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时间:2021-10-10 14:31:30 五年级作文

【篇一】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开江县普安小学魏伟萍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第3课《白杨》一课。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几大板块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白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组的专题是“走进西部”,通过学习本组课文,要让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立志建设西部。本组课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继续培养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能力。

1、教材内容:文章以白杨为线索,写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是: ①通过对人物神态变化的细节描写,反映人物心理变化; ②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引人深省,发人深思。

2、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 :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3、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找出白杨的特点。 让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以及西部建设者的博大胸怀。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新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采用的借物喻人的表达手法,体会树的形象与人的形象是如何合二为一的。

二、学情分析

1、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通过几年集体生活的训练,已经比较习惯于有组织的自觉性的班集体生活,能把自己看成是集体的一员,重视班集体的舆论和评价作用。随着自主、自律能力的增强,对学习、对集体的责任感进一步提高,同时逐渐形成了对作业的自觉负责的态度,开始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义务,出现了意识较强的学习动机,对他们学习的指导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

2. 已有知识储备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比如: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这对于学习本文来说有较好的基础。关于“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学生也并不陌生,在四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中已经接触过了。对于本课来讲,由于学生生活的时代距文章背景时代较远,学生可能对当时祖国边疆的环境、边疆建设者为什么要到边疆去工作等问题不理解,我

在教学中补充相关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三、教法学法

根据本课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我采用“情境教学法、品读法、合作探究法”的课堂教学模式。适度的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创设情境,有利于学生体味意境。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读出情感,真正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标强调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完成教学。

【设计理念】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四、教学流程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6分钟)

1、导入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精彩的导课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配乐图片激趣——欣赏白杨的外形美 。主要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课文的欲望。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归纳有价值的问题:

(1)、白杨有什么特点? (2)、爸爸表白什么样的心? (3)、爸爸在沉思些什么,为什么最后嘴角会露出微笑? 我总结、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 设计意图】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之一。也为下面的学习确定了方向。

(二)品词赏句、自主感悟(8分钟)

我出示几张戈壁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看后的印象。然后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重点理解“浑黄一体”、“没有„„没有„„也没有”,感受戈壁滩的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抓重点语句体会戈壁滩的荒芜人烟和恶劣的条件,为后面感悟爸爸的优秀品质做铺垫。

(三)拓展探究、深化总结 (15分钟)

抓重点段12自然段,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我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第一个层次:抓重点语句,体会白杨特点。

第二个层次:了解当时的情况,揣摩爸爸的心愿。 设计意图: 这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我分两个层次层层递进地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感悟情感、领会表达。力求达到文意兼得的效果。

(四)抒发情感,寄情于笔 (5分钟)

写一写 : “你想对这位父亲(或像他一样的边疆建设者们)说些什么?”,让学生把所思所感表达出来,可使他们的阅读感受得到升华。

【 设计意图】当学生回旋于情感浪尖,心潮澎湃的时候,有一种渴望表达的冲动。此刻,适时地开启他们心灵的闸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我,就显得必要而恰如其分。

(五)写字指导,养成习惯 (6分钟)

本节课写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

2、 说说“晰”、“伞”、“疆”、“扶”、“绍”、“陷”的字体结构。 重点指导“疆、陷”的笔顺、笔画及书写。

【 设计意图】 通过指导训练,让学生观察字形结构、掌握书写规律,做到笔笔认真、字字端正、行行整洁,从而有效地提高写字质量,养成良好的书

写习惯。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 白杨

白杨 爸爸

高大挺秀建设边疆

生命力强(借物喻人) 无私奉献

【设计意图】 抓住事物之间的相同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由白杨的特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父亲的品格。

【篇二】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白杨》(五下)

一、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的具体实施及评价建议解读:

(一)识字与写字:

1.指导学生写好汉字,写字姿势要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2.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写字练习,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3.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会写2500个字。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

(二)阅读教学:

1.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2.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引领和点拨,不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读阅读中的问题,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重视朗读和默读,要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注意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等。学习浏览,重在考察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的信息。

4.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侧重考查对文章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的了解领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5.初步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记诵积累,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词法、句法等方面的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

(三)习作教学

1.写作应贴近学生实际,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和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抵制抄袭行为。

2.加强平时练笔指导,改进作文命题方式,提倡学生自主选题。

3.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提高写作能力,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

4.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使学生的作文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作文评价须关注汉字书写的情况。

(四)口语交际

1.口语交际活动要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2.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语言。

(五)综合性学习

1.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与问题的认识,增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的活动中的应对能力。

2.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重视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关注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

3.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走进西部”。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通过学习课文让我们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阅读本组课文,要把握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本单元课文主要

包括老舍的《草原》,《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白杨》是其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也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写了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回乡接两孩子上学,在往返的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戈壁滩上的白杨,以树喻人,歌颂了扎根西部建设者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学习本课,可以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感染自己;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认真阅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会写“清晰、大伞、抚摸、介绍、新疆、陷入”等生字新词认识二类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借物喻人的写法。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3.初步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对话,了解白杨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教学难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心,领悟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五、教法分析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紧扣教学重、难点,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通过师生、生生的双向互动,让学生带疑读书,在阅读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和对话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在教学中主要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指名读、分角色朗读等),并适当地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幻灯片投影,放录像等方法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理解。

本课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朗读-理解-再朗读来理解课文,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六、学法分析

教是为学服务的,教是为了不教,新课程理念由重“教”改为了重“学”,所以本课的设计首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由此,根据本文特点,我主要采用臵疑、讨论、交流、合作的方式来读懂全文,把握课文的价值取向。

七、课前预习安排: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至少朗读三遍,家长签字。

2.圈出重点词语,通过查字典,理解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并记录。

3.思考课后练习题,并在文中适当作批注。

4.观察白杨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目的:朗读的要求是对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也是对第三学段学生的基本要求,思考课后练习和做批注是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查阅资料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八、说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白杨树及西部大戈壁的生活环境)

1.播放军旅歌曲《小白杨》。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它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是它却伟岸、正直,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被誉为树中的伟丈夫,它就像是广大土地上坚强不屈,傲然挺立的守卫家乡的哨兵。歌曲小白杨,歌颂的就是具有白杨精神的

战士们。

(目的:这首歌曲的表现手法是借物喻人,与本文的手法有一致性,这样的导入可以给学生一定的引导,利于课文的学习和理解,而且歌曲本身优美的旋律也容易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幻灯片的播放从视觉角度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直观印象)

2.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散文《白杨》。(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随机纠正字音。)

2.检查课文朗读。(每人一句,轮读)挑选“浑黄、清晰、挺秀”等词语进行随文理解。 (目的:这样的检查是针对课前预习内容的检查,让学生知道老师有布臵就有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思考和学习习惯)

3.总体把握文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

(三)自主合作探究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补充批注。

①找出文中的对话描写,思考:白杨树有什么特点?

②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想象。(或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

③仔细阅读第12自然段内容,为什么说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你是怎样理解的? (目的:自学思考题的设计突出了本文的学习重难点,有的放矢)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有疑问的地方,补充批注。(目的:发挥学习同伴的互助作用)

3.全班交流。

①找出对话描写的段落:5-12自然段

(指名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读,边读边体会,划出关键词语,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根据学生理解随机板书:白杨 高大挺秀 坚强不屈

②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指名读,齐读,用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荒凉,不毛之地,荒无人烟……) ③“表白”:爸爸表面说的是白杨树的特点,其实也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像白杨树那样,不畏艰难险阻,不管条件如何恶劣,总是那么坚强地挺立在西北的土地上,为建设祖国的大西北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处的理解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也可以换种说法:你觉得爸爸和白杨树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指名读,齐读,分男女生读,读出白杨树的坚强不屈,理解爸爸的心声并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根据学生的理解随机板书:爸爸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目的:针对自学思考题,集思广益,各抒己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思想感情)

4.质疑,朗读,理解:(结合课后练习3)

“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有什么含义?说出你的体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小白杨 正在成长 孩子 扎根边疆

(目的:引导学生预习课文的时候注意抓重点,课后练习就是重中之重)

5.结合板书小结:借物喻人写法

(四)拓展阅读

1.主题语文阅读丛书p.141《白杨礼赞》p.134《胡杨仰止》

(目的:进一步理解借物喻人写法的运用)

2.也可以用PPT拓展西部的今天和昨天,通过今昔对比让学生感受西部的变化,增强对西部建设者的敬佩之情。

(五)课内练习

1.背诵第12自然段,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熟读成诵。

2.课内练笔:

多么令人敬佩的边疆建设者们,让我们把心中赞美的话写下来吧。学生练笔后在全班交流。 (两分钟,不少于三句话)

也可以用课本12页的小练笔内容进行练习。

(目的:注重阅读与积累,提高课堂效率,课内练笔是指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即时表达的重要方式,限时为了给学生紧迫感,不少于三句话是最低限度的表达,多多益善)

(六)布臵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词1:2:1

2.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家长签字。

3.阅读《主题语文丛书》94-125页,把收获讲给家长听或写读书笔记不少于300字,签条。 (目的:注意积累和阅读)

九、板书设计

白杨 (袁鹰)

白杨: 高大挺秀 坚强不屈 小白杨 正在成长 借物

爸爸: 建设边疆 无私奉献 孩子 扎根边疆 喻人

十、关于语文主题丛书的使用建议:

语文主题丛书第一册《走进西部》选取的每篇课文都是有关西部自然风光、人文风情,历史文化、可爱动植物、西部建设,历史人物故事等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我们既要引导学生把具体的景、人、事与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结合起来,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了解一些有关西部的背景及历史材料的介绍,加深对西部自然风光、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认识增强学生珍爱大自然的情感。

对于本教材的使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讲课的需要选取典型的文章在课内进行阅读,如在学习《草原》一课后,可以课内拓展《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草原诗两首》《静默草原》《我爱你塞北的雪》等,进一步体会“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民族情感和草原风光的无限美好;学习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以拓展阅读《青藏列车:在渴望中出发》《西藏的云》《香格里拉之恋》《我的珠穆朗玛》;学习《白杨》后可以拓展阅读《胡杨仰止》,《夏训成沙海探秘》等文章,读完《丝绸之路》可以拓展《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等。课内拓展可以随文拓展一至两篇,有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利用晚上作业时间阅读,也可以利用每周的一节阅读课让学生阅读,加上课上拓展的内容,一个半周内读完一本书绰绰有余。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可以利用读书交流会的方式让孩子展示自己的阅读收获,也可以用手抄报的方式总结自己对《走进西部》这一单元课文学习感受。让孩子在阅读积累的同时,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和动手探究能力,这些方法是孩子们最喜爱的,相信只要我们给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孩子们会带给我们无限的精彩!

以上建议仅供各位参考,谢谢大家!

【篇三】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白杨教学设计和反思

《 白杨 》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 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 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 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

1 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 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2 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 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 感情朗读 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白杨 》 教学反思

大家都知道,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标还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

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教《白杨》一课时,设计了“质疑——解疑——精读”三个主要环节,就是力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课文中“父亲”的话是文章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句子含义,我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做到在教学语言上花力气,在体会感情上下工夫,在课堂气氛上用心计。课前让学生查找资料,对白杨的生长环境(大戈壁)有所了解。利用课文中孩子们的童真对话引入,归纳出白杨的形体特点(高大挺秀)。再通过父亲表情的变化引发学生质疑、讨论、汇报,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和作者交流,与教师商讨,向同伴汇报……总结出白杨的生长特点(生命力强),并使学生懂得,父亲的话是托物言志。作者表面上是在写物,实际上是在喻人,是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来歌颂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建设者,歌颂他们无论在什么艰苦的条件下都能像白杨那样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为了加深这个认识,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读,充分体验感悟,让学生发表个人独特的感受。对于课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我没有机械地照书后要求让学生说句子含义,而是巧妙地承接上文“父亲又陷入了沉思”一句,提出:此时此刻父亲看到了什么,他想些什么?从而唤起学生丰富的联想,理解“……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通过解词析句,不仅使学生掌握本课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写法,也使学生掌握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和思想的方法。

整课的教学是从学生实际出发,紧跟学生展开教学。就把学生的“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全程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的求知欲很高,学得很投入。另外,让学生质疑时,老师要正确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成功的关键,这使我明白到,对于学生的问题,我们并不都需要全部展开研究,要找出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些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了,比较浅显的问题我们可以随遇解决。

【篇四】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尊敬的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课文是《白杨》。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向自己的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借以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坚定志向。文章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而借物喻人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写作手法。结合教材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第一: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奉献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文主要内容是爸爸如何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所以理解爸爸的心,即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在此之前,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借物喻人的文章,因此,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成为本课的难点。

那接下来我具体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本课两课时的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地提问,充分地讨论,积极地思考,深情地朗读。我为本课设计了一下五个教学环节。第一:揭题质疑,整体感知。学起于思,思起于疑。从课题入手,采用质疑法,即当学生看到这个题目后,想知道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可能会提出许多问题,为使学生的思想集中在本课的重难点上,我将归纳集中为两个问题。1、白杨树的特点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写白杨树,即本课的写作目的是什么。那么确定了本课阅读的重点和探究方向以后,接下来让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预习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的第二个环节是由疑导读,感知白杨。根据白杨树有哪些特点这一问题,我准备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学习,首先引导学生们去阅读课文的一到三自然段,把形容白杨外形的一个词语找出来,随后我将板书:高大挺秀。于是接下来可以紧扣这一关键词理解白杨的特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匠心,我讲引导学生默读4到12自然段,画出最能解释高大挺秀的句子,学生读后,不难划出:你看那树多高。那不是树,那是大伞。你看它多直等等句子。分别解释高、大、挺三个字。但是对于秀字,文章并没有直接描述。同学们呢也不能一下子理解到位。那么作者为什么不用高达挺拔或高大挺直呢?这就产生了比较与推敲。我打算用直观演示法,播放课件中的一段录像,一排排白杨树与荒凉空旷的茫茫大戈壁形成鲜明对比,,所以就更能显示出,它们的生机与美丽,在这样的情境中,秀字是更为准确的表达。相信此时学生对高大挺秀的白杨树产生喜爱之情,于是知道有感情的朗读就水到渠成。我准备以这样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荒凉的大戈壁浑黄一体,一棵棵高大挺秀的白杨树给戈壁滩增添了无限生机,那翠绿的,充满活力的身影真使人欣喜,令人振奋。同学们尽情地抒发对白杨的喜

爱之情吧!这样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灵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同时也在落实教学目标一的要求。第三个环节,品词析句,体会重点。为了使学生从深层发掘文章意图,体会作者情感,我准备以学生质疑的问题为导,以高大挺秀为线,让学生自读第十三自然段,重点体会爸爸的三句话。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边读边做好批注,猜想大部分学生能够批注出白杨树直、哪里都可以生存、坚强不软弱的特点。但这些理解都是表面的,我准备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深层理解。读第一句话,我讲采用比较法,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与白杨树就这么直。从而体会出直是白杨树最本质的特点。度第二句话,我将采用导读法,,引导学生从,哪儿,哪儿入手,海南岛、大西北,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从而体会出,它们服从需要的品质特征。此时板书:服从需要。读第三句采用抓住重点词语的方法,从干旱、洪水、直、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些词当中去体会白杨树坚强不屈的品质,此时板书坚强不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理解,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这一段写了白杨树的品格特征。语言简洁意思深刻。适合让学生当堂背诵深刻理解,并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这样在前面理解朗读背诵的基础上,我再问学生对白杨树有什么新的认识吗,学生不难说出白杨树高大挺秀,服从需要,坚强不屈这三个品质到此,学生开篇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就得到了充分的解决。下面再说说我的第四个环节,合作学习化解难点。本环节的合作学习分两个层次,一是分组自学组内交流,二是集中交流汇报收获,作者写白杨树的目的是什么,扣着学生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带着同学们分组学习14到17自然段,把各自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来相互交流与讨论然后全班交流,但是我想全班交流以后,有两个问题他们能还是难以解决。第一个是为什么说爸爸在介绍白杨树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呢,第二个是爸爸为什么又在沉思,他在沉思什么呢。我将要求学生在自读第十五段的基础上从三个他们只知道中,去想象它们不知道什么。这一要求激活学生的思维,他们可能会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去新疆工作,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接他们去新疆上学。他们也不知道新疆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那接着我就出示我国西部大开发边疆的有关资料,让学生阅读再结合前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边疆建设者不怕困难,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爸爸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这一问题,估计学生会说因为白杨和爸爸有很多共同之处,所以他是在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那什么心呢?就是这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心愿,在此我揭示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也就顺理成章,从而化解了本课的教学难点。接下来再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紧紧抓住文中两个沉思,爸爸先前在沉思什么,现在他又在沉思什么,又为什么而微笑,这两个问题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流畅,使文章的思想更加清晰。最后一个

环境,为了升华总结全文,我让学生回归整体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然后安排学生总结这篇文章表达的思想。这一环节又突出来本课的教学重点。最后在小白杨的歌曲中,“推波助澜”。先后有两代人不怕艰难,把自己的青春智慧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和孩子都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本课至此戛然而止,达到课已终而意无穷的效果。各位老师,怀着对 建设者无比敬仰的心情引领学生在问题的探究与讨论中去探寻那个年代人们那火热的心,在语言文字的品析当中感受一代人无私奉献的品质。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初步的教学设计。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能够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附课文:《白杨》

车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

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

那就是沿着铁路线的一行白杨树。每隔几秒钟,窗外就飞快地闪过一个高大挺秀的身影。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爸爸并没有从沉思中回过头来,倒是旁边的妹妹插嘴了:“不,那不是树,那是大伞。”

“哪有这么大的伞!”

“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

“它是树,不是伞!”哥哥肯定地说。

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他微笑着,慢慢地抚摸着孩子们的头,说:“这不是伞,是白杨树。”

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而这,

孩子们现在还不能理解。

他们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板书: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白杨

高大挺秀 不怕困难

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借物喻人

坚强不屈 建设边疆

三个问题:

说课的基本要求 说课的基本环节 需要做出的准备

1、说课的基本要求

理念:科学的教育理论,本学科的教学追求

主体:教师

客体:所教的课——做什么怎么做做的理由

中介:语言,板书和即时的媒介

形式:阐述

——————————————理念指导行动,又在行动中显现。

2、说课的基本环节

开头序言

教材:位置、内容与中心、结构与表达、重点与难点等

教学目标

教法学法,教学策略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想:安排教学活动,如何处理教材,预测教学效果,一步步达成目标,攻击重点难点

总结语

一、说教材

准确理解教材

适当超越教材

二、说目标

结合教材特点及五年级学生的实际,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奉献的高尚品质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说清,并在过程中体现出来。

课文主要内容是爸爸如何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所以理解爸爸的心,即从内容中体会思想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在此之前,还没有真正接触到借物喻人的文章,因此,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成为本课的难点

四、说学情

目中有人,才能使自己的教学切合实际。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要注意学生已有基础和现有困难两个方面

五、说教法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说课的重点,不仅说自己如何处理教材,安排教学活动,预测教学效果,最

【篇五】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第3课 《白杨》说课稿

小学语文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 《白杨》说课稿

(银塔小学校——周维廉)

尊敬的领导、老师:

我叫周维廉,来自银塔小学校。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白杨》。下面,我将从“教材及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几方面(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及其目标和重难点

(一)、教材:《白杨》一课,写了在开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他的一双儿女,望着窗外的白杨树展开讨论的事。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借白杨,赞颂了边疆工作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奉献精神。本篇课文是对学生价值观教育极好的教材。

(二)、教学目标:依据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新课改对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晰、伞、抚、绍、疆、陷”这6个生字,正确读写"清晰、新疆、戈壁"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体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了解西部,感受西部。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二、说学情

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小学五年级学生,他们拥有了一定的字词知识的积累,也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在正确把握文章主旨方面还有待加强;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学习积极性强,渴望受到老师的肯定。这些都将成为我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通过默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等不同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

感悟和体会。同时,辅以问答法,通过抛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由此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启发者,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要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学习方法的制定上,我将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助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过程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小结、布置作业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入

在课程开始,我将运用多媒体导入。运用多媒体展示戈壁滩上白杨树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小白杨》,让学生对本节课要学习的白杨树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样,通过图画与声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融入到本堂课的学习中来。 第二部分:新授

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桌相互帮助等方式,解决课文中的字词障碍。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对课文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其次,再读全文,深入探究。在这一环节里,我将向学生提出问题:“在父亲的话语中,哪些词是课文的重点词?这些词又体现了白杨怎样的特点?”。带着这两个问题,我将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并分小组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发言。无论学生回答的正确与否,我将一一予以肯定和指导。通过这样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父亲话语中重点词语为(第12自然段)"直"、"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这些词语表现了白杨——高大笔直、不择环境、不惧灾难的特点。

然后,精读课文,体会情感。我将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提出如下问题:“这篇课文是写白杨树的吗?如果不是,那白杨树又象征了什么?本篇课文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在学生自己探究的基础上,我将引导学生结合文中的相关段落,反复阅读,小组交流,仔细推敲,得出答案:白杨树象征了边疆工作者,作者通过运用借物喻人的手法,表达了对边疆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同时,我将引导学生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然后,我将再提问学生:“在最后,父亲为什么笑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最

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父亲的笑,更好地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白杨的象征意义。在此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

在这一部分,我将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的兄妹长大之后会扎根新疆吗?如果你是文中的兄妹,长大以后,你会为新疆做些什么?”。让学生自己思考后,谈一谈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形式,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进一步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

第四部分:小结

在这一部分,我将以学生自主进行小结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强化新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五部分:作业布置

让学生搜集边疆建设者的相关资料,在课下以语文学习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西部边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且也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六、说板书设计

简洁的板书是一种无声的教学语言。我的板书,形象直观的展示了我在本节课的授课内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掌握。

白 杨

借 物———————————→ 喻 人

直 扎根边疆

白 杨 适应性强 建 设 者 建设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篇六】白杨教学设计和说课稿

白杨说课稿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 “三研三说一比”活动

《白杨》阅读教学

说课稿

吕 慧

2015年五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中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白杨》第二课时阅读教学。今天我就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车窗外的白杨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作家文笔清新流畅,人物描写生动。作者的人物描写非常传神,对父子三人进行了语言描写和神态刻画,孩子天真烂漫,父亲严肃而又不失亲切。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继续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二是体会课文是怎样借物喻人,赞颂边疆建设者的;三是进一步加深对西部的了解。

根据课标对五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给予教材的特点,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和爸爸的心愿。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难点是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二 说学情

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学情分析

(一)已有知识基础

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学生并不陌生,五年级上册课文中均有涉猎,比较典型的有《梅花魂》《落花生》等课文。

(二)已有生活体验

边疆的疾苦生活对孩子来说很陌生,他们对西部还是缺乏了解,也对那个年代的建设者很陌生,所以对文本的深度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已有学习方法

“品析语言,感悟内涵”是学生常用的方法,我们班学生通过导学案的要求和教师引导能够通过勾画相关语句进行小组学习。

三 说模式

本次“三研三说一比活动”立足和谐教学法,践行五环教学模式,结合课标中所提出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我们高年级语文也形成了一定的模式。

阅读教学模式。

(一)自主学习

(二)小组合作

(三)展示交流

(四)总结提升

(五)拓展延伸

四 说设计

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选择问题 ------- 王荣生。

在教学设计中,既关注思想价值,又要关注它的知识价值,训练价值。而我的教学设计中除了让学生学习边疆建设者的奉献精神外,重点让学生学习本文的表达方法。做到得意不忘言。

结合教材特点,根据优化课堂结构的原则,本课拟用两课时完成,今天我重点说第二课时阅读教学。本课时主要安排了如下五个教学环节。

(一)自主学习 回顾课文

首先明确课时目标,然后运用关键词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及写作线索。《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 感知课文。这样的回顾既能使新旧知识紧密联结,又能 使学生对课文有整体的把握,正如叶圣陶先生说:“作者思有路,循路斯识真”这一环节我让学生把握作者的 叙述顺序,抓住线索,以纲带目。

(二)小组合作 交流探究

A议白杨

1.分角色朗读4-12自然段,画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

2.想一想爸爸眼中的白杨有什么特点?

3.深入体会并交流,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爸爸说的话。

B表心愿

品读: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1.自由读13—16自然段,想一想爸爸的心愿究竟是什么?

2.孩子们知道爸爸的心愿吗?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爸爸“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3.体会理解“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有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三)品析语言 展示交流

A议白杨

1. 分角色朗读,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语句。

【设计理念】《课标》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所以在这一部分我让学生观察 图片说出人物,并自己推荐同 学进行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去体 会作者对人物语言、神态描写 的传神。同时也让他们在读中 思,读中学,画出父亲介绍白 杨的语句。

2. 爸爸眼中白杨的特点.并带着自己的理解深入朗读。

【设计理念】在理解这段话时我引导学生一句一句感知白杨的内在特点,目的在于让学生 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中,加深理解和 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学生自己在研读中总结白杨的特点,那么作者是如何写这些特点?那便是运用关联词。这也是写作技巧的渗透。同时发挥学生想象白杨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自然灾 害,并带着自己的体会读句子。这样的目的源于《课标》中提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不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阅读。为了使学生深入感悟人物形象,我设计了这样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和文本对话, 与父亲对话。体会父亲的语言从而走进人物内心,其实这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实现语言与精 神的同构共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那么背诵也就是水道渠成了。进而达成教学目标。

B表心志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学习表心志部分,我首先设计这样的过渡语:爸爸仅仅是在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科普知识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那么看白杨,议白杨的背后,爸爸的情感世界究是怎样的?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出示文中的过渡语。设疑读文,爸爸的心究竟是什么?

1. 理解三个只知道。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孩子小只知道这些不知道什么?让学生在读中思考这样点燃他们智慧的火花。发挥想象进行表达。为下面揭示主题教学做铺垫。

2. 创设情境走进孩子们不知道的世界,深入阅读读懂爸爸的心。

【设计理念】《课标》中要求我们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探究式的学习。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我借助图片让孩子们将自己看到的事物进行语言表达,内心感受抒发。即在边疆艰苦的环境下仍有许多像爸爸一样的建设者扎根边疆,从而爸爸的心愿也就呼之欲出,就是建设边疆,奉献边疆。

【设计理念】“读了又思,思了再读,自然有意”学生既然已经知道了爸爸的心愿,那么再回到文中进行朗读,自然是别有一番滋味。这一部分我并没有让学生读原文,而是补充文本资料让学生带着自己的认识创造性的的阅读。这一点也是课标积极鼓励的。

3. 体会人树合一,明确表达方法。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把书读懂读透 这一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顺学而导的教法,让学生抓住人物神态变化体会文本内涵。思什么?思的结果又是什么?你从文章那读懂的。学生自然会谈到对最 后一句话的理解,在学生的理解中教师点拨写树就是写人,明确本文的表达方法。语文知识是包罗万象的,语文教师就要让学生把语文这本内涵丰富的书读薄,提炼精华。发现学习文章借物喻人的表达方法。

(四) 总结提升 写作练习

建设者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他们的奉献成就了新疆今天的繁荣。我设计渲染力极强的语言让学生配乐欣赏建设者的劳动成果。再次点燃他们情感的火花,并进行情感朗读。带着对建设着的赞美之情接着进行写作,这堂课学习了作者的表达方法及写作技巧,那么鼓励学生进行知识能力情感迁移,写写自己心中的祖国建设者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学语文用语文精神的落实。

(五)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丰富。课堂延伸我还展示了阅读链接的内容及《梅花魂》片段,让学生再次感受借物喻人的写法,并能列举一些借物喻人的例子。同时我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布置了阅读作业(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五 说板书

板书是一堂课的精髓体现。遵循板书设计启发性概括性条理性原则,我的主板书以对比照应的形式呈现文章的情感精华,突出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使之形成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