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时间:2021-10-10 21:32:25 三年级作文

【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徐家沟小学 陈小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70—74面,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究、讨论,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具:面积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纸片各一张。 学具:每组一张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黄纸(长:12厘米、宽:6厘米),绿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学具各若干。每个学生面积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学具各一个。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组织

我动手

我动脑

我发现……

二、操作感受

1、感受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两张纸,如果我们要在这两张纸上进行涂色比赛,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那你想选择哪张纸?为什么?

生1:我想选择选择那张小的,因为它的面小。

师:同学们都认为:这张纸的面大,而这张纸的面小,要想很快涂完,理所当然选这张面小的来涂,是吗?

师:看来,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物体的面大,有的物体的面小,那现在请你们摸一摸数学书的面在哪里?文具盒的面呢?(学生摸)

师:你发现了什么?大小有什么不同?

师:你再摸一摸练习本的面,课桌的面,他们的大小有什么不同?

师:谁想再上来摸一摸黑板的面?(学生摸)

师:感觉怎么样?生:太大了。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的面和窗户的面,哪个大,哪个小?(生答)

2、小结面积定义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观察交流,知道了物体的面是有大有小的,这些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文具盒面的大小就是文具盒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什么?黑板面的大小呢? 你能说出几个生活中常见的物体的表面,然后说说它们的面积哪个大,哪个小吗?

3、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也学过了不少图形,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点屏出示),这些图形周围都是封闭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封闭图形。这些图形也有大小吗?你能看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一个大吗?圆形和三角形呢?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我们可以说长方形比正方形的面积大,圆形比三角形的面积大。你能说出这四个图形中谁的面积最大吗?(生答)

师: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面积吗?

(生汇报后教师小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三、比较面积大小,探索面积单位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现在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三张不同颜色纸,这三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比较一下。(小组活动)

生汇报:我们比较的是红色的纸和黄色的纸,我们把两张纸重叠在一起比较,结果是红色的纸面积大。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叫重叠法,就是把两个面重叠在一起,露出来的那张纸的面积就大。

你们能用这个方法比较一下绿纸和黄纸哪个面积大吗?(生比较,汇报:绿纸的面积大。)

师:那这两张纸的面积谁大谁小呢?(举起红纸和绿纸)

(生答)看来同学们的意见有点不统一,那到底谁的面积大呢?

下面让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

现在请同学们利用手中学具摆一摆,量一量,看看到底谁的面积大?(学生活动)

汇报:我们组比较的这两张纸的面积是一样的。我们用正方形来摆,这张红纸能摆12个正方形,这张绿纸也能摆12个正方形。所以他们的面积是一样的。

师:这个同学用的都是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来测量的,为什么不把大正方形和小正方形混着用呢?

生1: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没法比较,所以不能混着用。 师:你们同意他的看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比较方法?

生2:我们小组用的是长方形来比较的,绿纸上能摆18个长方形,红纸上也能摆18个长方形,所以它们的面积是一样大。

师:刚才同学们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时,有的小组是选择大小一样的正方形来测量的,有的小组是选择大小一样的长方形来测量的。我发现了一个组在测量红纸是用正方形,测量绿纸用的是长方形,这样比较可以吗?

生3:不可以,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没法比。

师:那你们怎么不用圆形来比较呢?

生4:圆形摆在纸的面上,周围还有空隙。

师:也就是说圆形不能将纸面全部盖住,用圆形来测量的话得到的结果不是很准确,是这样吗?

刚才我们通过测量比较这两张纸的面积,你觉得用正方形合适呢?还是用长方形合适?

生5:正方形合适。师:为什么?

生5:用正方形测量方便,准确。

师:那你们认为在比较面积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6:选用的学具的大小要一样。

师:说的真不错,也就是说在比较两个物体表面面积的时候,必须用统一的标准,就表示面积单位。刚才我们用到的正方形,长方形就是面积单位。

为了研究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你们想不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最小的正方形,这就是1平方厘米。现在

同学们量一量它的四条边各是多少。(学生量,并汇报)

也就是说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板书) 请你用1平方厘米的学具量一量你哪个指甲盖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你能找出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吗?(学生举例)

你知道1平方分米有多大吗?从你的学具里找出1平方分米的学具。(用你的手比一比1平方分米有多大)

请你估计一下你的数学课本表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出示1平方米的纸)这是1平方米的纸,你知道它的边长是多少吗?

(让学生到1平方米的纸上站,看能站多少人?)

四、小结,揭示课题

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还认识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面积和面积单位。(板书)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利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好吗?

五、巩固练习

1、比较图形的大小。

2、填写合适的单位。

3、说说测量以下物体的表面用什么做单位:

橡皮的表面面积, 课桌的表面面积, 黑板的表面面积

五、小结全课

【篇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优秀教学设计

篇一:面积和面积单位(优质课教案)

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2、初步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观念,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测量指定面的面积。

3、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面积的含义,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图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40个左右),1平方米大的报纸,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师:我们先玩个游戏,伸出你的双手,听我的口令,看谁的反应快。手心的面向上,手背的面向上,手心、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心、手背、手背、手背??

师:我们刚才玩的游戏利用了手的两个面,像这样的面还有吗? 生:有。

二、面积概念

师:在哪里?你说。

生:桌子的面,书本的面,铅笔盒的面??(学生都有的可以摸一摸,摸的时候要把整个面摸完整。)

师:刚才咱们说的摸的都是物体表面(板书)。再回想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生:有大的,有小的,有粗糙的,有光滑的??

物体表面的大小(师补上“大小”)

师:(出示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这些你认识吗?依次出示,生依次说出。 师: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生:平面图形。(板书)

师:它们跟物体表面一样也有大小之分,这是我们要认识的新朋友——面积。完成面积概念: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

三、面积单位

1、认识单位的必要性

⑴观察法

师:现在咱们比较一下黑板和课桌面的面积大小。

生:黑板的面积大,课桌面的面积小。(说完整)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一看就可以知道的。

师:直接看能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板书:观察法)

⑵重叠法

师:(出示正方形、圆形)这两个平面图形呢?

生:重叠。

师:你的办法真好。(重叠)

⑶数格子法

师:那这两个呢?怎么比呀?

生:剪、补。

师:这个办法倒是很好,但有时也是行不通,像老师这两个图形各有用处,如果剪了岂不可

惜了,换个方法吧?

生:画格子。

师:这位同学说的,老师也想过的,现在老师请男女生帮老师数数格子。先请女生闭上眼睛,由男生帮老师数出格子。

男生:9个

师:换女生来数,请男生闭上眼睛。

女生:18个。

师:现在请同学们判断哪个大?

2、认识单位面积——1平方分米

师:看来你们还是举止不定,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生1:格子的大小不一样。

生2:格子要一样大小的才好比较。

师:也就是说我们要用统一的单位去测量。如果让你去规定格子的大小,你要怎么样的? 生: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

生: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师:你所创造的这格子跟国际上规定的一个样。好,那咱们来数数,这样的格子能摆几个? 生:9个,8个。

师:那它的面积是多少?老师听出来了,你们的单位用的是个。

生:应该用平方分米。

师:为什么这样想?

生:因为我知道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而这个正方形有9个这么大,所以是9平方分米。

师:(或)说不清楚,那咱们看看书上是怎样介绍的吧。(135页)

师:(下发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平方分米这个单位,它是什么形状?有多大?

生:(观察)

师:看清楚了吗?看清楚了就把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回想,1平方分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

生:(闭眼回想)

师:在脑子里留下了平方分米的样子吗?留下了就把眼睛睁开。说说你是怎样记住1平方分米的。

生:巴掌大小等。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分米去测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生:(度量以后)课桌面大约有? 平方分米。

3、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

师:(故意)请大家用平方分米测量下书本第135页的正方形图形,这样量,大家感到怎么样?

生:用平方分米这个面积单位测量书本上的图形的面积太小了。

师:那,怎么办?你们一定得想个办法。

生:我想,有没有小一点的面积单位呢?

师:有!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厘米。

现在请你们观察,闭上眼睛,想想这1平方厘米的面积是多大的正方形?跟我们身上哪个部位最接近?

生:指甲。眼睛大小。

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1平方厘米去解决咱们刚才的的问题。

生:(度量以后)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9平方厘米。

4、认识面积单位——平方米

师:真好,刚才的问题解决了,如果让大家用手中的两种格子去量教室地面面积,你们会感到怎么样?

生:这个单位会太小,要用更大的面积单位。

师:你知道这个大些的单位吗?说说你的理解?

生: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就是1平方米。

师:你想象到的有多大?用手比划一下。

生说自己的理解。

师出示1平方米的白纸。跟你想象中的一样吗?

生:??

师:老师有个想法,想知道这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几个人?

生上台站位。

师:刚才我们学了三种格子测量面积,我想啊,为什么要用正方形的格子,而不用其他的格子。比如说是圆形的。

生:不行。

师出示圆形的,生测量发现会有空隙。

5、小结本课: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知识?

生说:我认识了什么是面积?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四、巩固练习

1、想一想

(1)1厘米和1平方厘米、1分米和1平方分米、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不同?哪些是长度单位?哪些是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指什么?

2、练一练

书本136页。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

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篇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及反思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一些方法,就行简单的测量活动,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直接经验。 教材分析: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九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它是学生在掌握了周长的概念以及长方形于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

算的基础,又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

面积与面积单位是一节数学概念课,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操作实践活动,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面积单位,初步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观念。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面积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是: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教学准备: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2个。 课件:“面积和面积单位”课件一套。 教法选择:

《新课标》指出:“数学数学教学应联系现实生活,使学生从中获得数学学习的积极情 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在学习活动中,要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应用意识。因此,在本节课中,我认为运用活动教学形式,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展示个性、积极参与、主动求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是从具体形象思维想抽象思维过度的。因此,本课我在学生学法指导上的创新是:按照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具体感知——形成表象——进行抽象”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摸一摸、量一量、拼一拼、比一比、数一数、想一想等一系列认知活动,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出示小动物郊游图)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天气很好,小动物们都出来郊游了。小兔子还带着画板呢!瞧瞧它画的多漂亮啊!

师:看到这幅画,老师有两个问题要问大家,如果小兔子要给云朵的外边框涂成红色,红色边框的总长是指什么呢?(教师将云朵外边框涂成红色,有意识的用鼠标在云朵外边框围一圈)

生:周长。

师:对,如果小兔子想给云朵边框内涂成白色,哪么白色的面应该有多大呢?(教师将云朵涂成白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面有关的知识,那就是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面积和面积单位)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呢?

生1:想知道什么是面积? 生2:想知道面积怎样算? 生3:想知道面积单位有哪些? 生4:想知道面积和周长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很有价值,那我们就来解决第一个问题,那就是什么是面积? (这样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自然引出课题,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认识面积

1、通过物体的表面感知面积

师: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比如课本、讲桌、黑板等。这些物体都有表面,比如教师手上这个药盒(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的药盒)像这些面都是这个药盒的表面。(教师逐一摸药盒的表面)。今天我们要认识面积,就要从认识物体的表面开始。(教师板书:物体的表面)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感觉一下。(学生动手摸)再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的面(学生动手摸),再看看老师身后这块黑板的面,像这些书的封面、课桌面、黑板面都是物体的表面,你还能举出一些物体的表面的例子吗?

生1:文具盒的表面。 生2;作业本的面。 生3:投影仪幕布的表面。 。。。。。。

师:生活当中物体表面的例子很多,哪么这些面的大小怎样呢?(板书:大小)让我们来比比看。请同学们比一比书的封面和课桌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书的封面要小一些,课桌面要大一些。 师:我们再来比较课桌面和黑板面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生:黑板面比课桌面大。

师:通过比较我们知道,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我们就说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将这句话板书完整,并让学生读一遍)

师:像书的封面的大小就是书的封面的面积,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刚才通过比较,我们知道课桌面比书的封面大,我们就说课桌面的面积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你能像老师这样用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大或谁的面积比谁的面积小说一句话吗?

生1:黑板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大。 生2:门面的面肌比书的封面的面积大。 2、通过封闭图形感知面积。

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图形,请大家看屏幕。(屏幕逐一出示5个平面图形)

① ② ③

④ ⑤

师:请大家看这5个图形,第一排和第二排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排是封闭图形,第二排不是封闭图形。

师;像这样的封闭图形就围成了一个面。(将第一排平面图形填上颜色)

3、总结出“面积”的完整概念。

师: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面积了吗?(学生试着总结,然后看书,齐读概念) 完善板书: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通过以上的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这三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在自主的学习中总结出面积的概念,进一步加强了对概念的理解。) (二)认识面积单位

1、通过比较,引出必须统一标准的矛盾冲突。

(1)课件出示两个长方形(一大一小很容易看出大小),学生说比较方法。教师及时总结板书:观察、测量、课件演示重叠法。

(2)课件出示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形,让学生比较大小。 学生发现用眼睛不容易看出来,重叠也没办法。

师::老师想了一种办法,你们想不想知道。教师演示用正方形摆的方法。

(3)通过正方形大小相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比较和正方形大小不同的一组图形的大小 比较引出必须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课件出示:

师:用数正方形的方法,你能很快说出这三个长方形的面积那个最大,哪个最小吗?(学生很快答出)

师指着那个最大的长方形问:为什么你觉得它的面积最大? 生:因为它的正方形最多。 师:那大家认为正方形多的面积就大,对吗? 生齐答:对。 课件出示:

师:现在老师来数数看,左边有六个,右边有九个,右边的图形面积比左边图形面积大,你们说老师说的对吗?

生异口同声:不对。

师:那为什么上边的能够比,而这个不行呢? 生说理由。

师:那如果要比较,这两个正方形要怎样呢? 生:一样大。

师:也就是说我们在比较面积大小时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面积单位。(板书:面积单位)

【篇三】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1~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观察比较,理解概念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1、认识物体的面积。

(1)(摸数学书的封面)这是数学书的封面。请你像老师这样,先摸一摸数学书的封面,再摸一摸课桌的桌面,注意桌面的每个地方都要摸到。(学生缓慢地摸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

(2)数学书的封面和课桌面哪个大,大一些还是大得多?再看看课桌面与地面,你有什么话要说?

(3)生活中的物体都有表面。(板书:物体的表面)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积。(板书:面积)

(4)(师再次摸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谁能像老师这样摸一摸,说一说?那桌面的大小就是„„能摸摸,完整地说一说吗?什么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什么是教室地面的面积呢?

(5)(师拿出数学书)刚才我们说课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大得多,也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得多。反过来,可以怎么说?(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课桌面的面积小得多。)

(6)手掌的面积指的是„„脚掌的面积呢?你还能举例说说身边物体表面的面积并比一比哪个面积大,哪个面积小?)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知道了物体表面的面积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尽可能地选取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学习材料;组织学生参加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他所看到的和摸到的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让学生在实践中真正理解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

(1)老师把课本的封面画到黑板上,这个面变成了什么?(板书:长方形)

(2)谁能用粉笔表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长方形是封闭图形的一种(板书:封闭图形),它的大小也叫做面积。

(4)让学生读面积的概念两次。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将物体的“表面大小”转化为“平面图形的大小”,这是一个数学化过程。教学时要注意下面两个问题:一是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数学概念。通过摸、看、想、说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个物体的面的大小,进而比较它们的大小,初步形成面积的概念。之后,教师现场把物体的面画到黑板上就是平面图形,这一动态的转化过程使学生把对物体表面面积的认

识自觉地迁移到平面图形中来,从而获得全面、准确的面积概念。二是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简单地说,就是“教”在问题处,“导”在疑惑处,“帮”在需要处。如对学生“摸面”方法的指导。把“课本封面比黑板表面小”改说成“课本封面的面积比黑板面的面积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感悟规范的数学语言,为下面的反馈作好铺垫。】

三、自主探究,认识面积单位

(一) 认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1、(出示教具:粉红色、绿色的两个长方形)即(1)号长方形:长18厘米,宽6厘米;(2)号长方形:长12厘米,宽9厘米

师: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教具演示)

师: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让我们请学具来帮忙,好不好!

2、师: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长方形片。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跟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看谁的办法最好。现在就快快行动吧!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共同探究:怎样利用学具(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图片)比较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形谁大谁小。让每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参与,各抒己见,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的发展。安排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意味着安排几个学生一起完成某个任务,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同时体验合作成功的喜悦。】

师: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你们是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

3、 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不够准确;长方形长宽不同,不方便;正方形和正三角形能测量出结果,比较起来,正方形更简便。

4、 小结:比较两个图形的面积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最合适。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二)认识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为了方便,人们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看数学课本第73、74页。(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1、1平方厘米。

①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②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师贴1平方厘米。)

③量一量它的边长。

④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

⑤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与自己左手的5个指甲比一比,看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平方厘米。

⑥估计一下,这块橡皮1个面的面积大约有几个1平方厘米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里的1平方厘米摆一摆,看你们的估计是否准确?学生小组合作验证。)

2、1平方分米。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①请你想一下,如果用它(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

②猜一猜比1平方厘米大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③从学具里拿出1平方分米。思考:1平方分米的含义是什么? ④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

⑤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

⑥想一想,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物体面的面积呢?

3、1平方米。

①谁愿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教室地面的面积?为什么都不愿意去?(用这个面积单位去测量,不容易测出教室地面的面积,因为1平方分米比地面的面积小得多。激起学生探索更大面积单位的欲望。)

②你能不能像数学家一样“创造”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 ③说一说什么样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④你能用手势比画一下吗?

⑤生活中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⑥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

⑦估计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在地上量出1平方米,让学生尽量的站进去。)

【设计意图:在常用的面积单位中,以平方厘米为突破口。让学生通过看媒体演示、量边长、比一比、记一记等活动理解1平方厘米。在认识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时,让学生思考当测量的图形较大时怎么办,猜一猜比平方厘米大的单位有哪些,培养学生迁移和推理的能力。】

四、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篇四】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70~7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经历尝试、失败、成功等过程,在探究中发现比较面积大小的策略和方法,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并能运用这些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4.、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面积的含义。

2、通过操作获得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并会运用。

3、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会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教学用具: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片(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蓝色纸片(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若干;为每个学生准备面积为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学具个一个。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感知面的大小。

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着两张纸(一大一小),让同学们进行涂颜色比赛,谁先把纸涂好谁就赢,你会选择哪张纸?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熟悉的事物开启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利于在具体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学习,从中获得较为丰富的感性认识,为理解面积定义做铺垫。】

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

二、探究体验

(一)认识物体表面的大小

师:请同学们摸一摸数学书和练习册的封面,比一比谁大谁小?(数学书的封面比练习册的封面小些。)说说你的比较方法。

师:在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物体.请你摸摸它们的表面,比比谁大谁小,

摸完后互相说一说可以吗?

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摸的非常认真,一定比出它们的大小了吧?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比较表面大小的方法可能有观察法和重叠法。)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摸摸围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的大小,渗透了面积大小 相对性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学习“面积”建立了感性认识,同时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对!

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你能说说其它物体的面积吗?

生:指几名学生像老师那样说说

(二)、认识平面图形的大小

师:刚才通过观察,同学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们学过不少图形,(课件出示),

师:我们看这几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几个图形有大有小。

师:出示一个没有封闭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并与上面的图形进行比较

生:这个图形没有封闭,

上面的图形都是封闭图形。

师:你们能完整的概括一下你的发现吗?

生:它们都是封闭图形,并且有大有小。

师:对!

封闭图形的大小也是它们的面积。

师:学到这,大家知道什么叫面积了吗?

生:1—2名说一说什么是面积。

师:板书:“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完后让学生自由地读一读面积的定义

. (设计意图:由“面”到“形”的过渡,让学生理解归纳“面积”的含义。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和逻辑思雏能力。)

(三)、比较面积大小

1、师:刚才有的面积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觉得这两个图形,哪个的面积大呢?

生可能用观察、重叠、折叠等办法,但都无法得出准确的结果。

2、师:现在我们就想办法来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学具,在信封里装着,可以利用这些学具摆一摆,数一数,看它们的面积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好吗?看哪个小组能最先得出结论。

生:动手操作。(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有几种情况)

师:展示摆的好的小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中,通过对两个面积相近但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比较,激发认知冲突后,我提供学具,引导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用正方形表示面积单位的过程。】

(四)探究面积单位

1、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一个小组是这样摆的,(出示错误的一组)你能说说你们比较的是哪张纸的面积大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生答)

师:那你认为这样合适吗?

师:找同一小组同学说:那你认为怎样就合适了?

引导学生说:要用一样的。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2、师:你们喜欢选哪种图形摆?为什么?

生:小正方形,因为用小正方形摆的时候没有空隙又方便。

3、 师:是的,数学家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探索过程,才发现以一定标准的小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几个?是怎样规定的?请带着这两个问题看数学课本73、74页,从这里边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2、每个面积单位有多大?

3、学生看书后小组互相说说这两个问题。

4、 师:谁来告诉同学们,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几个?(学生回答。)

5、 师:你知道1平方厘米有多大吗?

师: 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厘米吗?举起来让老师瞧瞧。

师:在你的脑海里想象一下1平方厘米有多大?看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说一说。(学生汇报。)

师:请你想一下,如果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这张桌子的面积,你觉得怎样呢?(学生答。)

6、师:对呀,太小了怎么办?你觉得用哪个面积单位比较合适?

生:1平方分米。

师:你能从你的学具里面找出1平方分米吗?(如果学生举起1平方分米就说,你知道这是多少吗?)

师:祝贺你们,找对了。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学生量。)

师: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呢?(学生找。)

师: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测量哪些面的面积呢?(学生答。)

7、 师:如果用它来测量教室的面积,你感觉怎样?

生:不方便。

师:你觉得用哪个单位来测量操场的面积比较合适呢?

生:1平方米。

师: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吗?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师给学生展示1平方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吗?(学生交流。)

师:估计一下,黑板的面积大约是几平方米?(师演示。)

师: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积上能站多少个人,好吗?

【设计意图:面积单位的制定不需要学生探究。这一环节的教学,我采用自学辅导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进而再汇报、拿一拿、找一找等活动中,充分感知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并和身边的某个面建立联系,从而起到帮助表象记忆的作用。】

三、积极反馈,强化应用

1、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1)分米是什么单位?1分米有多长?平方分米是什么单位,1平方分米有多大?

(2)听教师口令,学生用手势比画相应的长度和面积。

2、完成76页的第4题。

3、区别周长和面积。

①早上起来,小明跟着爸爸锻炼身体,他沿着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②工人师傅在足球场上铺上了草坪,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③放学以后,几个爱劳动的小朋友把教室地面全都打扫了一遍。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④为了使这块黑板更加美观和牢固,装修工人在它的四周装上了铝合金边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⑤假如老师在黑板上写满了字,下课后一个小朋友主动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件事情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为了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有意设计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周长和面积的比较这一环节,并借助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一些小事,形象而生动地诠释了这些概念,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篇五】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式)

《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与反思

此设计充分运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中获取知识。

【篇六】面积和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设计

《面积和面积单位(2)》教学设计

学校 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 三 学科 数学 设计者 李海芳

《面积和面积单位(2)》导学案

学校麻栗坡县第一小学 年级三 学科 数学设计李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