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募捐作文

时间:2021-10-10 14:24:35 六年级作文

第一篇:《捐款的优秀作文》

爱心捐款

星期三早上,课间十分钟,我和同学们正玩得起劲,突然,听到广播里传来校长响亮的声音,他说:“同学们,请你们明天带好零用钱,最少是一元,因为穷孩子没有钱,不能有我们这样好的条件和环境,所以,我们要捐给他们一点钱,给他们一点爱心。”

星期四早自习时,钱老师笑着走进来,说:“同学们,把你们的零用钱拿出来放在口袋里。”我小心翼翼地从我钱包里拿出我的零用钱,藏在我的口袋里,然后我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来到操场上,校长在台上说:“同学们,待会从308班起捐款。”这时候广播里响起了“爱的奉献”这首歌来,就这样开始捐款了,同学们一个个跑上去把钱放在捐款箱里,我焦急地等待着,手里紧紧拿着钱,终于轮到我捐了,我急急忙忙地跑上去,把钱放到捐款箱里,一下子我轻松了许多,我感到无比自豪。

回到教室,我想:我一定要节约钱,做更多有意义的事,好好学习,也希望能使更多的孩子们上好学。

捐款

在我的记忆里,有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事。其中最令我无法忘怀的要数捐款了。 那天下午,我哪着吴老师的存折,匆匆忙忙地跑到妈妈的银行。也许是因为地面太滑了,所以我才会滑倒,我翻身一看,竟是一张五角硬币。我还以为是什么呢!大惊小怪的,没办法了,只好拿走了。存完了钱,我心里一阵爽快,可是,那五角钱怎么办呢?这时,我看见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也来存钱,只见那个小男孩走到那个红十字募捐箱旁,说:“妈妈,我们也捐一块钱吧!”只见那个小男孩的妈妈很直爽的答应了。我还看见妈妈透过玻璃窗给我投来赞许的目光,我慢慢地走到红十字募捐箱旁,把钱投 进了里面。

这一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是因为对于那写需要我们帮助的人,我们应该尽心尽力的去帮助他们。

捐款

前天下午,走在上学的路上,我忽然感觉好像走上了吊桥,身体晃动了几下,我快步跑向学校。还没进校门,就听到校长在操场上大喊:“地震了,同学们快跑到外面……”晚上,看“新闻联播”,才知道原来是四川省

汶川县了7.8级的大地震。我一下子担忧起来,

那里的同学们安全吗?的教室和家{如何看待募捐作文}.{如何看待募捐作文}.

还在吗?我能给帮助?

上午,学校了动员大会,号召同学们为地震灾区捐款。

下午,一到学校,同学们就纷纷把钱交{如何看待募捐作文}.

给了顾老师,少则几元,多则上百。我把妈妈给我买“米老鼠”杂志的10

元钱钱不在多少,

这每一分钱都代表着呀!

统计,捐了。的心意班共捐款917元。我想这

呢?钱可以买几箱矿泉917

元可以干

水、几箱食品和几床棉被。可是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孩子们以后怎样学习和生活呢?我和爸爸妈妈都商量好了,领养或帮助一位在地震中失去家园的孩子。我会帮他、照顾他,和他一起成长,长大后在他的家乡建造能抗10级的地震的房子,那时就再也不怕地震了。

第二篇:《我们该怎样对待作文》

我们该怎样对待作文及作文教学

胡继明

到底该怎么对待作文,作文教学到底训练些什么,多年来争论不休,实践中,各个老师也是各有侧重,反正是一个老师一个搞法,更多的是想怎么搞就怎么搞,没有计划,没有安排。有人重在语言,有人重在思想,有人重在结构,总之,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我说,有理不错,但也得有目的,有计划。以下是我对作文教学的几点看法。

第一,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指如何做到书写规范、清楚,造句通顺,正

确使用标点符号等。

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来交流,作文能力就是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如果一个人提笔文句不通,错别字连篇,乱打标点,那么,交流的目的就达不到,

作文能力自然低下。语言文字基本功指的就是文字的书写,文句的通顺,标点的正确运用, 作文教学中,如果忽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重要性,那么,你的作文教学便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深思: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规定,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要达到“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写错别字,会用常见的10种标点”,可是,到了高中毕业,仍有不少高中生,写病句,写错别字,乱用标点,以致到了大学,大学写作课教师仍旧把语言文字的墓本功列为写作教学的重点来加以解决。这就是说,小学作文教学就应该完成的任务,拖到大学的写作教学才算勉强完成,甚至仍然没有完成!

这种现象的产生跟某种认识有关。不少人都认为语言文字标点之类是枝节问题,是不值一提的,作文教学应该抓“观点鲜明,主题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会记叙,会议论,会说明”等大问题、高难度问题,哪能在这些鸡毛蒜皮的问题上费功夫。的确,主题、观点、内容、结构、记叙、议论、说明等方面是应该抓好的,但这看法把“大问题、高难度”和“鸡毛蒜皮”弄反了。如果不特别从“高、精、深、新”之类去要求,那么,主题正确、观点鲜明、内容充实、结构完整和会记叙议论说明等比之于语言文字基本功符合要求(通顺、正确等),究竟谁是“高难度的问题”呢?显然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就算学生能做到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内容充实,也不能说明他作文没有问题,因为更多的学生存在语言基本功方面的问题。可以说,从我们的教学实践中,你会深深感觉到,学生在病句,乱用标点,不能正确书写方面的问题,比结构,观点等方面的问题要大得多。

举例来说,让学生掌握叙事的顺序,我相信几分钟就可以办到,可是让他写一篇文通字顺的文章,又需要多少时间呢?很难说,少则一年两年,多则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也搞不清。相信每个老师都碰到那种搞了几年写没法写清楚文章的学生。可见语言文字基本功比之于作文教学的其他方面,它的确是“高难度”的问题。至于说它是细枝末节的小事,其他方面才是大事情,从文章的角度看,也许有一定的道理,但从培养作文能力的角度看则如前述,它才真正是大问题。必须指出,如果一个人句子写不通,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不会用,你对他讲怎样提炼主题,怎样使文章结构严谨,怎么议论说明,怎么叙述,就有点舍本逐末,显得有点荒唐了。奇怪的是,不少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方面毛病百出,文章却主题正确,结构完整,还能多种表现手法。可是,这样的文章拿得出手吗?能说他写好了作文吗?反过来,如果学生能把作文写得文从字顺,一句一句把话说清楚,能够正确地和别人交流,我们就可以说他的作文过关了。

可见,语言文字基本功既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最大难点,也是提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

第二,要注意内心世界的感悟和体验。

每个进行作文教学的老师,都强调学生要观察,那么到底要观察什么,我想,这种观察更主要的是对人心灵世界的观察,而不是对纯客观世界的观察,因为客观世界更多时候没有脱离主观世界而存在,当然纯粹的科学除外(我们这里的写作,不涉及到科学论文的写作)。例如,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要“传染”到客观世界,今天和昨天一样阳光明媚,但今日心情不好,悲伤得很,那么明媚的阳光就会变得刺眼;和煦的春风,就会变得“春寒料峭”。 对客观世界的好坏评价,都不能摆脱人的主观功利。从这个角度来说,观察的重点应是对人心灵的体念,没有了对心的体验,你就感觉到大海的宽广,你就感觉不到比大海宽广的天空,更感觉不到比天空还宽广的心胸。举例来说,柯蓝散文诗《车轮》这样写:

如果可能,我要象一个车轮,不停地向前,向前而去。

那运载着一切重任的车轮呵,你沉重而又坚强地运转,你平凡而又不倦地运转。

即使‘是短暂的停顿,甚至是烧道而去,或者,时而缓慢,时而迅猛,但仇也是为了向前向前!

你,运载一切,运载一切历史而又运载未来的车轮啊!我永远赞美你:为了向前,暇碎一切困难,冲玻一切阻力„„

不知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车轮向前运转的形象引起了诗人心情的激动。这激动意味着什么呢?是一些什么样的心理内容呢?诗人琢磨了它,品味了它,提练和提升了它,于是写出了这首歌颂车轮精神的散文诗。所以,说这首散文诗是诗人观察体验内在心灵世界的成果是不过份的。现在的问题在这里:车轮怎样运转,怎样工作,决不能说中学生没有观察过,不了解,应该说,柯蓝写的车轮的这些情况绝大多数中学生是知道的,可是他们为什么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呢?很简单,他们对于不停地运转的车轮可能没有什么感受。但是,更重要的是:如果他们有感受又将怎样呢?由于作文教学很少强调要观察内在心灵世界,他们即使产生了丰富的、很有意味的感受也会自生自灭,在心灵的原野上流失个,没被发现、更没被抓住,不是吗?青少年活泼敏感的心,如果说对车轮没有在意,没有什么感受,那么对他们生活天地中别的许许多多他们很在意的事情常常是很有感受的,可是,这些感受被引进作文中去的有多少呢?几乎每一个中学语文教师都会回答:学生作文中的真切感受实在是太少了!这是怎么造成的?不是跟忽略了观察自己的内在世界大有关系吗!作家的高明之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他们经常观察内在心灵世界,只要发现新鲜的、有意味的东西,就把它抓住、写出来,中学生要向他们学习。代诗论家谢棒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叫做“观则同于外,感则异于内”,意思是说外在的事物在大家的眼中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引起的心灵上的感受却因人而异。应该这样去作。如果只注意观察外在世界,忽略了对心灵世界的体验,那么中学生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一切与别人的日常所见相同,还有必要写吗?还有多少写头?勉强写出来,怎能不让人感到一般化、肤浅、老套、没有新鲜感?要紧的是“感则异于内”,如果把他们的观察也引向内在世界,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这些人所共知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物,事件,景物,在他们的心中所引起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各个不同,里边包含了多少值得写的东西啊!无数的好文章就会从这里涌现出来。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去真正体验内心世界,就为他们的作文开辟了一个无限广阔的的新领域,真正的好文章必然从这里出来,也只能从这里出来。

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作文是创造性的劳作,写好作文必须要有创造精神。中学生写文章难免模仿,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教师一定要不断地把他们往创造的道路上引,使他们的作文逐渐地有所创新:或者有新的思想见解,或者有新鲜的感情体验,或者有新的选材角度,新的表现形式,等等。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创新,只能是人云亦云地弹老调子,那么,这文章就没有写的必要,只是制造语言的垃圾。中学生的作文虽然属于练习,不送出去发表,不强调对社会的作用,但也必须努力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的文章有新意,能给人新鲜感,这是因为,文章是否老套,是否人云亦云,是个文风问题,不可小看。如果在中学没有养成好的文风,以后纠正起来就比较费力,因为养成好的文风和克服不良文风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如果只会作人云亦云的老套文章,创造精神就会被窒息,不能独立思考云,只会跟着别人的脚后跟做事情。那么,怎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想,第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文章是创新的文章。其实,所谓创新的文章,只能是在两个方面有所创新,一个是内容方面的创新,一个是形式方面的创新。前者叫“育新意”,后者叫“有新鲜感”。所以,我们在日常作文教学方面,要善于拿出好的文章,指出他形式的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指出其想法的与众不同,思维想法的与众不同,是创新的重中之重。第二,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人很多新奇的想法是瞬间灵感的爆发,所以应当把这种瞬间的灵感记下来,我想这种灵感就是创新。普通人灵感爆发得很少,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增加灵感的爆发,比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类比思维,总之这些思维方式,能使人摆脱思维的框架,从而获得一种心灵的自由,从而爆发出灵感。

以上,是我对当前作文及作文教学的一点思考,我相信很多人都在作文教学中感到迷惘,但愿,我的一点想法能激起老师们的更多思考,让我从中受益,由此,我会感到由衷的高兴。

地址:武汉市武钢四中语文组

邮编:430083

电话: 027-67159903 (手)

email: hujiming2006@yahoo.com.cn

第三篇:《如何评价作文指导课》

浅谈小学作文课的评价

语文新课标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有许多教师反映作文课难评,难在评价标准的把握。把握了作文课的评价标准,评价作文课也就不是难事了。作文课的评价标准有哪些?笔者认为可以把评价标准归纳为“四看”。

一、看是否重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

正如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的:“儿童学习任何事物的最合适的时机是当他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投入有趣的活动中,在活动中发现并抓住写作材料,产生写作欲望。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这是保证学生写作成功的关键。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要做的工作不是大谈写作方法,而是如何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做到这一点,第一要激发兴趣,使学生乐写;第二要诱发情感,使学生想写;第三要不断创新,使学生爱写。

激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情境激趣、语言激趣、审题激趣、观察激趣、成功激趣等。这些方法都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像、兴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因素,形成最佳心理状态,从而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作文。

情感也是驱动人行为的重要因素。古人云:“情动而辞发”。“情动”和“辞发”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任何一篇成功的文章都是有所认识、有所感受后信笔而成。只有培养调动学生情感这一原动力,才能使学生爆发写作动力。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必须“动之以情”。或者借助命题,使学生触景生情;或者的阅读范文,沟通感情;或者由教师写下水文,先吐真情,然后学生情动相随。不论是方式如何,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因情而感”、“因情而发”。

写作是一种创造活动。创造活动必须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持续地处于兴奋状态,为创造而乐此不疲;才能使学生因成功而产生愉悦,体验创新的无穷无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评价要重视写作的情感 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评价作文指导课,要从课堂气氛、学生情绪,师生关系诸多方面去分析判断教师激趣、动情以及诱导学生爱说、爱写的方式方法是否恰当有效。

教师要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自由命题,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写作天地。

二、看作文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恰当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没有目标,则会无头绪,指导也就缺乏方向。所谓明确,一是指教师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以及分段分组目标认识要清楚,定位要准确;二是指具体的某一堂作文指导课上的目标必须落实到位,保证其实现。有些教师对总体目标以及分段分组目标认识不清。有时缺乏目标,随意教学;还有的目标零乱、面面俱到。这些都是目标不明确的具体表现。那种目标模糊或干脆无

目标的指导课必定是没有效果的。

所谓恰当,一是指制定的目标要具有可行性,适合儿童的思维认识水平以及他们的心理发展的阶段特点,学生能够接受,“跳起来能摘到桃子”,而不是把“门坎”垫得太高,使学生“可望而不可及”。二是指实现目标的方式方法要恰当,不要把这些写作目标一古脑儿地硬塞给学生。要分解这些目标,找到“渗透点”,在教学过程中妥当地、不露痕迹地把写作目标渗透进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接受并努力去实现,达到消除恐惧感、培养自信心的目的。

学生写不出作文的另一个原因是苦于找不到好的素材,作为老师就应该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打开学生的思路,挖掘他们生活中的闪光点,让他们在生活的源泉中找到可写之材。如果课堂上孩子们小眼睛发亮,畅所欲言地与他人交流,这样作文课就成功了一半。

评价一堂作文指导课,首先必须审视写作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恰当。这是第一步的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三、看是否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如何看待募捐作文}.

很多教师感到棘手的是学生写作无“话”可写。“无话可写”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因生活面狭窄而缺乏写作的素材,二是指因阅读量少而缺乏语言积累。写作指导课中,我们要做的主要工作是丰富学生的积累,调动学生的积累。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学生缺乏多姿多彩的生活,所以写作时只能“咬笔杆”。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即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应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还要尽量让教学过程贴近生活。教师可以组织读书心得交流、资料积累展览和小记者采访,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农村、工厂、市场,开展演讲比赛,野外郊游等。让学生从生活中采集作文的原始材料,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多种媒体中收集素材,这样来达到丰富生活积累的目的。

语言积累也很重要。毛泽东同志说过,语言这东西,非下苦功夫学习不可。学习和积累语言,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语言,从阅读中学语言,还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方式积累语言。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的方法很多,如教师提供词句;在学生说话中提炼词句;范文引路,摘抄词句等。

生活素材和词语句子好比千军万马,仅仅拥有还不行,还须好好调动。因此,还要指导学生选取材料,提炼材料,指导学生根据表达的需要,准确地用词造句,联句成段,联段成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学生的写作都 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评价要重视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调动学生的积累是在课堂上完成的,丰富积累则是课内课外的功夫了。我们的评价工作不应该局限于课内,还应该通过课堂这个“窗口”,去看看教师平时是如何指导学生丰富积累的。

四、看训练的方法是否丰富、得当

现代作文教学的用材多样化,表现体例多样化,程序设计多式化,客观上决定了作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虽然作文类型繁多,没有固定的模式,但我认为作文也是有基本规律可循的。譬如:写景作文要求学生调动眼、耳、口、鼻、舌、手等感官进行细致入微的观

察,然后抓住事物的形状、结构、样子、生长等因素,展开适度的想象;写人记事的文章则要求学生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发展、结果等要素,用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刻画人物„„在作文课上,老师可以根据写作的要求相机把这些技艺告诉学生,使得学生的作文基本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