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最后才发现

时间:2021-10-10 18:30:15 六年级作文

篇一:《我的发现作文结尾》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一)

我发现了一幅画白天晚上颜色不一样的原因,心里感到美滋滋的。同时,我还知道了,一幅普通的画中就包含着这么多知识,那自然界中有多少知识等待我们去发现呀!所以,我们现在要留心观察,了解更多自然界中的知识。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二)

通过今天的发现,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只要善于观察,肯动脑筋,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三)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着学问,我们要认真观察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四)

人在与大自然的相互观照中,会获得美的愉悦和熏陶。大自然在给人们美的享受的同时,也给了人们更多的启示。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五)

美是极丰富的,在我的心目中生命之美和精神之美是美中之美。在春天的微风中我发现了她,也深刻感悟到了她的力量。

我的发现作文结尾(六)

啊!我高兴极了!我发现了熟蛋和生蛋转与不转的秘密,我恨不得马上告诉大家我有个“伟大”的发现!

篇二:《我的发现作文》

我的发现

有一天,我在学校里玩,无意中发现一群小孩趴在地上,聚精会神地看着什么。

我因为好奇,正准备过去看个究竟,方潮等人叫我去玩,我跟他们说等一会儿,他们问我干啥去,我用手指了指那儿,他们一看也说要去看个究竟。于是,我们这个侦探小组便出发了。到了那里,我们全部惊呆了。我们发现有一个小男孩,在强烈的阳光下,拿着一个放大镜在烧一只蚂蚁。我看着那只蚂蚁被放大镜慢慢地烧死。我带着疑问回家了。

我一回家就问妈妈怎么回事,蚂蚁为什么会被放大镜烧死。妈妈说:“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实在想不出来再查资料。”我想了半天也不知道答案。于是,我去看《十万个为什么》,才知道原来是因为:太阳光线通过凸透镜聚焦成一点,形成很高温度,能够点燃火柴棒和薄纸等。

虽然这个原理,我现在还不是太明白,我相信等我长大后就会明白的。原来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啊!

我的发现

有一天晚上,天突然下起了大雨,雷声把我吓得魂飞魄散。过了一会,雨终于停了,我才松了口气。

然而这时,我在台灯下看书的时候发现一个个小黑影在周围飞来飞去。我仔细一看,原来是可恶的小飞蚁!我马上拿

出电蚊拍,准备把它们一一消灭。但是不管我怎样打,它们好像怎样也死不了的,气得我直蹦腿。一只飞蚁还掉在了我刚刚泡好的茶上,我哭笑不得地说:“你们这些小东西还真会享受啊!”但就在我转身去消灭其它飞蚁的时候,我看了看茶上的小东西,它竟然挣扎了不一会儿就死了。难道这可恶的小东西害怕热水?我灵机一动,马上从厨房里端出一盘热水,再把房间里的台灯拿来,让那台灯光照射着热水盘。准备做好后,我把屋子的灯都关掉了,过了一会儿,飞蚁竟然跟我想像中的情景一样,都顺着灯光飞进了热水盘里,挣扎着就死了。又过了一会儿,屋子里的飞蚁就差不多给我全部消灭了。那时候的我真高兴啊,因为我发现了消灭可恶的小飞蚁的密诀!

其实,只要我们注意观察身边微不足道的小事情,再开动脑筋,就会懂得很多意想不到的知识。这样我们既加阔了视野,还能感受到一种来自发现秘密的兴奋的感觉。朋友,你也来试试看吧!

我的发现

星期日,我作业做完后就拿起水彩笔画画。突然,我觉得手上有东西在爬。我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蚂蚁。我仔细观察了它:它头上有一对触角,6条腿。我把它放在了桌子上,小蚂蚁就爬到了一支铅笔上。我不心把铅笔掉在了地上。我

想:小蚂蚁肯定会摔死的。我急忙顺着桌子看去,它竟然没有死,怎么回事呢?

画完了画,我又抓了一只小蚂蚁从高处往下扔。蚂蚁摇摇晃晃地落在地上,我仔细看了它一下,居然毫发无损。我左思右想也想不出来。我就问知识渊博的妈妈,妈妈微笑着对我说:“你可以去查资料呀!”“对呀我可以去查《十万个为什么》。”终于找到答案了,原来蚂蚁的重量比较轻,当它从高处落下的时候,就会随着空气中的风慢慢降落,所以达到地面时才会安然无恙。

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只有你细心观察生活是奥妙无穷的。

我的发现

今年暑假,爸爸带我回乡下住了几天,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放风筝比赛。

这天,天气晴朗。我们决定进行一场放风筝比赛,看谁的风筝放得高、飞的远。过了一会儿,我们拿出了自制风筝。裁判堂弟一声令下,比赛开始了。我们放起风筝来,不一会儿,两队的风筝都顺利升空。但不知怎么回事,堂表哥们的风筝却越升越高,不断拉大距离。看着形势,我焦急万分,拼命奔跑,不停地收线、放线,根据风向调整方向,

但还是于事无补。对手风筝上的笑脸,我感到是对我失败的讥笑。

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觉。我很奇怪,为什么我的风筝升不高呢?于是,第二天,我拿了堂表哥们的风筝作对比,发现我们的翼比较小。我又去查书,书上说,飞机能起飞是因为机翼有升力,为了使飞机飞得更高,采取的办法是加大机翼面积。哦,原来是我们风筝的翼不够大。我和爸爸改大了风筝翼,再找堂表哥挑战,结果一口气战胜了他们,我忽然觉得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了、阳光更灿烂了,空中的小鸟还在祝贺我成功呢!{作文最后才发现}.

这次风筝比赛不仅使我得到快乐,还使我发现了让风筝飞得更高的原因。在生活中,只要你细心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许多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的发现

我发现了,我发现了!我发现我可爱的家乡变了! 我的家乡是潍坊,它是举世闻名的风筝都。自改革开放以来,潍坊变了,变富了,变美了。

就拿东风街来说吧!狭窄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柏油马路,路面整洁而乌黑。道路两旁有五颜六色的花草争奇斗艳。为了保护它们,工人叔叔们还给它们做上了雪白的篱笆。走在路上,不一会儿就会闻道一股清香。道路两旁一座座高楼

大厦拔地而起,与昔日低矮的平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潍坊不但交通发达了,而且也增添很多景点,如:景色怡人的白浪河;古色古香的十笏园;风景绮丽的张面河 …… 风景独特的人民公园更是独具一番特色:

春天,青山叠翠,连绵成伏。水平如镜的湖面倒映着青山。忽然,一阵微风吹过,平静的湖面立刻泛起片片鱼鳞市的波纹。天上,有几只小鸟飞过落到湖岸边的小树林中,唱着欢快的歌。草坪上,五颜六色的小花点缀着如茵的绿草,好像是纺织工人精心编制的一条美丽地毯呢!

秋天到了,黄色的叶子像给道路铺上了金色的地毯。跨狗那造型别致的石拱桥,由人们可以坐在凉亭里休息,迎着拂面而来的微风,观赏着秀丽的湖光山色,真是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呀!

家乡啊!我发现了,你变了,变的富饶了,变得美丽可爱了,我坚信,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我发现蚂蚁的秘密>

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

蚂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又有谁能真正地了解蚂蚁呢?蚂蚁为什么不会迷路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了一些书籍。书上说,蚂蚁从蚁穴出

篇三:《发现楼兰最后之迷作文》

发现楼兰最后之迷 上海市虹口区 上海市唐山中学 初二3班 蔡颖祺 近日,13位新疆沙漠、考古、文物保护、地理、环境及野生动物研究、探险旅游等不同学科的专家,深入新疆孔雀河下游罗布尔荒漠地带。在考察中,他们意外发现了20世纪30年代瑞典著名考古学家贝格曼曾发掘过的“5号小河墓地”与近10处古代人类遗存。

据悉,一座汉晋时期古墓和一座距今约2000年前婴儿墓,已于前几天同时出土。成人彩棺图案以黄、橘红、绿等色彩绘,有铜钱、花卉纹样,并以斜线分格。整个彩棺图案,虽近2000年的岁月,却仍如新绘一般。{作文最后才发现}.

此次考察考古学科负责人,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王炳华教授告诉记者,这一发现,不仅为考古、古代罗布尔文明、丝绸之路北道地理环境等多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而且弥补了中国学术界60多年来在这一研究领域巨大而学生的遗憾。

神秘的“5号小河墓地”

楼兰“5号小河墓地”在整部楼兰探险史中,是最有名的遗址。楼兰人在这里为王族修建了寄托民族之根的陵墓,以一条运河——“小河”作为通向圣地的大道。只要关闭运河龙口,让河床断流这个墓地就被“封闭”在一个不容外人侵入、打扰的禁地。但至今仍是疑迷难解的神秘之域。自从1934年,探险家奥尔得克等人发现了那个“有1000口棺材的小山丘”——“5号小河墓地”后,60多年过去了,再没有人踏上去,重睹“楼兰公主”那“东方蒙娜丽莎”式的神秘微笑。

近日,王炳华等一行来到新疆孔雀河流域,那是一片无人地带,荒漠、沙漠交集。孔雀河已经断流,故道布满了沙枣、胡杨、红柳,且兽迹纵横。贝格曼当年划过船的小河,观察记录过的咸水湖,如今已化为沙漠及光裸的河滩。只有河谷台地上稀落的红柳沙包、枯死胡杨,在诉说60多年来这片地区巨大而激烈的地理环境变化。河水变化及在其中起了决定性作用的人类活动,是导致这一环境改变的根本原因。

王炳华教授说,从蹄印观察,这些野生动物主要为鹅喉羚、塔里木兔、狼,也有可能是雪豹的迹痕,在考察过程中他们曾两次发现珍稀濒危动物野骆驼。第一次是在北纬40度40分487秒,东经88度28分387秒处,发现了一只野骆驼。另外在大雪之后他们见到一串野骆驼蹄印,蹄痕特别清晰。

到了孔雀河下游,王教授忽然看到一处形制特殊的大型墓地,凭着多年的考古经验他断定其一定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墓地是一个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高达6-7米的巨大圆形沙丘。它的顶部布满了100来根高2-3米的棱形木柱、卵圆形立木,中部为八棱形柱体、顶部呈尖锥状的木质立柱,其南北为立木围栅。立木周围,是丛丛密密的船形木棺,约有140座以上。大部分已被破坏,个别人体仍然暴露在地表。一件形体大小如真人,宽胸细腰、臀部肥硕、女性特征明显木雕像倾仆在巨型沙丘脚下。当年贝格曼报道过的另两名男根突出的男性木雕像已经消失不见。

据王教授分析,这处古墓地,绝不是一片普通的丛葬墓地,它实际上是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崇奉的神山。种种迹象表明;在这处丛葬墓地里,寄托着孔雀河下游远古居民对祖先虔诚的崇拜,他们祈求部落人丁兴旺,祈求获得强大生殖能力。

王教授告诉记者,这些资料,对认识孔雀河下游古代居民的原始宗教崇拜、生殖崇拜及徒刑艺术等具有重大科学价值。孔雀河下游、距今近40000年的古墓沟墓地相比较,它们在埋葬习俗、棺木形制、死者衣帽样式、随葬草蒌等均有相同相通之处。只不过古墓沟墓地时代稍早,但它们都是孔雀河下游青铜时代的古墓葬遗存。

这对认识罗布尔地区古代文明、居民各族万分、农业、率牧业经营及毛纺织、毛毡、皮革等手工业曾经达到的水平,均是无可替代的重要资料,填补着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 “消失”的王陵

据王教授介绍,每年的四五月间,是楼兰罗布荒原的“风季”,且酷暑难当。1934

年5月,一支探险队在楼兰库姆河边扎下营地。他们要寻找隐藏在库姆河流域的一个“有一千口棺材”的古墓地。

两个月中,罗布“猎驼人”奥尔得克等人一次次搜寻都劳而无功。就连奥尔得克本人都猜测,古墓已让十几年间新形成的河湖水域给淹没了,或者是被某次强烈的黑风暴重新埋葬了。月底,探险队向更靠近罗布荒原西南的绿洲带挺进。

不久,他们发现了一条流向东南的河流。它有20米宽。总长约120公里,水流迟滞,一串串小湖沼被芦苇、红柳环绕。它是库姆河复苏后出现的新河,历史不足10年。在他们沿这条河流进入沙漠前,临时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小河”。“小河”东岸4-5公里,有一个浑圆的小山丘。远远看去山丘顶部有一片密密的枯立木,高4-5米。奇怪的是,枯立木的株距极近,一株连着一株,互相支撑着。

山丘上,遍地都是木乃伊、骷髅、被支解的躯体、随时绊腿的巨大木板和厚毛织物碎片。在一船形木棺中,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打开棺木,严密的裹尸布一碰就风化成粉末了。揭开覆盖在面部的朽布,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双目紧闭,嘴角微翘,就像着了魔法刚刚睡去,脸上浮现着神秘会心的微笑。这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公主”或“罗布女王”。她已经在沙漠之下沉睡了2000多年。她长发披肩。身体娇小,身高仅5.2英尺。

在10×16平方米的山顶,有彩绘的巨大木柱,精美的木栅栏,真人一样大的木雕人像,醒目的享堂(墓地的地面建筑)。专家认定,它绝不是为普通楼兰人修建的,而是一处重要陵墓。

1998年,一批考古专家力尽艰难险阻到达了罗布荒漠。他们意外地看到了一些类似废弃的城墙的痕迹,无所遮掩地袒露于黄天之下。在一个百岁罗布老人的指引下,证实这是一个已成为废墟的罗布人的村庄。

王教授说,小河也许进一个楼兰遗址——古城居民们的公共墓地。经过近百年来探险家、考古家们的忙碌,已在罗布荒漠发现了许多大规模的墓葬及随葬物品。那么,在沉寂了千年的楼兰荒漠里,会不会隐藏着类似秦始皇陵兵马俑那样世间少有的旷世杰作或未被发现的奇迹?王教授的推测是肯定的,这个奇迹,就是尚未露面的“王陵”。

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

曾经是谁在楼兰这方神秘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又是谁的聪颖才智创造了灿烂夺目的绿洲文明?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都是引人入胜,扑朔迷离。

北大考古系教授林海村说:“楼兰人使用中亚去卢文作为官方文字,而楼兰本族语言却是一种印欧语系的语言,学术界称作‘吐火罗语’。”“楼兰人类学研究的结论和楼兰语言学研究结果再一次提醒我们,在遥远的古代,有一支印欧人部落生活在远离欧洲的楼兰。”因而,此书的观点认识,楼兰人是“漂泊东方的印欧人古部落”。

然而,“楼兰人到底源于何处”这一问题并没有取得一致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楼兰人属于雅利安人。社科院楼兰考古专家杨连告诉记者,80年代,他去楼兰,他见到过一位30多岁的男子,身体很高,有2米左右。他行地为他拍了一张照片,和他站在一起的男孩才到他的胸部。

据近期我国某人类学家从基因学、器物学的角度所作的研究表明,楼兰人更接近于古代阿富汗人,这又是一个全新的论点。

王教授说,那具保存完好的女尸,浅色头发,眉弓发育,鼻骨挺直的形象,明显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这与人类学家对墓地出土人骨进行体质人类学测量的结果完全吻合。到了汉代楼兰王国时期,楼兰居民的种族构成又有了新的发展。他们与高加索人种共生,其中还有蒙古人种的存在。亚欧旧大陆上的古代居民都曾把这片并非绿草如茵的土地作为过自己的驻脚点,希望能够在此营造美好的家园!{作文最后才发现}.

新发现“5号小河墓地”与10处古人类遗址,不久将会给我们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答

案,以揭开这个迷底。

篇四:《作文最后冲刺》

考前记叙类文章

(适合50分以上或擅长记叙文的考生)

一 原理

我是如何学习写作的

说到如何学习写作,还真有很多东西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提到写作,我脑海中马上就浮现出两句终生难忘的话来。一句是学者孔庆东先生说的,“爱生命是写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另一句是作家霍达说的,写作“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我就是在慢慢品味着这两句的过程中渐渐悟到了写作的真谛,并由此走上文学研究道路的。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旧体诗和散文俱佳的郁达夫,他就是在大学四年里读了千余本中外文学名著的。像很多热爱文学的人一样,我的写作兴趣也是在阅读中不断被唤醒的;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坚信书和人一样,也有着品行的高下之别。北京大学的曹文轩教授对此曾有过非常形象的描述:“人有人品,书有书品。”我真正开始耐心读中国四大名著是在大学以后,我很庆幸在中小学最初与文学接触的时候我没有盲目从众读这些书。虽然古典名著锻造出最为瑰丽璀璨的汉语表达,但是它们传递给读者的却并非人世的爱与善。文学的出发点是爱,是对人的普遍之爱,因此在我接触文学作品之前,总是非常细心地甄别它们是否破坏了我对美对善对爱的追求,如果是的话,那即使有再好的写作技巧我都不愿意读上一页这样的文字。我是读着冰心的《繁星》、《春水》、沈从文的《长河》、汪曾祺的《受戒》、泰戈尔的《飞鸟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一步步开始激起了对文学的无限热爱的。事实上,作为文学家托尔斯泰、雨果与后来的普鲁斯特、卡夫卡同样优秀,不同的是,前者给了我们更多对善良、美好、爱的期待;后者则使我们对整个世界变得悲观。孔庆东说:“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交流的原始则是因为爱”。我想,正是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我对书籍的仔细甄别,才使爱的种子渐渐在心中发芽。我开始用善意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开始感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温暖,开始想到感谢;由此,自然而然的拿起笔来描绘这一切被我感受到的美好。我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作文比赛,当时的命题是“二十年后的我”。当别的同学纷纷表达他们想要当老板、当市长、做人类灵魂工程师、做科学家的时候,我却充满感情的写道:“也许,二十年后我只是每天清晨起得最早的一名清扫工。在所有人都沉睡在梦中的时候,用快乐的心情为每个人扫清清晨每一粒掩盖了大家幸福的灰尘”。因为我有晨练的习惯,每天早晨都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出去锻炼身体;而每次又一定能碰到那位清洁工阿姨。我虽然没有和她做过交谈,但总是愿意走进她并稍作停留,看看她脸上淡淡的微笑。这个细节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从她淡淡的微笑,我读到了幸福的滋味。我于是注意她清扫街道的每一个姿势,这些都成了我后来作文中的最好材料。那次作文比赛,我获得了全省第一名,评审老师在密密麻麻的评语最后写道:“要保护这颗善良纯洁的童心”。这就是当你用爱的眼光去看世界时,你笔下产生的变化。

有一段时间,我也为作文技巧的问题发愁,读了很多关于技巧的书籍。后来,我渐渐发现越来越多的所谓技巧只会让人的创造力慢慢枯萎。写作是需要有对文字的敏感度的,而这种对文字的迷恋永远来自那使你冲动的灵感。那一刻,按照作家莫言的描述,会让你在哪怕是寒冬腊月的露风棚子里也会写得手抽筋的。这种强烈的组织文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背后究竟存在着哪种动力?那时,我读到一篇美国记者写的小文章,名字叫Writing Fof

Myself。(《为自己而写作》)作者讲述自己是如何因那些枯燥无味的写作技巧而对语文生厌,最后又是如何走上创作之路的。在他高中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寒假,老师布置了几篇作文,其中一篇命题是《使我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高中生看到这个题目,脑中立刻浮现出一家人团团围坐第一次吃意大利面时的有趣情景。一种写作的欲望突然控制了他,但他突然又意识到,如果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写出文章来,一定与老师课堂上所讲的作文技巧相悖。然而,创作的热情又是那么强烈的攫住了他的心,他决定写把这件难忘的回忆记下来,只为自己而写,另外在随便糊弄一篇符合规定的八股文交给老师。但他写完了记述全家人第一次吃意大利面的漂亮文章时,已经深夜了,没有时间再完成一篇八股文作业了,便索性在第二天忐忑不安的交上了这篇文章。没想到,这篇文章不仅感染了他的老师,也成为范围在全班朗读,赢得了同学们的赞许。我由此渐渐悟到,真正的技巧是永远学不来的,用之不竭的是我们生活中那一件又一件刻骨铭心的故事。他们首先感动了自己,同时也必定感动他人。我们对于这些感动自己的经历一定会充满了将他们书写下来的欲望,当我们抱着这个最单纯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