00:00 心得体会
法治是指依法治理。宏观历史,“法治”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群中的解释各不同。范文112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

  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并非偶然的,而是具有明显的生成逻辑,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法治建设的时代逻辑、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

  时代逻辑: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时代是思想之母。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是在一定时代条件下形成的。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就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时代最强音。然而,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与国内的、传统与新型的各方面矛盾和挑战叠加一起,使得我们面临着许多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必须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其中,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蕴含的基本目标,又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途径。而法治是规范、是保障,在一个国家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如果没有全面依法治国,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就不可能有序运行,就难以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迫切需要法治的保驾护航;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迫切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历史逻辑: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历史逻辑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在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特殊背景下加强法治建设集中在党、军队和根据地的建设等方面,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注重加强党和军队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的建设、注重革命根据地施政纲领等方面建设。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积累的法治建设宝贵经验为新中国成立后探索法治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在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改革开放后大力加强法治建设提供了历史根据。在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深化,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全面依法治国的鲜活经验。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关于法治建设的这些宝贵经验,需要理论化、系统化,从而为加强新时代法治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艰难困苦中不断取得新胜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总结历史经验。因此,适时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就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可见,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加强法治建设的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内在要求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与新时代中国法治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反映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理论逻辑的必然要求。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就在于与时俱进。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理论必然要能够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这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可见,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在继承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法治实际所进行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贯彻运用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继承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思想;借鉴了中国优秀传统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同时,习近平法治思想更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基础上进行系统总结和全面创新而形成的。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基本原则,又丰富和创新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创新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在全面总结我国法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回应法治建设实践难题而形成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解决我国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反映了法治建设实践逻辑的必然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尽管我国全面依法治国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法治建设的新突破,然而在法治建设领域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都存在不少薄弱环节,法治领域改革面临许多难啃的硬骨头。”我国法治实践中存在问题,其中法治理论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先进的科学理论才能够正确地指导实践。正是由于我国法治建设实践的需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应运而生。因此,习近平法治思想是解决我国法治实践和法治领域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体现了法治建设的实践逻辑。(作者: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白清平、杨志强)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公安机关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公安建设,不断提升公安工作法治化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必须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切实把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以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法治公安建设的正确方向。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是法治公安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政治原则。要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把“两个维护”作为最高的政治原则来坚守、作为政治建警最根本的任务来落实,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着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法治公安建设的不竭动力。

  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落实到法治公安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涵盖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个环节,涉及法律规范、法治实施、法治监督、法治保障、党内法规等各个方面。要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高度统一的内在关系,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强化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切实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将全面依法治国重大决策部署转化为法治公安建设的生动实践。

  将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全面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的根本保证。推动党对公安工作的绝对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严格落实党委重大事项决策议事制度,健全完善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制度和政治巡视巡察制度,健全完善对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等情况的督促检查、问责问效机制,全面落实各级公安机关主要领导“进同级政府班子”和异地交流任职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法治公安建设中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将捍卫党的长期执政地位作为法治公安建设的首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始终把防范政治安全风险置于首位,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敌对势力渗透颠覆捣乱破坏活动,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治藏方略,扎实抓好反分裂反恐怖斗争各项措施的落实,推进反恐维稳法治化、常态化,加强网络安全风险防控,坚决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法治公安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人民公安来自人民,人民公安为人民,必须以保障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守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价值追求,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积极推动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和源头稳控、多元化解、基层治理措施,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早、处置在小,严防各类矛盾交织叠加,全力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集中打击新型网络犯罪和跨国跨境犯罪,依法严惩破坏市场竞争秩序、侵害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犯罪,依法严厉打击“黄赌毒”“食药环”“盗抢骗”等危害民生的违法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大力加强公共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对治安重点要素的管理控制,推进公共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常态化制度化,严防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少捕慎诉”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依法慎重采取羁押性强制措施,切实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程序。完善当事人权利救济制度,依法办理行政复议、国家赔偿案件,健全群众信访举报投诉的受理处置、核查督办和结果反馈机制,切实维护企业和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改进执法方式方法,在严格依法履职的同时,准确把握社会心态和群众情绪,注重理性执法、人性化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打击犯罪同保障人权、追求效率同实现公正、执法目的同执法形式有机统一。

  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公安政务服务。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进一步规范审批服务事项办理,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深入推进“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加强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原则,实现审批服务网上办,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强化公安服务供给,改进管理服务理念和工作作风,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不断研究推出更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新政策新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

  全面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持续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公安机关处于执法司法工作第一线,能不能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党和政府法治形象。要坚持不懈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切实提升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水平。

  健全完善公安法规体系。完善的执法规范体系,在法治公安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着眼于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推动修订出台人民警察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重要领域的法律法规,推动警务辅助人员地方立法,及时跟进研究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着力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根据执法实践需要,不断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完善执法办案机制,健全打击违法犯罪、防范化解重大涉稳风险制度体系,实现执法行为规范化、标准化。

  全面落实严格执法要求。坚决捍卫法律权威,严守法定权责边界,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健全完善执法权责清单制度,健全落实依法决策机制。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健全以执法考评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评体系,完善执法办案评价指标体系和考评机制,深化考评结果运用。紧盯执法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健全检查整改常态化机制,完善个案监督和执法巡查制度,确保执法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深化执法监督管理机制改革。强化执法全流程全要素监督管理,深化受立案改革和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全面落实办案审核机制,加强执法监督智能化建设,创新执法监督管理手段,着力构建系统严密、运行高效的执法监督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委员会、督察委员会的职能作用,深化“阳光警务”机制改革,自觉接受社会各方面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增强内外部执法监督合力。

  持续深化执法信息化建设。坚持把科技创新置于突出位置,推动高新技术在公安执法工作中的创新集成应用,深入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强化数据精准赋能,有效支撑防范管控和精准打击。全面推行网上办案,建立健全执法全流程记录工作机制,加强执法大数据深度应用,完善执法问题自动预警、异常数据动态监测、执法质量考评等功能,加强对执法办案流程的智能化监管,实现办案规范留痕、监督即时精准,不断提升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效能。

  加强素质能力建设,着力打造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公安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努力建设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的政法队伍。”公安队伍是党领导下的纪律部队,也是一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必须大力推进公安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着力锤炼铁一般的理想信念、铁一般的责任担当、铁一般的过硬本领、铁一般的纪律作风,确保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旗帜鲜明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紧密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研讨实践活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各级公安机关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的必修课,不断深化全警思想认识,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突出政治标准,做到带头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水平。

  全面提升依法履职能力。将专业化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紧密结合全警实战大练兵,进一步突出实战实用实效,加强专项训练和实战演练,完善法律规定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执法培训机制,做到执法培训日常化、机制化、实战化,不断提高执法素质、执法能力和执法质量,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制度,加强考试结果运用,充分发挥以考促学、以考促用的积极作用。

  坚持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开展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的决策部署,深化推进全国公安机关“坚持政治建警全面从严治警”教育整顿,扎实推进中央巡视整改,突出抓好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四项任务”,全面正风肃纪、反腐强警,着力纯洁公安队伍。严格落实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加快制定修订各项纪律规定和条例条令,不断健全完善全面从严管党治警制度体系。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推动完善人民警察荣誉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全警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公安机关作为法治中国的建设者、推动者、践行者、捍卫者,将持续全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忠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中国作出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心得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法治思想以强大真理力量、独特思想魅力和巨大实践伟力,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人民法院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深刻认识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绘就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宏伟蓝图。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确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这在党和国家法治建设史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发展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重大理论成果凝聚着我们党领导法治建设的经验和智慧,彰显了我们党厉行法治、奉法强国的坚定意志,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必将凝聚起全党全国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磅礴力量,必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创新性理论观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法治领域的最新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和法的学说,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习近平法治思想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实践沃土,在引领法治中国建设波澜壮阔的进程中充分彰显实践伟力。习近平法治思想擘画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蓝图,蕴含着深远战略思维、鲜明政治导向、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为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提供了法治指引,必将引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不断迈向良法善治新境界。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运用法治和制度规则协调各国关系和利益、坚定维护国际法基本原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等重大理论观点,饱含对人类发展重大问题的睿智思考和独特创见。习近平法治思想立足国情又放眼世界,阐述了“中国之治”的法治经验,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国主张,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走适合自己国情的法治道路提供了有益借鉴,为推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体系完整、理论厚重、博大精深,“十一个坚持”深刻回答了事关全面依法治国理论和实践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政治和法治、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坚持党的领导和确保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深刻论述,廓清思想困惑,指引实践方向,确保法治中国建设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指引下,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中国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在司法领域不断形成生动实践。

  党的领导贯穿依法履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习近平总书记连续7年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工作汇报,定向领航新时代人民司法发展。党的绝对领导贯穿人民法院依法履职全过程,全国法院干警将维护核心、绝对忠诚、听党指挥、勇于担当的政治要求铭刻于心、落实于行。

  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树立新时代正确司法理念,教育引导广大法官把“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记在心里、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中。兼顾法理人情,恪守司法良知,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努力实现案件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坚持严格公正司法,坚守防止冤错案件底线,依法纠正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文中案等一批冤错案件,让人权司法保障更加有力、产权司法保护更为有效。

  司法服务大局能力水平明显提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更好发挥法治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人民法院紧扣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质量发展、打好三大攻坚战、国家重大战略、优化营商环境、疫情防控等出台一系列司法服务政策,审理一批标志性案件,努力做到经济社会发展到什么阶段、司法工作就跟进到什么阶段,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使命任务。

  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加快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纲要”全面收官,“五五改革纲要”稳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持续深化。司法责任制、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司法制约监督、统一法律适用、认罪认罚从宽、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等改革落地见效,司法质量、效率、公信力明显提高,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更加成熟定型。

  司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功能充分发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靠教育引导,还要靠制度规范、政策保障。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司法裁判惩恶扬善功能,旗帜鲜明保护英烈权益,保护诚实守信,惩治违法失德,引导价值取向,破解长期困扰群众的“扶不扶”“劝不劝”“追不追”“救不救”等法律和道德风险,努力让新时代司法更有力量、更有温度,让全社会充满正气、正义。

  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机制基本建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坚持和完善新时代“枫桥经验”。人民法院大力推进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为群众解决纠纷提供菜单式、集约式、一站式服务,促进矛盾公正、高效、实质性化解。2020年,全国法院受理的诉讼案件数量出现2004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中国法院不仅是司法裁判者,更成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服务提供者,化解矛盾纠纷、服务人民群众能力水平跃上新的大台阶。

  执行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党中央要求,完善党政机关支持人民法院执行工作制度,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让失信者寸步难行。人民法院坚决打赢为期3年的“基本解决执行难”攻坚战,保障当事人胜诉权益,促进法治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中国特色执行制度、机制和模式展现巨大优势。

  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成熟定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旗帜鲜明反对司法腐败,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人民法院坚持深化司法公开,自觉接受监督,让热点案件审判成为全民共享的“法治公开课”。裁判文书上网公开1.2亿份,庭审直播超过1200万场,审判流程、庭审活动、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四大公开平台成为展现中国司法公正的重要窗口,彰显了中国司法的制度自信。

  互联网司法模式走在世界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和现代科技应用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近年来,智慧法院建设加快推进,现代科技深度应用,互联网法院在平台建设、技术应用、规则完善、网络治理等方面探索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移动微法院”平台引领移动电子诉讼发展潮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智慧法院成功经受考验,实现“审判执行不停摆、公平正义不止步”,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优越性。

  中国司法国际公信力、影响力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国涉外司法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得到平等保护,越来越多的外国当事人主动选择我国法院管辖。“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不断健全,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港司法服务举措跟进完善。人民法院坚持深化国际司法交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传播好中国法治声音。安全、环境、网络、知识产权等领域司法合作务实开展,发布世界执行大会上海宣言、世界互联网法治论坛乌镇宣言,为推动全球治理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贡献中国法治力量。

  奋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新征程上,人民法院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推动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司法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真学真信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依法履职尽责、推进法治建设的实效上。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永葆人民法院政治机关本色,矢志不渝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捍卫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继承和发扬“马锡五审判方式”,依法保障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决维护宪法法律权威,维护国家法治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切实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积极服务巩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依法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及新兴产业、重点领域等保护力度,积极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健全产权司法保护制度。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坚决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引导规范平台经济依法发展,促进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提升司法服务水平。坚持强基导向,强化人民法庭建设,更好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加强海事司法建设,提升涉外司法效能,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坚持系统观念,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规范司法权力运行,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推进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健全中国特色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健全阳光司法机制,加强互联网法院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司法模式,让数字技术更好为公正司法赋能。

  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与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广大干警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把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生动实践。抓好专业化能力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提高法官群众工作能力,做到既解决案件“法结”,又化解群众心结。推动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筑牢政治忠诚、清除害群之马、整治顽瘴痼疾、弘扬英模精神,坚持刀刃向内、刮骨疗毒,切实纯洁法院队伍。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院、从严管理,以零容忍态度严惩司法腐败。加强依法履职保护,为敢于担当、秉公司法的干警撑腰鼓劲,让广大干警凝心聚力投身全面依法治国伟大实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民法院要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奋勇前进,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和科技优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