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新课改计划

时间:2021-10-10 22:09:04 三年级作文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课改计划》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课改计划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了使新课程改革实验由形式走向实质,搞好小学数学的课改,更好地发挥县实验基地校的引领作用,现结合我班教育实际,特制定出数学下册课程改革计划

一、主要任务

1、解读、试用和评价数学课程标准。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明确数学学科的教学改革方向;运用数学课程标准理解、把握小学数学新教材,指导新教材的教学;通过解读和试用,按数学课程标准对教材作评价,提出修改、完善数学课程标准的建议。

2、通读、试教和评价小学数学实验教材。通读并把握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内容体系,将新教材与旧教材对比分析,找出新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发现并把握新教材的“新质”;通过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的试用,验证小学数学实验教材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并探索总结使用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教法,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内容结构、体系及其应体现的基础性、整体性、均衡性、前瞻性作出评价,对小学数学实验教材试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修订、完善建议。

3、探索研究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在实验过程中组织和引导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运用现代课程论和现代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努力探索与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新方式,新方法。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形成一套系统的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的,与使用新教材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4、探索研究对实施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在小学数学课程实验的同时,加强对小学数学新课程的评价研究,在数学课程标准指导下,探索并逐步形成促进不断

提高教学水平的,促进课程不断完善的评价体系。

5、推广符合课改精神,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操作方法,使之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

二、具体措施

1、集体备课,重点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制作课件。

2、公开教学,上好实践课,重点探索新课程标准、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的体现。

3、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4、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活动。

5、定期进行实验课题的研究活动,组织实验教师研究探索教学规律。

6、实验教材的培训学习,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

7、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们所用。

篇二:《先学后教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计划》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教学计划 教材类型:苏教版 所属学科:数学--第九册

一、教案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

1、数与代数领域

教材共安排十个单元,分为四个部分。 (1)数的认识: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第三单元“认识小数”,教学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小数的性质和大小比较、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表示大数目求小数的近似数。 (2)数的运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以及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第七单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教学小数乘整数及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第九单元继续学习“小数乘法和除法(二)”,教学小数乘小数以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探索规律:

第五单元“找规律”,主要教学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 (4)解决问题:

第六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共安排2个单元,分2个部分。 (1)图形面积的计算:

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应用公式计算相关图形的面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测量:

第八单元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含义,公顷、平方千米、平方米之间的进率及简单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领域

这部分内容安排了一个单元,即第十单元“统计”,教学复式统计表。

4、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本册教材共安排三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

(1)“面积是多少”,让学生运用平移的方法把一些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熟悉的图形,并计算面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结合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安排 “校园的绿化面积”,通过割、补等方法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梯形等已经认识的图形,并应用公式计算面积。通过实际测量获得必要的数据,并计算面积。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设计图形。

(3)结合学习统计安排“了解周围的家庭”,调查城镇家庭日常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调查农村家庭主要农作物的收成情况,用复式统计表描述数据,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二、教学总目标

1、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数概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方法的过程,进一步里运算的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多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公式。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初步学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能力目标:

主要是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方面培养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比较能力、应用能力等。 3、情感目标: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

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初步能认、读、写负数。引导学生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 理解小数的意义。

3、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理解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4、让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多样化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确定用除法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越性。

5、联系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一列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列举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隐含的规律,逐步提升有序思考的水平。

6、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7、认识公顷,探索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 认识平方千米,探索平方千米与平方米、平方千米与公顷之间的进率。 8、小数乘除法的意义和法则。积和商里小数点的处理。

9、.要让学生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

四、具体措施及教学建议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册教材的重、难点,应采取以下教学措施:

(1).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使每个学生在各自不同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

(2).注重学生知识形成和探究过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使学生初步学会自主学习形式上可以多采用手、动脑、动口相结合,讨论、抢答等形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周围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内学知识,课外学技能,运用理论,使学生真正做到将知识的掌握灵活运用。 (4).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细心计算和验算的好习惯。 (5).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6).关注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格等方面的培养,从更高的层次上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7).做好提优辅差工作。

五、学生情况分析:

六、各单元课时及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第1周 第2周 第3周 第4周 第5周 第6周 第7周 第8周 第9周 第10周 第11周 第12周 第13周 第14周 第15周 第16周 第17周

教学内容 认识负数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 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机动

认识小数 认识小数 国庆放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机动

找规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

公顷和平方米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统计

课时数 2 5 4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起止日期 9.1—9.2 9.5—9.9 9.13—9.16 9.19—9.23 9.26—9.30 10.1—10.7 10.10-10.14 10.17_10.21 10.24-10.28 10.31.1-11.4 11.7—11.11 11.14-11.18 11.21-11.25 11.28—12.2 12.5—12.9 12.12-12.16 12.19-12.23

篇三:《五年级数学课改计划》

五年级数学课改计划

课改是我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学期我们五年级数学组将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美佛儿国际学校教学改革与课堂改革方案》精神,真正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模式,继续加强学习,更新观念,确立“新课堂”的基本理念,转变教师的观念,积极开展研讨、评比等活动,营造浓郁的课改氛围,提升教师的改革热情,及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反思,加快改革的步伐。

一、 服从领导,强化意识

我们备课组严格遵守制度,服从领导管理,把五年级数学的课改工作抓实抓好,继续强化全体老师自觉进行教学改革的意识,并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老师们明确自己的职责,明确肩负的重任,做到与课改同行,与学生、学校同发展,与时代同前进。

二、加强学习,提升教育理念。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要取得课改成功,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在加强教师教育理念学习中重点做到:

1.学理论文章,记心得笔记,充分利用网络及报刊杂志有关课改资料,精读细研,把精华摘录在笔记本上,作为研究的指南针。

2、继续坚定不移地抓教师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投身课改中。

3、积极组织教师观看铜都双语学校课改教学录像,课堂教学实录,结合教学实践,研究教材,探讨、尝试新教法。

4、积极开展互听课活动,让老师们通过听课评议,看到自己的不足,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做到共同提高,共同促进。

三、深入课堂研究,注重教学实践。

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课堂动起来,这是构筑课堂互动式转变的着眼点,也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令旗,我们严格按照铜都双语学校“三模五环“模式进行教学,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和安排集体备课,示范课,公开课,研究课,实验课等教学活动。

1、集体备课重点放在探索教材及导学稿的设计上,侧重体现有利于学生参与,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

2、公开课、示范课重点探究“新课堂”教学如何实施,新理念在课堂中的应用与体会,发挥骨干教师先导作用,使好的展示方法得以推广。

3、上实验课、研讨课,围绕确立的课题,在某环节、某方面作一些探讨,尝试,按步骤实施,力求有所突破。

4、开展好本学期的评课活动,要做到有课必评,有题必议,特别对实验课题要进行中期评估,调整和完善课改实验成绩方案,组织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5、注重教学反思,深化教学反思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实践中反思,教师每节课都要反思,对成功和失败进行理性思考,写反思心得,在教学中研究,对“新课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修正和改进。

6、进一步做好培训小组长工作。

培训小组长至关重要,要明确小组长的责任和作用,定期召开小组长会议,帮助小组长开展工作,给予一定的奖励等。

四、做好总结评估课改工作。

课改工作的评估,在课改中有着重要意义。理论来自于实践,做好工作总结,发现问题改进后再执行再总结,要贯穿在课改的始终,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课改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1.五年级数学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总结、自评基础上,对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进行系统总结。

2.汇报课程改革经验,撰写工作报告邀请教务处及学部评估。

3.把新课改与本年级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实际性建议。

4.建议学部表彰课程改革中的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具体办法以自评,他人评,学生评,家长评,并且结合本学部考核制度考核。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五年级数学教师将在教务处及学部领导和专家的指导下,同心协力,开拓进取,努力让课改之花在五年级璀璨夺目,常开不败!

篇四:《小学数学新课改》

小学数学新课改

一、数学教学要实现多元化的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这就是说,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我们的数学课程目标就应是多元化的。

1.数学教学要着力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应当坚决克服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偏重知识获取、忽视能力形成和情感培养的做法,把小学数学课程目标定位在: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都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设计每节数学课,都要有明确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尤其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要使学生体验数学价值,感受数学思考过程,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2.数学教学要着力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坚决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那种偏爱优等生、冷落学困生的错误倾向。在数学教学中特别要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坚持因材施教,注意提问有深浅,练习有层次,作业有弹性。要多给学困生思考的时间和提问的机会,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学习数学。

3.数学教学要着力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今天的数学教学不仅要关心学生现在的发展,而且还应当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我们不仅要对学生今天的数学学习负责,而且要对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影响学生未来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仅要为学生从小夯实数学基础,而且要用心培养学生的学力。学力是直接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们应当十分重视学生学力的培养,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化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训练,抓好学习策略的总结与积累,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学会数学思考,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现实,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应当将数学教学回归现实世界,回归儿童生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

1.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

数学知识抽象、概括,容易使儿童感到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掌握。我们应该改变传统数学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那种脱离现实生活的枯燥呆板的状况,注重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向学生提供那些贴近生活实际,特别是能反映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新成就的素材,让学生学习生活里的数学,学习身边的数学,学习现实的数学,学习鲜活的数学,从现实生活背景中主动地、自由地捕捉数学信息,使学生不仅能很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而且增强对数学的亲近感。要创设班级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教室里的数学,如计算文具的多少,测量同学身材的高矮,计算人体上有趣的比等。要重现学校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学校数学,如计算操场、花圃面积大小,统计有各种兴趣爱好的学生人数,计算各类兴趣小组所占百分率等。要展示家庭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家庭数学,如计算家里一天的开支,一年存款的利息,用统计图表反映家庭有关变化情况等。要模拟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社会数学,如模仿超市购物、郊外旅游等。要走进社会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习社会数学,如统计相关数据,调查丢弃废塑料袋而污染环境的状况等。总之,我们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让数学课堂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学习数学

学生学习数学新知识,不仅要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而且要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数学教学除了要打好数学知识基础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一是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例如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要同起点;比较物体的多少,要一一对应;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可用重合法;等等,这些基本的生活经验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都是十分有利的。二是要自觉联系生活经验。例如,学习两位数加法,能自觉地联系摆小棒,借助捆与捆(每捆lO根)、根与根合并算的生活经验,理解十位与十位上数相加,个位与个位上数相加的算理。三是要借助生活经验解释有关数学信息。例如,学习长方体、正方体,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个物体,并画下来,使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虽有6个面,但人从一个方向却只能看到其中的3个面,所以在平面上只画出其中的3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