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时间:2021-10-10 17:44:52 五年级作文

篇一:《弹琴姑娘 教案及反思(五年级)》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李印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 了解作者通过间接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及琴声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弹琴姑娘》这篇课文,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在你写人物的作文时,你通常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像孩子们这样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活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叫做直接描写)

板书:直接描写

2、谈话,引出琴声。

(昨天,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一节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二、 整体感知琴声。

1、 找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文中七次出现了姑娘的琴声,是怎样的声音?)生回答

(用“===”在文中标出来)板书

2、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这个词。)

用手势引导学生读出琴声的变化。

3、找描述琴声的词。

(真好听,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琴声的呢?)

这是( )的琴声

指名反馈。

三、 品读想象,感受优美琴声。

1.自由品读(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读2—9自然段;

2.用“~~~”勾画出让你心动的句子;

3.读、悟你勾出的句子;

4、批注你的感受;

5、小组交流。

2.生根据自学提示勾画、批注,师巡视。

3.汇报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

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

A、 生读,说感受。

B、 齐读。

C、 换一种排列引读,谈感受。

D、 自由练习读。{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E、 比赛读。

F、 试着背诵。(课件出示提示)

G、 引导出作者的情感。(好奇)

其他语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钦佩、赞美、想见。

4、引读琴声,感受品质。

春天多雨的日子,总能听到轻快地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夏天炎热的黄昏,窗口仍然传出好听的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秋天迷人的夜晚,那窗口一直传出流水般的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冬天寒冷的深夜,传来了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作者按季节的顺序描写了姑娘的琴声,他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由——好奇到钦佩,到赞美,再到急切地想见到这位姑娘。从这琴声中,你感受到了姑娘什么样的品质?----锲而不舍。)板书,理解,换词练习。

5、师小结:这一部分,我们只闻琴声,不见其人,而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美好品质通过作者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间接地表现出来,这种写法叫间接描写。(板书)

四、 虔诚祝福姑娘。

1、作者见到这位令他赞叹不已的弹琴人了吗?(见到)小姑娘长什么样?用横线画出来。(“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挂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 )(直接描写,写得简略)

2、师:这是一位俊秀的姑娘,更是一位( )的姑娘。

3、出示“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引读两遍。

五、 课文链接,激发阅读兴趣。

(如此勤奋的姑娘,怎能不叫人钦佩,赞美呢?孩子们,陈伯吹先生的笔下还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请大家看课文链接。)

生看课文链接。

(希望孩子们有机会能读一读,领略作品中的精彩。)

板书设计:

14 弹琴姑娘

春 好奇

夏 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钦佩 直接描写

读—勾—悟—批--议{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秋 赞美 间接描写

锲而不舍

冬 想见

祝福

课后反思:

《弹琴姑娘》是西师大版第四单元的一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老师配以及时的启发、点拨、引导和补充,组织学生抓住优美句段、关键语句进行品读,感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读的形式多样,有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配乐读、齐读、男女生赛读等,让整节课书声琅琅,读得有目的、有层次,这一点效果很好。只是刚开始让学生汇报自己喜欢哪个季节,有何感悟时 ,学生说得不太好,这时我就亲自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说说琴声怎样,从侧面说明了什么。这样一 引导,学生都会说了,读得也很投入 ,尤其让读书有感情的同学配乐读,更增添了课堂效果。对于间接描写的写法,由于是学生初次接触,所以就需要老师的讲解。背诵的方法,我也没有忽略,搜集了几种方法记忆方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特点在实践中运用,学生背诵的兴趣很高,一会就会背了,可见,学生在课堂上背诵效果更为明显。

点评:

《弹琴姑娘》评课稿

五年级教研组

听了李印老师上了《弹琴姑娘》这一课,我有很多感触。她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环节精巧,提高了学生的解读感悟文本的能力。我从以下几方面评析:

一、以读为本,增进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读书是根本的语文实践活动,读书不充分的课绝不是好的阅读课。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和感悟的时间和机遇,要使学生全员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在《弹琴姑娘》一课中,李老师就是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对人物情绪的把握逐步深入,读书的程度逐步提高。李老师的评价语言不仅为学生创设了愉悦的读书气氛,同时对学生的读书引导也蕴含其中。当学生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这一句时,李老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读出不同的情感。

二、心灵对话,增进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只有对话,才是真正的引导;只有对话,才干走进心灵;只有对话,才干彼此接纳;只有对话,才干相互培养。”

李老师在《弹琴姑娘》这一课中重视与学生之间的对话,通过对话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当问到弹琴姑娘为什么能弹出流水般、夜莺般的歌声,学生就自动地举手发言,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通过不断地对话,不断地思考,就增进了学生的感悟。

当然,李老师还有很多“亮点”,但是我还想说说这节课有待改善的地方:

一、整节课节奏太快,让人有种受压抑的感觉,盼望能把节奏放慢点,这样才干让人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精美、感性。

二、对学生的朗读引导还有欠缺。

篇二:《西师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弹琴的姑娘》教学反思》

《弹琴的姑娘》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向我们塑造了一个纯朴,勤奋好学,锲而不舍地追求,可爱的小姑娘形象。短文通过写四个春华秋实的季节里,作者经过胡同,听到阵阵悦耳动听的琴声而触发情怀。后来,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一个小姑娘的演奏,似曾相识,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终于发现一直以来为之感动的琴声其实是出自一位小姑娘的手。在字里行间,我们不仅真切体会到作者对琴声的不同体会,同时也被弹琴小姑娘那份执着,那份纯朴,那份锲而不舍的追求所深深地感动,此时,文章的立意也跃然纸上。通过平凡生活中一个普通的故事,教育我们的孩子,在今天纷繁的生活表象下,要心怀一份执着,懂得锲而不舍地追求,那么,收获的将会是一份丰硕的秋果,将会是一种美妙的境界。这是我们的孩子乃至我们每一个人生命中必修的一课。

教学时,我首先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进入弹琴女孩的世界,让孩子们很感兴趣,后来让孩子分层次地自读课文,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习惯,同时也帮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对文本的原认知程度,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从而实现“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我安排了学生先尝试解决疑问、回答问题,然后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入情入境、语文生活化、品词品句等教学方式,逐一解决课前学生提出的疑问。之前学生回答得不够完整,不够到位,到后来的深入回答,学生在把握了文本的同时,也亲身体验了自己的梯度性发展历程,这对于激励学生、激活课堂是一个有利的因素。这一方面,作为教者,我是感到高兴的。但是在四季琴声的教学方面,我是点拨到位,学生也层层深入,有感而发。我总觉得有什么欠缺了,后来课后细细反思,我想:是不是我在四季琴声的教学中太平均用力了,学生学起来也不太起劲。后来我设想了一下:如果我在春季的琴声教学中先引领学生通过一定的方法品味学习,然后指导学法,再让学生分小组学习夏季琴声,有选择地学习秋季、冬季的琴声,那么既可以突破重难点,又可以让学生体现从不会到会,从别人教到自己学的实践过程,始终保持学生学习的热情,那不是更好吗?

尤其是“锲而不舍”的处理上,我没有在课中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将语文生活化,让学生谈谈自己生活中“锲而不舍”的例子,而是放到课堂的后面作为拓展延伸的内容,我感觉好像有点把一棵树砍下来了,但后来又把砍下来的树重新种上。课堂一开始,在解疑探究环节就应该出示文章哪些地方体现了小姑娘的锲而不舍?找出有关句段品读。这样的一个问题就统领了全文。接下来可一环套一环的品读感悟,进而感受小姑娘的勤奋刻苦和锲而不舍的优秀品质。

篇三:《阅读 弹琴的姑娘》

阅读 弹琴的姑娘

1、文章写无论什么事偶,我都能听到音乐会上一位小姑娘远处是分成功,写一个哦鞥又给我少来入场卷最后写我赞美这位弹琴小古娘。

2第二个

3叮咚叮咚

4时间

我会赞美她小小年纪就又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精神平直!

篇四:《弹琴姑娘说课稿》

14《弹琴姑娘》说课稿

一、说教材

《弹琴姑娘》的作者是著名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它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与前面的《少年闰土》、后面的《高斯智断瓶中线》等内容构成了本单元的主题——多姿多彩的人物世界。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很有表现力。每次的琴声都让“我”心动,“我”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小姑娘,一系列的情感变化是那么自然、真切。小姑娘勤奋刻苦的品质,是通过“我”听到的琴声及感受的间接描写来表现的。文章语言清新、流畅,构思巧妙。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教材特点及课后练习的安排,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滞留”等词语。

2.技能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掌握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3.德育目标:学习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1

教学难点:体会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学习并掌握作者按一定顺序通过间接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以及将琴声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体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准备以“问,议,导,练”的模式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先扶后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说学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画”、“议” 、“悟”、“批”等学法。

五、说教学程序:

1、根据教材特点,根据学生实际,结合《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和“问,议,导,练”模式,我设计以下几大教学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自读课文,质疑课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想象画面,品味琴声——教师引导,探究难点—品读感悟,深入理解——探究写法,感悟文法

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一) 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2{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讲课伊始,我应用情景教学,多媒体播放轻音乐的《月光曲》,让学生一起来欣赏,听后说感受:这琴声非常优美。

师导入:那么,是谁带给我们这美的享受?就是那个名不见经传的弹琴姑娘。(从而揭示课题,读题)今天,让我们随作者一起走进那长长的胡同,去欣赏那悠扬的琴声,去认识那位弹琴的小姑娘。

这样创设出浓郁的情景氛围,使学生进入情景,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机出示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读课文,质疑课文。

生自由读课文,说说你想知道哪些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予以梳理归纳。对于简单的问题当时解决,对于有难度的,涉及课文重点的进行归纳,并出示出来:

1. 你是如何感觉到小姑娘的琴声动听的?

2.作者听琴的感受是怎样的?

3. 作者对弹琴姑娘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

4.读了课文后,你认识了一个怎样的小姑娘?

(三 )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过渡语:明确了要解决的问题,老师给大家推荐一些好的学习方法, 能帮助大家快速有效的攻破难题,相机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 读: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 划:波浪线划出景色和琴声融为一体的优美句子。

• 批:同桌相互说一说每个季节听琴的感受,并做批注。

3

• 议:小组交流,想象作者四季听琴的画面。

教师提出自读要求,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读好课文,在读中解惑,又引导学生把握了课文的重点——琴声和弹琴姑娘,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在这一环节,教师先带领学生照这样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三段,春天听琴部分。

1. 在谈听琴感受时,可播放音乐让学生去体会。

2.和着那悠扬的琴声,师用生动的语言去描述春雨中听琴,弹琴的画面。

然后让学生总结我们刚才用到的学习方法:读,划,批,议。让学生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秋夜琴韵》图,品琴声,想画面自主学习 夏,秋,冬听琴部分。

小组内交流,指名反馈:

1)不同季节听琴,你脑海中呈现了怎样的画面?(结合多媒体展示,听琴声,想象画面)

2)作者每次听到琴声,有何感受?

3.指导感情朗读。

师配乐感情朗读春雨听琴部分,指名和老师赛读。

指名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度语:本文没有过多的语言对琴声进行描述,而是通过一幅幅美丽的景色,与琴声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波浪线画出那一幅幅将琴声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并读勾画的句子,边读边想象画面。

4

读书是课堂训练的主线。为此,在教学中,我贯穿了多种形式的读,如自由读、齐读、配乐读品读等,紧紧围绕琴声这一重点,引导学生在读和想象中品读句子的优美,感受画面的优美,从而感受到琴声的美妙。同时,让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出作者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写作特色。

(四)教师引导,探究难点

教师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声情并茂的朗读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我们感受到一幅幅优美 的画面,那“叮咚叮咚”的琴声贯穿全文,时刻让我们感觉景美,琴声更美。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情景交融,带给我们美的享受。

1.那么,到底是谁带给我们这美妙的琴声哪?就是这个弹琴的小姑娘。 引导学生看图,用词语来形容图中正在弹琴的姑娘。

( )的弹琴姑娘。

2. 教师过渡语:听多美的琴声呀!它不仅打动了作者,打动了音乐会上的听众,也打动了我们。为什么姑娘琴弹得这么好?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说道,弹琴姑娘琴弹得好,还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课文中分别用了两个词语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学生边读边找这两个词语。

(锲而不舍,勤学苦练)

随后我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是如何感受到小姑娘的勤奋的?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语句中去理解,去感悟人物的品

质,并在感情朗读中得以深化,从中受到启发。

(作者并没有写小姑娘如何勤奋练琴,而是通过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都能听到琴声,进而体现她的勤奋,这种写法叫间接描写)

5

篇五:《阅读理解侧面描写弹琴姑娘》

阅读理解:弹琴姑娘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2、领悟通过侧面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3、学习将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并运用侧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教学难点:

以琴声为线索,抓住重点语段,体会琴声与景色的交融

教学方法:

讲述法、朗诵法

教学用时:

1.5-2小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是多才多艺的,大家都是深藏不露哦。今天,有一位弹琴的姑娘,她也是很害羞不跟大家见面,不过老师有办法揭开她的面纱,让我们一起去聆听她那天籁般的琴声,感受她那美好的品质。板书课题:弹琴的姑娘

二、初读文章,体会情感

1、请全体同学自由地朗读课文,标出段落,圈出不懂得字词。

2、简要概述课文内容。(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小姑娘弹奏的琴声,赞扬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姑娘勤学苦练的好学精神。)

3、文章是怎样描述这叮咚叮咚的琴声的?

总: 好听

分:悠扬、夜莺般、流水般、熟悉、使人感到安慰、轻松、有甜味

三、细读文章,聆听琴声

1、师: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春天的琴声,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个排比句。“可是只要琴声一奏起来,雨点也似乎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在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文中,用排比句将春雨和琴声的描写融为一体,富有表现力。“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丁冬!丁冬!丁丁冬冬…… ”实际上快乐的是谁呢?是作者,他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愉悦的心情融入到这美妙的琴声,真正是琴景交融。此时,作者的感受是怎样的呢?(好奇)

2、学习描写秋夜星空的部分。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引导学生品读想象画面,感受流水般、夜莺般的琴声。 “月牙儿分外清明,它悄悄地挂在树梢,静静地倾听着悠扬的琴声。顽皮的星孩子们,一刻不停地眨着眼睛,逗着那个弹琴的人。可是像夜莺般的、流水般的琴声,却一直从那个窗口传出来——”这里运用了大量的拟人、比喻

描写琴声吸引月牙和星星,那流水般、夜莺般的琴声充满了魅力。这时候,作者又是怎样的呢?(赞美)

3、学习夏、冬两季的景色描写的段落。

(1)为什么说“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引导学生想象,在风雪之夜,“我”经过空寂的胡同,于寒冷孤独中忽然听到熟悉的琴声,如一盏灯温暖了照亮了“我”的心,给了“我”慰藉。)这时候的“叮咚!叮咚!叮叮咚咚!------”让我们充满了亲切感。所以,作者的感受又是什么呢?(钦佩、感谢)

(2)“夏天的黄昏,屋子里还滞留着一股热气------仍然不断地传出好听的琴声——叮咚!叮咚!叮叮咚咚!(对比描写,夏日酷热,突出小姑娘的品质)同学们能再找出一处吗?“冬天的寒夜,有时刮风------却来迎接我这个风雪夜归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冬天严寒,突出小姑娘的勤奋)

4、请同学们在文中画出融琴声于一体的描写景色的句子,并读一读,请试着为这几幅图定个名字,你喜欢哪一幅图呢?{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春雨淅沥 夏日黄昏 秋夜星空 雪夜归人

5、小结:课文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我们感受了琴声的优美。让琴声与景色融为一体,这就是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四、精读文章,积累写法

1、文中除了7个“叮咚!叮咚!叮叮咚咚!”,没有对琴声过多地直接描写,而是把琴声融于春夏秋冬四幅美丽的画卷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方法?(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是指在创作中,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它更能激发人的想象力,结合正面描写,往往能起到烘云托月、锦上添花的作用。侧面描写分两种方法:环境烘托(社会环境、景物环境)、人物烘托(人物对比、以他人为线索——本文是以“我”的情感变化这条线)

2、文章前面部分,我们只闻琴声,不见其人,但是我们却能感受到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美好品质。这是通过什么让我们知道的呢?它是属于侧面描写的哪一部分呢(通过作者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间接地表现出来,以他人为线索)

3、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前面对琴声的描写,它也是属于侧面描写,请同学们找找,它主要体现在哪里,又分别属于侧面描写的哪种方法?(春、秋的琴声是属于景物描写的渲染效果;夏、冬则是通过环境恶劣下人们的表现与小姑娘勤劳苦练的对比烘托作用)

4、“每支曲弹完,谢幕总是欲罢不能地一次又一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小姑娘琴声的美妙)这又是属于什么描写呢?场面描写,也是属于侧面描写当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更加有力地证明了小姑娘琴声的好听。

五、再读琴声,回扣课题

1、作者见到这位令他赞叹不已的弹琴人了吗?(见到)作者几次见到弹琴姑娘,感受有什么不同?画出直接描写弹琴姑娘的句子。(“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挂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 )(直接描写,写得简略)

2、这是一位怎样的姑娘呢?用一句话,把小姑娘的外貌和优秀的学习品质概括出来。

六、小结

课文先总述“我”不论清早、夜晚,总能听到好听的琴声,接着分两条线索齐头并进:主线是通过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琴声的美妙,副线是根据作者的情感变化:从好奇、钦佩、赞美到祝福。文章大量运用了侧面描写,通过“我”感受和四季从未间断的琴声,使一个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弹琴姑娘更加地生动、鲜明,深入人心。 板书

弹琴的姑娘

一、文章结构 琴声:好听

春天 好奇

夏天 叮咚叮咚 叮叮咚咚 钦佩

秋天 赞美

冬天 祝福

小姑娘:勤劳苦练、锲而不舍

篇六:《五年级上册《弹琴姑娘》教学设计02》

《弹琴姑娘》教学设计

李印

教学目标:

1. 继续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段。

2. 了解作者通过间接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以及琴声贯穿全文的表达特点。

3. 读懂课文,感受弹琴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目标1、3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弹琴姑娘》这篇课文,从题目就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在你写人物的作文时,你通常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像孩子们这样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里活动来刻画人物形象叫做直接描写)

板书:直接描写

2、谈话,引出琴声。

(昨天,孩子们已经学习了一节课,经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二、 整体感知琴声。

1、 找出: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文中七次出现了姑娘的琴声,是怎样的声音?)生回答

(用“===”在文中标出来)板书

2、读“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用自己喜欢的音调和节奏读这个词。)

用手势引导学生读出琴声的变化。

3、找描述琴声的词。

(真好听,课文中是怎样描述这琴声的呢?)

这是( )的琴声

指名反馈。

三、 品读想象,感受优美琴声。

1.自由品读(出示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

1.读2—9自然段;

2.用“~~~”勾画出让你心动的句子;

3.读、悟你勾出的句子;

4、批注你的感受;

5、小组交流。

2.生根据自学提示勾画、批注,师巡视。

3.汇报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段,指导朗读。

课件出示:

春天的日子多雨,常常淅沥淅沥地下着。只要琴声一响,雨点就轻松活泼起来,轻轻细细地洒在树叶上,洒在马路上,洒在行人的雨伞上,也洒到人家关着的玻璃窗上„„洒得长长的胡同里稀湿稀湿,耀出一片亮光来。它们多么淘气啊,跳着快乐的集体舞,跟着琴声的节拍——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

A、 生读,说感受。

B、 齐读。

C、 换一种排列引读,谈感受。

D、 自由练习读。

E、 比赛读。

F、 试着背诵。(课件出示提示)

G、 引导出作者的情感。(好奇)

其他语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情感变化:钦佩、赞美、想见。

4、引读琴声,感受品质。

春天多雨的日子,总能听到轻快地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夏天炎热的黄昏,窗口仍然传出好听的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秋天迷人的夜晚,那窗口一直传出流水般的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 冬天寒冷的深夜,传来了使人感到安慰的琴声——生:叮咚!叮咚!叮叮咚咚!{作文读弹琴的姑娘有感}.

(作者按季节的顺序描写了姑娘的琴声,他的情感也发生了变化,由——好奇到钦佩,到赞美,再到急切地想见到这位姑娘。从这琴声中,你感受到了姑娘什么样的品质?----锲而不舍。)板书,理解,换词练习。

5、师小结:这一部分,我们只闻琴声,不见其人,而小姑娘勤学苦练、锲而不舍的美好品质通过作者听琴的感受和情感变化间接地表现出来,这种写法叫间接描写。(板书)

四、 虔诚祝福姑娘。

1、作者见到这位令他赞叹不已的弹琴人了吗?(见到)小姑娘长什么样?用横线画出来。(“一个脸蛋儿俊秀、脖子上挂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 )(直接描写,写得简略)

2、师:这是一位俊秀的姑娘,更是一位( )的姑娘。

3、出示“我禁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