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时间:2021-10-01 00:00:00 小学作文范文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小学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一、小升初民校联考题回放

1、把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在( )里填上序号。 (4分)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宋人有耕田者。

(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 )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008年广州市十六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学弈》中“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援”是的

意思。由这个学弈的人学习态度,我想到了 这个成语。(2分)

——2010年广州市十七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3、《两小儿辩日》中,一儿认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的依据是

什么? , 。(用原文回答)(2分)

——2011年广州市十三所民办初中新生入学检测题

——2012广州市民办初中(五校联考)新生入学检测题

二、小学四篇文言文复习

(一)《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见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1、写出下列带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其父( ), “诣”的意思是 ;为设果( ),..

是 为 设果;儿应( )声答曰( )。 ..

2、“惠”通假字是( ),“甚聪惠”是说杨氏子,从文

中 “ ”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

(二)《伯牙绝弦》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

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见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

1、成语出自这个故事。这个故事中是

的知音,从“可以看出。

2。

3、高山流水比喻,人们把知音比作 的人。

4、你是怎样理解伯牙绝弦的:

(三)《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见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

1、理解词语意思。

诲: 惟: 援: 俱:

2、“之”在古文中有不同的意思,在本文中出现多次,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

“之”的意思。

①通国之善弈者也。( ) ②一人虽听之。 ( ) ..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 ) ④虽与之俱学。( ) ..

3、理解句子的意思。

①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②“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4、回答问题

你知道《学弈》中的后者为什么学不好吗?从他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四、《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见六年级主文下册第1课)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故 去人近: 及日中: ①

2、联系课文,把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来。

①孔子不能决也。

②孰为汝多知乎?

3、两小孩辩斗的原因

一儿认为原因是: 一儿认为原因是:

4、有关《两小儿辨日》中的科学知识。

我知道早晨和中午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是 ,早晨的太阳之所以看起

来比中午的大这是视觉的 。造成的中午的气温比早晨高主要原因

是早晨太阳 射大地,中午太阳 射大地。

三、课外文言文理解

(一)精卫填海

——《山海经》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

足,名曰“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1、填空。“精卫”的样子是

它是

2、“精卫填海”这个故事象征了中华民族的

精神。

(二)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 )其舟,曰:“是吾剑之所

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1、楚人刻舟求剑的结果 ,

原因是(用文中原话回答):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三)夸父追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理解词句意思。

夸父与日逐走

渴,欲得饮

“邓林”是指:

2、夸父追日象征着:

(四)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

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理解词句意思。

履: 度: 遂:何不试之以足?

宁信度,无自信也。

2、这是一则故事,告诫我们做事

(五)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

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王曰:“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

“齐命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

楚矣!”

1、理解词句意思。

短: “更”的读音是(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不肖”的“肖”读音( ):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这三个成语运用了现齐国人多。我知道成语的 的意思是 :

2、这两个小故事,告诉我们晏子是一个

的人。(用三个以上成语或四字词)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诸灵康 曹怿岚 顾伟 陆锦花 徐董梅

初中文言文训练1-40参考答案

1.《君子志道》

1、 ①登上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小”的意思。③被④所以⑤波澜⑥光辉⑦小的缝隙⑧满⑨流走

2、君子立志于大道,如果不一点一滴去积累知识,培养美德,使文采表现出来,就不能通达。

3、告诉我们在任何一个领域,都应该让自己站得高,看得远,厚积而薄发。(意对即可)

2.《晋人伐刑》

1. ①讨伐,攻打②通“早”③ 灭亡④衰疲,衰败⑤地位重要⑥有利

2、①况且扶持处于危险之中的国家的功德,不如使灭亡的国家获得重生的功德大。②等到刑国灭亡了,再去援助它重新复国,那样的名声才真正更美好。

3、想以此削弱晋国的国力,达到渔翁得利的目的。(意对即可)

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

1. ①像②教诲③使……行为正直④表率⑤行为⑥急躁的举动

2、有道德的正人君子,如果行为有过失,小人肯定会因为嫉妒而以此作为攻击的借口。(意对即可)

3、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为子女兄弟作出表率 (意对即可) ...

4、必平其气以待人;洁身自好,遇到问题尤其要保持冷静,不可有急躁的举动而中小人的诡计。(意对即可)

4.《王维宁嗜酒》

1. ①擅长②资财③喜欢,酷爱④到⑤有人⑥等到⑦停止⑧走⑨使……快乐

2、别人又劝他说靠卖字也可以养活自己。(意对即可)

3、性豪侈,嗜酒;如果恃才傲物,没能端正自己人生态度的人,最后的结局也只能是玩物丧志,落得可悲的下场。(意对即可)

5.《裴略自赞》

1、 解释:①担任②放臵不用③让④凋零⑤遮挡⑥惭愧⑦给予,授予

2、翻译:①肚皮不能容纳国家的有志之士,皮外何必生枝节。②这是扳了您的肋骨,何止是伤害了胳膊!(意对即可)

3、不仅是裴略自身的真才实学,更是裴略一语道破为官要海纳百川的气度和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让温彦博感到自惭。(意对即可)

6.《白云山岳皆文章》

1、 ①领悟②光芒四射的艳丽③灵秀挺拔的气概④博大宽广的胸怀⑤都、全⑥虚心有节⑦高风亮节⑧傲然不屈的性格

2、①观赏天空漂浮的白云,可以领悟到它舒卷自如烂漫多姿的妙态。②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游览观赏中,时时处处都有供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意对即可)

3、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人们从自然中得到启示,懂得了许多人生哲理,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世的方法,也将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无尽的景致中。(意对即可)

7.《有度》

1、 ①执行②兼并③人民,百姓④扩大⑤放弃、抛弃⑥追求私利⑦背⑧更加

2、①国家没有一贯保持强大的,也没有一直处于虚弱的②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官吏都努力干乱国的坏事,而不努力推行治国的措施。(意对即可)

3、法度治国 君主依法办事,才能治国。(意对即可)

8.《说林上》

1、 ①跟随②通“返”返回③迷乱疑惑④走⑤居住⑥山的南面⑦山的北面⑧名词 地方⑨ 圣

2、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错误的吗?

(意对即可)

3、老马识途 (老马之智、老马知道) 老马认识走过的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 (意对即可)

9.《知度》

1、 ①明智,贤明②执掌的职责③做,从事④少⑤治理⑥游说⑦掩饰⑧极,最好

2、明白国君应该掌握的东西,那么权力就能够集中,奸邪也将灭绝。

(意对即可)

3、善于识人、用人,亲贤远佞才是国君掌握的正确的治国之道(意对即可)

10.《至乐》

1、①a、做b、作为②靠近③舍弃④喜欢⑤厌恶⑥丰盛的⑦认为……低下的⑧认为……苦恼的⑨形体⑩愚昧

2、 ①人世间所尊崇贵重的,是富有、显贵、长寿、善名。②假如得不到这些,就大为忧愁、

害怕。(意对即可)

3、追求精神上的超凡脱俗,无为的态度。(意对即可)

11.荀巨伯以德退敌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1.①适逢,正赶上 ②告诉,对…说 ③离开 ④全 ⑤道义

2.①荀巨伯远道来探望生病的朋友。②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重道义的郡城。

3.整座郡城的人都走光了。 反衬出荀巨伯的重道义。

12.颜氏家训

1.①为…做事 ②本来 ③断绝 ④文章 ⑤看,看待

2.①不屈从于前后两个不同的王朝,这是夷和齐的气节。②(即使)君子间的交往断了,也不会说什么坏话。

3.三国演义 热衷于功名

13.高帝求贤诏

1.①只有 ②使…尊贵显赫 ③到…去 ④发现

2.①他们都靠贤人的辅助而成名。②贤士们已和我一起平定了天下,可以不来和我一起

享受太平吗?

3.亲自 身体力行

14.蔡洪赴洛

1.①特异,特别 ②满 ③圆形的玉 ④城市、县

2.①贤人、圣人的产生,哪有固定的地点呢?②恐怕你们各位也是那些刁顽阴人的后代吧?

3.以珠、璧之产地作比 举出生于偏远之地的圣贤 反戈一击,指斥发问诸人是殷纣顽

民的孑遗

15.送杨寘序

1.①作为 ②最高水平 ③(兴起)弹奏 ④说出,抒发

2.①琴艺作为一门技术,只是小技术而已。②那节拍急切的凄楚而短促,那节拍缓慢的悠

舒而平和。

3.比喻 凄然以促 舒然以和

16.淳于髡使赵

1.①到 ②断 ③增加

2.①你这样大笑,难道有什么说法吗?②我见他拿来奉献的祭品太少,而要求又太高,所

以笑。

3.只有舍得付出,才会有更多的收获。

17.一举而三役济

1.①主持 ②没几天 ③结束 ④填充 ⑤完成

2.①当时丁晋公主持管理修复宫室。②一个举动而完成了三项工程。

3.①开掘壕沟取土 ②引水运送建材 ③建筑垃圾填平壕沟

18.东窗事发

1.①商量 ②决定 ③不一会儿 ④依照

2.①你祸国殃民,我已上诉了老天爷,他就要请你去了。②烦劳你传话给夫人,东窗下(商

量谋害岳飞)的事败露了。

3.相同。擒:捉拿。纵:放走。

19.石崇与王恺争豪

1.①左右 ②给…看 ③完 ④妒忌 ⑤全,全部

2.①两人都用尽最鲜艳华丽的东西来装饰马车、衣服。②像王恺那样的,就更多了。

3.(2)

20.南辕北辙

1.①马车 ②费用,盘缠 ③几,几个

2.①我的车夫驾车本领高。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车杠(目标)在南,而车轮(行动)却向

北。

3.前者是动词,意为“到…去”,后者是结构助词,意为“的”。

21.卖蒜老叟

1.① 精通 ② 到 ③断 ④ 斜着眼睛看 ⑤很久 ⑥负:背

2、① 观看的人很多。 ② 老头你能像我这样吗? ③杨二因此在十步外摆出架势,举起拳头用力向老人打上去。

22.副使失物

1.①担任 ② 出使 ③都 ④通“藉”,垫 ⑤翻 ⑥都 ⑦空闲 ⑧不久

2、 船将要倾翻,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全部丢弃(到海里去)。

3、 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 ; 以士衡所得缣帛籍船底,然后实己物 ; 通过对比,表现武人的自私,并以事情的结局,来劝诫世人:损人利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

23.惊弓之鸟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1、① 对……说 ② 拉 ③使……掉下来 ④一会儿 ⑤慢慢地 ⑥ 旧

2、翻译:

② 先生是凭什么知道的呢?

24.买鸭捉免

1、①打猎 ② 扔 ③捕捉 ④ 以为,认为

2、① 我是鸭子啊,把我杀了吃肉是我的本分,为什么要把我提起来扔来扔去让我遭这个罪

3、要正确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必须知道他的长处和短处。

25.良狗捕鼠

1、①才 ② 喂养 ③就 ④ 代词,指“良狗”

2、①这是一条好狗。

② 他的邻居喂养了几年,狗却不捉老鼠,就把这情况告诉了相狗的人。

3、 要创造条件,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26.义猴

1、①只 ② 用链条拴住 ③点头 ④都 ⑤只有 ⑥ 原来的

2、① 像这样过了五年。 ② 猴子在乡里到处哭着(求别人帮助),乡里人于是资助掩埋了(老者)。

27.王羲之爱鹅

1.① 擅长 ②于是,就 ③靠近,接近 ④听说 ⑤喜欢 ⑥高兴的样子

3、 名词 ; 集市 ; 动词 ; 买

4、如:菊是陶渊明的人生寄寓。 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8.螳螂捕蝉

1.① 讨伐 ②劝谏 ③ 就 ④ 你 ⑤弯曲 ⑥ 停止

2.① 像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多次。 ②这三个都想得到它们眼前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它们身后的灾祸。

3、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9. 知恩图报

1、 ①曾经 ②丢失 ③寻找 ④这 ⑤害怕 ⑥离开 ⑦过了 ⑧ 最终

2、① 我听说只吃骏马肉而不喝酒是要伤害身体的。 ②可以出去以死报吃马喝酒的恩德了。

30.华佗治病

1、① 堵塞 ②将要 ③靠近 ④停止 ⑤同“悬” ⑥到……去 ②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见华佗屋里北边墙壁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31.王羲之机智

1经常,常常○2片刻,一会儿○3睡醒○4始,才○5相信○6沉睡○7保全2.就在脸上、被上沾1.○

3 满口水,假装一副熟睡的样子。3.○

①那么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 呢? ②看我这样子的手脚,能把兔子按住吗? 3、 参考启发与借鉴 ,也可从老人或老人女儿的角度来回答。 2.王羲之高兴地写完,用笼子装了鹅带回家,感到非常快乐。 梅与鹤是林逋的人生寄寓。 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①像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悬挂着的“病”就是证明。

32. 物各有短长

1隔开○2忠厚○3侍奉○4人主,此指国君○5派用处○6古代利剑的名称○7量词。古时一车四 1.○

1你连自己过河都没办法,还能给国王讲些什么好办法呢?○2把它放在宫室里马叫“乘”2.○

让它捕捉老鼠,还比不上小猫。

33. 张仪报复楚相

1丢失○2怀疑○3捉拿,拘捕○4拷打○5同“否”○6你○7你○8却2.○1张仪贫穷没有好的品 1.○

2怎么会受到这等耻辱呢 行○

34. 刘颇解囊破瓮

1狭窄,狭小○2适逢○3接近,将近○4立刻,马上○5抵偿○6喧哗2.○1刘颇立即打开包裹 1.○

2全部将瓮推到了山崖下3.○14.遇到问题时,要善于权衡利弊,作出正确的抉择 取出细绢○

35. 狼子野心

1富室主人○2没有醒○3野性难驯之心○4实在,的确○5逃走○6险恶难测的居心○7遗留, 1.○

1(两只小狼)渐渐长大些,还是很驯服,富室主人竟然忘了它们是狼○2狼子有凶留下2.○

恶本性,实在是没有诬蔑它们啊。3.野兽不值一提,这个人不应该拿来豢养,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患。4.狼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如果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对狼一样凶恶的东西丧失警惕,那是非常危险的。

36. 班超投笔从戎

1讲究,重视○2孝敬父母,办事慎重○3以……为耻○4广泛阅读○5到……去○6模仿,效法1.○

1怎么能一辈子在笔砚之间忙碌呢○2小子怎么能明白壮士的志向呢3.○4 2.○

37. 泽人网雁

1鸟类停留、歇宿○2射○3围绕○4此指熄灭○5不久○6遗漏2.○1白雁聚集在这里○2像这样 1.○

(反复)多次,群雁以为雁奴欺骗自己,一起啄它3.凡事要仔细调查研究,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感情用事,妄加猜疑,凭主观臆断,否则会自食其果。

38. 孙叔敖为楚今尹

1全○2国都○3慰问○4不能干,没有贤德○5耻辱○6谨慎,严格认真2.身已显贵却待人骄 1.○

横的人,百姓就背弃他;居于高位却擅弄职权的人,国君就嫌弃他;俸禄已丰厚却不知满足的人,祸患就等候着他3.冠白冠4.谦逊有礼、虚心纳谏

39.宋太祖怒责宋白

1陈述○2下对上告诉,陈述○3决定○4招致2.○1想要借皇上的旨意抬高自己的身价○2宋白 1.○

1○3 很害怕,就将榜单上的名字都改掉,使它符合大家的意愿,然后将榜贴了出来3.○

40.强弩之末

1通晓,熟悉○2往往,通常○3同“背”4发动○5军队○6依靠○7同“疲”○8猛烈 1.○,违背○

2.况且强弩射出的箭,到最后力量弱了,连鲁地出产的薄绢都穿不透;强风吹出的力,到最后力量弱了,连羽毛都飘不起来。3. 比喻强大的力量已经衰弱,起不了什么作用。v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训练(附答案)

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文言文大全

侯与虞人期猎

(一) 文

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魏于

是乎始强。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 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下雨了,大人你将要去哪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虽然开心,怎么可以不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答案

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

(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 守时 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

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给 ②宣王说之:感到高兴 ..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齐宣王要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个人齐吹

②湣(min三声)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闵王登基后,喜好一个一个的听。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滥竽充数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给。 ② 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②

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

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

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

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走 (2)及孟子长 到了 ..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又搬到学府旁边去。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从小生活在良好的环境内搬了三次家。 启示: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有影响。

(三)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四)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①于孤林②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③以从阴。及至暮,反席

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④于身。其阴逾⑤去,而其身

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注释] ①逃暑:避暑,乘凉。②孤林:独立的一棵树。③衽(rěn): 卧席。④濡(rú):

沾湿。⑤逾:同“愈”,更加。

1.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徙衽以从阴 ( 移动 ) (2)其阴逾去 ( 离开 )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郑人的“拙”具体表现在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这则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要随机应变 ,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四)郑人逃暑 答案

1.⑪:移动 ⑫离开

2.这个办法用在白天是巧妙的,而用在晚上是笨拙的。

3.“拙”具体表现在晚上也跟着树影移动席子

4.要随机应变,要顺应变化,不凭经验办事,不要墨守成规

(五)浦阳郑君仲辨

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

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①,近拇之指皆为之痛,

肢体心膂②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③。

终日而愈,艾可治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④,否亦将为一臂之忧。

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⑤以善药,

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

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

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

孝儒《指喻》)

①握:四寸为一握。②膂:脊骨。③瘳:病愈。④肝膈:泛指人体内脏。⑤傅:涂。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C A )

A.惧而谋诸医(谋划)B.甚将延乎肝膈(蔓延)

C.疾未易为之(变换)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消除)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C,A )

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 徐以杓酌油沥之

B.不速治,且能伤身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 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

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

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指代“祸患”)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

郑君对此十分疑惑,给他人看,他人大笑,认为不为忧患。

②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

开始以为不用治,但是终于到了不能不诊治的境界。

5.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世界上的大灾难都起于极细小的地方,如果不加关注就会酿成大祸。

(五)浦阳郑君仲辨 答案

1.AC 2.AC 3.C 4.①郑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给别人看,看的人大笑,认为不

值得担忧。②开始认为不值得整治,最终到了不能够整治。5.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细小的地方,

但不加关注,就可能酿成无可挽救的大祸。(意思符合即可)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

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③师于老马、老蚁,今人

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注释:①管仲、隰(xǐ )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大臣。②孤竹:商、周时期的一

个小国家。③不难:不惜,不耻。

1.“乃掘之”中的“乃”与下文哪句中的“乃”字意思相同?(B)

A.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山南水北为阳 山北水南为阴

A.老马之智可用也:老马智慧的可以利用啊。

B.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北面,夏天住在山的南面。

C.蚁壤一寸而仞有水。:蚁壤高达一寸,下面一仞的地方就有水。

D.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凭管仲的圣明和隰朋的智慧,

到他们有所不知的时候,不耻向老马、老蚁学习。

(六)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 1. B 2.B N

(七) 项籍者,下相人也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

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

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学。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

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有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1.用/给下面文字加划分节奏停顿

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姓项氏

2.解释加点词语。

略知其意 :指兵法。 .

梁以此奇籍 :以……为奇 .

3.翻译句子。

毋妄言,族矣。不要胡言乱语,要被灭族了。

4.选文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鲁莽,粗鲁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项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悲剧英雄。南宋词人李清照曾作诗怀念他,请写出其中的名句或

写出与之有关的一个成语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七) 项籍者,下相人也 答案

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 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 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或破釜沉舟等。

(八)晏子谏杀烛邹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

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

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

已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注:①齐景公,姓姜,名杵臼,春秋时代齐国的国君。②烛邹,齐景公的臣仆。③弋〔 yi〕,

将绳子系在箭上射。

⒈请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注音。

①景公好弋 hao②诏吏杀之li ..

③使烛邹主鸟zou ④寡人闻命矣gua ..

⒉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①使烛邹主鸟(A ) A 掌管 B主持 C主要的 .

②而亡之( B)A 同“无”,没有 B丢失,逃掉 C灭亡 .

③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C) A查点 B计算 C 列举 .

⒊翻译下列句子。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不要杀,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⒋本文的题目是“ 晏子谏杀烛邹”,其中“谏”是“劝告”的意思。文中晏子是怎样劝告景公勿杀烛邹的?

侧面讽刺皇帝。

(八)晏子谏杀烛邹 答案

1.略 2.ABC 3.景公说:“不要杀他,我听从你的指教了” 4.晏子没有从正面指责齐王,而是从维护他的根本利益出发,顺着他的话进行劝谏,列出烛邹的五条罪状,指出枉杀无罪之人的荒唐行径将会带来严重后果,从而达到劝谏的目的,由此看出晏子机智有策略。

(九)鲁人身善织屦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或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九)鲁人身善织屦 答案

1、(1)有人 (2)凭

2、你们编了麻鞋是给人穿的,可是越国人是光脚走路的。你们织了白绢是给人做帽子戴的,可是越国人是被散头发不戴帽子的。

3、要根据需要来确定行动,否则只能碰钉子。

(十) 今者臣来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吾欲之楚。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①大行:远行。 ②方: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君之楚,将奚为北面?”这个句子。(2分)

答:

2、“此数者愈善”句中“此数者”指的是:

上文的大意可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

3、上面短文说明了怎样的道理?(3分)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 画龙点睛

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则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注释:1 张僧繇(yóu):南朝梁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

2 金陵:今江苏南京市。 3 诞:虚妄,荒唐。

1、 解释下面加点字

每日( ) 未点睛者皆在( ) 雷电破壁( ) ...

须臾( ) ..

2、 翻译下列句子

(1) 人以为诞,因点其一

(2) 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未点睛者皆在。

(二) 执竿八城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夫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 解释下面加点字

执长竿( ) 入城门者( ) 初竖执之( ) ...

俄有( ) 何不以( ) 遂依( ) ...

2、 翻译下面句子

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3、 这则笑话告诉我们做事、学习都不要:

(三) 路边苦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子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说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 解释下列加点词

尝与诸小儿游( ) 折枝( ) ...

竞走取之( ) 取之信然( ) ......

2、 翻译画横线句子

(四)

孙权劝学 初 ,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 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一、填空

1、《孙权劝学》选自 ,该书是 (朝代) (人名)主持编纂的一部 体通史,记载了从 到 共1362 年间的史事。

2、《孙权劝学》的原因是: ;《孙权劝学》的学习方法是: ;《孙权劝学》劝的语言是: ;《孙权劝学》的成果是: (以上均填原句)。

3、鲁肃的话表现了他 的感情,也从侧面写出了 ;文末的“ ”(原文)更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4、文中可以提炼的一个成语是:

二、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卿( ) 涉猎( ) 孰( ) 遂( )

三、 解释加点词。

1、当涂掌事 当 ;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

3、治经为博士邪 治 ; 4、但当涉猎 涉猎 ;

5、见往事耳 见: 。 6、蒙乃使就学 乃: ;

7、卿今者才略 才略 ; 8、即更刮目相看。 刮 ;

四、写出下列加点词语意思,其中意义完全相同的是( )。

A.{但当涉猎 ( ) {门当户对 ( )

B.{自以为大有所益 ( ) {多多益善 ( )

C.{见往事耳 ( ) {往事不堪回首 ( )

D.{卿今者才略 ( ) {卿今当涂掌事 ( )

五、选择对下列虚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蒙辞以军中多务( ) A.把 B.被 C.用 .

2.即更刮目相待( ) A.立即 B.就是 C.如果,假如 .

3.蒙乃始就学( ) A.于是 B.却 C.只,仅仅 .

4.结友而别( ) A.并且 B.但是 C.连接前后两个动作,不译。 .

六、对翻译的句子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今天掌管权事,不可以不学习啊。( )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哪里是让你研究儒家经典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呀!(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今天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在吴县时的阿蒙啊!( )

七、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问答题:

1、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哀溺问序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也。”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永:即永州。 氓(méng):古代指百姓。

暴:涨 绝:渡过。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初中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细柳营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芝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3分)

A.将以下骑送迎 齐使田忌将而往

B.天子且至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已而之细柳军 之虚所卖之

D.其将固可袭而俘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用“/”为下文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汉文帝称亚夫为“真将军”的原因。(3分)

答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 文

皇帝亲自慰问军队。来到霸上和棘门军营,皇帝车马径直驰进军营,将领们都下马迎接和送别。接着往细柳军营,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拿着锋利的刀,拉开弓弩,拉得满满的。天子先行的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先行的卫队说:“天子将要到了。”军营门的军官说:“将军命令说:‘军队中听从将军命令,不听皇帝发布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又不能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拿着符节下诏令给周将军:“我想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才传话打开营垒门。营门的军官对跟随的车马上的人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能驱马快跑。”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绳慢行。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作揖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请求用军礼拜见。”天子被感动了,在车上俯身扶着车前的横木。皇帝派人告知说:“皇帝尊敬地慰劳将军。”完成礼仪就离开了。

出了军营门以后,大臣们都很惊讶。汉文帝说:“哎呀,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霸上、棘门军营,像儿戏罢了,那些将军一定会被袭击而俘获。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他吗?”

参考答案:

一. 1.C 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3.将军约定(规定),军中不得骑马奔驰。

4.亚夫治军严肃,军令威严,军纪严明,不媚上。

5.示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二. 1.①已经 ②刚才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2.①那里的将军必定会遭到袭击而被俘。

②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①群臣对周亚夫接待文帝的方式和文帝对周亚夫的赞赏的态度感到吃惊。 ②表现了群臣对皇帝的敬畏和对周亚夫行为的不理解。

4.①称周亚夫为“真将军”。

②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对周亚夫和霸上、棘门军作了评价,一褒一贬的对比出自皇上之口,不仅有着鲜明的艺术效果,也使人感到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权威性,从而加深了读者对周亚夫“真将军”风采的认识。

5.大敌当前,汉文帝亲自劳军,在细柳营中接连受到“非礼”,他不但没有发龙威,贬责周亚夫,反而“称善者久之”,足见汉文帝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爱才,识才,任才的君主。

(二)孟母戒子

(《韩诗外传》)

阅读提示: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

孟子少时,诵(1),其母方织。孟子辍然(2)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諠 (3)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4)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注释]

(1)[诵]背诵。(2)[辍然]突然停止的样子。(3)[諠 ]xāun,遗忘。(4)[戒]警告。

[练习]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 ) ..

处士笑而然之( )  何有于我哉?( ) ..

2、在文中找出同义词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失:( ) ②此:( )

3、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

译文

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那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参考答案

1.①„的样子。②为什么。③同意,赞同。④哪里,哪一点。2.諠 是 3.D(助词,的。其余皆为代词。)

(三)欧阳修论作文

(苏轼《东坡志林》)

(2)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

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

(5)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注释]

(1)[顷岁]近年来。(2)[乘间]乘机,乘着间隙。(3)[工]精,妙。(4)[患]毛病、弊端(在于)。(5)[指摘]挑剔,批评。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

(3)多作自能见之( )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答:

译文

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

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参考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 术(方法) 过(超过) 疵(弊病)

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 此指欧阳修)

(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 此指文章)

(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 此指缺点)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

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四)自护其短

(《雪涛小说·知无涯》)

(1)(2)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

壳。”某人自护(3)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注释]

(1)[北人]北方人。(2)[仕]做官。(3)[护]掩盖,遮掩。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而( ) 啖( ) 去( ) 欲( )

2、下列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项是( )

A .仕于南方。 不得已而从仕。

B .或曰:啖菱须去壳。 或告之曰:是非君子道。

C.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D.仕于南方。 尝射于家圃。

3、在下列句子的括号里填上省略成分。

曰:“我非不知。并壳者,[ ]欲以[ ]清热也。”

4、翻译文画横线的句子。

5、这个寓言告诉人们的道理是:

译文

有个人是从出生以来就不认识菱角的北方人。他到南方做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于是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问的人又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都有!

参考答案

1、从„„以来;吃;去掉;想。

2、D

3、第一个括号填" 我",第二个括号填"其,它"(代词,代菱)

4、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呀!

5、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

(五)蒲留仙写书

(邹弢《三借庐笔谈》)

阅读提示: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1)也。

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 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2),中贮苦茗,具淡巴菰(3)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蒇(4)。故笔法超绝。

[注释]

(1)[左史、龙门]指左丘明和司马迁。左丘明著《左传》,司马迁生于龙门。(2)[罂(yīng)]大腹小口的瓶或罐子。(3)[淡巴菰]烟草的旧音译名。(4)[蒇(chǎn)]完成。

[练习]

1、蒲留仙是谁? 请写出我们学过他写的文章 。

2、用四到六字为每个段落拟个小标题。

3、用原文的话概述《聊斋志异》的特点

4、蒲松龄“笔法超绝”的原因是什么?

译文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用笔精确简约,他寓意的地方不着痕迹,他的笔法脱胎于诸子百家的文章,不只是左丘明和司马迁学的。传说蒲松龄先生住在乡下,境遇落魄没有伴偶,性格特别怪僻,当村中孩子的老师(就是私塾老师),家中贫穷自给自足,不求于人。 创作这本书时,每到清晨就拿一个罐子,里面装着苦茶,而且还拿一包烟草,放到行人大道旁,下面垫着芦衬,坐在上面,烟和茶放到身边。见行人经过,一定强留他们和自己谈话,搜罗奇妙的故事和一些奇异的传说,和人聊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些奇妙的故事;渴了就给行人喝茶,或者奉上烟,一定让(那些行人)畅谈才可以。每听说一件有趣的事,回去用文笔修饰而记录下来。 就这样二十多年,这本书才完成。所以他的笔法非常绝妙。 参考答案

1、蒲松龄;《狼》《山市》

2、第一段: 高度评价。 第二段: 生活状况 。第三段: 积累素材。 第四段:书时间。

3、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

4、① 搜奇说异②归而粉饰③持之以恒 成

文言文大全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 吕诲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端,相太宗、真宗。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复上言:“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遂上疏曰:“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光曰:“更有以见属乎?”曰:“无有。”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革:通“亟”,病重。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妄:随便

B.兖国公主薄其夫 薄:浅薄

C.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 务:追求

D.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 美:完善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B、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C、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D、闻光哭,蹶然而起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吕诲“鲠直”的一组是

①苟非职分,是为侵官 ②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③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④海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

⑤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⑥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B.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王安石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

第II卷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3分)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3分)

(3)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4分)

试题答案:

三、(12分,每小题3分)

9.B(薄:轻视)

10.D(A.前一个副词,却,竟然;后一个副词,才。B.前一个助词,放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表示“……的事物”“……的情况”等;后一个助词,和“为”呼应,组成“为……所……”的格式,表示被动。C.前一个连词,况且,再说;后一个副词,将要。D.都是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11.C(③是吕诲向皇帝进言多向太后咨询国事的原因;⑥是吕诲的临终遗言,让司马光努力为国事着想。这两句不能直接体现吕诲的“鲠直”)

12.C(“就退回了王安石的奏章”不正确,原文“还其章”是说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四、(24分)

13.(1)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3分。咨访:咨询,征求意见;专:专权擅断;宜咨访然后行:省略句式)

(2)这是心腹大患,要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3分。腹心之疾:腹中之病,指心腹大患;逮:及,达到;顾……耶:怎么……呢,难道……吗)

(3)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4分。病困:被疾病困扰;犹:还,仍;旦夕:早晚,经常;以……为忧:把……当作忧虑的事)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祖父吕端,曾在太宗、真宗朝任宰相。吕诲性格纯朴敦厚,在家

时就勤奋好学,不随便同人交往。考中进士后,由屯田员外郎升为殿中侍御史。当时朝廷大臣大多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上奏说:“谏官有权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员,这是因为朝廷想要广泛采纳各种意见来弥补政事的缺失。如果是谏官以外的人也干这种事,这是侵犯职权。现在朝臣却诋毁攻击他人的旧事,揭露别人的隐私,刻薄的情状逐渐形成了风气,请求皇上下诏惩办革除。”枢密副使程戡巴结地位尊贵受皇上宠爱之人,官位做到了政府要职,吕诲奏论他的过失,程戡被贬职以宣徽使的身份任延州通判。吕诲又上奏说:“程戡因为才疏学浅而被罢免,不应该再委派他去边疆任职;宣徽使位高权重,不是程戡应当担任的。”兖国公主轻视她的丈夫,夜晚叫开禁宫的门向皇帝陈诉。吕诲请求一并弹劾守门官吏,并追究公主府中宦官的罪过,将他们全部驱逐。

英宗生病,吕诲请求皇太后每天命令一名大臣,同淮阳王一起监督送进药物。都知任守忠掌权已久,英宗立为皇帝不是他的本意,多次离间太后、皇帝的关系,造谣生事,朝廷内外人心惶惶。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措词深切,大多是别人不能说的。皇帝病情好转,吕诲多次请求让皇帝亲自执政。太后归还政权后,吕诲对皇帝说:“太后辅佐先帝多年,经历天下的事已有很多。大的事情,陛下应当向太后咨询后再去做,表示自己不敢专权擅断。”于是评定任守忠的平生罪恶,把他及其同党史昭锡一并放逐到了南方。

神宗即位后,吕诲被授予御史中丞。王安石当权执政,当时人们都认为国家得到了一个好人才。吕诲说王安石不懂世事,如果重用他,那是不合适的。于是吕诲上疏说:“王安石外表装作纯朴实在,内心其实深藏狡诈,陛下喜欢他的才智机辩信任他。王安石本来就没有深远的谋略,只会追求变革来标新立异,欺上瞒下,文过饰非,将来贻误天下苍生的,一定是这个人。如果让他长久占据朝廷要职,那么国家一定没有安宁的道理。”当时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吕诲请求辞职,皇帝就将吕诲贬出京都知任邓州。当时吕诲又想上书言事,司马光劝阻了他。吕诲说:“王安石虽然有一时的名望,但他好持偏见,轻信奸人,喜好别人逢迎他。听他说的很完善,实施起来却粗疏。如果让他居于宰相的高位,国家必定要遭受祸患。再说皇上刚即位,早晚与他谈论议事的,只有那二、三个执政大臣罢了,如果他们都是一些不当的人,那国家就要被败坏了。这是心腹大患,解救都唯恐不及,怎么还能够拖延呢?”吕诲被逐出朝廷后,王安石更加肆无忌惮。

吕诲三次居于谏官之位,都是因弹劾大臣而被贬出朝廷,当时人们都很推崇他的耿直。居家被疾病困扰,吕诲仍然经常愤恨叹息,把国家大事当作自己忧虑的事。病重以后,司马光前去探望他,到的时候吕诲已经瞑目了。听到司马光的哭声,吕诲突然坐起,睁开眼睛勉强看着司马光说:“国家的事还是有希望的,你好好努力吧。”司马光问道:“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吗?”吕诲说:“没有了。”于是去世,终年五十八岁,全国上下听说此事的人都为之悲痛惋惜。皇帝诏令追赠他为通议大夫。