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时间:2021-10-10 19:44:37 四年级作文

篇一:《《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芦草沟正西宁庄村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月反思(一)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第二课时,刚好是我从乌鲁木齐市八中听课回来。我也想尝试在我的班级里初步应用李东山老师:让学生自己发现教材中的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我认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朗读、分析课文,而是采用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结果效果还是令人欣慰的。

1、比较成功的方面。

在这节课中我初步尝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某一部分、某个词语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自己解决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在这节四十分钟的课堂里学生共提出了两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其一是范子豪同学问到第六自然段“为什么蟋蟀的住宅算是伟大的住宅?”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同学说他是开创老师方法的第一人其他的学生也开始跃跃欲试。这个问题我让学生自己解决。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我又开始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跨自然段理解文本内容。学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还有一处是全文用了很多拟人修辞方法。学生一下子就学会了问问题。

2、不足之处。

初次尝试有许多不足之处:学生的问题重复;学生的问题与课堂内容毫无关系;学生的问题与老师设计的内容被背道而驰等等。最主要的是老师的课堂组织不够充分。老师首先应该吃透教材,这样在课堂上再会游刃有余。

这节课学生做的我非常满意,课堂效果也比较好,这种方法我会继续尝试。

1 / 1

篇二:《7《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认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朗读、分析课文,而是采用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学得轻松,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下面就将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介绍作者,引起兴趣

本文的作者法布尔长期观察昆虫达30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在上课前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有关法布尔观察昆虫入了迷的故事,学生听得哈哈大笑。然后我话锋一转,引到了蟋蟀的住宅上,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2.纵横对比,理解课文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抓住重点,纵横对比,以点带面来理解课文:为什么说蟋蟀的住宅是一个伟大的工程?老师的住宅比蟋蟀的住宅大得多,装修也好得多,为什么反而没有蟋蟀的住宅出名呢?学生从课文中找了大量的例子来证明蟋蟀挖掘住宅的不易,还指出老师的住宅虽然好,但全是别人完成的.学生找得高兴,我也教得轻松,在快乐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就突破了难点.

《蟋蟀的住宅》是小学六年制第九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课文,是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说老实话,我抽到这篇课文还有些抵触情绪,初读这篇课文时兴趣也不大,可能有些老师和我有同感,觉得文章有点散,线索似乎不太清晰。但是当我们沉到文本中,仔细研读时,就会发现,这篇课文不是按照蟋蟀修建住宅的顺序写的:先选址再修建接着写修建好的样子;而是根据法布尔的观察顺序写的,先发现住宅再观察特点继而想了解它的修建过程。而且法布尔在富有情趣的语言中,表达出了他对蟋蟀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努力改造自己生活的那种欣赏和赞叹。叶老曾经说道“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看整篇文章,要看明白作者的思路。”抓住了文章的思路,就打开了窥视作品奥妙的门户。

基于这样的解读,根据文本特点,为了简化教学,我们作了一些尝试。时间有限,简单说三点。

1、我们抓住了题眼“住宅”,循着作者的思路,带着学生好好地去欣赏住宅,对住宅做进一步的了解和新的发现,在不断的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感受到这是伟大的工程,情感的升华水到渠成。而不是给学生一个“伟大工

程”的结论,要学生去论证这个结论。这样就极大的尊重了学生的主体,真实地做到了让学生自主探究。

2、突出重点,注重文章内在的联系。从文本来说,主要写了住宅特点和修建两个方面。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悟时,根据学生普遍对住宅特点感兴趣的情况,我“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对课文内容作了大胆的取舍,重点研读住宅特点,概括学习修建过程。在学习住宅特点时,学生发现蟋蟀的住宅具有朝阳、倾斜、干得快的特点,我就顺势引导学生将上下文联系起来学,发现段落之间的联系,感悟小蟋蟀舒适的住宅和他的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密不可分。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说明,这种“舍而不弃、上挂下联”突出了重点,揭示了文章的内在联系,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适应孩子的需求。

3、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读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方法,这节课我是非常重视读的。除此之外,我还运用了多种方法。比如在联系上下文读、对比读中抓住关键词品排水优良、阳光温和;在读思议结合中品草“半掩”的高明;在读写迁移中品“巢穴”“住宅”“家”之间的不同含义及文字背后的不同情感。学生在品味语言魅力后,“体验写话”,在我的眼中,这里是蟋蟀的„„孩子们妙语连珠,令我惊喜。就这样让学生在“字字珠玑”中品味语言精妙,感受这了不起的小生命以及作者、我们对这小生命的敬佩。还有教师创设情境,请学生“听话想象”,蟋蟀会唱些什么呢?孩子们浮想联翩,一个会劳动会生活的小蟋蟀深深印在了他们心上。还有课中及时捕捉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质疑、批注、边读边听边思考。及最后的“吟诵昆虫记中的一段话”。课外学习文中的表达方法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这都是在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的过程。正因为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意识,课堂显得和谐并充满生命的活力。

篇三:《《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反思》{《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篇四:《《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与反思 (表格式)》

《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与反思

篇五:《《蟋蟀的住宅》教学案例及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案例

教学意图:

以课本为本源,通过学生自主的读,自主的悟,自由的说,大胆的画,尽情的无拘无束的演,用灵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喜欢课堂、感悟课堂,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之上提高学生的表达、概括、表演、探究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让学生结合生活自然地探究出文章的深层次内涵。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已实行了为期一年的“生本”教学,学生对“生本”理念的掌握基本成熟,已初步具有了一定的自学习惯与自学能力,表达、写作、延伸能力均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好词佳句,体会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力表达具体事物的写作方法,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引入,激发兴趣

生:“家住黑暗角落,身穿酱色袍,头戴黑铁帽,打仗逞英豪,有空亮亮嗓儿,居家造房它最棒。”(打一动物)

生:同学们,你们能猜出来它是谁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知道它是蟋蟀。

生2:我觉得它是知了。

师:哪个词你觉得是知了?

生2:亮嗓。

生3:应该是蟋蟀。应为我查过资料蟋蟀是一种极爱干净的动物。它又名蛐蛐,昆虫,身体黑褐色,触角很长,后腿粗大,善于跳跃。

生4:我从《百科全书》知道蟋蟀在发声时,就是举起后背上的左右翅,用右翅上的“弓”摩擦着左翅上的细脉,便发出悦耳的鸣声,这就是蟋蟀“唱歌”、“跳舞”的秘密。

师:你们说的真好!那么,除了刚才同学们讲到的,你还从哪些方面了解过蟋蟀?

生1:我奶奶告诉我,蟋蟀雄的好斗,吃植物的根、茎和种子,对农业有害。

生2:夏天时我就会看到蟋蟀,而且在电视上看到过人们斗蟋蟀。{《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师:你们真是勤奋好学的好孩子,也是一个知识大堡垒的建筑师。不过,今天我们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也为大家奉献了一篇有关蟋蟀住宅的小短文,大家想不想知道这里边告诉了我们些什么?

生(全体):想!

师: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先在四人小组里协商如何共同探究这篇科学小短文,制定你们的学习策略和步骤。开始吧!

二、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1、各小组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教师巡

辅。

2、紧张学习,指导汇报并借鉴

师:组长,你们小组制定了怎样的学习策略?

生1:我们组因为大部分同学朗读基础不好,所以我们

决定先从字音、词义入手去学习,也就像您说的“先扫清拦路虎”;我们的方法是个人先读,后大段合作读。

生2:我们组决定先分段。也就是划分好段落后,分工

读,然后再一起交流。

生3:我们组兴趣爱好不统一,决定各读自己喜欢的部

分,然后汇总。

师:你们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去制定学习策略和切实可

行的方法,老师觉得你们越来越会学习了,也是很有主见的。下面请投入到热烈的学习中去吧!老师也会参加到你们的小组中,你们欢迎吗?

生:欢迎!

(各小组分头学习活动。)

三、 展示自我 ,发展潜力

师:经过紧张而热烈的学习,同学们,你们一定收获不小吧,哪位同学来汇报一下?

生1:老师,原来我在网上只知道蟋蟀会建造自己的房子,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它如何建造的了。

生2:我觉得蟋蟀真了不起,因为它的工具那么柔弱,却能建筑那么坚固而美观的住宅。

生3:我认为蟋蟀是个挺会生活的昆虫,因为它还能在平台上弹琴、唱歌呢!

生4:我觉得蟋蟀观察能力很强,而且是个挺有心计的家伙。

师(笑):挺有心计?为什么这样说呢?

生4:因为它选的地方“一定是要排水优良,有温和的阳光。”而且门口还用草丛掩着 ……

师:说的真好。你们的收获可真不小。那么谁能用“先、然后、接着、最后”等词语,以一只小蟋蟀的身份介绍一下蟋蟀的住宅是如何建造的,并用最具表达理的语言夸夸小蟋蟀的家?下面同座先互相说说。

生1: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蟋蟀,造房时我先扒土,搬掉

较大的土块,然后用后足踏地,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接着挖掘,最后是修整。

生2:我补充应该说我天天都在修筑住宅,从不停歇。我的家特别舒适,有温暖的阳光、优良的排水,虽然我家没有经过豪华的装修但墙壁很光滑,客厅、卧室都很大,我还给自己设计了阳台,欢迎大家来我家做客。

生3:我是一只最棒的蟋蟀,看我的前足多么锋利,多么坚硬的土快都会被我砍开,再看我有力的后足,总是能将地板踩实,更别说我的后腿了,那两排大锯,能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

生4:我们在大多数昆虫中,不是吹呢,的确是个建筑方面的行家里手。你看我们的住宅:门口绿树成阴,让我们既可以遮凉,又可以隐蔽我们的家。跟着我,经过一段隧道,就到了我们摆满鲜花的“客厅”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全家会开一个小型音乐会,享受一下美好的生活。之后,我们会回到各自的卧室进入香甜的梦乡。羡慕我们吧,好好创造自己的生活,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生5:同学们,看我手里这张“我家”住宅结构示意图,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6、7寸长的隧道,正前方,是一个大门,有绿油油的草围着,接下来是平台,我们经常在这儿为

篇六:《《蟋蟀的住宅》听课后的反思》

今天上午,裴老师在她班里执教《蟋蟀的住宅》一课。课前,她对我说过要采用我们现在的新课改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其实,先学后教的新教法,对我来说还是很陌生的,我只指导其字面含义和让学生先预习,但是在课堂中具体怎么实施、怎么操作我感到很茫然。很为裴老师的大胆与创新精神所感动。

课堂上,裴老师主要是以检查学生课前所学知识为主。先检查了学生对生字、词语的掌握情况,检查方法灵活多样,让学生说蔽字左下部的笔顺、弃字上面是死亡的亡吗、毫字最下部分是什么?由此可见这个字和什么有关系?毫不可惜又该怎么理解?遇的第六笔是什么笔画?共同书写等等。经过裴老师的检查和强调,学生对生字词掌握的很扎实。接着,裴老师又检查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情况。老师读第一自然段,学生闭眼听后告诉老师你听明白了什么?然后又检查了通过预习,蟋蟀的住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在学生汇报的时候,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如:从不光还你知道了什么?理解九寸深、门口为什么用一丛草?为什么半掩着门?为什么骤雨进不到它的洞里?讲到此处下课铃响起。这节课也就结束了。

听后我认真分析了一下裴老师的教学方法,本节课对生字词的检查确实很扎实有效,但是针对四年级的学生这样检查是否有些浪费时间了。再一点是:整节课中,裴老师始终不让学生看课本,就让学生回忆自己的预习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学生预习的很好,对课文内容基本掌握住了,把先学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冲淡了后教的环节。

顾名思义,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就是让学生人人都会学,人人都肯学,人人都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所谓先学,是指学生在课堂教学的开始阶段,照教师所揭示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自己学习教材内容并尝试回答有关的问题。所谓后教,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理、评价并进行必要的补充。所谓当堂训练,是指老师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本节课的作业。因此,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注意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指导和补充,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双向互动和内在结合

上课要像考试一样紧张,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大一节课中的教学容量。这也是先学后教要体现的内涵。我想,今天课堂中裴老师的检查内容是不是再压缩一些时间,把剩下的时间让学生把预习中的疑惑提出来,教师的三言两语的导言,一个小小的提问,一句轻轻的点拨,都能使学生在困惑中得到解脱,在迷茫中找准方向。也可以渗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向更深的一层迈进。真正的把先学后教背后的含义体现出来。

篇七:《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蟋蟀的住宅》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

通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 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开发商,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可以增长课外知识,又可以锻炼读书能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篇八:《《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一节好课是需要不断打磨的,正如一篇好文章需要反复修改一样。每一次磨砺的过程,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进步,新的收获。比如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仅要认真分析学情特点、找准文本的训练点,把握文本的重难点,还要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还要合理分配师生活动时间,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把握课件和板书呈现时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保证课堂练习时间等。因此,课前教师的预设一定要充分合理,各方面都考虑比较细致周全,课堂上才会真正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一、磨课让我学会了关注学生

学生是最需要被关注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备课中,教师要找准知识建构点,对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习惯等要做深入的了解。从细微处去关注学生,去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去鼓励学生的发现,及时优化和引导学生,促使学习能力进一步的提升。

二、磨课让我学会了团结协作

课堂上需要打磨的东西很多很多,教学需要全方位的打磨。 磨课中,每天,我们都像小蜜蜂一样勤

勤恳恳、忙忙碌碌,但累有所值,累有所乐,每天总是过得很充实。

三、磨课让我学会了美丽转身

深深感悟到磨课其实是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虽然我这次没有承担具体的上课任务,但每天的课堂教学,我从不敢马虎大意、得过且过,总是力求在教学目标上大胆变革,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在课堂导语上有所创新,在问题设计上讲究层次,在师生活动上有所侧重,在练习设计上有所预设。磨课,让我关注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不再拘泥于完成“教课文”的教学任务,让我更加从容、优雅地朝着“教语文”的方向转身,再转身。

磨课总结与反思

时间过得真快,一眨眼,研修即将结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为了更好的发展,现对我们组这次研修情况进行总结。

在磨课的日子里,我们组的几个老师认真学习有关磨课的要求,课题确定后,我们围绕如何把握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如何处理教材、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多次探讨,拿出了最佳授课方案,集体制作课件,为磨

课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一轮磨课结束,我们都坐到一起交流课后的感悟,不断对教学设计进行调整,确保后一节课比前一节课有新的突破。“一磨”结束后,老师们都觉得教学过程流畅,结构层次分明,环节布局紧扣教学的重难点,但教师没有大胆放手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时间较紧张等,颜老师提出了一个让师生互动的建议,又花了很多时间帮我们改进课件。针对这些情况,“二磨”的教师调整了教学结构,加大了课堂容量,把课堂设计为展现学生能力的舞台,师生互动操作恰到好处。课堂环节有条不紊,层层推进。本次磨课,我们发挥了集体的智慧,磨出教师创新思维的火花,磨出教师合作交流的默契,磨出教师把握教材的深度,磨出教师揭开教

材的高度。下面谈谈我的收获:

1、磨课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得以很大的提高。

磨课的过程是学习、研究、实践的过程,是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要磨出精品课,就必须钻研教材,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在磨课中,为了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花了不少心血,上网查找资料,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反复推敲,几经斟酌,深入到每一个细节。对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处理教材等,进行了反复研讨。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借鉴他人的优点,使自己的专业水平得到更大的提高。通过磨课,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应变能力、教学创新能力都得以

提升。研修的过程就是教学能力提高的过程。

2、磨课让我们不断地审视自我,反思不足。

磨课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最大地激发了教师参与教研的潜能。在磨课、评课、议课的过程中,真正感受到了大家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新的教学理念知识的缺乏,好多问题可说却无法上升到理论高度。专业知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教材深度挖掘不够,引导学生思考的活动设计较少,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较少。课堂驾驭能力、应变能力不强等等。用这样的流程进行磨课操作,虽然这个过程需要牵扯我们太多的精{《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力,虽然我们要克服很多困难去完成每个任务,但是,我们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太多太多:我们用心思考后的非常有价值的备课研讨;根据自己的观课纬度用心记录、认真分析积极思考的态度;课后评议的真知灼见等等。这对于教师的锤炼,对于教师的

成长,无疑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的!

总之,磨课活动的开展,给许多教师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给予教师一个充分展示自我和锻炼成长的机会。我们紧张、忙碌。但我们一路走来,收获颇丰。它像一缕春风,荡涤着我们的心灵,像一股清泉,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将以此为契机,让“差距”成为自身发展的源动力,不断梳理与反思自我,促使自

己不断成长。

——总结反思

按照“三次备课两轮打磨”的要求,两位老师在教学中,能把主动权放给学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阅读课文采用指读、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读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能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新课标的落实很好,符合年级特点,充分体现了“生本高效”的理念。

且行且思

——总结反思

经过一个多月的磨砺,每个成员都经历了质的蜕变!既更新课程理念又提升了教学研究能力。在磨课的历程中收获了许多„„

首先、教学理念得以更新。1、语文教学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重视课文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重视学习方法的引领;更应重视表达方法的迁移运用;体现教课程而非教课文。同时明确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及可操作性,教学内容的删繁就简,实现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目的。2、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磨课中重视了生本理念。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发展。在磨课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分工研讨、集中汇报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学习,关注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其次,为今后的校本教研指明了方向。整个磨课过程既展现了一个教学研究的完整周期。1、问题先行。从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经过全体成员的努力进行问题归因,确定研究主题。2、理论指导。根据问题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案。3、确定方案。群组成员根据研究主题进行教学方案的修改及确定。4、实践检测。进行上课及观课,检测方案的可行性。5、评议总结。通过评议找出不足进行再次的修改,再次的上课、观课与评议,

直至趋向完善!真正体现了磨的过程!

最后、磨课收获颇多!每个成员都有独特的收获,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会时时以磨课精神激励自己前行!在教学的旅途中且行且

思!

《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固本小学 李必桦

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认真地看了教案,揣摩了一下本课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我没有像以前一样带领学生朗读、分析课文,而是采用了一种幽默的语言来进行教学,结果学生学得轻松,我自己的心情也十分愉快。下面就将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1.介绍作者,引起兴趣

篇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反思》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及反思{《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设计理念】

本组教材中的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都是围绕“观察和发现”这一主题编排的,文章的形式多样,内容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所以在教学时要着力体现“观察和发现”这个训练重点,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帮助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学会观察的方法、形成观察的能力和习惯”这个目的去展开。

本组课文中描写的自然景物,学生并不陌生,但认认真真地做过观察的人并不会多,尤其是坚持长期观察同一种事物的人会更少。持久的观察力需要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浓烈情感来支持,这一点一定要让学生深切的体会到,同时还要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在感受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观察自然、体味生活的兴趣。

这一篇文章文笔清新、结构精巧、文情并茂,作者不仅以拟人的笔调向我们描述了自然界里植物和昆虫的美好生活,而且还向我们揭示了自然界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在本组文章中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大家他作了长期的观察,而是通过语言文字来体现这一些,所以品析语言、体会文章里的重点词语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为了完成本组的训练任务、达到训练目的,教材中的“阅读链接”“资料袋”等内容必须和每课时的教学活动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篇十:《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1.观潮

《观潮》一课,潮来时雄伟壮观的景象这一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难点。学习这一部分时,我充沛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沛读,体会,并发动学生相互评议、补充,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教学时,我让学生围绕“哪些句子最让你心动,说说体会,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全班交流。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沛发展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大家各抒已见。如读到“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时,有同学说那情形像发生了海啸,有同学说像发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动,有的同学感受到大潮涌动的速度。这一环节的设计,充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2*.雅鲁藏布大峡谷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本学期的课文安排增加了自读课文的篇数,而且在篇目安排上也不再是自读课文在每个单元的最后一篇。我想这是加强了对学生自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一如既往地主要强调学生的自读理解的能力,与上一课不同的是,我讲资料图片的欣赏放在入题之前,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以前就有一个具体的印象,这样,学生在初读置疑时就能结合自己脑海里对大峡谷的印象来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3.鸟的天堂

在课堂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这节课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这一问题调动起学生兴趣,打开学生相互交流的闸门,促使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切实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位置。“这么多问题,你认为先解决哪个问题比较合适呢?”这个问题帮助学生理清阅读的思路,给予学习方法的指导,把学生从被动的“学答”地位提升到了主动“学问”的地位,为学生走向主体性、走向自主探究作了潜移默化的诱导。这样,既让学生充沛感受到了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信任,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促进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起来也就自然会兴趣浓厚,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4*.火烧云

《火烧云》是四年级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这样的时间顺序,着重写了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火烧云上来时作者写霞光主要是抓住静态来写的,火烧云的变化,作者主要是抓住动态来写的。作者通过动静结合的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赞叹。

本节课,我是按照跨越式的教学模式进行上课的。上课是,我先为学生提供优美的图片,并向学生解释火烧云的特点及形成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我让学生自由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作者先写火烧云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本来我在设计这一问题我是这样来问的“思考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火烧云的”,但是后来仔细一想这一问题对于刚上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就把问题改了。通过学生的汇报,学生对课文的结构也是掌握的比较好的。

到最后总结部分,我让学生归纳作者写这篇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有一个学生马上举手说,表达了作者对火烧云的赞叹。顺着学生的回答,我引导学生说,火烧云是一种自然的现象也就是通过赞扬火烧云赞叹什么了,学生马上回答说赞美大自然。

我觉得教学这篇课文的另外一个亮点就是在板书上。学生通过看黑板的板书很快就对课文的结构非常清晰。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掌握不够好。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整节课,让听课的老师和我也感觉得老师总是牵着学生来走。缺少了让学生来讨论、质疑的时间。第三,在扩展阅读的部分文章可以让学生提前来读。例如《火烧云的形成》《云体的各种体态》都可以在预习的时候先读,对于学生对火烧云有进一步的认识。第四,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例如这篇课文有排比的句式出现,可以在课堂上点明一下在写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做。

5、古诗两首

清晰的记得窦桂梅老师执教的那堂古诗文鉴赏课。我今天讲授〈题西林壁〉一诗,决定借鉴窦桂梅老师的教学艺术,从吟咏入手,鉴赏开路,体验为线,和学生一起在诗的意境中陶醉。可是,〈题西林壁〉也是一首理趣诗。前两句,孩子们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能够点评精妙。uc学习网,“老师,苏轼对庐山观察的真仔细啊,远看、近看、上看、下看,那姿态作者都很喜欢,但是,他不知道该怎么说好,他每从一个角度看,都觉得好奇。啊,怎么和刚才看到的又不一样了?”

“作者用词准确,岭和峰体现作者对庐山高大险峻的惊奇,岭是山脉多,峰是山崖陡。”

“作者对庐山的感情很复杂,他不知道该怎么描述,所以把远近高低看到的庐山用各不同留给我们想象了。”{《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那么,后面两句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呢?{《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顿时,班里鸦雀无声。“作者为什么要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呢?”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当苏轼放眼庐山,远近高低从很多角度去看的时候,他惊叹庐山风景的瑰丽,山崖的陡峭,山谷的幽深,那么庐山的面目,为什么作者说不识呢?他认为自己完全了解庐山了吗?没有!为什么没有呢?”

孩子们齐声回答“只因为在庐山中。”“只因为在庐山上,所以——”“不认识庐山真面目”“真面目就是指庐山的全貌”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领悟到了什么呢?

又一次鸦雀无声。“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体验——当我们置身在某一件事情中,自己不知道对错,可是——”“别人知道我们的对错!”

“是啊,那你再读最后两句,你有什么新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